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含5篇)

时间:2020-09-07 11: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第一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一)“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二)“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第二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1人,经过学前教育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养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共四课:

1、走进大自然;

2、我有好奇心;

3、我们来观察;

4、学会运用工具;

第二单认识水果和蔬菜共3课:

1、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2、美味的水果;

3、蔬菜长在哪里;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共三课:

1、各种各样的文具;

2、铅笔和彩笔;

3、常见的尺子;

第四单元四季共四课:

1、凉爽的秋天;

2、寒冷的冬天;

3、温暖的春天;

4、炎热的夏天。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始业课:科学家这样做

2-1-1发现物体的特征

3-1-2谁轻谁重

4-1-3认识物体的形状

5-1-4给物体分类

6-1-5观察一瓶水

7-机动

8-1-6它们去哪里了

9-1-7认识一袋空气

10科学阅读

11-12-1我们知道的动物

12-2-2我们知道的动物

13-2-3观察一种动物

14-2-4给动物建个家

15-2-5观察鱼

16-2-6给动物分类

17科学阅读2

18期末考查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一班,学生为名。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我们的地球”主要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科学发展史)以及对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等。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班风。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石头》《玩泥巴》《沙子与粘土》。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第二单元水,本单元包含三课内容,分别为《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一课和第三课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单元空气,本单元有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三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识泥土、石头、水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的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多姿多彩的植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植物的主要特征。《动物·人》先比较人和动物的异同之处,归纳出共同本质特征,再比较人和黑猩猩的异同之处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

2、喜欢玩石头、玩泥巴并从中有所发现,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4、制作小水轮,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手的乐趣。

5、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并且意识到人类离不开空气。

6、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类比描述出空气的特点,并且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分享。

7、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喜欢动物和植物。

8、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石头12

2、玩泥巴13

3、沙子与粘土14单元复习15

第二单元水

4、水是什么样的16

5、玩转小水轮17

6、盐和糖哪儿去了18—9单元复习1机动1课时10

第三单元空气

7、找空气111

8、这里面有空气吗112

9、空气是什么样的113单元复习114

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

10、形形色色的动物115

11、多姿多彩的植物116

12、动物·人117—18单元

复习1机动1课时19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7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备注

1

2.28—3、6始业课:科学家这样做

2

3.7—3.131—1发现物体的特征

3

3.14—3.201—2谁轻谁重

4

3.21—3.271—3认识物体的形状

5

3.28—4.31—4给物体分类

6

4、4—4.101—5观察一瓶水清明假期

7

4.11—4.17机动

8

4.18—4.241—6它们去哪里了

9

4.25—5.11—7认识一袋空气劳动节放假

10

5.2—5.8

科学阅读1

11

5、9—5.15

2—1我们知道的动物

12

5.16—5.22

2—2我们知道的动物

13

5.23—5.29

2—3观察一种动物

14

5.30—6.5

2—4给动物建个家六一、端午节放假

15

6、6—6.12

2—5观察鱼

16

6.13—6.19

2—6给动物分类

17

6.20—6.26

科学阅读2

18

6.27—7.3

期末考查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植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③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3)科学态度目标

①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②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2.“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②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③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④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⑤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⑥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⑦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③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④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⑤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⑥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⑦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⑧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②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③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④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⑤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⑥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③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单元词汇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

(1)单元词汇

①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②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

③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2)材料清单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冬青叶,牵牛叶,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片等。

2.第二单元

(1)单元词汇

①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②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③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④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⑤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⑥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⑦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2)材料清单

打印纸带、记号笔、纸质弹跳蛙、小立方体、橡皮、回形针、小棒、有图表的纸等。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5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进度表(略)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以德立校,明德立人”的办学宗旨而努力。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3人,学生分别来自周围九个村庄。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目标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我是小学生啦祖国的生日美丽的秋天我爱我的家冬天来了五个单元。

五、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友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友探索的兴趣。

六、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天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七、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3、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4、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6、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7、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分析

1、通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5、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

这一单元与原先的自然课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注重了活动性和趣味性。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营养搭配、消化器官的认识及食品安全的知识。教学时要从价值观上入手,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本册教材前面的诸单元大量渗透了“假设与搜集证据”的活动,本单元是对这一过程技能的升华和提炼。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技能目标,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

本册教材的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五、教学措施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好多教师认为会教了,科学就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出现了一些对“用教教材”的误解。他们有的任意的增删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认为这样就是“用教材教”。其实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种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对于我们在用教材教的时候考虑到的一些问题,编教材的专家们他们都会有所考虑,有的比我们考虑的还要全面,还要具体。所以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必先领会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要表现的意图。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们才会真正的去实现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们的预测

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

3.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

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就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

4.讲究评价的策略

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这学期尤其将单元评价单独列了出来(见教学进度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空气占据空间吗9月1日开学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单元评价

4热水变凉热往哪里传

5热往哪里传

6国庆节放假

7吸热和散热

8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水的变化

9水的变化单元评价

10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1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期中测试

12快乐的小乐队单元评价

13我们吃什么怎样搭配食物

14食物的消化

15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6单元评价

17假设搜集证据

18小小纸飞机元旦放假

19汇报自由研究

20汇报自由研究

21整理档案袋

22期末评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 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课题组计划。

2、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四月份

收集相关资料和经验,互相听课,进行一

次学生知识检测。

五月份

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

六月份

1、归纳收集资料,检验实验效果。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6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3、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的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

5、学习简单的栽培技术。

6、学习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7、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

8、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9、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3、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单元

1、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

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

4、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5、通过对蚕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6、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习惯。

7、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

8、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9、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10、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1、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12、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单元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

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

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

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

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

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

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1、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

3、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

6、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7、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8、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愿意合作与交流。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五单元

1、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

2、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组建基本电路。

9、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关基本电路的问题。

10、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

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45人,他们的有效注意只有8—10分钟,很多学生还不懂课堂的规矩,不懂提问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方法,通常对感兴趣的问题说起来就刹不住车;学生在幼儿园里、家庭里都有经验多少接触过……教师要耐心组织课堂教学,随时表扬好的提问、倾听、回答等习惯。还要注意通过问话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探究答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玩玩具等活动,引导从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通过用眼看身边事物的颜色与形状、用耳辨别各种声音、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与干湿、用鼻闻物体气味、用舌尝物体味道等活动,来感受物体外部特征及现象,初步学会运用感官去认识周围事物。并综合运用观察、比较与分类法进行探究活动,学会用简单语言初步描述所观察物体或现象的信息进而得出结论的意识。

3、通过认识和使用放大镜、削笔刀等工具,初步认识使用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会运用简单工具的功能和方法,结合身边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4、科学探究不但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课内充分参与活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课外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参与家庭实验探究,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材分析

本套教科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富先进行整体建构;将“探究技能”、“方法指导”、“安全提示”等多种探究元素融合在探究过程之中,提高探究水平;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模块化设置,形成完整的探究链条;设置单元评价,以融合化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内容

1、本册书共有5个单元,共计16课。《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第一单元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第二单元是方法单元,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方法来认识事物。第三单元引导学生用感官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四单元借助水让学生发现和多有趣的现象;第五单元初步了解实用工具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继续遵循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想中学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配合科学教研组举办的创“海洋知识多少”吉尼斯纪录活动,将继续坚持课前五分钟的科学小知识问答,小知识大学问,培养学生读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第三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石头》《玩泥巴》《沙子与粘土》。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第二单元水,本单元包含三课内容,分别为《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一课和第三课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单元空气,本单元有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三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识泥土、石头、水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的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多姿多彩的植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植物的主要特征。《动物·人》先比较人和动物的异同之处,归纳出共同本质特征,再比较人和黑猩猩的异同之处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

2、喜欢玩石头、玩泥巴并从中有所发现,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4、制作小水轮,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手的乐趣。

5、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并且意识到人类离不开空气。

6、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类比描述出空气的特点,并且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分享。

7、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喜欢动物和植物。

8、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石头12

2、玩泥巴13

3、沙子与粘土14单元复习15

第二单元水

4、水是什么样的16

5、玩转小水轮17

6、盐和糖哪儿去了18-9单元复习1机动1课时10

第三单元空气

7、找空气111

8、这里面有空气吗112

9、空气是什么样的113单元复习114

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

10、形形色色的动物115

11、多姿多彩的植物116

12、动物·人117-18单元

复习1机动1课时19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7人,21个男生,16个女生。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进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1、体验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快乐。

2、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体会团结力量大。

3、体验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分析

1、通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5、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

这一单元与原先的自然课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注重了活动性和趣味性。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营养搭配、消化器官的认识及食品安全的知识。教学时要从价值观上入手,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本册教材前面的诸单元大量渗透了“假设与搜集证据”的活动,本单元是对这一过程技能的升华和提炼。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技能目标,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

本册教材的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五、教学措施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好多教师认为会教了,科学就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出现了一些对“用教教材”的误解。他们有的`任意的增删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认为这样就是“用教材教”。其实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种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对于我们在用教材教的时候考虑到的一些问题,编教材的专家们他们都会有所考虑,有的比我们考虑的还要全面,还要具体。所以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必先领会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要表现的意图。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们才会真正的去实现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们的预测

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

3.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

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就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

4.讲究评价的策略

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这学期尤其将单元评价单独列了出来(见教学进度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空气占据空间吗9月1日开学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单元评价

4热水变凉热往哪里传

5热往哪里传

6国庆节放假

7吸热和散热

8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水的变化

9水的变化单元评价

10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1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期中测试

12快乐的小乐队单元评价

13我们吃什么怎样搭配食物

14食物的消化

15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6单元评价

17假设搜集证据

18小小纸飞机元旦放假

19汇报自由研究

20汇报自由研究

21整理档案袋

22期末评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植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③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3)科学态度目标

①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②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2.“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②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③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④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⑤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⑥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⑦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③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④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⑤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⑥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⑦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⑧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②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③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④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⑤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⑥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③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单元词汇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

(1)单元词汇

①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②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

③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2)材料清单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冬青叶,牵牛叶,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片等。

2.第二单元

(1)单元词汇

①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②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③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④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⑤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⑥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⑦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2)材料清单

打印纸带、记号笔、纸质弹跳蛙、小立方体、橡皮、回形针、小棒、有图表的纸等。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5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进度表(略)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九个单元:科学家的故事、植物、动物、资源与环保、气象与科学、科学与幻想、科学与生活。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课题组计划、

2、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四月份

收集相关资料和经验,互相听课,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

五月份

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

六月份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1人,经过学前教育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养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

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45人,他们的有效注意只有8—10分钟,很多学生还不懂课堂的规矩,不懂提问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方法,通常对感兴趣的问题说起来就刹不住车;学生在幼儿园里、家庭里都有经验多少接触过……教师要耐心组织课堂教学,随时表扬好的提问、倾听、回答等习惯。还要注意通过问话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探究答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玩玩具等活动,引导从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通过用眼看身边事物的颜色与形状、用耳辨别各种声音、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与干湿、用鼻闻物体气味、用舌尝物体味道等活动,来感受物体外部特征及现象,初步学会运用感官去认识周围事物。并综合运用观察、比较与分类法进行探究活动,学会用简单语言初步描述所观察物体或现象的.信息进而得出结论的意识。

3、通过认识和使用放大镜、削笔刀等工具,初步认识使用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会运用简单工具的功能和方法,结合身边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4、科学探究不但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课内充分参与活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课外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参与家庭实验探究,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材分析

本套教科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富先进行整体建构;将“探究技能”、“方法指导”、“安全提示”等多种探究元素融合在探究过程之中,提高探究水平;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模块化设置,形成完整的探究链条;设置单元评价,以融合化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内容

1、本册书共有5个单元,共计16课。《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第一单元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第二单元是方法单元,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方法来认识事物。第三单元引导学生用感官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四单元借助水让学生发现和多有趣的现象;第五单元初步了解实用工具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继续遵循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想中学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配合科学教研组举办的创“海洋知识多少”吉尼斯纪录活动,将继续坚持课前五分钟的科学小知识问答,小知识大学问,培养学生读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 76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3、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的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

5、学习简单的栽培技术。

6、学习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7、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

8、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9、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3、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单元

1、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

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

4、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5、通过对蚕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6、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习惯。

7、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

8、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9、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10、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1、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12、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单元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

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

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

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

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

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

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1、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

3、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

6、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7、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8、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愿意合作与交流。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五单元

1、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

2、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组建基本电路。

9、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关基本电路的问题。

10、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己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概况分析: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九个单元:科学家的故事、植物、动物、资源与环保、气象与科学、科学与幻想、科学与生活。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比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的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的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法、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从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第四课《小猫钓鱼》就开始加、减混编了;从篇幅看,混编的占六成。加减法提早混编的好处有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小女孩套圈游戏的情境(第28页),可以问套中1次,没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几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问投了4次,没套中3次,套中了几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没套中几次?列出4-3=1或4-1=3。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如从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事实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加减混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希望这样的编排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能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第七单元第三课有几瓶牛奶、第四课有几棵树、第五课买铅笔等实际问题都是施展算法多样化的精彩实例;前两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两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就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数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本册教材把分类归到统计的领域。不论是第四单元《分类》,还是第九单元《统计》,都要重视对过程的经历和体验,积累分类和统计活动的经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学生年龄小,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如数数、写数、分类等。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上课时不爱专心听讲,参与意识不强,对课堂常规和一些组织形式不熟悉,很少有倾听、交流、阅读、书写的交流技能。

三、本册教材学习的内容与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的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20以内比10大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地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有所体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会填补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生1: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生2: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生3: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

7.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8.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⑴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⑵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措施:

1.数学教学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查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2.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交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描述是所有水平上进行数学概念交流的一种重要方法;描述包括把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转化成一种新的形式,把图表或实物模型转化成为符号或语言。

3.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每一个数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因此,要紧扣活动的目的来设计安排活动的程序和步骤,使活动既有序又有效

4.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写作业,给学生独立读题、审题、思考与解答的机会,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和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获得反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做得快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有事做;对全班练习的反馈,最好的方法是揭示来自学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判断、选择,去识别优劣和正误,不能只关注结果的对或错。

5、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丰富课程资源。

6、改革评价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

(1)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地做数学。

(2)学生对加减运算意义的理解结合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进行评价。

(3)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其次,要注意评价学生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水平。

(4)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像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谁喜欢问如果…将如何呢?这样的问题?谁喜欢问什么种类的问题?以及对数学作用与价值的认识,等等。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的,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分析

1、通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5、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

这一单元与原先的自然课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注重了活动性和趣味性。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营养搭配、消化器官的认识及食品安全的知识。教学时要从价值观上入手,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本册教材前面的诸单元大量渗透了“假设与搜集证据”的活动,本单元是对这一过程技能的升华和提炼。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技能目标,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

本册教材的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五、教学措施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好多教师认为会教了,科学就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出现了一些对“用教教材”的误解。他们有的任意的增删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认为这样就是“用教材教”。其实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种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对于我们在用教材教的时候考虑到的一些问题,编教材的专家们他们都会有所考虑,有的比我们考虑的还要全面,还要具体。所以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必先领会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要表现的意图。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们才会真正的去实现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们的预测

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

3.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

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就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

4.讲究评价的策略

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这学期尤其将单元评价单独列了出来(见教学进度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空气占据空间吗9月1日开学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单元评价

4热水变凉热往哪里传

5热往哪里传

6国庆节放假

7吸热和散热

8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水的变化

9水的变化单元评价

10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1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期中测试

12快乐的小乐队单元评价

13我们吃什么怎样搭配食物

14食物的消化

15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6单元评价

17假设搜集证据

18小小纸飞机元旦放假

19汇报自由研究

20汇报自由研究

21整理档案袋

22期末评价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始业课:科学家这样做

2-1-1发现物体的特征

3-1-2谁轻谁重

4-1-3认识物体的形状

5-1-4给物体分类

6-1-5观察一瓶水

7-机动

8-1-6它们去哪里了

9-1-7认识一袋空气

10科学阅读

11-12-1我们知道的动物

12-2-2我们知道的动物

13-2-3观察一种动物

14-2-4给动物建个家

15-2-5观察鱼

16-2-6给动物分类

17科学阅读2

18期末考查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新学期新开始,我接手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入学年龄的提前,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为了做好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一年级学生个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参加学校和德育处组织的各项活动,创造温馨之家,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班级。

二、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9人。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因此他们是一群可爱而又好动的小精灵,在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比较欠缺,因此我将力争让孩子们近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使每一位学生在这里都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

三、班级奋斗目标:

(一)在行为习惯方面,养成良好的养成教育。

(二)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师长、爱同学的良好品德。

(三)以学校和班集体计划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本,以团结、向上、奋进、求实为目标,以本班学生特点为基础,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构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四、班级管理措施: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学习方面

1、上课能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红花奖励。

2、上课认真听讲,会学习的同学给予大拇指奖励。

3、作业写得干净又整洁的同学给予红花奖励。

(二)纪律方面

1、课间作好课前准备,由班干部进行管理,教师辅助管理。

2、课间做到三轻,队伍做得快、静、齐,两操认真的同学可以得到小红花。

3、培养学生在楼道不打闹,校园不疯跑,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进课堂,上学放学排路队的好习惯。

(三)劳动方面

1、做值日认真的同学可得卫生小红旗。

2、主动捡地上的纸片的同学,自觉维护班级卫生的同学可得卫生小红旗。

(四)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五)安全教育方面

“安全时刻记心中”,时刻提醒学生上学、放学排好队,队伍中间不打闹,上、下楼梯不追逐,马路行走看车辆,陌生人不搭话,安全回家。

五、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一个优秀的班级往往都有一群得力的班干部在积极配合着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在开学初,我就积极采用激励方法,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并时刻注意观察他们的动态,观察他们的适应能力及组织能力,选择优秀的,有上进心的,关心集体的学生作为班干部培养对象,并委以他们重任,指导他们做好本职工作,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锻炼自己,并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通过他们来管好班级的各项事务,并让他们配合老师进行差生转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六、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1、建立学校家庭电话互访制度。班主任留有每位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学生每有进步或特殊情况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使家长有“孩子就在身边”的感觉。

2、通过走访和家长联系册的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暂拟定期中考试前后完成对30位学生的家访工作。争取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努力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七、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如:文明小标兵评选、数学小博士和爱书人等各种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还给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还给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这学期,我将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用心去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八、每月主要活动内容

九月份

1、开学的学生报名工作。

2、介绍我们的学校,自我介绍。

3、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

4、出好第一期黑板报。

5、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班规,确定班干部,明确职责,提出本学期要求。

十月份

1、庆祝国庆节。

2、出好第二期黑板报。

3、积极准备,参加校广播操比赛。

4、安全教育。

十一月份

1、期中复习,考试。

2、出好第三期黑板报。

3、准备和参加各学科的竞赛。

4、家长会

5、安全教育。

十二月份

1、选拔运动员参加“冬季三项”运动会。

2、出好第四期黑板报。

3、低年级生活能力大比拼。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5、安全教育。

一月份

1、抓好期末复习,迎接考试。

2、安全教育

上述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只是我对班级本学期的初步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加以改进。若有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以德立校,明德立人”的办学宗旨而努力。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3人,学生分别来自周围九个村庄。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目标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我是小学生啦祖国的生日美丽的秋天我爱我的家冬天来了五个单元。

五、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友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友探索的兴趣。

六、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天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七、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3、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4、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6、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7、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以德立校,明德立人”的办学宗旨而努力。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3人,学生分别来自周围九个村庄。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目标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我是小学生啦祖国的生日美丽的秋天我爱我的家冬天来了五个单元。

五、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友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友探索的兴趣。

六、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天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七、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3、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4、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6、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7、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一学期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接触英语,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很浓,模仿能力很强,学习习惯还未养成,教师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但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力要集中。所以在本学期,还有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九个单元,每单元分三个课时,每单元包含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Let’sact是全单元的表演练习,主要是通过动作练习短语句型。

第二部分Let’stalk主要是对话练习,这些句子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第三部分Let‘slearn这部分是单词练习,要求学生们看到实物可以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实物。

第四部分Let’splay在这部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些小游戏,在让他们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表演和动手的能力。

第五部分Let’senjoy这部分是歌曲歌谣小故事,这部分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更深刻的记住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特性,很符合该年龄段的儿童。

二、教学目的、任务: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

3、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6、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2、能运用所学的对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4、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针对目前学生刚入学的现状和所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以及这册书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我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我准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大游戏及歌曲在课堂中出现的频率,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听的训练。主要包括:课上大量听原版课文录音。回家让家长督促孩子听已学过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到及时预习新知识。

3.总结、积累和归纳语言素材,包括词汇、词组、短语、短句,并加大灵活运用的力度,使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每课书所出现的词汇。

4.做好每节课后的教学随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调整。

5.做好每一课、每一单元、期中、期末各个阶段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

第二周:Unit1

第三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四周:Unit2

第五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六周:Unit3

第七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八周:Unit4

第九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十周:Unit5

第十一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十二周:Unit6

第十三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十四周:Unit7

第十五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十六周:Unit8

第十七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十八周:Unit9

第十九周:Practice(课后练习)

第二十周:Review

第二十一周:Review

第二十二周:Examination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分析

1、通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5、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

这一单元与原先的自然课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注重了活动性和趣味性。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营养搭配、消化器官的认识及食品安全的知识。教学时要从价值观上入手,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本册教材前面的诸单元大量渗透了“假设与搜集证据”的活动,本单元是对这一过程技能的升华和提炼。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技能目标,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

本册教材的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五、教学措施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好多教师认为会教了,科学就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出现了一些对“用教教材”的误解。他们有的任意的增删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认为这样就是“用教材教”。其实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种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对于我们在用教材教的时候考虑到的一些问题,编教材的专家们他们都会有所考虑,有的比我们考虑的还要全面,还要具体。所以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必先领会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要表现的意图。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们才会真正的去实现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们的预测

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

3.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

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就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

4.讲究评价的策略

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这学期尤其将单元评价单独列了出来(见教学进度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空气占据空间吗9月1日开学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单元评价

4热水变凉热往哪里传

5热往哪里传

6国庆节放假

7吸热和散热

8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水的变化

9水的变化单元评价

10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1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期中测试

12快乐的小乐队单元评价

13我们吃什么怎样搭配食物

14食物的消化

15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6单元评价

17假设搜集证据

18小小纸飞机元旦放假

19汇报自由研究

20汇报自由研究

21整理档案袋

22期末评价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始业课:科学家这样做

2-1-1发现物体的特征

3-1-2谁轻谁重

4-1-3认识物体的形状

5-1-4给物体分类

6-1-5观察一瓶水

7-机动

8-1-6它们去哪里了

9-1-7认识一袋空气

10科学阅读

11-12-1我们知道的动物

12-2-2我们知道的动物

13-2-3观察一种动物

14-2-4给动物建个家

15-2-5观察鱼

16-2-6给动物分类

17科学阅读2

18期末考查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九个单元:科学家的.故事、植物、动物、资源与环保、气象与科学、科学与幻想、科学与生活。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己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与教材

教学目的:学校体育教学是掌握体育技能的主要课堂,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术,学会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习惯,培养兴趣和爱好。

教学要求: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解为主线,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兴趣,养成习惯,防止受伤。

教材:本教材将理论部分与体育与健康知识融为一体,便于对体育与健康内容的理解,掌握锻炼身体方法,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

1、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有活力创造性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身体生长开始减速,但是第二性征,器官及内脏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大脑的技能和心理发育也进入高峰,是人体生长的关键时期。

2、由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锻炼时间减少所以在体育课时要加强锻炼健身。

3、各班学生身体素质,个体差异较大,释放压力的方法各不形同,所以在体育课时要针对性安排锻炼内容。

4、学生释放压力的方法各不相同,在体育课上要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

三、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展强项,针对弱项结合新课标给予教学。

2、引导学生参与健身,愉心解压,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爱好,发挥有运动特长爱好的学生带动作用。

3、丰富上课内容,利用教学器材,形式多样的上课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锻炼。

四、教研教改专题

1、专题:如何让学生爱上排球运动并积极参加排球运动。

2、目的、要求:让学生爱上排球,上课严格要求并采用多样式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具体计划与措施:

(1)丰富上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为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打下基础。

(2)上课严格要求锻炼身体,学习技能。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

高一年级20xx--20xx学,将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德育工作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人格为目标。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刻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加强日常管理,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自然,奋发进取,合作竞争的工作学习环境。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高二、高三的学习及其整个人生的发展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上述教育目标得到顺利实现,特制订年级工作计划

一、年段工作

高一主要工作:根据学校各处室及年级工作计划,狠抓落实、率先垂范,深入教师、深入课堂,准确把握年段工作动向,及时调整年级工作思路。

(1)落实学校各处室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2)召开例会,研讨年级工作。

(3)经常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

(4)组织备课组长研讨年级的教学情况,组织好考后的质量分析。

(5)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碰头会了解班级情况,并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6)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年级整体情况。

(7)配合教务处检查教案、作业,督促常规教学环节的落实。

(8)抓好年级的纪律、卫生等日常工作。

(9)抓好培尖补差工作。

二、德育工作

1、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是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班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班主任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紧紧围绕班级建设,勤于思考,勤于管理,把班级看作自己的责任田,去用智慧和汗水经营它。班主任要以铁山社会实践为契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德育工作。

(1)抓好班风学风建设。高一尤其要注意建设团结向上行为习惯良好的班风,刻苦勤奋的学风。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班风学风氛围中都能健康的成长。要通过召开班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去培养。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班主任要做好入学规范教育,使学生有进步的思想,规范的行动。班主任要从一点一滴抓起。细致入微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境界。现在的学生思想复杂,基础参差不齐,这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班主任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2)抓好薄弱环节。抓薄弱环节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早晚自习、节假日、课间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这些环节班主任要紧紧把握。一是观察,二是强化管理,三是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把这些环节抓紧、抓牢,抓住了这些环节,就能抓住关键。

(3)做好分类推进工作。高一新生刚来谁都憋着一股劲好好学习,班主任要因势利导给他们树立信心,鼓舞他们的士气,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旺盛的斗志。但也应该看到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比较复杂,思想复杂,基础参差不齐。班主任要想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信心,要想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指导好学生的学习。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如:基础、思想、行为等,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了如指掌,把全班的学生按不同的情况分类。要明了工作的重要对象的着重点和工作的突破点,做到知己知彼,要有推进计划和推进措施。中差生的转化工作始终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中差生要勤盯、勤看、勤说、对他们要格外关注。中差生转化好了,班里的工作就会有大的起色。

(4)给学生树立四种意识:纪律意识、学习意识、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将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深、学透,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学习意识,危机意识要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竞争,等信息进行强化。安全意识要从吃住行玩等方面进行反复教育。

(5)利用好班会。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阵地,要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好它;组织主题班会,总结一周工作,布置下周内容,开展集体活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日常工作主要靠班干部进行管理,培养一支好的班干部队伍是搞好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

(6)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提高教育效率。班主任一学期至少与每个学生家长交流一次,客观反应学生情况,多说成绩和进步。

2、学生管理工作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年段、班主任要配合政教处、学生会、校团委等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班主任,科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激励学生为之而奋斗,保证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3)加强学生纪律行为管理,坚决杜绝打架斗殴、赌博上网、谈情说爱、抽烟酗酒、不服管教、随意迟到早退现象。

(4)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提请同学注意食品卫生,遵守交通法规。体育活动服从管理,教室楼道禁止追逐,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使学生能事半功倍,发展提高。科任教师要利用课堂、课外,采用个别的、部分的、全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科学法指导。

(6)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

三、教学工作

1、备课组工作

(1)备课组长是年级学科教学的带头人,也是学科教学研讨的组织者。备课组长要把本组教师团结在一起,紧紧围绕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制定好备课组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认真组织好本组的学科教学研讨,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认真落实新课标。本学科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要找准,教学上制定的策略要得力。备课组长要带领全组教师对知识上的重点,难点,疑点要充分讨论,对教学方法的选取也要充分的研究。使大家对学科教学在知识和教法上达成一致,充分调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协调好本组内的各方面关系,做到进度一致,资料一致,重点、难点突破方向一致。组织本组教师精选资料,做到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强。备课组长要经常检查和督促本学科教师落实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

2、教学常规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工作,是教师的中心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决定着教师的声誉。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崇高的敬业之心,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方法去铸就自己的事业丰碑。作为一名教师既是学者,又是能力培养者,还是督促者。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给学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夯实双基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扎扎实实抓好备课关。

(1)每个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一切思想方法,一切教育行为都要围绕质量去设计,去开展。

(2)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常规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具有经常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是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基础,每个教师务必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认真恪守,从严、从实、求精、求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3)加强备课,要研究学生,要清楚面对的是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有优秀的,也有差的,备课要照顾大面。要尽量多联系一些初中知识,搞好初高中的过度和衔接,把握基础知识的“准、全、透、活”。

(4)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各科要以课改为契机,立足教材,立足课堂,以教带研,以研促教。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中,保证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按时保质完成模块学习和学分认定工作。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5)要立足高一,着眼高考。要从高考的角度和层面去组织落实教学工作,有效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做好全程备考工作。

(6)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每位教师应高度重视,切不可等闲视之。各科要拿出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科兴趣,科学指导,以保证教学的实效。

(7)各科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练习的落实和作业的布置,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做到有发必有收,有收必有批,有批必有评,有评必有纠,以突出能力的提高。

(8)坚持学科测练、月考工作。

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开学典礼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常规管理,做好仪容仪表的自查和抽查工作

(3)各班级人数统计,并做好贫困生统计工作

(4)全体住宿生会议,加大住校生的管理力度

(5)9月12-9月16日铁山社会实践活动

(6)庆祝教师节、中秋节活动

十月份:

(1)班主任工作例会,前一阶段工作小结,倾听反馈

(2)月考及月考质量分析会,学生评教

(3)校田径运动会宣传组织准备工作,参加校运动会

(4)部分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

十一月份:

(1)期中考试,考风考纪教育

(2)认真做好上半学期阶段小结工作和家长会

(3)心理辅导讲座,期中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

十二月份:

(1)学生座谈会,做好偏科学生的统计工作

(2)元旦汇演

一月份:

(1)期末工作布置

(2)班主任学期考核汇总

(3)寒假生活要求组织落实,布置寒假活动。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石头》《玩泥巴》《沙子与粘土》。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第二单元水,本单元包含三课内容,分别为《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一课和第三课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单元空气,本单元有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三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识泥土、石头、水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的.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多姿多彩的植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植物的主要特征。《动物·人》先比较人和动物的异同之处,归纳出共同本质特征,再比较人和黑猩猩的异同之处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

2、喜欢玩石头、玩泥巴并从中有所发现,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4、制作小水轮,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手的乐趣。

5、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并且意识到人类离不开空气。

6、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类比描述出空气的特点,并且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分享。

7、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喜欢动物和植物。

8、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3

一、学生的认知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接触英语半学期,学习兴趣很浓,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强,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但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本学期,还有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学目的、任务: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

3、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6、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7、初步了解外国文化习俗。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4、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四、主要措施:

1、运用直观教学法:如借助图片、实物;

2、运用电教媒体。

五、个人研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12月5日第一周:

检查学生已学知识掌握情况,复习unit7,unit8主要单词及句型,练习对话。总体把握学生教学进度。

12月11日第二周:复习unit8及所学重要句型,教学unit10。

12月18日第三周:复习unit10内容,练习对话。教学unit9。

12月25日第四周:综合复习各单元单词,练习对话。重点考察unit9。

1月1日第五周:复习检查unit1———unit5,完成相关测试。

1月8日第六周:复习检查unit6———unit10,完成测试。

1月15日第七周:预授1Bunit1。完成1A综合测试。

1月22日第八周:巩固1A内容,熟练掌握1Bunit1。

1月29日第九周:学习1Bunit2,并能熟练掌握单词及句型。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熏陶,班级读书的兴趣还是相当浓厚的,学生能做到自觉读书,并且关于书的活动都非常喜欢,乐于参加,只是看书的面还是比较狭隘。另个,因上学期的两次读书跳蚤市场,读书角书目已大面积翻新,孩子们借阅更积极,出借率更高,但同时造成图书借而不还,丢失的现象也很严重。

推荐阅读书目

共读书目:《契诃夫手记》、《昆虫记》、《飞鸟集·新月集》

选读书目:《喜地的牙》、《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最西游作文》、《绝对小孩》、《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宝葫芦的秘密》

晨诵安排

周一:《飞鸟集·新月集》

周二:读英语

周三:国学《三字经》

周四:《飞鸟集·新月集》

周五:语文经典段落

班级书香活动

1、将每周五上午的语文课改为阅读课,可推荐,可交流,每月定一个主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将阅读方法、诵读诗文融入其中。

3、周二中午为自由看书时间。铃声响起,学生可到读书角拿书看,也可看自带书本。

4、本学期举行一次图书跳蚤市场,在买卖书中提高看书的欲望。

5、举行一次诗歌配乐朗诵会,为着“诵读班”这个班本课程提供内容。

家庭亲子阅读活动

1、举行一次“家长进班讲故事”活动,选定两个家长到班级为孩子推荐好书,参与读书活动。

2、本学期期中举行一次亲子诵读交流会,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读故事或诗文,或演故事。

达标目标

1、在保持读书兴趣的`同时提高读书的质量。

2、在确保读书时间的同时提高阅读的能力。

4、在保证孩子读书的同时让家长也走入书中。

班级阅读检测方式

通过活动的开展关注学生参与的面,以班级的评价机制“百分制”来打分,另外,融入《阅读力测试》内容,定期检查。

班级书香活动行事历

第四周:周五阅读课交流《契诃夫手记》

第五周:周五阅读课交流《契诃夫手记》

第六周:周五阅读课交流《契诃夫手记》

第七周:周五阅读课交流《契诃夫手记》

第二期图书跳蚤市场活动

第八周:诗歌配乐朗诵会

第九周:周五阅读课交流《昆虫记》

第十周:周五阅读课交流《昆虫记》

第十一周:周五阅读课交流《昆虫记》

家长会亲子诵读交流会

第十二周:周五阅读课交流《昆虫记》

第十三周:交流优美诗文

第十五周:家长进班讲故事

第十六周:交流本学期读书心得

下载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加上他......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对于小学生的科学意识,要从小进行培养,从小就要让小学生养成对科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能力,下面是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模板,来看看是怎么制定......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

    导语:对于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大家会有什么样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供各位阅读和借鉴。篇1: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在一年级的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制定好教学计划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相关的计划应该如何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一、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

    大象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1)班科学教学计划 刘海静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加上......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8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李雨婷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要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青岛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青岛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