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二一班有47人,男生24,女生23,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本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一):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
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
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习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位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欢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全册教学内容
1、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包括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有余数的除法;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4、直线和线段。
5、万以内的加法。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数的笔算。
二、教材分析
1、表内乘法和除法(二)。主要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有余数的除法,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是一切整数、小数、分数乘除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之一。学会解答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有助于理解分数、百分数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可为寻求解答有关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的捷经创造条件。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主要学习计数单位百、千、万数位顺序表,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法和写法。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四则运算就有了基础。学习多位数的读写也就不会有困难。算盘的认识,主要使学生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从而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主要教学这些单位的具体大小,单位间的进率和化聚。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运用数和量的工具,去进一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实际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4、直线和线段。主要教学直线和线段的直观认识。介绍直线和线段的特征。指导学生量线段的长度和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
5、万以内的加法。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的笔算加法及连加的计算。用调换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加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口算和笔算打下基础。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
5、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6、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化聚。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学生学业情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本班有学生x人,经过努力,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思考,会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学习进度,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尽可能转化潜能生是本学期工作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认识几时几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教学难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争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五)观察物体(3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进度教学表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也可以,或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中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时 间周次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备 注
9.2/81长度单位
9.9/152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16/22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月19日至21日中秋放假
9.23/29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22至27 连续6天上班
9.30/10.6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10.7/10.136角的初步认识8至12 日 上5天班
10.14/207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
10.21/278表内乘法(一)
10.28/11.39表内乘法(一)
11.4/1010表内乘法(一)期中测评
11.11/1711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
11.18/2412表内乘法(二)
11.25/12.113表内乘法(二)
12.2/814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
12.9/1515认识时间/数学广角
12.16/2216数学广角/总复习
12.23/2917总复习
12.30/1.518复习迎接测评
1.6/1219复习迎接测评
1.13/1920测评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51名学生,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与用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统计与猜测
四、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复习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平低下,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习阶段
1、分块复习。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习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习。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习
四、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五)综合练习和测试
复习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习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习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习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七、复习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习1:口算练习…………………… 1课时
6、专项复习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习………………………………… 10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
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评价方案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学必须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去完成。我校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个体发展倡导档案袋评价,各方面成绩,日记等评价方法,强调多元化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七、德育渗透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养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机,促进审美和唯物主义价值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在数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八、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我的课题是: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九、学科整合计划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1.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3建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习)模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构一批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习)结构和教学(学习)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47人,男生31,女生16。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5课时1-2周
(二)购物3课时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3-5周
(四)图形的变化2课时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7课时6-8周
整理与复习2课时8-9周
(六)测量4课时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10课时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4课时14周
数学好玩2课时15周
(九)除法4课时15-16周
总复习4课时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第一大周(8.31—9.13)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
2、第二大周(9.18—9.30)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第三大周(10.9—10.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角的初步认识
4、第四大周(10.23—11.2)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5、第五大周(11.6—11.16)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6、第六大周(11.20—11.30) 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
7、第七大周(12.4—12.14)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第八大周(12.18—12.28)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9、第九大周(01.2—01.11) 统计 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 总复习
11、第十一大周(01.29) 复习迎考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
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学生情况:
两个班级各有学生56名,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学困生是本学期重点。
六、课时安排:60课时
(一) 长度单位(4课时)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 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 观察物体(4课时)
(六) 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 统计(3课时)
(八) 数学广角(2课时)
(九) 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一) 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表内乘法(二) 11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4课时
十、总 复习5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进度安排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第一至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表现在: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六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有10分,有的题要通过2到3步思考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成绩分析:
二(2)班平均分是85.9分,二(1)班平均分是82.6。二(2)班:90-100分的有35个,80-90分的有12个,70-80分的有2个,60-70分的有2个,不及格1个。即优秀率为64.8%,及格率为98%。二(1)班:90-100分的有24个,80-90分的有15个,70-80分的有7个,60-70分的有4个,不及格3个。即优秀率为45.3%,及格率为94%。总体来说成绩不是很理想。
三、试卷特点及典型错例分析
1、试卷题型:一、填空题(21分);二、选择题(5分);三、量一量(10分);四、算一算(40分);五、解决问题(24分);六、想一想(附加10分)
2、典型错例:
(1)第一填空题
A、23厘米+77厘米=米。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其一考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有部分学生对进位加法没掌握牢固,导致算错变成90,有部分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得出100,却没能将单位进行转化。所以这题的考察需要有严谨的数学思维。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还不够严谨。
(2)第二选择题。
A、与4x5计算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A.4+4+4+4+4 B.4+5
C.5+5+5+5 D.10+10
这个题目错在读不懂题意。题目要求我们选出“不相等”的算式,而很多小朋友一看到有答案就恨开心,选A项的很多。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不强。平时需要多加强训练,先读题思考再下笔。
B、如果三角形表示5,那么三个正方形表示()
A.15 B.20 C.25 D.30
很多学生对这个题目表示束手无策。因为试卷上擦来擦去的铅笔影子可以看得出来,学生们很难抉择到底选哪一个。其实这个考察的是5的乘法口诀,可是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思考。其实这个题目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解决。只要小朋友们在正方形里面画一画,答案就恨明显了。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遇到难题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样性。平时需要多加强训练。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
(3)第六解决实际问题。
A、小马虎做减法,错把减数26写成29,结果得13。那么正确的差是()。
这个题目需要学生考虑两个步骤。一先算出29+13的被减数。因为虽然减数错了,但是被减数是没变的,因此第一步要先算出被减数。一旦算出被减数,在有减数的情况下,差就简单了。可是学生很难想到这一层。因此错误率很高。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度不够强大。
四、从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小朋友都有所进步。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们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习当中我们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来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6、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7、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即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佳玉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后进生辅导,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
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学生情况:
两个班级各有学生56名,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学困生是本学期重点。
六、课时安排:60课时
(一) 长度单位(4课时)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 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 观察物体(4课时)
(六) 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 统计(3课时)
(八) 数学广角(2课时)
(九) 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复习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平低下,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习阶段
1、分块复习。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习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习。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习
四、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五)综合练习和测试
复习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习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习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习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七、复习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习1:口算练习…………………… 1课时
6、专项复习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习………………………………… 10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习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位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欢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51名学生,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与用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统计与猜测
四、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
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评价方案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学必须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去完成。我校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个体发展倡导档案袋评价,各方面成绩,日记等评价方法,强调多元化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七、德育渗透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养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机,促进审美和唯物主义价值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在数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八、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我的课题是: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九、学科整合计划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1.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3建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习)模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构一批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习)结构和教学(学习)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有将近一半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堂上好动,但学习积极性很高,还有学生接受能力慢,作业完成的慢,课堂十分被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基于以上情况和对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了解,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但鉴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和习惯仍未养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一年级所学课程掌握的不够,在新的学期里,仍需教师下大力度引导和培养,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六、方法与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计算教学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各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结合生活情境,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
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6、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妥将及时予以修改。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学生学业情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本班有学生x人,经过努力,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思考,会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学习进度,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尽可能转化潜能生是本学期工作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认识几时几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教学难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争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五)观察物体(3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xx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数是107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减负。
6、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重视学困生的帮辅工作。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教学检测:通过平时的作业检查与每章的单元考试试卷相结合,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用语言表述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法,归纳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师:今天森林里正举行各类竞赛啦。哟!那边一群小动物,它们好象正在进行口算竞赛呢。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吧。出示:
2×2=3×2=2×5=2×4=
5×3=4×3=3×3=5×4=
要求:同桌轮流各抽四题考对方。
师:让我们用掌声表扬胜出的同学呢?咦,那边走来三头大象,它们在干嘛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复习刚学过的2-6乘法知识,为学生顺利解决本课的问题进行铺垫。采用二人小组互考的模式,程度地扩大参与面。)
二、解决问题
师:哦,大象兄弟正在举行运木头比赛呢!
动画出现“三头大象运木头、每头大象运2根”进入画面的情景。
1、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师: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有3头小象在运木头,每头小象运2根)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教师板书: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3头小象,每头小象运2根木头,一共运多少根木头?怎样计算呢?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说算理。
生:2+2+2=6(根)(板书)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一共有多少根木头就是把3头大象运的木头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3=6(根)(板书)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生:因为这里有3头大象,每个大象运2根木头。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求3个2根是多少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求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师:还有别的列式方法吗?
生:还有一种,3×2=6(根)。(板书)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它也是求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在求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解决。列式时即可以用2×3=6,也可以用3×2=6来计算
4)完善课题:用乘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信息,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
师:刚才我们用乘法解决了大象运木头的问题,大伙都很开心吧!让我们到森林的另一角去看看别的小动物又在干什么?
1、5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59页做一做中的情景图
(1)同学们,从这幅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归纳学生可能会说到的答案:
有美丽的白天鹅,它们或在湖中戏水或在飞翔;
有聪明的小猴子,它们有的在树上攀爬,有的`在地上玩耍。
有可爱的梅花鹿,它们在草地上休憩、玩耍、吃草。
(2)你能根据画面上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它们吗?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9页,完成做一做!
(3)汇报、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交流,要求每个同学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再全班交流)
(a)整理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并板书:
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一共有多少只小猴?
一共有多少只小鹿?
(b)分别指名说出如何列乘法算式解决并板书
(4)思考:在这里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乘法计算来解决呢?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归纳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像这样——只要是求几个几相加和是多少的问题都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设计意图:“做一做”是一幅包含多种数学信息的情境图,此题与主题图在训练思想上就增加了难度,由一幅图只可以提一个可以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跨越到在一幅图中可以提出多个用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思维训练规律。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师:刚才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实际问题,你们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也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你们想试试吗?
(1)练习十二第60页第1题,独立练习,然后汇报、重点说算理。
①一共浇多少棵树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从中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要的数学信息。
②学生独立解决,然后指明汇报、重点要求说明:知道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练习十二第60页第2题,独立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独立解决
②汇报:知道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意图:相较学生在观察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环节,学生通常并不会感觉太难,他们感到最困难的应该是用语言表述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想法(思路),使学生逐渐清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步骤),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有助于解决难点]
(3)练习十二第60页第3题,说出商品价钱,独立练习,同桌互相判断对、错。
①说出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②请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多次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回顾总结拓展思维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师: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呢?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通过清晰明了的总结,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帮助学生完善“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2+2+2=6(根)
2×3=6(根)
3×2=6(根)
一共有多少只天鹅?3×3=9(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猴?2×4=8(只)或4×2=8(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鹿?5×2=10(只)或2×5=10(只)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进度安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数学计算能力;
5、学生已经认识1至7的乘法口诀,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学生对于编写8的乘法口诀兴趣很高,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编写1至7的乘法口诀的方式来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自己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口诀,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上显示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首先上课之前展示一幅陆游的一首诗,书写的时候凑足64个字,为后面小结的呼应打下基础,将这幅字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3、多媒体展示一幅学校军乐队正在训练的图,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进而引入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让学生小组讨论编写出8的乘法口诀
4、让学生们一起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精彩练习及布置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另外将课前64个字的这幅字展示给学生回答这幅字一共有多少字
学生活动
1、全体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学生喜欢得到这幅字
3、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多媒体显示的画面,并跟随教师的思路自己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4、学生认真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问题
6、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编写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4、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加强对8的乘法口诀记忆的熟练程度及运用情况
6、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一八得八8×1=8
2×8=16二八十六8×2=16
3×8=24三八二十四8×3=24
4×8=32四八三十二8×4=32
5×8=40五八四十8×5=40
6×8=48六八四十八8×6=48
7×8=56七八五十六8×7=56
8×8=64八八六十四8×8=64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本期工作职责
1.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2.二年级体育、美术、品德教学工作。
二、工作目标
1.教学成绩努力保全镇第一,必保全镇前三。
2.学期终体育测查达标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二年1班和二年9班的数学,学生通过一年级新教材学习,已经适应新课程的教材特点,顺利度过小学适应期,逐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上,无论是口算还是解决问题,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在审题和解决问题策略使用上差异性比较大,有些孩子审题意识差,认字比较少,对于人民币运用方面能力比较差,涉及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两步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本学期仍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以及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观察物体
(一)、表内乘法
(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
(一),总复习。(下图)从20xx年版修订教材与实验教材的内容对比来看,修订版教材适当减低了难度,增强了问题解决部分的知识点,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本册数与代数部分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以及问题解决是教学的重点,学生也初步接触乘法和除法,表内乘法也是重点考核的内容。
实验教材
修订教材 一 长度单位 一 长度单位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 三 角的初步认识 三 角的初步认识 四 表内乘法
(一)四 表内乘法
(一)五 观察物体
(一)五 观察物体 六 表内乘法
(二)六 表内乘法
(二)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综合与实践 看一看,摆一摆
七 认识时间
七 统计 八 数学广角(搭配)八 数学广角(简单的逻辑推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并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动手操作,形象感知,从具体到抽象转变。
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课堂前测,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课时计划
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
计划课时
实际课时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综合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第八单元
认识时间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总计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数学教学一周四节课,一个学期一般只有19周教学时间,去掉国家统一休假以及考试时间2周左右时间,还有17周教学时间,共68个课时。计划课时中还剩10个课时,可以作为查漏补缺、整理复习、巩固练习课时机动进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另外,还注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既促进了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又能使学生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认识乘、除法的含义和学会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能否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这些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感)
1.知识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认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物体与相应的视图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二(1)班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二(1)班现有学生46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都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基本知识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但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如肖辉、陆子安、褚翠、刘洪海等小朋友上课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手上老是在摸东西,家长比较忙,平日也没有空辅导孩子的学习。伍梦凡、夏东硕等小朋友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遇到难题就停滞不前了。因此关注这些孩子,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对于基础很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更要认真对待,尽量做到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多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取得进步。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学程导航,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加强常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每堂课的课堂效率。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恰当的教学情境,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比较中进行方法的概括与优化。
5.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同时关注好每堂课的生成资源,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控和优化。
6.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开放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科学安排培优补偿。
7. .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8.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但有小部分学生的综合,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的领域包括以下6个单元: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第八单元,除法。空间与图形领域包括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的方向与位置。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时间活动领域包括三个专题活动以及一些小调查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乘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结合解决实践问题。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过程。
(3)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做简单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5)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四、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经验。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把握住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五、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六、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7
新的学年刚刚开始,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跨上新的台阶,能使孩子们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现将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做如下分析和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一)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总复习等。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2)班有学生31人,男生20人,女生11人。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思想开小差,和同学说话,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周次 | 日 期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1 | 20xx.09.02~09.06 | (一)、长度单位 | 4 | |
2 | 20xx.09.09~09.13 |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 | 4 | |
3 | 20xx.09.16~09.20 | 2、两位数减一位数 | 4 | |
4 | 20xx.09.23~09.27 |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4 | |
5 | 20xx.09.30~10.04 | 4、整理和复习(三)、角的初步认识 | 3 | 国庆放假 |
6 | 20xx.10.07~10.11 |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1)5的乘法口诀 | 5 | |
7 | 20xx.10.14~10.18 | (2)、2、3、4的乘法口诀 | 4 | |
8 | 20xx.10.21~10.25 | (3)、6的乘法口诀 (4)、复习和整理 | 4 | |
9 | 20xx.10.28~11.01 | (五)、观察物体 | 4 | |
10 | 20xx.11.04~11.08 | (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 4 | |
11 | 20xx.11.11~11.15 | 1、7的乘法口诀 2、8的乘法口诀 | 4 | |
12 | 20xx.11.18~11.22 | 3、9的乘法口诀 | 4 | |
13 | 20xx.11.25~11.29 | 4、整理和复习5、量一量,比一比 | 2 | |
14 | 20xx.12.02~12.06 | (七)、认识时间 | 4 | |
15 | 20xx.12.09~12.13 | (八)、数学广角 | 2 | |
16 | 20xx.12.16~12.20 | (九)、总复习( | 4 | |
17 | 20xx.12.23~12.27 | 组织各单元复习 | ||
18 | 13.12.30~14.01.3 | 组织复习迎接考试 | ||
19 | 20xx.01.06~01.10 | 期末总结 |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创造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4.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5.在十二月之前积极努力做好特色作业展的工作。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2.乘法口诀(一) ------------ 10课时
3.观察物体 ----------------- 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 ――――――― 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6.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7.时、分、秒 ――――――― 4课时
8.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9.除法 ―――――――――― 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 ――――――――— 4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第一至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表现在: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六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有10分,有的题要通过2到3步思考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成绩分析:
二(2)班平均分是85.9分,二(1)班平均分是82.6。二(2)班:90-100分的有35个,80-90分的有12个,70-80分的有2个,60-70分的有2个,不及格1个。即优秀率为64.8%,及格率为98%。二(1)班:90-100分的有24个,80-90分的有15个,70-80分的有7个,60-70分的有4个,不及格3个。即优秀率为45.3%,及格率为94%。总体来说成绩不是很理想。
三、试卷特点及典型错例分析
1、试卷题型:一、填空题(21分);二、选择题(5分);三、量一量(10分);四、算一算(40分);五、解决问题(24分);六、想一想(附加10分)
2、典型错例:
(1)第一填空题
A、23厘米+77厘米=米。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其一考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有部分学生对进位加法没掌握牢固,导致算错变成90,有部分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得出100,却没能将单位进行转化。所以这题的考察需要有严谨的数学思维。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还不够严谨。
(2)第二选择题。
A、与4x5计算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A.4+4+4+4+4 B.4+5
C.5+5+5+5 D.10+10
这个题目错在读不懂题意。题目要求我们选出“不相等”的算式,而很多小朋友一看到有答案就恨开心,选A项的很多。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不强。平时需要多加强训练,先读题思考再下笔。
B、如果三角形表示5,那么三个正方形表示()
A.15 B.20 C.25 D.30
很多学生对这个题目表示束手无策。因为试卷上擦来擦去的铅笔影子可以看得出来,学生们很难抉择到底选哪一个。其实这个考察的是5的乘法口诀,可是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思考。其实这个题目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解决。只要小朋友们在正方形里面画一画,答案就恨明显了。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遇到难题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样性。平时需要多加强训练。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
(3)第六解决实际问题。
A、小马虎做减法,错把减数26写成29,结果得13。那么正确的差是()。
这个题目需要学生考虑两个步骤。一先算出29+13的被减数。因为虽然减数错了,但是被减数是没变的,因此第一步要先算出被减数。一旦算出被减数,在有减数的情况下,差就简单了。可是学生很难想到这一层。因此错误率很高。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度不够强大。
四、从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小朋友都有所进步。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们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习当中我们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来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6、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7、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即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佳玉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后进生辅导,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表内乘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除法的初步认识;
6、方向与位置;
7、表内除法;
8、统计与可能性;
9、混合运算;
10、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两个班,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措施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
(一)…………………………………… 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4课时
四、表内乘法
(二)…………………………………… 10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4课时
十、总复习…………………………………………… 5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有将近一半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堂上好动,但学习积极性很高,还有学生接受能力慢,作业完成的慢,课堂十分被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基于以上情况和对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了解,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但鉴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和习惯仍未养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一年级所学课程掌握的不够,在新的学期里,仍需教师下大力度引导和培养,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六、方法与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计算教学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各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结合生活情境,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
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6、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妥将及时予以修改。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一) 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表内乘法(二) 11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4课时
十、总 复习5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数是107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减负。
6、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重视学困生的帮辅工作。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教学检测:通过平时的作业检查与每章的单元考试试卷相结合,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