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师课改工作总结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全体成员善于把握机遇、立足本职、敢于开拓、勇于实践,有序有效地投身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中去。我们数学实验的中心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突破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力求做课改路上的先行者,为全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现将我校近年来的数学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数学课改工作的回顾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1999年底我校开始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此课题后被评为市十五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课题。xx年课改课程全面实施,由于我们的课题先行,所以全校教师很自然的就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小学生在校内开展数学课堂学习及课余学习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课内资源(教材)与课外资源(生活)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进行首先进行了学习内容的改革。我校先后两次接待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安徽、杭州等地的教育代表团,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数学实践活动的赛课,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看电影途中的数学问题”等一系列富有研究意义的课堂教学内容。课题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湖小数学组的声誉,xx年底我校教师代表在杭州全国第五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了一节研讨课“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获得了一致好评。此案例设计也在此次会议中获全国一等奖。
数学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数学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xx年我们感到数学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例如朱莉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前收集的用字母表示的各类缩写,如cctv、nba、nj、xxhxx等等,在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妙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我比你们大14岁”这个数量关系,先让学生说一说“当你多少岁时老师多大”,学生们积极涌跃发言之后逐渐感到可以说很多,太麻烦,产生疑惑,此时教师一问激疑“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呢?”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用符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顿悟出“a+14”这种用简洁的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在这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去看书,进一步体会书中“姐姐比弟弟大4岁”用“a+4”表示的意义。很显然,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巧妙的使用了教材,教材在这里只是一个文本,它只是师生开展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工具,再不是唯一的素材。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数学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常规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使数学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多样形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习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3)研究数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业绩
(1)形成了稳定的专家指导团。
我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教研员及相关专家领导组成的比较稳定的专家指导团,市区教研员每学期多次亲临我校,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市教研员还在我校定点开展数学实践周活动,亲自讲学、上课、研讨,专家们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我们的成长步伐。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二篇:2015数学教师课改工作总结
2015数学教师课改工作总结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全体成员善于把握机遇、立足本职、敢于开拓、勇于实践,有序有效地投身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中去。我们数学实验的中心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突破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力求做课改路上的先行者,为全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现将我校近年来的数学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数学课改工作的回顾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1999年底我校开始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此课题后被评为市十五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课题。XX年课改课程全面实施,由于我们的课题先行,所以全校教师很自然的就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小学生在校内开展数学课堂学习及课余学习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课内资源(教材)与课外资源(生活)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进行首先进行了学习内容的改革。我校先后两次接待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安徽、杭州等地的教育代表团,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数学实践活动的赛课,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看电影途中的数学问题”等一系列富有研究意义的课堂教学内容。课题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湖小数学组的声誉,XX年底我校教师代表在杭州全国第五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了一节研讨课“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获得了一致好评。此案例设计也在此次会议中获全国一等奖。数学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数学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XX年我们感到数学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例如朱莉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前收集的用字母表示的各类缩写,如cctv、nba、nj、xxhxx等等,在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妙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我比你们大14岁”这个数量关系,先让学生说一说“当你多少岁时老师多大”,学生们积极涌跃发言之后逐渐感到可以说很多,太麻烦,产生疑惑,此时教师一问激疑“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呢?”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用符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顿悟出“a+14”这种用简洁的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在这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去看书,进一步体会书中“姐姐比弟弟大4岁”用 “a+4”表示的意义。很显然,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巧妙的使用了教材,教材在这里只是一个文本,它只是师生开展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工具,再不是唯一的素材。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数学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常规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使数学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数学教师课改工作总结
数学教师课改工作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数学教师课改工作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全体成员善于把握机遇、立足本职、敢于开拓、勇于实践,有序有效地投身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中去。我们数学实验的中心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突破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力求做课改路上的先行者,为全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现将我校近年来的数学课改如下: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1999 年底我校开始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此课题后被评为市十五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课题。XX年课改课程全面实施,由于我们的课题先行,所以全校教师很自然的就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小学生在学校内开展数学课堂学习及课余学习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思想汇报专题课内资源(教材)与课外资源(生活)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进行首先进行了学习内容的改革。我校先后两次接待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安徽、杭州等地的教育代表团,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数学实践活动的赛课,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
形的面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看电影途中的数学问题”等一系列富有研究意义的课堂教学内容。课题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湖小数学组的声誉,XX年底我校教师代表在杭州全国第五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了一节研讨课“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获得了一致好评。此案例设计也在此次会议中获全国一等奖。
数学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数学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XX年我们感到数学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例如朱莉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
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前收集的用字母表示的各类缩写,如cctv、nba、nj、xxhxx等等,在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妙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我比你们大14岁” 这个数量关系,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先让学生说一说“当你多少岁时老师多大”,学生们积极涌跃发言之后逐渐感到可以说很多,太麻烦,产生疑惑,此时教师一问激疑“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呢?”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用符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顿悟出“a+14”这种用简洁的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在这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去看书,进一步体会书中“姐姐比弟弟大4岁”用“a+4”表示的意义。很显然,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巧妙的使用了教材,教材在这里只是一个文本,它只是师生开展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工具,再不是唯一的素材。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
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数学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常规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使数学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多样形式的研究,范文写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习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3)研究数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
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业绩
(1)形成了稳定的专家指导团。
我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教研员及相关专家领导组成的比较稳定的专家指导团,市区教研员每学期多次亲临我校,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市教研员还在我校定点开展数学实践周活动,亲自讲学、上课、研讨,专家们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我们的成长步伐。
第四篇:数学教师课改学期总结
个人学期总结
自**小学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细心听取上级领导的安排,认真践行课改思想,虚心听课学习,不断完善自身,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煽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任意划开思想的游船,让孩子们的笑脸像向日葵一样一朵朵地展现在课堂上。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改革主要体现在转变课堂上课方式,改变单一评价方式和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三个方面。忙碌的日子总是悄无声息就溜走,细细回顾本期的工作以及思想转变,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总结而来。
一、转变课堂
依循原有的上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足以适应课改要求,作为新教师,在思想上一开始是奔着让孩子轻松学习而去的,但经过一年的教学和成绩方面的压力,我已渐渐远离我的初衷。一是由于我经验匮乏不足以控制活跃的课堂气氛,二是一意孤行地在课堂中融入有趣的数学问题必然导致教学进度脱离年级进度,成绩也始终提不上来。正当我在内心自我矛盾的时候课改福音到来。首先,实行一二年级课改实验,去试验小学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走进他们的课改现场,观摩现场教学。不得不说,学习让人成长,让我思绪飞扬。回到自己的课堂,我便热火朝天投入其中。先是形成上课纪律,培养课堂习惯,再一步一步践行**课堂中重视学生上课表达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课改到现在,学生的课堂习惯已基本养成,为下学期的教学做了足够的铺垫。
二、改变评价方式
原有的评价方式只体现在教师评价上,老师说好就是好,学生没有怨言,没有反驳,整个课堂教师说了算。孩子们得到的鼓励只来自于老师,而教师关注集中点只体现在课堂上,形式过于单一。课改试行过程中,把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元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增加了生生评价和家长评价,让孩子得到多方面的鼓励,接受多方位的监督。多元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便是对于同学的上台展示,每位孩子都有给其他同学评价的机会,不仅增加了孩子积极表达的信心,也让鼓励来自身边的同学。
三、全面均衡发展
新时代的教育就是全面的教育,20世纪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给予多方面发展的教育。在数学的教学上,除了单一的课堂教学外,我们也开展了魔方,华容道,九连环等课辅活动,配合班主任在期末时开展了礼品兑换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短短几个月的课改活动,不仅让教师队伍走在最新教育理念前沿,也让学生接受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师生皆受益匪浅。当然这几个月的摸爬滚打只是试行阶段,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各领导的指正与引领,也需要更多的学习和优秀人士的建议。希望我们的课改活动能继续完善下去,让教师队伍做有价值的教育。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改专题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性中,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认真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令人欣慰的成绩。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使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的数学课改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屡屡出现。
一、为了增强课堂氛围,教师毫无目的地滥选用教学素材或教学游戏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活动为编排主线,在情境中展开学习,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解决生活和生产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于是,许多教师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就喜欢创设了“分水果、吃水果”、“售货员和顾客”等等没有实际多大意义的问题情境,更有教师为了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选择了一些毫无意义、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游戏,既费时费力,又导致了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现行的新教材,对学习素材的选择已经相当重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的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过多地关注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经常选用一些情境相同或形似的素材,甚至选择了一些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随着选用同样素材的次数不断增加,学生经常受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刺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会越来越低。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想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因 为再好的素材,也会由于一次次的滥用,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价值,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身边的实例作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不仅要看它是否现实、有趣、更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讲求实效,不能乱用,更不能滥用,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用合适、有效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不会走入误区。
二、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流于形式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通过参加的各种的教学赛教课和观摩课时,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想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教师就马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一下子,整个教室乱得象一锅粥,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有的学生在闲聊,应有尽有,很少有学生在认认真真地讨论,也很少出现课堂生成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但许多教师对此片面的理解,认为小组合作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味地强调合作学习,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况且,许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此,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有价值的问题。比如 在学习意见不同时,学生思考困难或答案多样时,安排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效果就比较好。
三、千篇一律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只要是赛教课或者观摩课,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往往也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泛滥成灾,无论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都统统拿来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实质上,学生是跟着电脑设计的步骤一步步地走下去的,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上来。可以说,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虽然多媒体课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特别是对我们边远的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它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我们的课堂,就象一次旅行一样,随时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决不是可以完全预先设定的那样。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到适度适量,恰如其分。
四、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多,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改观,但问题仍然不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不管这个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总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还时不时听到教师说“回答得真好,表扬一下!”“棒、棒、你真棒!”接着下去就是学生有节奏地鼓起掌来,在不经意间,学生的一句不假思索的回答,有时甚至不着边际的回答,也能得到教师不断的表扬,可以说,表扬不断,掌声也不断。新课程虽然倡导对学生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但不是随意的表扬和评价。表扬要有针对性,当学生有所创新时,这时的表扬才真正具有激励形。如果过度的夸张表扬,会使评价丧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惘。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终结性的表扬语言几乎成了教师全部课堂激励评价语言。极少涉及到动态的、形成性的评价内容。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师一节课上下来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所以,我们首先要创造新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多角度、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使
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要创新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能千篇一律地“棒、棒、你真棒!”、“好”、“好极了”这样类似的、雷同的评价语言。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地回答,要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错误性地回答,则要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同时要诱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剖析,以便弥补改正。篇二: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八百弓完小 罗建平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由此引发了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新课改下,我们以“追求智慧的数学课堂”为办学理念,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系列活动,努力构建“智慧的数学课堂”。
一、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课改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 1 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教学中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当真正遇到有挑战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而学生个体又无法解决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把握住“积极互信、个体责任、有效沟通、反馈及时”这四个要素。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带着新的理念,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2011年11月
2篇三:浅谈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课改、课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纪律都变差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在办公室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与怨言。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教学中也出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应该说课改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那问题出在哪?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不难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赶时髦,走形式的教学行为。
一、过于追求教学情境,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
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情境创设越来越多,绚丽多彩,这样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案例】《小数的性质》一课的导入。课件出示:星期六,蓝猫走进了超市,来到了文化用品区买了一支钢笔。(课件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用时近3分钟)师问:从超市摆放的物品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分析】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的意图很明显,利用蓝买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物品的标价引出小数的性质,但有没有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的物品,这对教学有多少价值?学生看到琳琅满目的物品,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真能从数的角度来思考物品的标价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吗?虽然情境创设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但也不能滥用。
【对策】(1)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实际来进行分析,然后自问;我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目的,再找准情境与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情境。
(2)创设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我们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识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不用绚丽多姿画面,直接用简单的图画,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来创设情境,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过程中疏忽处理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
教学“两位数的笔算法”有位教师在新课开始,未作任何铺垫,就抛出一个例题“24×12=”让学生尝试。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次失败后,教师然袖手旁观。直到即将下课,教师才和学生一道根据一个学生的“24×10=240,24×2=48,240+48=288”,思路推出“24×12=288”。然后草草收场。
试想一下,如果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能以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呢?
【分析】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他们简单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的放牧式的角色,表现为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该出手时不敢出手。
【对策】(1)我们要把数学课程标准带来的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新课堂要读懂、读透。
(2)深入理解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我们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推敲,还要对学生学习此知识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都要进行仔细的推敲: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所需要的认识基础?学生已具有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内容学生需要讨论?哪些内容学生的思维会遇到阻碍?需要教师的点拔和引导,只有这样正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教师才能掌控好课堂。(3)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拔,适时调控。
现在,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只是少数优生非常活跃,小组合作实践时,他在指挥操作,合作讨论学习时,他在发表见解,全班交流时,他在汇报。课堂成了他们的“表演场”,而多数学生无形中成了听众、观众、接受者。【分析】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已的意见说出来,侃侃而谈,神采飞,其余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还有的学生默不作声,不注意听同学发言,不关心合作的内容和进展,自已想着自已的事。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对策】(1)我们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安排好,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2)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全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已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然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时间的发言的机会。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已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篇四:小学数学课改小结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扶沟县实验小学 宋艳
一、做数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教师的教学意图要靠教学活动来支撑。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去“做数学”。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1、操作。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让学生人人都去做圆的模型,动手变,动手摆,这样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模拟。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如:教学“元、角、分”一课时,设置模拟一个购物的实践活动,用准备好的钱到售货员那里买学具。提出数学问题,在情理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3、合作。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时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活动欲
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如,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一课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
二、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如:学习小数乘法时用“购物”;学习可能性用“摸球游戏”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还有让学生坚持每周写数学周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总结生活中的经验,使学生学习不陌生、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数学新评价
素质教育评价包括:学习质量性评价,发展质量性评价,生命质量性评价。
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知识、对问题的反馈。评价的手段,首先用教师的反馈评价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馈要全面、具体、民主,评价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和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如“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你觉得自己的解法正确吗?你选用的方法最好吗?”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开展互评,既要会评价自己,还要会评价别人,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不仅让孩子们今天学的好,还要让孩子们明天走得远,更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习的快乐幸福!篇五:本斋小学课改工作总结与反思
本斋小学课改工作总结与反思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和各级课改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紧跟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真正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与学的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对学
生评价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
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现将课改工作总结、反思如下:
一、课改工作基本情况
1、健全组织,优化资源,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把理论学习放在了重要位置。学校间周一次组织教师学习或自学《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其他学习资料和辅导资料。并专们为教师购买了记录本,要求教
师随时记学习笔记,每学期字数不得少于10000字,并至少攥写两篇学习心得或
论文,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并评出优胜者,颁发证书,学期末将记录本
上交学校评比打分量化,作为奖励。
除加强理论学习外,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领导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广泛收集课改信息,把握课改动态,学习借鉴外地或外校的课改成功经验,创生课改智慧,提升教育理念,创造性的开展课改工作。
2、加强研究,改进教法
教研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只有抓好教学研究,才能促进课改工作不断的向
前发展。我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申报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激活教师的创新思维,激发教师的创新欲望,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使课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给老师们提供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的探讨
机会。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相互磋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每学期至少进行
了两次集体备课,每一位实验教师均积极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与,在集体备课中,有所提高、有所改进,转变了思想、改变了教法,使教学质量不
断提高,为振兴教育贡献力量。
(3)上好研究课。任何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都是重点。我们结合教学现状,立足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满足教师需求的课堂教学研究,采用多种形式上
好研究课,至少每月组织一次研究课。通过上研究课,知道了如何灵活地使用新
教材,选择教法,指导学法,进一步转变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
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新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切实提高
了每堂课的质量和效益。
3、加强宣传,促进交流
加强宣传,促进课改信息的传递和学术的交流,是当今课改工作之一,只有
加强宣传,相互交流,才能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课改工作顺利进
行。我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确定学校班级信息员。负责搜集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对课堂教
学改革的看法、认识及出现的各种信息。
(2)召开家长会。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及期中考试后各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现在课改的进展情况,学生用书的改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 习及评价方式等。通过宣传,让家长配合学校搞好课改工作,有针对性的辅导孩
子的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
(3)聘请家长听课。请家长到自己孩子的班内听课是宣传课改的一个重要
手段。让家长亲自听课,了解现在课堂的教学方式,知道现在的课堂教学是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发现问题,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新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4)抓好高段与低段的信息交流。为使课改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开展活动,利用“备、说、上、评”的形式,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五年
级教师进一步了解低段在课改中是怎样使用教材,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改变,进一步促进高段教师向课改的方向迈进,加快了课
改的步伐。
二、力行课改,快乐上路,打造高效课堂初现可喜成效
事不论不清,理不辩不明。当老师们在各自的学科与班级不断的调整与尝试的时候,固有的模式在不断地受到冲击,一种种崭新的形式在不断地涌现。
如果说高效课堂是一次愉快的知识之旅,那么可以将这段旅程划分为五个不
同的阶段:一是自主学习,完成前置作业;二是组内合作,破解个体疑惑;三是
交叉展示,点评质疑答案;四是精讲升华,突出重点难点;五是当堂检测,巩固
教学成果。这五个阶段又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小组学习与编用导学案。
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小组学习与导学案密切交织、课
上课下有效互动、各类措施积极保障的课改进程里,学校的内涵建设、教学管理、人员风貌,一天天发生着改变,也许开始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似的不甚清晰,可在不知不觉间,日复一日,再一抬眼,早已经是芳草萋萋满园春。
推进课改最本质的变化是实现了教育的三个突破:教师角色的转变,“师 长”变成“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的转变,教室变成“学室”,讲堂变
成“学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一)教师的变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现今的高效课堂上,老
师的变化主要体现为:
1、集体备课由个人炮制教案体现的“怎么讲”,向集体编写导学案指向的“怎么学”转变;
2、角色意识由传统课堂滔滔不绝的主讲人向高效课堂循循善诱的主导者转
变;
3、重难点知识的讲解由以前教师的设问式自问自答向当下的启发式精讲点
拨转变;
4、课堂关注点由学生知识点的会不会这个功利结果向提高学习能力这个终
极目标转变;
老师们由衷地感叹:“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
一执行者,更多的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激励者、帮助者。教师的责任更
重要的是鼓励与唤醒,鼓励学生进步,唤醒学生的潜能,是帮助学生成长,而不
是代替学生成长。教师既是学生的教练,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学生的变化
教师的调整与变化最大化地释放了学生自主的空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 不同:
1、课上状态由沉默是金变为争先恐后,学生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
2、课堂的主语由“我”变为“我们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明显增强;
3、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自学能力有所提升;
4、小组文化、课上展示、问题质疑等环节让我们惊叹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因为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他们对课堂充满了期盼。
“给我一个平台,我会还你一片精彩。”学生们如是说。
(三)教学效率的变化
作为课堂主体的师生在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学的过程在发生变化,因此
教学效率必然也在发生变化:
1、集体备课产生的导学案由以前的教案提醒自己怎么教直接指向学生怎么
学,学什么。再加教师上课前的有效培训,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避免了学生
课上走弯路。
2、小组合作使自学阶段的个人疑问得到组内、组间逐层排解,共性的高难
问题教师精讲。学情由以前通过作业的审查判断变为如今的学生主动交代,教师
把握得更为精准便捷。
3、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精力流失率、课堂参与率、检测优秀率都有所变化。
让老师和家长们最为欣喜的,当属学生在精神状态、参与热情、自主能力三方面
都有了长足进步,这是课改进入良性循环的先决条件。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1、2011年11月市级课题《提高课堂作业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顺利结题; 2、2012年 5 月成功举行了县级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14位教师被授予市
级公开课教师。3、2012年5月被授予市级平安和谐校园; 4、2012年9月被评为县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5、2012年10月被授予首批“一星级学校”; 6、2012年10月被评为教育教学创新单位; 7、2012年9月王发山、张改华、赵敬伟荣获市优秀教师称号。8、2012年12月县级课题《对小学生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成效的研究》结题。9、2013年 4 月成功举办镇级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
四、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得到了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有了突破,改变了学生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诸多困惑:
1、合作讨论的时间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符合现代的科学教育思想。但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往存在顾虑,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教师往往精心安排合作探究活动,但精彩的课堂活动之后,必要的练习量却受到了一定影响,虽然有形式多样的练习,但在练习的数量,题目类型的丰富程度上较以往稍有差距。大量的练习只能排在课堂之外。怎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又能按时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下大功夫,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矛盾。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一些示范课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游戏等掌握了教学内容,整堂课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良莠不齐,教师既要重视优等生的发展,又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需要,难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到充分体现,今后,应当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探索的空间与环境,逐步调整教学思路,放弃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内容与考试之间的矛盾。本次课程改革的教材内容较老教材相比改动较大,图文并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材深度变小了,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致勃勃,但有些必考课程中的试题出现了超纲现象,部分知识面稍窄的学生不善于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造成考试成绩下降,影响了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