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时间:2019-11-21 00:3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部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部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篇: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上午好!

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说学情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学法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法:一是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二是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讲授法,补充讲授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会学。针对本课,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法等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说说整个说课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五个板块来进行本课的教学,它们分别是: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本课教学时间是1课时。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在导入环节,我计划采用从“题眼”入手的方法导入,指着黑板上的题目问学生: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叫做“天堂”?先让学生分别解释下“天堂”的几个意思。在学生弄懂文中天堂的所指意思以后,接着追问: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哪里?写了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有点明中心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题眼”入手,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导入完毕,新课开授。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他们边听、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词,并且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勾画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感受的语句。

听完朗读以后,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这一环节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词语,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应接不暇”的“暇”的写法,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我设置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我会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榕树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体会静态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5—9自然段),把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出来,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学生朗读后,根据学生的分享发言进行小结:榕树的特点是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然后,指名读一下描写榕树大而茂盛的语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指导学生:

(一)指导学生体会榕树“大”的特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如第6段中的“许多株”“一株”“两株”等词语,针对这些词语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我”认为是许多株,有的朋友认为是“一株”,还有的认为是“两株”?同时,还应让学生朗读此段,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榕树的“大”。

再如第7段中“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三句话,引导学生分析“不可计数”一词,追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能回答出“枝上又生根”。

2.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学生自由想象“枝上又生根”的画面,来体会榕树的“大”。

3.利用多媒体。我会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边讲解边理解“枝上又生根”的意思,这样更直观可感。

(二)指导学生体会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1.抓关键词语和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如第8段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几个句子,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来体会榕树“多而密”的特点。再通过抓住“翠绿”“颤动”等词语来体会榕树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特征。

2.抓抒情性的句子。如第8段“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无比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其实是对大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赞美与喜爱。

这一环节,有方法,有指导,在理解关键词语和语句深刻含义的基础上,也使学生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了他们心灵上琴弦,引起了学生情感上共鸣,也解决本次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此环节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我通过指名读12—13自然段,提示学生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课文。当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引导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等方面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学生通过想象讲述鸟可能会有的各种形态,从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可感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在前几个板块的学习后,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最后布置作业。请你为旅游景点“大榕树”写一篇导游词。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最后我来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学生理解,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鸟的天堂

第一次榕树大美(静态)

第二次鸟多 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以上就是我对《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教师:

挂图、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静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在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却只看见一株大榕树。

⑴朗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作者见到榕树后发出的赞叹,说说自己的体会。

⑵细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感情朗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⑶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含义理解。

②朗读指导。

⑷感情朗读7~8自然段。

⑸小结:

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树,美在它的硕大无比,美在它的生机勃勃,更美在它的独木成林。

板书:

独木成林

2、学习动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在早晨,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以小组成员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2~13自然段。

②合作完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好。

这里的鸟真啊!

⑵集体交流。

⑶默读这部分课文,找出能概括这番景象的句子。

(中心句)

⑷边看边想、边听边想:

①看(挂图),那鸟影绚丽多姿,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

②听(音乐),那鸟声清脆婉转,此起彼伏。

⑸小结:

这真是一幅众鸟欢跃图,鸟儿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与自然是那么的相亲相爱。

板书:

众鸟欢跃

三、领悟方法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两种景色,感受了两种形态的美。

1、你更喜欢哪种美,为什么?

2、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情感

过渡:当小船向着乡村划去的时候,作者感到了一点儿留恋,昨天是他的眼睛骗了他,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你是怎么理解作者这最后的感受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诗歌、歌曲、绘画等。)

五、总结全文

过渡:让那鸟的天堂所显露出来的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作业设计

为“鸟的天堂”制作宣传计划。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独木成林

众鸟欢跃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

能力目标: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提高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进行适度的词句训练。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主脉络,正确理解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正确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掌握字词,了解“鸟的天堂”,讲读课文第一大段。

第三课时:梳理总结,巩固强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片段,做相关作业。

四、教学结构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五、教学过程

1、延伸上文,拓展下文(导入)

师:上一堂课,我们随着文学大师巴金的笔结识了一位奇特的朋友,谁能亲切地叫出它的名字?

生:榕树。

(设想:估计在平翘舌音上会出错误,教师当及时纠正。)

师:够亲切。那么大家能不能一起热情地称呼它呢?

生:榕树。

师:是一棵榕树(板书:榕树)。有你们这么一群热心的朋友,估计榕树心里都乐开了花。那么你们中间有谁能自告奋勇地把榕树的奇特之处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呢?

生:独木成林。

(设想:尽量使课堂刚开始气氛能活泼一点,为整堂课定下一个基调。)

师:是的,独木成林的榕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我们也知道就是这么一棵树筑就了一个鸟儿生活的乐园,也即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昨天我们已经远远地欣赏了它那婀娜多姿的体态,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和巴金一起划船去细细地观察“鸟的天堂”究竟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学习7——14自然段,思考问题: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设想:联系旧知,习得新知)

学生畅所欲言,师总结。出示: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指名读,齐声读)

(设想:此处不宜于深究细品,毕竟还没深入课堂文本的内核,情到深处才有感而发,有感可发,到那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领悟作者的感情了。)

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问题。诸如:(1)为什么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2)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一个要加引号?后一个不加?

(3)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顺延学生的思路,学生之间相互解决疑问,然后把问题引入到“鸟的天堂”一问上来。

(设想:在此教师应做到引导和暗示。)

师:“鸟的天堂”是那株有着500多岁的大榕树,作者第一次经过时有什么感受?

出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扬)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设想:在此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较多,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再作归纳。)

师:它美在哪,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自己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和内容。

生说,师板书。(穿插朗读来深入感受榕树的美)

(设想:教师要适时地加以评价,同时要讲究评价方式的转化。)

师:接下来有不懂的地方作交流。(讲读课文写榕树的部分)

结合学习提示区分“作者的见闻与联想”,相比比较有联想和没联想的感觉。

学生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都领略到作者把榕树写得很美,那你们知道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吗?

引进巴金的话: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梦境般的美丽。

请女生再读该段,深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系咱们以前所学过的宗璞的《绿》来找找答案

引进宗璞的话: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峰下蜿蜒的小路,布满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花港观鱼,我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婷婷立在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而眼前的荷叶,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和杨柳是一样的。

师:这样写更衬托出了榕树茁壮的生命力,那么我们就请咱们班的男生把该段读得更美一点,更生机勃勃一些。

(设想:层层深入,剖析内核)

师:结识了这么一位充满活力的朋友,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自由说。

师:对了,作者跟我们一样也是异常地兴奋(板书:兴奋)兴奋过后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再引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着。

师:这里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说。

(设想:在这一环节中在两个问题出现的次序上估计会有所不一,但总体而言,不影响教学,但教师应该随机应变。)

师:对了,在这么美丽的天堂里却没有一只飞鸟,感觉有一些遗憾,凸现了作者失望、迷惑的心情。(板书:失望、迷惑)在作者眼里他感觉“鸟的天堂”是徒有虚名、虚名在外的。(估计作者一晚没睡好)(板书:徒有虚名)

师:当我从朋友的家乡回来的路上,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这一次他又有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由说。

师:为什么作者的感受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二次作者经过鸟的天堂的段落,从中找找答案。

在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指名读。

师生交流。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词句训练: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时而--------,时而--------,时而--------。

师:一到冬天,云南昆明就会有许多海鸥飞来,飞起来时就像拉起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网,场面甚为壮观。而这些鸟各种颜色都有,那飞起来就像拉起了一张彩色的巨网。从这段话中,你觉得鸟儿生活在这里感觉怎么样?

生自由畅谈。

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扬、名副其实)

师:那为什么两次所见到的情景会如此不一样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第一次: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第二次: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非常光明。(时间不同)

“一株榕树便天堂”,一句诗概括了小鸟天堂的特点。岛上的榕树长期栖息着数万只的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

师:那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

出示: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师总结:是的,当地的人们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方式保护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延续至今。这里的人、树和鸟互相尊重,成就了鸟的天堂,这里是鸟儿生活的诗意的天堂,树和鸟一动一静相结合,谱写了一首自然与生命的赞歌!在现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现在我们借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

(设想:结合环保教育)

六、拓展练习

(1)招聘导游,然后为“鸟的天堂”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2)小画眉在唱什么?(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

七、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国的树{(兴奋)扬

第一次{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失望)抑

鸟的天堂{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第二次“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留恋、赞美)扬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佳作,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训练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大和“鸟的天堂”的热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渗透点:从课内外延伸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线、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四、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谈话引入、渗透文本----感知文本,理清线索----美读文本、探究重点----自主交流、畅谈感受----实践活动,拓展文本”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谈话引入、渗透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传说5前,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村……真是南国的奇观呀!)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在你们的心目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汇报,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感知文本,理清线索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检查读生词,先自己试读一遍,然后和同学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字、词,从而帮助学生排除读书障碍。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美读文本、探究重点

叶老说: “美文尤要美读”。特别是对《鸟的天堂》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日标、一项任务。在指导阅读“榕树”的特点这一段时,我将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然后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齐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操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领会榕树的“大”和榕树叶子的茂盛。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真是一株大树”,突出一株,体会榕树的大;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

“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特别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要注重加强语气,强调“赞叹”之情。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对榕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体会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实实在在地练读后,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侍作以新的内涵。我在此增设了设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学合作,优势互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自主交流、畅谈感受

在学习鸟多一段时,我先播放“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象,当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完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多段落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遗言个,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五)、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五、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喜爱

鸟的天堂

鸟 多 活跃 赞美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5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课文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对后面两篇课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能使学生通过教材这个范例,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新课标精神,我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扩大阅读面为指导思想,确定教学目标。

(1)、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感悟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表达方法。

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意思。

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1、创设情境法:将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到的课文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在此环境中,为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2、角色竞赛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让学生分成树和鸟的角色,采用学生分角色竞赛,在疑问导读中,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3、自主探索联系实际法:根据我校平时所立的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积极将研究的成果用于实践中,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自主体验、学文后积极合作,根据不同的情节大胆设计解说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语文就在身边,身边就有语文的目的。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笔名巴金。19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后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季月刊》主编,《烽火》杂志创始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

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5、6月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后收入他的散文集《旅途随笔》中,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了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出“教学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自由评论、深入探究。”

学法:

《小学儿童心理学教育》中曾这样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教给了他们几种学习方法:

1、圈画法。

2、质疑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大榕树部分。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树?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学生齐读,树之所以美,美在其形大,美在其势:茂盛。

默读课文第七段指导学生抓住词语“一株”“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大。

在第8段中,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来体会榕树的茂盛,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说说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2、学习“群鸟纷飞部分”

<1>、过渡:让学生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体会到这里的鸟儿多?

<5>、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齐读最后一段。

有人说生活即语文,为展现大语文教学观念:

让学生当回小导游介绍鸟的天堂。

并说说学了课文,有什么体会?

五、说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形色声姿(动态)

设计理念:板书有助于师生一起回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课堂的板书应简洁明了,从而体现板书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7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训练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学好此文是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的凭借与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学会巢、梢、暇3个生字。

②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等词语。

③理解重点句:

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能力训练目标。

①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会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与熏陶。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真正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教时安排

鉴于本文是本组课文的重要“练兵场”,考虑到学生基础不到扎实、领悟缓慢等情况,为了切实做到学练结合,我给学生以充裕的学习时间,确定用3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①先读“导读”,明确目标。②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第二课时: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大榕树”和“众鸟纷飞”,领悟表达方法,读写结合。

第三课时:加深理解,探究意义;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一、说学情

本班学生课外资料较为缺乏,听、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课堂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过《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谈话法和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简单应用,优化课堂教学。

3、学习方法:A、圈圈,画画。 B动脑筋、敢提问。 C、有主见,谈看法。 D找伙伴,共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有序、紧凑、合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所作的教学程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先读本组课文“导读”,开宗明义交待教学目标。

心理学实验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设计步骤一,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二)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鸟的天堂”是本文的环绕中心。由于本组教学重在于从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势必要紧扣“鸟的天堂”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

①“天堂”指什么?

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3、整体感知理线索。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

4、依据设问,中间突破,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抓住设问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这一次”等字眼,从层次明显的中间部分突破,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5、自学生字词,指导正确读写词语。

6、以读代讲轻带教学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了解游玩的时间、心情等即可。因为学生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处教学就让学生复顾旧识加以应用,以求实现“立体式学习”,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细品“榕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达到让学生多读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纯朗读活动,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种读法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1、重点读此段课文,小组读。

2、品词细读“簇”。“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后换用“片”、“束”来读一读。

3、比较读第六自然段。我说“许多株”,朋友一说“只有一株”,朋友二说“是两株”。

4、表演和画船移动图读“逼近”。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以弄清作者观察基点的变化过程。

5、图文结合读,观察课文插图1(大榕树),精读细品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生朗读、体会、勾画)

6、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7、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给你印象深刻?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四)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讨论:

(1)作者的感受怎么会发生变化?为生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写榕树比较,作者写鸟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加深学生体会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学生课文之后,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3、细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在扑翅膀。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6、尝试练习: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出“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紧扣最后一句话,体会五处“鸟的天堂”的作用与含义,趁势归纳中心。

(六)主动探究,不忘“环保”。在大力提倡“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重读本文意义犹大。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

引导学生根据“河、树、鸟、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具体的语句,并适当合理展开想象,自由地说自由地议,再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辩论,探究四者间的生态循环关系与作者“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的由来。

(七)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对此实践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搭配成“旅游团”加“导游”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组”群体力量广泛搜集材料,试学写解说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导游”活动,评选优秀导游,以激发学生兴趣,炼好学生能力。

(八)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扩写本课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习作训练项目。

五、说板书设计及教学效果的预测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课文学习和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一节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被迫学习转变为自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为今后在学习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增,增强了学生独立的自觉性。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预设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生成的精彩。学生不但是具有灵活变通的个体,而且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我们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也应对特定情境下生成的五彩缤纷的课堂谨慎把握。

好的板书将有利于教学和复习巩固。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顺序系统构框板书的方法。

12、鸟的天堂时间:黄昏

第远望(整体)一簇簇、茂盛、看不出

一主要景物:大榕树(庞大、茂盛)

干;静态

次;根

近看(部分);枝叶

感受:美丽的南国的树

没有一只鸟

时间:早晨

总写:鸟多、热闹;飞;扑;叫;应接不暇

二主要景物:鸟(纷飞、壮观)

飞出、飞进;动态

次、特写:画眉;站、叫

感受:的确是“鸟的天堂”!(赞美)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全文共14个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文章语言自然朴实,生动流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能概括文章大意,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抓住景物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课我采用尝试教学理论,运用导学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实施学习活动,去感受鸟的天堂独特的美。

三、说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课我主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自学、对学、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读中归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进行新课前对旧知识有效地回顾可以温故而知新,因此我让学生先完成填空,并设计导语如下:

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游览“鸟的天堂”,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让我们一起看清它的真面目吧!(板书课题:20 鸟的天堂)

(二)走近榕树,感悟生机

老师通过图画、音乐和语言描述,能够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因此,我先出示榕树的图片,然后配乐范读第7~9自然段,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这是一棵( )的榕树?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及时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榕树近景图,抓住“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大;抓住“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理解榕树的茂盛,再抓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充满活力,感受榕树蓬勃的生命力,并结合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引入作者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给予指导,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独特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

(三)走近鸟儿,感悟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在学习了静态描写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第10~14自然段,设计问题如下:这里的鸟儿真( )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我将运用语言和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之前,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但有一丝遗憾,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于是第二天清晨,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在此过程中,播放众鸟群飞的图片,引领学生一起拍掌,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抓住鸟的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体验众鸟群飞的热闹,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最后,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一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多向交流,小组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感悟此行

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学生可能说出榕树繁茂、水草丰美、温度适宜、气候湿润等,引导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注意保护我们生活的周围。

(五)心语屋

如果你是鸟的天堂中的一只小鸟,快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天堂”吧!

通过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向同伴介绍美丽的鸟的天堂,写一段解说词,既对文章有所回顾,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舞台。

(六)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仿照课文中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的方法写一处美景。

积累好词佳句,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学到的动静结合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生活中的美景。

五、说板书设计

20鸟的天堂

傍晚 榕树 大而茂盛 (静态美)

早晨 鸟儿 多而欢快 (动态美)

板书是课文的浓缩,也是课文的精华,板书有内容有方法,简练清晰,有助于体现课文重点及中心,便于学生理解。

六、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独特的美,我们又一起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向了生活。设计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满足,课后有所回味,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真挚情感,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儿。当然,课上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9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的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中“知、情、意”三个维度,再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认知目标:认识课文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几个词语。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固然离不开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语文这门学科是通过文字来体会意境和情感的,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完善,理解能力低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运用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分析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想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课文、图片、声音、录像等组合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这种图文声像并的场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在突破重难点上也会有显著的效果。

4.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榕树的挂图、相关课件、生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制作小鸟图片、查阅《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大榕树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怎想,想什么不够明晰。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难,我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拨法——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伺机点拨,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几种教法中点拨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次教学我

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思路清晰。其中讨论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最后,我来谈谈我教学程序的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请同学们欣赏格尔的《天堂》并把它作为背景乐,用课件出示天堂这个词,提问用来比喻什么?那么鸟的天堂指的又是什么)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簇簇、应接不暇、规律、缝隙、树梢、静寂)。等几个词语。

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我会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3.研读课文悟情悟理

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a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为什么文中的鸟的天堂会加上双引号

b为什么特写一只画眉鸟。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c说一说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我会让学生先默课文,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得出答案。

其次,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各自的见解给予肯定。

通过这一环节,解决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热闹的场面,形象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尽情地享受文中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2)出示大榕树挂图,利用学生课前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最后,再美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5.小结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解决问题,这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浅层目标,创新型学生应具有的是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因此,本课的小结我是这样来设计的。本课的中心是: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课文的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了什么?

6.拓展延伸

重视课文内容,适当对课文进行引申,使课文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本次教学的拓展延伸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文中的“小画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7.作业布置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开始。我的作业布置是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个游览胜地,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8.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集中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的板书,我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鸟的天堂树大而茂盛静态美

鸟多而快乐动态美

部编鸟的天堂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说教学方法

1、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三处情境:情境

(1):学习课文前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

(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

(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五、说教学过

(一):引入课题

欣赏《鸟的天堂》的风景。

留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请自由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

1、了解课文大意。

师: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请默读课文,看你能按下面的要求说话吗?

作者______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_____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_____ ,(自由练说,指名说,全班说)

(三)、品读感悟。

1、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 弄清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

(二)品读鸟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才见到鸟,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课文,12、13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用我读到--------仿佛看到(听到、想到)-----------------------。的句子说话。

3、课件出示:白鸟翻飞的景象

此时,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鸟儿在这里生活的幸福快乐。

4、理解: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四)、小结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企盼——这样的鸟的天堂、人间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六、教学预设

我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理念不新颖,就是一节普通的常规课,预计学生基本都能参加的学习活动中来,着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第三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

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

鸟的天堂

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小鸟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4、导语:

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那么,他当时看到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是怎样把所见如实写下来的呢?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幻灯片一:学习小钥匙)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

⑴ 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⑵ 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划出有关语句。

⑶ 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⑴ 就三个思考的问题集中交流: 问题1是内容题,学生读文后很快就能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傍晚,鸟儿休息了,因此只看见大榕树,没有看到鸟;第二次是早晨,鸟儿开始活动,因此看到大榕树中栖息的许多鸟。

问题2作为交流重点。交流时,抓住第一次时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和第二次时的“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说出鸟的天堂很美、榕树大、鸟很多等即可。⑵ 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在深入读文中思考。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 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②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 最后一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 ④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 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⑥ 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用鸟的乐园(或世界)?“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四、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吗?

1、练习读课文,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评议,相机引导。朗读指导要点:

⑴ 关于榕树的“大”。注意通过突出数量词“许多株”、“一株”、“两株”、“真是一株”突出榕树的大。(介绍资料:榕树占地达20多亩,相当于三百多个办公室、150教室那么大。)⑵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同学先来读,然后请同学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榕树的茂盛和美丽的?)① 指导朗读: 要读出榕树的静态美。看图片,读文字:

茂盛、全部生命力、簇、堆、翠绿、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美丽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② 想象:

是啊!这榕树枝繁叶茂,绿得多么可爱!一簇树叶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层层的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阵微风吹来,鲜亮的叶子一动一动,像在长呀长呀!请同学闭目想象。

⑶ 关于众鸟活动的场面: ① 读一读,说说感受: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快乐:叫、飞、扑。)② 朗读指导:

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③(看鸟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提问:

通过看这一幅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你觉得鸟儿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再来读。

五、扩展讨论交流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就是这里的一只小鸟,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呢? ⑴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⑵ 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2、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3、小结:

榕树为鸟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使得榕树更能茁壮成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多好呀!它使得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

六、学习最后一段,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⑴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体会到留恋之情。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⑵ 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体会到无限赞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人间毕竟有天堂,暂别浮华,拥抱自然,聆听百鸟和鸣,感受天籁之声;到人的乐园,远离尘嚣,觅一方静土,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栖息……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

4、教师小结: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七、作业菜单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通过朗读,读出鸟的天堂的美。

4、“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5、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6、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板书设计】

大榕树 独木成林 美

鸟的天堂 多

群鸟纷飞 欢

第四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于婷婷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学重点 :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2、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天堂”(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带着这种美的感受读一读课题:《鸟的天堂》

二、引思探究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发音,难写的字要留意;整体感知课文,初知大意,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三、指导悟法

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

1、师板书(画一棵榕树)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观看视频资料)

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

3、作者看了榕树后有什么感慨?(板书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那么大)(哇!)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2)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的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榕树生命力旺盛。

师:榕树生命力旺盛是怎样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

师:读这段话你从哪里具体体会到榕树的生机勃勃?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自己轻轻读第3句话。

师:注意到这个“似乎”了吗?去掉“似乎”你再读一读。

师:你觉得有“似乎”和没有“似乎”有什么不同?(有了“似乎”作者想到的)

师:读出似乎有似乎没有的感觉。

师:读这句话,你没有疑问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看看有没有自己的见解?

生:交流讨论

师:为什么说有生命在颤动? 请同学说见解,并根据自己的见解认真读课文。生:叶子在涌动;

生:风吹的;

生:鸟在叶子中叶子才颤动;

师:也许是叶子在涌动,也许是风吹叶子;也许是鸟儿藏在叶子当中,“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所以作者感到(引读)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课件出示小鸟飞来的画面

师:瞧,来了一只白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在叫什么呢?

师:它是路过的,见到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决心在这安家,它将怎样劝说同伴?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从声音、形状、大小、数量、颜色、形态等方面来描写)

师:称赞它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师:称赞它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测评活用

1、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2、师:广东新会小鸟天堂景区为了更好地宣传,吸引游客前去参观,现向全国小学生征集”小鸟天堂”广告语,入选者将获得2010年免费参观贵宾券,你不想试一试吗?(亲近小鸟,拥抱自然;万鸟安居古榕树,独木成林变天堂)

3、小结: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吧!

第五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江油世纪奥桥小学 唐建华

教学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生活环境,他们成熟早,智力发展快。由于年龄、环境上的原因,生活经历、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一些他们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特点。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握小学生的特有的学习心理特征。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图片展示导出课题;以读为导,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两问”即:“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注重环境保护的教育;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

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感受新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想想:“我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初读课文的成果。

(此环节解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两次分别看到了什么?以及一些重点字、词等。)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然后想想:“我还有什么不知道?”

2、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学生相互解答,把本课重点、难点问题板书在黑板一边,如果学生不能发现本课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可以说:“下面由老师来提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好吗?”。从面引出本课重、难点问题。)

四、合作探究,议中感悟

1、课件出示重、难点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②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③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2、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五、汇报交流,老师点拨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合作探究的成果。老师从“树大”“鸟多”入手,配合课件,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此环节有许多不稳定因素,老师可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灵活处理。老师准备的点拨过程如下:

1、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生读有关段落)

2、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这时我们看见了大榕树。(课件出示:大榕树)(生欣赏。)

现在你有什么感想?(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

3、这到底是多少株大榕树呢?(学生回答,允许有争议)

原来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

课件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上又生(),有许多()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后讨论。)

师启发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配合出示插图)。

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能不能把我们的惊喜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体会一下。

(生朗读体会。)

4、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课件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这段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后回答以上问题。)

这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看到这美丽、可爱的大榕树,作者不由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吧。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大声朗读,好好体会体会。(生再读体会。)

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里是鸟的天堂吗?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生:鸟儿。)

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生读有关句子)

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

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让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看鸟儿,听听鸟鸣声,好吗?。

课件出示图片:鸟儿在榕树上活动。(生欣赏)。

欣赏了图片,你想说什么?(生自由发言。)

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

课件出示: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有的(),有的()。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启发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这里的鸟确实多!这株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有七、八万只,这里真的是鸟儿生活的乐园、美好的家园。

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不禁从心底发出赞叹:

课件出示: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美一下这鸟的天堂吧!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们明白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启发学生回答。

(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那哪里是我们的天堂呢?为什么?(生回答)

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形状、数量、颜色,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这种描写方法展示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变化、声音、动作,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这鸟的天堂。

六、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请生读给大家听。大家可以一起朗读体会。

大家读得好,学得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得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

七、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设计 :

鸟的天堂

大榕树 鸟

形状、数量、颜色 变化、声音、动作 静态 动态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这个信息渠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要创新,首先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不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激发。其次,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大树,但为什么它们就没有成为鸟的天堂呢?让同学们结合榕树的生长环境和周围人们对待鸟儿的态度,让他们畅所欲言,把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出来,这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知的能力,使他们自己找出真知,发现自己也能读懂课文,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对重点段落的教学不够扎实,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

下载部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版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

    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观看课件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_.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1,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一篇课文,谁来读课题? 2, 昨天我们都回家预习了,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啊? 3, 作者是巴金(板书)。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这篇文章是巴金在1933年的时......

    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 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

    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25课 记叙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鹤壁市桃源小学 常彦丽 小教一级 *** 635279887@qq.com 1、本节课主线: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榕树大而茂盛、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