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22-06-24 02:4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第一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文是精读课文,讲述了绿色的漓江水平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青山绿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全文共分四段,介绍了游览桂林的原因,介绍了山水的特点,最后概述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勾画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再反复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初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描绘桂林山水地,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大胆发言,在感受到美的同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学习课文后,要求学生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准备:

投影片、本地名胜的照片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你们听说过桂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桂林旅游一番,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出示投影片,听录音,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2、找出有关评价的语句读一读。

(1)“甲天下”为何意?

(2)你们认为在我国还有哪些地方的风景也很美,为什么单说桂林山水美呢?

四、我们来观赏桂林的水。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漓江水与别处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

2、画出漓江三个特点,想象文中是怎样介绍这三个特点的?指名说说。

3、读了最后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

五、我们再来观赏漓江山。

1、找出桂林山的特点,并大声地读一读。

2、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练习感情朗读。

六、你们喜欢桂林的山水吗?为什么?作者的感受怎样哪?

1、联系课文内容,读一读作者的感受。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来。

2、谈你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七、朗读训练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读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流动

水清:可见江底沙石

绿:无暇的翡翠

1、桂林山水

奇: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山秀:翠绿的屏障

险:危峰兀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知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当小导游,指导背诵课文,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试背课文,教师表扬。

4、思考: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是总说桂林山水的美丽,引起我们的向往;后三段讲述了桂林水、山的特点,使我们对桂林的山水有了更深的认识,感慨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之处。)

5、全班朗读课文,想象一下桂林的美景。

二、试着当小导游,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1、分组试验,选出优秀的小导游。

2、小导游带全班进行游览。

3、自我推荐当导游。

4、师生评价。

三、指导背诵

1、学生练习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

3、让好学生感情背诵。

4、学生听录音背诵。

四、学习了本文,你喜欢桂林吗?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吗?

五、引申:我们美丽的青岛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最喜欢家乡的哪处风景?抓住它的特点写出来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写小作文,可以模仿第二课的写法,也可自由写。

作业设计:

1、感情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3、抓住一处风景的特点写小作文。

板书设计:

1、桂林山水

总述 分述 总述

(甲天下)(画卷)

课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观赏”、“形态万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4、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本课先总起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叙述方式和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5、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课文图片。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二、学习课文。

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甲天下:天下第一。

观赏:观看和欣赏。

无瑕的翡翠:没有一点斑点的绿色的玉。

拔地而起:指从地面突然高出。

奇峰罗列:指千奇百怪。

屏障:像屏风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危峰兀立:指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叠的样子。

四、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想想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写桂林的水。

第三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段:总写桂林山水。

3、再读课文,体会为什么这样分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攀登观赏欣赏游览漓江屏障明丽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怪石

嶙峋云雾迷蒙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于是来观赏。“观赏”是观看和欣赏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话将漓江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进行比较,强调了漓江的水有它的独特之处。

3、第二句话讲了什么?(漓江的水的特点)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边讨论边板书: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清可看见江底的沙

绿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①指导朗读。

②读第三句话,读后思考:这句话讲了什么?(讲人们荡舟漓江的感觉,“船桨激起……岸在后移”这句话说明了漓江水的静,正是由于静,所以人在船上几乎感觉不到船在前进。)

③指导朗读,试背课文第二段。

四、作业。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造句。

观赏——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课文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第一句用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突出桂林的与众不同。

3、指导朗读。

4、课文第二句讲了什么?

板书:

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山秀像……像……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

说说下面一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1)我攀登过泰山,游览过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2)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形态万千”是什么意思?用“形态万千”造句。

指导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①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观赏桂林山水,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②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

(游人乘船在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就好象在风景优美的画中游览,景色太美了,使人忘了自己在江上游览。)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讲讲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学习写作特点。

学生读课文,思考后讨论: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和课文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什么联系?

(总起——分述——总结)前后照应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填空。

我看见过()的大海,欣赏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啊,静得();漓江的水真()啊,清得();漓江的水真()啊,绿得()。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

我攀登过()的泰山,游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像(),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好象()。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水()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真是(“”)。

板书设计(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课文,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一篇。它的几个特点是十分鲜明的:

1、首先,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篇幅简短,内容充实:

全文仅500字,是高年级教材中的短篇。别看文章短,内容却很充实,中间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两个片断,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内容好的基础上,本篇中心表达得鲜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颂中华大好河山主题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读了这篇课文,江山如此多骄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语言流畅、生动,这是本课又一特点:

四个段落,十几个句子,说句句精彩,都不过分。学生读这篇,不用督促,课上课下书声琅琅,人人可以背诵。

总之,这是一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难得的范文。

【教学要求】

怎样教一篇课文,一方面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一直跟上来的。学生对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课内各种动笔的练习,学生都接触过。这是确定要求、安排教学过程的前提: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江山的秀丽,使他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2、学习翡(fěi)翠、嶙(lín)峋(xún)等生字新词;复习修辞方法;读背全文。

3、结合片断学习,指导学生仿写漓江的水这样的片断。

2、3两项要求,各有侧重。第2项,词语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复习,课文的读背,都是语言训练的基本功,教学时一定要搞扎实。第3项,指导学生写片断,难度较大,教学过程应安排得细一些。

【教学过程】

讲授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由于全文篇幅不长,第一课时除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外,要拿出10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和背诵。是的,许多该讲的东西还没讲,就采取先背下来再说的办法吧。

2、作业内容,安排三项:

书写词语;读背课文;思考问题你喜欢这课吗?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齐背一遍课文。

2、听写重要词语,指定二人(优等生、后进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写。其他同学同时在本上练习:

观赏 仿佛 无瑕 翡翠 扩散

攀登 峰峦 罗列 屏障 竹笋

倒映 迷蒙 围绕 画卷 碧波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优等生都写对了,另一人峦字不会写,览字写得不规范。全班同学同桌互相校对一下。

教师提问:

谁发现自己有错别字?几个人举了手。请一人说说应该重视词语的书写。

二、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同学们,本课属于最为简明的一类课文吧?全文只有四个小段,条理十分清楚。

1、先默读,再议论。

2、接着,自己在本上拟提纲。

3、最后,集中讨论、归纳。

⑴ 开头:

我们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间部分:

① 漓江的水,静、清、绿。

② 桂林的山,奇、秀、险。

⑶ 结尾:

船行江上,如在画中游。

对照提纲,齐读一遍课文。

三、欣赏精彩片断

本课中间部分写山、水那两个片断,相当精彩吧?两个片断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由于时间关系,课内只重点分析、欣赏前一个吧。

先指名(二人)背诵这个片断:

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欣赏的重点:

1、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这是个独立性很强的片断,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美景。从结构看,三个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说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还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没具体写出。

第二句是具体描写,从静、清、绿三个方面,生动地表达了漓江风光。

第三句是动态观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漓江的美。

2、三个特点,排比得当:

这个片断写得这么好,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清、真绿并列表达,收到很好效果。三个特点抓得这么准,作者是动了脑筋的。

3、语句生动,琅琅上口:

学生那么喜爱本课,与语言好这一条大有关系。漓江的水这个片断,三个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四、课内练习

1、摘录句子,注意写法: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引用的写法。)

2、拟出本课提纲。

3、抄写片断漓江的水。

五、布置作业

1、读、背全文,组长检查汇报。

2、默写漓江的水,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 初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教师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依图学文 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4、(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5、指导朗读:

⑴ 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⑵ 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

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6、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8、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小组合作学习: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9、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啊,()得()。

真()啊,()得()。

10、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学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能不能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

2、检查自学:

⑴ 填空:

这段话先写()的泰山和()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⑵ 思考: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⑴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⑵ 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6、运用:

⑴ 用像像写一句话。

⑵ 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列出写作提纲。

3、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五、知识拓展

1、学生自由阅读。

2、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

3、再创造:

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5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学时为两课时。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积

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 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静、清、绿的特点)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1)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2)西湖的水真(),()。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设计】

37、桂林山水

总起 分述 总结

水---静、清、绿

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教案设计说明:

《桂林山水》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渗透爱国思想,如:看了录像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训练时,也设法激起学生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围绕文本欣赏这个能力目标,因为培养学生欣赏语言之美的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有时语文教学的难点。前几个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句中词语的正确性,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本单元开始要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我把重点放在心上水的句子上。欣赏时我设计了几个坡度,先是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再让学生议,说说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然后让学生想,用自己的话吧水的特点说具体。最后,通过看媒体,体会比喻句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对描写水的句子好在哪里有所感悟。欣赏描写山的句子,采用把语言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目的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形态、色彩产生表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句中雨题的作用,提高学生欣赏句子的能力。

教学反思:

入境入情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的奇特、秀丽、险峻和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感。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让学生深刻地感爱美呢?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课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并适时配上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波浪滚滚的辽阔大海,—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而我国南方有以山清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尤其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学生沉醉其间,为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美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师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种重要手段。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染到大海喧闹的动态美;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教师采用接力读法,形成—浪高—浪的感觉,特别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节奏美,读起来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三、抒情表达,深化美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时。总是有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学时,教师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美,欣赏景美。例,教师在讲解中根据课文描述演示录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骆驼眺望远方;还有的像初生的新笋充满生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让学生头脑中构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丽图画,引人入情入景。学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眼前的桂林山水,学生激情高涨:“桂林山水,人间仙境!”“桂林山水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桂林山水真是风光如画,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般。”……语言训练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7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将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结合,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请有实地感受的同学具体谈一谈。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感受。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4.检查自读效果。

(l)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2)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六、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3、“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小结:

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七、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概括段意。

3、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4、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5、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现漓江水的特点的?

6、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7、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

边读边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3、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表现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4、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5、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再写桂林的山?

6、齐读。

7、小结:

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现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解释“画卷”的意思,进而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3、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2、概括中心思想。

3、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再分述,最后综合的结构。

⑵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9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领略了长城的风采,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请同学们用最甜美的声音齐读课题。

二、解题

引导学生提问: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多民族地区,有壮、瑶、回、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68万。那里有许多珍贵的植物,有许多种动物,一年当中夏季较长,景色秀丽,是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桂林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啊?(很美。真想去那里看看。想去那里欣赏一下少数民族的风情。)那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那里看一看吧!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机解词、造句、区别近义词)

欣赏(可以听着赏)观赏(只能看着赏)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水平如镜(完全静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镜子一样平整)漓江瑕(玉上面的斑点)翡翠(翠绿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船桨扩散栽倒竹筏

攀登峰峦雄伟(山峰或山峦雄壮而伟大)游览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耸立。从地面上突兀而起)罗列(分布、陈列)形态万千()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耸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2、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课

(一)学习第一段

1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课文的内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无人可比的。

(二)学习第二段

2(引导学生接着提问,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读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你要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师:也就是说接下来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写了漓江的水,接着写了桂林的山。

师:谁来接着问?

生: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自读第2自然段)静,清,绿。

师:快速读第二段,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句子。

师:谁把你画的句子读个大家听一听?(这么多同学都找到了请起立,一起读一下吧!)

师:读完这组句子,你会提出什么问题来?

生: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从哪能看出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词)

师:仿佛能换成那些词?(宛如、好像、犹如)

生: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为翡翠是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他们有相似之处啊。

师:漓江的水这么美,谁能读出漓江水的特点?

师:难道漓江的水真的这样静吗?不会流动?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夸张)

师:读这段的第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啊?(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波澜壮阔的大海气势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镜的西湖就像一位温柔的少女,美不美?这样的美作者都见过,可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美。更能突出丽江的美。)

师:让我们有最好听最美的声音读一下这一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这一段。(师深入组内指导)

2汇报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秀,险。

(2)从哪些句子读出的?(指导朗读)

(3)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排比,比喻,夸张

(4)读第一句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读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1美啊——这样的山水,还有雨雾迷蒙和绿树红花的映衬,用作者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所以用开头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

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观察顺序——由低到高。

2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更鲜明、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特征,可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六、作业

作文《校园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进行描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是本堂课的主要特色。就教学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就目的而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积累---顿悟”的教学思想。

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绝作,就连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和词语。读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整体感知,提炼评价)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甲天下”)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能与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称天下第一。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丽吗?就让我们坐上木船,赶快去欣赏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缓缓地行驶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便是美丽的漓江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读一读,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现出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注意三个“啊”的变调,教师指导朗读)

2、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点呢?(静、清、绿)

3、同样是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如果老师把这三句话变一变,变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你看看是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写作中要求生动、具体、形象。)

4、如此美丽的漓江水,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透过清澈的漓江水,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鱼、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解释翡翠: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幻灯出示翡翠与漓江水的对比图片)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一起再来读一读。(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迁移:

(同学们可以借鉴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对比本地的山:

我们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连着一座,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连绵不断)

3、桂林的山——奇.再来看看桂林的山,好像从地里拔出来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么词来说(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连在一起吗?(没有),这个就叫做(各不相连)。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拓展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对,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理解“奇”的意思,解释为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读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险

图文结合,理解“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

(指导朗读,谁来念念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你们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3、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就是广西桂林。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老师去年有幸去桂林游玩,拍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看吗?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诗讲解: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2、刚才看了这些照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真的是非常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请把课本翻到80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一遍,不知同学们对字词掌握怎么样?(出示字词)我找同学读一下,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齐读一遍,如果读错了,大家帮他纠正过来。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很好,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中的哪句话评价了桂林的山和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一会儿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文章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最后写的什么?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板书:山,水)

(3)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一)漓江的水:

1、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2、我找同学读一下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板书: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写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我找同学读一读。(课件)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课件)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是什么句?(感叹句)第2自然段是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板书,赞赏—描述)

(为什么“啊”的后面不是感叹号?第一,因为该句中的感叹句并不是结束句。该句中“啊”后面使用逗号,主要是为了引出句子后进一步描述的形容分句,如引出“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第二,该句是由几个连续的感叹句组成的排比句。排比句中间一般使用分号表示几个并列的句子。因此这里如果插入表示结束的感叹号是非常不适合的。)

4、如此美丽的漓江水,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透过清澈的漓江水,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鱼、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拓展练习: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________。(课件)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大家知道翡翠是什么?(课件)(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a)!真清啊(na)!真绿啊(y)!)(课件)

6、下面我找同学分别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课件)(指名读)

下面男女生分着读:女生读感叹句概括的,男生读具体描述的。(生读)

7、作者既然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二)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请同学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想一想:第3自然段写了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奇,秀,险,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同时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课件)

2、同学们登过什么山呢?这座山有什么特点?再来看看桂林的山,好像从地里拔出来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连在一起吗?(没有)这个就叫做(各不相连)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课件)

3、桂林的山真是形态各异,老师去桂林也拍到几座奇特的山,看看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山吗?(课件)

4、大家能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想一想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呢?(课件)(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5、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自由读指名读)(课件)

6、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谁来读读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课件)(生读,齐读)

7、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8、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们的脑海中,你能来称赞一番这迷人的山水吗?桂林山水!

四、拓展研读,加深感悟

1、作者乘着木舟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课件)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这一段中哪一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生说)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欣赏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们不由得为它的美景所折服。下面我们就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称赞桂林山水的!(课件)

大家快速浏览这篇文章,想一想: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作者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写了哪些景物?重点写了哪处景物?(课件)这就是老师拍下的九马画山,大家找到九匹马了吗?(课件)

在这高悬于青山上的大画布上面,保留着一幅气势雄伟的九马奔腾图,这九匹马栩栩如生,谁见了都叫绝!难怪不少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笔墨地大加赞赏。(课件)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课件)清代诗人徐弓也曾赋诗一首:“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生齐读)自古以来山峦都是如画一般的美丽,而诗人眼前出现如此真实的山,山上呈现出九匹马,连诗人都感叹到,真是人间一件奇事!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节课我们共同游览了桂林山水,真是让人陶醉。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课后读一读这册书“选读课文”第6课《秦兵马俑》,感受一下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游客们惊叹不已。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甲天下

赞赏——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边读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

能力:能仿照课文一段话的写法,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思品: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受到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

那里的山水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还想知道什么?赶紧读一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效果

1、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与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

2、交流点拨:

重点指导:

攀澜的书写

“啊”的变音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真奇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秀啊!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名读)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甲天下、美)

2、人们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2、3)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作者的感受?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总———分—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桂林的水是如此的美丽,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接着学习课文。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的描写山的这一段落与描写水的这一段落相对比,你有什么发现?(段落结构相同)

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描写的句子 是怎样写具体的2、桂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呢?它是怎样将山的特点写出来的呢?对照表格自学。

3。集体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特点之一“奇”。

(1)“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2)“”是什么意思?从哪看出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3)教师要再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老人、巨像、骆驼什么样?还有的像什么?

结合自己的想象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你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2、你是怎样来理解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默读这一自然段,你怎样来理解“画”、“画卷”?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引导学生联系描写山水的景色融合起来,形成画面。而“云雾迷蒙”、“绿树红花”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些色彩。“竹筏小舟”则增添了动感)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四、读全文体会篇章结

五、布置作业:仿照第2、3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具体。

课后小结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上我注重了学生对课文写法领悟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先概括特点,然后再具体描写所见所感加以说明的写法特点,在引领学生欣赏了优美的图片之后,有感情朗读,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不过,学生对“啊”的读音还不太准确,需要讲一讲相关知识。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xx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x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山峰奇、秀、险的特点。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x文章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x指导xx的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

教法与学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x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桂树多)

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广西壮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地名,第二组为形容词,读后让学生两组词搭配起来学。)

大海波澜壮阔

西湖水平如镜

泰山峰峦雄伟

香山红叶似火

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理解词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

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边做动作边说:峦,就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这样就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xx边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过渡:作者在写这x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漓江的水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教师指xx好这句话)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发散思维: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预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回忆昆明湖的句子。谁能读出这种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师生对比读,读出山的突兀、姿态万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险)

(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4、指导集体背诵两段:抓关键词语,想像画面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xx: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笑”。

第二课时

一、回忆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二、三自然段。

二、欣赏诗词与传说。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

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搜集故事,也可以创编故事。这是游客喜欢的内容,也是培养我们想象力的好机会。

三、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过渡: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2、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xxx: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此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桂林市的市长。当时,有11个举子要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宴为这些举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诗,其中就有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说桂林的风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实也是希望这些举子进京考试能够考个——天下第一!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

(出示课件)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

阅读了这样的诗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想说什么?

(诗人也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设计意图:引用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诗句;引用唐、宋、清历代诗人的诗句。这些名句对已知者是唤醒,未知者是积淀。“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来历,使学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写以外,还可以引用人们如阿盛赞来侧面烘托。

四、作业摘抄课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电脑大屏幕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这课的生字、词语以及简单地了解了这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又是什么意思?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边读边画。

2、出示PPT,学生了解桂林的资料。

3、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

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小组互说交流汇报)

三、品析文本落实目标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分组讨论)(1)品读句子,回答问题:①作者用什么地方的水跟漓江的水做比较?②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说明漓江的水的独特之美?

(2)想一想: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生答,师出示PPT课件)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钟,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美。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秀。

(3)出示课件,讲解排比句的读法,然后学生再齐读,感受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秀。

(4)小结水的特点(出示课件)

(5)出示课件,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2、接着往下看,我们又进入了哪里?走进了桂林的山中。

(1)出示课件,发挥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呢?(2)课件出示泰山和香山的图片,说说这两个地方的特点。与桂林这一带的山相比较。

(3)课件再分别出现表示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

那么写桂林的山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3、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师:这么美丽的漓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的景致呢?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态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

人们游在着美丽的画卷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用书中一句话来回答

这么美的地方人们愿不愿意去游呢?(结构梳理)

4、小结课文(出示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特点。

5、扩展活动

(课件出示)同学们观看资料,说一说,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桂林的山清、水绿呢?

生讨论,然后抽学生回答问题交流。

6、出示课件:同步练习,先让学生看句子,同桌之间讨论,然后回

答,对回答得好的给予肯定,不足的加以鼓励。

(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难忘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我们认为作者是在船上来观察的。理由是课文中说“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桂林的景物时都加上了表示形状的词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师:对,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外形进行描写,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四、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大屏幕出示):

1、学习了《桂林山水》,你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今天我们就随作者陈淼一起去游览这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桂林山水“美”

1、课件出示:(1)快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

3、师巡视读书情况。(照顾全体,尤其关注朗读有困难的同学,并予以朗读指导。)

4、生汇报读完课文后,对桂林山水的第一印象。

5、小结:读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感受着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让我们觉得就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那峭拔的群山,那迂回的绿水,那清幽的景色,引我们无限遐想。那就让我们再去细细游赏漓江的水,细细品味桂林的山吧!

三、再读课文,品味桂林山水“美”。

1、课件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

2、练读,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生汇报,师板书:静、清、绿

4、课件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指读,去掉“静得……清得……绿得……”再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适时点拨,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渲染了漓江水的特点,这样写让我们感觉水更“静”、更“清”、更“绿”了。

(2)师范读,体会“啊”的变调。

(3)荡舟漓江,既像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又像聆听一首清丽的小诗,让我们一起用诗一般的朗读,再次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音乐起,配乐朗读课件出示的内容)

(4)齐读后,音乐不停,欣赏漓江水的风光图片。

5、水的轻柔,水的灵动,水的温情,带给我们无限感动与遐想,桂林山的峭拔、秀丽,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让我们一起走进,去欣赏,去感受,去想象……

品读第三自然段,教学方法同第二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回味桂林山水“美”

1、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中回味桂林山水“美”。(课件展现桂林风光图片,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小练笔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仿照文中的例段。

第二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河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一个由中低段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学生注意力增强,其思想方法开始由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向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 具体分析,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可在课标指导下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强化阅读、思维和写作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尤其重要。四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课堂上还应该欣赏和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客观评价中进步。【教法学法】

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结合课件 过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直接导入后复习已学内容,运用思维迁移规律,使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以明确目标。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用“-----”划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

(2)用“ ﹋

”标出最能体现漓江水特点的字。(3)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

3.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4.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5.品读句子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1)作者用什么地方的水跟漓江的水作比较?

(2)这句话中哪一个字最能说明漓江的水有独特之美?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1)通过“读——议——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2)

比较句子 A.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B.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校园的花真多啊,();校园的花真艳啊,();校园的花真美啊,()。

三、自学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 1.自学第三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1)用“-------”划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2)用“ ﹋

”标出最能体现桂林山的特点的字。(3)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桂林山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3.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是需要学生“细致阅读”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阅读—精读中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因而本环节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品味、体会,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句意,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而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展开语言练习。在语言实践中学习阅读,拓展思维,练习写话,达到在学习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齐读,理解最后一句话在课文中的作 用——总结全文。

4.回顾全文,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段,起着总结全文,点名主题的作用。采取自学汇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汇报中理解句子,感受构段作用;同时回顾全文,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四、拓展阅读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她独具特色的美成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可是近几年来,随着旅游者的增多,桂林的山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学们,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桂林的山青、水绿呢?

引出: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如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桂林的美景资料。

2.背诵课文。板书:

在桂林山水

甲天下

绿

画 波

中 上

第三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背诵

三、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第四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建昌营镇东密坞中心完全小学 郑玉霞

一、课标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 年级)有下列要求: “能联系 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 问”。由于第 2、3 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采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 阅读,以读代讲。同时结合朗读感悟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 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新课程理念认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我打算采用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等。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 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 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 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 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 在读者面前。

三、学情分析:

《桂林山水》是走进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本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学生在具备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情感基础上能欣赏到桂林山水的美,抓住 桂林山水的特点。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 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结构明了,学生容易与文本进行 直接对话。四年级的学生具有默读文章的能力,也学习了一些理解词句含义的方法,但 方法掌握还不够扎实,本节课将继续训练此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应该训练概括主 要内容,本节课将继续训练,培养此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 导和点拨,抓住关键词语来体悟句子,把学习的主动性留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 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六、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七、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3.制作的课件。

八、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读文识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预习检查

1.小组内读文,(1、自由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对不认识的字词,同学间互相指正,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3.解释词语: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自读自悟

自读课文,谈一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深入理解桂林山水特点,体会语言之美。

一、深度感悟

1.出示感悟题: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桂林的水的特点,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标注,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议一议。

2.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预设:漓江的水特点:静、清、绿

(1)用图画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引导学生抓住静,清,绿三个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师重点解释。

(3)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教师可泛读或播放录音。

5.质疑问难: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6.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仿照课文,写句子:

桂林的水真()啊,()得()。真()啊,()得()。

真()啊,()得()。【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7.学以致用。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学“桂林的山”部分,然后在班上展讲:

预设:桂林的山奇、秀、险

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二“秀”。课文运用两个比喻“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呀”“真秀哇”“真险哪”)【设计意图:通过品味重点词语、观看视频,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特点。并适当总结写作方法,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练习朗读,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得到抒发,教学达到了高潮。】

8.质疑问难。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山围绕水,水倒映山。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找出文中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二、拓展阅读

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学生欣赏诗歌。【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七星岩去赴神仙会,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随我来!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海北天南一望收!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意满怀呵,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 桂林的石

桂林的石美,主要是指桂林至阳朔间山石奇景,特别沿江两岸近百里的石形奇特,变幻多姿。例如,著名的月牙山,山腰处的岩石酷似一弯新月,所以叫月牙山;山北腰处立一石,端直挺拔,形似剑柄,叫剑柄石;另一山石形似莲蓬为莲房石。还有七星岩的飞来石、云呼石、翠屏石;象鼻山的垂钓石;南溪山的悬云石;叠彩山木龙洞前的龟石、龙石、蛤蟆石等。这里比较有特色还有普陀山的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西山龙头石林,好像龙头的龙角、龙叉、龙须、龙鳞。这些形状奇特的岩石,在光线明暗照映、云遮雾绕衬托反射下,更显得变幻无穷,形成一座座天然、抽象的雕塑画像。

桂林的洞

桂林的洞异,可以说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随处可见。目前,桂林地区发现的溶洞约有2000多处,千百个溶洞,相互套叠,形状各异,色彩不同。有人说,“桂林山水之奇,多半是洞奇”,许多岩洞确实各有千秋,别有天地;洞内有倒垂的石屏和石幔、石床、石鼓,有宽敞的溶洞地下大厅”,有迂回曲折的“长廊”,有波状起伏的“石桥”,有石笋众生的“竹林”等等。在众多的岩洞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芦笛岩,岩洞雄奇瑰丽,迂回曲折,游程长达500多米。芦笛岩位于桂林西北部光明山下,因深洞附近生长许多芦荻草,据说这种草可以做小笛子,因此把这里叫做芦笛岩。岩洞内有大量的、色彩缤纷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床、石花等,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天然雕塑画屏。

想一想,桂林的石和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三、有效练习1.读完《桂林的石》和《桂林的洞》之后,你能像作者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样写一句排比句吗?

2.学完这篇课文,你可以画一幅画,或者像上面的拓展阅读那样写一首小诗歌。

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水 :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 : 奇 秀 险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让学生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第2、3段围绕这一句分别写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了桂林的洞奇绝,第五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体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结尾。抓主线,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读读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悟。学生能够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随之产生。在本堂课中,我能够做到细致的指导朗读,通过指导,让学生能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三、提炼写法,积累实践。

在学习课文之后,我将本课中排比的修辞方法提炼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排比方法的运用,然后仿照文章的句子写一写身边的美景:“南山公园的树真 ”。让孩子在观察身边事物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

当然,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情景创设方面做得不到位,不能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鼓励性语言不多,没能关注全体学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没能指导学生背诵,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不能进行有效要求与指导,使得学生合作的效果不是很好。

以上就是我对《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反思,在日后工作中,我将更加细致的设计,对于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努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二、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是本堂课的主要特色。就教学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就目的而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积累---顿悟”的教学思想。

三、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四、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绝作,就连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

齐读课题《桂林山水》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和词语。读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整体感知,提炼评价)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甲天下”)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能与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称天下第一。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丽吗?就让我们坐上木船,赶快去欣赏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缓缓地行驶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便是美丽的漓江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读一读,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现出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注意三个“啊”的变调,教师指导朗读)

2、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点呢?(静、清、绿)

3、同样是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如果老师把这三句话变一变,变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你看看是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写作中要求生动、具体、形象。)

4、如此美丽的漓江水,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透过清澈的漓江水,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鱼、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拓展练习: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解释翡翠: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幻灯出示翡翠与漓江水的对比图片)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一起再来读一读。(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迁移:

(同学们可以借鉴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对比本地的山:

我们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连着一座,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连绵不断)

3、桂林的山——奇.再来看看桂林的山,好像从地里拔出来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么词来说(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连在一起吗?(没有),这个就叫做(各不相连)。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拓展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对,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理解“奇”的意思,解释为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读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险

图文结合,理解“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

(指导朗读,谁来念念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你们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品位语言,感悟美景

木船渐渐划远了,看来大家的心中都充满了难舍。老师也曾用相机捕捉了这最后的迷人一刻,一起来看看吧!

(幻灯出示桂林美景)

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们的脑海中,你能来称赞一番这迷人的山水吗?

桂林山水()!

六、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这美妙的仙境让我们如痴如醉,难怪历来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笔墨地大加赞赏,我们来听听着名诗人贺敬之是怎样称赞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欣赏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们不由得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树阴照水爱晴柔。枫叶红于二月花,红妆素裹更妖娆。”来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适不过了。难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七、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

八、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提炼,努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的领悟。不论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做到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全面的找准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学时尽量使学生达到“内容必解,方法必学,道理必懂。”教学标准。

下载《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照‚总-分-......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 学习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 教材分析: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桂林......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课。计划学时为两课时。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尤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按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2课《桂林山水》。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其中暗含着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