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时间:2019-05-11 22:1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第一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 教案

课前游戏:

1、听音乐识名著。

2、听古词辨名人。“周郎”是哪部书中的人物?你还知道《三国》里的哪些故事?

3、师小结:《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智慧之书,其中有一个故事更是谋略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那就是《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一、成果展示,反馈交流。

1、新词的分类与整理。

(课前看同学们预习提纲,这里展示两位同学的分类与整理,说一下分类的理由。)(课件出示教师的整理与分类)。

周瑜 曹操 鲁肃 诸葛亮

都督 丞相 迟延 军令状

妒忌 布幔 擂鼓 水寨 甘受惩罚 分组出示,指生认读,并说出共同点。提醒书写:“忌”的上面是“己”,“寨”的下面是“木”的变形,不是木。指导书写:“曹”、“丞”、“延”的笔顺及结构方法。

2、展示对故事内容的概括成果。

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展的顺序)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出本文的人物脉络图。

3、对文中四大人物评价。(课件出示四大人物)

学生自由的评价后,教师让学生从智慧上对四大人物进行排行。师小结过渡:

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从文中哪地方子可以看出?

二、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件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哪些地方?)

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 你读一遍。

学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 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谁来?

学生2: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 不错,请你来。

学生3: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老师: 那口气叹 在后面也行,好,请你来。

学生4:唉,诸葛 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

老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形象、这副样子。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

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但王老师觉得你理解得非常不错。咱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你再试着读读这句话。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 比刚才大了点,但这场雾还不够大,谁能比他读得更大?这场雾,谁能比他读得更大?

学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 比他大了,谁能读得比他更大?

学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这是一场非常大非常大的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啊!同学们想啊,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读读这句话,你是鲁肃,你读读这段话,自己读,放开声音读。就读这句。鲁肃看到了这场大雾心里怎么样?

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 鲁肃,请你。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 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是什么心情?

学生2:他这时候比较惊讶,比较吃惊。

老师: 比较惊讶,比较吃惊,是不是?那你得表现出惊讶和吃惊呀,你再试试。

学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 对,就是这种感觉。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请坐下,我们都来做一次鲁肃,他是那样惊讶,那样吃惊,甚至还有一点点着急和害怕,这就是鲁肃。咱们一起来做做鲁肃,读一读这段话,预备:这时候大雾漫天——

学生:(齐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 这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时的反应。诸葛亮他看到了吗?

学生: 看到了。

老师: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觉?什么心情?你别说,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自己读。

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 来,诸葛亮,来,请你。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 诸葛亮,来,请你读。

学生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 真好,来,到上面来,你们看她的表情,那才叫诸葛亮。

学生2:(上台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 你们体会到诸葛亮这时怎样的心情?

学生3:体会到诸葛亮当时心情非常高兴。

老师: 你说呢。

学生4:他十分的自信。

老师: 你说呢。

学生5:他如愿以偿。

老师:是啊,如愿以偿,这场大雾啊,哈哈,我在三天之前早就算定了。但是,光抓这句话,还不能够充分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因为光凭这句话,还不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呢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呢。所以,你还得往前面找,前面有一句话,能够说明其实这场大雾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往前面找,把它找出来,谁找出来了?

学生: 我。

老师: 谁找出来了?还有谁找出来了?最后那个男同学。

学生1:我找出来了,是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

老师:好,你从这个地方体会诸葛亮算准了。不错,但是我觉得还有一处更直接、更了当、更明白地告诉人们,诸葛亮三天之前早算准这场大雾了。

学生2:(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是这处,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注意体会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读。

学生:(齐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 谁来做诸葛亮,来读读这句话?请。

学生1:(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要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感觉读出来。再读,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预备开始。

学生2:(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迅请到船里。

学生3:(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萧请到船里。

老师:这才像个真正的诸葛亮嘛!但是,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

学生:(纷纷示意)不能改,不能这样改。

老师: 不能改?你说为啥不能改?

学生1:因为如果加上这两句话,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的,如果直接说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也许碰巧第三天四更时候来了大雾了,他一看,噢,来了大雾了,就今天了。

老师: 分析得不错。

学生2:这样还能看出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非常有把握。

老师:非常有把握。如果作为一个不知内情的人,咱们都着急死了,诸葛亮你完蛋了,你怎么还不动啊?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火已经烧到眉毛上了,你怎么还没动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个时候,咱们这位仁厚老实的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谁的谋略高?

学生:(齐答)诸葛亮。老师: 谁的智慧高? 学生:(齐答)诸葛亮。

老师: 这就是诸葛亮!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 学生:(齐答)神。老师: 妙不妙? 学生:(齐答)妙。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同学们,刚才咱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前面那句话是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你再细细地读读课文,找一找前后哪句话联在一起也能够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相关句子。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 咱们来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1:我觉得还有“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这是诸葛亮预测的。

学生1:还有就是“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 是啊,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是不是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引读)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 同学们,诸葛亮他是怎么说的?

学生: 笑着说。

老师:他是笑着说的。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前面都是诸葛亮说。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就两个同学笑了,其他都没笑。一本正经那可不行。诸葛亮是笑着说,得笑,笑出来,咱们再来一遍,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你们研究研究看,诸葛亮他在笑谁?自己读书,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

学生:(自由读)

老师: 诸葛亮在笑谁?你说。

学生1:诸葛亮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老师: 诸葛亮是在笑曹操,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怎么样?

学生: 了如指掌。

老师: 了如指掌,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这叫轻蔑的笑。曹操,哼!我 早就有数。来,你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这是在笑曹操。

学生2:我觉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神机妙算,笑他自己有这么大的本领,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

老师: 他非常满足、非常自信,对草船借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对呀,这叫自信的笑,这叫胜利的笑。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不错,诸葛亮还在笑谁?

学生3:他还在笑鲁肃,鲁肃前面问诸葛亮。

老师: 鲁肃是怎么说的?

学生4:吃惊地问诸葛亮说:“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后面回答了鲁肃。

老师: 他是在——

学生4:解释。

老师:在解释,是在宽慰鲁肃,是不是?鲁肃啊鲁肃,你真是个老实人,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明白我的用意呀!是吧?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的笑。来,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鲁肃是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你说。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兵一定不敢出来。

老师: 啊?你说了应该让我们不吃惊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谁来安慰安慰鲁肃?来,请你。我做鲁肃。咱们开始,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5: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谁再来安慰安慰鲁肃?请你。

学生6:请老师配合我。

老师: 好,我来配合。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6: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这回我鲁肃总算放心了。诸葛亮他还在笑谁?

学生7:笑周瑜。

老师: 你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7:我觉得前面主要是周瑜想害诸葛亮,而现在诸葛亮马上就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马上就会有十万支箭了,他就觉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这点。

老师: 所以诸葛亮那句话最后是怎么说的?

学生7:他应该是这样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回去干嘛?

学生7:回去交差。

老师: 回去交箭,交了箭怎么样?

学生7:交了箭就自由了。

老师:就自由了。“我气死你,周郎小儿,你要跟我斗,还嫩点儿!”是吧?这叫什么笑?这叫会心的笑,这叫自豪的笑。你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7: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学生:(齐答)神。

老师: 妙不妙?

学生:(齐答)妙。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 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1:我还从第四自然段最后那个“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还有第五自然段的那个“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诸葛亮不让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事先已经预计好了。

老师: 这说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

学生: 了如指掌。

老师: 谁还有吗?

学生2:还有就是第二自然段后面“从明天起到第三天上,请派五百个兵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然后到第四自然段的“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有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前面他答应了周瑜说要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但是造箭必须用哪些东西?他是喝了几杯酒就走了,啥也没有用,他不能什么也不用就造出十万支箭,他后来就去借箭。

老师: 借船的青布幔子、草把子是不是?前后联系起来,你说。

学生3:我还有一个,诸葛亮预测印证他结果的前后两个句子。第一个是在第四自然段“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诸葛亮预测到了。第二个是在第十自然段“每只船大约五六千支箭,二十只船共有十万支箭。”印证他的预测。

老师: 是啊,连箭的预测都那么准确。不多不少,刚好十万支箭。

学生5:我还从七八自然段两句话“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就从诸葛亮把船一字儿摆开,这个就能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假如船是竖的过来的话,一条船就不可能受箭五六千支,横的一字儿摆开,才能受箭那么多。第八自然段“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也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其实,这个地方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了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然后你联系后面那句话,曹操知道上当了,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5:诸葛亮不但事先已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

老师: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回来的时候是顺风顺水。好!请把手放下,这篇文章当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又是太精彩天精彩了。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 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学生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老师: 心胸不如诸葛亮。

学生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到正道上,做大事。

老师: 这一点周瑜也不如诸葛亮。

学生3:周瑜他只想前不想后果,而诸葛亮想事情比较周密。

学生4:周瑜做事没有诸葛亮周到。

学生5:周瑜做事欠冷静,就拿他想害诸葛亮这件事来说吧,他嫉妒诸葛亮比他有才干,他们现在是要联合抗曹,他却想害诸葛亮,是不是有点内讧的感觉。

老师: 就是内讧。但诸葛亮显然比周瑜识大局。

学生6:周瑜有点自不量力,他一开始想害诸葛亮的时候,他也不想想诸葛亮是什么人,诸葛亮早就把曹操鲁肃这些人了如指掌了。

老师: 也包括对周瑜。

学生6:也包括对周瑜了如指掌,他也不探听探听诸葛亮有什么样的才干就轻易下手,所以说他这点不如诸葛亮。

学生7:周瑜做事非常着急,而诸葛亮做事非常冷静。

学生8:周瑜没有诸葛亮算得准,因为周瑜先说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他想肯定造不好,肯定白给,可诸葛亮却说三天,三天确实造好箭了,说明诸葛亮比周瑜算得准。

老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齐答)想。

老师: 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

老师: 一定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

老师: 真的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

老师: 下课!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第二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2.揭题、读题。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二、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1)指名读第三节。(2)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板书: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1)比较句子。A、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B、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问: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2)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小黑板上第③句。2.理解这句句子。

(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合吗?(符合)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3)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①④句)

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板书: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1)板:大雾弥漫

(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A、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B、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书:识天象

(3)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1)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第三课时

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部分。

(一)、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自然段)

4.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

完成填空。

出示: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板书:知曹操性

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6.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二)、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晓地利 4.齐读第9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2.结合课文说感受。

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六、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

1、听音乐识名著。

2、听古词辨名人。“周郎”是哪部书中的人物?你还知道《三国》里的哪些故事?

3、师小结:《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智慧之书,其中有一个故事更是谋略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那就是《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一、成果展示,反馈交流。

1、新词的分类与整理。

(课前看同学们预习提纲,这里展示两位同学的分类与整理,说一下分类的理由。)

(课件出示教师的整理与分类)。

周瑜 曹操 鲁肃 诸葛亮

都督 丞相 迟延 军令状

妒忌 布幔 擂鼓 水寨 甘受惩罚

A、分组出示,指生认读,并说出共同点。B、提醒书写:“忌”的上面是“己”,“寨”的下面是“木”的变形,不是木。

指导书写:“曹”、“丞”、“延”的笔顺及结构方法。

2、展示对故事内容的概括成果。

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展的顺序)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出本文的人物脉络图。

3、对文中四大人物评价。(课件出示四大人物)

学生自由的评价后,教师让学生从智慧上对四大人物进行排行。师小结过渡:

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从文中哪地方子可以看出?

二、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件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哪些地方?)

生自由读,集体交流。

师:难怪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指导读。)

三、体会如何运用文字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第一板块:语言描写方面。(课件展示)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军令状”意味着什么?诸葛亮当时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想好了什么?

师:他已经看透了周瑜的险恶用心,可以设法推辞,为什么却接下了这个看似要命的差使呢?

(课件出示:历史背景)

第二板块:神态描写。师: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我觉得这里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生齐读: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你们想想,诸葛亮他在笑谁?笑什么? 生1:笑曹操。

师:这是讽刺的笑。

生2:暗自高兴,因为周瑜失算,自己借箭成功。师: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生3:笑鲁肃。还被蒙在鼓里。师:是幽默的笑。

生4:笑周瑜。他没有想到这一点。师:是得意的笑。

总结:他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大度,笑出了运筹帷幄,笑出了英雄本色,更笑出了三国鼎立,真真是名垂青史,“笑傲江湖”啊!

第三板块:前后照应(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指生说。为什么这句话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导把雾的“大”读出来。

师:这是一场非常大非常大的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啊!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请读出鲁肃此刻的感受。

生:(自由练读)

生展示读。

师: 这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时的反应。诸葛亮他看到了吗?

生: 看到了。

师: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觉?什么心情?你别说,通过读告诉大家,自己读。

生:(自由练读,注意读时的表情。)

生展示读。

师:这场大雾究竟是碰巧遇上了,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呢?

生:三天之前就算准了。

师:好,那得往前面找,看前面哪一句话,能够说明其实这场大雾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

生: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如果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内情的人,人家都着急死了,诸葛亮你摊上大事了,你怎么还不动啊?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火已经烧到眉毛上了,你怎么还没动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个时候,咱们这位仁厚老实的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谁的谋略高?

生:(齐答)诸葛亮。

师: 谁的智慧高?

生:(齐答)诸葛亮。

师: 这就是诸葛亮!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

生:(齐答)神。

师: 妙不妙?

生:(齐答)妙。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总结方法:同学们,刚才咱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前面那句话是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说明事实果真如此,前后联系、互相照应,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看还有没前后联系、互相照应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寻找相关句子。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 咱们来交流交流好吗?(学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四、拓展延伸。

1、再次评价四大人物。

2、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出示视频材料)

师:想知道诸葛亮怎么知道那天四更会有大雾呢?

师: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不释手的。

五、质疑。

第四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领悟“神机妙算”。

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草船借箭起因、经过及结果。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吗?(谁能说出这几部书的名字呢?找学生回答)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题)(幻灯片一)师:让我们先了解《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幻灯片二)

二、预习检测,勇闯生字关。

师: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文中生字词语掌握的怎样呢?(出示幻灯片三,分别找同学起来开火车读,然后齐读巩固)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幻灯片四)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和结果,把文章分成四部分。(先找学生回答,然后展示幻灯片四)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默读起因部分(1—2段),请你思考:(幻灯片五)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根据起因分析人物心理。(幻灯片六)

3、让学生自读故事经过,出示问题(幻灯片七)(1)草船借箭的经过可分几步?

(2)找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先找学生回答然后在出示

4、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草船借箭的经过可分几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借箭的过程。

草船借箭的过程:(1)逼近水寨(2)一面受箭(3)另一面受箭(4)驶向南岸(幻灯片8)

(2)同位交流:找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出示(幻灯片9)

(3)交流: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弥漫的天气借箭呢?(幻灯片10)

(4)交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然后找学生回答(课件11)

5、讨论借箭的结果,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幻灯片12)

1、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他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呢?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以读促悟:

师:通过学习课文,你认为诸葛亮和周瑜、鲁肃、曹操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找学生回答,然后幻灯片13、14展示)

五、师生共同小结:

师:现在让我们来回想一下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幻灯片15)1、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十日内造十万只箭来陷害他.)所以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只箭.

2、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只箭,结果(三天后如期交箭,有力地挫败了周瑜的暗算,使周瑜自叹不如.)

六、找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板书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抽时间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接受任务

诸葛亮

有知识 借箭准备

有胆量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有肚量 如期交箭

有计谋

第五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诸葛亮、妒忌、都督、水寨、擂鼓、呐喊、丞相等生字词。

2、抓住课文内容,感悟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抓住课文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赤壁之战》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一起抵抗曹操。因为谋略得当,在赤壁,周瑜用3万精兵大败曹操号称80万的大军,创下了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那么,在这场战斗中,周瑜军队所使用的箭是怎么得来的,你们知道吗?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看了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呢?(谁借箭?为什么借?向谁借?用什么借?借到了吗?......)

3、带问题自主读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指名拼读,集体纠错。?、教师带读。?、集体拼读。

2、理解词语。

妒忌: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心怀怨恨。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完不成任务,愿接受军法处分。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诸葛亮答应周瑜3天造20万支箭后,利用大雾天气,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并取得成功,了解了经过的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2、围绕“借箭”,课文讲了几个部分的内容?(四个)第一部分:1——3 诸葛亮答应周瑜3天造20万支箭。第二部分:4——6 做借箭的准备。

第三部分:7——10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并成功。第四部分:11 了解了经过的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四、小结:

课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紧紧围绕“借箭”这一主题展开叙述。

五、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讲谁?(诸葛亮)

2、课文主要表现诸葛亮的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神机妙算)

3、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里?(分点概括)?、算人:周瑜:小气、妒忌心强、心存陷害。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谨慎多疑。?、算天: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准备充分、布置周密。

4、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顺利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20万支箭,当周瑜得到这20万支箭,并了解了借箭的经过后,他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5、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表达了周瑜的一种什么心情?(无奈、佩服)

三、悉疑解难。

1、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存心要为难他,为什么还答应周瑜的条件呢?(要联合孙权抵抗曹操......)

2、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识大体、顾大局......)

四、总结全文。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以超凡的智慧从容地化解了周瑜的刁难,最终让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深感叹服。

下载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引导课外阅读;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物......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临沂兰山 凌霄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A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3.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体......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充分显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多方位展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步增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通讯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微水中心北方学校张丽丽邮编 050300 工作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微水中心北方学校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bfxxzll2006@16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