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广东省罗丽秋老师—省级优课
1教学目标
1.学习北京的春节三次高潮部分,感受北京年味,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通过对比的方式,了解表达同一主题文章的不同写法。
3.通过课文及链接的三篇文章,明确作者写出真实感受的写作要求,描写家乡的年,表达心中的情。
2学情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
作者用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之情。作为南方的学生,对于这种京味儿十足的语言以及文中的风俗是比较陌生的,在教学时要重点排除此方面障碍。
3重点难点
学习描写“除夕”部分,掌握学习方法用以自学其它段落。学习同一主题不同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从文中流露的真实感受并写家乡过年习俗。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北京的春节》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紧随作者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详略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呈现了北京春节的整个过程,品味了详写的腊八部分,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品读春节的三次高潮,感受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写了北京春节三次高潮分别是哪三次?
二、重点研读,品浓浓年味
(一)、说除夕
1.范读第七段,抓“除夕真热闹”展开教学。提出倾听的任务:边听边想:这部分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听完后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热闹(板书:热闹)(老师很高兴,你会抓关键词了,板书:抓)
2.学生浏览课文第七段,找出围绕“热闹”写了哪些内容。
3.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从“味道、色彩、声音、情感”的角度来体会。结合不同角度,体会除夕的热闹忙碌和作者描写的细腻。从中感受到了人们对团圆饭的重视,饱含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4.教师指导朗读:①这就是热热闹闹的香味啊:“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②这就是热热闹闹的颜色啊:“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③这就是热热闹闹的声音啊:“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④这就是热热闹闹的亲情啊:“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教师小结:从除夕,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热闹和忙碌,更是人们浓浓的亲情和优良传统啊!
5.学法总结:刚才我们运用抓关键词、品味句子、读出自己感受的方法学习了除夕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初一和元宵部分。哪些段落是描写初一和元宵的呢?
(二)、按照以上方法自学8、9、11、12段。
1.过渡:如果说除夕是热闹、是团圆,以及为了热闹和团圆而忙碌的话,那么正月初一和元宵则又是另外一种境况了。
2.接下来,请大家按照我们学习除夕这部分的方法自学正月初一和元宵节部分。
3.学生汇报,支持个性化解读,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和快乐。元宵节部分,引导学生体会灯数量多,种类多,以及从赏灯、吃元宵体味到红火美丽,美好快乐。
4.小结: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伴着喜庆的音乐再次感受元宵的红火和美丽。
三、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走进老北京,感受到北京的春节那浓浓的年味,这年味是除夕的热闹、忙碌,是初一的快乐、悠闲,是元宵的红火、美丽。
四、阅读链接:
但是在老舍眼中这么美妙的春节,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感受,速读p28、29“阅读链接”中的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北京的春节》对比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同样是春节,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习俗,哪怕是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写出真实感受。
五、说过年: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家乡的过年风俗是怎样的?你心中的过年味道是怎样的?选择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说说看。
六、写过年
今天学习的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文章就是要“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刚才大家分享了家乡过年的习俗,请加上自己的真实体验。把自己心中的年味写出来,把自己心中的情写出来。
七、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很大,不仅和大家一起品读了北京春节最隆重热闹的三次高潮,通过阅读另外两篇描写春节的文章知道了相同的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写文章要写出真实感受。
最让老师感到欣喜的是你们的文章也能注意加入自己的真实感受了。八、升华主题:
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
文章有秘妙
真实最动人
板书:
6.北京的春节
除夕:
热闹
忙碌
初一:
快乐
悠闲
元宵:
红火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