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19-12-12 12:2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篇: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期创作的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母亲的生平,为母亲而写下的散文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二、检查生字和新词学习情况,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溺 佃农 劳碌 私塾 周济 宽厚 仕慈 连夜 慰勉 不辍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文章共有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思念母亲,表达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

先自己读课文,再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再选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1、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母亲是个好劳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乐于助人)

2、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

课文内容分析: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去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

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敬爱的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自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同时对文章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够深刻,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把握文章主题,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该手法运用的效果。

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品味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包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教学难点:

1.领会文章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创意:

为达成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引导法、资料引入法”;学习方法是“默读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朱德同志的照片。提问:猜猜这个人是谁?

他便是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朱德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一生指挥重大战役无数;他有颇为杰出的文学才能,能作诗词文章,留《朱德选集》于世。他说他勤劳的习惯,坚定的意志,谦逊的品格,都是受母亲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让我们走进朱德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去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教学新课

(一)链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二)划分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受。(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交流明确: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母亲是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2.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文章划分结构,并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这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叙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第二层(第8—13段),突破家庭范围,写母亲理解儿子,鼓励与支持儿子投身革命,表现出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14—17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三)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1.阅读第一部分,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讨论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词语,例如“悲痛”“爱”“勤劳”“回忆”,总结以上词语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逝去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因此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2.讨论: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开门见山,点出记叙的内容,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缘由,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勤劳”二字正是总领全文的核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作者在第二部分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这些事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和高贵品质?

讨论明确:

4.第二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母亲的一生?

讨论明确: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教学提示】

回忆性散文往往都会涉及记事,找出相关事件,发现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从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基本要求。教师宜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回忆性散文这一特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此前我们也提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

二、教学新课

(一)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1.自由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讨论明确: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

2.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讨论明确: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3.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讨论明确: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4.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

讨论明确: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作者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品味语言,把握文本特色

探究一: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本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的原因。

明确:文本善用朴素的语言,而将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

【教学提示】

语言有质朴,有瑰丽,但它们表情达意的程度并无高下之别,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朴实用语是如何表现情感的,来引导学生体会朴素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请你在文中选择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赏析:这一句承接上文,“整日”是对上文母亲劳作现象的概括,说明母亲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心疼的。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赏析:“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赏析:“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出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出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探究二: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母亲是个好劳动。”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三)拓展阅读,知文识类

请阅读其他两篇写母亲的作品(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并进行比较阅读,说说该类回忆性散文都具备哪些共同特点。

教学反思:

本文在学习引导上,从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着手,既关注本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征(即关注叙事事件与“我”的存在),也关注文本写作风格,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同时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回忆性散文的认识。

由于作者母亲的时代背景有其特殊性,当代学生在充裕的物质生活环境中很难体会到老一辈人的生活艰辛,对“勤劳一生”以及“苦难中的母子情深”难以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出于此客观因素,本篇教案在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上,还有待改进。

第二篇:《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回忆录的概念。

二、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

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难点: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课前三分钟

二: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1955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三:文体常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四、字词积累

1、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 li)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èi miǎn)(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 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 zhe)

2、词语积累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 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③宽厚仁慈(ré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 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⑤节衣缩食(suō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⑥支撑门户(zhī chēng):勉强维持家庭。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五、整体感知

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第二部分分层,以在家—离家—感谢母亲作为分界点。

第1层(2-8)宽厚仁慈,勤劳简朴,坚强不屈 第2层(9-13)支持我求学,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第3层(14、15)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第一部分

忆 第二部分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整日劳碌

节衣缩食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反抗压迫 支持革命

被迫搬家

送我读书

坚持劳动

同情革命

支持革命

第三部分

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尽忠党 和人民

1、集体朗读第1小节,讨论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 点明写此文的原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B 点明感情基调:“我爱我母亲”。

C点明叙事线索:“勤劳一生”,引出对母亲一生事迹的回忆。D 点题。

2、自学课文2—15节,走近伟人母亲,感受伟人成长历程。

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和哪些优秀品质? 2-7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等事(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

8-12退佃搬家,送我读书,给我慰勉,坚持劳动(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理解、支持革命)

3、学习第十四、十五节。

归纳层意: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思考这两小节与上文叙事之间的关系。

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4、放声朗读第十六、十七节。体验真情 感受伟大(1)、开头一句有何表达作用?(2)、作者是如何评价母亲的?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这段热烈慷慨、明朗坚决,掷地有声,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文章的主题。)

5、总结全文

选材: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语言:语言简洁,质朴无华

6、总结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第三篇: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一、总体构思

1.教学时间2课时。

2.本文以记事为主,可以指导学生以母亲。勤劳一生。为中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爱”的情感为线索理清全文的思路。课文段落层次关系比较清晰,要让学生自行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段落中那些能够概括全段基本内容或揭示该段主旨的关键词句,把握段意,明确段落间的层次关系。

3.避免只把本文当作一篇颂扬母爱的文章。回忆性散文的主体包括了“我”,阅读时要注意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说的“我应该感谢母亲”指的是什么,并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4,课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可以让学生找出那些关键性的议论性语句,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体会其作用,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议论是以作者自己切身的感受做基础的,是与文中对母亲的回忆相呼应的,这样才能议论得恰到好处,且饱含感情。

5.本文的主题,主要是抒发对母亲的深情。在文末,作者将对母亲的深情扩展到对广大人民、对党、对民族和国家的博大情怀,但不能由此就无限制地拔高文章的主题,认为文章是为了歌颂广大劳动人民。朱德是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他心里装着人民,他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于是他从母亲的平月,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他们“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份报答母亲深恩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对人民、对党、对民族的情怀。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

6.本文适合做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可以补充一些关于锺太夫人的资料,让学生对锺太夫人的形象有更深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朱德的传记,比如定朱德自述每,增加对朱德的了解可以找一些关于。我的母亲。的同主题文章让学生阅读,比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做些比较。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根据段落间的层次关系,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请学生概括说明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划分的依据。

3.细读课文第1-13段,理解母亲形象,体会课文选材典型的特点。

(1)阅读第1段,思考作者在开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开头与全文的关系是什么?(2)默读第2—13段,梳理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形象。思考: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可以让学生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典型事例及母亲的形象。

(3)体会课文选材典型、组材巧妙的特点。思考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明确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记叙内容。

4.细读课文第14-17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阅读第14、15两段,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2)思考:课文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的升华。

5.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1)勾画出议论性的语句,分析这些句子和记叙部分的关系。

(2)思考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可以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进行。

6.比较阅读。

出示其他两篇写母亲的作品(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进行比较阅读。

第四篇:《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朱德,识记字词;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揣摩本文简洁、质朴而深沉的语言,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学习朱德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培养学生感恩图报的思想情操

编辑

2学情分析

学习主体是刚升入初中不久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还不够多,对文章的理解还达不到不够透彻,在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教育,多收集资料,了解设代背景。初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行成阶段,对他们应多进行德育教育,从初中阶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编辑

3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领会文中作者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的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编辑

4.1.1教学活动

编辑

活动1【导入】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1)用歌曲《母亲》导入

编辑

活动2【讲授】

(二)、自主学习、了解学情

(1)了解作者——朱德: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仁之一。他曾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了解背景——1944年2月25日,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老夫人不幸去世。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挽联很多,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都写了挽联,其中党中央的这幅挽联是:“八路公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上联歌颂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下联是对钟老夫人勤劳一生的崇高评价,也表明伟大的共产党与亿万人民的母亲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3)

1、给加点字注音

佃农(((勉强(勉(溺死(塾(调料())))

祖籍 妯娌

迁徙(衙门())

慰))

私))

不辍劳作()聊叙()

东挪西借()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和睦: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慰勉:

辍:

周济: 编辑

活动3【活动】

(三)合作探究、展示反馈

1、整体感知:

(1)用几个词语概括朱德母亲的性格特点(也许不完整 没关系 达到整体感知目的就行)

(2)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3)并划分层次,结合标题概括每部分内容要点(两种划分方法都行)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1)记叙母亲勤劳的一生,歌

颂母亲的美德, 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2-15)我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16-17)

(4)课文第二部分:

A、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B、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品质的有哪些段落?

勤劳俭朴:4、5、6、12、13

宽厚仁慈:7

2、概括文章主题:

A、本文围绕哪几个特点写母亲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说明母亲具有朴素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

与支持?

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在悲惨遭遇下,鼓励我走向新生活;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B、通过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有哪些影响?当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后,母亲又是怎样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强健的身体,勤劳的习惯;

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

自己仍然过着简朴的农妇生活;

对母亲无陷愧疚。

C表现我怎样的感情和决心?

对母亲的怀念和崇敬的感情;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3、精读课文,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A、第一节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2)我爱我母亲, ————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B、究竟是怎样的事情值得朱德元帅永远回忆呢?

C、从这些事情的身上我们又能感受到钟太夫人的哪些优秀品质?(先指名几位学生范读第2——15段,然后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表格内

容)��永远回忆的。————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D、练习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品质

母亲是个“好劳动”、勤劳 “整天劳碌着的人。

小时候

桐子榨油、豌豆饭等,俭朴能干

佃、搬家、天灾

坚强不屈的性格

亲手纺线、“家织布” 每天第一个起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相处和睦、周济他人

1885-1890

遭遇退

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人的同情

朴素的阶级意识 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朱德读书

渴望摆脱贫困和压迫

1908年

人的生活

支持、慰勉朱德

深明大义、有远见

1919

离开土地就不舒

热爱劳动

1924-1927年

独立支持一家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年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1944年 85岁高龄

仍不辍劳动, 尤喜纺棉

热爱劳动

4、问题: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编辑

活动4【测试】

(四)达标检测、评优选胜

1、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

2、母亲去世时,“我”的心情是:

3、突出我对母亲的感情的一个词是:

4、总领全文,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5、点明题目,引出回忆的句子是:

6、评选优胜小组

编辑

活动5【练习】

(五)巩固提高

1、继续完成表格内容

2、思考:本文谋篇布局有什么特点? 编辑

活动6【作业】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一

2、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

编辑

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母亲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品质

1、养大八个孩子————————————————勤俭节约

2、不和任何人吵架———————————————性格和蔼

3、希望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支持革命

4、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来——————————支持我读书

5、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坚持劳动

6、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同情穷人

第五篇:《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官池初中 樊小平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教学难点】

a、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b、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c、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引导法、问答法、教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见许许多多值得亲近的人,这些人有的是同甘共苦的朋友,有的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当然,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人,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最无私的。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哺育子女、培养子女。每一瞬间的关注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和母亲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于母亲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德和他母亲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 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副板书:生字词。】

(1)佃农(diàn)(2)祖籍(jí)(3)妯娌(zhóu 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 miǎn)(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 shú)(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 zhe)(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③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⑤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⑥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⑦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7自然段)。A、全班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自然段总共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B、研习课文2~7自然段。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①、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

②、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③、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

④、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C、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例子:

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2.熟读课文的第8—17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课文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 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

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熟话说:“百善孝为先”。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例如说,穷人家的孩子,在经过奋斗打拼而有所作为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家中的父母亲过上富足、舒服的好日子。

其实,这也是千千万万子女的共同心愿,本文的作者朱德也不例外。同学们看看第11自然段,“在民国八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件什 么事?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

恩,我把父母亲接出来。但是,父母亲和我从此就生活在一起了吗?没有。为什么呢?这里再一次强调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

那么,这样一位热爱劳动,离不开土地的农村妇女,她的思想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传统落后的?还是现代先进的?她是否会支持儿子参加革命呢?

请同学们阅读第12自然段,用笔画出,我参加革命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请同学回答)

可以说,母亲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

在这两段里,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只是用平淡、朴实的话语,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凸显了母亲的美好品质,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

其实,这种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好。我们说,母亲一生有许许多多的特点。那么,其中最大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好。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齐朗读一下第13自然段,并思考一下,这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同学们,这篇文章反复提到母亲热爱劳动。例如,第4、5、7自然段,等等。在这里,作者又再一次强调了母亲热爱劳动,会不会让 人感到重复累赘啊?如果不会,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一段话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这样写的作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既照应了前文,使得文章前后呼应,起到了总结的作用。

板书(第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总结: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3.学生个别朗读第14、15段。

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16、17自然段。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 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板书(第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1.背诵最后两段。

2.以“我眼中的母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下载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大全]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课型:新授课 学情分析: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加强师友合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 2.整体感知,领会......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5篇

    5、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 学情分析: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加强师友合作。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 2.整体感知,领会以......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共5篇)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 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3、 通过揣摩本文简洁、质朴而深沉......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我在讲授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时,对课文......

    _回忆我的母亲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5 回忆我的母亲 5.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 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议论、抒情。 2. 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燎原中学 邓建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