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浮力教学设计
.家庭实验
利用家中的物品,做一个证明物体受浮力的实验。准备将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对身边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找出二个物体受浮力的事例,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过程
一、认识浮力
活动1:小组交流“课前准备”中的家庭实验和生活中存在浮力的实例,并谈谈你对浮力的认识.活动2:按照课本图7-18进行实验,并把你的实验数据填在课本126页最后一段.然后思考、讨论:
(1)石块浸在水中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2)浮力的大小是多少?你是怎样测出来的?浮力的方向向哪?
(3)根据以上实验和分析,你能不能总结出一种测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学生先分组进行实验,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明确其中的观点:
1.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2.“称重法”测浮力:物体在空气中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将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活动3:阅读课本内容,与本组同学交流,弄明白浮力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在组织全班交流观点,然后通过PPT课件分析,加以明确。
三、课堂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启发与感悟、疑问与困惑等层面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
第二篇:浮力教学设计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整体设计
浮力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 定的感性认识。浮力是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进一步延伸,它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作用力,与其相关的应用综合了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为学习阿基 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 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漂浮的物体受浮力,且浮力方向向上;而对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 浮力则存在疑惑,或对浮力方向的描述不准确。为此,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浮力的方向 以及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的事实。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让学 生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设计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人 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 关,而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那么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
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点。浮力的概念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 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也是本节重点。要探究影 响浮力的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这是本节的难点。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浮力的存在,认识浮力,并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 2.通过理论分析,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领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浮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水、酒精、浓盐水,多 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录像。(包含:鸭子游水、死海不死现象、轮船漂在水面 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
教师活动:播放相关视频时,提出思考问题:
1.鸭子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水,人在水中为什么不能这样?可是一个不会游 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下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2.由于各种各样船的出现,才使人类的足迹由陆地延伸到海洋。万吨巨轮能够在海面 上劈风斩浪,是什么原因让巨轮不沉入水底呢? 3.潜水艇能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能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猜想上述现象蕴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 力”)。
大家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 究浮力。(板书:浮力)
设计说明:通过播放生活中的浮力录像、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浮力,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推进新课
一、浮力
浮力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 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石块、铁块等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作用?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等等。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投影)
1.看投影:分析弹簧测力计称量物重时的受力情况。2.教师演示:
(1)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提出问题: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 法呢?
(2)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
上,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
(3)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学生体验:
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软木塞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在此过程中,一是 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软木塞最终的情况,并尝试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水中的乒乓球,创造情景和条件,很容易 使学生领会浮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二: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创设情景:将木块、泡沫塑料、空易拉罐、石块、粉笔头、橡皮泥投入水中,前三者漂浮,后 三者下沉。
(1)提出问题: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浮力,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怎样来验 证你的想法?
(2)猜想与假设:有同学认为沉入水中的石块受浮力,不过很小;也有同学认为石块没有
浮起来,所以石块不受浮力作用。
再一次向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 方向。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寻找方法,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教师点评,全班同学在一起讨论达成 共识: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的重力G;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什么问题?(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以小组为单位按上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 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②石块浸没在水中静止不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
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在水中静止不动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大小十石块在水 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浮力大小。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 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浮力大小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
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转换法。
投影多名学生的结论,评价、鼓励学生。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结论:浮力的大小
知识拓展与巩固:
如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空气中、水中和盐水中测出了物体的重,则当物体 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 N。
注意:在液体中,无论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形状规则还是不规则,运动还是静止,浸在哪
种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 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浮力的作用?
引导提示: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压力差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里?方 向又是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由于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浸没在液体中并静止的立方体侧面每个位置上受到的液体压力都会 有正对的侧面上同一深度处受到的压力与之抵消。这样立方体侧面所受 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零。但是,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上表面受到的 压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如图所示)。于是,就产生了竖直向上的压 力差。立方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液体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
归纳总结,得出利用压力差求浮力的方法
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图钉作货物,看一看,谁做 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快乐游戏:造“船”比赛。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 造船,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讨论,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 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快乐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水盆),体会浮力的变化,观 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课件出示)下面是某同学提出的猜想与假设:
1.轮船从江河航行到大海,吃水的深度变化了。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 有关。
2.从井中提水,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物
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也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你还有哪些猜想,请与同学交流。
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
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按下列要求设 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要巡视指导。教师提醒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用控 制变量法。
特别提醒: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可以采用控制变量的办法,把多个因素的
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讨论完毕后,请研究不同猜想的小组都上台介绍自己的选材及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进行 补充,最后完善方案。
例如:
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的方案可能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橡皮泥的重力,把 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把橡皮泥捏成其他的形状再浸没在水中读出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测出两次的浮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的方案可能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装有沙子的小瓶的 重力,把小瓶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往小瓶中装沙子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 次瓶的重力,再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进行比较得出 结论。教师在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
除了弹测力计、烧杯、水、石块之外,还应准备以下器材:
①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的实验:密度不同的液体,如酒精、盐水。
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体积相同的不同金属块,如铁块、铜块、铝块。
③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验:金属块。
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橡皮泥。
⑤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装有沙子的小瓶、沙子。
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不同的铜块。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 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附:1.铁块在水中浮力的变化(如图所示)
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无关,而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排开水的体积 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小,物体所受浮力也越小。2.铁块在不同液体中浮力变化(如图所示)
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密度大小有关,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时候,液体密度 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液体密度越小,物体所受浮力越小。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快乐游戏”和“快乐体验”,提出可能影
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 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 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物体 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结论: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教学设计说明: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 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让学生分别来探究其中的 一个因素与浮力的关系。由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到得出阿基 米德原理还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教师做好引导,以便在下一节课中体现,这样才 符合认知过程。
同步训练
1.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分别投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A.铝球最大 B.铁球最大
C.铜球最大 D.三个球一样大 答案:A 2.如图甲所示,物体重____________N。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它渐 渐地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__________。浸没在水中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称重法”测浮力。由图甲可知物体重4 N;把物 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它渐渐地浸入水中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变 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由图乙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 数为3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G-F-4 N-3 N=l N。答案:4小1 3.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
答案:海水的密度比长江水的密度大,驶人大海时,浮力增大,船会上浮一些。4.芳芳进行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2)根据B、C两图所示的实验,芳芳就得出了鸡蛋受到的浮力 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这种探究方法对吗?____________(选 填“对”或“不对”).如果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称重法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G-F= 0.6 N-O.1 N=O.5 N。(2)要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密度的关系,应控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换不同密度的液体。因此题中的方法不 对,因为B、C两实验中,没有控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答案:(1)0.5(2)不对实验中没有控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实验名称:抽水法探究浮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注射器、烧杯、水、细线、铁架台、重物 实验步骤:(1)分别测出物体的重力G和注射器的重力((2)在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在水面处做标记。将物体浸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 数F。
(‘3)用注射器将烧杯中的水抽出,直至液面回到标记处。(4)测出注射器和水的总重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 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浮办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学生有很 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能够保证太部分 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了影响浮力的两个因素,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很好地 达到教学目标。
不会淹死人的海
人们从古代起,就已经知道世界上有不会淹死人的海。这就是有名的死海。死海里的 水非常咸,任何生物都不能在里面生存。炎热而又不下雨的巴勒斯坦的气候,使海面的水发 生剧烈的蒸发作用。可是蒸发掉的只是些纯水,至于溶解在里面的盐却还是留在海里,因 此,盐的浓度越来越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死海里的水的含盐量不跟大多数海洋一样只有 2%~3%,而是有27%以上,并且还随着水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这样,死海里所含的物质当
中,就有是溶解的盐。这里的盐的总含量,据估计大约有4 000万吨。
由于这样高的含盐量,死海就有了一种有趣的特征:这里的水比普通的海水重得多。我 们身体的重力比相同体积的浓盐水要轻得多,所以人不可能在死海里下沉,人会浮在水面 上,像鸡蛋会浮在盐水上一样(鸡蛋在淡水里会下沉)。
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游历了死海以后,曾经用有趣的笔调描写了他和同伴们在死海里 洗澡的时候所得到的异常的感觉:
这是一次有趣的沐浴!我们竟不会沉下去。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身体完全伸直,并且把 两手放在胸部,仰卧在水面上,而大部分身体却仍旧在水面上。这时候我们还可以把头完全 抬起来„„你能够很舒服地仰卧着,把两个膝盖抬到下噪颚面用双手抱住它们——不过这 样会使你很快就翻一个筋斗,因为头部太重了。你可以头顶着海水竖起来,使自己从胸膛中 部到脚尖这一段身体露在水面上,不过你不能长久地保持这种姿势。你不能仰游得很快,因 为你的脚完全露在水面上,只好用脚跟推水。如果你倚着身体游泳,那你就不能前进,反而 要后退。马在死海里既不能游泳,也不能直立,因为它的身体太不稳定了——它一到水里,只能侧着身体躺在水面上。
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人很舒服地躺在死海的水面上。较大 密度的水能使他用这种姿势看书,并且拿着伞遮住炙热的阳光。卡拉博加兹湖湾(里海的一个海湾)里的水和含盐量达到 27%的埃尔唐湖里的水,都有这种特别的性质。
在不同的海里,水的含盐量也是各不相同的。由于这个缘
故,船身的吃水深度也不一样。读者当中也许有人曾经在船的侧面吃水线附近看到过一种 “鲁意记号”。这种记号就是用来标明船在各种密度的水里的最高吃水线的。例如图中画的 满载记号,就是船只满载时在各种海水里的最高吃水线:
在淡水里(Fresh Water)„„ „„.FW 在印度洋,夏季(1ndia Summer)„„„ „„„IS 在咸水里,夏季(Summer)„„ „„„.S 在咸水里,冬季(Winter)„„. „„„W
在北大西洋,冬季(Winter North tlantic)„„„„WNA
最后还应该指出,在不久以前又发现了另外一种水,这种水的不 含杂质的纯态比普通水要重:它的密度是 也就是说比普通水重10%。因此,在这种水的池里,甚至连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沉下去。新发现的这种水叫做“重水”,它的化学式是(在它的组成里的氢原子,比普通氢原子重一倍,它的符号是字母D),普通 水里含有很少量的重水:10升饮水里大约含有重水2克。
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得到几乎是纯净的重水水0.05%。
了。在这种纯净的重水里,只含普通
第三篇: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密度、力、二力平衡、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探究浮力的规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是本章的的一个学习重点。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善于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以及感悟科学知识的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浮力概念的建立和浮力的规律,难点是浮力规律的探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较重,稍不注意会难以完成。
学情简析
学生对“漂浮物体受浮力作用”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再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知识,稍作点拨就可以知道浮力的存在及其施力物体和方向。但对浮力规律的探究往往没有明确的思路,更没独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浮力及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班学生中,约五分之二的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表达,且有参与实验探究的欲望;而其余多数学生学习被动,思想懒散,课堂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思考的习惯。
教学策略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提问激疑,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尽可能有深度、有广度地广泛参与思考。关于“浮力是怎样产生”的,限于学生基础,只要求认识到“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力”,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暂不作引导分析。关于浮力规律的探究,为了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直接将问题具体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是什么关系?”然后引导设计实验,由学生“指挥”老师完成探究。关于浮力知识的运用,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级练习,以此促进学生巩固基础,逐步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浮力的施力物体及其方向。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作受力分析,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施力物体及力的方向)。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课的教重点;浮力规律的探究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钢铁放入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
2、制造轮船的主要材料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漂浮在水上?
第1页(共2页)
二、观察现象,初识浮力
1、将乒乓球投入水中,提示学生观察,并思考:乒乓球漂浮在水上,它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如何?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而没有下沉,说明它必然受一个朝什么方向的力?这个力是谁给它的?乒乓球受的的浮力和重力,哪个较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将石头沉入水中,提示观察,并思考:石头放入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爱浮力的作用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它是否受浮力?(鼓励学生设计并大胆表达)
3、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头的重力,再将石头浸没入水中,并观察此时测力计的读数。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协助读数和记录,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石头在水中受到浮力吗?浮力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4、总结与板书什么叫浮力以及测浮力的方法。
三、实验演示,规律探究
1、引导猜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将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我们的猜想一定正确吗?要靠什么来验证?
2、指名两位学生,协助实验演示:测出重物的重力,再将它缓慢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完全浸没前,随着浸入体积的增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完全浸没后,随着浸入深度的改变,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3、引导分析:这个实验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深入探究浮力的规律。
(1)介绍器材,并将探究问题具体化:溢水杯装满水后,若将物体浸入水中,浸入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是越大还是越小?它排出的水是越多还是越少?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吗?怎样做实验?
(2)接上述测出石头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演示实验往下做:测出空桶的重力,将石头浸没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空桶接下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桶和水的总重力,由学生算出排出水的重力。
(3)分析总结: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石头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是什么关系?换用其他物体和液体做实验,会得出同样的规律。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怎样表达?鼓励学生表达。
(4)其实这个规律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发现了,这个人是谁?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这个规律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叫什么?课本多少页?大家齐读一遍。教师板书表达式。
四、梯级训练,加深理解
1、将一木块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重10N,这个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块石头浸没在煤油中时,它排开煤油的质量是800g,这个石头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伐木工人经常利用流水运送木料。若一根圆木浸入水中的体积是0.08m,那么这根圆木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五、提示帮助,方法补充
1、F浮=m排g
F=ρ液V排g
2、由补充的计算方法可知,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刚才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六、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自行回忆: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七、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第2页(共2页)
第四篇:《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单位:炉山镇炉山中学
教师: 宋国庆
【教材分析】《浮力》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内容,这一节是内容的研究是在生活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后面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对压强、液体压强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并且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出简单的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和方向。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自己通过实验定性的分析问题从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
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大量筒、弹簧测力计、锁、氢气球、乒乓球、土豆、饮料瓶、水桶、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圆柱体等
五、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个量筒好深呀!(把乒乓球扔进量筒)从现在开始,不能去碰量筒,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乒乓球取出来呢? 生:往里面注水
师:这个方法究竟可不可行?我们试一试(叫学生往量筒里面倒水)到一半时,同学们,注意观察,现在乒乓球怎么了? 生:乒乓球浮起来了 师:(继续往里面注水)水位越来越高,但乒乓球始终浮在水面上(倒满后取出乒乓球)同学们,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就帮我们解决了刚才那个难题,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想一想,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
生:因为它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浮力作用)
师:
1、演示:把鸡蛋、圆柱体、泡沫等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2、观看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多媒体展示课题:浮力)
二、实验探究过程
浮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先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几幅图片,看谁能再举一些其他的类似的例子? 生:…………………….师:大家都看到了浮力的存在,有谁感受过浮力的存在?
生:游泳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会变轻,在井中打水师刚开始感觉很轻…………...师;
这些同学子生活中很善于观察。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感知一下浮力(把空的矿泉水往水中压)某学生感受,说出感觉。生:感觉有一个向上的力
师:对,浮力就是一个向上的力。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图片上看到的辽宁舰,竹筏都受到浮力做用,并且他们是浮在水面,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不是 师:同学们先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几幅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
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生:学生小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师:那位同学能对水中的土豆进行受力分析 生;浮力,拉力和重力 师;他们之间什么关系呢? 生;浮力+拉力=重力
师;即:F浮+F拉=G
同学们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那到底什么是浮力呢? 生:…………… 师:(屏幕呈现)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即:F浮= G-F拉(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师:我们了解了浮力基本知识点,那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先让我们看一段视屏(投影)
生:看多媒体
师:我们前面学习过液体的内部有压强,并且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对长方体
左右前后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等,所以产生的压力相等。对长方体上下 表面的压力不同,浸在液体中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浮力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1.将乒乓球放入饮料瓶内,向饮料瓶里倒水,乒乓球———。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 ——。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明确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他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即:F浮 = F下– F上
师: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作用。发现:浮力的大小不一样。
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呢? 生;(猜想)…………………….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想有什么依据? 生:(猜想)………………..师:同学们猜的不错,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到浮力的大小,所以我们采用哪一种试验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验证:
猜想一;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猜想二: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猜想三;探究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学生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的要求,)
1、将圆柱体用弹簧测力计挂好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有无变化。
2将圆柱体用弹簧测力计挂好浸在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有无变化。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小组进行实验并讨论归纳实、进行汇报总结:
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课堂练习:
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100N,将它放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为80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三、本节小结
浮力的概念及大小→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与有关
四、布置作业:p52,1.3.4
板书设计:
10.1浮力
1、定义: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产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影响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有学生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得意保证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知识良好。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渗透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学生思维贯串穿整个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1、情境导入:以怎样不碰量筒取出乒乓球这个情境导入,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注入水的方法取出乒乓球,因为乒乓球会浮起来,这样为学生猜想其它物体的浮沉做了铺垫。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作用。
4、最后师生共同做一个简短的小结。
5、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第五篇:《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武胜县长安初级中学 蒋德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埘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浮力产,丰的原闪及沉浮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浮力的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讨论法: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再应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利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讨沦物体的沉浮条件及沉浮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水、酒精、木块、乒乓球、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方法一:
[师]世界上有个不会淹死人的海,这就是有名的死海.死海里的水非常咸.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而人却可以很舒服地躺在上面看书.(在这儿借助多媒体演
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将要讨论这样的问题.
方法二:
[师]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鱼儿能够轻盈地在水中上下自由地游动.这些都是一些关于浮力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浮力呢?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浮力
[演示1]将 乒乓球用力压入水中,撤去外力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将一小小块放入水中.松手后水块浮在水面.
[师]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的乒乓球(或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又如何呢? [生]从水里浮上米的乒吒球(和浮在水商上的术块)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生]它们还要受到竖直向上的力,施力物体是水.因而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
[演示2]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住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师]下沉的石块受浮力的作用吗? [生]石块下沉肯定是受向下的力的作用.不受浮力.
[生]我认为向下沉的石块可能也受浮力的作用,只是浮力很小而已.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可以用实验来求证自己的想法.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先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再进行实验并互相交流.
学生讨论并操作,教帅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交流讨论. [生]先用弹簧秤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弹簧秤悬挂着的石块浸入水中,比较两次测力计的读数,如果测力计读数不变.则石块不受浮力;如果示数变大,则石块不仅不受浮力还可能受水向下的压力;如果测力计示数变小,则石块一定是受到了向上的浮力. [师]能不能说叫原因呢? [生]用弹簧秤悬挂着石块住空气中静止时,石块受重力和弹簧秤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弹簧秤悬挂着石块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变化了,肯定是受到了另外的力的作用.因为石块在水中仍处于平衡状态.而石块的重力是不变的.(学生演示在空气中轻轻向下拉石块和轻轻向上托小石块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师]同学们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我们用弹簧秤悬吊着石块让百块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说明石块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师]大家在实验中有没有发现有其他的问题,或者说在实验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生]让石块浸人水中的时候.不要比石块碰到容器的底或壁,如果石块触底,就可能会受底面的支持力作用.这时弹簧秤示数也会减小,就不能确定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通过大家的实验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呢? [生]浸入水中的石块也会受到浮力.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
它竖直向上的浮力.[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能知道浮力的大小是多少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浸没在水中静止的小百块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弹簧秤拉力和水对小石块的浮力.小石块静止不动.说明三个力平衡,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即F浮=G-F.
2.浮力的大小
[师]同学们认识了浮力.那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比较大.什么情况下浮力较小,浮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按照书中的提示,动手操作然后互相联系流.(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生]同样大的一块橡皮泥,把船造得越大,小船装载的货越多.我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生]把空饮料罐按入水中时,越往下按越费力.说明越往下按浮力越大.我认为浮力可能和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体积)有关系. [生]空饮料罐进入水中越多,它排开的水也越多;一样大小的橡皮泥做成的船越大,装更多的货物时,船排开的水就会越多.所以、我认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的多少有关系.排开的水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师]同学们能有根据地分析、推理作出自己的猜想.这很好.浮力的大小到底等于什么.还需要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师]同学们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完成探究实验,看看和自己猜想的是否一致.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第一组:
[生]我们组的实验是这样的:
A.先用弹簧秤测出小桶的重G桶,把小桶放在溢水杯旁边 B.用弹簧秤测出小石块的重G。
C.将石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流人小桶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石块在水中的重).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石-F D.用弹簧秤测出装有溢出水的小桶的总重G总,算出溢出的水的重量即排开的水的重量. G排=G总-G桶
E.比较浮力F浮及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大小,发现F浮=G排
结论:浸没存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第二组:
[生]我们分别将石块浸没往水和酒精中进行实验,虽然红酒精和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但在水中和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别和排开水的重力和排开的酒精的重力相等.
第三组:
[生]我们组还用木块进行了实验.先秤出木块的重力G木;然后将木块放在溢水杯中,木块浮在水面上,算出木块排开的水的重力G排后.发现木块的重力G木和木块排开水的重力 G排相等,即G木=G排.因为木块浮在水面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因此,木块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水的重力.
[师]归纳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师]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如果用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用ρ0№表示这种液体的密度,那么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ρ液V排g.所以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表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 练习:铁块、铅块各一个,都重7.02.N,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备受到多大的浮力?(取g=10 N/kg)(学生练习,一名同学板演,教师最后讲评)引导学生分析,铁块和铝块放入水中浸没时,它们排开水的体积即铁块和铅块的体积.因此要求浮力,需求出铁块和铝块的体积.
[师]同学们还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吗? [生]过年时常吃的饺子和正月十五吃的汤圆,在生的下锅后都是沉在锅底的,然而煮熟以后就会一个个浮到水面上来.这就和浮力有关系. [生]小时候玩的吹泡泡也和浮力有关系.从吸管吹出去的一串串泡总是先上升然后下降.
[师]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能解释得具体些吗? [生]生饺子比较密实.密度比水大,放入水中时重力大于浮力,饺子就会沉在锅底.饺子入锅后随着水温的升高,饺于馅和皮吸饱了热水以后会逐渐膨胀起来.体积随之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多,所受的浮力增大.饺子充分膨胀后.浮力大于重力.饺子就会浮起来.所以看上去熟饺子比生饺子要大.
[生]吹泡泡时,在开始的时间里,肥皂泡是从嘴里吹出的热卒气,肥皂膜把它与外界隔开,形成里外两个区域,里面的热空气温度大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此时肥皂泡内的空气密度小于外部的空气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于重力,冈此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内外气体发生热交换,因热胀冷缩,肥皂泡体积减小,浮力变小而重力不变,重力大于浮力,肥皂泡就会下降. d.浮力产生的原因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了解。,浮力的应用,但是浮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我认为足物体放进液体中时.物体对液体有压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液体对物体也会产生压力,这就是浮力. [生]我认为是液体有压强,液体压强作用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表面就有压力,这就是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即浮力. [演示] 将正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竖直上浮.
[师]木块住水中时各个向各个方向都有水的压强,受水的压力,为什么木块不向前后或左右运动而要向上运动呢?大家讨论.
[生]液体压强的特点是在液体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因木块左右、前后对应部位在同一深度,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所以木块不会向前后或左右运动.
[生]浸没水中的木块上下表面所在的深度不同,水对上下表面的压强不同,液体的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向上的上压力比木块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向下的压力大,水对木块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水对
木块向上的浮力.
[生]浮力是由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多媒体展示]浮力消失了吗? 1874年8月的一天.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的西南方,有一艘深海考察潜艇,为研究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正在向深处下潜,舱内的考察人员被海底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致使下潜速度过大,船体猛然撞到海底.陷入海底的沉积物中了.船员把潜艇水舱中的水全部排出,企图上浮.奇怿的是,潜艇丝毫不动,像被海底“吸”住一样.这是为什么?难道浮力真的消失了吗?怎么办?你能替他们想出摆脱困境的办法吗?
[师]为了同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下面的小实验.你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 [演示]如图所示,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师]这样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为什么将蜡烛紧贴在容器底部时,蜡烛不上浮.这时它受浮力作用吗? [生]蜡烛紧贴容器底部时.蜡烛的下底面没有水,因此不会受水向上的作用力但上面受水向下的作用力.所以蜡烛和容器底部密合时只有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没有浮力,因此不会上浮.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_,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观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丁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练习1.将完全相同的两物体A、B浸没在水中.情况如图。则它们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FA和FB相比,FA___ FB
练习2.长为l的木条直立在水面上,底面积为s,木条密度为ρ。,则木条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图(1)中可知A、B两物同处于悬浮状态.所以F浮=G,因两物体完全柑同,GA=GB,因此FA=FB.练习2中因上表面在水面上,因此上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水对木条下表面的压力即水对木条的浮力.又因为木条漂浮.F浮=G=ρvg=ρ Slg所以.木条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p=F/S=ρlg
三、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1.物体的浮沉条什及应用.
5.测浮力的办法:弹簧测力计法、压力差法、浮体法、排液法.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轮船空载时的排水量是2600t,即指轮船不装货物时,船浮在水面上所排开水的质量.因此船自身的质量即为2600t:满载时的排水量是5800t,它最多能装的货物,m=5800t-2600t=3200t.
2.开始时向保鲜袋内吹的是热空气,袋内温度大于袋外温度.袋内空气密度小于袋外空气的密度.浮力大于重力.刚此放手后保鲜袋会上升.上升的过程中袋内温度降低,袋内空气冷却收缩,体积变小.浮力变小,而袋内空气重力不变,当浮力小于重力时,保鲜袋会降落下来.
3.把鸡蛋放在自来水中时,鸡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鸡蛋在水中的重力大于浮力,因此鸡蛋会沉在水底.如果向水中加盐并慢慢搅动.盐在水中溶解后.盐水的密度大于自来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体积不变,液体密度增加,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当盐水密度增大到和鸡蛋密度相同时,鸡蛋会悬浮在盐水中.如果继续加盐。盐水密度大于鸡蛋密度,鸡蛋就会上浮.如果向容器中再加入自来水.鸡蛋还会下沉.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练习:练习册作业
七、教学反思
浮力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生活中及小学的自然课上对浮力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概念由两个现象直接得出并强调“浸”和“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难点,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动手做课桌上的小实验现象猜测加推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课内完成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实验报告安排在课后进行。由于无条件进行分组实验,采取了课内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抽学生生演示——分析总结——评估交流,课后分组轮流实验的教学流程。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实验过程注意什么?该如何测量浮力大小,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算出浮力,并通过比较,加深对浮力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板书上,也对实验报告做一些恰当的提示。这样,不但让学生获得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对物理课产生浓厚兴趣。
不足之处也很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当学生猜与深度关系时,可用学生分组实验来代替教师的演示;学生说完自己看法时,没有及时的形成或结果型激励评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