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1 21: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篇: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讲授采取 “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渲染] 课件制作播放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和《国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创设历史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调动学习兴趣,烘托渲染气氛。

[导入播放] 课前渲染,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和《国歌》,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导致的?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野蛮侵华

(一)日本三四十年代的侵华 问题1:日本一系列侵华战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思之窗”,老师简单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通过提供的材料,分别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调动学生思维,同时ppt放动画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日本侵华。问题2:日军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多媒体课件播放“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南京大屠杀图片,让学生 直观地感受历史。朗读诗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模拟历史法庭,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主题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日

(二)、全民族的抗战

(播放剪切声音《保卫黄河》歌曲。让学生点燃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抗日战争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扬靖宇、张自忠、李宗仁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

问题3:(探究)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老师讲解化难为易,先进行思路点拨,告诉学生做题的方法)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 理解从原因和过程作答。统一战线能否建立关键取决于国民党和共产党能否团结起来,国民党和共产党能否团结取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还要明确哪一政党对两党的合作起了主导作用。老师拟了提纲学生作答。

问题4: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与以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在战争中的情况怎样? 初中已学,老师拟了提纲,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自主构建知识。

主题三:凯歌奏响 抗日胜利

(三)、抗战的胜利

问题5:(探究)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调动兴趣,引发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问题6:(探究)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教师进行思路点拨,提供图片和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主题四: 鉴史知今 历史的反思

问题7:抗日战争胜利留下的精神财富?(朗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思:(声音录制)升华教材。

[课后探究]

【教学设计说明】从教学角度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摆脱教材的束缚,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构建崭新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历史学习“经世致用”的价值;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钻研历史的积极性;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篇: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欺凌》视频

在刚才的视频中受到伤害的是一个女八路军。讲到这里,我想,我们都应该明白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课题:抗日战争

(展示: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中学,韩京里)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整合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包括:①背景、原因分析;②过程,包括侵华日军的罪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③胜利,包括原因分析和意义。

一、日本全面侵华的原因分析

要分析抗日战争也就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原因,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九一八”事变。所以,接下来,你们每个小组代表一种政治力量,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南京国民政府和国际联盟。根据你们手中属于本政治团体的资料,判断本团体对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请小组长主持本小组的讨论工作。

中国共产党: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最好促成国共合作。

国民政府:目前应该以“剿共”为重,不能武力解决日本问题,要上诉到国联。国际联盟:不能过度刺激日本,引导日本把侵略目标转向苏联。

其实,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止,日本先后经历了哪些侵略?(展示)在这期间,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那么,根据我们第一页的《日本资料》,结合我们刚才开会的结论。讨论并总结: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都有哪些?

– 根本原因:经济危机 – 历史原因:蓄谋已久

– 政治原因:法西斯专政建立 – 有利条件:

(1)国民政府……

(2)国联(绥靖)

二、抗日战争的过程

日本从什么时候开始全面侵华?它早已蓄谋已久对华侵略,战争一开始,便执行“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在教材第75页的上半部分能找到代表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想法吗?

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了吗?在这三个月内,中国军民在一次重大战役中彻底粉碎了日本的痴心妄想。你知道是哪次战役吗?

淞沪会战

其实,在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经历了太多的类似于在淞沪会战中所经历的那样的艰苦磨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

(一)战争的基本经过

我们将抗日战争划分成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在 1 我们的资料中,给出了前两个阶段的重要战役。请将抗战期间的重要战役按照时间顺序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为了便于区分,请用蓝色笔标出抗日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役,用黑色笔标出第二阶段的战役,如果中国军民是该战役的胜利者,需要在该战役的名字下用红色直线标注,展示地图。并要求学生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改正课件。

(二)侵华日本的罪行

尽管我们在抗日战争的前两个阶段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但是,日本却曾经占领了中国广袤的国土,对华实行殖民统治,让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来看一些资料。(资料展示)我们不忍多看国人的苦难,可是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理性对待历史的存在。让我们根据课本第75页,总结日本在华所犯的滔天罪行中的代表性的3件:

① 南京大屠杀

② 潘家峪惨案

③ 731的罪恶 其实,日本全面侵华不仅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害,同时也伤害了日本热爱和平的普通人民群众。(展示漫画)面对中日两国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我们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和平

我们爱好和平,所以我们必须赶走日本法西斯侵略者。

(三)中国军民的抗战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勇的民族英雄,像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的营长姚子青、团长谢晋元,像在日本统治区为八路军创造战机的小英雄王二小„„当然,要想取得抗战的胜利,不仅需要我们钢铁般的意志和前仆后继的血肉之躯,还需要我们有高超的战争智慧。

面对力量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抗战战略?即:我们怎么做就能够保证中华民族不被灭亡?然后,如何才能打败日本法西斯?

– 持久作战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持久战”呢?

2.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呢?怎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

国共合作

在抗战以前,国共之间存在着矛盾甚至进行着内战,为什么日本一侵略中国,国共之间就停止内战、开始合作了呢?

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展示)

其实,民族矛盾的严重程度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上升,到华北事变发生之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所谓“兄弟隙于墙,外御敌辱”,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当然,国共实现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一个过程。展示:

1)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互相配合,并肩作战。同时,由于战略的需要和国共双方的差异,国民党主要在正面战场抗战,而共产党则开辟了敌后战场。当然,这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就协同国民党军队并肩作战。就总体而言,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用更加突出;而在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军民,成为 2 抗战的中流砥柱。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并取得重要战果的战役是?

百团大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国共也不能单单依靠正规军去抗战,而应该依靠

② 人民群众的力量

这叫人民战争路线,也就是全面抗战路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也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战争智慧。先后进行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游击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③

当然,我们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要突出“民族”二字。伟大的中华民族抱成团,共同奋战。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也竭尽所能,创建和参加了优秀的抗日武装。如回民支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我们为什么要参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呢?

我们获得了盟国的帮助,同时作为一个大国,也义无反顾地帮助其他国家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第76页举出了显示中国军队国际主义精神的史实,你们能够找到吗?

到我们现在的讲述为止,在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军队共在几个战场上协同作战? 4.三个战场

① 正面战场

② 敌后战场

③ 国外战场

中国人民奋战在这三个战场,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标志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 1945年9月2日,侵华日军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抗战胜利的原因分析

作为中国人,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有三个词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你觉得会是哪三个词呢?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持久战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当然,我们还应该从总体上把握抗日战争的性质,(展示“4.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中国人民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世界友好国家的帮助下,坚持正确的持久战战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抗战胜利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胜利必然带来重要的影响。让我们一起阅读资料中《抗战胜利的影响》部分,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看第一个问题: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反侵略战争,看看前边那么一长串的侵华战争的最后结果,我们国人会在反抗外来侵略上有什么情绪的变化呢?

悲观失望

我们以后会对列强侵华持什么态度呢?

消极甚至就不抵抗

如果中国像法国一样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投降了,世界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畅所欲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面将相当严重,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发展。

请总结:抗日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2.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那么,让我们根据资料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 中国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程小结

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讲到的内容,主要分为“背景原因”、“过程”以及“胜利的原因分析和意义”。

五、课程拓展

抗日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可它还如60年前一样保持着同国人的距离。说到距离,著名记者水均益:“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请问:水均益为什么会认为“日本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日本„„

从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和教科书**来看,日本似乎“忘记”了他们曾经制造的南京大屠杀。通过下边的材料,请你思考:我们没有办法让日本的教科书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这是什么原因呢?

除了教学之外,我们自己正在逐渐地遗忘这段历史。

我们应该用行动去记住这段历史。也应该重温抗战胜利以后,国人对这场战争的反思。在一次酒会上,一位记者出了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你认为这几个谜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屈原”: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苏武”: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蒋干”: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的抗战努力; “毛遂”: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努力 “共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在这所有的词汇中,你认为哪个词汇是最主要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去回顾那个硝烟弥漫的场景,去分享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豪迈与达观,让我们一起《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第三篇: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本课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大大提高;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

二、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平台,创设历史情境,体验史实,得出史论,培养史能,感悟史观,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侵华日军罪 行,吸取历史教训,防止悲剧重演;通过了解全民族抗战史实,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同时,理解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和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

依据:因为全民族抗战是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实现的,是抗日战争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二是以史为鉴。新课标强调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强调学史为现实服务,因此将其确立为重点。

难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依据:囿于传统认识,学生对此问题难于理解;因此将其确立为难点。

三、教法、学法

本课借助多媒体平台,采用问题探究法、情境体验活动法、讨论法等方法,适时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深化、情感升华,教师在整个“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组织、引导、启发、激励作用,充分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从图片看抗战

一、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两幅

设问: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二、展示宣传“日本鬼的残酷”,由学生列举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学生列举后,分别用图片展示日军在中国的滔天罪行

罪行1:南京大屠杀 罪行2:潘家峪惨案 罪行3: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试验

三、展示有关抗战与抗日统一战线的相关图片

设问: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主题?结合课本,请分别代表国民党和共产党召开新闻发布会,阐述自己为抗战所做的贡献。中国的抗战有何特点?

四、展示日本投降场景图片

《南京条约》签字 仪式 《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仪式

(1)设问:这一场景出现在什么时候?中国是个弱国,为什么能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2)猜谜答题:谁打败了日本?

提供材料: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蒋干、毛遂、屈原、苏武 ······)

五、展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及中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图片及罗斯福评价中国抗战的材料

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注:中国战场牵制了78%的日军),就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和德国配合起来„„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

设问: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六、历史感悟: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们回顾抗战的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更不是为了煽起仇恨。

它可以告诉我们的后人,国家不强,民族不强,老百姓生命就没有保障。抗日战争充分说明,国家,是国与家,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所以,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本分。

不知道这段历史,就不会知道中华民族她怎么在强大的外敌入侵下,怎么站起来的。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历万劫而不灭,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有伟大的民族精神。

爱国,是中华民族之魂。

七、小结及板书提纲:

八、播放抗战主题歌《控诉》

九、练习反馈

第四篇: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内容作为初中历史的重要内容,对高一学生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一般的知识点已掌握,但是所获得的知识范围较狭窄,内容也相对陈旧,在历史事实上没有较多的补充,在观点上也没有更多的辨析,如果现在再一味重复教材,通过讲授强化学生对教材的印象,这样,不仅激不起学生对这块内容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甚至容易使学生形成以教材所涉及的历史现象为全部的历史现象的错觉,这对学生是极为不利的,无论是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深度或广度,还是学生探索研究历史现象的一般能力。基于这一点考虑,笔者在充分体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并利用2005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契机采用一种活动式、问题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这节课。

二、教学内容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武装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是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在教学中,要利用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和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学习这一段历史,可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人类战争史的奇观,它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抗战,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的认识,充分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所具有的特别突出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思维品质方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明显,质疑探究问题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在性格特征方面,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自我表现与自我封闭在他们身上矛盾地统一着。

高中学生对待历史课,在课堂上,他们比较轻视历史学习,因为历史课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弹性、隐性,都使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所感染的学生难以在表层对其加以认同,但在深层,他们能够初步感知到人文学科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历史学科在他们心目中可能已是兴趣的边缘。就这点来说,作为历史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让那些深层的东西表象化,从形象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其形成思考的紧张,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抗日战争的历史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已不再陌生,一般知识的陈述和讲解已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选择好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质疑探究的欲望显得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审视抗日战争,对抗日战争形成独到而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

例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2)掌握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3)掌握侵华日军的罪行,归纳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通过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来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4)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5)综合比较中国近代发生的几次日本侵华战争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2)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

(4)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原则的学习方法,以召开研讨会的形式学习和研究大量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抗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对抗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通过对抗日战争这一课的学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五、教学重点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六、教学难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抗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课后作业

书后习题以及练习册上相关作业

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歌曲,营造气氛)

师:200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世界各国理所应当对战争作深刻的反思,然而日本却悖逆世界人心之举,对过去的侵略战争不仅没有任何反思,而且变本加厉。据中新网2005年3月5日报道,日本外相声称要求中国“改善”历史教育,包括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示方式等。2005年4月5日,由日本右翼势力支持,严重歪曲事实的《新历史教科书》已经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抗日战争》,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

(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师:《抗日战争》这节课大家都很熟悉,初中时都已经学习过,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再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的主要素材,平时接触的也很多,因此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进行了以抗日战争为题的研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问题)

1、你已经知道抗日战争的哪些知识? 为此我设计了这节课的讲解思路,那就是教材中涉及的同学们都很了解的相关知识点一带而过,重在介绍新知识、战争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当今中日关系,战争给人类的启示等。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日军侵华地图)

这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罗列在一起,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尤其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已经处于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所以说,日本侵略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是国共两党走向合作的过程,因此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板书)

师:日军在抗战期间的暴行惨无人道、令人发指,下面请同学为大家介绍。(学生上台演示电脑课件)

师:听完同学的介绍,不知大家有何感受。(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发表的意见都以你们的方式表达了爱国的激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凶残,什么是野蛮,什么是人性的泯灭。但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还有一些强烈的不安与恐慌,我也许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在放飞“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灾祸”。我又想起有同学给我提过这样的问题:为何日本人在中国胡作非为却得不到报应?为何我们不能让他们血债血偿?我不想直接来回答大家这个问题,只想告诉大家(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板书)

师:上面我们已经简单向大家介绍了抗日战争教材叙述的相关内容,即抗日战争的经过,下面我们就教材中未能涉及,但源于教材同学们又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问题)

问题一:日本发动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什么?

问题二: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问题三: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的作用。问题四: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师: 问题一:(1)日本要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是根本原因(2)田中义一内阁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侵华方针,继续推行“大陆政策”是历史原因(3)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壮大是直接原因(4)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为其提供了方便 问题二:(利用多媒体播放台儿壮战役片段)让学生明确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尤其是抗战初期态度比较积极,作用较大。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问题三:(提供材料让学生思考,不给答案)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二战中的风云人物,都曾有过高度的评价。问题四:(用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上的讲话回答该问)原因: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1)中国共产党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的意义,不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而且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作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对这场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界规模的搏斗作出了重大贡献。

〖延伸新课〗

师: 回首往事,我们无限感慨;关注现实,我们愕然彷徨。二战已经结束六十余载,和平的种子深植于各国人民心中,和解的推进与积累也不断结出希望之果。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六十年后的今天,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依然阴魂不散。师:日本的劣形不仅表现在历史教科书方面,还体现在历史教育的其他方面,他们就在中学课堂公然讨论这样的问题。“日本跟中国每100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理解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教学案例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关键词:网络探究学习

抗日战争

国共合作

论从史出

合作学习

内容提要:这是一个基于网络学习的历史探究课程(Webquest)的教学案例,目的是创设网络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群体评价。

设计背景

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已在各中学逐步开展起来,而互联网在继教师、学生、教材后成为新的教学要素,其强大的功能已被普遍认同并得到广泛的运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正带给高中生的学习,包括历史学习以革命性的变化,从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的转变,从狭窄的课本走向广阔互联网的转变等等,这些变化不仅要变革我们的课堂,还将进一步变革我们的思想,包括老师与学生。一个民主睿智、善于创新的教师将会造就一大批勤于思考、充满个性的学生。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初步学习抗日战争的内容后,开展《理解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的研究性学习,希望通过这一探究学习,使学生有如下收获:

1、掌握材料学习法,通过网络,学会收集、整理、归纳、质疑、比较材料,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

2、学会思辨学习法,通过讨论与交流,在收集、整理、归纳、质疑、比较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能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注意听取他人不同的观点,逐渐使自己的认识接近真实、客观和全面。

3、体验实践学习法,通过社会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历史和学习历史,学会充分准备和计划、大胆求证、认真地分析调查结果,并能对结果所显示出来的隐性问题进行解释。

问题的提出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谈到,“突出这场战争的民族性、全民性,是我们确定这一学习主题„„的一个基本思路”,“依据这一思路,对原来初中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删减了原来教学内容中反映民族统一战线内部斗争的知识点,突出了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内容,从而使主题线索更为简洁鲜明。”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也提到“了解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并不是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意义。”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力在纠正长期以来的一种认识,即抗日战争是一个党派的功劳,或者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可以忽略不提,甚至认为国民党在抗战中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事实上建国以来比较长的时间内都是这样宣传的,年纪比较大的人都会是这种印象;近年来,随着史学观念和人们认识的转变,这一看法逐渐落伍,而我们的青年同学又会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他们当然要否定一些“旧观念”,于是一种新的偏激的思想又占了较多的份额,而在两种观点的冲击下,更多的人是一种历史的虚无,历史的概念在头脑中极大地模糊了,课本上的知识完全无法内化,因此我们把“理解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作为抗日战争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问题的发起过程中,深感同学们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对历史史实肤浅、模糊而片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没有论据的支持也没有论证的条理性,所以确定这一小开口的研究性课题,让大家通过网络深入学习,期望通过同学们自己亲自动手学来的知识,把知识和能力内化为自己所有。

教学过程(问题的解决)

全课用两课时完成,前后约跨一周,第一课时主要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并进行分组规划。

在导入新课中设计了一个大陆学生与台湾学生的对话,引出了传统意识中人们对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贡献的不同认识:

“林云同学在与他的台湾好朋友小渺谈到抗日战争共国双方的作用时,意见发生了分歧,林云说:在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而国民党由于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不敢发动群众,尤其是相持阶段后更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面对日寇的进攻一溃千里,对抗战作出的贡献没有中共大。小渺反驳说:这是大陆方面故意夸大事实,国民党政府作为当是中国唯一合法的中央政府,有相当规模的正规军队,军事上得到英美苏的支持,抗击了大部分日军,中共领导的什么八路军、新四军只是小股小股的游击战,作用没有国民党大。”

从这一片面的认识引出课题“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指导同学们运用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国共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进行全面举证,并在举证中认识到没有基于国共合作的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这场对日战争是不可能胜利的。在课程实施前明确了学习任务,以期达到让同学们了解现状、认识历史、形成正确认识并能付诸行动的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国共双方抗日英雄了解的程度并写出调查报告。

(2)上网搜索抗日战争有关资料,分小组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四个方面了解国共双方在抗战中的贡献,了解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所受的损失,提出具体的比较项目,比较双方各自的贡献并理解国共合作抗日的作用,作口头汇报。

(3)根据自己这次学习研究的成果体验,以林云同学或小渺同学的名义给对方写一封信。(4)黄埔军校同学联谊会上的讲话,核心内容是呼吁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在向同学们介绍了诸多抗日战争相关历史资源网站,教师对如何上网搜索资料进行了简短的辅导。接着就是正式学习的分组了,全班分成五大组,每组十人,每大组再分任务小组,两到三人为一小组,选择任务,从不同角度作调查和研究,并可根据研究和学习的情况,进一步确定本小组的研究目标,大组有调查组、军事组、政治组、经济组和国际关系组。调查组的调查题目是“你所知道的抗日英雄”,目的是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人们对国共双方抗日实事了解的程度,以便知道我们的舆论、宣传、教育是否客观和公正,对比父辈与青年一代对同一史实认识上的差异,增强同学们了解真实历史的迫切愿望,增强学习动机,调查组的同学应最快地向本大组其他成员反馈调查结果;军事组主要从军事方面举证国共双方的贡献与配合;政治组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合作的动力;经济组研究国民党的大后方建设与共产党的根据地经济建设;国际关系组研究国共双方在争取外援上的努力等。

经过半周的课后学习,召开各组碰头会,会议的内容是提出困难,及时讨论,微观地调整研究方向,如“你们各大组在研究过程中有没有交流过研究成果?调查组的同学有没有及时地向大家汇报调查结果?”“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你们把小组的探究目标具体化了没有?” 教师提供一些课题供各组参考,各大组自定研究课题,并作为小组报告题目,如“从游击战争的艺术战争创举看中共在抗战中的贡献”、“从百团大战及其后果看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从五大会战看国民党抗战贡献”“从太原会战看国共双方的配合与支援”、“从国民党争取外援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

第二课时主要是展示研究成果。各组代表根据本组研究成果作口头报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这次学习研究的成果体验,以林云同学或小渺同学的名义给对方写一封信;拟在黄埔军校同学联谊会上的讲话,呼吁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各组依据自己所定课题一一进行汇报,汇报中同学们采用了数据图表、史料引证、名人访谈等方法进行举证。

最后是评价,首先是自我评价,让同学们谈谈这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成就,然后是小组互评,根据学习伙伴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他一个中肯的评价,有利于互相监督和互相提高,互评的内容有“资料的选择与引用

”、“问题的提出与论证”、“报告的结构与特色”、“合作与交流”。教学反思 学生会得到如下收获:

1、一些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学会按要求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学会在大量史实面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明白复杂的历史事件评价的标准不能简单划一;明白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所获得的信息调整研究方向;会与他人合作,尤其是与不同意见的人合作;让每个同学在学习中产生快乐感,让一些有组织才能和思想活跃的同学能在活动中体会到核心作用,并产生成就感。

2、通过这一学习,深刻认识到在近代中国,爱国主义必须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和中华民族的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在中华民族在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关头,为反抗民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当时国内最大的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团结一致对外的口号下,合作抗日,构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基础,也是抗日战争能够坚持八年之久、打破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

其他认识:

第一、以论带史到论从史出观念的转变。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中,就有学生问到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到底谁的贡献更大,因此萌发了做这一研究性学习的想法。我们最初是想设计一个辩论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即一方是认为共产党的贡献大于国民党,另一方是认为国民党的贡献大于共产党,并要求各组去找资料进行论证。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有一部分同学哪一方也不参加,组成了“第三派”,他们认为这是一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就无法把两个党派的贡献完全分割开来;其次是选择了不同倾向的同学在搜索材料时开始带着观点去找数据和史料,剪裁数据,失去史实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完整的数字和史料最后成为对手攻击的“软肋”。所以最后决定取消正方和反方,而是让同学们根据具体的方向去研究,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自己得出结论或者进行论证。这样一个以论带史到论从史出的观念的转变,实际上是一个继承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是把观点告诉给学生,并在固定的观点下进行论证,它所提供的空间远远不如让学生自己到知识海洋里去搜索得来得丰富和奇妙。

第二、把单一的比较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同学们往常做比较题的时候一定要讲个输赢胜负,这种单一的结论性比较在有争议性的问题上往往不太现实,常常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况,或者是单纯的语言技巧的比赛。因此,通过这个带有比较性的举证探究课程,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比较国共双方的贡献到真正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意义;从对单一结论的追求到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史实,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实,发展合作能力,尤其是与不同意见的人合作的能力。

第三、强调自我评价和群体评价。传统学习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通过一份作业、一份试卷或者是老师的观察来决定的,而这一探究学习的过程,我们想通过学生对自我评价来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所以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价题“你在这次活动中最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一个学习片段或感悟”,可以说每个学生在这次学习中都会有不同于以往的学习体验和兴奋点,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和成绩了。此外,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与同伴在合作中完成的,同学们彼此最了解,所以设计了一个小组互评的评价表,有利于互相鼓励和监督。

第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能力的整合。这一课的全过程是依靠网络资源来完成的,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学习流程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快速阅读、搜索有效信息进行了辅导。在研究过程中,有的小组的同学在电脑上绘制了数据图表来举证,有的同学通过上论坛与他人讨论获取信息,更多的同学是上各种资源网站获取信息,这都体现了网络技术打开同学们的视野,更新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参考书目:

《突出思维和概念性变化的WebQuest--指导下探究的流行模式的各种变化

第五篇:2015《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015《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的意义 2.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 3.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4.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三)过程与方法

1.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 对照比较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2.知识梳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完成预习提示。1.日本侵华:

(1).日本侵华的经过: 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日本袭击上海,制造了 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 东北 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 华北事变 ”,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1937年日本发动 卢沟桥事变,意图侵占全中国。(2).日本侵华呈现出 由局部到全面 的特点。

(3).日本的罪行: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2.中国的抗战

(1)国民低昂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战役:国民党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四次大会战。②结果:无力阻止日本的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③作用: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路线: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②作战方式: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③主要战役:百团大战。

④作用:中国中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下载抗日战争(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日战争(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共五则)

    1《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松沪抗战,及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历史事实。抗战初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带来的灾难,通过......

    复习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复习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鄂州市第五中学卫荣鑫 教学目标: 1、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战在中国反抗外来......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认识并讲述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了解并认识促使日本五条件投降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万宁市大茂中学:陈小武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知识与能力] 百团大战;敌后军民的抗日方针;各种战例;......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湖南省常德市六中 雷志元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以及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6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推荐阅读)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教学设计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社会大课堂教学设计 一、 基地环境分析 (一)基地情况分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内街101号,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