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 麻雀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保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麻雀图片)介绍麻雀,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格斗、庞大。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嗅”“搏”。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躯”“哑”、“嘶”。3.师范写,生练习,个别指导。
(二)朗读感悟。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问题切入。讨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摔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格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身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格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次写()最后写()。
三、练习1.组词。
戒()
博()
射()
幼()
笼()绒()
搏()
躯()
幻()
庞()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再读一读。一块()
一棵()
一只()
一种()
3.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把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经过写具体的?“小”麻雀战胜了“大”猎狗一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文章先写猎狗威胁小麻雀,再写老麻雀拯救小麻雀,最后写猎狗走开。
课后习题 《麻雀》习题 基础题 1.组词。
戒()
博()
射()
幼()
笼()绒()
搏()
躯()
幻()
庞()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一块()
一棵()一只()
一种()
综合题
读一读,再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摇撼
无可奈何
拯救
嘶哑
格斗
庞大
提高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骄傲”的反义词是()。
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请用“——”在文中画出。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戎马 绒球
博大搏斗 射箭 身躯 幼儿 幻想 笼罩 庞大 2.一块(石头)
一棵(大树)
一只(麻雀)
一种(力量)
二、综合题
老麻雀用母爱拯救了小麻雀。
三、提高题 1.教导 虚心
2.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3.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板书 麻雀
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我
第二篇:9《麻雀》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附板书设计
7.麻雀→←←斗救猎狗。
第三篇:小麻雀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第四篇:《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请学生说说你对猎狗和麻雀的印象。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不错!那么当猎狗遇上麻雀,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16课麻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了课题麻雀你有什么疑问呢?
师:嗯,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学完课文我相信大家都能解决自己的疑问了。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划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圈出文中出现的角色。(指名回答)
师:你真棒!找得非常准确。请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的四要素除了时间、地点、角色还有重要的一个要素是事件,那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师: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只小麻雀而写的,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进入第3自然段的学习)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神态、外形的句子。
师:描写小麻雀神态的是那一句?(指名回答)
重点是哪个词语写出了小麻雀的神态?
“呆呆地”因恐慌而发愣,“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这样了。
师:从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你能体会到此时小麻雀什么样的心理,或者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指名回答,可怜、无助、孤独)
师:描写小麻雀外形的是哪一句呢?(指名回答)
小麻雀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嘴角嫩黄,身上长着绒毛,由此判断出它刚出生不久,“掉下来”一词说明它不会飞。从外形来分析,你觉得它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呢?(幼小,柔弱)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四、师:当猎狗嗅到了这只野物,发现了小麻雀时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四自然段,从中找出描写猎狗的句子。(指名回答)
这里有两处动作描写,“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为什么猎狗不是猛扑过去,而是选择提前就放慢脚步,再悄悄地走过去?这说明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猎狗?(指名回答,谨慎,老练)
师:在第四自然段也有一处对猎狗的描写,同学们找到了吗?(指名回答,点评)
请同学们圈出描写猎狗动作的短语(指名回答)你找对了吗?
听教师朗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体会猎狗的凶猛。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句话,感受此时紧张的气氛。
读完提问:好,现在同学们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猎狗?(凶猛)
五、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谁出现了?(老麻雀)
六、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4、5自然段,找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读一读,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麻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回答)
师:好,讨论结束。同学们找到的第一处对老麻雀的描写是哪里?
七、在这个庞大的怪物面前,老麻雀也非常害怕,是什么让它奋不顾身的飞下来了呢?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这种力量是什么力量?
此时的老麻雀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品质呢?(勇敢、无畏)
八、师: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却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使得这场险情出现了意外的结果,那么是怎样的一个结果?(生答)
师: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退缩了。而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狗鸟之战的“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九、小麻雀得救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请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这种震撼人心的母爱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请同学们学习作者这样的写法,写写你感受到的母爱。
第五篇:《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本课生字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鸟儿吗?对,这就是我们校园里常见的鸟儿——麻雀,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题目也是——-《麻雀》(学生齐读题目)麻雀很瘦小,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那是怎样的故事呢?来,打开书,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请开始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随后出示扎煞、嗅、绒毛、摇撼、无可奈何、绝望等词语)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识词语
师:我刚才听到这两边有几位同学在读这几个词的时候,稍微有点吃力。大家试着读一读。难不难?咱们一块读,每个词读两遍
2、理解词义
请学生自己解释词语意思
三、课文学习
师:刚才咱们读了书,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说说它给你的大致的印
象?
(学生基本将课文内容复述了一遍,教师一边听,一边出示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掉、落、退)
师:同学的发言,让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在他们中间,(指板书)谁能看着他们,用比较简单的话再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
(生说)
师:你说得真好!刚才听的时候我的心里都觉得好紧张。同学们,那你们刚才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觉特别紧张、扣人心弦,有吗?
(生回答)
师:看来,咱们的心是相通的。当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觉得好紧张。特别是在读第四、五自然段的时候(出示课件: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看来,这两个自然段,咱们非读好它不可,是不是?好,让咱们静下心来,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一边读,一边拿出笔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地方画上横线,试一试,你能行!
(自主阅读,一边读一边尝试在书上圈点、做批注)
师: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谁来说说。在你们的发言中,多次提到了那只小麻雀,同学们,那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咱们先把它弄清楚好吗?这可是事情的起因。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特别提到了这只小麻雀?
(第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它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动画展示的是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的情景。背景音乐中有风声,和远处传来的犬吠)“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它刚出生不久,多么可爱。可此刻,它又是多么无助、可怜。一起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在你们刚才的发言中,说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奋不顾身”,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这两段话的哪些字里行间你们看到了老麻雀的“奋不顾身”?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出示句子,比较理解句子
①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②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
师:鸟儿是会飞的,为什么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你看到这儿,你怎么想?
师:来,请你上来,你现在站的就是老麻雀站位置,看,你的前面是猎狗,在你的身后是自己的孩子,看到大猎狗正一步步逼近你的孩子,把你现在急于想说的话告诉我们大家。
(你不能吃我的孩子)
师:你们感受到了老麻雀心中的急切。老麻雀心里为何这么急,它飞下来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当时情况如何?
(“猎狗慢慢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师:我们读的时候,都感觉好紧张,更何况老麻雀当时正面对着这一切。来咱们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教师读描写猎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师:你能想象“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张开全身的羽毛)
师:(指着板书)看,猎狗是如此庞大,老麻雀是这么弱小,可是它落在了猎狗的面前,落在孩子的前面,张开翅膀保护着孩子。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谁想再读读这段话。
师:老麻雀用什么和如此庞大的猎狗进行搏斗呢?它既没有庞大的身躯,也没有锋利的牙齿,它只能“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的尖叫”;尽管“紧张,浑身发抖”,但它仍“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为什么,为什么,老麻雀呀老麻雀,你是如此弱小,可你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因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是的。来我们一起读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出示课件“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这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母爱)
师:是的(板书:爱),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最深又是最浅,最复杂又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它的父母会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你们想怎么读?
师: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这爱的力量和爱的所在。请看(出示课件:在地震中给孩子未完最后一口奶的母亲图片)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母爱还在放着光彩,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它们能有一个好的结局。那两只麻雀的命运又如何呢?一起读课文的6、7自然段。
师:同学们,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出示课件)请看,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读到这儿,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