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6《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26灰雀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难点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1.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宁、仰、诚”都是后鼻音,“仰”“或”在字形上分别容易和“迎、柳”“成”混淆,可让学生在词语中辨析字形,如“仰望——欢迎——柳枝”“或者——成功”。
还可以在学生自主熟读的基础上,出示“列宁、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等词语,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巩固识记。
本课要求的会写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要提示学生注意笔画的变化。比如,“粉”“粒”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郊”中的“交”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应写得紧凑些。
还有几个易写错的字,要提醒学生注意。比如,“雀”的下边部分右边有四横,要与“住”区分;“或”不要少写右边的一撇和一点;“男”字的上部,“田”中间的一竖与下部“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
2.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的人物对话很有特色。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同,对话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不同,语气也不同。教学时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练习朗读。
3.积累运用
文章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利用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在教学时,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白桦树和列宁的资料。
(3)搜集灰雀的资料和图片。
(4)初读课文,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会认字字形,能用生字进行组词,能对会写字生字归类,结合自己掌握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5)再读课文,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通顺,并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图片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请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课件出示:
列宁(1870—1924),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主义创始人,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并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主席。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灰雀)
3.指导书写:“雀”字的下边部分右边是四横。“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课件出示灰雀图片)
雀:甲骨文
=
(小)+
(隹,鸟),表示体型小的鸟类。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在居民区活动的体型小巧的鸟,喜欢在地面连飞带跳。
4.《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列宁的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而“雀”这个字是会写字,直接结合鸟的外形和象形字来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字形,理解字义。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3)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列宁
胸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可惜
诚实
①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②重点指导“宁、仰、诚”都是后鼻音。
③形近字区分:“仰”“或”在字形上分别容易和“迎、柳”“成”混淆,可让学生在词语中辨析字形,如“仰望——欢迎——柳枝”“或者——成功”。
3.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雀、养、谷、男、肯
郊、粉、粒、冻、惜、诚
或、者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粉、粒、冻、惜、诚
左宽右窄:郊
半包围结构:或、者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郊”,上下结构的字“男”和半包围结构的字“或”。学生练习书写。
郊:“郊”中的“交”最后一笔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可以写得紧凑些。
男:“男”字中“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要分开,是两笔。
或: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斜,斜钩要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
养:羊字头的三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5.理解词义,并说一下你是怎么理解记忆的。
课件出示:
胸脯:指胸部。
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惹人喜爱: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严寒:(气候)极冷。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同桌讨论后回答。
生1:“婉转、诚实、自言自语”我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比如:“婉转”,公园的小树林里小鸟的叫声就可以用“婉转”来形容;“诚实”,生活中经常用到,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自言自语”,我的同桌就经常自言自语。
生2:我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经常请教字典这位老师。
6.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7.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找一找,画一画。
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谁能找出来?
(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填一填,梳理分段。
①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想一想,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②课件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课件出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______________。
一天,那只_________的灰雀____________,列宁遇见了____________,并与他交流。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课文内容。
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指名说。
(4)小结: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读懂每个部分的意思,再把三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精心设计“画一画、填一填”的步骤,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学习首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3)课件出示灰雀在树枝间来回跳动的视频,借助动画,理解“来回跳动”。
师: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
(4)感受“婉转地歌唱。”(播放鸟儿婉转的鸣叫声)
师:你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抑扬顿挫、变换调子。这就叫“婉转”。
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让人看了就喜欢,真是——(引导说)惹人喜爱。
3.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列宁喜爱灰雀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课件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现了列宁对这三只灰雀喜爱的程度很深。列宁不仅欣赏灰雀的歌唱,还给它们带来了食物,进一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4.教师引读体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5.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6.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师: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词语的学习要联系文本并结合实际生活,所以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创设情境想象、还原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词语:
灰雀
郊外
养病
粉红
谷粒
男孩
或者
冻死
可惜
肯定
诚实
2.教师相机订正书写错误的字词。
3.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设计意图: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灵活运用听写这一教学手段,既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能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构建完整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精读课文,感悟两种不同的“爱”。
1.自由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课件出示列宁说的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细读这一句话,列宁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焦急)
②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指导朗读:朗读时,读出列宁找不到灰雀时焦急、难过的语气。
(2)课件出示列宁说的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①细细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列宁很担忧灰雀,不知道灰雀是生还是死。)
②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指导朗读:读出担心、焦虑的语气。
(3)课件出示列宁说的第三句话。
课件出示: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可惜”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惋惜之情。
②师:如果现在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怎样读才能打动我呢?
③指名读。
④指导朗读:带着喜爱和惋惜的语气读。
⑤小组讨论交流:列宁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吗?
(列宁的话一方面体现了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另一方面他是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引导男孩认识到错误。这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及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4)课件出示列宁说的第四句话。
课件出示:
列宁问:“会飞回来?”
①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问话的含义。
(列宁的问话中饱含着喜出望外的心情。)
②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③指导朗读:朗读时,要用惊讶、高兴的语气,语调上扬。
④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爱)
3.同学们,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1)课件出示男孩说的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①小组交流汇报。(灰雀被男孩捉走了,后来男孩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②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从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可以推测出灰雀不见了和他有关。)
③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灰雀。)
(2)课件出示男孩说的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会”“一定会”说明了什么?
(表明男孩的内心已经受到震动和感染,他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②此时男孩的内心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坚定。
③指名读。指导朗读:读男孩的话语时要坚定,重读“会”“一定会”。
(3)课件出示男孩说的第三句话。
课件出示: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①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男孩做了什么决定?
生:改正错误,把灰雀放回来了。
②是谁让男孩改变了想法?(列宁)
③指名读。
④指导朗读:“一定”“肯定”要重读,语气要比上一次更加肯定,更加强烈。
⑤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ɑ.小组交流汇报。
b.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圈养起来,这是小男孩表达自己爱的方式。)
⑥教师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4.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组,一组读列宁的话,一组读男孩的话,教师读叙述部分。
(2)去掉叙述部分,直接读对话。
设计意图:
纵览课文,明线表现的是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暗线则表明了他对小男孩的关爱。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品读,让他们去跟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充分体会文本的含义。因此,在这个板块中,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为接下来的情感升华奠定基础。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学习课文第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的图片。)
2.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主动把灰雀放回。看,灰雀又在枝头欢唱了!
3.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昨天去哪儿了,想想列宁为什么要这样说?
(1)小组讨论汇报。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他对孩子的爱。
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回归自然、为小男孩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5.教师总结:因为有爱,小鸟是幸福的;因为有爱,男孩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只要我们都能学会去爱,那么我们都是幸福的。
设计意图:
倾注人文关怀,激发学生情感的渴望。利用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谈体会、说认识。这一环节通过“爱”这一主线,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由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此环节从例子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积累。
成功之处: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朗读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通过读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不足之处:
在指导读第1自然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应将识字和课文穿插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
教学建议:
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喜爱灰雀、列宁喜爱灰雀更关爱男孩的情感,使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灰雀的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利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进入了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请大家把书翻到17页,默读单元导读并思考这组课文讲的是什么?
2、出示列宁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他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一个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小事——《灰雀》
3、板书课题,(大屏幕出示“灰雀”图片)
亲切的地喊出课题。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同桌,也可以问问老师。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随机点读并适时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生词。)
(2)指名接读课文。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学生以填关键词的形式概括文章大意)
(先默读,然后自己说,接着同桌说,最后全班交流。)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默读第一自然段并画用横线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说一说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交流:
(1)谁来说一说灰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预设:漂亮: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活泼可爱: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
(2)出示描写灰雀的语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读关键词感受灰雀的漂亮、活泼可爱。
(4)齐读描写灰雀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细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列宁喜爱灰雀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最深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展现出来?(抓住关键词“每次”“都要”“经常”体会)
4、齐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灰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列宁对他们的喜爱。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胸、脯 渣、低、诚、惜(左窄右宽)
郊 散 敢(左右差不多)
胸 脯 散(注意“月”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不同)
2、重点指导易错字
“低”注意下面的“点”不要漏掉;
“步”注意下面不要多加点;
“或”注意书写笔顺。
3、学生将三个易错字写在田字格中。
4、评价指导学生写的字。
五、积累好词好句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wài sàn bǜ xiōng pú yǎng wàng huān kuài
()()()()()
huò zhě kě xī chéng shi yán hán miàn bāo zhā
()()()()()
2、我能补充完整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的,一只胸脯是()的。它们在树枝间(),()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六、总结收获
这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师小结:大家可谓是满载而归,三只可爱的灰雀不但令列宁喜爱,就连我们也舍不得离开它们,可是,第二天,那只深红色的灰雀突然不见了,它去了哪里,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课。
板书设计
灰 雀
低 步 或
第三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灰雀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灰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炎寒
平息
B.掌声
文净
C.热列
持久
D.郊外
轮流
2.下列关于“看”的词语有误的是()
A.向下看——俯视
仔细地看-端详
B.向四周看——环视
聚精会神地看——凝视
C.向远处看——仰望
恭敬地看一瞻仰
D.偷偷的看——偷窥
浏览——表示粗略的看
3.下列描写的几种事物,都是课文的作者留心观察到的,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使用的观察方法不一样,请选出来。()
A.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B.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C.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D.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微笑”是因为()
A.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与男孩无关。
B.列宁既为灰雀回来而高兴,也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
5.给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A.(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
B.(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C.以委婉的方式拒绝。
D.对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可惜。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wài
huò
zhě
kě
x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kěn
dìnɡ
chénɡ
shí
lěng
dòn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品读课文,我能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1)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惹人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欢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城
——(_______)(________)
渣
——(_____)
(_______)
校——(______)(________)
碗——(_____)(________)
9.我能拼得准,还能写得棒。
chéng
shí
dī
tóu
bù
gǎn
kě
xī
jiāo
wài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灰雀(节选)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竟然
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虽然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老实
诚实)的。
10.用“√”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
11.男孩“低着头”,说明男孩________,也说明他是个________的孩子。
12.把灰雀的叫声比作“歌唱”,不仅说明灰雀叫声好听,而且可以看出列宁________的心情。
13.列宁不问小男孩,却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是因为()
A.列宁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和小动物说话。
B.列宁心情很好。
C.列宁见到灰雀之后十分惊喜,怕伤害到小男孩,所以就没有直接问他。
课内阅读。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14.给加点词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A.深奥
B.表示颜色深
(1)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______)
(2)李四光提出的问题很深。(______)
15.文中“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______________。
16.从小男孩话语中的“……”可以体会到他说话时的语气是:_________。小男孩当时可能在想:__________。
17.“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表现列宁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8.根据《灰雀》课文内容,想一想男孩与列宁交谈后,回到家是怎么做的,把故事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郊外
或者
可惜
肯定
诚实
冷冻
7.让人觉得十分喜欢。
欢乐、高兴。
8.诚
诚实
喳
叽叽喳喳
郊
郊外
婉
婉转
9.诚实
低头
不敢
可惜
郊外
10.果然√
当然√
诚实√
11.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诚实
12.喜悦
13.C
14.B
A
15.十分担心灰雀
16.吞吞吐吐
我应该告诉列宁是我捉走了灰雀,做个诚实的孩子,但列宁会不会批评我呢?
17.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
18.示例:那个男孩回到家中后,走到阳台上,望着笼中的灰雀,灰雀的样子是那么凄惨。小男孩不禁想起列宁的话:“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脸一下子红了。男孩心想:这么美丽的灰雀,不应该关在笼子里,应该和它的伙伴一起生活在大自然中。想到这,他马上打开鸟笼,把小鸟捧出来,让它自由地飞走了。因为他知道,小鸟一定会飞回去的。
第四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26灰雀
语文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6.灰雀
课型
阅读
主备
池敏
教材、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课后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1.准备课文相关图片
2.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灰雀,板书课题:“雀”上面是“小”,下面是“隹”,“隹”表示短尾巴的鸟。灰雀就是——短尾巴的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活动一:检查字词,了解人物
粉红
胸脯
婉转
惹人喜爱
郊外养病
仰望
带谷粒和面包渣
肯定地说
诚实
(1)指名读第一行。理解“胸脯”,拍拍你的“胸脯”。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人体部位的词常常用“月”字旁。像这样带月字旁的人体部位,还能说出几个?老师也带来几个,我们一边读,一边指指这些部位“脑
脸
脖
肩膀
腰
腿
脚……
”一个“胸脯”,带出这么多字,识字真有趣。
这组词和文中的什么有关。
(2)
指名读第二行。理解“郊外”:“郊外”指的是城市周围的地方,我们这里在无锡市中心的周围,也是“郊外”。一般郊外空气清新,比较安静,适合疗养。“仰望”,用动作演示下,是什么意思:(抬头看)
这组词和谁有关。(板书:列宁)
(3)
第三行谁来读?这组词与谁有关?(板书:男孩)书写生字“男”,上面田,下面力,男人可是田里的主要劳动力啊。
(4)了解主人人物:这篇文章就是写了列宁、男孩、麻雀之间发生的事情。这三个中,谁是主要人物?(列宁)
说到列宁,你们对他了解吗?请简单地介绍一下吧。
教师补充:列宁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
2.学习活动二:根据时间,概括内容
(1)列宁是一个伟人,课文写他和男孩、麻雀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课文很有条理,好几个自然段前面有提示事情发生时间的词,我们先圈出来,这些词能帮助我们清晰的表达。(“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二年级时,我们学习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能帮助我们静心思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想想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①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天,列宁发现,一个小男孩说。
③第二天,列宁果然_______________,知道_______。
指名说。
(3)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练说,指名说。
(4)小结方法:我们根据时间顺序,围绕主要人物把他做的事情连起来说说,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词句,聚焦喜爱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灰雀吗?那灰雀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学习活动三: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
1.学生划,教师巡视,提醒画完整。
2.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谁还有补充?开头到第一个句号才算一句,不能只划半截。
3.齐读这两句话。
4.这三只灰雀这么惹人喜爱!你喜爱灰雀的什么?
颜色:灰雀的胸脯是粉红、深红的引读: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颜色真是鲜艳漂亮啊!【板书:颜色】;
叫声:除了喜欢它的颜色,你还喜欢什么?(喜欢灰雀婉转地歌唱\喜欢灰雀的声音,很好听)【板书:声音】
哪个词语写出了灰雀声音的好听?(婉转)猜猜看,歌唱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的长有的短\有轻有重)
(师配以手势)像这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时强时弱、又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叫婉转!齐读。
动作:喜欢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从“来会跳动”这个词,你仿佛看到灰雀在树枝间——(师手势模仿范来回跳动)。这写了灰雀的动作。【板书:动作】
你感受到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呀?(活泼\可爱\乖巧\机灵\调皮\欢快\快乐)
小结:你们看!这短短的两句话,从颜色、动作、叫声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谁能带着对灰雀的喜爱读读?请你读。
5.关注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这么可爱的灰雀!我们喜欢!正在养病的列宁喜欢吗?
(2)你从哪里知道列宁也喜欢灰雀?
指名交流: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4)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呢?(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
连接词连接了列宁哪些动作啊?(走到、停下、仰望、带来)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啊。(板书:爱)
齐读,读出喜爱之情。
(5)
学着课文的语言,来表达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6)
课文的第1段,从颜色、动作、叫声三个方面描绘了三只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并用几个连接词,加上连续性的动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齐读第1段,读出喜爱之情。
(7)
引读第2段。从“找遍”感受列宁的喜爱之情。
(8)
设疑:灰雀到哪里去了?请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下节课交流。
四、布置作业
用“每次……都……
经常”等连接词,把连续性动作串成一段话,表现对一样事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2—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默读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4、8、10自然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反思1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主要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不平凡小事,从他们这些小事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朗读课文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告诉大家按怎样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课文,也为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课文的学习都可以按这样的步骤。在检查朗读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出感情,并说说理由。我读出我喜欢的语句,并示范读,给学生做了例子。但这里我没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导致学生在说理由时,不知从何说起。
第二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应把这一环节作为重点,多花些时间让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并把生字用课件展示它的结构、偏旁等,帮助学生记忆。
整节课中我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我在让学生一起读课题时,学生把整篇课文一起读了一遍,在他们读完后,我告诉他们没按老师的要求去读,应听清老师的话,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在书写生字时,告诉大家不但要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还要在书上描红,了解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干净、漂亮的字来。
《灰雀》一课中,学生对这几句话,不容易读出味来:“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于是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来对着我读──我现在是列宁,学生读“一定会飞回来!”我摇头,还说真的会飞回来?学生马上又着急地再读,“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争辩中,读出味来了。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反思2
师:同学们,《灰雀》这篇课文,老师反复读了很多遍,读出了两种情感,这两种情感是什么呢?相信同学们用新的读进去,也能读出你的体会,你的情感。
(学生开始默读课文。这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上开始的有思考的阅读。)
生:我读出了列宁对灰雀非常喜爱。
很多学生能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如“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等,谈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可以说前一部分情感的铺垫已经到位了,但本课的重点还不在于此,而在于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所以后一部分的处理采用的是移情体验。所有的学生都当成小男孩,我来做列宁,删除所有的旁白,只留下对话。适时地走进学生中交流。
男孩:“没。我没看见。”(师:你怎么说话吞吞吐吐的呢?)
男孩:“一定会飞回来!”(师: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学生们能够通过男孩的语言,很好地体会到了他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矛盾到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但真正明白感受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我明白自己在列宁语言中那不动声色的引导部分着墨太少了。所以当一个学生突然说出“列宁不够诚实!”学生就把重点放在了男孩是否诚实的争论上了。当然,庆幸的是孩子们开始学会从文中寻找自己观点的依据,这也算是刚刚进入中段语文学习中比较欣慰的了。
我要谈得还不止这些,现在我们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种解读,有学生的,也应该有老师的。开课之初,暗示了自己作为老师读《灰雀》一文的`两种情感:喜爱、惭愧。这种惭愧,学生们是无法体会的,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列宁对小孩子的那份关爱和尊重。那么这种尊重,学生们怎样理解呢?最后自己很明显的牵到了主题上。有时间关系,也是因为自己太急躁了。还好自己没有标榜自己,谈及了自己对待学生常有的粗暴。因为粗暴,才更彰显出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就在于他们在平凡的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不平凡。
这一课结束,我真感动那个善解人意的茜茜同学到位的体会。就是这样:我们可能永远不可能成为名人,但那种人格的魅力,伟大的胸襟,我们可以不断的接近。我愿意带着我的学生走这样一条向善的路。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述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让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呢?我从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请同学画出描述灰雀的句子,请同学反复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灰雀在树上跳跃的情景。
再问:灰雀可爱吗?你们喜欢吗?还有谁喜欢?你从哪明白的?第二:请同学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同桌之间练习之后,再采用指名朗读;分男女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练习对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换位思考,让他们说说那男孩为什么要抓灰雀?为什么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样样的情绪呢?从而体会到男孩的诚实和可爱。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第三:教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做了个小练笔:男孩答应列宁之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有的同学想象很丰富。文章里所表达的资料,让我感到学生在我的教学中理解了。
《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明白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上来,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文中的几句简单对话,却包含了许多的感悟点,各自人物的内心都在活动,都在思考,情绪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列宁是否真认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引发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阅读整合,感悟到列宁观察的细致、分析严密、教育循循善诱,以及对鸟类喜欢方式的探讨。平时我总担心他们想不到,不会说,原先是我自己放不开,只要相信学生,善于给学生带给适宜的展示空间,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在无疑处设疑,有疑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入,就会还你无数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