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体育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本课教学设计: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去安排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本课的教学活动是本着教、学和练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去设计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努力探索师生互动的新格局,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推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向度的有机结合,突出主动性、多样性、灵活性、全面性、愉悦性等学科教育特点。
二、精彩教学段落实录:
进入情景:在课的开始,以“小刺猬锻炼”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诱导,通过模仿动物和练习《健身操》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情景展开(1):在滚翻教学中,展开“小刺猬锻炼”故事情景,启发学生创造各种玩法。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进行各种自由滚翻、滚动、跨越障碍等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情景展开(2):教师及时捕捉住能做出“滚翻”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展示,将滚翻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情景展开(3):引导学生学习“前滚翻”。练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通过教师示范、出示挂图,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在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学生基本掌握滚翻的技能后,同伴之间相互评价打分,发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的作用,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景展开(4):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叫号赛跑》。通过小动物歌谣提高学生的游戏兴趣,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同伴的优良品质,渗透安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协作,勇于显示个体的价值。
三、教学反思:
上课前,总有一些学生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玩什么?”那时,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孩子玩的吗?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识难道仅仅就是玩吗?但是我还是和颜悦色地告诉我的弟子们今天玩什么:练武术、跑步等等,我很想对学生大声训斥:体育课怎么是玩呢?应该说“学习”!我上学时老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设计,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由,他们的学和练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学生的义务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发言权,更不能说半个“不”字。学生是否喜欢,最多是个“附件”或者“点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角色只是一句空话,教学中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极少会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那时我们一般不提师生之间的平等,也不讲“亦师亦友”式的师生关系。师生观念中的“师道尊严”主宰了教学活动的全程。学生只是教育需要批量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老师不必过多考虑学生的个性,共性才是关键。事实上,我刚毕业第一年时的教学现在回想起来很不成功。那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很累,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也必然影响了教学效果。一大批缺乏个性的、不快乐的孩子也就是这样从我们手中诞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热爱体育,却讨厌体育课的根本原因!如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出发,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与其说是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曙光,不如说是给当前许多没有生气的课堂注入一剂猛药,也给那些墨守成规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实,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不就是在玩吗,只是大人们狡猾些,把这种玩冠以“体育”二字,便玩得一本正经,玩得名正言顺。人们正是在玩中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体味到做人的快乐。玩,更是孩子们的天性。体育活动有许多严格的规则可循,为什么就不能称之为玩呢?随着一个小小的“玩”字在我们心中日渐生根发芽,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变。我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放下了自己紧张的架势之后,想一想自己假如是学生,希望怎样的体育教学,换位思考后,与学生同学共练,师生都是体育运动的受益人。教学不再是“婆婆媳妇闹矛盾,两头受气”的活儿,把自己当作“学生”,我们快乐无比。如今,哪怕学生再冒出一个时髦的词汇:老师,这节课怎么“混”啊?我也能欣然接受。毕竟“玩”和“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生的健康,况且老师心里还有一把衡量教学的尺子——怎么玩转!
第二篇:三年级体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体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课从实际出发,把注意力强的队列队形变化安排在课的一开始进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把以游戏形式、趣味性较强的跑跳练习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二列横变四列横队在队形变化中占有重要的的位置,也是学生集体活动中表现班级整体形象的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注意力、集体主义精神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三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3、三年级几个班的,班级凝聚力、荣誉感强,学生乐学,爱好运动,而且大部分学生运动能力较强。
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队形变化的口令及要领,理解短跑、跳跃的动作概念以及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
A、学会接力跑,力争有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和下肢力量;
B、通过游戏,练习跳跃以及短跑技术与速度;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队形变化时的要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难点:队形变化后的秩序;
三、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游戏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场地与器材: 足球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9-12分钟):
1、常规教学(1-2分钟):
1)体育委员整对集合,师生问好; 2)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安排见习生;
2、对列队形练习-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4-5分钟)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及四列横队变二列横 队的动作方法及要领;
2)教师做完整示范;
3)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排头到排尾。进行队形变化练习。组织队形:四列横队—二列横队相对
3、游戏:“贴膏药”(4-5分钟):
方法:各组左右间隔两步,围成一个圆圈,另外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做领头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与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体任何部位,则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但如果逃者贴在任何一组人的前面,逃者立即得到解脱,追者不能再拍他,而这一组的最后一人成了新的逃者。组织队形(同上)
通过上述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主教材内容的出现,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展开(19-20分钟): 1、30米击掌接力跑(5-6分钟):
教学步骤:
1)教师示范,学生尝试性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教师启发,学生总结跑时的感受,怎样才能跑得最快;
组织队形: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练习,二路纵队为一组。
2、游戏: “障碍过关”(13-15分钟)
方法:游戏分两个部分,中途设置两个障碍,一段障碍单腿跳过二段障碍蛙跳通过,通过二段障碍后快速返回,与下一个队员击掌,游戏继续进行。直至所有队员全部通过站好队伍,游戏结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见习生做中途裁判;
2)教师口令,学生进行游戏;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
3)游戏结束,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游戏心得;
组织队形:同上。
(三)延伸(5-7分钟):
1、游戏:“抱团数数”
方法:1)教师提示,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2、放松操
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4)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缺憾,如在30米击掌接力跑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能力强的学生跑的快一些,而能力弱一点的学生,跑起就费力一些。教师对此没能及时加以引导
第三篇:体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体育技能教学-----背越式跳高
教材分析
跳高,是一种运动文化。有人说:这是竞技体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体育教材中的跳高姿势,并不能直接用于实践,而是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跳跃方式来学习的。学习锻炼的过程,就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锻炼参与的过程比其结果更重要。因此,要把它看作是一种体育文化,是一种认知和锻炼的过程。
背越式跳高的学习是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将初步学习和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进一步丰富跳高的有关知识,重点是基本掌握弧线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教与学,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体验乐趣,培养克服障碍,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课中通过救助小知识的演练与讲解,引伸到爱心救助。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和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技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2.培养学生勇敢、探索、合作、竞争意识和顽强意志品质,体验成功的乐趣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 4.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觉,学会调控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策略
1.通过看多媒体课件、图解、教具、教师示范,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直观理解。再通过教师质疑启发和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加强对动作原理的理解,发展学生智力。
2.学生交往中,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以及对自我的认识。
3.学生学习要以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按自己的基础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允许完成更高水平动作;一般水平学生要完成本次课的任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帮助并提出学生适当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4.教学组织上采用集体与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5.结束部分,在“脚尖—脚跟—脚尖—踢”练习中,轻松愉快地结束本节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助跑与起跳的配合
难点:起跳腿、摆腿与手臂的协调配合 教学设计与反思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习体育文化,学习体育的技术,掌握体育技能。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校尝试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本课选取了以背越式跳高为主教材,为了使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我们设计了一节体育技能学习的教学课。“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就其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差别教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完成技能学习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第四篇:体育课教学反思
体育课教学反思
体育组刘新程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通过课
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启发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策略产生了变化
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逐步改进了教学策略,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转变角色”“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共识。学生们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数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谈几点感想。
1、明确目标,让教学实践不盲目。
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实验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2、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3、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
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必须理性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今后一定要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
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第五篇:体育课教学反思
体育课教学反思
马学峰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资料: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仅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群众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务必思考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并且还在于激发和持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必须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料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务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理解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必须的自主潜力,教师应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齐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取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我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我去练、自我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思考,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仅有在师生愉悦的状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