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青蛙的知识。(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说说对青蛙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小蝌蚪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对青蛙的了解。
2.看图,说出小蝌蚪的形状、颜色。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会拼写词语。
liǎnɡ
biān
kuān
dà
()
()
nǎ
lǐ
jiù
shì
()
()
tóu
dǐnɡ
dù
pí
()
()
hái
zi
tiào
shuǐ
()
()
2.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3.我会读。
妈妈
快活
哪里
连忙
头顶
肚皮
孩子
已经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小蝌蚪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最后小蝌蚪们在哪里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
(2)第一段是讲小蝌蚪找妈妈之前的事,那么课文的第二段与第三段讲的是什么呢?
(3)最后三段写的什么?
1.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共6个自然段。
(2)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它们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
(3)小蝌蚪们在荷花旁边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1)第一段写池塘有一群小蝌蚪,介绍了小蝌蚪的外貌特征。
(2)第二、三段写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
(3)最后三段写小蝌蚪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并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4.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脑袋
()的身子
()的尾巴
()的衣裳
()的肚皮
()地游来游去
5.送字宝宝回家。
肚
宽
两
顶
跳
皮
上下结构:__________
左右结构:__________
独体字: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
(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我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使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学生需要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这些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达到了读中感悟、悟中激情的目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6.辨字组词。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用时:27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时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2.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
①小蝌蚪的样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看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说明了什么?
③我们从鲤鱼妈妈那里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2)学习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
①告别鲤鱼妈妈后,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把谁错认成他们的妈妈?
②小蝌蚪看见乌龟后“追上去”说明了什么?
③为什么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知道了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并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青蛙的样子以及小蝌蚪长成青蛙后发生的变化。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问题。
小蝌蚪有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①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
②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时是“迎”上去的。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小蝌蚪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③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
(2)①告别鲤鱼妈妈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把乌龟错认成他们的妈妈。
②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
③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但不等于只要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动物就是他们的妈妈。蝌蚪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3.“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他们的尾巴不见了。
7.用“快活地”这个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会填量词。
一()小蝌蚪
两()后腿
一()乌龟
一()大眼睛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2)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小蝌蚪对妈妈更了解了,他们游到了荷花旁,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____,披着____,露着____,鼓着____。他们游过去,叫着:“______,______!”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用时:8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得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讨论,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青蛙的措施。这既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又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作用。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片段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地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生大声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看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对,长出了两条后腿。(多媒体出示)
师:那请同学们仔细再看看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蝌蚪找谁打听妈妈了?
生:鲤鱼妈妈。
师:对。小蝌蚪游哇游哇,他们遇见了鲤鱼妈妈。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
生:想起自己的妈妈。
师:对,他们想到自己的妈妈,同学们,你们能体会这时小蝌蚪的心情吗?
生1:他们一定很思念自己的妈妈。
生2:他们看到鲤鱼妈妈和她的孩子,想到自己现在还找不到妈妈,他们的心情应该会很难过。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生1:谁是我们的妈妈呢?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生2: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说得真好,结合小蝌蚪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以朗读为主线,串起观察、阅读、想象、说话,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学生在朗读、想象和说话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