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时间:2020-05-11 16: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一篇: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基本练习。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路长÷间距=间隔数(不是棵数,跟棵数没关系。)

2.两端不栽: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3.一端不栽: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棵树

4.问题归类。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植树时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谁知道哪里还有这样的情况?

学生说,教师小结。

5.应用知识

⑴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⑵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2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出示第3题。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架设电线杆的问题应该怎么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

(4)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出示题目。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跟前一个练习题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组织学生读题并归纳有效信息,讨论这道题属于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4*、15*题。

(1)出示题目。引导观察,理解题意。

(2)学生先独立解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篇2

练习目标

1、理解植树问题的.多种情况,体会植树时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基本方法。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练练习重难点:

1、理解植树问题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植树问题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练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练习过程:

一、揭题示标: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趣的植树问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

招聘启事:

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要求: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探究要求:①你发现了植树问题的什么规律?

②总结规律:总距离、棵数、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交流。

三、展示自我:(汇总整理植树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1.引导学生说出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⑴ 两端都种 ⑵ 只种一端 ⑶ 两端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2.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棵数=间隔数

四.巩固拓展:

1、在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沿一个正三角形实验田的外边,每边种8棵向日葵最少能种几棵?

3、16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若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相隔1米,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5.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6、“四(1)班”召开班会时,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5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边都有5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子?

【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2.《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

3.《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4.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5.燕子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参考

6.《20以内的数》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

7.高三仿写句子复习课教学设计

8.《相遇问题》数学课教学设计

9.物理复习课教学心得

第二篇:植树问题复习课

植树问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两端不种及种一周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巩固所学,理清思路,拓宽眼界,扩展知识面,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难点

a.“植树问题”的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b.能够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回忆“植树问题”的三种题型,及书中例题所用的公式,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巩固、拓展知识

(1)课件出示“两端都种”类型应用题的基础题型,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一条马路长60米,在它的一边从头开始每隔1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种多少棵?

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它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公式是什么? 师板书。

(2)利用公式变形解决“两端都种”这种类型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题:小明从一楼爬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爬到六楼要用多少秒?

学生自己思考这是哪种类型,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学生选择和自己答案相同的选项。

第二题: 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从一端开始每隔12米种一棵,共种121棵,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学生分析题型,自己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显示学生的做题情 况。

(3)课件出示“两端都不种”类型应用题的基础题型,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在相距50米的两楼之间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共种了几棵?(提示:因为在两楼之间种树,所以两端不种)

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它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公式是什么? 师板书。

(4)利用公式变形解决“两端都不种”这种类型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个木工用锯子锯一根15米长的木条,都锯成3米长的短木条,需要锯几次?

学生自己思考这是哪种类型,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学生选择和自己答案相同的选项。

(5)课件出示“种一周”类型应用题的基础题型,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在周长100米的圆形广场四周每隔10米种一棵树,共需多少棵? 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它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公式是什么? 师板书。

(6)利用公式变形解决“种一周”这种类型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题:一个圆形花坛周长40米,每隔2米放2盆花,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自己思考这是哪种类型,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学生选择和自己答案相同的选项。

第二题:在一个圆形广场四周安装路灯,每隔20米有一根灯杆,共有15根。这个圆形广场地周长是多少米?

学生分析题型,自己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显示学生的做题情况。

(7)出示磁扣问题的应用题,学生分析题型,动手做题。书法小组24人都同时展出一张书法作品,分为4行,4个角都钉上图钉。共需要图钉多少个? 学生分析题型,自己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显示学生的做题情 况。

三、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那些知识,师补充。(2).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

四、作业

(一)、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公园里有一条长16米的路,工人叔叔准备在路的一旁植树,每隔2米栽一棵。

①如果从头到尾都植树,一共栽()棵树。②如果只一端植树,要栽()棵树。③如果两端都不植树,要栽()棵树。A 16÷2=8(棵)8-1=7(棵)B 16÷2=8(棵)8+1=9(棵)C 16÷2=8(棵)

2、有一个圆形游泳池周长是500米,现在要每隔5米放一把太阳伞,那么需要多少把太阳伞?()

A 500÷5=100(把)100-1=99(把)B 500÷5=100(把)100+1=101(把)C 500÷5=100(把)

3、一条路长200米,在路的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要植多少棵?()

A 200÷5=40 40-1=39(棵)B 200÷5=40 40+1=41(棵)

C 200÷5=40 40+1=41(棵)41×2=82(棵)

4、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的两边从头至尾栽树28棵,每隔6米栽一棵,这条路长多少?

A 28-1=27 27×6=162(米)B 28÷2=14(棵)14-1=13 13×6=78(米)C 28×6=168(米)

5、要在四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要使每一边都有7盆花,最少需要几盆花?()

A 7-1=6 4×6=24(盆)

B 7×2=14(盆)7-2=5 5×2=10(盆)10+14=24(盆)C 7×4-4=24(盆)

(二)走进生活

1、一根木头长100米,把一根木头锯成10段,每锯一次用时10分钟,把它锯完共需多少时间?

2、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分钟,小明要到六楼还要用多长时间?

3、广场上的大钟4时敲四下,六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三)课堂检测 1、30名同学排成一排欢迎先进模范,每两个同学间隔2米,队伍头尾相距有多少米?

2、在一条全长3千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一端装另一端不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多少座路灯?

3、两栋教学楼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栋楼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载几棵树?

第三篇:《植树问题》微课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微课教学设计

执教:严玉梅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二校

【微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微课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初步感知植树方法的多样化,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微课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课题。

在生活中很多类似植树、载电线杆、列队、挂灯笼等等距离排列的问题,我们把它统称为“植树问题”。解决植树问题要理解四个要素,即:总路线长、间距长、间隔数、植树棵树。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模拟种树,初步感知植树方法的多样化。

出示例题:阳光小区有一条小路全长20米,园林工人要在路的一旁每隔5米种一棵树。

问:可以怎么种呢?

让我们用线段图来模拟种树,帮助理解。

边演示边介绍什么是“总路线长”、“间距长”“间隔段数” 第一种植树方法:

对比间隔段数和植树棵数,知道:棵数=间隔段数+1 第二种植树方法:

对比间隔段数和植树棵数,知道:棵数=间隔段数 第三中植树方法:

对比间隔段数和植树棵数,知道:棵数=间隔段数-1 2.利用手指帮助直观记忆三种植树情况中,棵树与间隔段数的关系。我们的手掌中,手指就像一棵棵树,手指之间的空隙就是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手势帮助记忆棵树与段数的关系: 两端都种:

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

两端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

3.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棵数=间隔数-1 校园里两幢教学楼之间有一条120米的小路,工人要在路的一旁每隔20米安放一张休息凳,一共要安多少张?

分析:在路上每隔20米安凳子,凳子是等距离排列的,凳子就相当于植树问题的“树”,求凳子张数,就是求植树棵数。路的两端都是教学楼,所以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情况。即:棵树=间隔数-1.解答:120÷20=6(段)6-1=5(张)答:共要安5张凳子。4.小结全课

生活中植树问题非常常见,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情况,区别对待。【微课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根据教材分析发现,教师要在教学中,利用这些内容的教学,渗透学习,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懂得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端都栽、只种一端、两端都不栽的三种不同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将难点化简,讲授新知后,我利用手指帮助记忆,初步感受到了棵数、间隔数的关系。再从生活中抽取简单的植树现象,加以提炼,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第四篇:《植树问题应用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应用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 张彩艳

(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第八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本课中我大量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植树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本节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理清思路,拓宽眼界,扩展知识面,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与广阔的展示平台。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按、按、按”信息反馈系统,一方面,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够掌握,另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本节课时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所上的一节复习课,所以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四年级学生相应比较活跃,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法研究: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实际练习和“按、按、按”信息反馈系统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反馈,使教学由具体变抽象,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2、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练习法:在上这节课时,我主要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做题,联系旧知,分析题目类型,思考解题思路,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如语言表达练习、实际操作练习、解答问题练习等),达到巩固旧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

(2)操作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按、按”反馈系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做题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通过反馈系统,体现出来,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3)自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出示新题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

(1)复习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两端不种及种一周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巩固所学,理清思路,拓宽眼界,扩展知识面,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进一步提高。(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难点

a.“植树问题”的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b.能够分析数量关系(2)相应对策

a.运用反馈系统教学,掌握学生的做题情况,以便进一步知道,帮助学生完成具体—抽象的认知过程。

b.通过学生实际思考、练习,自己发现探索规律,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回忆“植树问题”的三种题型,及书中例题所用的公式,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多种方式、巩固、拓展知识

(1)课件出示“两端都种”类型应用题的基础题型,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一条马路长60米,在它的一边从头开始每隔1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种多少棵?

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它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公式是什么?

利用反馈系统挑人回答。师板书。

(2)利用公式变形解决“两端都种”这种类型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题:小明从一楼爬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爬到六楼要用多少秒?

学生自己思考这是哪种类型,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学生选择和自己答案相同的选项。

利用反馈系统,挑人,列式。

第二题: 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从一端开始每隔12米种一棵,共种121棵,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学生分析题型,自己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显示学生的做题情况。

(3)课件出示“两端都不种”类型应用题的基础题型,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在相距50米的两楼之间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共种了几棵?(提示:因为在两楼之间种树,所以两端不种)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它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公式是什么? 利用反馈系统挑人回答。师板书。

(4)利用公式变形解决“两端都不种”这种类型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个木工用锯子锯一根15米长的木条,都锯成3米长的短木条,需要锯几次?

学生自己思考这是哪种类型,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学生选择和自己答案相同的选项。

(5)课件出示“种一周”类型应用题的基础题型,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在周长100米的圆形广场四周每隔10米种一棵树,共需多少棵? 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它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公式是什么?

利用反馈系统挑人回答。师板书。

(6)利用公式变形解决“种一周”这种类型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题:一个圆形花坛周长40米,每隔2米放2盆花,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自己思考这是哪种类型,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学生选择和自己答案相同的选项。

第二题:在一个圆形广场四周安装路灯,每隔20米有一根灯杆,共有15根。这个圆形广场地周长是多少米?

学生分析题型,自己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显示学生的做题情况。(7)出示磁扣问题的应用题,学生分析题型,动手做题。

书法小组24人都同时展出一张书法作品,分为4行,4个角都钉上图钉。共需要图钉多少个?

学生分析题型,自己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显示学生的做题情况。3.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那些知识,师补充。(2).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

五、作业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过程中评价

在知识的引入阶段,采用复习法法从而较好的结出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以前所学的“植树问题”的基础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公式变形,解决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按、按、按”信息反馈系统在课堂中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综合运用性评价

巩固练习紧扣知识点,对基础知识起到了巩固作用。“爬楼梯、锯木头、把花盆、按磁扣” 以旧知识为基础,具有趣味性、思考性、拓展性,意在因材施教,提高智能,开发智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五篇:《植树问题》复习课教案及 教学反思

复习《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画图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三种植树问题。(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

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①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习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间隔数和棵数,求路的长度。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春季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

下载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植树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舒兰市第一小学校 杨洋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者:古冲小学 肖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卞桥中心小学刘秋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及“做一做”第一题,练习二十四第5题。 教学目标: 1. 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f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叶新艳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1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植 树 问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六枝特区郎岱镇第二小学 卢继学 教学内容:P106例1、P107做一做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广宁县南街第二小学 梁金霞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2,5题。 教学内容分......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