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1:2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第一篇: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篇一: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儿子的创意 教学设计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

篇二:儿子的创意 教案教学设计

一、读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分小组读课文,想想每段给我们讲了什么?讨论并写一写。

3.全班交流,指导抓中心句、合并句意等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

细读第1段:

1.默读课文,你能从中了解到爬山虎是怎样的? 2.学生交流,适时点拔学生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3.自荐是什么意思?围绕自荐作者给我们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4.请学生读,评读后再有感情地读。

学习第2、3、4段:

1.快速浏览,想想这几段写了爬山虎有哪些特点和作用。2.交流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3.作者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采用总分的方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说明?请同学找出相关的语句。

4.引导学生深入学习2、3段,感知列数据说明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学习第5、6段:

1.自读这两段,人们有什么疑虑 ?事实是怎样的呢?勾画批注。

2.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己的感受。3.自由练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第7段:

1.随和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爬山虎的随和? 2.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易种易活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明确写法 1.读最后一句,我指的是谁?课文在叙述的人称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化的手法。

2.课文哪些词语是把爬山虎当作人来写?

3.读了这些词语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亲切、自然、有趣)

4.原来说明文也可以写得这样生动,作者的这种方法我们可得好好学学。

☆爬山虎

爬山虎又名爬墙虎、地锦,原产我国,北起长白山,南至广东、广西,广泛分布。为葡萄科落叶大藤本,是一种美丽的垂直绿化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相似,枝上有卷须,卷须尖端有黏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根茎发达,根深可达1.5至2米,茎长可达20至50米,叶由三片小叶构成掌状复叶,夏季枝叶茂密,用于绿化房屋墙壁、公园山石,既可美化环境,又能降温,调节空气,减少噪音。爬山虎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繁殖采用播种、压条、扦插等多种方法,通常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达95%。一年生苗株高可达1米。房屋、楼墙根或院墙根处种植,应离墙基50厘米挖坑,株距一般以1.5米为宜。在楼房阳台可以盆栽,苗盆紧靠墙壁,枝蔓迅速吸附墙壁。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有破淤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篇三:《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彭冬梅 田益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2)第2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相机板书:成功、震撼)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第二篇:儿子创意教学设计

儿子创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字词分析人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法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成长,树立自信心,并明白自己的价值,懂得自己只要努力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4、让家长明白,对子女该放手时须放手。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都几岁了?在这度过的十六七年中有心中想做但因某种原因而未做成的事情吗?

(追问:是什么原因呢)

过渡:今天却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凭着自己的勇敢、信心与独有的想象力,冲破阻碍,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字幕:儿子的创意)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一说文章诉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过渡:文章告诉我们,儿子不顾母亲的反对敢于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并获银奖的故事,为了突出人物,本文在写法上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描写?

三、研读赏析

1、分角色朗读(指名),谈一谈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读,讨论明确:

①儿子突然说:“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勇敢

②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一次。 —————————严肃认真,说明儿子对此事很认真,不是开玩笑。

③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播放佛教音乐,您从少林寺带回的药师菩萨曲,听的时候就让人感到很宁静。比如……”—————————自信,充满想象力

④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底下向阳光明媚的地面攀升,会有人的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充满想象力

⑤儿子说:“我猜是一张飞往东京的机票”————————自信

⑥他看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自信,豁达,天真,幽默

⑦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好玩

(追问:对儿子的好玩你如何看待)

板书:勇敢,自信,充满想象力,天真,幽默,豁达,好玩

2、儿子凭着这些终于成功了,而在整件事情中,母亲对此又怎样看待,她的态度由始至终一样吗?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小组讨论)

讨论明确:

(置之不理、看也不看、打断、挖苦、不客气地打断、叹了一口气、一笑了之)

板书:置之不理→打断阻拦→无可奈何,一笑了之→刮目相看

四、自我体验

1、母亲认为什么是创意?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为什么?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创意?

(开放题,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就是丰富的想象力。)

2、请以“爸爸(妈妈),请你听我说:……”为句首,写几句话,以倾诉自己的心声。

(全班讨论)

过渡: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点,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母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课后拓展

1、于屏幕上打出“一场奇特的诉讼案”一文:

一场奇特的诉讼案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 OPEN ”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后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诉讼状递上后,在内华达州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然而,这位母亲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三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

生读,问:你认为最后谁会胜利,为什么?

2、打出后面的文字:

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是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了,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池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是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实地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想象的翅膀,人们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这项权利的列入是否起因于那位母亲的官司,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美国人非常清楚,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生读,问:你觉得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六、课堂小结

送给学生一句话: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未来是自己创造的,让我们用信心、勇敢、豁达和独特的想象力做画笔,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蓝图吧。要坚信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的。

七、布置作业:

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以书信的格式,给父母写一封信。

儿子创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

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

(2)第2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相机板书:成功、震撼)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2.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呢?

附:板书设计

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第三篇:《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彭冬梅 田益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

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

(2)第2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相机板书:成功、震撼)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2.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呢?

附:板书设计

第四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第二课时: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并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读部分轻声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老爷爷的话,受到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资源:小黑板、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在家你们都帮父母做过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肯定正确的回答,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你们都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老师听了为你们感到高兴。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个儿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现在咱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三个儿子,看看“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指名认读生词卡片上的“沉甸甸” “聪明” “晃荡” “胳膊” “拎着”。)

三、学习课文

过渡:故事中有三个儿子,他们在妈妈眼里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呢?

(一)学习课文1-7自然段

1.自读课文1-7段,用“——”画出妈妈评价儿子的话

2.指名学生回答妈妈评价儿子的话(随机指导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一、二个妈妈的话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三位妈妈说的话

(二)学习第13段

过渡:现在,在家都知道了三位妈妈是怎样评价自己儿子的,那故事中的老爷爷又是怎么说的?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老爷爷说的话。(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

1.指名读老爷爷的话

2.读了老爷爷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指名答)

过渡:是呀,三个妈妈有三个儿子,对儿子也有三种不同的评价,明明三个儿子都在老爷爷眼前,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呢?难道他的眼花了?

(1)出示挂图,说说三个儿子在干什么?(指名答)

(2)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习说话

(三)学习9——11自然段

1.自读课文9-11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提水来时的表现的句子,并用“﹏﹏”画出

2.指名学生答,全体读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

3.质疑: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指的是哪一个?

4.再读文中写第三个儿子的句子(指名读,之后齐读)

过渡:我觉得你们读“沉甸甸”最好,想一想,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知道水桶很重很重?(学生在第8自然段中找出了“沉甸甸”三个字)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8段(学生没有读出“沉甸甸”的意味。)

2.(让学生亲自提一桶水,感受一桶水的真正重量)让学生亲身感受一桶沉甸甸的水,引导读出感受。

3.师示范读。

4.(指名读、男女生赛读)有感情的朗读。

(五)升华主题

过渡:你看,多沉的水桶呀,小男孩可心疼妈妈了,只有这个孩子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他这样做(引读第11自然段)。

1.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心、关心、孝顺、懂事等词语)

2.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当三个妈妈非常疲倦地向三个儿子走来,一个有副好嗓子的儿子只顾着唱歌,既聪明力气又大的儿子却顾着翻跟头玩,这两个儿子做为孩子,他们都非常优秀,可做为儿子,在当时,他们只顾着表现自己,思毫没有理会已经非常疲劳的妈妈,只有这个没什么特别的儿子,跑过来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他也许不会翻好看的跟头,也许不会唱动听的歌,但他知道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妈妈分担生活中困难。所以,老爷爷觉得,只有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出示“真正的”字卡),大家明白了吗?

3.全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渡: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啊!学了这个故事,我们也知道了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水桶是不用你们提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什么事来孝敬他们呢?(指名答)

四、课后总结,课后作业。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子女,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应从小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所以老师希望,我们的同学,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让我们都成为父母心中真正的好孩子。

第五篇:《儿子们》教学设计专题

《儿子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

3.初步了解老爷爷说的话,知道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掌握生字词。

2.通过朗读,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喜爱,感受第三个儿子的孝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第三个儿子的行为,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学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我怎么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含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位爱我们、疼我们的妈妈。他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奉献着无私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能为我们伟大的妈妈做些什么呢?

估计学生会有下面的想法“ 帮妈妈做饭,帮妈妈打扫卫生。„„

教师小结:你们都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很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来学习《儿子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二、检查预习,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在小组几何学习生字,然后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老师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4.教师检查生字的认读。5.同学们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把这些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去,再读课文,一定会读更通顺、流利。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结合课件在课文里找一找写三个儿子表现的三段话,并读一读。2.感情朗读有关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重点体会第三个儿子爱妈妈的情感。3.提到自己的儿子,妈妈们会说些什么呢?再读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夸儿子的。

4.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妈妈说的话,理解前两位妈妈那种骄傲自豪的语气,并有感情地读出来。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不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她的孩子不好呢?还是她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5.引导学生质疑。例如: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孩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明白,只有关心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才是妈妈最喜欢的好孩子。

(课件播放歌《好妈妈》)让学生伴着音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词

1.观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

2.师重点指导“痛”“桶”“累”“像”。3.学生自主书写 4.小组评价、反馈。

五、总结提炼,感受成功

读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天,我们读了这篇课文,不仅认识了好几个生字,新词,还认识了文中的三个儿子,我们从中明白只有关心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的好孩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六、作业布置,课外拓展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内容。

下载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百善中心小学陈静 课前交流:齐诵三字经,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一导入 1、孩子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小故事,他的名字是指黑板,读:三个儿子 2、不仅“子”......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课题:三个儿子 课型:新课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昌孺子学校 刘佳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三个儿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丹林小学 杨秀梅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5个字、两个词语。 2.正确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要孝敬父母的......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懂得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2、练习写“甸”这个半包围的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4、欣赏课文,懂得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