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2:5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临巴一小 赵大英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教学重点、难点:建构比的意义。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根据情境写除法算式。

师:同学们,你们好!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今年多大了?

师:大多数同学都是12岁,如果李老师今年24岁。(板书:生 12 师 24)师:你能根据老师年龄和同学年龄这两个信息,提一个用除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怎样列式? 生:24÷12(板书)

生: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又该怎样列式? 生:12÷24(板书)2.揭示课题,引出比。师:上面的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的。其实这种两数相除的关系我们数学上还有一种新的表示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新内容比。(板书:比)

二、进入新课

(一)根据概念理解比。

师:那么什么叫做比呢?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第68页,书上已经有了说明,找一找,齐读这句话。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写成这两个数的比。师:你认为这句话里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师:正如大家所说,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板书: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这就是比的意义。(板书:的意义)齐读课题。

师:根据比的意义,能不能把刚才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呢? 24÷12=24:12(板书:24:12),比的写法,在两个数中间点上两个小圆点,就像我们语文上写的冒号一样,在比中,我们把它叫做比号,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都读作“2)。比12”。(板书)把12÷24改写成比的形式12:24(板书:12:24师: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比,这里的24表示什么?12又表示什么?

生:这里的24表示老师的年龄是24岁,(板书:老师年龄)12表示同学的年龄是12岁。(板书::同学年龄)师:24:12表示谁和谁的比?

生:24:12表示老师年龄与同学年龄的比。师:12:24表示谁和谁的比?

生: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板书:同学年龄:老师年龄)师:24:12与12:24这两个比有什么区别?

生:它们的意义不一样,24:12表示老师年龄与同学年龄的比,12:24是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师: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清楚是谁和谁的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二)利用练习巩固比。师:我们能不能自己举一个用比表示两数关系的例子?比如我们的数学书封面长21厘米,宽15厘米,长和宽的比就是21:15,那么宽和长的比呢?

生1:同学身高150cm,老师身高160cm,同学身高与老师身高的比是150:160。生2:一支钢笔10元,一枝铅笔1元,钢笔价钱与铅笔价钱的比是10:1。生3:我们班上有35名男生,31名女生,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31。…

(三)比的分类。师:看来大家对于比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例1的表格完成课本68页“试一试”。课件出示:李兰和张丽所用时间的比是4:5,张丽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40 :5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5又表示什么?

生:4表示李兰所用时间是4分钟,(课件出示:时间)5表示张丽所用时间是5分钟。(课件出示::时间)

师:240 :5这里的240表示什么?5又表示什么?

生:240表示张丽所行的路程是240米,(课件出示:路程)5表示张丽所用的时间是5分钟。(课件出示:时间)

师:你发现这两道题里面相比的两个量有什么不同吗? 1.同类量比。

前一题相比的两个量都是所用时间,这样的比是同类量的比。比出的结果是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2.不同类量比。

后一题相比的两个量是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这样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比出的结果表示速度。因此,不同类量的比要产生一种新的量。3.练习。

师:下面每组信息中有两个数量,你能用比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课件出示:(1)小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

师:60表示什么?50表示什么?60:50表示?小汽车的速度:货车的速度=60:50(2)用12元买了4个杯子。总价:数量=12:4

(3)工人生产24个零件,需要3小时。工作总量:工作时间=24:3

生:12元买了4个杯子,12÷4=3元,也就是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12:4。24÷3=8个,8表示的是每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24个零件叫做工作总量,3小时叫做工作时间,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效率,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4:3。

师:这3道题里哪些是同类量的比,哪些是不同类量的比?

(四)自学认识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学提纲中的这些问题自学教材第68页,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议一议。

自学提纲:

(1)比由几部分组成?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什么叫比值?比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第一个问题? 生:比由3部分组成。

师:那比的这3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以24:12为例来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师:前项在什么位置?后项在什么位置?

在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在24:12这个比中,24是比的前项,12是比的后项。师:什么叫比值?比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这个比的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师:24:12这个比的比值该怎样计算呢? 生:24÷12=2

师:你能用刚才计算比值的方法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吗?

课件出示: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5:1=()÷()=()2.7:9=()÷()=()4:7=()÷()=()(学生口述答案,教师借助课件反馈)师:你是怎样理解比值的?比值有几种表示形式?

生: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勾出书上的有关句子并齐读。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生:比值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五)从分数、除法的角度深化比。

师:看课件:那么,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根据5:4=5÷4= 填空,汇报: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法、比、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意义不同。分数是(数)的一种表现形式,除法是一种(运算),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如果用字母a表示比的前项,用字母b表示比的后项,写出比是a:b,除法算式是a÷b,写成分数是,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是:a:b=a÷b=这里的b 能等于0吗为什么?

生:b相当于除法当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 为0所以(b≠0)。师:那也就是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2012年10月16日,在一场国际足球热身赛中,巴西队主场4比0胜日本队,这里比的后项怎么是0了?4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4:0表示什么呢?

生:巴西队是4分,日本队是0分,看看他们谁赢了。4:0表示的是两队的分数。师:与今天我们所讲的比的意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各类比赛中的比表示的是两队得分相差多少的关系,我们数学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写比。甲数是3,乙数是10。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2.求比值。6:36=()2.8:7=()0.4:0.4=()5:2.5=()3.数学文化——人体中有趣的比。

师:你们可知道,我们人的身体上存在着许多特殊有趣的比。如(1)一个人两臂展开的长度与自己身高的比大约是1:1

(2)头长与腿长的比大约是1:4

(3)脚的长度与自己身高的比大约是1:7

(4)脖子周长与腰围的比大约是1:2

(5)当人体肚脐以下的长度与身高之比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美感,0.618是黄金分割的比值,它被认为是最美的数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艾尚真,重庆姑娘,凭借超完美的体形及傲人的身高被国际时尚模特界公认为黄金比例的超模,称为“中国第一黄金比例”。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大家共同认识了比,其实关于比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它。

第二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本课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揭示课题

师:今天很高兴能在这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班的同学都到齐了,看看男生有几人呢?(29人),女生有几人?(25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现在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提出数学问题,并会用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提问题,解答后教师板书。

比差关系:用减法29-25=4(人)

比倍关系:用除法29÷25=

25÷29=

师:从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以知道,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比差关系)用减法,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比倍关系)用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2、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新知探究

l.教学比的意义。

师问:29÷25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又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9比25。(板书: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9比25)

扶放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仿上例(指29÷25),那么25÷29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说后师板书: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5比29)

小结:从求我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倍比关系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应注意的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如29比25是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25比29是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进行了比较,请同学们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投影出示)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投影出示)

(1)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应怎样计算?

[用除法计算:100÷2=50(千米/小时)]

(2)题中的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路程、时间)

(3)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

师启发: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除法)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比的方法)那么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又可以怎样说呢?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完善板书:比的意义)

接着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比的意义(提出如下问题启发):

(l)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两字下面点上着重号,然后让学生齐读两遍。

(2)上面两例,它们的解法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又可以说成几比几)

(3)两个例中的各个比有什么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意义是速度。)

2.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同除法的关系。

(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比的读、写法2、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3、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二)各小组根据提纲自学。

教师巡回查看,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以便有目的的开展教学。

(三)逐步汇报并举例。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15比10记作15∶1010比15记作10∶154、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3∶2=3÷2=

引导学生根据比值的定义,弄清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理解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教材40—41页《比的意义》。是“比和比例”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比值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技能目标:

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从学生身边熟悉身体结构提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用身体中的头部长和身长两个数量比较成为教学的起点,逐步引出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比的意义》一课概念不仅多而且也琐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做好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练习中感悟、讨论中明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出示)

1、填空。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2、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二、情境导入。(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测量了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谁来说一说?

师:老师也查阅了赵凡的一些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好吗?

多媒体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片)

同学们,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用算式表示赵凡同学的头部与身长的关系吗?

生:20÷160、表示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

生:160-20表示身长比头部长多少厘米?

生:160÷20表示身长是头部长的多少倍?

师:除了用算式表示头部长和身长的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表示出头部长与身长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新方法——比(板书:认识比)

2、借助教材,感知概念

师:求赵凡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用25÷160

还可以说赵凡头部长与身长的比是25:60

身长时头部长的几倍还可以说身长与头部长之比师160:25

师:同学们25:160和160:25这两个比一样吗?

生:不一样,25:160是头部长与身体的比

160:25是身长与头部长的比

师: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意义就变了

师:你能不能试用比说说赵凡身体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

指名发言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都是同类的量,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练习这样的例子

3、探究不同类量的比

多媒体出示: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赵凡的行走速度是多少?

问:速度可以怎样求?330÷3=

师: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说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30:3师:除了相同的量可以可以用比,不同类的量只要有相除关系就可以用比表示

所以我们把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习:用比表示练习

4、自主学习交流成果

同学们打开可本自学比的其他知识,交流学习成果。

小练习

5、探究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1、讨论交流他们之间的关系2、0可以是比的后项吗?

3、比赛中的0和比有关系吗?

①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

三、思维拓展,感知数学无处不在。

1、生活中的比,人体中有趣的比。

人的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人的体重与血液重量之比大约为13∶1。

先自读,后同桌互读,理解内在含义。

四、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着节课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

头部与身长的比25:160路程与时间的比330:3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100:2=100÷2=50

前项比号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比值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二、教学例1

(一)、呈现例1:

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

(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认识的比就是专门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学:

(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

(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后写3。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

(2)指导学生写:3比2怎么写呢?谁来写一写?

(3)介绍名称:刚才我们写在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前项

后项)

(4)谁来说一说: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比的后项是几?在3∶2这个比中,2是比的什么?3是比的什么?

4、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学们看一看,刚才的比的前项是2,这儿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2)对!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二)、完成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2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这个比的比值是几?

2、想一想,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

相互关系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

分数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2、判断题。

(1)3/4只能读作四分之三。()

(2)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3)可可的身高是1米,她爸爸的身高是178厘米,可可和她爸爸身高的比是1∶178。()

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4题。

4、糖水的甜度

(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

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布置作业:P72练习十三的1、2、3、5

板书设计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比3记作2∶3分数形式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安排在小学的最后阶段进行教学的,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一些最基础知识提前放在分数除法中教学,既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基本方面的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为学业提供实践、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进一步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比的意义及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来到学校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齐说)升国旗。

师: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老师手中也有一面红旗(出示红旗),瞧,五星红旗是如此的灿烂、如此的美丽,但你知道吗?它还蕴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你想了解它吗?老师告诉你:它的长为3米,宽为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又如何解答?

生1: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周长。

生2: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面积。

生3:我能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好,有哪些是表示倍数关系的呢?

学生说后,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12÷3=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关系,是什么呢?

板书标题:比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自主探究,团结合作。

师: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1:比表示一场比赛的比分。

生2: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生3: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又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师:你说得非常好,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既然比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这道题中有哪两个量?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完成板书:

长与宽的比是3比2=3÷2=1

宽与长的比是2比3=2÷3=

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例子有很多(投影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口答)那么汽车的速度我们又可以说成什么和什么的比,是几比几?

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再一次引导学生口述,巩固记忆)

(投影出示)学校买来10个篮球,共花800元,每个篮球多少元?

师:你能按照上面说法说一说吗?

师:刚才我们将两个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做比呢?

生1:两个数相除可以写成两个数的比。

生2:比也表示两个数相除。

生3、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你真聪明!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又叫做”是什么意思?

生1: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是相除关系,也可以是比的关系。

生2: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生3:同样具有比的关系的两个数,也可以用相除关系来表示。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的好,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也有符号,怎样来写比呢?

以“3比2”为例,引导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写法,以及怎样求比值。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长与宽的比是3比2,写作3:2=3÷2=1

师:大家都认识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其实比与分数、除法还有许多联系奥妙呢!你知道吗?

生1: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生2:我发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3:我发现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来的。

生4:老师,既然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又相当于分母,而除数、分母都不能为0,因此,我觉得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师:你的观察非常仔细,说得非常好,非常对1

生5:老师,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0,为什么在体育比赛当中经常会出现“2:0”、“3:0”呢?

师:你提出的问题真好!有哪位同学来帮老师解释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在体育比赛中的“2:0”、“3:0”只表示每队各得多少分,而不表示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

生6:老师,比可以写成除法形式,除法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问比可以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师:当然可以(指),像2:3可以写成,但还是读作2比3,而不能读作三分之二。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交流探讨,并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在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并能掌握新知,构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自信心,从中感受到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活动一:算一算

求比值:4:50.8:0.4:

学生独立完成后,看比值、找规律。

活动二:说一说

(投影出示)你能把它们分别组成比吗?

1、小刚9岁、小丽13岁2、钢笔5支、铅笔8支

3、小林身高120厘米,小强身高130厘米。

4、六(1班)有60人,六(2)班有61人。

活动三:相信你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呢?

活动四:辨真假

师: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今年世界锦标赛中,我国小将王皓以4:0的比分横扫德国名将波尔,勇获冠军。请问:这个比分与今天所学的比有何不同?

活动五:填一填

0.25==():()=()÷()=

【通过课堂中的合作与学习,学生已获取与构建新的知识,教师科学、巧妙的设计习题,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习、理解比的意义,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

沟通比与倍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

1、引入比。

(1)问题:一个摸球游戏,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红球按4比1,应该怎么放?

方案1:黄球4个,红球1个。

方案2:黄球8个,红球2个。

讨论:8个对2个应该是8:2,为什么也可以说成4:1,你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1个看作1份,4个就是4份,2个红球也可以看作1份,黄球有这样的4份,所以是4:1。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4倍。

方案3:红球12个、白球3个;红球16个、白球4个;......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4:1?

(2)红球和黄球的比呢?

(3)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4,黄球除以红球等于1/4。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认识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中间象冒号的叫做“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后面叫做比的“后项”。

二、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

1、出示羊毛衫图。

(1)讨论:从这个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交流:兔毛是羊毛的2/3;羊毛是兔毛的1.5倍;兔毛是这件衣服的2/5。羊毛是这件衣服的3/5。……

(2)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谁和谁的比?

2、出示新生儿图。

(1)讨论:这里的1:4是什么意思?

交流:1:4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1/4,身长是头长的4倍。

(2)如果新生儿的头长是10厘米,那么身长是多少?头长是15厘米呢?新生儿的头长是1米呢?

说明新生儿的头长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新生儿的身高在40到60之间。

(3)讨论:(指名以为学生)这位学生的头长与身长的比是:4吗?那么你估计大概是多呢?也就是说这个1:4是特指新生儿的。

3、举例。

三、完善比的意义

1、出示:我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到成都,飞行的路程大约上1800千米,大约飞行了3小时。

(1)你看出了什么?

交流:飞机飞行的速度是1800÷3=600千米/小时。

1800:3,这是路程和时间的比。

(2)我们以前学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其实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结果就是速度。我们称它为“比值”,这里的600千米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2、出示:嘉兴的特产是五方斋的粽子,花20元可以买4个。

讨论:你看到比了吗?

交流:总价和单价的比是20:4=5元/个。这里的比值就是单价。

四、总结提升

1、总结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说说什么是比?

(2)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很多知识有联系,你能说说吗?

2、应用。(机动)

(1)出示:地球储水量中,淡水与海水的比是4:141。

从杭州坐火车到成都,路程约是2480千米,需要行驶41小时。

今年流行16:9的宽频数字电视。

最新统计显示:我们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约为119:100。

(2)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意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

(一)探究同类量的比;

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

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

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

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活动四:

1、填一填。

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盐和盐水的比是()。

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比值是()。

活动五;

学生谈收获。

第三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板书:比)课前咱们留了一项作业,请你找一找生活中的“比”,找到了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它与我们今天研究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二、探究新课

1、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自学课文50页、51页。自学提纲:(1)(2)(3)什么是比?怎样写比?比有几种写法? 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叫什么? 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2、交流分享

师:把你学到的东西和大家交流交流。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你会读比吗?怎么写?只有一种写法吗? 师: 请你求出黑板上比的比值?说一说你的方法?

质疑: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值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和比值有区别吗?

3、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体验单的第2题。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练习本。小敏买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

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是(6):(),比值是(0.75);

花的钱数之比是(1.8):(2.4),比值是(0.75)。小敏花的钱数与买的本数的比是(1.8):(6),比值是(0.3)。

(2)分享总结比的分类

小结:像长和宽的比,本数与本数的比,比值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把这一类的比叫做同类量的比;像路程与时间的比,比值表示的是速度。总价与数量的比,比值表示的是单价。像这样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量的比,我们叫做不同类量的比。

4、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法与分数也有关系,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完成体验单第3 题的表格。

(1)交流讨论完成表格。(2)反馈,重点说区别。

(3)质疑: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球赛中的4:0表示什么?

三、拓展练习

1.、3:()=24

(): 8=0.5

2、写一个比值1/2的比。

3、如果甲数是乙数的3倍,可以说成()与()的比是()。

4、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身高比是1 ︰ 173,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多少呢?

四、分享 人体中有趣的比

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 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 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 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7 血液和体重的比大约是1:13

第四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

(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

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

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

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活动四:

1、填一填。

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盐和盐水的比是()。

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比值是()。

活动五;

学生谈收获。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米尺、长方形白纸、圆形纸片、一米长的绳子、操作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1/4

师:认识吗?关于1/4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4表示。

生:4是分母,1是分子

生:它是一个分数。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讲解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4、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就产生了分数。(板书:分数的产生)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课前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线段、4个苹果、8只熊猫。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几种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表示出1/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老师看到每个小组都根据这几种材料表示出了1/4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把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些苹果的。把8只熊猫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8只熊猫的。

(3)认识单位“1”。

师:同学们,我们利用那么多方式表示出来了1/4,那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表示的过程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板书: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分的东西不一样。

师:我们刚才是把哪些东西平均分的?

生:一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线段、4个苹果、8只熊猫

师:象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4个苹果、8只熊猫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同学们请看,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因为它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和自然数1不同,所以要加引号)

师:单位“1”到底指哪些?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

师:很好,那么一个物体除了一个正方形外,还可以是什么?

生:一个苹果,一个面包......

师: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什么?

生:xxx

师:一些物体还可以是什么?

生:3只老虎、4个面包、8个人......

单位“1”很奇妙,它可以表示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也可以表示全校同学,还可以……。它可以表示很大很大,大到宇宙万物;也可以表示很小很小,小到一粒微尘。

(4)、揭示分数的概念

1、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可以用单位“1”表示,那么刚才在表示1/4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把谁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1/4表示。

师:剩下的部分,用哪个数表示呢?

生:3/4

师:3/4表示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3/4表示.师:如果老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其中的7份,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7/12

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还能说出来吗?

学生说:2/63/5…..并说出表示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分数,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吗?

小组交流。

指名说(多找几个学生说)。

揭示概念(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5、强化理解概念

①、齐读概念

②谁能说说下面分数的含义?(课件出示练习)

6、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有的是4、有的是12、有的是6等,分母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师:分子表示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数中有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请任意说出一个分数考考你的同桌,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五、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看谁最善于动脑思考。老师手中有九个糖果,现在我要把这些糖果分给我们班的同学,谁想要?有要求:我说分数,你来拿糖,说对了才能把糖果拿走,谁想来?(学生上台拿,并及时鼓励)

师:请拿走这些糖果的三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拿的?她拿的对不对?还剩几颗?(六颗),再请一个同学,请你拿走剩下糖果的三分之一,(两颗),咦,为什么都是三分之一,而俩人拿的糖果不一样多呢?(生:因为总数不一样。)

师:虽然取的份数相同,但单位“1”不同,得到的数量也不相同。

师:还剩4颗,谁还想要?请你拿走二分之一,她拿走了几颗?(2颗),为什么他拿走的是三分之一,而他拿走的是二分之一,却都是2颗呢?(生:单位“1”不同)师:也就是说单位“1”不同,分成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数量也可能是相同的。

师:最后还剩下2颗,老师这里不仅仅只有两颗,还有很多,老师要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两颗糖果是老师现在所有糖果的九分之一,请问,老师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师:同学们玩完了这个游戏,是不是轻松多了,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有没有信心全部通过?出示题目。

2、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

沟通比与倍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

1、引入比。

(1)问题:一个摸球游戏,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红球按4比1,应该怎么放?

方案1:黄球4个,红球1个。

方案2:黄球8个,红球2个。

讨论:8个对2个应该是8:2,为什么也可以说成4:1,你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1个看作1份,4个就是4份,2个红球也可以看作1份,黄球有这样的4份,所以是4:1。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4倍。

方案3:红球12个、白球3个;红球16个、白球4个;......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4:1?

(2)红球和黄球的比呢?

(3)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4,黄球除以红球等于1/4。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认识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中间象冒号的叫做“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后面叫做比的“后项”。

二、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

1、出示羊毛衫图。

(1)讨论:从这个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交流:兔毛是羊毛的2/3;羊毛是兔毛的倍;兔毛是这件衣服的2/5。羊毛是这件衣服的3/5。……

(2)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谁和谁的比?

2、出示新生儿图。

(1)讨论:这里的1:4是什么意思?

交流:1:4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1/4,身长是头长的4倍。

(2)如果新生儿的头长是10厘米,那么身长是多少?头长是15厘米呢?新生儿的头长是1米呢?

说明新生儿的头长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新生儿的身高在40到60之间。

(3)讨论:(指名以为学生)这位学生的头长与身长的比是:4吗?那么你估计大概是多呢?也就是说这个1:4是特指新生儿的。

3、举例。

三、完善比的意义

1、出示:我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到成都,飞行的路程大约上1800千米,大约飞行了3小时。

(1)你看出了什么?

交流:飞机飞行的速度是1800÷3=600千米/小时。

1800:3,这是路程和时间的比。

(2)我们以前学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其实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结果就是速度。我们称它为“比值”,这里的600千米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2、出示:嘉兴的特产是五方斋的粽子,花20元可以买4个。

讨论:你看到比了吗?

交流:总价和单价的比是20:4=5元/个。这里的比值就是单价。

四、总结提升

1、总结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说说什么是比?

(2)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很多知识有联系,你能说说吗?

2、应用。(机动)

(1)出示:地球储水量中,淡水与海水的比是4:141。

从杭州坐火车到成都,路程约是2480千米,需要行驶41小时。

今年流行16:9的宽频数字电视。

最新统计显示:我们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约为119:100。

(2)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意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3、学生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理解并掌握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一些物体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引入

1、出示3/4,“认识它吗?”

2、介绍分数的出现:当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中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结果时,常常用分数来表示.

3、分数相关知识回顾:大家都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1)、怎样读分数

(2)、分数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3)、怎样写分数: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写完后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并说说其各部分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的了解分数。

二、新授

(一)、探索分数的意义

师:首先,让我们来创造几个分数吧!请你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来表示一个分数,独立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说一说(每个人都必须说):

(1)、你创造了哪个分数?(2)、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

1、班内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所创造的分数?

生:若干,介绍。

(教师提问:一个物体:

①你创造了哪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建立模板>

②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③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一些物体:

①同“一个物体”的3个问题

②取其中的5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5/6是几枚扣子?

③3枚扣子可以用哪些分数来表示,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

<用彩笔表示你是怎么分这些物品的,渗透“整体”概念>

2、例子分类,总结

师:大家说的都很不错。刚才我们创造了很多分数,下面我们来给这些物品分分类。

生: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教师引导:老师是这么分的,谁能看出我分类的依据?)

师:刚才大家在展示的时候,很多同学在用到一些物体的时候,用彩笔把所有物体都圈起来了,那为什么只有一个物体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圈呢?

生: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

师:我们发现,无论是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师慢慢出示,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就是分数的意义,也是这节课重点要学习的内容。

(揭题,全班齐读)

师: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因此,分数的意义也可以表示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我们思考一下,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分别都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生:......

师: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中,可以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

生:......

师:所以说,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3、练习

课本P62做一做(本题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

(二)、分数单位

1、阅读“课本P62做一做”下面一段话,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

2、什么叫分数单位。

3、“课本P62做一做”中所出现分数的分数单位,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同桌间互相说说上课一开始所写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巩固

课本P631.2.3

(1、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把什么看作单位“1”?

(3、分数单位是什么,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3/8表示几个月饼?4个月饼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

板书: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一个长方形433/4

一个圆211/2

5支铅笔522/5

12枚回形针622/6(1/3)

6枚扣子655/6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

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比的意义

(1)两个同类量的比

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深层体会比的意义)

(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算式:÷90,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90,这里的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

(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写法

(1)阅读课本自学

问题: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小组交流汇报。

3、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问: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后项相当于什么?比值相当于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2)比与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找一找,在哪里存在比?表示什么含义?

板书

比的意义

15:10 = 15 ÷ 10= 3/2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与小数有关的资料,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小结:刚才出现的这些数都是小数,它们表示什么意义,应该怎样正确地读和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的知识起点是三年级时对一位小数的直观认识和刻画,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点。通过找身边的小数,引发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激起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二、教学例1,初步感知

师: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与小数有关的材料。

1.出示例1三幅图。图上这些数都是小数,表示物品的价钱。会读吗?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这些物品,该怎样付钱呢?

生1:0.3元就付3角。

师:很好,你会把元转化成角来考虑。那0.05元和0.48元呢?

生2:0.05元就是5分。

生3:0.48元就是4角8分。

帅:对,也可以说成48分。

2.师:把3角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分数,是多少呢?

生:3角=3/10元。(一元=10角,1角就是1/10元,3角里面有3个1/10,是3/10元)

师:3角=3/10元,也可以写成0.3元,读作零点三元。(板书)

师:5分、48分也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分数,你们会吗?同桌先讨论一下,再回答。

生:5分=5/100元,48分=48/100元(1元=100分,每份是1/100元,5分有5个1/100,就是了5/100元;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100元,48分就是48/100元(板书:5分=5/100元48分=48/100元)

师:5/100元还可以写成小数0.05元,读作零点零五;48/100元还可以写成小数0.48元,读作零点四八。(继续板书读写)

小结:0.3、0.05、0.48都是小数,0.3的小数部分有位,是一位小数,0.05和0.48小数部分有两位,是两位小数,当然,还有三位小数、四位小数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阶段,利用0.3元该怎么付?学生把元转化成角,进而追问3角钱以元为单位用分数表示?得出0.3元=3角3/10元,即0.3=3/10。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为下面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得出分数之后,告诉学生3/10还可以写成像0.3这样的小数,再教给读法】

三、教学例2,揭示意义

1.师:刚才从1元:100分,我们想到了用分做单位的数都表示1元的百分之几,都能写成小数,在其他情境中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瞧,(课件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我们截取了一部分。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等于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那么,(出示)4厘米、9厘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呢?

学生尝试完成。

师:请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4厘米=4/100米=0.04米

9厘米=9/100米=0.09米

师小结: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0.01、0.04和0.09都是两位小数。那前面对应的这排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师:对,他们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吗?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呢?

2.我们继续观察刚才那把米尺,把他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课件出示)1毫米是1米的`1/1000,还可以写成0.001米。(板书1厘米=1/1000米=0.001米)那7毫米、15毫米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大家试试吧。

板书:1毫米=1/1000面米=0.001米

7毫米=7/1000米=0.007米

9毫米=9/1000米=0.009米

小结:请大家观察这一行分数和对应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教学设计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教学设计二生: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3.总的观察:三位小数是由分母是1000的分数得到的,两位小数由分母是100的分数得到的,那位小数0.3呢?{是由分母是10的分数得到的)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呢?

生: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屏搭上出示这句话)

师:我们再从右往左看,0.3表示3/10,0.05表示5/100,0.48表示48/100,0.001表示1/1000,0.004表示4/1000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指着省略号):四位小数呢?(表示万分之几)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教师抓住展示和交流这一时机,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达成了对小数意义的系统认识和理解】

四、练习拓展,巩固提升

(一)说说做做这个练习分4个层次进行。

师:上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你会用分数和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吗?

7/1033/1009/1000

0.70.330.009

选其中个小数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义。并通过上下对比观察,再次强化: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用小数米表示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2.师:阴影部分是0.7,淮能用小数表示出空白部分?它又表示什么意义?

3.出示空白图形和0.9、0.07、0.52这三个分数,分别动手涂色表示出这三个小数。

4.个人自由在空白图形上涂色,同桌互相考查,分别用小数表示出涂色和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在新课结束后,书上安排了练一练,教材的目的在于巩固小数的意义,但如果这样,题目的价值就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练一练进行适当处理,使书上分散的练习融为一个整体,由浅入深地对一道习题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应用,使题目增值。第一层次是对教材目标的基本达成;第二层次是对习题的进一步开发,渗透辩证统一思想;第三层次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第四个层次由个体智慧到合作交流,对习题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创造和升华:,采用了让学生画小数这种直观的操作活动,伴随着学生画前的思考和画后的交流,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也就从画出来想出来说出来,逐渐明了】

(二)快速抢答。练一练1、2和书上练习第4题。

(三)我说你写。老帅报几个小数,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下来。

0.390.60.1080.0080.80.80

问座位互相检查一下,写的对不对?

(此时有同学争论:0.8和0.80,是不是老师重复报了个?)

师(故意):大家争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1:我认为0.8和0.80一样大,所以是重复写了;

师:0.8表示什么:意义?0.80又表示什么意义?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份,00.8表示一百分之八十,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0份。

师指出:0.80很特别,末尾是0,虽然末尾是0,但它表示两位小数,这个。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以后再学习。(为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打下伏笔)

(四)纠错能手。家文具店里的商品标价不太规范,请你帮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小刀3角擦皮8分直尺5角9分

(五)开放题:把6毫米用小数表示出来,你有几种方法?

(六)出示姚明照片:认识吗?准来介绍介绍他?他的身高是多少?

生:2米26。(板书2米26)

师:2米26是口头话,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应该说成多少米?(2.26米)你的身高是多少米?猜猜老师的身高。(1.63米)这些数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还有点不同(整数部分不是0)。关于这些小数的知识,我们以后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在拓展提升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所学的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注意细节的处理,0.8和0.08的比较,6毫米的三种表示方法,以及姚明身高2.26米的表述,既引导学生归纳出数学知识,又为后续学习打下铺垫】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建构分数的意义。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展示领袖学生在课堂上的风采,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能比较透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例1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活旧知,创境引题

(1)、口算:

÷15=×=4×=+= -6

×99=420÷35=25×12=135÷=1 ÷ 2 =

(2)、引导回忆,出示“真假让你辨”。(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手势表示。)

① (—)的分母是3,分子是2,中间一条横线叫分数线。( )

②妈妈把一块饼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 — )表示。( )

交流讨论第②题并引出“平均分”。

小结:只有“平均分”了,才能用分数来表示。“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前提条件。进而出示“平均分的饼图”并让学生试着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

(3)引题导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用领袖学生的记忆唤起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全体学生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让全体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先学后教感悟提炼建构新知

1、初步感知与理解

(1)(出示例1)根据每副图的意思,试着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学生打开课本到第60页)先填一填,并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

交流汇报: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

①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长方形是一种图形,也可以称为一个物体。像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一分得到了分数。

② 1米长的线段可以称为是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我们也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一分得到了分数。

③引导思考:最后一幅图还是一个物体吗?(不是)这里是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说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一分也得到了分数。

(2)揭示单位“1”:

①通过刚才的分一分、说一说,我们发现在表示分数时,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为了简明地表示这个被平均分的对象,我们就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儿的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又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②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个单位“1”还可以表示些什么?

③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

其实这个单位“1”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刚才大家讲到的很多例子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到地球、宇宙,小到纳米、微米都可以看作单位“1”。

④试着说一说刚才例1中的这些图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呢?

2.引导提炼与概括:

(1)刚才得到的这些分数,我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等等,想一想:还能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10份、100份,甚至更多吗?

揭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关注重点:

你觉得这句话中最容易疏忽的是什么地方?(师圈出“平均分”)

(3)沟通联系:

想一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个“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这个取了“其中的几份”又相当于分数中的哪一部分呢?

3、认识分数单位

揭示:其实分数也像整数、小数一样有自己的分数单位。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想一想:分数单位就是指什么?(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教学中的分数加以举例。)

(评析: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结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注意做好学生角色的有效转换,带着学生走进“分数”,特别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又大胆放手让领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帮助全体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三、展示反馈,丰富感知

1、尝试说一说(课本第61--62页“做一做”)

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动手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63页的“练一练”: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先填一填,然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操作并交流(略)。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单位的基础上,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丰富的学习活动,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体验与感受,不仅帮助学生分散了难点,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也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展示了领袖学生的风采。)

四、巩固拓展,发散思维

1.先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a不等于0)

设疑提问: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2、尝试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题:“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试着让学生讨论与交流:三幅图都表示( ),为什么每次涂色桃子的`个数却不相同呢?

小结:由于每次单位“1”桃子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每次需要涂色的桃子的个数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在涂色时要看清楚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具体数量有多少。

3、联系生活解决

读一读信息中的分数,并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1)五年级甲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 —)

(2)地球表面大约有(—)被海洋覆盖。

(3)一个婴儿每日至少有(—)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4)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却养活了世界人口的(—)。

4、拓展提高

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是“(—)”和“(—)”?

小结:这两个分数都是以“12支铅笔”为单位“1”,但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相应的1份的数量也就不同。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的意义”,还认识了分数单位。你有一些什么收获呢?(学生畅谈收获)

(评析:通过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合理的创造意识。)

【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尝试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结构能适应并引导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进行精心地设计,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与链接点,促进学生顺利地实行知识的迁移。可是,当这些学生长大以后,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时,谁去帮他做这件事呢?还是需要他自己去主动调动已有的认知,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与其让他们长大以后再去做这件事,还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去做?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不帮学生作预先的设计,也没有创设多少的情境,而是改变以前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地回忆、交流、阅读与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一点一点地感悟学习方法。因为我一直认为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他们终身是有收益的。

二、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边教学边思考边探索,我深深地相信: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知识,同时自身的创造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之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想办法让学生在各种想像、交流、画图与操作中去体验并自觉得出分数的意义。这样,新知就在学生们不断地思考与动手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学生的学习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创造性。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了多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个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多给学生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多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自己去演讲。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人类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在课前复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来产生疑问进入课堂。所以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体验到分数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来源于生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在表示分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上,我把一些问题引导出来,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习。并且,在课上,充分发挥领袖学生的引导作用,自己走下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及时为他们解决难题。

总体上讲,这堂课还算成功,但是,在教学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少数学生可能对于这一抽象的现象不能很好接受,因此,个别学生可能还摸不着头脑。如何在以后接手班级时更好的教学好《分数的意义》,还希望同行们能给我一些更好的见意。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

(演示)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板书:方程的意义

2新知探究

(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20=“” 3x=“150”>100+50 100+2X>50×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 20+30=50 20+X=100 50+X=100 3X=150) (50+2X>100 80<2x 20=“”>100+50 100+2X>50×3)

第二种: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3x=“150” 2x=“”>50×3) ( 20+30=50 100+20>100+50)

2、比较辨析,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A、教师指着黑板说: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板书:像X+100=250、这样xxxx的等式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像20+x=100,3×=18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板书)

师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生:“含有未知数”“等式”

师:那X+10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们不是等式,师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生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ⅹ=0,ⅹ=a,ⅹ=a2是方程吗?

生:是,因为它们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

3、举例方程、理解概念你能例举出方程吗?谁能举的与刚才不一样吗?(用字母Y表示、有难度的方程)

生列举:ⅹ+5=18 6(ⅹ-2)=24 6(ⅹ-2)=24 5ⅹ=30 ⅹ÷4=6 ⅹ+ⅹ+ⅹ+ⅹ=35

(ⅹ+4)÷2=3 ⅹ+y=5等。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生: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生思考汇报。

3、巩固提升

1、“试一试”

(1)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是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观察右边的图,弄清题意,列出方程。

2、练一练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回事。 ( × )

(4)X2不可能等于2X。 ( × )

(5)10=4X-8不是方程。 ( × )

(6)等式都是方程。 ( × )

3、练习一

1、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讨论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是方程的'是:8x=0 2y÷5=10 n-5m = 15 6x +3 = 11+2x 4+3z =10

不是方程的是:6x+2 4+2>10 17-8 = 9 10<3m

4、练习二

1、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2、用方程表示以下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共重50千克,吃了3x千克,还剩30千克。 (3x+30=50)

(2)赵华家距离学校240米,她从家到学校走了3x分钟,每分钟行60米。 (60 x 3x=240)

(3)小明今年x岁,爸爸40岁,它们俩相差28岁。 (28+x=40)

(4)小芳每天跑skm,她一星期跑了28km. (7s=28)

(5)一罐糖有a颗,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a÷25=3)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我还学到了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板书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概念: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

(1)“含有未知数”

(2)“等式”

注意: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实践中产生的,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了解分数单位,并会找分数单位;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一米长的绳子、小正方体、长方形纸等。

四、教法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出示,这个分数读作?你能说一说它各部分的名称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课堂新授

1、介绍分数的'产生

生活中,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初步感知:

PPT出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如果这样把一个饼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没有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强调在谈到分数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平均分。

3、活动一、动手操作,再认识

(1)准备。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学具,(出示学具)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表示出吗?找同学为大家朗读活动要求。

(2)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汇报展示。你能表示出一张纸的吗?4跟小棒的应该如何表示?你还用什么表示了?

(4)总结,认识单位“1”。刚才我们都是把哪些物体平均分的?像把一张纸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把4根小棒、八个小立方体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介绍这个单位“1”同我们之前学过的1不一样所以要加引号。

4、活动二、联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1)你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的例子吗?你能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个计量单位的例子吗?你能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的例子吗?总结,单位“1”可小可大,自然界中小到一粒尘埃,大到整个宇宙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2)动手操作,加深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表示的作品,露出来的部分占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整体是怎样的吗?说一说,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画的?这里的把谁当做单位“1”?你画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

5、活动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大家都理解、的含义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PPT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简言之,先分后数,分什么?数什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吧。把十个圆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2)活动。你能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你写的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抽签决定第几小组给大家分享自己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6、认识分数单位

整数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等,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分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以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5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所以的分数单位是。举例练习。

(三)生活中的分数

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PPT出示:据统计五三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你能说一说这里的所表示的意义吗?五三班在午托班吃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你能说一说这里的所表示的意义吗?人从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新生儿的头长占身长的,5岁时头长占身长的,成年人的头长占身体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练习巩固

接下来我们来检测下大家的知识掌握情况。

1、填空

(1)表示把x平均分成x份,取其中的x份。

(2)说出下面各数的分数单位。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2、判断。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全长的。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掌握小数的数位。

2、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理解数位顺序表上的计数单位,以及进率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能抽象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并能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1、填空。

3写成小数是10

表示()写成小数是() 100

表示()写成小数是()表示()

2、读一读下面一段话中的小数。

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80千米/时,约为米/秒。

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来研究小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三))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师问:这个计数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拨数:同学们的观察都非常仔细,??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都是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那你们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出“”吗?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数,师指名上台演示。

课件出示拨数情况,引导学生认识:

“”中有5个“2”,这5个“2”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小数点右边第一1个“2”在十分位上,它表示2个

师提问:小数点右边第2个“2”在百分位上,它表示2个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11,用小数表示是,所以这个“2”也可以表示,它也可以表示多少?1001可以写成,所以这个“2”表示2个. 100

师追问:说得很有道理,那最后一个“2”在什么位置,表示多少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最后一个“2”在千分位上,表示2个1,也可以表示2个1000

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小数点左边两个2分别表示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2、认识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引导思考: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个位、十位、百位??,那么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位名称及对应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四位是万分位,计数单位是万分之一();

课件出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进行小组讨论:看一看,比一比,在数位顺序表上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相同点: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不同点:整数部分在小数点的左边,数位顺序是从右往左依次排列,计数单位由小到大,只有最小的计算单位——1,没有最大的计算单位;而小数部分在小数点的右边,从左往右依次排列,计数单位由大到小,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只有最大的计数单位——

师强调:小数的半数单位也是“满十进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页“看一看,说一说”的图片,进而发现:10个元是1元;10个元是元,再次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是“满十进1”。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出示教材第7页“试一试”情境一:同样的毛巾,小熊商店每条5元,小狗每条元,这两个毛巾的价格一样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2、出示教材第7页“试一试”情境二:涂一涂,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涂色,并汇报:和0一样大。

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和0一样大?师归纳小结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关键:理解一个比中各部分量的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导语:神话总是在人们期待中变成现实,20xx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那精彩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请同学们把书轻翻到第43页看书中的插图。此时画面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这两面国旗都是长375px、宽250px,根据这两个条件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生自由汇报:①15÷10表示长是宽的几倍。②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③15-10表示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

教师小结:表示这样的两个数量关系可以用减法,也可以用除法。在用除法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的方式。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板书:比的意义

2、出示学习目标:⑴理解比的意义。

⑵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⑶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二、解决问题

(一)、出示自学提示:

⑴看书自学第43----44页,思考:什么是比?你能结合书中的例子谈谈你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吗?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用序号①②③……标出你学会的内容。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汇报

1、师:15÷10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10÷15表示什么?也可以说成谁与谁的比呢?生: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教师小结:长和宽表示长度,是同类量。同类量可以比,不同类量可以比吗?

2、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离地面350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km。师边说边板书:km 90分钟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呢?生1:÷90表示是飞船速度。(用除法算式)生2: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生3: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生4:÷90也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90。

教师小结:长和宽的比是两个长度比,即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数之间倍数关系。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但它们是有关联的量,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出一个新的`量。它们相除时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3、归纳概括

师:观察上面这些例子,你能试着概括什么叫比吗?自说,同桌互议。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师板书)

教师小结:我们把除法形式,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生继续汇报)生1:比号像冒号“:”

师说明:比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写比时把比号写在两数字中间,读作谁比谁,如10﹕15读作10比15生2:比各部分名称(生举例说明)15﹕10= 15 ÷ 10 = =︱︱︱︱︱

前项比号后项用前项除以后项商比值生3: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生4:比值表示方法有三种:小数、分数、整数师出示练习题求比值:10:25::

(指三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汇报,总结)生5:比值与比的联系与区别

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但不能读作分数,更不能用小数、整数表示。(即比是由两个数和一个比号组成)

练习:p44 1题做一做(填空汇报)

生6: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师下发表格,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学生汇报填写下表: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讨论:

①为什么是“相当于”而不是是或等于呢?②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呢?

③能否用字母表示出它们三者关系呢?a÷b= a/b = a:b(b≠0)

三、归纳概括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怎样获取知识的?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

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课件。

播报:20xx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示两面国旗:两面国旗都是长15cm,宽10cm。)

2、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宽比长少5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3/2,宽是长的2/3。

3、导入新课: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意义

学习方式:独立自学、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同类量的比。

(1)启发:除了用已经学过的这些方法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自学课本第48页的内容。

(3)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10比15。

(4)指出: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的比。

2、不同类量的比。

(1)出示数据,列式求飞船的速度:÷90。

(2)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提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呢?应该怎样表示呢?(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90)

(3)提问: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

(4)指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

3、概括比的意义: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活动二】比的读写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方式:独立自学、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第49页,思考: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汇报交流:15:10 =15÷10 =3/2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比值。

(1)什么是比值?怎么求比值?

(2)比值可以怎样表示?(分数、小数、整数)

(3)讨论:比值和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活动三】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提问: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

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2、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0没有意义。)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49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比,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及求比值。

2、理解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4、渗透知识源于实践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并在此基础上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复习迁移

创新情境:六(1)班参加电子计算小组男生人数有5人,女生有4人。

同学们看到这些信息,你们知道哪些问题?

可能会出现六种以上比较的方法: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人。2、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人。3、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4、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男生比女生多25%。6、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0%。

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某些数量进行比较。

除了以上六种比较的方法,你还知道其他比较的方法吗?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量比较的方法。

揭示课题:比的意义(板书)

同学们,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概括比的意义

A:出示例1: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怎样求?谁和谁进行比较?

5÷4=两数相除(板书)5 、4和分别表示什么?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是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说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比4两个数的比(板书)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怎样求?谁和谁进行比较?

4÷5=(板书)4 、5和分别表示什么?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说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比5(板书)

B:出示例2: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求这辆车的速度。

180÷3=60(千米)(板书)180 、3和60分别表示什么?

谁把它能说成两个数量的比?

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又可以说成: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180比3(板书)。

60千米是谁与谁的比的结果?

概括比的意义:

5÷4= 5比4

4÷5= 4比5讨论: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

180÷3=60(千米)180比3(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习:试一试

1、李强植树6棵,张明植树5棵。说出李强和张明植树棵数的比。

2、3支圆珠笔的总价是6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元?说出圆珠笔总价和数量的比。

练一练

甲(1)甲、乙两个长方形周长的比是()比()。

3米(2)甲、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比是()比()。

乙1米

5米8米

3、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每分钟转25转,小齿轮每分钟转92转。大、小两个齿轮转数的比是()。

4、六(2)班有男生24人,女生23人,写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再分别写出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2)学习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那么表示的比的符号叫什么呢?(比号)

我们来写一个比号。5比4写作 5:4,读作5比4。

前项后项

比号

练习:练一练

读出下面各个比:120::1:

(3)学习求比值的方法

既然两个数相除叫做比,那第5:4如何进行计算呢?

5:4=5÷4=计算结果叫做什么?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完善各部分名称)

比值

讨论:比和比值一样吗?

练习:练一练

求出下列各个比的比值:

45:135::1:2

(4)探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学习和探索,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比,了解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如何来求比值,请大家想一想,比跟什么关系最密切?(除法、分数)

比还可写成分数形式,5:4可以写成,还读成5比4,说一说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分数形式的比与分数的写法也不一样,教师示范写法。

板书:比号

练习:把下列比写成分数形式的比:21:100 32:15

请你与分数作一下比较,有什么联系和不同?(比的前项、比号、后项、比值相当于……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联系区别

5:4前项(5)比号(:)后项(4)比值

一种关系

5÷4被除数(5)除号(÷)除数(4)商

一种运算

分子(5)分数线()

分母(4)分数值

一个数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体育比赛的比分和我们今天的学习的比一样吗?

(三)反馈矫正,贯穿全课

综合练习:

1、有4只羊共重140千克,羊的总重量和只数比是():(),比值是()。

2.3÷8=():()=

=()÷()=():()

23:8=()÷()=

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甲数是乙数的6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5、小康村今年粮食比去年增产10%,今年与去年粮食产量的比是()。

6、1小时:15分钟的比值是()。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第五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教学过程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通常怎么比较?(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导入:今天我们借助于除法来学习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一)准备题

(事先板书)口头列式解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板书:100÷2=50(千米)师:观察上面的两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用除法)(二)讲授新课:比的意义 1.观察练习1。

问:3÷2表示什么?(3是2的几倍。)谁和谁比?(长和宽比。)2÷3表示什么?(2是3的几分之几。)谁和谁比?(宽和长比。)师: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比较结果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也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

也就是说,3÷2可以说成3比2,2÷3也可以说成2比3。提问:3分米、2分米都表示什么?(长度)师小结:3分米、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2.观察练习2。

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 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讨论)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即100∶2可以说成100比2。)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3.归纳总结。

师: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红笔画线,标上除法。)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关系时,我们又可以说成什么?(用红笔画线,标上“比”。)什么叫做比?(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并板书。)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4.练一练。(投影)(1)书法小组有男生6人,女生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比(),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比()。

(2)小红3小时走11千米,小红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这个比表示()。

提问:写比时要注意什么?(要看清谁比谁,按顺序写。)不按顺序写会出现什么结果?(改变比的意义。)(三)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各部分名称和表现形式都应发生变化。(可让学生看书自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比2 记作3∶2 2比3 记作2∶3 100比5 记作100∶5 “∶”叫做比号,读做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提问:比的前后两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交换了位置,比的意义就变了。)比值可以是哪些数?(分数、小数、整数)练习:你会求比值吗?(板书)100∶2=100÷2=50(老师说明:求比值和解答应用题不同,不写单位名称。)(四)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老师出示投影。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师: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因为它们之间有联系还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所以比同除法的关系只能是相当于的关系。

提问:在除法中,为了使除法有意义,提出了什么要求?(除数不能是0。)那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不可以)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板书)3∶2可写成 成比值又可以看成比,做比时读作2比3,做比值读作三分之二。其它几个比做比值时必须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老师按学生回答,填写投影片)师:分数是一个数,所以比同分数也是“相当于”的关系。(五)反馈练习

1.第56页的“做一做”,学生动笔在本上做。2.(投影)把下面的比写成分数形式。3.选择答案。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这个小组所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是

[

] 4.判断正误:(举反馈牌)(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2)机床上有一个齿轮,20秒转49周,这个齿轮转动的周数和时间的比是20∶49。

()()师:写比要注意比的顺序,前、后项不能颠倒。(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书上第55页至56页的知识。(让学生打开书看)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七)布置作业(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课从除法应用题入手,通过复习同类量相除,不同类量相除的内容,引出“比”的概念,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义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体现了概念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课后练习,重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时反馈了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

二、认一认

师:像上面那样,(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比号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这个比的比值。读一读。写一写。(第51页练一练第一题。)

三、练一练。(第51页练一练第二题。)

四、说一说,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比,说一说你学到什么知识? 生活中还有哪些比的例子?有什么新问题?(三)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0的道理,同时懂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比的意义: 同类量的比

问:谁来向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级的人数情况。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板书)

如果把我们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放在一起比一比,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板书:用减法。27-19 从这个式子里,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问:除了减法之外,你还能想出其它比较的方法吗? 可以算出什么?

板书: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多少倍? 会列式吗?

19/27

27/19 说明:像这样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板书课题)

问: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像这样的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19比27 谁来说一说,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几分之几还可以怎么说?(学生重复一遍)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根据上面的例子,想一想,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还可以怎么说呢? 27比19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都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2、不同类量的比

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路上行驶的汽车。

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你能把什么算出来?

也就是汽车的速度。列式:90/2=45(千米)

同学们请看,求汽车的速度,实际上是用哪两个量进行比较? 那么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启发学生: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

常见的数量关系里,因为单价=总价/数量,所以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3、揭示比的意义:

刚才的这些例子在列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用除法来计算的

都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是多少?

由此可见,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对,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都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5/8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15/26呢?

4、反馈练习:

出示一面国旗。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说出哪些比?

二、自学比的其它知识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在教材的52-53页,还涉及到了一些关于比地其他知识,能自己研究解决吗? 学生自学3分钟

谁来汇报一下,通过看书自学,你又了解了有关比的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可不按顺序)各部分的名称

在写比号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比值。14:21

8/9 0.5:2.5 2/9:1/3 比的分数写法。

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25:100

21:18 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列表出三者的关系

引导学生:比的后项有限制吗?为什么不能是0。足球比赛中为什么会出现2:0这种写法呢?

刚才我们说了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那三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让学生讨论。

小结:比是两个数的除法的关系;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个运算。

三、巩固练习:

看来同学位自学的效果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小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

1、填空:

小华家养了12只鸡,9只鸭。

鸡和鸭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鸭和鸡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买3千克苹果用了7.5元。

买苹果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2、练习十二第1题。

3、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身 高的比是1:173。小强说的对吗?

4、用一辆汽车运货,上午运了5次,共运20吨;下午运了6次,共运24吨。

你提出哪些有关比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下载比的意义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 执教:沈其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的读、写比,并会正确的求出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领......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山东省济宁北 湖旅游度假区石桥镇第一小学 赵秀琴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85-86页,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撰写时间:2010年8月27日 8:23 共有 0 次修改,这是第0次修改 人体的奥秘 ——比 茌平县肖庄联合校 薛静 课前交流: 1、课前我让同学们测量了自己身体各部分的......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6~47页,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l~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黄老师也很喜欢喝饮料,还特别喜欢自己调配饮料,你想知道黄老师是怎么样调配的呢?(出示苹果汁300ml糖水100ml)这样调配出的饮料特别......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