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一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介绍】
沈重(1915—1986),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系列战场手记,脍炙人口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就是其中一篇,作品生动地描写了狼牙山上的五位七连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和民众撤退,与敌人周旋在狼牙山三面绝壁的棋盘陀(悬崖)上,在弹尽粮绝,敌人被消灭100多人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壮烈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是河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而闻名。2005年12月,狼牙山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8年4月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葛振林和宋学义获救
1941年秋,河北易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余药夫,正在狼牙山附近的村寨宣传如何搞好秋收秋种。9月24日的夜里,一同开会的同志没有分散,和衣而睡,到了次日拂晨时分,日寇三千五百多人已把狼牙山周围所有沟口围得水泄不通。在轰轰的枪炮声中,同志们决定往棋盘坨顶峰转移。到了山腰石门时,敌军越逼越近,几十位同志受到机枪大炮疯狂封锁,渐渐分散撤离。硝烟弥漫中,余药夫只身隐蔽到了山背面的崖缝之中。
9月25日,负责掩护狼牙山地区群众和大部队转移的五壮士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与敌周旋一天,逐渐把敌人引到一个名叫牛角壶的陡峭山峰,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任务。子弹打光了,粮食也吃完了,日军冲上来要抓活的。誓死不当俘虏!五壮士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纷纷跳下山崖。
葛振林跳下山崖后,身子不断地挨着树。一种求生的本能使他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去抓树枝,手被划伤多处之后,他终于被并排的几棵小树挡住。敌人胡乱地向崖下放枪,子弹呼呼地从葛振林头上飞过。
敌人走后,已跌成脑震荡的葛振林与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先后往主力部队撤退的棋盘坨大庙方向爬。天黑了,渐渐有了朦胧的月色,此刻两人早已用尽了几乎最后的一丝力气,而大庙仍然遥不可及。正像后来葛老对笔者反复回忆的:狼牙山,野狼多,山中呆一夜,不昏死,也会被狼吃掉。
饿了一天的余药夫在这时也开始攀崖而上,在一个叫双鞍岭的地方遇到了行动十分困难的两位壮士。余得知他们是八路军,在毫不熟悉环境的情况下,当即冒着坡陡路滑可能摔入深谷的危险为他们探路。探一段,就回头来扶葛振林前进一段,再探一段再扶一段。深夜的山风略有凉意,可余药夫的衣服却被汗水湿透了。终于到达大庙,余药夫连忙让两位壮士躺下休息,自己却不顾疲乏,主动到庙外放了一整夜的哨。
余药夫的援助使两位劫后余生的壮士终于转危为安。第二天,余药夫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
此后,这位没留名字的搭救者就一直成为葛壮士刻骨铭心的回忆。两位壮士也一直令余药夫深深崇仰着,但他却把自己搭救英雄的义举埋在心底,从不张扬。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2.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狼牙山风景图)师:同学们,这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壮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标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认清字形,规范书写。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壮士”是哪五个人?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五壮士”是指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再次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意思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位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同学们试着给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完成填空。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题目中的“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谈谈自己看法。
(不能换,因为文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用“壮士”。)
2.师: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生起崇敬之情。下面让我们在课文中去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吧!
二、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1.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奋战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说一说)
2.师: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指名答)
3.研读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1)痛击敌人。(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
(2)引上绝路。(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紧跟在班长后面。)
①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学生自由交流)
②读一读描写班长和战士们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表现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③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他们的崇高精神。(坚定不移、勇于献身。)
(3)顶峰歼敌。(课件出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①朗读课文,说一说顶峰歼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自由交流)
②找出五壮士共同英勇歼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③在这部分,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他们的精神呢?(英勇顽强、坚强不屈。)
(4)跳下悬崖。(课件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露出胜利的喜悦。)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屹立”的意思。(“屹立”本义是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这里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突出他们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②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激动地……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③找出五壮士是怎样跳崖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出什么?
(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体会出他不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也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从“纵身”“相继”“昂首挺胸”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出五壮士坚强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④同学们,此时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五壮士的口号,体现出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三、课堂小结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名字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居高临下()①靠近 ②对着 ③来到 ④将要
身负重伤()①承担 ②失败 ③遭受 ④享有
引上绝路()①停止 ②达到极点 ③走不通的大举进攻()①提出 ②推选 ③动作 ④抬起
二、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掩护()依托()豪迈()全神贯注()
反义词:
仇恨()
崎岖()沉着()全神贯注()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记叙的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故事,五壮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记叙顺序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四、重点段落品析。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五壮士怎样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决心和的精神。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
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一、②③③③
二、近义词:保护
依靠
豪爽
专心致志
反义词:感激
平坦
慌张
东张西望
三、抗日战争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热爱人民
勇于献身
四、“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表现了班长马宝玉坚定果断、毫不犹豫的品质。(2)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五壮士向棋盘陀走去。(3)坚定不移
不畏牺牲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五、略
【教学板书】
6.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敌众我寡(略)
诱敌上山:英勇奋战(详)
引上绝路:斩钉截铁(略)
顶峰歼敌:决一死战(详)
跳下悬崖:壮烈豪迈(详)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
【教学反思】
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学时我扣住“壮”这个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学完“跳下悬崖”的部分后,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明知道自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既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