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加法的初步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计算虽然简单,但它在本单元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好10以内的加法打好基础.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看图叙述图意,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新课前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铅笔,目的是让学生对“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有个感性的认识.最后在巩固反馈阶段,又安排了自己摆一摆,算一算,也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法.(二)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3以内的加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气球图、游戏图、小猫图.(二)学具:小圆片、小鹿卡片各3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拨珠说数的组成.(老师拨珠学生说)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 2.出示小黑板,说数的组成.
学生说,老师板书.(二)学习新课
通过直观演示,引入新课:
师说:请同学们从铅笔盒里拿出1支铅笔放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1支放在右边.现在请把这2支铅笔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做合并的动作)一共是几支铅笔?(一共是2支铅笔)师说:对,1和1组成2,一共是2支铅笔. 1.教学1+1=2(1)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一). 引导学生看图后回答问题:
小朋友左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板书1)小朋友右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右手有1个气球)(板书1)(2)出示图(二):
师问:把这两个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几个气球?(一共有2个气球)(板书2)指名学生叙述图意: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1个气球,把两个气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2个气球.
(3)出现加法算式:
师说:把左手的1个气球和右手的1个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就是要把两个数(指1和1)加起来.用加法算式表示:
先写1(指板书1),表示左手的1个气球,再写1(指板书1),表示右手的1个气球,求一共是多少个气球,在两个数中间写加号(板书加号).写加号时,先写一横,再写一竖.1+1得2,最后写等号和2.板书:
师说:这个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 指名读加法算式,齐读.
指名说:算式中的两个1和2各表示什么? 2.教学2+1=3.
出示游戏图.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学们在做拍手游戏)你们看图思考: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
要求学生把这3个问题连起来回答. 先自己小声练习回答以上3个问题.
指名回答: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学生边说,老师边画上集合圈)师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这两个圈里的小朋友合并在一起,(在三个小朋友的外面画一个大圆圈)也就是把2和1加起来,算式怎么写?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2+1=3 谁能把这个算式读一读?
谁能说说 2,1,3在这个算式里各表示什么? 3是怎么得来的?(3是2和1合起来的.)师说: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1=3.(指名说)3.教学1+2=3.(1)出示小猫图.
引导学生看图,然后用三句话叙述图意:(原来有几只小猫?又跑来几只?一共有几只小猫?)先自己小声练习说,再两人一组互相说,最后指名2~4人说图意. 师说:原来有1只小猫,又跑来2只,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算式?老师板书:
1+2=3 师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就是把1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指名读算式、指名说算式中的1,2,3各表示什么?
(2)师问:我们不看图,计算1+2时,怎么想得数?(想1和 2组成 3,所以 1加 2等于3)还可以怎么想?(想2加1等于3,1加2也等于3)师说:你们说得对,计算加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想得数.刚才我们看过的图都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想它的得数.
(三)巩固反馈
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计算时,可根据数的组成来想得数.今天学的就是“加法的初步认识”,(贴出课题)
第二篇:设计说明范文
书桌设计说明
设计主题:运用人体工程学知识,设计出符合12岁左右的学生书桌,造型独特,在造型材料以及色彩方面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原理,绿色健康切环保。
设计背景:现在大部分学生书桌过于矮小,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学生不舒适,不自然,造成了驼背灯不亮的发育。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书桌设计。在书桌的设计必须注意家具的尺寸、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使其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达到安全、使用、方便、美观的目的。设计时要考虑到使用的年纪,喜好,以及人体尺寸。我设计的这款书桌,从储存、展示、斜面面科学角度、美观、健康等方面着手,进行设计。
具体设计:
1、科学的角度设计
斜面在0到75度之间,可调节。通过调节器调节书面的斜度。使学生在使用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用处,调节桌面的倾斜度可以防止驼背等不良记住发育。让学生阅读书写时保持最佳的用眼距离和视线角度。
2、文具盒的设计
文具盒的设置解决了,斜面太大笔等容易下滑的问题。在桌面凹陷,方便放置笔等文具。
3、托肘板
前端的托肘板,更方便学生学习,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在不用的时候放下来,能减小占地面积,更好的节省空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肩肘腰等部分紧张的肌肉,克服了在普通桌子上双臂向左向右两边撑开和耸肩带来的疲惫,学生也不会因为肩酸背痛而趴在桌子上,保持了最佳的学习姿态。
4、书架存储功能以及读书板后的展示功能
书桌上部分的书架起到了储存的作用,在书架后面也有空间能储存书籍。打开桌面,深度为780mm的桌洞,更能存放书籍。有足够大的储存空间。同时,读书板向后翻转,更是一片很好的展示空间。
5、可调节高度
可升降的桌体。桌子的高低客随着学生的成长而调节,满足孩子不断成长的需要。为家长节省开支。
6、材料
在材料上选材环保耐用,减少有毒气体。桌面具有防光源反射。
7、人性化的脚踏板
有缓解学生腿部肌肉的压力,双腿更轻松。
8、造型外观
书桌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到人的坐态生理特征外,还要有使用者是否舒适、健康以及工作效率。当然还有造型美观。因为这次的书桌设计是针对 年纪在12岁左右的学生。经调查,发现这个年纪的学生男女喜欢的风格差异很大。针对此情况,选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造型上采用汽车、飞机等特征,在侧板的设计上,模拟飞机机翼的造型。在书架的外观上,才用汽车的加油的现实面,而书夹采用挡风玻璃上的雨刷。生动形象,有趣味性。使学生更愿意上书桌学习。
第三篇:设计说明范本
目录
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二.设计依据
三、规划指导思想
四、规划布局
五、市政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二)排水规划
(三)电力、电讯规划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图纸
一.总平面图
二、结构分析图
三、竖向设计图
四、道路交通设计图
五、绿化系统及景观分析图
六、给排水工程规划图
七、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八、燃气工程规划图
九、主要建筑平立面图
十、鸟瞰图
居住小区规划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该场地位于南方某城市经济开发区,由3条城市道路与一条用地界线围合,其中位于北部的建设路和位于南部的南曦路红线宽度均为35 m,位于西部的和平西路红线宽度为25m,场地内部有一条红线宽度为20m的和平东路将场地分为两块用地,场地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1公顷.场地内部地势平坦,内部无河流,山脊分隔,植被较少,地质条件良好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民用建筑通则》(JGJ37-89)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45-95)2001年版
6..其他相关国家、部、省市现行规范规程年版
三、规划指导思想
1、力求将小区规划成为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导向性,具有良好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
2、充分利用小区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小区环境既相对完整,又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舒适、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
3、坚持小区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努力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4、努力创造新颖和灵活可变的住宅类型和多样化的住宅组团,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形成丰富多样的居住环境,并为住户参与创造有利的条件。
5、强化现代意识,开辟足够的交通空间,满足动、静、态交通要求。
6、按照试点小区的要求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扩大小区建设的技含量,使住宅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总之,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努力把小区建设成为舒适、方便、安全、卫生和优美宜人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四、规划布局 1、规划结构
规划采用小区--组团--住宅组群三级结构。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小区级公共绿地、两处托幼均位于小区中心部位。小学位于中部,小区由五个组团组成,每个组团由几个住宅组群组成,各组团间通过小区主次道路相联系,住宅组群间通过组团道路联系。
2、道路系统
根据人流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情况,规划采用自由式路网结构,小区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形成通而不畅的道路结构。小区对外设有多个出入口,为方便各个组团出入,小区地形为距形,故在地块每一边上都设立了车流与人流入口,实行人流与车流分离的组织形式。
组团之间除了靠组团路来衔接各个组团外,还设置了一个景观轴线,来起到辅助组团之间衔接的作用,这样就更加拉近了各个组团之间的距离,也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更大的方便!
小区道路分为三级:
(1)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12米,建筑红线不少于16米。
(2)组团级:路面宽6米(3)宅前小路,路面宽3米。3、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项目及规模
根据小区共建服务对象和服务半径的不
同要求,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呈线性布置.小区内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沿和平东路两侧布置,有些还布置在城市干道上,这样不紧有利于居民上下班购物,还有利于相邻小区居民的购物,也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小区配套的社会性福利设施,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设置,布设在小区内部,这样既有较好的小区环境质量,又有好的外部空间环境。小区的教育设施和会所主要布置在小区中心,更加方便该区居民,同时也能大大减小上下班和学生上下课时带来的交通阻塞等问题!
4、住宅单体设计与群体组合为满足住宅商品化的需要,住宅设计采用二种类型,建筑面积分两个档次,分别为80─100M2/ 户和100M2/户─120M2/户。住宅单体设计在内部功能、空间利用、外部造型、经济节能方面都力求有所创新,并考虑远期发展改造的可能性,方案均采用大起居厅,并兼有小餐厅。卫生间考虑三套组合式,即浴缸、面盆及一个蹲式或座式便器,住宅层高采用3米,日照间路为1.5H,住宅横向间距不小于15米,建筑层次以9层为主,少量5层、21层。小区住宅内部功能,动、静分区,管道集中。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新科技成果,运用推广的新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运用新建材,用生态住宅原理,设计改造新型的适用的住宅,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住宅群体组合充分利用多层条式住宅通风好,朝向好,施工方便等特点,庭院组合主要采用L型和O型院落式,一般每院落40-50户,设一个主要出入口,并设置标志,这种围合式院落空间,给居民以领域感和归属感。
小区设一个居委会,内设收发信报、传呼电话、取奶站等综合服务设施,在组团中心设置组团绿地。
5、绿地系统及景观设计
①小区绿地共分四种,即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庭院绿地,沿道路绿化带。
小区级绿地设在小区的东部,结合现状水
塘和洼地进行改造,利用水塘自然水面,周边铺以不同颜色的铺地,两侧设置精美的花坛、座椅,配合种植花草树木,另开辟一处中心绿地,并按不同服务对象划分不同活动场地,设置老年儿童等活动设施。
组团绿地集中设置在组团内部,以花架、坐椅、硬地、小品、儿童活动设施等设施,安排老年人休息的场所和儿童活动设施,是组团内居民交往,游憩的主要场所,属半公共空间。
宅前院落绿地主要以草皮、乔木、石桌、石凳、花架、沙坑、常绿灌木为主,为院落邻里交往创造一个好的室外活动空间。
沿路绿化带以乔木为主,种植观赏树木,住宅山墙建议用藤蔓植物半装饰。
②景观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和道路走向,将建筑景观与绿化景观相结合、小区景观与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相结合,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居住小区景观。
结合曲折变化的小区道路,形成丰富、有
致的道路对景点;沿路通过住宅单元的错列围合,形成路移景变的沿街景观效果。在各个组团中心绿地景观之间,铺设了绿化景观带,同时也可供居民步行休闲,不仅增加了小区绿化效果,更加拉近了各个组团居民间的交流,沟通,给居民的出行带了了巨大的方便.建筑风格主要采用平屋顶的手法、在细部处理上借鉴和吸引其他地区建筑的风格,形成典雅、别致、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以白色为基调。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充分考虑城市街道景观要求。沿街建筑要求丰富、连续、形成高低错落、进退有效的街道景观界面。
小区公建力求建筑形式丰富、活泼,采用较为浓重的色彩,与居住建筑典雅的色彩形成对比,使整个小区建筑色彩具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环境小品
小区环境小品面广量大,规划从环境小品融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设计要求
出发,对小区中心绿地及各组团绿地的建筑小品,从指示标牌、柱廊、雕塑、灯柱、围墙、花台、地面铺砌、座椅、儿童游戏等提出规划要求。
各组团地中的小品、雕塑、既表现出组团的特征,又美化了居住环境;围墙、灯具、坐椅等每个组团各具特色,增强组团识别性。小区步行道采用有别其它硬地的铺砌方式,从色彩和质感上来限制空间,以达到丰富的景观效果。
五、市政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小区以居住为主,辅以部分公共建筑,在给水规划中,主要考虑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小区公建用水量。1、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采用200升/人×日,给水普及率为100%,时变化系数K时=1.7。规划人口10000人 ① 居民生活用水量Q
1Q1=3400立方米/日
②公建用水量Q2,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20%考虑。Q2=680立方米/日 ② 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
浇洒广场、道路用水标准:1.5升/平方米;浇洒绿地用水量标准:1.7升/平方米
浇洒广场、道路用水量:Q3=270立方米/日
④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Q
4按总用水量的20%计算;Q4=870立方米/日;小区总用水量:Q=5220立方米/日
2、消防
小区消防采用消防与生活用水管道混合供水方式,室外消防为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一次,每次按10升/秒流量计。
小区应设消防栓10处,消火栓采用地下式。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在主要交*路口,必须设置消防栓。利用低压消防,消防压力满足60米充实水柱。
3、管网布置
根据小区内道路走向,采用环状管网与树
枝管网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树枝管网向周围辐射,直接送入用户,以保证小区内居民用水安全可靠。
(二)排水规划
排水体制选择雨、污合流制。1、污水 ①污水量
小区内总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算,得污水量为4437 立方米/日。
②管网布置
小区东部的和平东路上,已形成城市排污干管,小区内污水可接入和平东路排污干管内,进入污水处理厂内。
2、雨水
小区内雨水排放充分利用小区内地形特点,采用明渠、明沟排水,利用现状的明沟、明渠收集雨水、排入明渠中。
(三)电力、电讯规划
1、供电规划
小区设10KV变电所一处,电源引自10KV
输电线路,变电所变压器总容量为1430KVA,选用一台变压器,为800KVA。高压供电线路采用架空引入,低压供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2、电讯规划
电话普及率按20%计算,预测小区电话为2000门。电讯管线从和平东路引,全部采用地下电缆,敷设方式为混凝土地下管网,管网规格分别为6孔、4孔和2孔。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小区用地面积为21公顷,总建筑面积236567平方米,容积率为1.13,建筑密度14.68%
第四篇: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这次设计我选择了为自己崇拜的油画家设计油画家工作室。这位油画家希望多与年轻人交流沟通,从他们身上获取灵感,同时他希望用自己对艺术的热爱来感染他们。根据他这一特殊的想法和场地的实际调研,我选择了A1基地。A1基地地处“闹市”,紧邻学一食堂前广场和一大片宿舍区,人流量较大的特点与油画家的初衷相符。同时A1基地紧邻青年湖,有很好的景观视野,便于油画家感知大自然四季的变化。
这次设计我主要围绕“促进艺术交流,感受艺术氛围”的主题来进行的。首先,我将主建筑设置在了基地的东南角。对于油画家来说,这里亲近湖面,与冯骥才艺术中心隔湖相望,有很好的景致和写生条件。而建筑内部的庭院创造了私密性较高的私人景观,安逸静谧。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建筑主入口的阶梯平台俨然成为一个艺术沙龙区,供大学生与油画家进行交流,同时参观悬挂在此处的油画作品。而亲水平台则为大学生提供了观景和写生的平台。为了强调设计主题,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除了艺术沙龙区,我在西南角设置了三角状的草坪花园。在草坪上设置了可移动的白色展板,用来悬挂大学生的油画作品。同时,由展板形成的小空间也为同学提供了半私密性的可交谈娱乐的场所。此处设计同时也增加了整个场地的趣味性,呼应主题。车位采用集中式布局,四个车位并列而至,正对大门,便于车辆进出。残疾人车位紧邻建筑主入口,便于残疾人以最短的路径进入建筑。建筑场地四周被草坪包围。此处种植的树木并不密集,没有给人很强烈的围合感,使整个场地具有开放的气氛。由各实体“挤”出的道路尺度较小,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小路两侧的草坪上设有桌椅,供大学生读书画画。道路将各个分区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将整个场地划分为以油画家工作室为中心,亲水平台,艺术三角区,停车区域,建筑前广场,具有交流功能的绿化带紧密围绕的格局。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增大场地利用率。
我将整个场地内部的流线进行了部分分离。油画家和其客人的流线位于基地东北方向,开车进入后,可直接从建筑主入口进,也可沿建筑东侧的小路直接进入油画家的创作室。而学生流线主要以西南部分为主。从基地西南角的入口进入,可以直接到达三角地带,或通过三角地带到达艺术沙龙区,也可沿小路进入亲水平台。交通流线的部分分离不代表油画家和大学生没有交集。相反,我有意将他们的活动区域进行融合。例如亲水平台和艺术沙龙区就是他们活动区域的融合。
这次场地设计紧紧围绕主题,希望能够将大学生与油画家的生活相交融并碰撞出精彩的艺术火花。
第五篇:设计说明(范文模版)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思想
(一)、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原则
(1)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林木的生长习性,形成乔、灌、地被、草的多层次,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多样绿化景观。
(2)因地制宜,塑造多变景观。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多方面着手,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围合形态。
(3)注重植物种植的文化性原则,通过植物配植和群体寓意,强化园林空间的景观感受,提升整体园林景观的文化品味。
(4)树种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结合,强调近期与远期兼顾的绿化效果及特色景观空间的形成。
(5)有效地减少日后的维护成本。2.目标:①经济性;
②美化、彩化、香化、净化;
③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春花秋叶。3.植物分类
(1)乔木:以常绿和部分落叶乔木为主,达到春季观花,夏季遮荫,秋季观叶,冬季有充足的阳光的效果,下植耐荫常绿开花灌木,营造浓郁的带状景观。以桂花、榕树、槐树、枫树、樱花、腊梅、广玉兰、冬青、银杏、白玉兰、紫薇,合欢、榉树、栾树、朴树、香樟、杜英、碧桃等植物为主。
(2)灌木:为方便学院后期的管护,地被尽量采用小灌木做组景,尽量做到一年四季常绿,不留秃地,部分特殊部位使用草坪,如护坡、配景需要。以大叶黄杨、小叶黄杨、迎春、小叶女贞、爬山虎、三角梅、假连翘、清香木、八角金盘、鸭脚木、红花继木、红叶石楠、洒金珊瑚、桂花小苗等为主。
(3)花卉、藤本植物:有些小品、假山部分需要以花卉、藤本植物做成组团,主要以五色梅、月季、蔷薇、鸢尾、美人蕉、绣球花、爬山虎、常青藤、茶花、凌霄及少量的拼图花卉为主。
(4)水生植物:要保证有足够的水来满足灌溉,需在一些制高点设置水池,水池的绿化会用部分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水生鸢尾、千屈菜、及部分的假山、景观石。
(5)地被花卉:采用赖践踏草坪与缀花草地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主要景观植物有:百慕大、黑麦草、高羊毛、马蹄金、过路黄、四季青、萱草等。
(6)草本植物:主要以黄冠菊、麦冬类、吊兰类葱兰和小灌木搭配。
宅间景观:以落叶大乔木形成上层界面空间,常绿阔叶树种为背景,选择花色鲜艳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树种,同时通过不同组团间的植物搭配的不同,塑造不同的季节性园林景观。以紫薇、海棠、西府海棠、丁香、月季、杜鹃、山茶、琼花、木槿等为主
(二)、经济性
(1)由于该学院由五个系合成,老校区中有很多可再利用植物,在本方案设计中,尽量考虑优先使用老校区可用苗木,在该方案中,使用老校区苗木占了80%,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2)很多苗木学院缺乏,在考虑到生物多样性、方便教学的前提下,部分苗木只能外购,在采购苗木时,尽量选用易成活,使用价值高而成本低的苗木。
二、设计思路(分区)
该方案共分为三个区进行设计,入口区、教学区、生活区(宿舍区),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做到建筑与自然相结合,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较远或不用通风、采光的地方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1.入口区
学校出入口是学校绿化的重点,在主道两侧,种植绿篱、花、灌木及树姿优美的常绿乔木,使入口主道四季常青,也可种植开花美丽的大乔木,间植常绿灌木。
校园主入口区位于校园的北部,面临着城市主要干道机场大道。主要包括主校门、入口广场、校前广场。因此此处是学校向外界展示自我风采的窗口,所以整体绿化看上去要大气。结合建筑物来看,此处采用规整式布局,以一条中轴线为主,两边对称布置,入口广场用部分小灌木组景,层次分明,庄严大体,与校门前雕刻形成统一。
再往里走便是校前广场,广场上种有较大的乔木桂花、榕树、栾树,体现学校庄严的风格。地被也是层次分明,和教学楼的阶梯相呼应,两处井然有序地联系到了一起,校前广场前留有300m2的一个弧形种植赖践踏的小叶麦冬当地被,用以重要活动时摆放鲜花造型,且利于后期的管理,弧形后用黔西南州的州花三角梅做背景,旁边还摆上两株大三角梅花柱,两排雪松并排栽种,体现宽阔庄严的气氛。广场中设了两条小路,进入广场后,层叠式的植物给予人们鸟语花香的意境,过后便是一片空旷的广场,然后进入到教学楼。2.教学区
教学楼C栋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人员出入量大,通风采光效果要好,所以在地被上采用赖践踏的小叶麦冬作为主要地被,乔木上则以冬季掉叶的银杏为主,在周围狭窄的保坎绿化袋中种上爬山虎、赖荫植物和部分宿根花卉,既遮掩了裸露的石砌体,也能保证教学楼周围的四季常绿,三季花开。坎上种植迎春,掉下去与爬山虎相互接应,形成天然的统一,再以大叶黄杨做为绿篱种在迎春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同学们的安全。在教学楼北面的一角,以帯状做成一片休闲区,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山水的结合,前面加上植物的种植,给学生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教学楼前,八月的桂花是如此的诱人,教学楼前宽阔的广场为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可供学生们和老师们学习、娱乐、健身等。(3)生活区(宁波楼、宿舍楼)
从教室向东南面眺望,映入眼帘的便是同学们下课后梦寐以求的休闲、娱乐之地。宁波大楼旁的设计,采用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两颗大榕树挺立于学校的制高点,以竹、凉亭、花卉、肾蕨、八角金盘等合成了一个休闲的场所,在绿地内适当布置了座椅,散步小道、休息凉亭等,以满足人们不同使用的需要。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此处种竹益处多,①、合理利用此处自然坡,无需消耗过多人工便可完成;②、竹有护坡之能,能保证此处不出现滑坡等现象,保护好已经种植的大榕树;③、合理搭配,此处便是学校一条美丽的风景线;④、此处土质差,浅,不易种植其他植物,只能种植根系发育短的植物;⑤、形成竹园后,与接下来的榕园、桂园、梅园形成一体。
为保证灌溉水的充足,促进景观多元化,固在宁波大楼后修建一个莲花池。因此处是制高点,此处修建水池,能起到供水、观赏的作用,而且能合理利用老校区的资源。水池旁种上柳树、迎春和一些造景植物,能使其与东面的竹子照应在一起形成一片绿,同时还能和西面的桃林连接在一起,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象,还能保证其四季常绿。
榕园:在几栋宿舍中,榕园和其他两园有一定的区别,首先:榕园内部和周围地下管道较多,且土层浅薄,部分高大树种不能正常生长;其次:榕园一楼属商业门面,种上地被便有些单调。因此,榕园前的花台上种上宿根花卉,那样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且不单调,而坎下则是近3米宽的休闲帯,靠近墙的地方种上部分金竹,前面摆上一排休闲椅,既可当做人行道,也可当做休闲区。由于该宿舍后面坡陡,因此,在地被选择上,选用喜荫植物进行栽植,选用鸭脚木配以一窗一竹的竹子,既可护坡,也可和宁波大楼旁的竹子连系起来,榕园东面也种上部分高大的竹子,形成一条林间小道。榕园庭院内用喜荫植物成带状种植。
桂园:桂园的乔木以桂花为主,庭院内利用小灌木做成组图景观,展现出庭院内的优雅、大方。园外因坡度大,所以选用小叶麦冬为作为地被,便于后期管护。
梅园:结合梅园现在已种植的苗木,梅园后斜坡可做成一个热带植物园,以芭蕉、苏铁、巴西铁等热带植物为主,地被用麦冬草铺完,这样既体现了地域间的差异,也突出了设计的主题“生物多样性”。
在学生宿舍东侧的路边的人行道,主要做成框架式的过道,搭设花架,在花架下摆上些休闲椅、散步小道等,一步一景以满足人们不同使用的需要,这样就使得同学们有休闲的地方,在围墙边种上藤本植物,让其覆盖裸露的砖墙,形成一道天然式的屏障,真正达到美观、实用。该区域内以种植丁香、黄花连翘、迎春、竹子等,还有一部分乔木桉树,目的是为了在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可观,加上花架子的设计使同学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休息。此处的这种设计体现了学生们每天都有一个春天般的日子,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努力去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
该方案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同学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更进一步讲,在本方案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
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方案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本花卉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栽植要避免了过于杂乱,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