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全文5篇]

时间:2019-05-11 21:1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第一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21.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本文为唐诗,直抒胸臆。该诗写山水,带给我们阳刚的美感。学情分析:

在本学期第9课学习古诗两首时,已经着重向学生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课前的预习,绝大多数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象诗中的画面,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目标:

1.读通读顺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背诵古诗。2.一边读一边想像诗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怀。教法与学法:

主要选用“诵读法”、“联想法”、“情景教学法”等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课件及资料。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回顾学过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长廊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大家之前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背诵几首古诗? 2.板书课题。

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可以说占了古诗中的相当大的比例,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与他共同游“望天门山”。

3.了解作者。

知其诗必先晓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人(大屏幕出示李白的简介)了解了本首诗的作者后,我们就正式进入本首诗的学习。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齐读课题。

看了“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这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什么叫“望”?怎样看才叫“望”?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2.指名读诗。3.教师范读。4.学生自由朗读。

提醒: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5.多种方式读书。

男生读、女生读、全班一起读。6.找一找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在诗中迅速的找一找。

7.交流。

这幅美丽的画面中,作者描写了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三、想象,领悟诗意。1.展示天门山的图片。

你们看过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觉,可以说山的高大,也可以说其他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

2.指导读诗。天门山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读出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呢?哪位同学能读出这种气势?(指名读)

3.领悟诗意。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气势? A.天门中断楚江开。

断:断开

开:开通(楚江水势之猛把天门山硬生生冲开了,就像开了一扇大门)

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楚江水势很猛,把„„)你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那惊天动地的轰鸣)这时你想到了什么?(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气势。B.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句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回”字)这个“回”,在这里是折回。汹涌翻腾的长江之水在这里为什么会折回?(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

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在天门山的阻挡下,汹涌翻腾楚江水折向北流了)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撞击天门山那惊天动地的轰鸣)这时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

请学生再次朗读此句,教师指导,全班齐读,连读前两句。

(出示比较的诗句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请学生找一找延伸的两句诗与《望天门山》前两句诗的联系或共同点。(都与山水有关,都有一种磅礴的气势)让学生试着朗读出这两组诗句的气势与感觉。

C.“两岸青山相对出”

指读:这句诗哪个字最传神?(让学生说说原因,谈谈自己的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是什么?是静态的定点观察,还是动态的观察呢?(是在小舟中观察的,是动态的观察)那是谁在动?(是小舟)

齐读,体味作者高兴、惬意的情感.D.“孤帆一片日边来” 指读:哪个字最传神?“来”从什么地方来?“日边”指天边,是从天边来,“来”字让人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依旧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师:作者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天门山敞开自己巨大的胸怀迎接他,请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作者是怎样的心情?(作者内心一定很激动。很高兴。)

此时的李白是处在人生的顺境之中,所以当他坐在小舟之中,向前行驶,青翠的群山相继出现,秀美的风光接踵而至,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妙心情呀,自己乘坐的小船伴着晚霞,缓缓而来,似乎是从天边顺水而下一样,这是怎样一种的奇丽意境呀。所以读这两句诗时要读出一种激动高兴惬意的感觉。

(出示另外两句诗: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找出相同意象,体会在李白的诗中,相同意象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并让学生诵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大声的背诵出这首古诗吧!

第二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断、开、流、回”,背诵古诗。

难点:能想象并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李白写的诗了,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

生可能会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

师:看来,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大声的读,干脆的读)

(二)分析题意

师:“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师PPT出示“望”在字典里的解释,那“望”在这里是第几个解释?

生:看,在远处看。

师:根据你对”望”的理解,你能说一说望天门山的意思吗?

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师:天门山你们了解吗?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天门山?生汇报!

师: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生:注释!

师:你真会学习!注释能够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这就是天门山(出示天门山图片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三)初读古诗,感悟意境

PPT出示整首古诗!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走进天门山,去欣赏它的雄伟与秀丽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速度和语调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古诗

师:这首诗里藏着几个有趣的词语,只有读懂了这几个词语我们才能读懂古诗,老师给他们涂了颜色,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注释了解了天门山,那楚江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楚江?请看书中注释!

师出示图片,补充讲解:这里的楚江指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叫楚江!

“楚”是我们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师:字词都过关了,再读古诗我们会更加顺畅的,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2学生)

师:我们把字音读准了,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谁来读?(指名读)

师:请按照老师划分的这个节奏来读。

生读;

师评价:读得不错,奖励你一个任务,听好了,请你推介一位同学,推介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的朗读水平很高,可能超过你!

师:你为什么推介他?生说明推荐的理由。

师:多么谦虚的一个孩子!同学,请你不要辜负你同学对你的期望!来,请你读一读!

师:孩子,首先得感谢你,因为你的眼力很准,你为我们推荐了一位朗读的老江湖!

师: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笔下的这首<望天门山>更是一幅精彩绝伦的画,现在请大家默读古诗,找一找看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笔圈出来。

(指名回答)

生可能回答: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相互补充)

师:把你们的回答串联了起来,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的山水画了(出示PPT图片)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乘坐小船去感受天门山的雄伟与壮阔吧!

(四)指导想象,感悟诗境

师(出示第一句诗):读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生读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师: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特别形象地给我们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楚江水的气势你找到了吗?

生:断,开

师:PPT出示断字小篆体)这是断字的小篆写法,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就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生可能回答: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是被江水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师:哦,江水的这种气势你感受到了,用一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生可能回答:波涛汹涌、封号怒吼等

师:让我们聚焦这个开字,(板书“开”)

师:波涛汹涌的长江竟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请你再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吗?)

我仿佛看到:()的天门山被()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师(出示PPT):高高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形成了水冲山断的画面,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生读

师指导

全班读

师:那又是谁有如此的能耐让不可阻挡的楚江至此回呢?(出示第二句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图片展示);这是天门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激起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生汇报:山

师:是呀,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又受到了山的阻碍,你是从哪个字感受到了那份气势?

生:回(板书“回”)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转的漩涡,老师这里有回字的两种解释(出示PPT)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谁来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二种(说出自己的理由)

此时此刻,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高大、坚固、坚不可摧

师:是啊,天门山真坚固啊,现在的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思考汇报

生: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夹道处时激起回旋

师(出示意思):形成了一幅山阻水回的画面(板书—回)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诗,读出山阻水回的气势。楚江水撞击(或是板书勾画楚江水撞击天门山构成巨大回旋的简笔画)

师: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这样的壮举,让我们合着来读一读

生读

师:在波涛中,李白的小船继续前行着,终于近了,李白又看到了(出示PPT—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读

师:你认为在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为什么?

生汇报:“出”(化静态为动态)(板书:出)

好一个“出”字啊,这两岸的山好像是面对面的在比高矮呢!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当小船在青山间穿行的时候,李白抬头向远处看,他的眼前一片开阔,进入他眼帘的是(出示PPT—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PPT出示后两句插图:两岸的()相互对立着,一叶()从()驶来。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船从日边漂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漂来……

(板书:来)

师:青山出迎、帆来日出,李白陶醉在山水中,让我们把这两句读一读。

那诗人当时途径天门山挥毫写下这千古绝唱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眼前这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男生读)

2.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天门山,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李白!想到李白,你就一定会想到今天学的这首诗《望天门山》,你一定也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天门中断楚江开……”全班一起朗诵。(配乐)

总结: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愿同学们能熟读经典,成为传承文化的使者。

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七)总结拓展,积累运用

(方法一)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另一首是《天门山》ppt出示

(方法二)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除了今天学得这首望天门山,还有他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都抒发了这种感情。

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江山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八)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开借注释

回看插图

出想画面

第三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通过对文字、书法、音乐、绘画的赏析,达到诗书琴画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断锤炼学生的艺术通感,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在情境中反复诵读,从而感受古诗的神韵。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准备 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诗)点评:巧妙介绍作者及风格,通过链接李白的其他写景诗,引领学生获得对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的初步体验与感受,产生“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效果。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点评:吟诵是古诗教学中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初见新诗,学生总会产生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读准、读通、初步读出韵味、读懂古诗的目的,为领悟诗境、感悟诗情打下基础。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点评:“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一教学环节运用板画再现诗中描绘的景物,通过抓“开、回、出”等关键字,启发学生想象,使之在循循引导中理解诗意,内化语言,从而感受山之气势,水的澎湃。

14.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

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点评:紧扣关键字“出”进行感悟,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表及里,再辅以复沓手法,通过一次 次朗读达到回环效果,凸显“出”中之情。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 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 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 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

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点评:通过形象的视频、生动的讲解及入情入境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从而达到声随情动情更深的古诗欣赏境界。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出示课件: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6.配乐背诗。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

1.(指板画,配乐)瞧——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画啊!(贴草书诗句)看,书法也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刚劲之美。(板书:书 画)

2.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课件出示)生齐读。

第四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法,谈话法,情景想象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入新课

1、我们先来看几个奇形怪状的汉字,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能够根据图画,结合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你很会思考。掌声送给他。

2、齐读这个词,根据这几个字,能想象出天门山是什么样子吗?这几个字是我们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甲骨文,很像一幅简笔画,形象生动。这就是汉字的魅力之一。翻开书,看看注释一,了解天门山。谁来读一读?与我们所想一致。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古诗 《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强调“望”的书写。

4、齐读课题,读出高大、险峻的气势。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白。李白有“诗仙”之称。板书。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出停顿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读注释,看插图,试着自己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遇到问题可以和周围同学轻声讨论,大家都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标记出来。

反馈:

A、大家读的特认真,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正音。B、谁再来读一遍,让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 C、像这样,谁再来读一遍?

D、理解古诗有什么疑问吗?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不会理解,咱们先听课,老师讲完了,你再看自己会不会。认真听啊。

三、再读古诗,理解意境

1、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的韵味,理解古诗内容,还要体会古诗的意境。这首诗像一幅连环画,一句一景。请大家默读古诗,找一找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圈出来。(出示)

反馈:

A、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B、老师只圈出了这四种,你看对不对?为什么?楚江,就是长江,简介长江。出示图片。C、能用哪些字词来描绘这些景物呢?

提示:(1)比如诗中提到山是什么颜色的山?水什么颜色的水?(出示碧字)看这个字怎么写呢?板书。“碧”字,像青色的水晶,像绿色的翡翠。很多诗人对这个字情有独钟。(出示)

那天边的太阳、远处的帆船又是什么颜色的呢?(青山碧水红日白帆)

(2)我们再换个角度,如果说天门山是高的,那楚江水是?(山高水阔日遥帆远)

(3)一起读这几个词,这些景物组成的图画给人一种高广辽远、清新明丽的感觉,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点,重点词要读得激昂一点。老师范读一遍。师生接读古诗。

2、我们跟随李白的文笔,畅游在诗的语言里,仿佛走在天门山、长江水的美景中。可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高广辽远,清新明丽的景色,是动态的!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画出让我们感受到动态美的词语。(出示)

这些动词,让整幅画动了起来,充满了活力!

(1)先看前两句。“中断”的“断”字,出示。如果说,天门山是被砍断,那是被谁砍断的呢?(楚江水)的确,楚江开吗!楚江水流到天门山这里,仿佛一把利斧用力地一砍,天门山就被分为东西两座山了!这一“断”、一“开”你感受到了楚江水怎样的气势?(浩浩荡荡、来势汹汹)谁来读出这样的气势?只读这一句。就是这样来势汹汹的江水,遇到天门山也会——至此回!看这个“回”字。金文、篆文的回字,你看像什么?(流水形成的漩涡)现在回字的解释有这几个,大家觉得在古诗中,哪个解释最恰当?

同学们,长江水气势汹涌,但是天门山却能让它激起回旋,翻滚抛掷,这天门山给你什么感觉呢?(坚硬、雄伟、有气势、险峻)。一个“回”字,带给我们这样的气势。谁能读出来?

汹涌的长江水,险峻的天门山,山水相互约束,相互较量。“中断、开、回”这几个动词赋予了山、水神奇的生命和磅礴的气势。我们这样读一下,我读“天门中断楚江开”,你们齐读最后三个字“楚江开”,我读“碧水东流至此回”,你们齐读“至此回”。试一下。再来一遍。

(2)再看后两句。

在这个教室里,我们班同学被分成了左、右两大组,和左边大组相对的就是右边大组,和右边大组相对就是左边大组。这时候,李白乘着一条小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谁和谁越来越近呢?如果你是李白,就会觉得:天门山离你越来越近。两岸的天门山,相对而立,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好像是出来——迎接李白了。李白从哪儿来呢?

“日边”什么意思?(太阳边)就是指水天相接的地方。李白乘着一叶小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驶来。

两岸相对而立的青山来迎接远方而来的李白,李白会对青山说什么呢?

这两句中的动词一“出”,一“来”,写得不仅仅是美景,还流露出了李白与青山的“情”。

为什么常见的青山夹江而立的景色,李白却有如此感情呢?这是因为,年轻的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他曾将自己比作大鹏鸟,说自己总有一天会和风一同飞起,直冲云霄!齐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为了早日实现梦想,25岁时,他离开家乡,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再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觉得实现梦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和眼前高广辽远的山水如此相似,看到水冲山开,山阻水回的磅礴气势,他有感而发,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出示)全班齐读。

四、总结收获,回归文本

古诗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我来考考你们。

第五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邓 爱 云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指名背诵)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回答),师出示课件1。

3、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歌:《望天门山》》。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2、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齐读):

(1)把诗读正确、流利。(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3)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5、展示学习成果。(1)谁来读读这首诗?

(2)说说你在刚才的学习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借助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师: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呢?(生自由发言)师归纳:这首诗应该用高昂、奔放的情感去读,才能读出天门山的豪迈气势。(播放《望天门山》朗读课件)

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模仿古人诵读古诗)—→配乐朗读

师:这么美的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时小结,课外拓展

1、诗配画: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反馈:天门山 长江 太阳 帆船)我还知道同学们的画画水平挺不错,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画下来。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诗人李白,学习了他的《望天门山》一诗,大家的表现老师非常棒,其实李白只是古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在下次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古诗擂台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背诵的古诗最多。

下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课件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 教案设计 栾川县陶湾镇肖圪塔小学魏环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一、据形索义,识字解题。 1、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出示课件1:“人”的甲骨文) (预设:生:人。师:听了我的提示,你们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了,下半部分是个“大”字,是......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案 张喜泉 一、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抓住“断、开、回、来”等词语感受天门山山水的雄壮浩荡,感受诗人心中的豪迈激情,激发......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汉滨区培新小学 周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背诵这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