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大全)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①查字游戏。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②指名读字音、记字形、说“窃”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③师接着板书“读”,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①自由读课文。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②指名答。
③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④指名答。
⑤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⑥齐读课题。
①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②质疑。
③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④师: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⑤师: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①你最感兴趣的上哪个问题呢?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机动教学。
a、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1)指数名学生答。
(2)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课件展示)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3)师: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一句或几句都可以,感受长短不限。
(4)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
(5)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
(6)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扣住“挤”“钻”“贪婪”“装着”重点词语以及“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
(7)指导朗读。指名读,肯定性评价;分组读,激励性评价;分男女生读,感悟性评价。
b、“我”这样子读书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①过渡: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的'简简单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呢?
②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③指名答,师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展示)
④师:我们都知道,朗读讲究抑扬顿挫。那么你在朗读时,会怎么处理呢?可以打上朗读记号并写出这样处理的理由。
⑤生边练读边打上记号。
⑥指名读,体会重点词语。
你为什么把“我很快乐”读的重些呢?明明是“偷偷摸摸”的,也能感受到快乐吗?你是从课文哪里读懂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急匆匆”“急切地”“饥肠辘辘”“依依不舍”“最令人开心的就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等重点的词句中感悟。
“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样的句子中感悟。
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这几个词用在这里恰当吗?
①师:那么此时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②指名答。
③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吧。
④齐读。
第二课时
(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①齐读“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这个句子,你喜欢它吗?能说说原因吗?
②指名答。
③小结:写得多好的句子呀,它写出了──生答:作者的动作和心理,它写出了──生答:矛盾的言和行,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④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能学着样子写上几句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⑤学生练写。
⑥交流点评。
①过渡:“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得饥肠辘辘,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国文老师的一句话──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③师: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论:“我们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⑤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象一匹“饿狼”,他为了读书更可以──生答:“口是心非”!而这个“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我们都一样明白了──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①交流熟记字行的方法。
②观察书写位置。
③学生书写。
第二篇:《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25.《窃读记》教学设计 王芳
【教材分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踮”“腋”等4个生字;会写“窃”“婪”“唾沫”等词语。
2、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3、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难点:
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预习安排】
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1、标注生字词。
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
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
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书)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班训告诉我们:以书为友,快乐成长。书是我们成长中形影不离的伙伴,它教会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我们的情感。同学们,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读一本好书,好像是吃了一顿美味佳肴一样。在我们生活中,至少已经有九年的读书经历了,在这九年的读书经历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体会到了你们的快乐。林海音从小酷爱读书,但是她却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读书方式------窃读,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林海音读书的千般酸涩万般甜蜜。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窃读记》,来同学们抬起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
二、动手释题
1.教师板书“窃”,仔细观察这个“窃”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让你用这个字组词,你会组什么词?在这些词里面,这个窃字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窃字只有偷的意思?
2.说出“窃”在字典里的解释。“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呢?大家先不要急着做答案,让我们边读课文边思考,去验证一下是否和你心中那个答案是否一样?你可以采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3.有答案了吗?谁来说说?你们的答案是不是第二个?恭喜你们,都答对了。
三、整体感知
第 1 页
共 1 页
(一)小组合作,初解疑惑
同学们,读书有千百种滋味,通过刚才读课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觉,作者在读书时有什么感觉?其实啊,文章当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你们知道是哪一句吗?知道就把它大声读出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在这句话里面有几种感受啊?这两种感受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刚才为什么用了一个语调读下来呢?这样读好不好?有没有读出文字中的感受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出来呢?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作者为什么快乐?又惧怕什么呢?联系上下文,迅速地从你们的头脑中提炼出答案来。(快乐是因为她在读书,她学到了很多知识。而惧怕呢?是怕书店老板发现而责骂她)也许有同学说了,我又没有窃读的经历,我怎么体会作者的心情呢?不要急,文字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她通过文字,向我们传达了作者的心情,现在先让我们走近她快乐的心情,感受一下她窃读的快乐。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1---4自然段,找一找文章当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尝试着去体会一下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找一找这些句子,用笔画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请同学们找出来说说理由。
2.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呼声(千方百计找自己想找那本书,突然找到了,这个时候作者发出了这样一句呼声),在这句话里,有这样一个词凝结了作者的呼声,哪一个词?(啊)充满了惊喜,就像老朋友重逢一般的惊喜,那么惊喜的语气应该怎样读?啊字读得非常重,我们表达语气的时候,不一定非要读重音,有时候也许轻点儿或者短点儿,同样能够表达出心中的那份儿惊喜。
3.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发现这里面除了有找到那本书的快乐,还有什么?(急切的心情)齐读。还有谁想到的不是这句话,而是其他的呢?除了心理描写的句子还有动作描写的句子,这里面有好些表示动作的词,你们来找一找,看看有哪些。(播放录音,让学生们闭眼倾听)。同学们请慢慢睁开双眼,你们脑海里有浮现出一幅怎样的动态画面呢?除了刚才同学们体会到的窃读时的快乐和急切心情。这些动词和心理描写,你还读懂了什么?(她不顾形象地读书,说明他非常爱读书)。如果没有对书的爱,她会不会这样投入?会不会这样不顾形象地读书?我们知道每个小女孩儿都是爱美的,配乐让同学试读。
4.通过这些话,这些句子,我们读懂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还能读出其他的情绪吗?还能感受到什么?(惧怕)老师已经带领大家把快乐读完了,大家可以完成惧怕的部分吗?请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读5---8自然段,完成这三个空。
5.想好了吗?请同学们填空(老师引导,学生齐读)。通过这三句话,我们能够体会到在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时,同时心中也忐忑不安,她在怕什么?
6.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句话,这句话能够很好的让大家理解作者的情感。()在这一段话背后,你觉得会隐藏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书店老板曾经用极端的话来羞辱她,甚至还打她,所以她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是啊,这样一个小孩子,受到这样的待遇,心里能不受伤吗?请同学们回去认真读读林海音的《窃读记》,也许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的发生过,所以小小的作者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学会了察言观色于是他学会了(出示幻灯片)。作者的确爱读书,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她依然坚持读书,不仅仅因为她对书有着渴望,对知识的求知若渴,还有国文老师对她的鼓励和教导,看看国文老师是怎样鼓励和教导她的(出示幻灯片)谁能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和文章来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出示幻灯片)
五、合作探究,回归主题
1.作者“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阅读虽然辛苦,却收获了很多智慧。我的内心是快乐的。2.国文老师的话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吃饭是为了长身体,读书是为了长见识,一个人不但需要吃饭,更需要读书,和爱的宽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是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作者认为精神的需求同物质的需求同样重要。
3.结合全篇内容,思考一下文中的窃读指的是什么?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4.学了本文,你觉得本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即可)
例如:虽家境贫寒但十分热爱读书,聪明,活泼,可爱„„
总结:《窃读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去书店窃读,从书中得到了很大乐趣的事,她常常光顾书
第 2 页
共 2 页 店,却从不购买书,所以她想方设法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人群中或者贴在一个大人身旁。直到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书店的日光灯也亮起来的时候,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有时还会为了看完一本书而跑几家书店。她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真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六、拓展延伸,畅谈启示
本文的主人公家境贫寒仍然坚持读书,结合你现在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并各记录下让你此时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不少于五句。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关于人物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尝试着仿写。3.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八、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教学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我抓住中心句“我恨快乐,也很害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让学生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把握这几方面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其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窃读”滋味的动作心理描写及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受到了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学生只停留在了知道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进行准确生动的心理描写,怎样将学到的描写方法学以致用,怎样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这一点感觉还是指导得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描写方法。
第 3 页
共 3 页
第三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设计理念】
在处理教材前,我感受到本文故事感人,文笔纤致,环境渲染很出彩。但是对现在的孩子进行教学困难很大。其一,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这种背景的差距是孩子理解文本的关键。如何让学生接触文本后,尽快地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其二,本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线索分明,叙事有理。但是围绕着“窃读”这一线索,作者的窃读滋味复杂,矛盾,善变。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情感的复杂细腻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决定顺着作者写这件事的思路进行教学,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作为本堂课的课眼,就在1~7自然段中通过让学生体味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去感受作者窃读时快乐,惧怕,急切,坦然等复杂的滋味。文章的题眼“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也就是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等教学目标将放在下节课进行落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很快就过去了,老师真诚地祝贺大家荣升为五年级的学生了,不过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暑假有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读一读课外书呢?
你们的爸妈舍得给你们买书吗?舍得!那你们喜欢读书吗?谁来举手读书时的感受呢? 生1:开心
师:读书能带给你快乐 生2:如此如醉
师:你用了一个成语,真实多读书带个你的学问。真棒!2、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
二、初读课文
1、师:先自己读一遍课文吧!不理解的词语作个记号,不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随机将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师板书词语:
贪婪 腋下 饥肠辘辘
师:老师发现这些词语对大家来说有一定难度,读,说说意思。
4、读了课文,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呢?
生1:她是在书店里读书的,而且是悄悄的,不能被书店老板发现。
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童年的林海音只能在书店里偷偷地读完一本又一本书。
5、所以我们的课题叫:窃读记?
师:换个字理解“窃”的意思。
生:是“偷”读。
师:窃读并不是偷书,而是偷偷地在书店里读书。
6、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老是觉得呀,读书要学会方法,要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中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能找出来吗?在书中划出这句话。大声地把这句话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三、学习1~4自然段
幻灯出示: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快乐 惧怕(板书)
师: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生:作者快乐的是她总算找到了想看的书,惧怕的是担心被书店老板发现,会把她赶出去。
师:你说的真棒,真会理解文意。
师:此时此刻,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这些文字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先让我们在1~4自然段中去咱们好好品味一下作者窃读时的快乐吧!
2、学习1~4自然段:
师:读读这些文字,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你能否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 学生自己学习,师巡视。
3、交流:
结合找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提醒交流规范一点:
我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读语句,说理由。
交流句段一:
生1:我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因为他找到了想看的书,所以心中是很快乐的。
师:你说得真好!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
生齐说:啊!
师:是的,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就这样读。
齐读句子。
出示句子: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还感受到了作者寻找书时候急切的心情。
师:就带着这种寻书的急切和找到的快乐,读这句话。
学生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出示句段: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师:其实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动作描写是很精彩的,找找动词。
师和学生一起找到动词,用记号表示出来:
(跨 踮 钻 挤)
师:再注意一下一个细节描写,“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体会一下这些动作和这个细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心中很急切。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已经顾不上去理头发了,一般情况下,女孩子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她却不在乎这些了。
师:一个不顾惜自己的形象也要读书的孩子。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非常爱读书。
齐读这段话。
交流句段二: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作者急切想读到这本书,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快乐。
师:这句话,谁再来说说体会?
生:我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感受到作者读书的急切,她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到了这本书。
师: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呢?当你捧着心爱的书,读着读着,你也许会忘记──(生接:吃饭);你也许会忘记──(生接:睡觉);你也许会忘记任何烦恼,这时候的你快乐吗?
生齐答:快乐!
师:是的,这时候的作者也是这样快乐,她正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再读这句话。
齐读。
交流句段三: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暗喜”告诉我们作者当时很快乐。
师:这时候的她又因为什么而快乐呢?
生:作者因为自己溜进店门没被发现而高兴,因为她可以快乐地寻找她想看的书了。
生:还有我可以安心了,也说明作者当时很快乐。店里的顾客少,她就不容易被发现,这样她也可以安心看书了。
4、师: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的心理活动是非常生动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很复杂而且善变。除了快乐,你还感受到其他的心情了吗?
指名说。
评:这是一个多么酷爱读书的小姑娘啊!
那么,面对惧怕,这个小姑娘又是如何坚持窃读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5~7自然段,找找答案。
四、学习5~7自然段
1、自由读5~7自然段,想想这三段内容写了什么。
2、看着屏幕上的句子说说:
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____;为了隐藏自己,她会_____;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_____。
指名说(2位同学),自己说给同桌听。
3、也许大家会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她要费尽周折来隐藏自己呢?
生:因为她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引出句段: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⑴ 师:“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假设1: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假设2: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假设3: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
生1:也许是老板已经发现了她,已经在看她了。
师:会以什么样的眼神看着她呢?
生:注视。
生:瞪。
生:盯。
……
师:也许──
生2:也许老板已经准备赶她了。
师:会用什么样的语言?
生:他会说:“小姑娘,你不要再看了。”
师:这是一个相当宽厚的老板,如果是一个冷漠,自私的老板呢?
生:他也许会说:“小瘪三,没钱就不要来看,滚出去!”
(现场哄堂大笑。)
师:一个多么形象的词啊!“小瘪三”道出了作者当时窘困的生活状况。
如果这是一个相当粗暴,蛮横无理的老板呢?他不但会用语言侮辱她,甚至还会采取一些动作。
生:那老板会用扫把将她赶出门去。
师:好!赶!
生:那老板会把她拖出去。
师:拖!
生:拎!
生:推!
生:撵。
……
⑵ 出示一段课外内容:(换位理解)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这段话选自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话,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指名一位同学读这段话。
指名生读该段话。
学生沉浸在回味当中,片刻──
师: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一个故事情节吗?
生:那个老板用极端粗鲁的话羞辱了作者,甚至还打了作者。
师:那么“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又指什么呢?
生:指老板羞辱作者没有钱,很穷。
师:就如刚才的那个词──
生接:小瘪三。
⑶ 师生合作再现故事情景:
师:我需要和几位同学合作着将这个故事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展现在大家眼前,谁愿意?
师与学生一起口述:
(师)有一天,我正贪婪地读着那本我喜爱的书,突然,一个巨大的吼声向我袭来──,(生)“穷鬼,没钱也来看书,给我滚出去!”
(师)随即,一只大手攥紧了我的衣领─
(生)将我高高拎起,提着走到门口,将我重重地摔在地上──
(师)我回头一看,看到了一张。
(生)充满怒气的脸。
(生)一张严厉的脸。
(生)凶神恶煞般的脸。
(师)紧接着,一扇厚厚的木门碰地一下在我背后关闭……
⑷ 回旋文本:
师: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所以──接说句式: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______;为了隐藏自己,她会______;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______。
⑸ 小结:走进作者
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有没有去新华书店看书?坐在地上,挑一本喜爱的书可以毫无顾及地看上一下午,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大玻璃,这一切是那么和谐和悠闲。
是的,同学们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年代,只要你想读书,父母会给你买上许多书。可是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女子无才便是德。”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
我们要认识的一位女作家──林海音(1918~2001年),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作家,被成为“祖母级人物”,她写了十八本书,她的文笔和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写作风格。后来的著书成名完全得益于她小时侯读的那些名家名作。她出生在日本,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她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里供她读书至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啊!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乐趣,也饱含着作者童年时代的辛酸。下节课,我们再来回味这个感人的故事。
【课后反思】
拿到《窃读记》这篇教材到上公开课只有四天时间,我前后设计了四次教案,但是在两次的试教中都宣告失败。从我最初的设想要设计开放的提问,抓住文本中出色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窃读的滋味,进而感受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那种读书热情,设想是好的,但是实践是困难的。确定用这种稍显得保守的方法来上这堂课后,最初遇到的两个大难题(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和作者的窃读滋味复杂,矛盾,善变,学生理解困难极大。)几乎迎刃而解,学生不但能体会作者孩提时酷爱读书的兴趣,而且借助铺垫课外相关的一段文字,猜测老板的态度,语言模拟现场情景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充分感受到了她想要读书是多么艰难,更加深了她对读书的渴望。
第四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衡东县育星小学 向美华
教材解读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运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作者资料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精彩的片段描写。2.感悟作者窃读的滋味。
3.体味语气词在文章中的妙处,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运用语气词。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窃读的滋味。
教学难点
体味语气词在文章中的妙处,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运用语气词。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PPT1)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二、趣味积累。
过渡:同学们,作者小时候窃读的滋味是什么呢? 出示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换一种形式: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这样的句子读上去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也便于我们记忆。活动一:趣味积累。(PPT出示学习要求)找出文中的动作的短句,并改写成诗歌的形式,然后练习背诵。学生找句子,汇报。
Ppt出示句子,把动词用红色字体标出: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学生朗读,背诵。
三、感悟滋味。
过渡:窃读的感受是丰富的,具体来说,小林海音窃读的滋味是什么呢? Ppt出示学习要求:
请到课文中去划词划句,并用“我认为窃读的滋味是(),我是从„————————————————————‟这个句子看出来的。”的句式汇报自己的感悟。教师出示例子引路:
例:我认为窃读的滋味是恋恋不舍,我是从“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个句子看出来的。
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之间交流作者窃读时的感受。感悟预设:
生:我认为是一种惧怕的滋味,因为每当我看书的时候,发现环境不适合就会再换一家。惧怕老板发现。
生:这是一种恋恋不舍的滋味,可认从这一句“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吐沫,好像把……然后,才恋恋不舍的把书放了回去。”从“恋恋不舍”看出作者留恋书中的内容。生:贪婪的滋味。站了几个小时。
生:迫切的滋味“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急切的寻找……”她急切的想找到书打开来读
生:开心快乐的滋味 “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还有那水中装样子的滋味,对装模样的滋味!好,把这句话读出来!生:轻松的滋味,我从“我低着头……却浑身轻松”
生:贪婪快乐的滋味“一页,两页……”从“贪婪”这个词中,体会到我急切读书的滋味。
生:害怕又快乐的滋味,隐藏自己,当做别人的女儿或者小妹妹。生:艰难的滋味,读了很长时间,又饿退又酸。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总结作者窃读时的滋味。(PPT)进入书店前,她的心里是一个急切而又盼望的滋味; 来到书店时,担心书被人家买去了──又喜又忧的滋味; 读书啊,贪婪的读书啊!一页两页──贪婪的滋味; 有时候放下书知趣的走开──察言观色的滋味;
下雨的时候,人家不说我了,雨下的再大一些呀──暗自庆幸的滋味; 啊,终于天已晚了,放下书把──恋恋不舍的滋味; 饥肠辘辘,双腿麻木──忍饥受累的滋味…… 学生齐读以上的语句,并总结。
四、妙用语气词。
出示句子:
1.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急切的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2.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看看句子中的语气词,他们在句子中能表达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师:高明的作者能巧妙地运用语气词,以更好地帮助作者表达人物的心情。一般可以放在句子的结尾,有时也可放在句子的中间,还可以独立成句。很多著名的作者都善用语气词。如: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商鞅南门立木》 哦?什么时候?——《穷人》
哈!我总算明白了!——《童年的发现》
师过渡:你看,一个小小的语气词,能表达对多么丰富的感情啊,现在,也让我们拿起笔,当当一名小作者吧,请你也来用用语气词。当我走进书店,看到书店有许许多多的人,心中一阵激动: 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被书中一个个人物感动着,心想: 当我不好意思再看下去,这时我们下起了倾盆大雨,心中暗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抬起头来一看,书店里指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摇摇头,无奈地对自己说:
这时,老板微笑着走过来,说“小朋友,别担心,你看吧!”我不由地自言自语:
我毫无顾忌地有拿起书看了起来,这道把那本书看完,走出书店,我不禁大声呼喊:
五、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么样去感悟文章中的文字之美,并能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课后,请你去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英子得乡愁》《生命的风铃》。
六、板书设计
窃读记 快乐
惧怕
品味滋味 妙用语气词
七、作业设计
以《伟大的发现》为题,写篇记述文。写清自己所做的、所想的和所想到的,注意恰当地运用语气词。
第五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
一、导入
同学们,假期你读了那几本书?你从中收获了什么?是呀,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它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它还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勇敢、坚强、乐观、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人!它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呀!林海音小时候酷爱读书,那她是怎样读书的?读书时又经历了怎样的与众不同的读书滋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窃读记》!跟随著名作家——林海音一起去感受读书的滋味!读课题,并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我认识: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 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2.课文内容巧把握: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写事文章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林海音放学后在书店里偷偷地读书的事!
三、品味窃读的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3.找读书滋味:
自由读课文,快速找出直接说明林海音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品读书滋味:
此时此刻我们无法亲身体会到林海音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读后如临其境,就能随作者的情感一起跳跃、起伏。让我们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看看“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并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A.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没找到书时心情的急切,和找到书时心情的喜悦。)
B.“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的读书心情,她热爱读书)
C.“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盼望已久的书,终于到手。我……)D.“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E.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相机指导朗读。
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这会能感受到林海音“窃读”时的滋味了吧?
五、悟滋味含义:
那么林海音文中写的这句话矛盾吗?
快乐是因为: 惧怕是因为:
看上去矛盾,其实不矛盾。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
六、小结概括。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呀!人的一生离不开物质的食量——吃饭,但更离不开精神的食量——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像上课时我们一起体会到的: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她它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她还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勇敢、坚强、乐观、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人!
七、拓展延伸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了解名人读书历程,学习他们的读书精神。
2.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附:名人读书的故事】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