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1: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 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3)

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 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3 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是对写法。“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第二篇: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

1、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3、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二、具体讲解。

大致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1、了解学生朗读诗歌后的大概情况。根据现有资料读懂了什么?

a.学生互相合作,了解学习的信息。

b.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要点:

1、重点词:亦、晓镜、云鬓、蓬山、青鸟、探看、殷勤

2、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真正的“题”是什么?

4、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现在可以引用在哪些事物上,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6、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7、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

8、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三、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

四、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附: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第三篇:《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自学习李商隐的《无题》。“无题”是无可命题,即意思不可明言。诗人常托无题以寄意。这首诗有表白两情坚定至死不渝之意。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句两个“难”字,表现两人情谊深厚。次句用暮春花落衬托感伤情绪,以景渲染、烘托离愁别绪。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颈联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有相劝爱惜身体的意味。“但愁”“应觉”都是联想猜测之语,一种体贴入微之意在句中自然流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

四、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明确:“丝”与“思”谐音,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深、之长。“蜡烛”一句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相会无期,前途无望。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相随。“春蚕”句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但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蜡炬”句用蜡烛作比喻,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泪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相随。这两句的联想深微复杂,形象的底蕴更加丰富。

五、教师小结:

《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无题

首联:相见难,东风无力来回天(抒情写景); 颔联:春蚕尽,蜡炬干,两情死不变(谐音对偶); 颈联:想象对愁,勿伤身体防夜寒(借物言愁); 尾联:蓬山路不远,青鸟为我探看(托鸟传情)。

————忠贞爱情,至死不渝。

第四篇:无题教学设计

总第 课时

《无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录音范读,指名仿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一)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明确: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明确: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2.概括颔联内容:爱情忠贞。3.“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

(三)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明确: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四)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

明确: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

四、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讨论后明确:“丝”与“思”谐音,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深、之长。“蜡烛”一句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相会无期,前途无望。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相随。“春蚕”句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但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蜡炬”句用蜡烛作比喻,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泪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相随。这两句的联想深微复杂,形象的底蕴更加丰富。

五、教师小结:

《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六、学生自主复习整理。

七、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八、板书设计:

无题

首联:惜别之苦 抒情写景

颔联:爱情忠贞 谐音对偶忠贞爱情,至死不渝

颈联:思念之苦 借物言愁尾联:表达愿望 托鸟传情篇二:《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

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

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生:离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

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师:有理有据。好。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

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 生5:朋友。

生6:女朋友。(其他学生笑)

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众生笑)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 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造成了诗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缅邈。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至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加的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光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是抒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微妙的挈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诗句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因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休无尽,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情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师: “夜吟”的“夜”指?(夜里)。“吟”在古诗中一般指?(众:吟诗)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浪漫风雅的事啊,为什么诗人还觉得“月光寒”呢?

生:因为思念,诗人思念朋友,就觉得夜里吟诗都寒冷了。

师:是啊。根据律诗的知识,这两句诗对仗。“夜吟”指夜里吟诗,那么“晓镜”指的是? 生:早上照镜子。

师:早上照镜子看到“云鬓改”,说的是?

生纷纷:头发都白了

师:为什么头发都白了啊?

生:相思苦啊。

师:哦,相思令人老。如果说“早上照镜子发现因相思白头,晚上吟诗又因寂寞孤独而觉得夜凉如水。”那么这两句是不是从诗人这角度说的。都是说男主人公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前一句是从女主人公的角度说的。因为一般说到照镜子,都是女生。而且前一句说女主人公相思白头,后一句说男主人公吟诗寂寞。

师:更说明了两个人心心相应,感情深厚。

师: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思念至深,就升腾起了会面的渴望,而会面又没有希望,就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诗的内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是神化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用“蓬山”作为对方住处的象征,不是实指,师:“无多路”指的是不是没有多少条路呢?

生:不是,是没有多远的路。

师:他们俩相距没有多远的路,但是还有什么殷勤的传递消息?(青鸟)“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师:也许有人会产生怀疑:既然不远,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还需要青鸟来传递消息呢? 师:李商隐做了很多无题诗,都是接男女恋情来寄寓身世之感的。他身处牛李两党的党争夹缝之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相当痛苦。这首诗也是一样的。

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样一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这首诗从首至尾都痛苦、失望而又缠绵着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有这种情感状态的反映,但又有所区别。它们从不同侧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反映了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连绵往复

5、小结全诗

主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6、结束语

(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

爱情是美好的,虽然也会有不太圆满的结局,但歌颂爱情的诗都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了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希望大家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如果喜欢他的诗风也可以去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

李商隐《无题》教案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一.导入: 1.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任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三.赏析讨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

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2.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3. “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典故。

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

四.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

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四.赏析理论: 1.悲剧定义:

a恩格斯说:?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构成了悲剧的冲突?。b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死亡?。c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中说:?悲剧是把人生最崇高和最富于诗意的因素集中起来反映在不幸的人生形式之中。? d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裂给人看?(鲁迅语)

李商隐爱情诗是他的抒情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2.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3.结论

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李商隐《无题》的说课稿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大家好!

现在我就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请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诗歌文本说明:

《无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无题》是李商隐情诗中的名作,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之丝和蜡矩之泪这两个象征意象来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唐诗精华”诗歌朗诵部分,《无题》一诗的教学还是以诗歌的朗诵为主,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别亦难》

导入:别亦难,别亦难,歌声悠悠,情意绵绵,这首徐小凤的《别亦难》其实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展示原诗:

(1)、欣赏诗歌朗诵

(2)、学生散读、自读、巡视过程中正音、正字

(3)、抽学生朗诵诗歌

(4)、全班齐读

二、品读诗歌

1、从诗的内容、形式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形式上:七言律诗

内容上:离别诗

2、从那里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

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句中两个“难”怎样理解?

相见难:困难 别亦难:痛苦、舍不得

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春末

从那里可以看出?

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春风,4、板书:相见难 别亦难 离别之难

5、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

恋人

6、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直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

双关:“丝”谐音“思” “烛泪”亦是“相思泪”

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8、刚才我们分析了首联、颔联,感受到了离别之难、相似之苦,那么颈联和尾联同学们是否明白?

9、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一句:早晨对着镜子梳妆,发现镜子中鬓角的头发白了。为什么? 因为思念对方。

“夜吟”一句:担心对方夜里吟诗感觉寒冷。

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风雅的事,为什么会感觉寒冷呢?

因为孤单、寂寞、思念

板书:彼此牵挂

10、这两个人是这样的思念对方,却又不能相见,是不是住的地方相隔很远呢? 不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是仙山,怎么有“蓬山”呢?难道他们像牛郎织女一样?

“蓬山”这里指对方住的地方,“无多路”说明不远。既然不远,为什么不去看对方呢?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诗中没有明说。(板书:相见难)既然项艰难,又思念着对方,怎么办呢?

“青鸟传书”

11、小结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主要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由于李商隐个人遭遇的不幸,他所吟咏的诗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委婉含蓄。

12、再次齐读《无题》

13、这首诗有内容吗?

又,既然有,为什么又叫“无题”呢?--

1、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2、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标以“无题”

三、拓展学习

1、李商隐的无题诗有10多首,有时为了区别,我们就取诗的首句放在后面,再比如下面这首〉《无题》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教师朗诵诗歌

3、学生朗诵

解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翼,相隔距离又元,但是在感情上我们却早已齐赫、沟通。

四、补充李商隐资料(幻灯片提示)篇四:《无题》教案

《无题》 李商隐

一.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任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 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二.赏析讨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2.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3. “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2.表达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四.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2.比兴手法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四.赏析理论: 1.悲剧定义: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裂给人看”(鲁迅语)

李商隐爱情诗是他的抒情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对爱情的向往,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 2.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3.结论: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篇五:《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

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2.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3. “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典故。

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

5、小结全诗

主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6、结束语

(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爱情是美好的,虽然也会有不太圆满的结局,但歌颂爱情的诗都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了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希望大家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如果喜欢他的诗风也可以去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

第五篇:《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

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

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生:离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

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师:有理有据。好。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

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 生5:朋友。

生6:女朋友。(其他学生笑)

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众生笑)

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造成了诗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缅邈。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至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加的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光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是抒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微妙的挈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诗句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因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休无尽,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情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师: “夜吟”的“夜”指?(夜里)。“吟”在古诗中一般指?(众:吟诗)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浪漫风雅的事啊,为什么诗人还觉得“月光寒”呢?

生:因为思念,诗人思念朋友,就觉得夜里吟诗都寒冷了。

师:是啊。根据律诗的知识,这两句诗对仗。“夜吟”指夜里吟诗,那么“晓镜”指的是?

生:早上照镜子。

师:早上照镜子看到“云鬓改”,说的是? 生纷纷:头发都白了

师:为什么头发都白了啊? 生:相思苦啊。

师:哦,相思令人老。如果说“早上照镜子发现因相思白头,晚上吟诗又因寂寞孤独而觉得夜凉如水。”那么这两句是不是从诗人这角度说的。都是说男主人公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前一句是从女主人公的角度说的。因为一般说到照镜子,都是女生。而且前一句说女主人公相思白头,后一句说男主人公吟诗寂寞。师:更说明了两个人心心相应,感情深厚。

师: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思念至深,就升腾起了会面的渴望,而会面又没有希望,就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诗的内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是神化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用“蓬山”作为对方住处的象征,不是实指,师:“无多路”指的是不是没有多少条路呢? 生:不是,是没有多远的路。

师:他们俩相距没有多远的路,但是还有什么殷勤的传递消息?(青鸟)“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师:也许有人会产生怀疑:既然不远,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还需要青鸟来传递消息呢?

师:李商隐做了很多无题诗,都是接男女恋情来寄寓身世之感的。他身处牛李两党的党争夹缝之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相当痛苦。这首诗也是一样的。

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样一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这首诗从首至尾都痛苦、失望而又缠绵着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有这种情感状态的反映,但又有所区别。它们从不同侧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反映了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连绵往复

5、小结全诗

主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6、结束语

(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

爱情是美好的,虽然也会有不太圆满的结局,但歌颂爱情的诗都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了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希望大家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如果喜欢他的诗风也可以去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

李商隐《无题》教案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一.导入:

1.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任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三.赏析讨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概括首联内容: 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2.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

3. “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

四.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四.赏析理论: 1.悲剧定义:

A恩格斯说:‚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构成了悲剧的冲突‛。

B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死亡‛。C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中说:‚悲剧是把人生最崇高和最富于诗意的因素集中起来反映在不幸的人生形式之中。‛

D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裂给人看‛(鲁迅语)

李商隐爱情诗是他的抒情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2.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3.结论

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

李商隐《无题》的说课稿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大家好!

现在我就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请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诗歌文本说明: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诗歌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腾不息。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诗歌的诵读、品析、鉴赏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诗歌的心灵,并能有效的拓展迁移,轻松应对语文考试题中诗歌默写与鉴赏。就绵阳的中考而言,诗歌的考察涉及到诗歌默写和诗歌鉴赏两个部分,占有不少的分值,而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并且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两个有情人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爱情及重见邀无期的哀伤。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凄婉而迷离,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说明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作者李商隐简单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的深刻含义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以及这首诗歌的主旨思想。

3、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4、学习并体会“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诗歌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说明

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我按照“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步骤方法来进行设计,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归纳总结点评为辅。

(一)作者介绍——晓背景,明风格。

说明:是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古人为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才能体会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寄托的人生心志。诗歌不仅仅是几行文字的串联,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反映着独特的诗歌主题。就诗歌的背景而言,不同的时代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诗歌情怀。

方法:由学生先介绍,学生补充,再由老师补充总结并形成简要的文字笔记。

明确: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等职。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李商隐一生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开成二年,李商隐25岁时举进士。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带着一颗“夙心”,在悲愤寂寞中死去。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古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继承前人的方面较广,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境界,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二)诗歌诵读:读准音,诵出韵。

说明: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之美。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读,我们能感悟其音韵之美,感悟诗中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正是此理。因而诗歌教学的首要之事就是让学生读出韵,而要读出诗韵,先要引导学生读准音,明其意;定抑扬,知缓慢。

方法:(1)学生齐读。(2)学生点评。(3)学生个读。(4)学生点评。(5)老师范读。(6)学生点评。(7)老师总结。——注意让学生从李商隐的个人的诗风(朦胧、精美、典雅、凄婉、迷离)特点结合这首诗的情感内容来点评诗歌诵读语气的抑扬缓慢。

明确:

1、断句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字音

蜡炬(làjù)云鬓(bìn)蓬山(péng)殷勤(yīnqín)

3、情韵

此诗情感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表现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以及两地分离不能相聚而期盼相聚的伤感和期盼。所以在诗歌的情韵诵读时在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的同时语速不宜过快,要缓慢而低沉,在相思而不得相聚的哀怨中要读出对爱情的坚定和对相逢的期盼。

4、诗意

首联: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颔联: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颈联:我(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爱人)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尾联:(爱人)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爱人,来往传递消息。

(三)诗歌品析——抓意象,品手法。想画面,析情感。

说明:尊敬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位评委,诗歌的品析是诗歌教学的核心,现在我从“抓意象,品手法。想画面,析情感”四方面就这首的品析作简要说明。

①抓意象,品手法。是指知晓诗歌具体所描写的对象,以及诗人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抓住了意象,品出了手法,也就能悟出诗歌所情感与心志。就诗歌的意象而言,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对象,也是诗歌情感的主要载体,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情感寄托。在教学中不妨给学生以适当的归类,让学生在诗歌的品读中能就意象而品味出诗人所寄托的情感心志。(比如诗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的鉴赏。)

②想画面,析情感。诗歌的语言是灵动的、跳跃的,是词语意象的串联,受字数的限制,用字用词要省略。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诗歌情感时跳出诗歌字数的限制,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诗人眼前所见,感悟诗人眼前的画面,画面不同,诗人所寄托的情感也不同。(比如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鉴赏。)

方法:在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赏析的基本要点和步骤时,主要让学生参与讲解品析,师生互评互点。(1)学生齐读,品味音韵。(2)结合注解,学生研讨。(3)学生解答,同学点评。(4)同学表述,老师补充。(5)师生总结,形成笔记。——按照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诗歌主题的顺序来展开教学。明确:(1)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此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所以此句渲染抒情主人公悲伤难禁的心情。

(2)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此联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表现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诗人用两个比喻圆满地表现了自己复杂的心理状态。“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接着又以烛泪比喻相思之泪,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

(3)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此联抒情主人公由自己转到对爱人的描写,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怀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此联中“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情深。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抒情主人公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尾联两句的内容。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中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连打探一下她的音讯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而已。“为探看”的口气中充满期待之意。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5)主题:这首七言律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有情人之间的离别相思,通过写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回忆及重见无期的哀伤,以一语双关、比喻、借代的修辞表现两个有情人之间难以割舍而生死不渝的爱情!

(四)诗歌拓展——拓其情,迁出悟。

说明:诗歌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不同的诗歌有着一定得共性,无论是在诗歌的画面特点,还是在诗歌的情感心志表达,抑或是诗歌的写作手法,都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我们在诗歌的教学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拓展迁移、触类旁通,从而在诗歌教学上达到教而不教、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所以在诗歌的鉴赏学习之后我们就与此诗中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和李商隐的同类诗进行拓展。)

方法:(1)学生再次品读诗歌。(2)学生展开联想,从自己所学和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中找出和此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3)学生点评,老师总结。(4)学生展示自己所整理的李商隐的相关诗歌,看看有无共同点。(5)学生点评,老师总结。

明确:(1)与“相见时难别亦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古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2)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而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3)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此联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都是去替对方设想。而此联中“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4)李商隐同类诗。

《无题》(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共同点: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四、教学总结说明

(这个设计是为了让同学们加深记忆,把知识落到实处。)

(一)请同学们熟读诗歌成诵,并能够从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二)试着展开想象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情节完整,情感符合诗歌的情感。

下载《无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

    无题

      无题 索考小学四(1)班伍春婷 在命运的锋芒里旋转, 在岁月的苦海中摆渡。 时间在施舍我们的同时, 忘了它自己。 挥霍了大把糖果后, 能不能幸福? 我说,勇敢就是站在刀尖.........

    无题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院05级 薛丽娟 fengzhengxuyu@163.com 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追梦的脚步是否依然坚定执著;当秋风写着萧瑟,当暴雨摧残了花朵,纯真的眸子是否还盈满了......

    无题

    无题 永远摆脱不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慵懒,内心如时起时落的潮汐,兴奋时,如滚滚波涛排山倒海而来;低落处,似微微细浪退得无形无迹。砚好的笔墨早已风干,而平摊的纸张上仍是一片......

    无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

    无题

    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你会不会想起王献魁 喜欢一个人的旅途,看那向天边延伸却不能相交的铁轨,看窗外浓荫蔽天的树冠,还有那金黄浓烈的向日葵,让旅途的一颗心充满了无边的孤独和甜......

    无题

    古老萌动了青春激情涌动着大地我仿佛感到碧玉泛清凉难老泉淙淙向山下流淌我佛见翠羽相冲撞绿莎萍轻轻在不底摇晃 心地纯净得了无纤尘眼睛晶莹得浓浓风光凡是泉水潺潺流过的......

    无题

    嫩草超越泥土,果实超越花朵,不息的是生命,生命的魅力在超越。突破躯壳,种子举起希望的旗。跳下悬崖,瀑布跌出高昂的歌。每一次超越,我们都会领略天空的高远,每一次超越,只是对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