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0的认识
姬忠红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教科书第16--17页“0的认识”及自主练习1、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0的书写方法,理解“0”的两个含义 教具准备:
1、自制苹果图片。
2、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具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2、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出示情景图)
1、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你们想帮着农民伯伯摘苹果吗?
2、现在咱们就去瞧一瞧。3、出示苹果树的课件。
4、有那么多的大苹果,你看到苹果上都写着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苹果的上面都写着数。学生回答:写着1、2、3、4、5、6、7、8、9、10。)
5、你想得到这些大苹果吗?你想把哪一个摘下来?(学生发言:我想把写着数字5的那个摘下来„„)
6、请你到前面来把它摘下来,接着请其他同学也来摘苹果。(学生在摘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可及时提问: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如还有7个苹果,就问7个苹果可用数字几表示?为后面0的学习做好准备)
7、小朋友真棒,农民伯伯还夸大家能干呢!你能按照苹果上数字的顺序读一读吗?(学生看课件按照1、2、3、4、5、6、7、8、9、10的顺序边读边伸手指。)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一)认识0,理解0的含义
1、你还想来摘苹果吗?为什么?(学生:不能摘了。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
师:哦,原来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那怎么样表示?(学生回答:可以用□表示;可以在上面画一个小错号;可以用0来表示„„ 学生初步感知0的实际意义。)
2、(表扬举手发言的小朋友)看来××小朋友非常愿意动脑筋。一个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3、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师板书:0)
(二)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三)学习书写“0”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能说说0像什么样吗? 生:0像个鸡蛋。生:0像鸭蛋。生:0像圆圈。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的0像圆圈吗?
生:不像。0没有那么圆,有一点长,有一点扁,像个椭圆。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给0编首歌吧,仔细听老师的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2.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写“0”
想知道0到底怎么写吗?写的时候要注意: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看,写出来的线多圆滑呀。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在桌子上写一个0。
3.教师在前背对学生书空,学生练习书空。(书写时可以边写边说“0”书写的过程。)多练习几遍,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4.打开书描红29页,比一比看谁描写的美观整齐。
(四)你能从0数到10吗?试试看!数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
(五)你在教室里还能找到0吗?如:温度计、直尺、门牌号、电话号码等等。
(六)、小结:数字0可以表示开始、也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只表示一个数„„原来0有那么多的用途,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自主练习2:有那么多的数,你能不能按照顺序把它们连起来?看看是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2、自主练习3: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惟一,可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教师按照书上的活动形式在课堂上真实地再现:猜一猜可能会剩几个?你认为剩几个就把所表示的数写在右边的格中。3、自主练习4:小朋友喜欢涂色的游戏吗?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吗? 你想把这只小鸟打扮得漂亮一些吗?请你给它来涂涂色。小于5的涂红色;等于5得涂黄色;大于5的涂绿色。好了,开始吧!看看谁的小鸟最漂亮!
四、拓展延伸
1、小朋友,咱们知道用数字1来表示1个太阳、1支铅笔„„用数字2表示2个小朋友„„3、4、5、6、7、8、9、10„„你知道在古时候人们用什么来表示数吗?
2、在古代人们用小棒来表示数,猜一猜1是怎样表示的? 3、向学生介绍古代表示数的方式。
(六)拓展延伸
老师送给同学们6个数字(0.5.4.3.2.1)好朋友,他们想让你们给他们排排队,好吗?请听好要求,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他们排一排。想一想,“0”为什么这样排?
五、总结强化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表示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0表示,在尺子上表示起点。“0”还有很多的含义,下课同学去找找生活中的“0”,它还表示什么含义。
第二篇: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了解和体会其相对性。
2、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生活中与“左右”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够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了解和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文具贴图、尺子、橡皮、格尺、文具盒、铅笔。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师: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谁能猜出老师出的谜语,谁就是最聪明的孩子,请听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手)
同学们真聪明,一会我们就用手来做游戏,大家高不高兴?高兴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举的是哪只手呀?(右手)对了!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左右”这一课,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在生活中感知“左右”
(1)师:同学们,我们的双手很勤劳,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首先,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常用右手做那些事情?
生1:写字。
生2:吃饭的时候拿勺子。
生3:拎兜子„„
师:左手又帮助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呢? 生1:写字时左手帮助按住本子。
生2:吃饭时,左手拿碗„„
(2)师:同学们说的不错,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下面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体验一下。
请吴浩同学用一直手拧开这个杯盖?并说说体会。生:用一直手很难打开,太难了,我根本打不开。
师:请你“左右”手合作把瓶盖打开。
生:很轻松的就打开了。老师我觉得同学们也要像左右手一样互助、互爱团结力量大。
师:你说的真不错!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身体上还有像“左右”手一样好的朋友吗? 生1:左眼、右眼。
生2:左脚、右脚。
生3:左耳朵、右耳朵。
生4:左眉毛、右眉毛。
生5:左肩、右肩„„
(3)师:下面,大家一起来做口令游戏,请同学们听口令,看谁反应最快,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
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右腿,拍拍你的左腿,抬起你的左脚,跺下你的右脚,用右手摸你的左耳朵,用左手摸你的右耳朵,师:同学们很聪明,反应很快,来上学已经有几天了,可是有些同学互相还是记不住名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左边和右边同学的名字,然后在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吧!(多指几名同学介绍)
2、在生活中找“左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关于左右的事情,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和左右有关的事情?
师:好,谁想好了就举手说一说!
生
1、和妈妈走路的时候,我总是走在妈妈的左边,妈妈总是走在我的右边。生
2、上体育课站排的时候,王东总是站在我的左边,张力总是站在我的右边。
生
3、„„
师:同学们可真棒!说的都这么好!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真的很重要。
三、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每个人拿出你的学具,听老师的口令来摆一摆,谁愿意用文具贴图到前面的黑板来摆一摆?
师:请把橡皮放在文具盒的左边„„
2、数一数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说一说
师:我还有问题想问问大家,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
1、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四个。
生
2、从右边数橡皮是第二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它的位置说法却不同?
生:因为数的方向不同,左右就不一样了。师:同学们很聪明,我很佩服同学们,请同桌之间互相提问题,并动手摆一摆。
师:同学们摆的很认真,请整理学具,把学具轻轻的放回文具盒。
4、找一找
师:叮铃铃,放学了,小明走回家,他的家在最左边,同桌商量一下,他的家是几号,为什们?(出示贴图)师:同学们说的真棒!你们说对了!判断能力真强,小明的妈妈夸同学们聪明!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左右,那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了呢?下面就考考同学们,请七名同学站到前面,听口令,下面的同学当裁判。
师:请„站到„的左边,请„站到„的右边,张力的左边有几名同学?张力的右边有多少同学?
四、体验相对性
师: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现在和大家面对面的站着,请问老师现在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举起的是右手)
生
1、是左手。生
2、是左手。
师:多数同学都认为是左手,那么现在老师转过身来,和你们站的方向一样,你们再看看是左手还是右手?(转过身来,背对同学。)请同学们再次说说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生:右手。
师:因为刚才老师和同学们是面对面的站着,方向相反,所以左右位置也相反,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
师: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的站着,我举右手,请同学们也举右手;我举左手,请同学们也举左手,看谁反应快。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小明也去游乐园玩了,当他走进游乐园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情景(贴图),请问这些小朋友在上下楼梯的时候都是靠哪侧走的?为什么不在一侧走呢? 生:„„
师:请同学们走走试试。
师:方向不同时,我们就要以走路者的角度来判断那一侧是右边。如果上下楼梯的人有的靠左,有的靠右,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所以,我们在上下楼梯时都要靠右侧同行,在马路上行走,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以免发生事故。
师:同学们,认识左右真的很重要,拿医生做心脏手术来说,一定要分清左心房、右心房,否则就会发生医疗事故。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判定左右了吗?其实在数学城堡中,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着我们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堂上,认真学习,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认 识 左 右
1、左右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第三篇:《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认识左右》教学设想
认识左右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提出的要求是: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一、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基本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观察、操作,是学生认识左右最直观经验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我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全班起立做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二、关注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把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转化成“玩耍”活动,这种氛围的创设适应和满足了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真玩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和掌握了关于左右的数学知识。如:一上课我就让学生玩游戏,学生接受了教师的游戏的方式,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发现了左右。这时学生的兴奋点很自然地从无意识的玩转移到数学知识的研究过程。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本节课教师设计了几个游戏。这些游戏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能从“游戏”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使玩的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初步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在现实的操作与观察中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左右。
1、复习上下前后位置的认识
2、情境引入——做律动:大家来跳舞。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
3、师示范:这是我的左手,这是我的右手,哪是你的左手和右手呢?
二、探究新知,认识左右。
1、找一找,寻找自身的左右。
2、动一动,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准备好了吗?
3、说一说,刚才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上的左和右,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
4、摆一摆,按要求摆学习用品。准备好语文书,数学书和文具盒。
5、猜一猜,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判断。
2、认一认。
3、议一议,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课后,在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你能找出左右吗?。
二、实际操作,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2、结合现实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摆一摆,比一比,谁眼力好,哪组合作的好。
(1)小组合作操作:把文具盒摆在课桌的中间,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橡皮摆在文具盒的左边,把数学书摆在铅笔的右边,把小尺摆在数学书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挂图显示学生在马路上行走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思考:过马路应该靠哪边走?谁走错了?
谁能上来演示一下,应该怎样走路?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地走。
五、总结、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课后,在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你能找出左右吗?。
第四篇:《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湖北省建始县实验小学 熊英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
2、学科、课题及课时:数学 《认识时间》 1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每个学生自带一个小闹钟.
教学课题: 《认识时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对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进制感到不习惯,所以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见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钟面模型)同学们,这是什么?钟表有什么用?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时间呢?对,我们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时间。要准确的掌握时间,就得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跟钟表有关的知识——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请拿出你准备的钟表,和你的同桌一起来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2)谁来告诉大家:钟面上有些什么呢?(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3)(出示钟面图)在钟面上,12到1是一个大格,1到2又是一个大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又有几个小格呢?(把其中的一个大格放大)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 2 3 4 5。
原来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那从12到2是几小格呢?为什么? 12到4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到9有多少个小格,(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真不错!我们接着往下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60个小格.)
(二)认识时、分
(1). 认识时.
(闪动时针)钟面上这根短而粗的针是(时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演示:时针从数12走到数1)像这样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时.从12走到3呢?走到7呢?
如果时针是从1走到2,是几时呢?为什么还是1时?从3走到几也是1时?谁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时?
小结: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闪动分针)这根细而长的针是(分针).它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演示边提问):
① 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为什么?
② 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走到6呢? ③ 分针从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是多少分呢?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分针走了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3).认识时、分的关系。
①、时针和分针走动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②、学生操作。
拿出小闹钟,像老师这样,(教师示范)先把时针和分针都回归到12;再拨一拨,看看分针走一圈,时针是刚好走了1大格吗?
③、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说明它们所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由此我们得出: 1时=60分(板书并齐读3遍)
(三)、认识钟面时刻.
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1时=60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一认钟面上的时刻。
1、整时刻(3:00)(出示钟面图3:00)钟面上表示的是()你是怎样确认的?
2、几时几分
①(出示钟面图9:05)这个钟面上表示的还是整时刻吗?为什么?
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时针在()和()之间?过了()?说明是()时多?多多少分,我们就来看分针。分针从12走到了(),是()分。
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9时5分)9时5分你会写吗?(一种是写成9时5分;另一种是像电子表那样,用两个圆点把时和分隔开,9时就在圆点的前面写9,5分因为分钟数不够10,所以我们用一个0来占位.写成(9:05)
②(出示钟面图6:25)这个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几分?你怎样看出来的? 6时25分怎么记?
③(出示钟面图11:45)同桌交流: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是()时()分。
④、小组讨论::我们怎样来看钟表上是几时几分?
(四)拍手儿歌: 同学们累了吧!让我们来听听儿歌,轻松轻松吧!
(配音儿歌)同学们,请记着:钟面数字12个,1到12团团坐;1大格,5小格,一圈小格60个;时针短,分针长,1时就是60分。确认钟面的时刻,大格千万别忘记,小格更要数仔细,数仔细!(先听,再齐读)
三、巩固应用
现在,我可要考考大家啦!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1、填一填。
①、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个小格。
②、时针走1大格是()时,分针走1大格是()分。
③、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小格,所以1时=()分。
2、认一认.(书83页题1)(先读出来,再在书上填写)
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3、游戏你说我拨(略)
四、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要下课了。你能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吗?(课件出示):珍惜时间,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数字(12个)
时针 分针 钟面上有 格子(60小格)1大格 1圈
教学反思 :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再一次使我深深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立足并顺应学情的发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立足学情、以学定教,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走出教室来到多媒体厅,第一次见到大屏幕的“变脸”效果,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老师和领导。心中的惊喜与紧张就不用说了。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心中的焦虑,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振奋状态,我在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对话: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上课听讲是最认真的,回答问题是最积极、声音是最响亮的,所以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就是这简短的几句话,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学生的情绪顿时格外高昂。
“时间” 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我们生活在时间里”很难理解。平时在家里一般家长都会告知现在是几时几分了,而在学校,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也不是挂在墙上的时钟,而是响在耳边的铃声,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认识钟面?学看钟表有什么用?” “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引出学习主题”, 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时间呢?”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体会到“认识时间”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对“为什么要认识钟面、学看钟表?”等疑问恍然大悟。
二、顺应学情、依学而导,是一节好课的保证。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1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对时间单位时和分的进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进制更是不习惯,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观察钟面──认识时分──认读时刻,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操作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尤其是“1时=60分”这一知识指针 1时 = 60分 点的教学,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时针与分针转动范围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时针与分针的动态关系;接着让学生实际操作(先把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再拨动指针,看看分针走一圈,时针是不是刚好走1大格?)进一步直观的验证了时针与分针走动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归纳得出“1时=60分”。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与操作实践的活动中,本节课的难点就轻而易举的得以突破了。
认识几时几分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首先用整时刻(3时)和几时几分(9时5分)指针指向的不同巧妙过渡;再立足于每一大格“5分”这一最基本的单位,引导认读9时5分,讲解它的两种记法;然后出示两个一般的时间(6时25分和11时45分),指名认读、同桌互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表达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在孩子们感觉疲乏、而所学知识又待小结的时候,我给学生送上了自创的配音儿歌,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
本节课的教学,也暴露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学生没能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所以在“我说你拨”的操作活动中,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再到用数学语言表达,学生就有点无所适从了。今后还应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能很快读出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钟反应慢,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时地问问学生“现在是几时几分?”,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师信息:
省份:湖北省 学校:建始县实验小学 姓名:熊英
职称:小高 电话:*** 邮箱:liub88123@163.com 地址:湖北省建始县实验小学
邮编:445300
第五篇: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双河小学 张传凤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0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
2、使学生初步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3、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4、使学生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初步会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认识时和分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听过时间的脚步声吗?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觉怎么样?
时间的脚步是匆匆的,但是只要我们学会把握时间,我们就能把它留住,把它变成我们的知识和能力。
2、复习旧知
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认读整时,你能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吗?(课件出示不同正点时刻的钟面)你是怎么认读的呢?(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导入新课
下面这个钟面上的时间,还是8时吗?(课件显示例1上课的时间)学生尝试认读。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活动探究,自主学习
(一)、钟面结构的回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回答: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小格。
(二)、认识1分、几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认识1分。
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分。(边说边用课件演示1分)
2、认识几分。
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呢?4小格呢?
现在分针指向刻度2,是几分?为什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个小格?是几分?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教师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依次指向1、2、3、4、等刻度,提问:各是几分?最后提问:分针走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格,是多少分钟?(60分)
(三)、初步尝试认读时间(教学例1)
现在你知道上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是8时5分的? 让学生独立读出时间,再写出来。(强调:在用电子表的形式表示时间时,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
生:时针走过数字8,就是8时多;分针走过5小格是5分,所以是8时5分。
(四)、探究时与分的关系,认识1时=60分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拿起钟面拨一拨。
我们首先拨到12:00,观察一下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然后继续按顺时针方向拨动分针到刻度6,学生拨出12:30后,教师讲解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并让学生学习读出时间。最后让学生将分针继续加速拨回到12,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1:00)
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与12:00的时针、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生: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引导学生总结1时和60分的关系: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1时=60分(教师板书)
三、感受一分钟
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欣赏一段音乐,并说说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再次强调认读时间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1时=60分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双河小学 张传凤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