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第一课
欣赏他人的成功
【主题说明】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进行积极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同时也感受被他人欣赏的快乐。当别人获得成功时,表示欣赏、赞许、祝贺,学会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善于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的成功铺平道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欣赏他人的积极意义。
2、情感目标:感受欣赏他人与被他人欣赏的快乐。
3、行为目标: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
2、难点: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课前准备】
1、奖励用的笑脸。
2、一顶帽檐很高的帽子。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通过观察图片,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
2、鼓励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考试时我们都想取得高的分数,获得好成绩,得第一名的同学暂时取得了成功,有的人会羡慕,有的人会嫉妒,有的人会仇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羡慕并表示欣赏。引出课题。
1、学生表达自己想法时,教师给予引导。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进行积极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同时也感受被他人欣赏的快乐。当别人获得成功时,表示欣赏、赞许、祝贺,学会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
活动一:戴高帽
1、学生10人左右为一组,围坐成一圈,教师讲解活动规则:大家一起传递帽子,一边传递一边数数,逢3以及3的倍数就说“过”,数错的同学要戴上帽子,其他同学都说说这个同学的优点,给他赞美。
2、教师负责计时,活动大约进行10分钟后停止。
3、让学生组内交流分享感受。当被他人赞美时,你的心情怎样;当你赞美他人时,你的感受如何。
4、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当别人获得成功时,表示赞许、祝贺,是个人成长与自我提高的表现。如果不能做到,就要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二:谁是我的情绪导师
5、让学生读懂教材中的内容,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情境中“我”的心情。
6、仍然采用活动一组成的小组,学生组内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我”的不同感受。
7、组内交流:如果你是那个“我”,你会怎么办?
8、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及时给予反馈与引导。
心理引导:通过这两个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对他人进行积极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当别人获得成功时,如果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时,应及时调整,学会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
1、给感受真实、表达清楚的学生奖励一个“笑脸”。
2、情境再现的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先在座位上准备好了再站起来表演。
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理解欣赏他人的积极意义,学会欣赏他人。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内容,把自己感触深的语句标记出来并细细体会。
2、按小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心理引导:欣赏他人时一种美好的体验,从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地努力、更快地成长。
1、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拓展园中的故事,说一说各自的感受。
2、如果有学生对负荆请罪的故事非常熟悉,可以请他展开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3、教师及时给予回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练习题】
1.你的同桌同学具有的优点是。
2.你认为经过努力却未能取得成功的人值得欣赏吗?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的参与面是否达到了80%以上。
【教学参考素材】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什么是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它使人不断进取以追求新的目标,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使人对从事的活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美的地步。
二、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在成就动机的形成过程中,有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作用:一种是希望成功,另一种是害怕失败。前者使人在行动上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后者使人回避目标以避免失败。一事当前,这两种力量往往同时起作用。当希望成功的倾向在力量上大于害怕失败的倾向时,个体就去追求目标。当害怕失败的力量占优势时,个体就会退缩不前。所以,成就行为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相对强度和彼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