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延平区实验小学 游珉峰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朱自清的散文,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四、学生准备:
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
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教学环节。
五、教具准备:
幻灯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一)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二)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三)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
(一)听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
(二)自读全文。
1、学生轻声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 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
3、学生交流,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一)尝试读段,指导学法。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引导发现这些问句的特别之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反复朗读。
3、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二)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感受最深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2、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关注“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等词语以及“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加深体验,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感悟生活。
3、朗读句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一)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二)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搜集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1}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
{2}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时间的感受。
第二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1语文科教案
16、匆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想开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2、释题
“匆匆”是平舌音,写的时候注意不要漏写里边一点,再读课题。
谁知道“匆匆”是什么意思?(急急忙忙的样子)
3、说说关于时间的格言
对啊,时间过得真快!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搜索关于时间的格言,现在,谁来说说?
生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朱自清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来去匆匆,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1、生小组结合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①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 想一想,课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③ 划出文中的生字词、二类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弄清楚生字的读音、字形、意义,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④ 有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2、汇报交流
①接读课文,师生评议。
②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③交流学习生字词的体会。
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自己学习生字词的体会,你有什
么高招就给同学们介绍介绍,或是觉得哪个生字词在读或在写的时候该注意什么,给我们大家说说。
齐读生字词、二类词。
④质疑。
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小组合作学习,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你的伙伴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2、汇报交流
从以下重点句子引导补充学生的汇报: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②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④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⑤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
3、质疑
四、重点学习第三节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去得匆匆?(第3自然段)
2、读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课件出示,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相机板书:洗手
吃饭
默默
遮挽
躺
叹息
3、时间还会怎样悄悄溜走?你能模仿着这种说法说一两句吗?
生说。
五、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板书设计〕洗手
吃饭
默默
遮挽
躺
叹息
《匆匆》之教学设计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
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 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 VCD、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我看《匆匆》教学设计
看了尤莉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她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
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有了这样的观念,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
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第三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徘徊”“伶俐”的意思,领悟“头涔涔”“泪潸潸”“凝然”的文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课文所运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美,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运用语言。
3、体会作者感慨时光匆匆的思想感情,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
重点: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体会文章优美的描写。
难点: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
一、复习古诗,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中要求我们做什么?(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在文章结构上说明了什么?
(前后照应。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重点理解目标一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三、熟读课文,自我感悟
师: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请你们静静地默读课文,静静地思考:课文是怎样写日子匆匆而逝的?把你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甚至背下来。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二、三
一、检查课前预习,分组读课文,仔细听别人读得好不好,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日子)
二、师范读课文,以情感带动学生进入课文
1、师配乐读文,生思考: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美在什么地方?你觉得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2、课文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燕子去了„„”开头作者用了什么句式?(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是日子去了,却„„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三、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师:请你拿起笔,自己读课文2、3、4段,想想作者笔下的日子是怎样的呢?课文是怎样描写日子匆匆而逝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或片断,或划一划你认为含意深刻的句子或你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想。
2、全班交流:
(1)师:请说说作者所描写的日子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找出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如薄雾,如轻烟。感悟日子的容易流
逝。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的心情。
出示句子练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读出静,无声无影)
(2)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匆匆而逝的?
出示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形象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拟人:把看不见的时间人化,读起来倍感亲切。
重点训练学生朗读该片断。通过朗读,说说作者笔下的日子像什么?(顽皮的孩子)读出语气。
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写一两句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从内容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感情。
(3)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那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无奈、自责、叹惜,不甘)
师: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我们都知道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三、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升情感
1、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用上你们课外学到的名言。
八、板书设计:
日子匆匆像一滴水轻烟薄雾比喻
„„的时候,从„„过去排比一去不复返?拟人
第四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一、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地说一句话吗?(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板书:散文。)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与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点评:面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
二、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级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都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小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 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个词、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生读第二自然段)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渎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自然段)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感受到。生:我从第五自然段感受到。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你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师:新遇到的词就能让你有感受,厉害。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中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得飞快。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其次,通过老师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因文生感,而不是空发议论;第三,巧妙地“骗”学生读书,多读、读好。
三、静心涵泳,切己体察,品味感悟(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读第一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学生默读课文)师: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活了。我们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人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生读第一自然段)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生: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示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为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师:还有很多孩子想说,但是时间有限,这样吧,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各读各的,读出各自的理解。(学生自由读文)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是一个个独特的“这个”,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二)辐射全文,放手自学自悟自品。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匆匆》。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生自由读课文)师:你想品哪段就说哪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
生: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师: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生读)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渎作者的描写。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品得好!请连起来,为我们再读读,让我们也感受一下!(生读句子)点评:《匆匆》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教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老师只相机点一下,促其提升,如毫不怜惜夸奖、如在关键处点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所得,才是真得。
师: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生:“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生:我听出了一种矛盾。
师:你的知音真不少啊。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生读)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大家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吗?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师:这个时间用得值!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生:跨过。生:闪过。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多么形象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特别关注那些给你留下感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文)(三)延伸拓展,引发思考。
师:一篇文章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儿?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师:在第二节课上课前还请大家准备以下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总评:
本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还学于生,突出主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反映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具体有三处明显表现。
1.课堂的时间,请留给孩子。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应该有一个“度”,很难想象,当孩子还没有充分地感知课文,就被老师牵着鼻子由一个环节奔向另一个环节,还何谈阅读教学?本节课,教师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从听读录音到感知朗读,从静心默读到个性品读,做得充分而到位。其中,听读录音用了足足5分钟,静心默读又是5分钟,让学生找准一个点再用心读,又花了1分钟——40分钟的一节课,学生个人的读书就用了如此多的时间,课堂看上去沉闷得有些“冷”,却是真正地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叶圣陶语),符合“让学于学生,还学于学生”的理念。
2.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品读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其实只有三处,一是燕去燕回、杨柳枯荣、花谢花开的感慨;二是面对时间如水滴逝去的彷徨与不安;三是日子挪移而自己茫然旋转的无奈与忧虑。教师由第一处展开,让学生抓住一个“点”继续深入,所有的内容皆由学生引出,再让学生进一步研讨,不再由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习,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探究,避免了“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抓文体特点,显主体地位。《匆匆》作为一篇经典的优美散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方法,现场运用的“静心地读,安静地想”的批注式阅读方式,把握住了朱自清散文品读的关键;而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不同感受”,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曾几何时,当公开教学比赛成了教师竞技的舞台,教师在台上比拼研读文本是否独到,教学设计是否精巧,课件制作是否华丽,而将教学的主体——学生,给忽略了。任何脱离开学生的课堂,即使有着以上华丽的“衣裳”,也都是苍白的。本节课的教学不做作,不矫情,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教师充当引导者、交流者的角色,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展现了学生的精彩,因此,课堂也就真正地精彩亮丽起来了。赛课感言:平实之中见实效 何捷
有人说这堂课上得很实,甚至有些平。的确如此,单看实录和设计,你似乎不能感受到一丁点儿教师的光彩,不能领略到些许设计的巧妙之处。但是我却对这“实”和“平”抱着满心的欢喜,实中见效,平中出奇。
相信大家在师生课堂对话的言语中能分明地感受到孩子智慧的火花,发现孩子的思维是火热积极的,这正是有效课堂的最关键之所在。其实,这样独特的体验也正迎合着《匆匆》作者朱自清先生努力营造的氛围。文章就是一段段看似平淡的文字,是类似吃饭,洗手,发呆,睡觉等生活的碎片的组合。但是,在这样如同从水面上滑过的文字背后是朱自清追寻时间无痕踪迹的情绪流动,是他在无限惋惜之余的自我解嘲,更是发出生命呐喊的前奏,其犀利之笔触妙不可言,言而不尽。
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几乎每一句都能牵动着读者的思绪飞逝,如一条流动的河,一首快节奏的曲,一串前赴后继的碎浪。无刻意雕琢,却有着音乐的律动之美,节奏的跳跃之美,诗人的情怀自然不受拘束地表现。文章正是作者在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对未来的严肃思考,对生活的执著追求时发出的最强音。品读这样的文字,你不能急躁,需静下心来细细品,慢慢嚼。我的课堂设计就是给孩子创造咀嚼文字的最佳气场。
这样朴实的课同时又具备三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返璞归真。我仅仅在作家简介和名家朗诵两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其他时间都留给师生共同品读文章所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本文的关键词、重点句也不用幻灯片出示,而是让学生在默读、自由读、有感情品读、听读的过程中自己动笔、动脑找出,品其用法,悟其蕴含的感情。这样的设计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大型公开课上可谓大胆,不过其正体现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髓,是一种原生态、无干扰的纯阅读过程。孩子们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真读书过程才读出真味,品出真情。孩子在课堂上每一个读的活动都是用心参与的,学习活动频繁,思维紧张活跃,真正做到了用心会文,涵泳品味。
其次是体现了让学于学生的课改重要精神。我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思考、倾听、批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回忆、口头表达,孩子学得格外充分,老师仅仅担当示范、引领的角色,没有侵占他们学习的时间。据统计,仅提供给孩子参与各种形式读书的时间就确保有十分钟,这十分钟是不受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提示的自读自悟,切实保障他们能沉浸在文字中。
第三是授之以渔,注重了学法迁移和运用。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品读文章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思考、对话”三部曲,这是品读散文的三个“口”。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此法品读文章,随即又共同总结学法,形成认识后还能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成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扎实有效,下课后孩子能从课堂上带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能体会读文的快乐,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能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有法可循。洗净铅华返璞归真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特等奖课例《匆匆》片段解析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何捷
不少到现场看课的专家同行都说,《匆匆》一课上得很“实”,实中带趣,深入孩童内心,直切学习本质。这个“实”字于我而言是“最高奖赏”,是我先后历经14稿,洗尽铅华后返璞归真的体现。没有到过现场的同行们单看案例或是实录,感觉《匆匆》有些“平”,似乎常态教学也就这么上,没有花俏,没有噱头。的确如此,少了孩童在课堂上富含情感的言语、表白、诵读这些活的学习状态再现,再精妙的案例也是空虚的浮华。我对这“实”和“平”抱着满心的欢喜,实中见效,平中出奇。本文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能本案这两个特色的“静默十分钟”。
师: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解析:此环节是本课特色“静默的十分钟”之第一个五分钟。五分钟保证孩子静静地听,充分地发现感受,紧张地留下记号,让孩子切切实实参与学习活动,花得值。此时无声胜有声,任何教师的指导言语都是孩子潜心会文的干扰!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中感受到匆匆。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解析:孩子的感受遍布全文。这多元,精彩从哪里来?就是从五分钟来。孩子充分关注文本中的字、词、句等元素后,才能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因文生感,不空发议论,也为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生:默读课文,批注。
解析:这是本案的第二处静默的五分钟。教师让出时间给孩子和文本进行真对话,真思考,鼓励孩子沉入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心灵相遇、相知、相通后,激发其产生自己的感受。只有涵咏咀嚼过,才有切入肌肤的理解和感悟,这才是阅读教学之本真。
相信大家在观看实录后能感受到孩子智慧的火花,发现孩子的思维是火热积极的,这正是有效课堂的最关键之所在。这篇文章是作者在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对未来的严肃思考,对生活的执著追求时发出的最强音。品读这样的文字,你不能急躁,需静下心来细细品,慢慢嚼。“静默的十分钟”课堂设计,就是给孩子创造咀嚼文字的最佳气场。
这样朴实的课同时具备3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以读为本。我仅仅在作家简介和名家朗诵两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其他时间都留给师生共同品读文章所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本文的关键词、重点句也不用幻灯片出示,而是让学生在默读、自由读、有感情品读、听读的过程中自己动笔,动脑找出,品其用法,悟其蕴含的感情。这样的设计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大型公开课上可谓大胆,但却是一种原生态,无干扰的纯阅读过程。孩子们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真读书过程才读出真味,品出真情。其次是体现了还学,让学于学生的理念。本课设计中,我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思考、倾听、批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回忆、口头表达,孩子学得格外充分,老师仅仅担当示范、引领的角色,没有侵占他们学习的时间。孩子的多元解读也受到充分关注和尊重课,课堂是孩子学习的天地。第三是授之以渔,注重了学法迁移和运用。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品读文章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思考、对话”三部曲,这是品读散文的3个“口”。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此法品读文章,随即又共同总结学法,形成认识后还能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成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扎实有效,下课后孩子能从课堂上带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能体会读文的快乐,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能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有法可循。这一切,都是一堂语文课的价值所在,是留给孩子学习的“福音”。
第五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1
〈匆匆》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初次见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一个是曾经教我们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课本;一个是记载着我们第一天迈进小学校门的旧日历;一个是一位和你们一样的孩子成长中留下的足迹。这几件礼物,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师生自由交流)
小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学生自由倾诉)
匆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文中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感人。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课前预习要求在阅读中思考、做批注,并能抓住感受深的词句发表自己的看法。知道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辅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欣赏感悟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和品析重点语句来欣赏文本,学习写法。
教学难点:感悟本文所蕴含的作者的反省和警示作用。
教学过程:
一、美文导入――《春》
师:又是一年春回大地,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燕儿相将还旧居、杨柳返青吐新绿、桃花粉艳初绽放。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阳光明媚的三月吗?那我们一起来欣赏《春》的散文节选。
师:朗读《春》节选,师生合读老师读开头两节,同学们读后面三节。
语言美不美?
师: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赏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美文――《匆匆》。
一、学习文本
(一)印象《匆匆》
同学们课前一定预习了《匆匆》,请同学们运用艺术的魅力这一单元学过的成语或者你日常积累的词语,用这两个句式,谈谈你对《匆匆》的初步印象。
课件出示:《匆匆》是一篇的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真是()啊!
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老师真高兴。
(二)理清文脉
《匆匆》是散文,散文形散而神聚,通篇文章中一定有一根巧妙勾连的“红线”,聪明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根“红线”吧?
这篇文章共5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的?――对,板书――时光飞逝,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教师指题目,红线就是“匆匆”,题目点名文章的主旨,喜欢这富有诗意的题目吗?好,女生读――匆匆,男生读――匆匆。(美读题目)
时光飞逝――板书
(三)品味语言
过度:时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朱自清如何能把流逝的时光写成清秀隽永、独具特色的美文呢?我们就去品味语言之美。品味语言的方法有哪些?
课件出示:
1、美文要美读
2、找学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味语言。
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语言承载的情感和蕴含的道理。(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思想)
4、师:美文需要美读,我们就从诗情画意的第一自然段开始,感受到“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带给老师是诗歌一样的享受,这一自然段哪里最动人,哪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学点?谁来交流。
指生交流。
师:借美好的事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情景交融(板书)。诗一般的语言,诗一样意境,让我们带上诗一样的节奏去美读这段文字,感受作者情景交融的咏叹和茫然。
指生配乐朗诵
2、过渡:日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或者连接上文最后一句:日子都到了哪里去了呢?),人生就像沙漏,我们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作者深有感悟,谁来朗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在倾听中,寻找学点,感受语言的美妙,感悟时光流逝的无声无息。
(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叠词的解读和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1、)叠词给人以轻巧、婉转之感,阅读越有滋味。
(2)这句话作者把自己已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
“一滴水”,把大自然“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两相对比,抒发了伤时而又惜时的感叹。
(3)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解读,――(渗出了汗,滴下了眼泪),时光的流逝令作者头脑发胀,潸然泪下,你能感悟到作者的此时的心情吗?
师:你们能读出作者的这种伤感和惋惜吗?
学生练习诵读。
3、师:人们说:“时间是无情的,他不会因为我们的伤感和惋惜而停留片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
我们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老师刚刚读过的这句话,前后衔接的自然妥帖,在文章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板书――转承自然
学生交流――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还有许多的短句和叠词,回环复沓,让文字凝炼成诗歌,读来颇有音乐的美感。
同学们读读试试――“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
师:日子是无影无踪的,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将日子赋予了形象,让抽象变成了具象。
指生读――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
师即时小结:这一段作者为我们呈现了许多个生活场景,语言平实中又蕴含着灵秀,【结合大屏幕解说:红字部分语言较平实,蓝字部分表现得灵动。】
(1)太阳他它有脚啊!――拟人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
(2)描写时间飞逝的动作词太精妙了,写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跨、飞、溜、闪。
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这样确确实实地,在你我不经意的时候,悄悄溜走了。同学们,我们的日子又是如何匆匆而去的呢?
妙笔生花――仿说练习(最好用上灵秀的动词――掠、飘、飞、闪、)
同桌交流,指生有感情表达
比如:在____的时候,从____过去。
4、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
师:哎,时间就是这样从我们的手中轻轻悄悄地溜走了,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不断追问、反问、责问,表现了淋漓尽致的伤逝。
老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同学们在聆听中再次感悟作者的心声。
教师配乐朗诵。
师:你能读懂朱自清先生吗?(再读第四自然段)全身心地和作者一起感悟时光流逝。
作者在惋惜什么?作者通过反问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心中积淀的是对艺术的追求,珍惜时间,板书勤勉治学”。
师: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不白白在这世上走这一遭,成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大师。让我们用心读好作者最后的追问。
这个结尾和开头有什么关系?――“首尾照应”。
本段的比喻句独特,联想精妙,作者全身心地感受时光的流逝。
二、阅读拓展
师:对时光匆然流逝的感悟古今一样啊!下面分享一首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首诗,老师最欣赏的是尾句的一个“笑”字,最后一句和《匆匆》的首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经年一别,物是人非,桃花依旧,人面不见,用桃花的笑颜来衬托诗人的怅然若失,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
再读《题都城南庄》。
师:感叹时光流逝的匆匆,实际上都是在勉励自己珍惜时间,勤勉治学。接下来是两首古诗,也蕴含着哲理,读来受益匪浅。
《明日歌》借景抒情
《长歌行》情景交融
集体诵读,男女分句诵读,感受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作业
1、推荐阅读
朱自清的名篇《春》、《荷塘月色》《背影》
2、也说匆匆
在写练笔的时候,用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期待同学们的美文《也说匆匆》。
匆匆教学设计3
一、感受时间,唤起体验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日子?这些“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流逝的?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去来匆匆的?请找出具体的语句。
2、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到的语句。
3、教师范读第三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情景。
4、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5、带着这样的心情,学生配乐表演读。
三、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1、你感觉这篇文章美在哪里?(学生畅谈)
2、请大家仔细品味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家长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3、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站起来跟读。
四、拓展学习,运用语言
1、自古至今,很多人都在思考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外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拿出来,同学间交流。
2、这么美的'文章,谁不想多读读,多学学,我们来做做下面的练习,小组任选一题合作完成:
(1)仿照课文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写法写上自己的几句话。
(2)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搜集到的格言、警句、诗词,进行一分钟演讲,建议大家要珍惜时间。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利用学生演讲和仿写的内容,称赞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推荐课外阅读《荷塘月色》、《背影》。
五、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匆匆教学设计4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设计理念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导入
第一课时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眼就没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啊,告诉我们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能不能试着来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对了,以后碰到问号的时候就要读出“问”的感觉。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我们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同学们都读完了,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
匆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谈感受和理解。
2、仿照作者的描述方法说写句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
仿写句子。
【课前准备】
课件播放《荷塘月色》片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片断,大家都知道朱自清的散文文笔优美,誰来介绍一下朱自清?
介绍朱自清的资料。
师:朱自清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他的《荷塘月色》就曾陶醉了很多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匆匆》,板书“匆匆”。
师:誰来告诉我,题目“匆匆”是什么意思呢?
“匆匆”就是很急,很快的意思。
师:能用“匆匆”说一句话吗?
生说。
二、初读课文
师:《匆匆》是篇散文,知道什么是散文吗?
散文主要在抒情,有借景抒情,有借事抒情或借物抒情来表达情感。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淌,读起来很美,能美美地读一遍吗?
师:你们自己读,想用什么情感读,就用什么情感读,注意不要齐读。
生读课文。
师:有感觉吗?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
如:伤感,无奈,后悔等,为失去的时间而伤感。
师:这篇散文写的就是时间的来去匆匆,(板:时间)古人曾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特别喜欢这篇散文,读着这篇散文,我似乎能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听到他在我耳边低语:“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一起去聆听作者的心声吧。(闭上眼,什么也别说,用心倾听。)
听录音(录音少了第二段)。
师:听着作者的呢喃低语,我们似乎还沉浸在作者的伤感中,但这课文朗读是有缺陷的,聪明的你,能把这段补上吗?誰来试试。
生1读。
师:真好,真想再听一遍,誰再来试试。
生2读。
师:听着你们动情的朗读,我似乎也头涔涔,泪潸潸了,这“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呢?
(头脑胀痛,泪流満面。)
师: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作者在写这篇散文时,也许已泪流満面,深感时间飞逝,却无力遮挽,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有多大的岁数吗?(约24岁),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师:作者在1922年3月写下这篇散文,当时是24岁,那么二十几年的时间到底是如何溜走的呢?找一找好吗?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师:喜欢这一段吗?为什么?
(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这一段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来无影去无踪的时间具体化了,使我们能真切地触摸到时间这个精灵,写得特形象,也特生动。)
(还表现了作者为时间匆匆溜走而茫然伤心。)
师:我也非常喜欢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
三、仿写
师:作者的日子是在日常生活中溜走的,我们也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
(播课件。)
师:能模仿课文的第三段,为这段录像配上解说詞吗?动笔试一试。
生动笔。
交流(4个)。
四、精读课文
师:真高兴大家都意识到了时间在不知不觉地流逝,作者和我们一样,伤心无奈,但他又不甘心,不甘心就此虚度了青春年华,我们再来用心地倾听,作者是如何向我们诉说?
师:你不必整段地读,而是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一遍一遍地用心读,与作者交流,看你能听到作者在诉说什么。可以同桌交流,一人生读。
师:誰来说说,你倾听到作者在诉说什么?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同桌听到了什么)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的`感受噢。
如: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对人生的思索。)
如: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叹息自己一事无成,虚度了年华,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如: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不甘心虚度年华)
(我们都是“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赤裸裸的回去罢“,这两个赤裸裸是什么意思呢?)(指没有留下什么辉煌,一事无成。)
五、拓展
师:老师也听出来了,作者是在自责,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时间确实珍贵,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他。(板:珍惜)
师: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哲人志士,面对短晢的人生,匆匆的岁月,都发出了许多感叹。
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连老师也想说:“要做时间的主人,要学会把握时间,你才不会后悔自己一事无成”。
同学们,你们想说什么呢?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名言警句请一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用心的倾听,与作者作心灵的交流,也感悟到时间来去匆匆,应好好去珍惜,才不会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匆匆闪过
匆匆教学设计6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懊悔、愧疚、无奈、自责、难过、惋惜、留恋、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板书:一去不复返(无奈、惋惜)
二、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道出自己对时间匆匆而去的无奈与婉惜,)作者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感到伤心难过自责无奈婉惜)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同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体会。(没太听清的同学看看大屏幕)(课件)
2、(大家学得很认真很投入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得怎么样)集体交流,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突出日子“无影无踪”的特点。)
(课件出示)对比写作方法
指导读:在反反复复地追问中让我们感到作者很茫然很难过,对流逝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他又有些后悔,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受融入到课文中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导读:排比句可读得高兴、轻快一些,三个“再”要重读,几个追问句读得深沉、伤感一些,让听者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心、懊悔来。
过渡:作者用动物的迁徒、植物的荣枯和时间一去不复返对比,引出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他想到了什么呢?看大屏幕(课件)谁给大家读一下这段。其它同学想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八千多日子离去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广阔的大海里,一嘀水那么小,大海那么大,比喻中对比鲜明,感受到时间有限。
作者为这匆匆而过的日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而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一种什么情绪?(觉得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急得流泪出汗)
“八千多日子”作者二十多岁,在我们看来挺长,作者却认为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呢?(在时光的流里,它显得很短暂转瞬即逝)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伤心、焦急再来读读。
你读的不错走近了作者的心灵。
过渡:时间是抽象的,但作者在第三段中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谁来说说。
(3)“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了排比拟人方法,通过最不经意的日常生活的枚举,让我们体会到时间就是这样轻巧地在不经意中溜走了。)作者运用了排比,通过日常琐事写出了时间脚步匆匆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具体从哪些词看出来的:跨过、飞去、溜走、闪过)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把日子写活了。
从这一段中,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时间过得太快了。)
指导读:是呀时间的脚步匆匆,想挡挡不住,想停也停不住,想留也留不下来,此时作者是什么心情?(无可奈何)
师生接读:表示时间流逝得特别快的动词和表达作者无奈的词语要重读。如:匆匆、挪移、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掩着面叹息)
配乐朗读: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写得多好呀,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大家推荐一名同学,老师给配上音乐。大家一边看大屏幕一边静静地听着,感受那无可奈何的心情。
过渡: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身边溜走了,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甘心白白走这一遭吗?让我们读一下第四自然段,这样:男生一句女生一句搭配着读。边读边找一找看从哪句话看出作者不甘心了。
(4)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不甘心虚度此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真的是白白走这一遭吗?你对朱自清有哪些了解?(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从资料中不难看出作者事业有成,二十多岁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年轻有为。
过渡:尽管这样,面对时间匆匆的脚步,当他没有办法挽留时,也只能无奈地发出感叹:
(5)齐读最后一段。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照应)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日子就这样去得无痕。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当时作者还是个青年,他却从对时间流逝的体验中产生紧迫感,强烈地意识到要抓紧时间做事。)//
三、总结写法。
大家坐好,看黑板,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对比、首尾照应等写作方法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写作时也要学会恰当地运用写作方法,文章才能充实不空洞。
三、播放影片,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情。
同学们,时间匆匆而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敢于和时间赛跑,抢在时间的前面,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抗洪抢险中,英勇的战士们就抢在时间的前头,打了一场漂亮仗,保卫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两个片断,大家想看一看吗?那好,让我们一同看一看战士们是怎样和时间赛跑,抢到时间前头的。
此情此景,令人惊心动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堵住了决口,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四、有效地读写结合
同学们,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们幸运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能白白地走这一遭吗?(不能)我们还是学生,不能做一些轰轰烈烈地大事情,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好,那就以“珍惜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首尾照应等方法,为了降低大家的写作难度,老师给你们列了一个写作提纲,大家可以参考。(课件)
1、可以结合格言、名言警句等写一写对时间的'认识。也可以仿照文章第一段的写法。(如太阳落了……小草枯了……)
2、仿写: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过去(溜走、逃走等);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过去(飞走、流逝等);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过去(跨过、闪过等)……
3、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____________,我能______________,我还能_____________。
4、可以结合名言警句告诫同学们要珍惜时间。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四十分钟时间就在你们有感情地朗读中,深入地思索中,积极的发言中,认真地写作中,匆匆地过去了,时光老人不会因为谁而驻足,我们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
六、我的座右铭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业精于勤,荒于嬉。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看来我们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天,使自己有所成就。
鲁迅: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挤,总还是有的
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知识的今天;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可能。
浪费时间是可耻的,珍惜时间是光荣的。浪费时间等于虚度年华,珍惜时间等于延长了生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进难买寸光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匆匆教学设计7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明白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这天,就让我们一齐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1)注意“涔、潸”的读音。(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齐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个性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比较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能够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能够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就应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情绪?(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此刻的你一样吗?教师也能够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述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能够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十分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能够体会到作者应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DD“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透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述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3)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应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能够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明白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但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
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日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日,你不能再回到昨日。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此刻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
匆匆教学设计8
《匆匆》一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情绪。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比较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这天,我们一齐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二、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印证。
3、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作者应对时间流逝的复杂情绪,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齐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播放课件5)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播放课件6):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播放课件7):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样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应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播放课件8)
6、由此,你懂得了什么,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欣赏阅读:
1、介绍:《匆匆》一文充分反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他总是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善于进行精确、慎密的观察,然后细腻和深入地描述。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
2、欣赏:老师把他的《春》给大家欣赏。
六、作业:
1、出示馈赠礼物——《“时间”集锦》。
2、提出要求:借每生阅读一天,可摘录自己喜欢的,亦可批注,由课代表回收保存。等老师下次回访时,告诉老师,过去的日子你是怎样珍惜的。
七、学习超市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能够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选取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匆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溜去、挪移、旋转、凝然、空虚、叹息、徘徊、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方法
1、“读、思、议、导”结合法。
2、“读、写”结合法。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1)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一去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挪移
跨过溜走蒸融遮挽徘徊
(1)指名读,随机正音:徊(huái)旋转(zhuàn)
(2)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匆匆一去不复返(时间特点)
挪移跨过溜走蒸融(时间是怎样逝去的)
头涔涔泪潸潸遮挽徘徊(作者感叹)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告诉读者时间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日子,无限感慨;(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四、认识作者,加深体会。
1、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师总结。
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并抄写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背诵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作者为什么能把情感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匆匆》这篇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运用了排比、设问、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让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也真切感受到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惋惜。)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让学生找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
二、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1、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及时做好批注。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不可挽回,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3、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出示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3)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借鉴。)
4、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设计意图: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课堂练笔,学习写法。
1、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哪些感慨?
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的感慨:
(1)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同学们,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赶紧拿起笔,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吧!
4、自由练写。
例: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回忆罢了,只有向往罢了。在这充满童真与欢乐的童年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落花,被流水冲走了,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六年时光仿佛弹指一挥间,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留着些什么记忆呢?我何曾留着像雾般朦胧的记忆呢?我匆匆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匆匆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这般匆匆的度过这一生啊?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的能力。)
2、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3、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五、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匆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请: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加以体会。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匆匆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
4、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课件简介作者及作品。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华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思路。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个日子,无限感慨。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三、检查由字到词到句的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检学生字词学习情况
2、理解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确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赤裸裸、遮挽、伶伶利利……
3、易错字词强化听写练习。
四、学习第一段:这一段写什么?怎么写的?
作者提出问题有没回答呢?(2、3、4答)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件展示课时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文章的作者及作品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意图)及思路)
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谁来说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板书:时间要珍惜)你们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呢?(通过朗读,体会欣赏文章语言,特别是抓住作者具体写时间匆匆的语句去体会理解。还可以学习他的写法联系自己实际理解。)对,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坚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二、朗读理解、欣赏,深入体会。(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们主要通过评价朗读和对语句表达方法的理解这两方面进行。)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表达创作意图的语句。然后理解句意,体会表达方法,质疑,做好批注。
自学后小组汇报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汇报自己所画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时间匆匆,要珍惜这个创作意图的?
1“燕子去了……”运用排比,对比,设问表达。朗读注意轻重音用描述性语气,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念。
2“在默默里算着……”运用数字换算(约二十二、三岁)比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读出作者无限感慨的语气。
3“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在叹息里闪过”
这段话写什么?(具体回答了时间到哪去了的问题)l
理解“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
用几个两个字的词,概括说说时间在哪里?(在洗手、吃饭、默默、睡觉、叹息的时候)(排比)朗读排比句。l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两个拟人化的动词,起到了什么作用?(让无形变有形,在我们眼前“时间”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谁来朗读,读出时间的匆匆顽皮?l
小结:这里用拟人、排比等表达方法,具体的描绘了不经意间时间流逝于平常日子里的情景。
4“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阳春,被盛夏取代;如黄叶,被秋风带走了。
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1、导入:明确目标,复习字词。
2、听读,欣赏语言和艺术美。
3、配乐朗读练习,思考欣赏感悟(一部分一部分的朗读欣赏)。
4、仿写练习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师生一起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完成《辅导练习》
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复返
来去匆匆珍惜时间
留下痕迹
匆匆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散文,它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时光匆匆逝去,一去不复返的感慨,给我们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叠词的运用,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语言美,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
1、请看大屏幕的钟表。问:你想到了什么?
2、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演示时间格言)
3、揭题。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好!让我们感悟一下,我们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你想大声读就大声读,你想默读就默读,你想和伙伴读就和伙伴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画:哪些语句是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2、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这个句子用得是什么修辞方法?
师:写出了八千多日子在时间的流里是非常的。
师:谁来把这短暂的时光给大家读读。
师:你从“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请带着想象将这无声无息的时间读一读!
师:你读的真不错,让我们感到了时间的无声无息。作者为这匆匆而过的日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而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一种什么情绪?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伤心、着急再来读一遍。
匆匆教学设计13
看了尤莉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她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有了这样的观念,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匆匆教学设计14
《匆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请: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资料?(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资料,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加以体会。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就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6.匆匆
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
一去不复返默默时……遮挽时……
天黑时……睁开眼睛……
掩面叹息时……
课后教学反思:
《匆匆》一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这节课中我一是重视了读指导,二是在读的基础上力争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因为教学目的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并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到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在阅读中感悟和内化,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我设计了一课时,使得课堂资料密度很大,节奏太快。课堂显得知识点的学习落实不够,课堂拓展延伸效果不好。还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把学生在课堂中谈到的有关岁月流逝的交流与感想没有很好的引导、拓展与延伸,把一节完全上成了完教学设计的过程,没创新,少发展,缺生成。
匆匆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教师:(音乐声起。)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
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附资料)
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
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自主汇报。质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时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还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2年4月写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当时被人称为年轻而卓然的诗人。
一方面变换读的形式,如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例如,生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师读“不行啊!”生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读“绝对不能!”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的感情。
四、课堂反馈。(附读写练习)
五、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
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你真善于学习)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
(2)请你再读读最后几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吗?
(3)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后,会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4)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放开声音读读这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渡: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四、学生超市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