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安塞腰鼓》。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理解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文中的作用。3.了解本文写作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并综合运用其他语言品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2.诵读课文,感受恢宏气势。
难点:通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突破: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民俗文化。
3.搜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及安塞腰鼓的网络信息。4.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1.搜集关于作者的生平资料。
2.了解有关腰鼓的常识(特别是关于安塞腰鼓的)。3.准确地认读字词,朗读课文。
4.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 资料助读 → 朗读感知 → 朗读品味 → 朗读探究 → 拓展延伸 → 课堂小结 → 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黄土高原画面,老师歌唱《黄土高坡》引入)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厚重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延安市北部的安塞,有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起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显示课题、作者)
3.学生分男、女两大组一替一段齐读文章中间部分(“一捶起来就发很了”到“成了茫茫一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二)指导学生品味语言
1.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出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的?(这是一个能牵动全文语言特点的主问题,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体会感情、把握主题。通过小组探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老师提示:可从句式、字词、结构、修辞、写法等角度思考。老师可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面几个句子。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有这几个句子采用反复的修辞,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结构上又是层次的分界点,使文章脉络清晰,同时又推动感情达到高潮。)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改成“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效果一样不一样?为什么?(原句是短句,语言铿锵,节奏短促,气势强劲;原句喻体提前,其强调作用,突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改后的句子是厂句式,没有特殊效果。)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以及“愈捶
“人活着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不屈的精神。”“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领会。”……)
六、拓展延伸
1.南方人细腻,北方人粗犷,而西北人粗之更甚。陕西这片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想,陕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外地称之“十大怪”——面条像裤带,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外嫁,不坐蹲起来,不唱吼起来,锅盔像锅盖。你的家乡有哪些民俗,试说一说。
2.安塞县是全国的文化大县,安塞腰鼓更是闻名天下,全县五万多农民会打腰鼓,数千农民靠外出打腰鼓赚了钱,年创收入数千万元。从网上搜索得知,“安塞腰鼓”已被安塞县成功申报注册了知识产权,“安塞腰鼓”已成为安塞县的经济产业。请你拟一条短信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要求采用一种修辞。(老师可在屏幕上展出自己的评语:我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我不是画家,不能用亮丽的色彩来点染;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婉转的音符来传达——安塞腰鼓,关中大地的鼓魂。)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设计
1.课下配乐朗诵这篇文章。
2.调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内涵的民俗文化或者民间艺术,写一篇短文。
第二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2.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播放黄土高坡的曲子渐弱)安塞,地处陕北高原腹部,这块特殊的地域环境,在长期的孕育过程中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地域文化。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它以粗犷豪放的动作,铿锵有力的节奏,欢腾跳跃的舞姿,展现了排山倒海、宏伟磅礴的气势。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叫做《安塞腰鼓》。(出示课题)
2、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二、初读课文
1、陕西作家刘成章用他饱含诗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让我们来感受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震撼和冲击。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学习提示:
(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字词、语句打上问号。(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交流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组生字词。
出示: liáng zhòu bèng 高粱地 骤 雨 蹦 跳
zǎo bó lì
酸枣树 搏 击 战 栗(1)粱 搏 栗(动画:将易错的部首闪红)(2)打开书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接下来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几组词,你能感觉到了什么? 出示:蓬勃 亢奋 碰撞 元气淋漓
震撼 烧灼 威逼 奇伟磅礴
壮阔 豪放 火烈 惊心动魄
这安塞腰鼓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作者也不由得在文中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 腰鼓!”
三、初步感知。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里出现几次?
对,这样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第一次出现在第8节,„„)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第8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1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4节)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第16节)
2、同学们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
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先后出现4次,可见这安塞腰鼓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他才会如此反复赞美。
A.你看,这火烈的舞蹈场面: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B.你听,这激越的鼓声。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C.你瞧,击鼓的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D.你欣赏,那变幻的舞姿。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
作者被安塞腰鼓深深地陶醉了,反复地发出赞叹,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更加深刻清晰。
3.理清文章脉络。
(1)浏览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2)认真思考,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四、学习第一段 鼓响之前
1、自由读
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 一片高粱地
后生 茂腾腾 朴实 沉稳而安静
腰鼓 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
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
4、齐读第一段
表演时,安塞腰鼓的到底有多精彩,下一节课一起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伴着陕西民歌,我们再一次走进黄土高原,去观赏、倾听、感受和品悟安塞腰鼓。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安塞腰鼓的?(静、动、静)课文中怎么描述着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的?浏览课文6-16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场面、鼓声、后生、舞姿)
二、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艺术美。
(一)感受安塞腰鼓舞蹈的场面美
(PPT)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静静地默读,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画出最让你震撼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读、画、写)感受写得精炼一点,哪怕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能表达你的感受就行。2.交流:
感悟“一捶”——
这是怎样的一捶?
师:大家再读读这里面的词语,是否是让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三个词一个比一个更好,是排比句,发狠了,说明了这些后生一开始就搏击;忘情了,说明了他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了,指把自己的心放在这“隆隆隆隆”之中,在那里使劲地捶着。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里。
师:这一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吗? 感悟“排比”——
生: “【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斗虎一样,是强劲的风姿。”从这里可以看出后生们的每一个细胞都活动,都在跳跃着,跟着那种节拍在活动。师:那是用怎样的句式来描写这种感觉的呢?
师:这种排山倒海之势的排比句来表达这样的感受。【出示课件:排比句——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同学们,作者在这里用排比句对安塞腰鼓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好好读读,体会体会,哪些词?
生:【自由朗读体会排比句——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 师:这样的感觉使我们感到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PPT)生齐:燥热了,师:这腰鼓使—— 生齐:„„
师:这腰鼓使这世界立即变得—— 生齐:„„
师: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
生齐: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我们就带着作者的这一唱三叹,再次走进课文的8—17小节。PPT学习提示
提示一下,这样的感受不要长,最好精炼一点,哪怕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能表达你的感受 都行。
(二)感受安塞腰鼓鼓声的力量美
1、安塞腰鼓不仅场面豪放火烈,而且声音震撼人心。你听!教师领读,指导朗读(PPT)
2.(PPT)仿写: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还可能碰撞在哪里……
这是隆隆的鼓点,这是隆隆的气势,这是隆隆的震撼,作者又一次发出赞叹——(师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感受打鼓后生的形象美
1、山崖在动,心在动,人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是谁给我们带来这样隆隆的听觉震撼?你们看!
2、是打鼓的后生们!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啊!请大家自由朗读12—14自然段。
3、{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风华正茂 朝气蓬勃 血气方刚 元气淋漓 ……)}
4、是怎样的元气淋漓呢? PPT出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能量!
5、师: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搏击,同学们,什么是搏击?
6、引入“那农民衣包裹着呢……”打鼓的后生们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服,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们就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
7、PPT师: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坚韧与顽强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8、现在,你知道打鼓的后生们,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与什么搏击呢?
9、(出示打鼓图)生活这么艰辛,环境这么恶劣,但是,你从这些后生们的脸上,看到害怕了吗?看到退缩了吗?看到绝望了吗?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笑容,透过笑容,你还能看到什么?)(是啊,高原人民多么的坚强和乐观,他们用鼓槌敲碎了痛苦;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
10、读出他们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的那股顽强与乐观吧!读出你对他们的赞美!完整朗读12自然段。
11、指名读:来,带着他们的顽强与乐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12、领读“黄土高原哪,你——……
师生齐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感受安塞腰鼓的舞姿美
1、安塞腰鼓的好,还好在——
引读课文——每一个舞姿都——
2、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3 听,鼓声响起。(播放安塞腰鼓音乐)
作者给这段鼓声配上了画面。出示:愈捶越烈……痛苦和欢乐……
4、指名读。
师:这段话里,用词很特别。你们看?
作者连用了三组词义相对的词儿,这三组词语表达了这些后生的什么心声呢?你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出他们的心声吗?请大家先自己试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
5、指名说。
6、对,这正是打鼓的后生的心声!也是整个黄土高原人民的心声!把他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勤劳和坚强读出来!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读出来!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这舞姿变化、声影茫茫的壮阔场面!
(五)写腰鼓戛然而止,写得非常简略。读一读18小节,“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如何理解?
人们都沉浸在其中,如痴如碎,如梦如幻。一声“渺远的鸡啼”打破了这寂静,让人回到现实,我们能感受到了一个“静”字,与开头相呼应,首尾圆合。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与上文相对照,更加突出腰鼓舞的壮阔和火烈,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对整个腰鼓舞的描写,真是场面惊心动魄,结构层次分明,描写绘声绘色。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你读出了什么?
三、回味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美
1、感谢黄土高原,他孕育了这样的一群人们,他衍生了这样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2、鼓美、人美、文也美。
出示找一找:
1、到课文中去找出你觉得写最美的一句话。
2、在它的旁边写下你喜欢它的理由,留下你读书的印记。
3、用朗读表达出你的情绪。预设:
每一个舞姿都是……每一个舞姿都是……
(说出你喜欢他的原因。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句子?)
(充满了力量,听到了呼呼声,感受到舞姿的变化多端,浓烈的艺术享受……!)指导朗读。(指名两名学生读)
是呀,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读一读,背一背,将这样的美好留在我们的心间。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播放安塞腰鼓声音,让我们来给这段腰鼓表演配上画面吧。试背。齐背。
4、像这样,写的优美的排比句课文里还有很多。同学们,还有哪些句子呢?作者的神思妙笔,让文字与腰鼓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激越豪放。其实,这篇文章不仅仅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它的每一句话都写的很美,每一句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四、反复吟叹,总结延伸
1.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读)
2.让我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带着高原人民的敬佩,再一次发出赞叹吧: 出示: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五、作业
1.背诵12至16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
第三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陕西省镇巴县平安初级中学
刘祥明
邮编723601
电话*** 教案背景:《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可设计2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学生提前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教学课题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生动形象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的场面描写。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内涵。
3、情感态度: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来的激情与力量,在读中感悟、想像,为了加强感悟,做好朗读训练指导,我利用了百度搜索,搜索了安塞腰鼓的图片、安塞腰鼓的朗读视频,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与磅礴气势。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歌颂了充满激情的生命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作者用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也表现了西北人民虽然生活贫困,却似“高粱”一样朴实、坚强、健壮。虽然身体 “消
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重负的力量;黄土高原的人朴实、健壮,充满生命的活力,相比经济发达的江南,缺了些世故圆滑,但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巨大的力量。这里的生命还在期盼“搏击”,对未来充满期盼。设计思路: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养育的后生勃发出来的奔腾的生命和感受到磅礴的气势,这种激荡奔腾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要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去体会,必须借助视频朗读,整体感受安塞腰鼓中表现出来的“激情勃发的生命与力量”,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安塞腰鼓表演的情节,感悟黄土高原孕育的奔腾的生命体现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味安塞腰鼓的内涵,借鉴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设备、连接网络的计算机、电脑有播放影音的组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百度搜索 :http://zhangmenshiting.baidu.com/data2/music/4722922/4722922.mp3?xcode=632ae285f775c6d2165aae570e00d8bd&mid=0.37805037210938 下载好的歌曲(提前链接并下载成功并在上课前4分钟播放)。播放完后,教师点评导入:(3分钟)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杏花春雨的江南;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一望无垠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陕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由多年历史沉淀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安塞腰鼓》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标注生字读音。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8分钟)
2、请看投影屏幕,欣赏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百度搜索链接(3分钟)http://image.baidu.com/i?word=%B0%B2%C8%FB%D1%FC%B9%C4&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m=hao123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
3、学生思考并归纳:本文记述了一个 的过程,在文中分几部分写了安塞腰鼓?(明确:安塞腰鼓表演;既然是过程,文章写了安塞腰鼓表演的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2分钟)。
四、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朗读。
1、通过读课文,看场面,听朗诵,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百度搜索链接课文朗读视频:8分钟http://)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用那些词句、修辞手法来描写安塞腰鼓的?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口述:(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想象一下,安塞腰鼓给你了你什么样的感觉?用词语概括。(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
六、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结束后)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七、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抽同学展示。朗读之前我交给大家一点朗读技巧,慢慢体会。(朗读技巧:1.声音大而不喊,体现浑厚;2.慢而有感情;3.快而不能读错,错了也不要重复。)
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有感情要求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八、学生任选一段,进行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纠正。2分钟
九、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用时在8分钟,占用了一节课时的五分之一时间,因此,在视频朗读学习之前,应该安排学生预习,标注出文中描写安塞腰鼓的词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这样便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第四篇: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媒体设计:腰鼓表演的片断。
一、导入:
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有个舞蹈节目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他就是安塞腰鼓。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人多,场面大,磅礴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以上是我们对安塞腰鼓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刘成章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听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1.读课文.请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你从哪里看出安塞腰鼓有这个特点的?
3.再读课文,圈画出你欣赏的语句。指明读自己欣赏的语句,读出相应的语气。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及作用(师适时点拨:长句、短句、排比句、比喻句、反复以及各自的作用)
4.我们一起来看看结尾有什么神奇的魅力。
三、作业:
以“春节放鞭炮”为题材,模仿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长句/短句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第五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陕西省镇巴县平安初级中学刘祥明邮编723601
电话***
教案背景:《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可设计2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学生提前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课题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生动形象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的场面描写。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内涵。
3、情感态度: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来的激情与力量,在读中感悟、想像,为了加强感悟,做好朗读训练指导,我利用了百度搜索,搜索了安塞腰鼓的图片、安塞腰鼓的朗读视频,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与磅礴气势。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歌颂了充满激情的生命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作者用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也表现了西北人民虽然生活贫困,却似“高粱”一样朴实、坚强、健壮。虽然身体 “消
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重负的力量;黄土高原的人朴实、健壮,充满生命的活力,相比经济发达的江南,缺了些世故圆滑,但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巨大的力量。这里的生命还在期盼“搏击”,对未来充满期盼。
设计思路: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养育的后生勃发出来的奔腾的生命和感受到磅礴的气势,这种激荡奔腾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要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去体会,必须借助视频朗读,整体感受安塞腰鼓中表现出来的“激情勃发的生命与力量”,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安塞腰鼓表演的情节,感悟黄土高原孕育的奔腾的生命体现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味安塞腰鼓的内涵,借鉴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设备、连接网络的计算机、电脑有播放影音的组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百度搜索 :)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
上的震撼。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用那些词句、修辞手法来描写安塞腰鼓的?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口述:(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想象一下,安塞腰鼓给你了你什么样的感觉?用词语概括。(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
六、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结束后)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七、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抽同学展示。朗读之前我交给大家一点朗读技巧,慢慢体会。(朗读技巧:1.声音大而不喊,体现浑厚;2.慢而有感情;3.快而不能读错,错了也不要重复。)
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有感情要求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八、学生任选一段,进行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纠正。2分钟
九、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用时在8分钟,占用了一节课时的五分之一时间,因此,在视频朗读学习之前,应该安排学生预习,标注出文中描写安塞腰鼓的词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这样便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