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
三
年级下册
《赵州桥》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班级
304
课型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生字,正确读与“智慧、创举、设计”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美观的特点。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历史悠久、设计上雄伟、美观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赵州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1.你见过哪些桥?说说这些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播放图片,展示从古代到今天的桥。
3.板书课题。
4.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桥。
2.学生谈对桥的认识。
3.了解赵州桥的相关资料。
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读文识字。
(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注意多音字“爪”的读音。
3.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共同探究。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初步了解赵州桥。
(用时:10分钟)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汇报交流。
位置: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建造人:李春
建造时间:一千四百多年前
四、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语。(师范写,生仿写)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认真仿写,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教学反思
用自读课文的方法能使学生熟悉文章,分段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有效指导,针对学生易出现的字词问题,进行重点教学,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复习本课的词语。
2.点名学生介绍赵州桥的位置及建造者。
1.学生复习、认读词语。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简介赵州桥。
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用时:15分钟)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赵州桥的雄伟?
(3)哪些句子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
(4)理解“创举”一词的意义。
2.整体观察,从桥长、桥宽等方面观察。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观察课件中的图片。
3.交流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没有桥墩、小桥洞。
4.品读描写赵州桥雄伟和坚固的句子,全班交流。
5.交流“创举”的意思。
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用时:15分钟)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画出体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1.自读课文,交流回答问题。
2.课件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图文对照,欣赏图案的精美。
3.对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四、总结拓展。
(用时:5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1.读最后一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名世界的建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精巧,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数字说明的感受,二是图文对照使其形象更直观,欣赏赵州桥的美观,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做最后的拓展,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说明:1、“课题”用三号楷体,正文用小四楷体,1.25倍行距。
2、精读课文根据需要分课时备课,略读课文备一个课时,语文园地只备习作,其他不用。
3、精读课文课后写反思(用红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