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本站推荐]
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精选6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1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从而敬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初步知道了端午传统的民俗活动: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挂菖蒲、挂艾草等。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粽子,孩子们对包粽子颇感兴趣。但是,由于地域关系,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边不多见。孩子们的经验相对来说比较缺乏。
由于本次活动是属于知识系列的活动,为了让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活动前期我就给孩子们讲述了关于屈原的故事,以及为什么端午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活动中我还准备了两段关于端午的动画视频,还准备了粽子,香包、艾叶实物展示给幼儿,让他们印象更深刻。活动前部分我利用幼儿熟悉的粽子导入活动,幼儿都能和我很好的互动,看视频动画环节却没有我预想中的好,我想是因为故事动画对于小班幼儿过深奥,而我认为对幼儿前期经验铺垫得还不错,但实际小班幼儿还不能记住,所以之后的提问就没有幼儿能回答出来。我想不是所有看视频的效果会比口述故事好,因为在口述故事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调整讲述故事的节奏,还可以在讲述中与幼儿互动,以便掌握幼儿的理解情况。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幼儿了解,不需讲得太细,由于时间原因,我省略了学习端午儿歌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和幼儿的互动机会,我想加上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任何有意义的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了解本班年龄、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另外教师的组织语言及提问也更应贴近幼儿,让幼儿更易理解,才会有课堂良好气氛,达成活动目标。
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2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孩子们都已经急不可待了,看着调好料的糯米、粽叶、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幼儿和家长还留了影。
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由来”、“棕叶飘香端午节”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还有特别感谢那些即使不能来还特别有请奶奶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3《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讲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爱国、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可是楚王却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后来楚国被秦国占领,他感到报国无门,在万分悲愤之下,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涌到江边去呼唤、打捞,向江里投食物,倒雄黄酒,希望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所伤害。因为那天刚好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为了纪念屈原,人们都会向江中投粽子。
我在这个教学活动时,觉得故事情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深奥,怕引起不了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就采用了提问教学法,让幼儿一边看图片我一边提出相应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4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5首先我通过播放歌谣《端午节》带领幼儿排小火车拍顽固节奏进入场地,一下就集中了孩子注意力;随后我出示香包,设疑提问、引发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味道?为什么要佩戴?端午节是怎样来的,有哪些习俗?”从而引入课题;紧接着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动画的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形象生动的理解了故事;接着我又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孩子了解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当地特有的习俗,收集的图片色彩鲜艳,比起传统的说教,一目了然;最后我又通过划龙舟游戏再次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引出下一课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制作品尝美味的粽子,好吗!”,整节活动的设计,动静交替、环环相扣,通过讨论、观看动画、幻灯片、朗读儿谣、律动游戏等办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循序渐进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使用鼓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参与,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并能灵活的驾驭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自己在课堂活动中语言亲切、自然,心中有孩子,做孩子亲近的朋友,因此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情绪积极,注意力集中,参与性强,思维活跃,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了预期作用。
不足之处:
因为园内多媒体室电脑反应不太灵敏,活动中我没能亲自操作,由其他老师帮忙播放。以后在这方面要不断学习进步。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频繁应用以下几种教育办法:实践练习法:这是典型的做中学的办法。例如说《小小值日生》《我会叠衣服》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练习法来进行。参观法:在教学活动中,我频繁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参观。如:《我心中的小学》《小小邮局》《理发店》《特殊的工作人员》等都可采用参观法。参观法的运用能使孩子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情景表演法:如一些行为习惯的判断对错,频繁会请大班孩子进行情景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情景再现,做出正确的判断。讲解法:如《特殊用途的号码》,通过讲解向孩子说明三种号码的用途,使孩子了解规则及其意义。此外我还频繁使用讲述故事、学习儿歌使孩子懂得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及行为规则;通过表演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激发孩子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总结,丰富孩子的社会认知。当然这些办法并不是独自存在,而是依教学要求,灵活组合使用,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使我们的教学作用达到最佳。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频繁应用的活动模式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实际练习教学模式、生活感知教学模式等。
幼儿园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反思6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临近端午节,家长纷纷为孩子佩戴了香包,孩子们对形状各异、散发香味的香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随之而来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要佩戴香包?”“什么是端午节?”产生了探究欲望;这个阶段的孩子观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我设计并进行了本节活动。
环节设置及反思:
首先我通过播放歌谣《端午节》带领幼儿排小火车拍顽固节奏进入场地,一下就集中了孩子注意力;随后我出示香包,设疑提问、引发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味道?为什么要佩戴?端午节是怎样来的,有哪些习俗?”从而引入课题;紧接着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动画的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形象生动的理解了故事;接着我又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孩子了解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当地特有的习俗,收集的图片色彩鲜艳,比起传统的说教,一目了然;最后我又通过划龙舟游戏再次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引出下一课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制作品尝美味的粽子,好吗!”,整节活动的设计,动静交替、环环相扣,通过讨论、观看动画、幻灯片、朗读儿谣、律动游戏等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循序渐进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使用鼓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参与,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并能灵活的驾驭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自己在课堂活动中语言亲切、自然,心中有孩子,做孩子亲近的朋友,因此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情绪积极,注意力集中,参与性强,思维活跃,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因为园内多媒体室电脑反应不太灵敏,活动中我没能亲自操作,由其他老师帮忙播放。以后在这方面要不断学习进步。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以下几种教育方法:实践练习法:这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比如说《小小值日生》《我会叠衣服》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练习法来进行。参观法: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参观。如:《我心中的小学》《小小邮局》《理发店》《特殊的工作人员》等都可采用参观法。参观法的运用能使孩子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情景表演法:如一些行为习惯的判断对错,经常会请大班孩子进行情景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情景再现,做出正确的判断。讲解法:如《特殊用途的号码》,通过讲解向孩子说明三种号码的用途,使孩子了解规则及其意义。此外我还经常使用讲述故事、学习儿歌使孩子懂得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及行为规则;通过表演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激发孩子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总结,丰富孩子的社会认知。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独自存在,而是依教学要求,灵活组合使用,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实际练习教学模式、生活感知教学模式等。
第三篇:端午节教学反思
端午节教学反思
(课件展示)本课新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新单词。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并在一定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表演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在整个设计中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理念上
①、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②、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参与学习,达到初步运用
英语交际的能力。
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演课文。
2、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三个注重:
通过游戏,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享受竞争的乐趣;
采用小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四篇:端午节教学反思
让生活孕育语文教学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学反思
长兴县培智学校 沈剑宏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题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我把这样的理念贯穿生活语文课《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教学中。
本课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辅读学校实用语文第九册,适应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本教材由浅入深,从低到高,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缺陷,挖掘其潜能,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社会或自立社会的人。本课为本教材第八单元第15课《清明 端午 中秋》。课文介绍了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对于学生而言,节日显得抽象很难理解,教师应积极利用生活资源,尽量展示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本课时为本课第3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认识端午节,能说一说端午节的习俗,认识并会区分三大传统节日的习俗。
一开始,我用一张2017年5月的日历导入,让学生看看有些什么节日,这样的设计不仅自然的引出端午节,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对学过的节日再次回顾,恰好现在正是5月,5月日历的展现让原本抽象的时间变得直观性。在教学词语: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时我充分利用视频和图片展示,特别是我校蒋镇丹老师去年端午节划龙舟的图片和视频播放,立马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的亲切感,教学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思维情景,把课文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感受。
我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理想,在尝过粽子后,让他们说说自己尝到了怎样的粽子?A组学生要求会完成地说:我吃的是XX的X粽。B组学生要求会说:我吃的是X粽。C组学生有一个没有语言能力,能指认图片,其他两个学生会说:X粽。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是我们培智教学的魅力所在。
根据生活实际性,我对教材进行补充,加入戴香袋、插菖蒲、吃绿豆糕和咸鸭蛋,对于我们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的能力较低,单一的一本课本是无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即使是非常简单的知识。然而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也就相对突出了,生活的技能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才是最重要的,随之语文这门学科也于生活自然的联系到了一起。
正常人要过生活而培智学校的学生也要过生活,要过生活就离不开语文。所以生活包括了语文,语文反映了生活。在这个注重教育的年代,我们特小将更加注重语文的学习,在生活中学语文,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掌握生活的技能,有生存的能力,培智的学生不同于普小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要学习的是生存,语文的重要性也就相对凸显出来,那么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生活,生存,那么我们自然要将教学回归到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语文知识,这样才能融入这个社会中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才能让社会更好的发展。可
以看出这是以小见大。社会的发展靠这些祖国的新生花朵,无论是普小还是特小,将语文教育生活化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很多学校已经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了,对于我校有很多地方做的还是不足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实施这样的教学方法,作为我们教师将总结经验改进语文教学生活化不足的地方。把这种教学方法尽量的完善,让孩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第五篇:端午节教学反思
《端午节》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七小学 任会玲
《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在端午佳节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和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我决定教学生用卡纸做香包。于是我自己先学折了一下,然后让其他老师也学着折了下,她们都说比较难,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还不是很强,很难学会!为上好这课我总结出几个教学难点:(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图,刻度必须精确。(2)在折叠时,由平面形成立体的基本型。(3)在装饰时找准装饰的面,从而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也缺乏细心的概念,我将画示意图的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让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对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处。
在课堂中,我以开门见山的提问导入,并请学生介绍了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在学生说到屈原时,我呈现了傅抱石的作品《屈原泽畔行吟图》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以及屈原的人和事,这一环节让深刻的体验到平时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有多么重要,学生已经认识中国画,而且还知道什么是中国画。让我无比欣慰。
在讲述香包制作的过程时,我先带领学生视频欣赏《庆阳香包节》并跟随视频的播放介绍香包的种类,直观性很强,提高了学生的眼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香包,请学生观察,提问:香包有几个面?学生回答:六个面。它有什么装饰?生:小挂件和图案。我请一位学生上台拆,其他学生观察,拆开后仔细观察示意图,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然后请一位已经会折的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讲解香包的折法,并及时对上台拆香包和演示折香包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有了学生的讲解和演示,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但最难的部分部分同学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我又介入再次讲解重点部分,长方形的纸条如何有平面变成立体的,为了使学生看的更清楚,我在示意图的前六个三角形中标注数字1、2、3、4、5、6这几个数字,进行找朋友的游戏,1找4形成一个立体锥形,然后找到5,6也想和他们做朋友,于是它也来了,这样既直观又简单明了的把折香包的关键点突破了。学生掌握后,开始自己动手折香包,老师巡回指导。对折的认真的特别是棱角分明的同学及时做出表扬,对学困生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学生折好香包后,请同学们欣赏手工艺大师的作品,他们的香包上装饰了那些图案。师生交流小结,有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以及自己发挥想象的图案。在装饰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想法都很丰富,涂出丰富的线条和色彩,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本来我要自己教学生挂吊坠,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自己挂吊坠,于是我再次请小老师来教学生,大家学的很认真。做好的香包上,有的图案特别有创意,有的配以文字,有的同学在一个挂坠上挂了两个、三个香包。一件件香包作品挂在黑板上,大家欣赏着,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着自己喜欢的香包,也有提出建议的,此时的我也沉浸在幸福中,孩子们的能力再一次得到培养和锻炼。
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目标却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美术课程不再单单是技巧与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享受过程,并且从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找到学习的方式,明确学习的态度,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这一课中,也存在一些缺憾,在教学中还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更丰富些,老师的语言再精炼些。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