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1、考虑了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
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 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 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From: 两全其美学习网(http://www.lqqm.net)Url:http://www.lqqm.net/article-8110-1.html
Y K j.Co M 今天是红旗小学教学开放日,我有幸观摩了两位优秀教师的开放课,听后我收获颇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同行们交流一下。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秀坤老师讲的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分数》的板书,板书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这些字是不变的,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田艾春老师的一年级语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进修学校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听课活动,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010年11月16日,我和同事赶到合肥安农大听课。这是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上海市、山东省、江西省等六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 张丽 老师上的《圆的初步认识》,张 老师首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接着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作为工具来画圆。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六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的 汤其鸣 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猜动物”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 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三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一天学习,共听了6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2010年11月16日,我和同事赶到合肥安农大听课。这是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上海市、山东省、江西省等六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 张丽 老师上的《圆的初步认识》,张 老师首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接着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作为工具来画圆。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六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的 汤其鸣 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猜动物”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 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三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一天学习,共听了6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摘 要:教师的威信在教学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做到以才树威、以德立信、以情促威、以爱弘信来树立教师的威信,以便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树立威信 作用 事半功倍
教师的威信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教学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的威信影响学生的认识,是学生接受其教诲的前提。有威信的教师教学时,会呈现出秩序井然、气氛和谐的学习局面。学生会发自内心地尊敬和热爱这位教师,因而会高度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不但不会为高强度的智力投入感到困乏和疲倦,甚至还会伴随着教学的进程,发出暗暗的赞叹和会心的笑声,有了这种良好的心理情绪,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能够放大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师的威信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威信的教师常常被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视为心目中的榜样而加以模仿,所以有威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起到教育作用,这样的“言传”和“身教”,无形当中塑造着学生的思想品性。
那么,如何来树立教师的威信呢?我认为要做到以才树威、以德立信、以情促威、以爱弘信。
一、以才树威
这里所说的“才”,不是光指教师的智力水平。其实,近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教学效果完全无关。这里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机智。教师的教学机智首先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敏捷而快速地捕捉和把握,然后对这些信息迅速地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境,采取恰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或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或随机应变,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件,调节教学进程的节奏和走势;或对症下药,举重若轻地消除矛盾行为;或掌握分寸,使全体学生都感到“心理自由”,保持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气氛。
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如果学生提出与上课无关的怪问题,教师不必针锋相对地批评,应该平静地指出内容的无关性,课后再谈,但课后一定要像“曾子杀猪”一样恪守诺言,与其交谈,并嘱咐其今后不要再提无关问题,以免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万不可当场顶牛,形成僵局。如果学生提出了教师当时解答不了的问题,切忌生拉硬扯,不懂装懂,或暗自生火,当面 搪塞,应坦然想告“把握不大,课后探讨”;如果学生当堂指出教师授课的口误或笔误,或知识偏差,应实事求是,从谏如流,予以肯定和表扬,切莫文过饰非,强词夺理等等例子不胜枚举。
久而久之,你就能培养自己观察事件的敏锐性,判断事件的准确性,应急思维的灵活性,遇事不慌,善于点“石”成“金”,化窘迫为空灵,化意料之外为意料之中,从而树立教师的威信。
二、以德立信
教师全面履行教师义务,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会全面地关心、体贴和爱护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心血,这样教师就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会逐步树立起威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威信的建立,不仅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身教甚至重于言教。因为教师的行为及其形象是一种有力的、直接的无声教育。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教师仪表大方、朴素整洁、言行一致、平易近人、公正正直、讲究卫生、自尊自爱、不断进取、就容易受到学生欢迎和尊敬,容易树立和维护教师的威信。相反,那些不修边幅、言行不
一、处世不公、缺乏自尊自爱的教师,就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三、以情促威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创造教学氛围的手段,情感则是教学氛围的核心。一个有威信的教师会把自己真挚的感情投放到学生身上,也会把满腔热情撒播在课堂上。
1.对学生用情
对学生用情,就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教师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热情,并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可能变成现实。学生一旦有了进步,便会对教师刮目相看。
对学生用情,就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青少年时期,学生们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取各种知识,模仿成年人的举动;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叛逆性强,容易用情打动。所以,学生不是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两脚书橱”。教师用真情对待学生,则学生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教师,并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教师更加容易进行各种活动。
对学生用情,则对那些不太听话、不守规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教师不要把后进生当作包袱,而要把后进生视为容易破碎的宝贝,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的帮教才能收到效果。教师必须走入后进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一定的感情,拉近彼此间的心灵的距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日久生情”这些都是永恒的真理,一旦教师用真情打动了那些学生,那么教师的威信就会在所有的学生中无形产生。
2.对课堂用情
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感情投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变无情为有情,就必须调节教师自身的情感状态,奠定课堂氛围基础。教师的情感状态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生机勃勃、满面春风、充满激情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精神饱满地上课,才能使学生的兴奋状态得以激发,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将自身的情感熔铸于课堂中,或深沉,或激昂,或欢跃,或哀婉,用自己情感的巨浪去冲击学生情感的堤坝,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情感是教学的灵魂,它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也促进了教师的威信。
四、以爱弘信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用爱来呼应学生的心灵,课堂才能步入一个相容而和谐的世界,教学才能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威信才能得到进一步扩大。所以教师应该爱学生之所爱,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
1.爱学生之所爱
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英俊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少女像,并十分欣赏和迷恋“她”,每天含情脉脉地凝视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无限深情终于使这个象牙制品的“少女”活了起来。这当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然而这个神话却给我们的教育以很大的启示:只要我们的学生是正常人,如果受到教师的热爱、关心和帮助,那么他们就会有所发展,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爱,才能换回真诚。
2.想学生之所想
身为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的了解与关心。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努力创造条件深入到学生思想深处,走进学生心灵,关心和理解学生,努力架设师生间的思想之桥,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实现和谐的统一,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师才会成为一个有威信的教师。
3.乐学生之所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以乐教引发乐学,在融洽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一个有威信的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学生,以自身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要使学生乐学,还要设法使学生变忠实的听众为积极的参与者,创设使之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快乐氛围,让学生越学越有味。同时,快乐的学习氛围也会使教师身心愉悦,使教学发挥到极致,达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境界“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地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发挥自己的优势,顺着自己的优势建立起威信,便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但其发展速度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
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时期,繁重的课程和作业的压力使他们焦虑、紧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里以学习活动为主的特点,集体生活范围逐步扩大,同伴交往日益增加,教师、集体、同伴对儿童的性格越来越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到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开始步人青春期,青春期的身心巨变又将对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小学六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求知欲发展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偏慢。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因而,其性格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和严重的不平衡之中。如果这个时期教育得法,就能促进小学生的性格健康发展。
第二篇: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1、考虑了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
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
免费
分享
创新
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 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共2篇)
1、考虑了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的可行性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语言交流的合理性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 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竞赛游戏的鼓励性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1、考虑了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
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
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 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共2篇)]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
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秀坤老师讲的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分数》的板书,板书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这些字是不变的,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田艾春老师的一年级语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进修学校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听课活动,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010年11月16日,我和同事赶到合肥安农大听课。这是 “华东六省一市
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下页篇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与总结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与总结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的开展,离不开课堂管理,离不开课堂纪律,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课堂教学,管理是前提。如何管理课堂呢?
一、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虽然我们各班都有自己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部分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嘁嘁喳喳小声说话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必然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课堂纪律的保证,教学就是一句空话。
二、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功夫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生活安逸、懒惰滋生。由于他们年龄小,学习目标又不十分明确,惰性强,所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他们勤思考、好思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继承传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设计问题注意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意回答。科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开发是相当大的,有95%的潜能尚需等待开发。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时,学习的欲望就会迸发出来,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得以矫正。
三、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教师还需要在自身的语言修养上下功夫,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婉转,多一点呵护。因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变换方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让学生便于接受,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课堂有效教
课堂教学管理复杂万象,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摸索。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
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1、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共2篇)]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 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 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走进课堂已经有一个月了,每天面对着那些无知而又纯真的面孔,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我总是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也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体罚学生。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讲打,作业不做打,不听老师的话打...........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时间在体罚学生。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调皮都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多的关注他们呢?好的学生老师打一次或许可以起到警钟作用,激发他们的自尊更加好的学习。而差的学生却不能一打再打,更多的应该是鼓励。
我们班有个学困生他不怎么交作业,刚开始不了解情况也秉自己严师出高徒的想法对他进行了几次提法,但是在以后的交作业中一直不见他的作业。突然有一次他交作业了,这是难能可贵的,就给他的本子画上小红花,我们的小红花是奖励给作业好的。
第四篇: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1、考虑了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
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 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 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处理教材、编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具体策略如下:
一、钻研教材
第一步:读课文。达到“三读”.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第二,第二、三、四学段之首.足见其重要。“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第二步: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步:认真思考课后习题,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读好。
第四步是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二、处理教材
一篇课文.在内容上,字词句段篇,在手段上,听读说写书.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凭借。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信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就自然面临处理教材的问题。处理教材,必须做到“三定”。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
小学作文常见的问题
让小学生写作文真的很难,不是语句不通顺,就是有很多的错别字出现,往往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就为大家介绍的在小学生写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1习作格式乱用
学生不明白小学作文格式、标点的使用等问题。
2不理解习作要求
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可从第二学段开始,单元习作和考试题目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学生还是依照“写话”的要求进行“习作”,导致习作内容与习作要求相距甚远。
3不知道如何把内容写具体
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没有段落、篇章的概念,更不知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例如:一名学生想通过妈妈炒菜这件事情表达出妈妈对她的关心,可写妈妈炒菜只用了几句概括性的语言:“妈妈说给我做饭,我看见她关上了门,过了一会儿妈妈把菜炒好了。我吃饭的时候妈妈问我好吃不好吃,我说好吃。”
4段落、语言表达顺序混乱
首先,小学生写作文段落顺序混乱。比如有些学生在写《猫》这篇习作的时候,第一段写猫的外形,第二段写猫睡觉,第三段又写猫的外形。第二,语言顺序混乱。在描写猫的外形这一段落时语言颠三倒四,例如:“我家的猫有两个大大的眼睛和两个长长的耳朵。它的毛是白色的。它还有四条腿,腿上的爪子可长了,会逮老鼠。”
第五篇: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
10月29日至30日,市教育局组织了为期三天的乡村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从字词、阅读、习作、古诗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下面我将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字词方面
部编版教材在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上,将识字教学作为了重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个学段识字量的要求呈递减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在低中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从教材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新教材在低年级之所以安排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尽早开始阅读。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要拔高要求,一定要把“会认”和“会写”区分开。
二、习作
部编版教材在习作的安排上层次也是非常清晰,一二年级称为“写话”,三年级开始称为“习作”。低年级重点是要保护好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关注生活,乐于表达,不要拔高要求,不要为了去写而不断地“练习”。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教师要做好范例教学,让学生跟着支架学写作。
总之,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三、阅读
常见的阅读策略有复述、预测、提问、图像化、联结、推理、概括、快速阅读、有目的地读、自我(理解)监控等。在部编版教材中主要涉及到的阅读策略有复述、预测、提问、快速阅读、有目的地读等,并且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分层地推进。在低段主要是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乐趣。中段就要让学生能在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到高段要求学生提高默读速度,并能按要求去搜集信息,有目的地去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关注整套教材的阅读策略安排,有目的地去教学。
四、古诗词
统编版语文教材和人教版语文教材对比,古诗词、文言文在篇目数量上的明显加大。比如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编排古诗3首,在“日积月累”中诗词篇目也增多了。文言文古诗词在编排上注重选择故事性的文本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中年级会出现同样的文本,但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注重让学生去体会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在小学阶段,教师教学时一定不要去逐字逐句地去解释文本的意思,而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让学生去积累、积淀。
总体来看,我觉得部编版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篇章页、导语等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篇章页、导语、课后题来把握每课的教学重点,这些内容的设计对教师把握教材、教学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这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师应该首先解读教材,把握课标。只有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把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2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3
金秋十月,刚踏上教育工作的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在教研室王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由市教育局和市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乡村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我们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说课大赛一等奖的沈老师和浙江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莫老师的精彩讲座,两位老师分别从“寻找适合儿童的词语教学——统编教材词语教学重点解析及建议”、“踏上快乐表达之旅——例谈统编教材写话、习作教学”、“统编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重点解析与教学建议”、“于对比中了解,在得法中深入——例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本课堂”为我们打开了统编教材教学的另一扇大门。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如拨云见日,使得我顿然领悟,为我指明了方向。
“寻找适合儿童的字词教学”这是我们本次培训中的第一堂课。沈老师对于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透视及重点解析,并依据具体课例为我们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字词教学方式,提出了适合儿童的识字教学策略。
她说,识字教学应凸显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她讲到,识字的方式要更多元化,要把识字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与写的过程才能轻松。她建议,字义教学要活,字形教学要清,音融于形义。原来识字教学这样有趣,三字文识字,韵语识字,看图识字,对对子识字,字理识字,编儿歌……我们教什么,怎么教,我仿佛是那个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沈莉师的讲解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沈老师还为我们讲解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建构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培养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对生命的认识、理解、体验,以生命哲学的思想指导语文教学,激励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沈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语文不仅仅是用来学的,而是让学生认识、理解、体验生命和万物的美,更是让学生形成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来创造美的学科。
莫老师讲解的“踏上快乐表达之旅——例谈统编教材写话、习作教学”从中低段习作教学入手,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例,让我们明白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才能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
莫老师的讲座“于对比中了解,在得法中深入”为古诗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使古诗文更生动活泼地走进小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莫老师用具体的片断教学《咏柳》《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诠释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课堂是学生的,要把课堂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实践还给孩子,把感悟留给孩子!。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两位专家深邃的思想,扎实的功底,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广阔的进步空间。虽然学习之旅已经结束,但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依然会带着求知若渴的态度,去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感恩名师,感恩成长,感恩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今天的学习只是起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我能,于得法中深入,做一个不忘初心的语文人!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4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坚信:师德爱为先。因为爱学生,才会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用言语行动伤害学生;因为爱学生,才会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才会信赖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教育都能够成才。 教师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教师的爱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下面我把教育学生做的点点滴滴做以小结,与大家分享:
一、身教胜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就像老师的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老师。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到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一面旗帜,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因此,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自己先做到。升旗仪式开始了,我会郑重地站在队伍前面,目送国旗徐徐升起;与家长和老师交流时我的言谈也要表现得得体大方;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看到地上有纸,我会弯腰主动捡起;学生有困难,我也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习惯就是指经过反复练习、实践,逐步养成的不需本人意志努力和旁人提示、监督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然而由于多年来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们大多潜心研究的是知识的传授,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只是讲着重要,干这次要,忙时就不要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学生作业中写错的某些内容、上课时回答问题不准确而大声斥责,却很少看到一些学生的坏习惯会引起教师那样高度重视,帮助加以纠正。知识的理解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逐渐被接受。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不良的习惯将会铸成人生中的大错。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5
研教结合,“比教学”合力育人。长期以来,我校体育教学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依托,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以打造一支科研型的体育教师队伍为目标,为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针对我校体育教研探索和实践,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研教”结合,促进我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培训策略和经验。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小学教师研教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期我收获了许多,现在把自己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这次研教,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6
xxxx年暑假里,我有幸参加了临高县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县级普及性培训。这次培训,在县教育局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筹备和安排下,让我们有幸聆听专家和同行佼佼者的讲座,聆听他们在基础教育领域内的理论成果,结识不同单位的学员朋友,共同分享在学习中的点滴收获与感悟。培训内容有《师德专题讲座》、《绘画技巧与操作》、《普通话沟通的桥梁》、《实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操作解读》、《如何备课、上好一堂语文课》、《小学语文课文朗读实用训练》、《新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析与实施策略》、《儿童读写绘》、《在教育工作中分享人生快乐》、《基于目标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解读》、《小学语文课标解读》、《有多少课是有备而来》、《小学语文中低段课堂教学策略》等。在七天的理论培训里,我聆听了王琴玉省级语文专家和郑海军语文骨干教师精彩的讲座,感受了名师的风采,也更新了教学观念。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9月19至21日又进行了三天的听课、备课、磨课和展示课,让我感受到集思广益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来谈谈我培训后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培养学生个方面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对学习材料的疑问开始的。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能力,还要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的答案。这一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而解决必须要提出问题,教学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增强学生问题化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化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问题化学习,我觉得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得到这种需要的满足,在教与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思想,也要有学生是主角演员的思想;我们还应当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与学的问题氛围,也就是我们要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其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预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
教师备课工作要做的再细致些,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既要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不同的预案和对策,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才能更丰富、更流畅,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7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本的开学计划。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教师积极开展了线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兼班主任的我,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线上教育环境,我提前通知家长为孩子准备好手机等线上教学工具,并主动了解各个家庭的困难,提前向学校报告,在过年期间就早早地全身心投入到了线上教学工作的准备当中。
“线上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次巨大的课堂挑战。如何让自己成功适应“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身份的转换呢?我不断思考,摸索前行,经过几个日日夜夜的思索,我制定出了线上教学的方案。就这样,按照“课前充分准备——课堂简洁精炼——课后及时反思”的步骤,我的线上教学成功开展了。
课前准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和同年级老师每天共同商讨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并且考虑到很多家长不会操作复杂内容,我们两个通过对比、挑选,最终决定使用腾讯课堂和希沃云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对于学生,则引导他们课前自学,查找资料。每天在微信群中我都会按时发放ppt资料,布置预习作业,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听课时做到有目的、有重点,从而更好的进行第二天的教学。
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让老师和学生都在慢慢学习、适应,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找到在校的学习状态,我比平时更多的去关心和了解他们,紧抓考勤,每节课前十五分钟提醒学生签到。几天下来,我发现有一位男同学总不能按时签到,作业也不能按时上交,我就打电话向家长咨询,了解到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自觉性不是很好。于是,我和孩子积极沟通,并且推荐他观看“开学第一课”,给他讲述疫情下白衣战士们的感人事迹,他们在疫情来临之际逆流而上,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第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千千万万的同胞兄弟与死神抢时间。我们生活在白衣战士们用生命守护的世界,更不应该浪费大好时光,而是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像他们那样的英雄去保护想要守护的人。孩子被深深触动了,学习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每天认真学习,积极生活,让我非常欣慰。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特别浓厚,因此,我在准备课堂内容时,更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了召开“第一次班会”,更好的传达出班会的主题思想,以便今后顺利开展线上教学,我和女儿一起搜集图片、故事资料,精心挑选、对比,全家总动员,反复试错,不断重录,来来回回录制五六次,终于录了一节较为满意的班会。并且在此后的几次录制中,逐渐摸索到小窍门,录制也能够得心应手。疫情阻止了我们前行的脚步,但是留给了我们充足的学习时间。
线上听课,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因此必须控制有效的学习时间。在英语课堂上,我每节课争取就一个重点知识来讲解,课后出示练习题加以巩固。对于庞杂的语文知识,我则会借助希沃白板的'辅助功能,利用思维导图出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框架;制作清晰明了的ppt课件,播放视频,查询课后相关资料等,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让线上教学做到绘声绘色,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孩子们那一行行工整的笔记,那一页页漂亮的作业,都在展示着他们的收获。
每天新课结束,我都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没有出现漏洞;在班优中仔细批阅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在班级群中联系学生;孩子们遇到问题,也积极向我提问;针对大部分同学存在的问题,在下次课前重点强调,争取改正;表现好的同学在群里予以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争取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在这一个一个的点滴努力下,我和同学们又找到在学校的感觉了......
线上教学,虽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网络突然中断,学生作业不能面批,学生不能保证认真听讲等;但线上教学也有它的优势:可以回看老师的课件,看不懂可以两遍三遍的看,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各科教师的谆谆教诲,“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的传统教育方式正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而悄悄发生变化。课余时间,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做手工,剪纸,绘画,练习毛笔字,钢笔字,一幅幅充满色彩的作品无不展示着这美好的春天。
“疫”情之下的课堂,别样的“风景”,同样精彩。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8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我本学期精读的一本书,我所说的“精”是指我认真阅读,做好笔记和反思自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思考,所以越发觉得自我教学理论的浅薄,同时也深感教学理论的指引作用之巨大。本书对英语教育学的一些一般性或常识性的理论、知识、方法或技巧进行了概述,而对英语教育学一些核心的、体现英语教学新观念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又紧密联系英语教学的实际,对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技巧进行了介绍,还对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总之,《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无意面面俱到,而是针对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景有所侧重。《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力求把得到广泛承认的、反映外语教学根本规律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呈现给大家,同时,又把经过实践证明的、切实有效地国内外外语教学方法、技巧等予以介绍。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给以指导并进一步为实践所验证。
本学期,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而词汇教学则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完单词之后,能做到单词音、形、义的结合呢这也是我一向苦苦需求答案的问题之一。本书就供给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本书提出单词的音、形、义是固有生成的,是不可分拆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明白了词义而读不出、写不对的情形往往比读得出、写得对而不明白词义的情形多得多。另外,由于对“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的片面理解,各种试题中需要读出、拼写出的部分相对太少,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轻视读和拼写基本技能的现象,或者存在着对解决读出和拼写出技能低下感到无能为力的心态。这种轻视与心态已经严重影响了词汇教学的整体质量。
教给学生读出和拼写出的规则以及构词规则,是属于教给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策略范畴内的问题。教师应当异常重视学生学习本事的培养与构成。要解决单词读出和拼写出的问题和扩大词汇量,却不把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教给他们,不严格地要求他们掌握这一工具,当严者不严,欲善其事却不先利其器,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必然在所难免。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拼读规则、构词规则的工具性,不要把什么都做成“学问”。能够经过适当提前集中、随机集中、重点突破、循环巩固等具体方法把这些规则尽早尽快地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方法,逐步构成自学本事。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从中我也不断反思在我的英语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初学英语时学生兴趣盎然,学了几年之后却兴趣全无呢就词汇教学来说。我在学生词汇记忆、拼读上的引导还不够,检查反馈的方法也不够多样化。再反思我的检查方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主要是的做法是在班级里挑选组长进行监督,同时让组长对同学们的朗读情景进行登记,但监督反馈的结果没有及时反馈,教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在下一个学期里,应当将评价方案也进行合理地调整。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9
参加这一次的xx年全市小学教师技能全员培训,使我感触颇深。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就像xx局长所说:“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技兴国,关键在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而我们是培养人才的教育者,可见我们的责任有多重大。况且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那么我们将孤陋寡闻,辜负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特别是我们教英语的,已经毕业十几年了,现在再重新捡起这门学科,确实是有点陌生和无所适从,所以我觉得这次的培训,为大家提供一个互相了解,集中学习的机会是很必要的。
二是在教学技能上有了新的认识。
两位辅导老师不仅仔细分析了小学英语四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安排意图、各块内容的教学方法,还把她们如何评价学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使我茅塞顿开,也为我以后的教学点了一盏明灯。
总之我觉得经过这次的培训,我已经对下学期的英语教学有了很明确的规划和十足的信心。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0
我有幸到武汉电教馆参加了“全省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市中心学校项目管理员专题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在四天时间里,我一共学习了4个方面统一论文教程并聆听了关于远程教育资源介绍及网台的应用等的讲座。经过短短四天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这次学习不仅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计算机以及当今远程教育技术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本事,并且还让我认识了很多教师、朋友,我的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
经过培训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要真正学好一门技术是多么不容易,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需要不断的亲身实践,不断的总结,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更何况在当今知识更新频繁的社会,从事远程项目管理员更应当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单凭一两本书籍,不经过频繁的实践摸索,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成为时代洪流之中的牺牲品。所以我时刻告诫自我学无止境,我会始终坚持这一点。
在培训期间听了三位教师关于flash8、word、eXXcel、powerpoint等课程。对于我来说,每个软件都很难学,要想学得精,仅有课后的操作练习。虽然时间很仓促,讲授过程偏快,但我相信,只要我做个勤奋的学生,必须能够将这四个软件学精的。
张强教师和杨志教师主要讲的是湖北教育网台远程教育资源的介绍以及网台常见故障的排除。张教师详细的告诉了我们,远程教育资源是XX年开始,当时投入了4亿元;XX年年8月,湖北教育网台获国家批复并开通。过去是时间长,损耗大,而此刻是响应快,交互性强,是国家直接发送,卫星传递+交互传递。杨志教师主要讲的是湖北教育网台的安装及维护管理,并告诉了我们联系的qq号及邮箱地址,更方便我们。
经过这次培训丰富和加深了我对计算机知识及远程教育更深一层的理解,开拓了做课件思路,使我的创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让我更加坚定不移地去探索和追求它。联系到自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钻研,认真接收远程教育资源,让教师们习惯利用现存的资源。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1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必须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到达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资料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资料绝大多数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资料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进取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以往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本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我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仅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能够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之后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能够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必须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以往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资料编制一些生动趣味的故事,借助多媒体经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进取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样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样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经过实践自我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我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明白什么
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乐。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2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的开展,离不开课堂管理,离不开课堂纪律,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课堂教学,管理是前提。如何管理课堂呢?
一、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虽然我们各班都有自己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部分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嘁嘁喳喳小声说话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必然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课堂纪律的保证,教学就是一句空话。
二、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功夫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生活安逸、懒惰滋生。由于他们年龄小,学习目标又不十分明确,惰性强,所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他们勤思考、好思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继承传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设计问题注意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意回答。科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开发是相当大的,有95%的潜能尚需等待开发。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时,学习的欲望就会迸发出来,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得以矫正。
三、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教师还需要在自身的语言修养上下功夫,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婉转,多一点呵护。因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变换方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让学生便于接受,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课堂有效教
课堂教学管理复杂万象,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摸索。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1、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走进课堂已经有一个月了,每天面对着那些无知而又纯真的面孔,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我总是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也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体罚学生。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讲打,作业不做打,不听老师的话打...........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时间在体罚学生。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调皮都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多的关注他们呢?好的学生老师打一次或许可以起到警钟作用,激发他们的自尊更加好的学习。而差的学生却不能一打再打,更多的应该是鼓励。
我们班有个学困生他不怎么交作业,刚开始不了解情况也秉自己严师出高徒的想法对他进行了几次提法,但是在以后的交作业中一直不见他的作业。突然有一次他交作业了,这是难能可贵的,就给他的本子画上小红花,我们的小红花是奖励给作业好的。第二天,我在发本子的过程中听见这位同学给他的同学说我也得了一个小红花,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与美丽。此刻我忽然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与幼稚,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将知识教给学生,考出成绩。如果将小学生的天性扼杀在所谓的知识中,那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失败,或许这个孩子也将失去美丽的童年。我们的一个老师曾告诉我,老师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其他的人制造的是机器,而老师却塑造的是人,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许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说,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减少体罚。在班里树立好老师的威信,做到诚信。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3
x月22日至x月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xx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
最让我难忘的是来自xx小学教学一线的xx老师。她为人和蔼可亲,言谈里闪烁着灵光。她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
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
我们一共听了两天半的讲座,专家们从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不同方面给我们以启迪。专家们深入浅出,列举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老师们频频点头,心领神会。
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通过培训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也为自己确定了今后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
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进而在使自己的教学技能中得以提升。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
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三天的培训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专家们给我们明确的方向,更多的是要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教学技能。
虽然我们离专家相距甚远,但至少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4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下面是我读后的点滴感触,和大家一块分享和共勉:
一、教书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的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技巧,要有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读了魏老师的教育理论之后,我觉得魏老师的许多做法就值得我们仔细得揣摩体会和运用,从他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中我进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确实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体会得到,比如课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饱含激情的导语,能很快的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入教学,有时可能还能带动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育人方面: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不被社会淘汰。就拿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写下保证书,叫家长。家长很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批评已不是方法,后来我转变了方法,不批评而是找他交谈,分析厌学的原因,讨论学习的重要性,慢慢转变他对学习的认识,同时给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级任务,树立他在班级中的威信,让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此外,我们也和家长联系,要家长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困难和要求,尽量的去帮助他们而不要一味的压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绪,半学期后,学生有了明显的转变,正所谓魏老师提到的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会更好。但我们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我从魏书生老师那里得到的一点感悟。当然他的精神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从教育生活中去认真领会他。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5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我有幸去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通过学习,受益匪浅,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反思自己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情景教学
《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如学习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时几位老师创设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的情境,这一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们从动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
二、教师的语言十分准确严密。
我们知道,数学是逻辑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它的任何语言都十分严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都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老师们在这点上做得非常突出,如,在让学生找1毫米时,老师说到:“这是一把放大的尺子。”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误认为1毫米也可以是这么大的。又如老师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时,老师说“用铅笔尖指着让同桌看一看”这样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说明1毫米之短。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时,教师说:“从零刻度到刻度1有几厘米,也就是几毫米?从零刻度到刻度2有几厘米,也就是几毫米??”虽然让我们感觉有点罗嗦,但数学要的就是准确严密语言。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能仅把已有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创造一定条件,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在教“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学生说出是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王老师说“下面就用老师发的学具一起来证明一下”。老师没要求用哪种方法,也要求用那种学具,而是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成为真正的学生而不是教生。
新课标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在课上,老师应该让学生敢想、敢说并敢做,想学、会学并乐学。一旦遇到题目,学生们应该个个激动有言,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上即使回答错了或不精确等,也不尴尬。老师都偏爱思维反应快的学生,往往课堂上的问题都被这些学生回答了,那课堂就显得空洞,没有探究,合作的味道了,其实这是一种不尊重其他学生的现象,也是不民主的教学。教师要把注意力多放弱势群体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爱上数学老师、爱上数学。学生真正实现主体地位,老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另一方面,老师又要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有表现的机会,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由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整堂课中能快乐地学习,学生学习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厌学,不再乏味了,老师也就轻松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名师们的快乐学习理念融入每一节课,努力创设高效、智慧的数学课堂!让我的学生更加爱学、乐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