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1 21:2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苏村中心小学 车升玉

11月2-3日,我们在沂南双语实验学校有幸聆听了参加省级讲课比赛的六节课,感觉收获颇多。上课的六位老师不愧是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名师,他们扎实的基本功,精练的教学语言,成熟睿智的教学风格,让我深感佩服。他们的每一节课,不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临沭附小吕键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1、课前谈话巧妙,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给了学生很好的启示:“说话不光要简洁,还要讲究准确,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这样,我们数学也是这样。”

2、选用素材好,情境设计有创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吕老师巧妙创设照片的情景,以此引出数学问题 “班长的位置在哪里?用学过的几行几列说说”,以旧引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生推上了主体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由用列和行介绍班长的位置,到创造数对,再到应用数对以及利用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位置,每一个活动的引出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4、教师语言严密,启发引导及时到位。“怎样既准确又简明的表示班长的位置呢?”“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像这样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在吕老师的课中举不胜举,这足以看出吕老师扎实、精炼、简洁的教学风格。

5、自然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课上吕老师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一看,从刚开始用的方法,到第几行第几列,再到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咱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6、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吕老师让学生应用数对生活中的例子“电影院、瓷砖图、地球仪”,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紧张而又短暂的一天半过去了,给人带来疲劳的同时更让人感觉无比的充实,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会努力将我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提搞自己的教学水平。

感悟与心得体会

徐向芹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感悟名师课堂

苏村小学 李法香

非常有幸能去双语学校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亲身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颇深。下面就临沂第九小学王晓艳老师的“平均数”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感受。

1.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在课前交流时她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

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2.针对知识点逐层分析。王老师由课间喜欢做什么活动引出套圈活动,接着出示四人的套圈比赛成绩统计表,从这四人中再选拔一人代表本班参加学校的比赛,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拔,引出平均数产生的重要性。然后逐人分析,先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分析徐杨的成绩,再让学生发现还有别的办法吗?进而转化为求和平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在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意义的同时,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像谁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说完整。并认识了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3.练习设计层次性很强。像四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李红的身高就一定是134厘米吗?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这样就巩固了平均数的特点,更加深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然后又引入了生活中的平均数,像青年歌手大赛的成绩,如何计算平均分等,都是层次性很强的联系设计。

总之,王晓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的细腻扎实,设计独特,求实创新,沉着机智,非常值得我们去品、去悟、去反思。

还有吕健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她的课堂风格是朴实、扎实、精炼、简洁,有坡度,有深度,孩子们从心里佩服喜欢老师。她的这节课一共用了一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感觉时间长,下课时孩子们都不想离开,依依不舍,真感人啊!

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依依不舍,试想一下课堂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苏村小学 李光臻

2010年11月3日,我们苏村镇数学教师在双语实验学校多媒体教室观摩了名师讲课。执教的八位名师,分别是李芳、王晓燕、张雪峰、梁绍美、吕建、王永胜和冯培娟、石秀玲老师。这八位老师给大家整体的感觉就是“真、实、新、活”,体现了教师对课改精神的准确把握。特别是王永胜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运用旧知开门见山直入课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出示课件“画有四个直角的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内角和360’再用“巧剪”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质疑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yVZ小学数学学科网站群

王老师用自己的充满生机的课堂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巧设悬念,激起学生探索欲望和兴趣,有目标的去探索,用信封里的直角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探究验证,形成统一认识: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王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又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成功的体验。yVZ小学数学学科网站群

总之,王老师的课,给我很多的启示。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家式的探究历程。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沂南县苏村镇中心小学 李宗梅

2010年11月2日至3日,我们小学组织老师们去双语学校参加了省优质课的学习,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听了几位各县区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听完后都很多收获,特别是《求平均数》一课,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就这次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吕健老师讲的《确定位置》这节课,在上课之前她首先用相机给同学们拍照留个纪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且很快把同学们的照片传到了课件里,让同学去找一下班长的位置,找到以后引导学生怎样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班长的位置,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快的去思考怎么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从前向后第二行,从左向右第三列;还有的同学说从后向前数等等,学生说出来很多的方法,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有这么多的方法听起来有点乱,我们能不能统一一种规则进行描述,这时学生都很同意老师的意见,老师很快告诉学生,我们一般规定横排为行,竖排为列,一般我们先说列再说行,学生很快就用统一的语言描述了班长的位置,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吕老师从拍照激发兴趣,体验方法不统一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最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二、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优质课学习心得体会

沂南苏村中心小学 王伟宝

11月2日、3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局组织的省优质课学习活动,在一天半的学习中,我们共观摩了八节省级优质数学课。在这里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其中以下几条使我印象很深:

一:善于营造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每节课的上课前,教师都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有的先介绍老师自己,再让学生介绍自己,以此来拉近师生关系;还有的给学生拍照,激发兴趣,消除紧张感,这样进行新课就很轻松,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有的夸沂南是个名人的故乡,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有的夸学校,学生自然很高兴,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次的讲课教师都是外县的,但是有很多素材用的是本县、本校的,或者就以上课的学生自己为例子。如在吕建老师的课中,上课开始就用数码相机当场给学生拍照,把学生的照片用投影机放到屏幕上,全体同学看着自己的相片找自己的位置,学生学习既清楚又明白;还

有梁老师的实践课《点击双休日》就是当场调查县城学生在星期

六、星期天的活动,把调查结果当做例题学习的,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要合理安排双休日活动。

三:学习过程采用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体验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空洞无物的。老师们都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不流于形式,到该合作的时候合作,确实能解决不会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好多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很多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用具。(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每节课都做了大量的电脑课件,把课的内容用通过电脑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确切的看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形象生动有非常容易理解,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探讨教学中,也用到了老师制作的教具,如《可能性》一课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和白黄两种球。把球放到盒子里摸,总结摸出球的可能性,达到了动手操作的目标。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的教学理念也因此有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学和他们相比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苏村小学 张海玲

2010年11月2日和3日,我有幸领略了省级优质课的风采,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7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习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二、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渗透时常被老师们推崇。但现在好多教师过于放大这一功能,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不知所从。

三、练习设计基础实效。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习。既是说,新课过后的练习,我们要及时和基础。我在平时教研活动时,一再要求老师们设计作业要重基础,首先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批改和辅导好教材上的作业,再谈自主设计作业和用好教辅资料。这次我听课,特别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课教师都不折不扣的使用了教材上“做一做”或练习题里面的作业之后,才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他们设计的拓展作业也很基础,主要是本节知识的生活化和情趣化,很少有综合性和思维过强的题出现.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是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10月30日——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名家名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9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5个报告,专家们出彩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数学素养、文化底蕴、人格魅力,令我深深的折服,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到底缺失了什么?下面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在教材使用上得到创造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过渡束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从有效走向高效。

二、为理解而教

名师的课堂,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思考,有了学生思维的创造,课堂因此变得丰富。而课堂也是因为有了教师启发性、挑战性的启迪,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因此变得精彩。

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名师们在课堂中采取了“等待”,等待着学生自主的摸索、前行,等待着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增值。反观我们的教学,正是由于我们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思考,把结论在课堂中很快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套用结论去模仿练习,看似学生也掌握了,其实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学习的惰性,每堂课就会等待老师告诉他们解题方法和结论,一味模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自主探索、多动脑、多动手的活动过程。

三、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这不仅仅是学生个性思维的差异,跟大程度来源于教师恰当的引导以及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多用灵活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点评。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四、变“全直观”到“半直观”

名师的课堂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听了刘德武老师的一节汇报课,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概念和认识。学生做题往往需要已知条件作答,题中给的数据看似简单,但其实给哪些数据就是给了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学生会根据题中已知数据对组合图形进行“割补”,进而求得答案,这是做题的一般思路,但若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可以只将图展示给学生,不给数据,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寻求解题办法,学生真正体验到这个过程,其学习效果会比老师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一件事情,我们往往只会顺着做,但若让我们逆向思维考虑,别说小孩,很多成年人也觉得棘手。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质数这一节,我们往往顺着去找一个数的质数,但若给定了结果,要求我们逆向思考,这却是一个难点,“学生站成一列报数,报到质数的出列,已知有七个学生出列,则最多有多少个学生?”这便是一类新题型,而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道题,他就真正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五、“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

名师的课堂中,教师主张“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而这里,“对话”包括: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分享”包括: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简单来说,一节真实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情感的投入和精神上的刺激。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只要学生敢说,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那么这样一堂课就是成功的,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一堂课中学生没有任何错误,课堂看似很完美,但学生的问题却是很多的。教师要适时的沉默、向学生示弱、等待、放手及激励,其实教师这样做的同时,就等于给学生空间发挥和思考,给学生胆量及勇气,给学生时间和机会,以及动力。

六、在知识传授上得到发展

课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七、在课堂评价上得到提升

课堂问答是我们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或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理解,也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甚至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作为新入职教师,我

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增强评价意识,乐于研究,日趋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虽然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收获是巨大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专家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践他们的教育思想,把他们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不断学习,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自己的教学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三篇: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1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在Z区举办的,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13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身边的计算课的常态课堂。农村联小、村小的教师能走上全市的课堂和省市教学能手同上一节课,近距离的感悟名师的指点,史无前例。与会教师之“多”,实为罕见,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坐两人的位子都临时安排了3个座位,走道处都挤满了听课的教师。听课教师几乎都提前1个小时到达会场,详细记录,仔细聆听,认真思考,会场秩序之“好”,绝无仅有。在这样激情高涨的会场里,我能欣赏到每一位献课教师的执教艺术,能为课堂中出现的每个问题质疑思考,能领略献课教师们的课前构思及课后反思,更能聆听教研专家高屋建瓴的评课,能够和教研专家们、联小、村小老师们一起关注、反思常态课中的计算课教学,我有以下感悟:

一、课前要备“教什么?”

从执教老师的课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利用教参、把握教材的。特别是Z老师、Z老师谈的课前思考,给我印象最深刻。他们既思考了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找准学生的实际的知识起点,又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如Z老师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因为教材中“八分之三张饼的说法不符合生活实际,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加之一块饼与八分之一张饼模糊,难以区分,就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大胆取舍了教学情境。正所谓:情境是知识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

二、备课还要备“怎么教?”

计算课教学本身就乏味,教师不乐意上,学生不喜欢学。Z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上计算课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数的组成、直观图形,当拐棍,理解算理;用分层练习、小组竞赛、容易沟通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计算课要有“总路子”,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优化算法。

1、复习导入,重视口算;2、尝试解决问题,加强估算,探索交流归纳过程、理解算理;3、巩固应用,分层练习。

四、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数学教师要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具体、及时的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

几位名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有力,富有鼓舞性和亲和力,给我们的课堂指明了方向。

六、细节决定成败。

名师的课堂引领我们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每个环节的预设、学生回答问题的每一句话,名师们都用敏锐洞察力,机智的教学方法引导着学生去探索、理解、归纳数学知识。

于科长的每次画龙点睛般的点评,都把会议推向高潮,她一针见血的指出:课堂教学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把握本课的切入点,关注知识的重点,抓住课堂生成点,突破知识的难点,落实学生的终点,不可平均用力,教师不要包办,要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归纳算理,优化算法。

于科长还语重心长地劝勉老师们:要总结梳理数与代数中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在各册的分布情况及规律,这正是指引教师增加深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的深度和宽度上下功夫,可谓用心良苦啊!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师的“学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令人深思;吕慎光老师的幽默机智的点评,催我们思考;Z老师说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都拥有了两种思想。”我愿意带着专家们给我们的这些思想,踏踏实实走好教学教研之路。

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2

20xx年4月21~23日我有幸参加了X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收获颇多,感受颇深。

参加工作7年多来,从事语文教学五年之久,从事数学教学刚刚两年,也算刚刚起步吧!虽工作了两年,但对于数学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的还不够深入。近三天学习了这些老师的课,茅塞顿开。无论是骨干教师的精彩课堂还是各位领导幽默风趣而又饱含哲理的总结,都深深触动了我。

像读书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能从不同角度发现每一位老师的闪光点,正如吕主任说的“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堂课,每一堂课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思考,我们又何愁上不好每节课呢?在这十几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吕老师的课,她的语言始终如一,无论孩子们怎么表现,她总有独到的评价,声音那么甜,那么美,听得让人陶醉;还有尤梅老师的充满着阳刚之气,语言刚劲有力又不乏和蔼亲切的生动课堂,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数学课堂,该怎样组织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再有王永胜老师的课,极富幽默感。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为营,题题渗透,每一个环节都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信心。

这些老师不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极具特色的课,也为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展现了一节最原生态的生动课堂。但在大会即将结束的一刻,有一位老师的讲话深深触动了我,那就是张伟老师。年轻漂亮而又不乏青春的激情。她流泪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是20xx年的4月,我参加了我们县(z县)组织的作文讲评课比赛,我让孩子们写的是《那一次,我···》,在讲评的过程中,我原本的预设只用到了开头,整个过程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了,还好的是老师吹哨时,我顺利的结束了这一课。但县教研室李老师在评课时,先肯定了我的闪光点,开头极具特色,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导入作文的讲评。在接下来的评课中,我真的想找个缝钻进去,我当时的心里真的是这样。但我没有流泪,我只是默默地低着头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回来的路上我的眼前始终浮现着当时的画面,到了学校,回到宿舍,我哭了,很伤心。不是因为老师的评课流泪,而是在那里自责,为什么没有讲好呢?这件事深深影响着我,那也是我第一次

走出去,第一次到一个大地方去讲课,至今那次讲课我仍记忆犹新,现在想来失败怕什么,不是有句话说吗,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但愿我们还有机会走出去,展示自己的精彩。但愿这样的活动能像花儿一样常开,给我们搭建一个同台竞技的舞台。

最后,愿我们能从今天的活动中收获未来,共创数学教学新时代。以上是我本次学习活动的小小体会,不当之处,敬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3

自4月18日,X市农村小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如期举行。为了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参与活动,共享成果,于科长将会议分别设在了X和罗庄,确定了5个课题,分别由农村教师和省市级教学能手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一种很有效的教研形式,像这种骨干引领式的同课异构更是总给人茅塞顿开的'感悟,备课和试讲时纠结的问题在课堂上总能悟到突破的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本次研讨会上还承担了一节公开课的任务,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很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带着一节课来参加会议,但是过程中老师们呈现出的真实灵动的课堂和于科长思维导图形式的教材剖析,深刻触动了我的思想和灵魂,让我突然体会到成长的境界应该是这样的:保持一颗淡定的心,从容面对,快乐成长。

在X老师和X老师的课堂上更是表现出不一样的成长,但同样的从容。

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原来在一些活动中也见过X老师,但没想到孙老师年龄有这么大,如主持人介绍的62年的资深美女。眼前的孙老师怎么也无法与50岁划等号!(按我们农村的习惯,年龄总要比实际的多说出一岁来,名曰:虚岁。)在孙老师的课堂上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从容”。她从容的说着“图”,从容的说着“理”,从容的说着“法”,从容的与二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着,一起收获着。感动啊。在孙老师对笔算乘法的讲解中,我体会到的是积淀,是厚积薄发。我在想,怎样努力,我才能成为“你”?我知道,我需要一个方向,一个可以指引着我努力的方向。

二、文思泉涌的X老师

在X实验学校的研修班培训上,X老师一番“既生瑜何生亮”的精彩点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张老师呈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更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课的开始,张老师分别出示3根小棒、3捆小棒,合在一起怎么列式?加法的意义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这种形与数与理的有效结合,与我们的设计相比,真不知是高了多少倍!

(一)算理、算法有机结合

几天的计算课教学研究,一直对引导学生将算理探究到什么程度不能释怀,相信通过今天张老师的课和于科长的分析,我们都各有所“悟”。正如张老师借用刘良华教授打的一个比方:如果有人问你会骑自行车吗?很多人会说“会”,如果问“说说是怎么骑的”,相信很多人都说不上来。就是啊,会骑是目的,会骑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讲是怎么骑的呢?这一观点和X会场上X老师“明算理、扔了它,抽算法”的看法不谋而合。就好比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我会盲打,但你如果问手指底下哪个字母在哪儿,完整说出排列的顺序,可真说不完整,不知盲打高手能不能说好。学生在练习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说算理,没有时间去动手算一算、练一练,恐怕什么算理也就都掌握不了了。不是批评谁,而是共勉,共思考。

(二)练习充分,形式丰富,基础扎实

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学会新知。摆小棒是直观感知,拨计数器是抽象到数位,最后过渡到不用计数器,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尤其是同桌合作学习,既有合作又有独立的思考,学习效果真好。

(三)语言经典富有启发性

张老师的语言越品越有味道,现摘录几句——

1、学具不是玩具;

2、看这一次谁能得到最佳合作奖;

3、聪明的人想出了更简便的工具—计数器;

三、“让我参与,我会完全理解”

这一标题起源于一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能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完全理解。的确,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来说真的非同寻常,除我参加市讲课比赛后,这是我第一次带着一堂课来到这么大的舞台,心里很紧张,也很不自信,多次跟在讲课的杜老师后面唠唠叨叨,嘱咐这嘱咐那的,不知杜老师烦了没有。我们的设计,我们的课堂,都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

但我们很欣慰研究的过程,一路走来,我们研究这堂课,走进这堂课,又走出来审视这堂课,今天又再一次走进它,磨课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们的辅导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深刻理解,因为我们参与着,理解着,成长着。基于充分的研究,观王永胜老师的课和吕健老师的课时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哦,原来这个环节这样上更好”、、、、、、这是我们在听他们两位名师课时经常发出的感慨。正如刘湘俊主任所点评的:有差距很正常,没有差距就不正常了。事实的确如此,但我个人感觉杜玉安老师综合素质真的不错,磨课的过程中也都有提升。除了讲公开课的经验缺少以外,其他比如对教材的挖掘和思考程度不深等欠缺之处,与我们辅导团队的水平有限不无关系,尤其是我。

其他各位上课的老师也各有自己的优点,不再一一赘述。

保持一颗淡定的心,我们勉励自己像于科长那样深入研究教材,既刻苦又努力,早日达到“站在教材上教教材”的境界,才能从容预设和驾驭课堂,淡定,从容,快乐成长。会议结束了,思考仍在继续,研究的脚步不会停止。

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4

4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双语实验小学举行的X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为其3天的听课、评课活动让我感受颇深,承载了满满的收获。

在这三天里,我听了来自不同县区的12节课,这些课都属于计算课,是我们平时最难作为公开课开课的内容,因为我们很难将算理和算法做到巧妙的结合,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经常把算理讲糊涂了,而学生只是学到了算法,很难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4节同课异构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特别是加上3节课后教研员以及于科长的点评后,真是豁然开朗,他们把每一节课进行深刻的剖析,以及详细介绍了这个课题在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以及前后联系做了清楚的分析,之后还逐一分析了每节课的优点与不足,梳理出了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就谈谈关于听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感受:吕健老师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一课,在操作前,教师就复习了整数、小数的加法,用了摆小棒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加法的本质特征是相同单位相加,也有效地把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联系起来,达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不停的启发学生去思考。整个过程目标明确,秩序井然,思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可以看出吕老师背后的努力,她能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进行彻底的挖掘,以及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不止是孤立的一节课了,而且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想,数学是相通的,增加他们学数学的乐趣。而王永胜老师执教的这一节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是不一样的精彩。王老师真的是幽默与智慧并存,轻松与严谨同在,让学生学的开心,听课老师不觉得累,这就是好课。这节课的练习环节是我特别欣赏的,王老师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完全投入其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练习环节的设计可见王老师是大费苦心呀,但是设计我认为堪称完美,最后还以知识数的形式结束本堂课,也是注重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次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就是一小的孙成美老师,年龄将近50,但用他们教研员的话来说还一位资深美女,最重要的是她对课堂的执着,和对教学教法的不懈的研究值得我学习。听了她的课,使我领略到她的教学风采,让我明白课前要精心预设,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上课要精讲多练,从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入手,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向她学习,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努力的去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材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

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会”,通过观摩7节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领略了苏教版版本教材在“解决问题”领域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和不同的特色;通过聆听各位教师发言,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重要性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在学习中,我感触颇多,既有感性的认识,也有理性的思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悟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汇报的题目是:走在思考的路上。由于本人的接受能力有限,有些东西还没有很好的消化、吸收,或者消化、吸收的不到位,敬请各位老师见谅。

一、数学课堂教学研讨基本情况:形式多样,扎实高效。

此次研讨共观摩了7节课堂教学,并进行了互动评课。分别是:郭永雄老师做了《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发言、韩占秀老师以《数与代数应用问题的内容主线和教学建议》就传统应用题教学做了剖析;牟卓玛老师以《算数应用题的本质是数学建模》的观点。最后,陈仓中老师做了研讨总结,并提出了今后在“解决问题”方面的研究方向。

二、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一)7节观摩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这7节课,执教教师基本功扎实,无论是从钻研教材的深度,还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都比较到位。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巧妙的预设,精彩的生成,机智的筛选生成,睿智的驾驭课堂。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方法,有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启发讲授式„„但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在教学内容、数学思想的渗透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2.课前谈话,轻松幽默。教师课前用几分钟时间沟通师生情感,轻松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而准备。让学生谈一谈如何学习数学,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会听、会想、会说、会做,为新知的学习做了方法的铺垫。

3.解决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让学生爱上“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教学中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之所在,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抽象的情景和脱离生活经验的问题无所适从,更难产生解决的兴趣和欲望。而具有现实意义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的问题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有的老师首先呈现了一幅路线图,教师提出问题:从家到学校怎么走?在学生很容易的解决以后,教师接着提出:原路返回怎么走?和去的方向如何?这个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关注度马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顺势指出: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反过来想、倒过来想,也叫倒推。然后以生活中“喝果汁”的问题来进行倒推策略的教学,并且老师设计的“喝果汁”问题杯子逐步增多,难度逐渐增大,挑战性越来越强,在不断的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

4.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关于信息处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数学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它是不全面的。一个问题情景是一个整体,它呈现了多个数学信息,而不同的数学信息进行组合可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组合。比如

5.引导学生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种类型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借助一些灵活而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模拟实验、画图(示意图、线段图、列举图、集合图)、枚举、假设、转化等等。解题策略选择恰当,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的解决问题。同时逐步使学生加强对策略形成过程的体验,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策略意识”,能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丰富内涵,掌握运用策略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能适当地将策略与实际问题匹配,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体验,最终达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比如张光辉老师教《相遇问题》一课,教师呈现信息后,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表达出题目的意思有点难以理解时,教师顺势提出: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这段话更便于理解?然后引出模拟表演这一方法,通过师生表演、生生表演,教师故意出现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相遇”等关键词。在学生对题意和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把已知信息和问题画下来,通过展示交流,逐步对题意和数量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节课中,借助多种策略的帮助,学生对信息中的关键词真正理解了,对数量关系真正明晰了,问题的解决也就变得容易了,最关键的是学生切身感受到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方法来化难为易,而这种感受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受益无穷的。

6.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肖尧老师教《路程.速度.时间》一课,开始老师出示猎豹,乌龟,小羊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谁最快,根据学生最直接的思维得出猎豹最快,接下来师问: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接着老师出示他们同时跑两分钟,谁快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说:在时间相同的时候我们比较路程。紧接着教师提问在路程相同的时候,我们比较什么?然后以学生喜欢的喜洋洋和沸羊羊在比较谁走的快慢的时候也出现了疑问。启发学生应该如何比较?这一环节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围绕自己的发现,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并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得到“路程÷时间=速度”;通过实际分析介绍速度单位的组成。紧接着追问“速度表示什么?”,把学生的思维又带到了更深的层次,经过思维的不断碰撞得出“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老师在提出“说说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和“利用所学的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其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人在朝前走的时候是鼻子走的快,还是耳朵走的快?”刚开始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不少学生回答鼻子走得快,当一想到所学的速度知识以后学生立刻得到正确的解释。这个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亲身的感受到速度知识的魅力。

7.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总结。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当学生无处下手,无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但教师必须把握准方法指导的本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的体验、感悟,内化,变成自己的方法。

比如牟卓玛老师执教《连乘应用题》强调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把分析数量关系放到本课的首要位置。教师从复习开始渗透了分析数量关系的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从学生目前的思维来看,学生多是喜欢从条件入手,先合成一个新的条件,再求出问题(即用综合法)。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重视了从问题入手去寻找所需要的条件(即分析法)。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贴关键字、箭头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8.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价值。在问题解决以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反思。通过梳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思考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在学习方式方面有哪些收获?在学习方法方面有哪些收获?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体验到学会解决这一问题的用处,找到其价值所在,有用的才是学生感兴趣的。

(二)课堂教学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够大。有时教师急于把解决问题的策略告诉给学生,不管学生要不要这个策略。策略不是靠教的,而是靠感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悟策略,要让学生感悟策略的必要性,教学中不是要学生学策略,而应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后的内在需要。老师先入为主的教学生,学生是不是有需要,是否体会到策略的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

2.怎样使策略的教学与教学过程自然融合在一起,避免生硬的贴标签。不能为学策略而学策略。

3.如何使策略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时高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大段大段的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不合适,要逐步培养,一节课承担的任务不要过重,不能求全求大,扎扎实实做好一两个方面就可以了,要细水长流。

4.如何让学生感悟、体验、回顾、评价解题策略?

三、抓住本质,解疑释惑。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增的内容,是咱们广大一线教师最关注的焦点内容,也是我们感觉存在困惑最多、遇到困难最多的教学内容。

1.什么是“解决问题”以及正确理解“应用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学习跟同学进行交流,养成反思和评价的习惯。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很多弊端,不一一列举了,任全山老师举了一个“船长的年龄问题”的例子,我感触很深,这是国外的一个问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20年前的实验有90%的学生得出来答案,学生直接把75和32两个数相加减。20多年过去了,课程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老师又随机调查了12名小学生竟然62%的学生得出答案,这样一道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却按照常规解决了,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学校是不是把孩子越教越笨了?”这就是在应用题方面的一个缺陷,很多学生抱着“宁愿胡说,不要没说”的态度得出的答案。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出的题目都是对的,都是有答案的。数学问题要求揭示事物内在的数量关系,牛、羊数目和船长年龄没有内在的关系,学生却盲目解答,明明不能做的题目,学生却非要做,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所以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一定要改,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眼下,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将传统的应用题并入了“解决问题”之中,也使得现实当中大家忌为谈应用题,好象谁一提应用题谁就落后,大家在解决问题时都不敢说“读题”,而是变为寻找“信息”,把“分析数量关系”变为你想怎么解就怎么解,满堂课热热闹闹的去探索,练习时却一头雾水,不会的仍然不会。现在的课标教材注重给孩子创设问题情境,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第二个转化之处较马虎,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情境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两者一个也不能少!所以我们现在的解决问题范围更大,内涵更丰富。

2.关于算术应用题的分类。应用题还需要类型吗?传统的算术应用题教学时往往会给各种类型的应用题进行分类,老师指出应用题还是需要类型的,但是不要类型化,不要分得太细。这种分类不是全没价值,不要一棍子打死,只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类型,不能让学生根据类型解题。我们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对于运算的理解。这与以前教学中的“套题型”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总结的主体不一样。以前是老师进行总结概括,学生主要的工作是理解和记忆,现在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总结归纳。第二方面是总结的基础不一样。过去是刚刚进入运算在学生还没有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就提出提醒然后进行大量机械的练习,现在是学生经历了多次解

决问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的。第三个方面是总结的目的不一样。过去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抓手”,为了让学生快速的解题,要求解题的速度越快越好。现在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进一步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这里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总结不宜过早,要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对这类题目有了自己的充分理解之后适当的总结,要鼓励学生通过画图、举例、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于运算的理解,而不是统一要求背诵程序化的语言。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抓关键句、找关键词等,专家指出这些方法是可以用的,但是怎么抓?要注意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时原来是套用题型,现在是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去抓。第二个转变是由老师找转变成学生自己去找关键词语,使学生感受到找关键句的必要性。第三个转变是由老师介绍找的方法转变成学生探索自己的方法,而且是多样化的方法。即:“洞察骨架”。

3.解决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功能互补。

非常规问题:指的是如新增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等以现实问题为载体,综合所学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多元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常规问题:指的是融于“数与计算”等领域作为解决该领域比较常规的实际问题。

老师认为,解决问题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自己能反思并有所感悟,那么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新成员。

各位老师分析了当前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对常规问题的教学不透明,编排体系不清晰,致使教学行为有所失控。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的认同。各位老师给教材编写人员提出建议的同时,殷切地期望一线的教师们能吃透教材,突出数学本质,这是至关重要的。

4.掌握好图画情境题与文字“应用题”的过渡。

课标教材有许多图文并茂的情境题,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老师一年级以图画情景题为主,从二年级开始出现一些半图半文、表格的、文字的题目。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会看图、会读题、读懂题、把题意内化、消化。

5.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

这是我们现在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一线的老师们普遍感觉到现在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了。不要忘记传统!在今天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除了要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如:加、减、乘、除),同时也要注意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常见的数量关系有: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四、研讨总结:分析现状,指明方向。

(一)达成的共识:

1.把应用题融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领域之内,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这种安排,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相一致,比较合理,也比较符合逻辑。实验教材将应用与计算结合在一起出现,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与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这无疑是重要并且应该坚持的。

2.应用题要类型,但不要类型化。应用题按步数分:一步、两步和多步应用题;按内容和难易来分:一般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典型应用题中有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追击问题、盈亏问题、相遇问题等。这些分类都是从教学需要出发的,由易到难、循序前进,总要按部就班的排出一个次序来,因此是教学需要的,有必要的,不过,这些分类不涉及数学应用题的数学本质,学生并不需要知道。至于和差、和倍、差倍这样的分类,只起一个临时“标签”的作用,没有知识价值,不需要长期记忆。

3.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价格问题:总价格=单价×数量 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 利润问题:利润=成本×利润率 折扣问题:金额=价格×折扣率 本分数问题:数量=总量×百分比 4.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工作流程图

实际情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模型)--数学结果—检验数学结果—实际结果

每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育价值,在于能将情景“数学化”,即将文字的表述转换为数学符号或图像的表示;将蕴藏在情景内的数量关系列为算式;用数学演算求的算式的答案,最终通过检验肯定解答的适切性。这些数学活动,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建模做好必要的准备。可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将来学习数学建模的基础。

5.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关注题目中的大逻辑—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问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结构的分析。抓关键字句是重要的,要明确抓关键字句的目的和“抓法”,实现三个转变:由为了套应用题型的抓关键字句转变为基于理解数量关系的抓关键字句;有教师要求找转变为学生自主感受找的必要性;由教师介绍找的统一方法转变为学生探索自己的方法并多样化的表达。要引导学生洞察骨架—数量关系,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常发现某些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当读完一遍题目后,马上就能洞察到题目的“骨架”,这个骨架往往就是数量关系。

(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解决问题的内涵?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与应用题的关系? 2)怎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重要的目标,有意识的加以指导和教学? 3)实验教材将应用与计算结合在一起出现,教学时怎样把握每节课应该以应用为重还是计算为重?

4)实验教材在解决问题的安排方面的基本线索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5)怎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由“隐性”转化成“显性”策略?由抽象转化成直观?

6)解决问题有无教学模式?

7)如何让学生产生探索解题策略的需要?体会解题策略的必要性? 8)以什么方式回顾解题过程?

9)研讨总结时,陈仓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每节课都需要总结,如何来进行总结,只是问有什么收获吗?这样太笼统、太空洞,可否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去总结,比如:学习内容是否喜欢、学习方式是否喜欢,可以在课上反思,也可以在课下反思,可以让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反思本,定时进行反思。

总之,受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弊端的惯性影响,“解决问题”教学的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尝试,优化课堂教学,让孩子真正的爱上“解决问题”。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宁国市实验小学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扎旗汉授小学数学课改研讨会。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五节小学数学优质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18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并在六枝煤机厂电影院举行的“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x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2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1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

    小学数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一天时间里,上午听观摩课,下午听专家讲座,让我感受颇深。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城关六小: 杨 坤 3月29、30日,我有幸参加了黔南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二天的时间里,观摩了六节小学数学优质课。不同......

    小学数学专家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王寨小学:张坤强 周末,我们一行九人来到了省城贵阳,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新课标解读暨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这次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