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两首评课稿
诗两首评课稿
郑老师所授的《诗两首》,我个人认为,整体上来看,形式比较新颖,设计比较用心,较好地考虑了新课标以及MYP项目对教材、能力的要求并较好地达到了这些要求,尤其在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方面有很好的体现,老师授课有步骤,学生学习有条理,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
整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归园田居》复习巩固学诗的三步骤并明确方法:一品音韵美,二品图画美,三品意境美,方法分别是诵读、想象和思考。第二部分是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自学《使至塞上》,巩固学习诗歌的三品方法。
第一过程所用时间较少,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很快就完成了三品,在学生出现困难时老师适时点拨,使整个过程比较顺利,为第二阶段的学习赢得了时间。
用小组画画的.方式来表现诗歌的图画美并把自己的画用语言表达出来,是这节课的巧妙之处,也是亮点。这个方式体现了小组的合作、交流,语言的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想象能力以及与美术学科的交叉,而且这个方式充满吸引力,使得学生的兴趣大增,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讨论交流之后,纷纷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展示,效果也不错。可以说是小小技巧,作用不小。在学生展示、表述的过程中,老师能够加以适当的引导。
以上是郑老师比较成功的地方,当然也还有一些不足,如因时间关系,教案与真正的授课过程有较大的出入,第一阶段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显得不足,受电教老师的误导,没有用食物投影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最后上去展示的组达到五个之多,很没有必要,又导致了拖堂等。
第二篇:儿童诗两首评课稿
篇一:《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
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
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篇二: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牛录学校 荣春凤
一、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小诗,赶紧去读读吧。(出示幻灯片一二)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导入后首先进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大家自读,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的障碍。读错老师纠正,同时对本课生字词出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出示幻灯片三)接着指名读,谈感受,使同学整体感受本诗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比赛读:看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朗读诗歌应该注意的问题:(出示幻灯片四)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该重读的词语重读,同时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1.用斜线画出朗读的节奏。
2.哪些词语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3.注意文中“啊”的读法。(出示幻灯片五六七八九)画出节奏和重音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让他们展示读,想读的自己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老师进行评价指导,最后男女生对读。老师评价。
3.谈梦想,感受意境
再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首先提问每一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什么梦想,(出示板书)这些梦想中你最想往哪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内容,体会情景。哪些词用的准确生动?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成什么??接着让同学边读边想象每个梦想的情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进行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读一小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读二小节);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我想??(读三小节);阳春三月,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读四小节)。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进一步提问: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还想??鼓励同学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幻灯片十)
4.明结构,写小诗
再读小诗,体会作者是怎样八把理想表达出来的,提问你发现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一)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再写一小节,(出示幻灯片十二)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写完后小组评价,最后把几位同学的小作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我想》。
5.举一反三,布置课后作业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童年的水墨画》。小结:本人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朗读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顾了我们的童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及想象力。
篇三: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儿童诗两首我想-人教版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儿童诗两首我想人教版新课标2014 这次在校举行的优质课中我模仿了孟婕老师《我想》一课。通过今天的评课,领导和老师们都真诚的给我提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我知道这是给我的莫大的帮助,内心有一股不尽的感激之情。我把这些牢牢地记在心中,作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的问题。
尽管本课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尽管设计过程中一再努力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在有些环节还是指导的不到位。
一、课堂上应抓重点词语理解文本,自己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到位。如片段:让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我只找两个同学来说,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理解,我就让学生带着美美的心情去读,现在回想起来,课上这一环节处理得有些仓促,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透彻。我想如果我课上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从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从中体会,理解感悟,这样就会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懂。就会自然投入到文本中。
二、对课堂上朗读的细节处理得不到位
在学生朗读词语时,个别音节读得不准确。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有针对
性的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通过对这一课的评课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使我进一步理解朗读训练的指导不仅仅是指导朗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是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
当然,还有的不足之处是课堂上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小节来学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有所不当.会让他们忽视其它段落,对文章没有整体的认识.看来以后备课还要考虑周全才对。另外指导学生朗读的面较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感情朗读我只关注少数学生,使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机会,更谈不上展示机会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要调动全体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成功。课标中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朗续训练也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避免单调的阅读方法,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学生读书的兴趣,不在于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而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训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在训练中,给学生以成功感,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训练中,那些能力强一点的学生,他们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并不断地得到肯定,容易不断进步。但大多学生会在课堂上充当听众与培读生的角色,长期下去,就会越来越不愿在别人面前朗读,开口讲话。自己还要多
思考课堂上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校长所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天的课堂上都有收获。篇四: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儿童诗两首-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9.《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小诗,赶紧去读读吧。(出示幻灯片一二)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导入后首先进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大家自读,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的障碍。读错老师纠正,同时对本课生字词出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出示幻灯片三)接着指名读,谈感受,使同学整体感受本诗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比赛读:看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朗读诗歌应该注意的问题:(出示幻灯片四)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该重读的词语重读,同时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1.用斜线画出朗读的节奏。2.哪些词语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3.注意文中“啊”的读法。(出示幻灯片五六七八九)画出节奏和重音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让他们展示读,想读的自己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老师进行评价指导,最后男女生对读。老师评价。
3.谈梦想,感受意境
再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首先提问每一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什么梦想,(出示板书)这些梦想中你最想往哪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内容,体会情景。哪些词用的准确生动?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成什么??接着让
同学边读边想象每个梦想的情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进行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读一小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读二小节);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我想??(读三小节);阳春三月,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读四小节)。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进一步提问: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还想??鼓励同学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幻灯片十)
4.明结构,写小诗
再读小诗,体会作者是怎样八把理想表达出来的,提问你发现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一)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再写一小节,(出示幻灯片十二)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写完后小组评价,最后把几位同学的小作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我想》。
5.举一反三,布置课后作业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童年的水墨画》。
小结:本人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朗读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顾了我们的童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及想象力。
篇五:如何写说课稿和评课稿
如何写说课稿和评课稿
一、关于说课稿的写法
在校内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说课侧重在“说”;在竞赛活动中,为了便于组织,公平评判,侧重在“写”。形式不同,内容一样。说课稿与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的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课虽也包含教案中的精要部分,更主要的是要说出教师在备课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程序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即说课不仅要精要地说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这样教”。因此,在写说课稿时,不论写哪一部分,都要牢牢地把握住三个要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般说来,说课稿的行文格式分四大块,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现分述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即本课或章节在本单元教材、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它一般分三层表述:(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包括学法目标);(3)情感价值观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3.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在表述上可重合,亦可分开,但要明确两点:其一,重点可能是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其二,教学重点确定后,必须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4.教材的处理。主要指教材内容的取舍和重点的选择。要说清楚,哪些需先讲,哪些需后讲,哪些需总结概括,哪些需解释发挥,哪些需详讲,哪些需略讲,以及这样处理的理由。
(二)说教法。一般来讲,一课书或一节课应以一、二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即“一法为主,多法并用”。说教法时不可笼统,要点出具体的方法,如“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词语突破法”等。在提出某种教法后应对其作以简要的解释,说出如何操作,不可长,三言两语即可。在说清楚所选择的教法后应另起一段,简短地说一说使用的教辅手段(如cai课件、幻灯片、小黑板、实物等)及目的。特别要说清楚何时使用,有何作用。
(三)说学法。在这一部分中要重点说清楚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要充分展示你设计的教学过程就是渗透学法、展示学法的过程。可分三个层次简要说:1.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已
达到什么层次?已经学习了或掌握了哪些方法或技能?2.拟教学生何种学法。学生通过本课书或本节课的学习,真正掌握一种至多两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已经很不错了,切忌贪多。3.如何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以及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的方法。
(四)说程序。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从篇幅上说应占整篇说课稿的一半以上;从形式上说类似于教案,但不可照搬教案。在写作时可首先提炼出教案的总体框架(例如:目标定向—启发导入—读议讲练—反馈补授—评价小结等),然后分布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特别是要说清学生在新课学习中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分配、问题的设置、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最后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五)说板书设计。这部分是说板书设计的意图、地位和作用。
以上只是说课稿的基本写法,在行文时可灵活处理。如在说教法、写法时,可用小标题标示层次,亦可综合阐释;说程序时,可每说一步便进行理论说明,亦可整个程序介绍完后进行总的介绍。
二、评课稿的写法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评课稿无统一的模式。它既可以整体评判,也可以抓住一点;既可以评价教法的设计,也可以评价学法的授与;既可以从成功之处生发启示,也可以从失败之处汲取教训。一篇好的评课稿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理论依据。要正确充分,符合新大纲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精神和原理。
(二)把握教材。能较好地把握所评课教学内容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评者在看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课书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再看授课人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三)评议视角。评课者提出的观点首先要正确。例如有些看似热闹之处其实是哗众取宠的败笔,有些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教者的匠心。其次视角要独特新颖,提出观点后要联系课堂实例印证。
(四)改进建议。“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有瑕疵。要不为权威所迷,敢向名家说“不”。当然,缺点要找准,见解要独特,改进措施要合理实用。
(五)评价态度。一定要客观、中肯、公正。有一位教师写评课稿,题目是《一堂完全失败的公开课》,全盘否认了教者的劳动,是不可取的。当然也不能写成《一堂完全成功的公开课》,这也不合实际。应该一是一,二是二,有啥说啥,不要以偏概全。
(六)文面表达。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流畅,要让评委从你的评课稿中读出你的“功底”来,切忌层次混乱或出现病句、错别字。
评课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正确;
2、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得当;
4、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5、学生思维训练是否落到实处;
6、教学的容量是否得当;
7、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8、板书设计是否科学等。特别是评议的着眼点要与教育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养成、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这样的评课稿才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写说课稿和评课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写好说课稿和评课稿,除了平常的刻苦磨练,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外,“临阵磨枪”的小技巧也不容忽视。
1、熟读《标准》,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除对《标准》总的要求要做到胸中有数外,对于《标准》对某些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更要烂熟于心。便于评课时心中有一个标准印象,评课时就用大纲给的这把“尺”去“量”这节课。说课稿和评课稿中的很多“理论话”,大多可从大纲中引用。
2、通读教材。务必对重点课文、重点章节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参赛时可省去“熟悉教材”这一环节,便于集中精力听课,准确形成观点,快速组织材料。
3、浏览每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说明》部分和“教学建议”。那里面也有很多教学的依据,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建议更实用。
4、分类制作卡片,注意收集教育名家名言和教学案例。如“激趣”类:“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等。“教法类”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惑—叶圣陶”等。适时引用教育名言和教学案例更能起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作用。
5、多看资料,模仿写作。发表在专业的教学杂志上的说课稿和评课稿不少,只要细心收集,带着“仿写”的目的去研读,定有不少收获。
6、看课时要记得全、记得快,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在学生读书,讨论的间隙迅速翻阅教参、教材和其他资料,为评课寻找必要的材料,要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
教师怎样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第三篇:说理诗评课稿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评 课
学校:车力乡中心校
教师:刘 丹
《乡村四月》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翟文坤 非常荣幸能在山原绿遍的四月里到水绕山环的美景来学习。虽然
刚刚欣赏语文古诗词《乡村四月》的精彩课堂教学,还来不及整理和
消耗,但这耳边的子规声声,远处乡亲的忙碌身影,对于翟老师的课
我又有了更多的领悟。
刚才大家欣赏了,整节课教师都是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来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的。学
生就犹如沐浴在春雨中,或美读,或想象,或表达,无不显示出勃勃
生机。我想如此和蔼可亲的老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欢和爱戴,“亲其师 则信其道”。
首先,教师的课堂结构简单而完整,基本符合诗歌教学。教师设
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解题引入——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潜心会
文,明诗意——别出心裁悟意境——提升情感。步骤简单,突出了向 老师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
1、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白满川”“雨如烟”的情景,学生 不由发出“哇”“呀”的感叹,进而对诗的美景已印在心中,再用自己的话
把诗句意思说出来就容易多了。
2、注重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读,比如初读前问学生读古诗要
读得怎样,生答,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带着感情等。而“了”这类多
音字根据意思来读。引导学生学:古诗文的学习,先扫清字词障碍,再感悟得出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悟诗的意境,走进诗歌品悟,走出
诗歌赞美身边的人们,把诗歌融进生活,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诗歌的时候就有方法可循了。短短四十分钟,就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齐
读、男女生合作读。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令我欣赏的是教师巧妙地迎合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声有色”的特
点。如“我想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如果为一二句诗作画你准备用什么 颜色”“从诗的后两句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语
言表达能力。学习古诗词要在学生反复吟诵地基础上,自我感知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文本对译,学生字字
句句按照老师的模式化去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更不会激发学生创作诗歌地灵感。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首古诗的基础上应开展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多去积累、收集类似的古诗。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 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异同点引出课题,非常自然,从乘法 意义入手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用算式的结果相同来说明两个算
式有相等的关系,再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
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其数字特点和结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探究 这节课从一系列的等式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让学生从乘法意义上 理解算式的意义,不断地表达两个算式的相等关系,降低了乘法分 配律的难度,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把规律 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 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 科学发现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角度练习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是一个一般层面的目标,因此,为了使不同 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解决不同
四年级数学—李桂娟
《除法的意义及读写法》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白佳晶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教师创
设了帮熊猫盼盼分竹笋的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让学生根据平
均分的方法,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
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广泛进行合作交流,篇二:与诗同行 评课稿 dxn 《与诗通行》评课稿
诗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却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亮点。丁老师向我们展示的《与诗同行》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陶醉诗歌的神韵之中。课堂上学生们诵诗、补诗、写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孩子们那举手回答的踊跃,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魅力。学习诗歌,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在丁老师的课堂上,它又体现了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第一、处理好学生、教师、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丁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而且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第二,引导好阅读和生活的关系。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丁老师让学生自选一篇诗歌用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也很有创新意识,和生活中一些生动有趣的事物联系起来。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被感性的文本升华时,抓住学生感情的火花及时点火,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诗情自然喷薄而出了。第三,重视学生的课堂掌握
整个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丁老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开展联想,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通过本堂课对于几篇诗歌的掌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取理解一首诗的基调,从而让学生展开仿写。学当小诗人制作花瓣试,无疑是给了学生一次对本堂课或是对诗歌质的领悟。
言传诗词之美 畅谈心得体会
——《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
五十中学 王永梅
学习诗歌,使学生具有优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怀。诗歌教学,使教师挥洒自如、开怀畅谈,尽享语文教学的乐趣。
感谢党老师慧眼识人,感谢王舒老师精心演绎,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让我们共度好时光。
王舒老师的《言传古诗词之妙》古诗赏析课,上的非常成功,我主要用两个字谈谈我的感受。一是美,一是实。
首先说说美。如诗如画的古诗词图片,扣人心弦、触动情思的配乐,教师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的语言,全方位的打造了一个妙可言说的古诗词佳境。化茧成蝶、翩然起舞,从容、洒脱的王舒引领我们如在画中游,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这么成功的一节课,是王舒老师多个不眠之夜,大量阅读资料,潜心揣摩,苦心历练的结果。课美人更美,王舒老师广泛学习、潜心钻研、不断自我挑战、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令我折服。淡然、淡定、与世无争、潜心育人、精心上课的王舒是我要效仿的榜样。再说说实。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瘦了十斤的王舒老师把学生领上了古诗词赏析的“溜光大道”,值了。然而受益的又何止学生,我们全组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她感动,受其触动,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颇有收获,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要在教学中尝试。仅以我举例,我听了王舒老师的五节课,从她板书的四次改变;
教学思路的逐步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的确立、突破;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逐步细化、具体、可操作等等宏观之处以及细节方面她都做得扎实而有效。她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的为学生服务。例如学生介绍背景、作者时,教师指导学生紧扣作者经历明确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李煜人生的经历、作品的风格、把握了李煜的感情变化,为学生理解《相见欢》《虞美人》做足了铺垫。再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感悟,小组交流,主动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到位,有个别指导,还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适时点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学会联系背景,体会作者感情。个性的每个学生的看法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完善;共性的重点知识老师呈现在黑板上——“知作者、品词语、赏手法”三步赏析诗词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学以致用,讲解《相见欢》,自学《虞美人》,是方法落到实处的再现。
总之一句话,扎实育人、踏实做人,真乃王舒之本色。言传诗词之美 畅谈心得体会
五十中学
王永梅篇四:《科学解释说理题讲评课》评课稿
《科学解释说理题讲评课》评课稿
《科学解释说理题讲评课》评课稿
今年温州市中考科学试卷改革的最大亮点是增加了一道6分的解释说理题,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我们科学老师都非常陌生,本次区复习会议上温州××学校的陈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解释说理题讲评课,受益匪浅。
陈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学生做了上课过程中要解释的三个题目,然后在课开始的时候问学生你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感受很多也很真实:容易错;表达能力不好,答不到点上等,很顺利地引入主题。陈老师在讲解第一道题的时候是先一一出示学生的答案然后让该学生评价自己当时的答案,再让其他学生来评价该答案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最佳答案。在整个过程中陈老师很注意对学生方法的引导,最后陈老师归纳出解答说理题的三个步骤并板书:审清题意,理清关系,组织语言。接下来的题目学生就可以沿着这样的三个步骤来一一评价了。
我认为陈老师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每讲一个题目都是先出示学生的各种答案然后让该学生评价自己当时的答案,再让其他学生来评价该答案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最佳答案。避免了老师满堂灌学生到最后什么也搞不明白,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俗话说“一个先生一个法”,假如复习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学过程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其中学生主观的努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在复习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而外,还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如果陈老师能在解题读题方面再对学生多一点方法的指导的话那本节课将更完美。篇五:家 评课稿
《家》评课稿
《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炼,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孩子们都很喜欢。全诗共两句话,第一句话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二句话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整个儿歌紧扣一个 “家”字,采用比喻手法,揭示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和蓝天、树林、小河、泥土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家”的内涵。而祖国就是美丽的大花园,儿童则是花园里的花朵,祖国成了儿童的“家”,这就由自然界的事物延伸到孩子们自己,告诉孩子们要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
纪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语言优美,教态自然亲切。纪老师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说话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本人受益匪浅,有两点感受。
一、设置情境,以境助读,以境入情。
纪老师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如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就通过板画展示给学生,把课文中语句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而读则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辅以画面帮助学生去理解,在指导理解的基础上读,使读的层次很分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读到细读,以及到最后读得很有感情,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上很有坡度。
二、引导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进行 “()是()的家”句式说话训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家”概念的感悟,又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从读着手,以读为本。
纪老师营造了一个人人有实践语言的机会。人人有读,读的面很广,形式也多。着重读好句子,而指导读这几句话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有详有略。让学生在读读悟悟中掌握,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第四篇:《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 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第五篇:七年级《木兰诗》评课稿
七年级《木兰诗》评课稿
七年级《木兰诗》评课稿
今天我们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木兰诗》。《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诗歌名篇,也是一篇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歌典范之作。在这节课上王老师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十分敬佩。
一、教学素养好,基本功扎实。王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态亲切,语言准确有抑扬顿挫,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氛围民主和谐,相信在平时教学中,能给学生良好的期望与信心,师生关系融洽,这对语文学习也极为重要。
二、立足教材,创设借助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王老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诗歌,借助媒体,能多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学习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这样创设出一种借助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种构思和设想已难能可贵。
三、课堂容量大,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独创性。本节课,课堂容量很大,从诗歌的导入到作品的介绍,从预习检查到朗读指导,从内容概括到人物形象分析,课堂节奏比较快,教师能及时调整控制教学进度,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就课堂内容的完整性而言,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太容易了。
四、重视学生活动,尽力发挥主体作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非教师或学生的一日之功,贵在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所能做的大概就是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而已。课前预习以及抢答等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口头能力的培养。
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木兰形象的分析和片段练习“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体现自己对家人,对国家的爱”,使学生在对木兰这个中华民族女英雄崇拜敬仰的基础上,升华出对国家队民族的无比热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还有几点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在导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截取《花木兰》动画片的片段,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且代入感更强,效果会更好。
二、在对中华民族女英雄的展示的过程中,如能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定能会更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