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听课心得
《找规律》听课心得
今天参加了铁佛寺小学的数学教研活动。听了三节数学课。其中一年级的《找规律》一课,给我的印象最深。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老师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老师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听课心得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听课心得
上周四上午,在学校教务处的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听了刚刚在西南大学参加 “国培计划”培训归来的杨丽娟老师的一节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公开课。杨老师的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基本展现出了她的个性与特色。通过听课,对我触动很大,我也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
1、首先就是精美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森林运动会”情境,针对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熊大、熊二,并将其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熊大、熊二的摆气球活动,初步对“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两组图形形成了直接体验,体现出了规律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3、对于规律的概括总结很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是直接的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及时规范数学语言,并积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每组图形的规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内容得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道理。
5、教学语言亲切,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消除惧怕的心理并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还有老师语言要有激情,学生的学习气氛才会很浓。
6、教学中做到要留给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操作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结与协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小组合作的力量。
7、教师做到了变“教”为“导”,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也就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知道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感受到学习东西不一定要到外地去学,到较高的学府去学,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宣威中心学校/赵宗财)
第三篇:陈玲听找规律心得
听了《找规律》一课的心得体会
亚峰中心小学 陈玲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摆几何图形创造出各种有规律来。通过演一演规律,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 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
1.林老师首先采用直接找规律词来导入新课,这一教学活动具体可感,亲切自然,其主动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一一间隔规律被初步感悟。林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朴实有效而不花哨,这一课内容看似简单,却平中见奇。让学生经历“生活原型----建立数学模式-----解释与应用模式”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在研究周期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它的确定性,从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2.充分利用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一间隔规律:“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一,反之少一”并相机完善板书。展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意识的培养。
3.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一一间隔规律,应用一一间隔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从简单的——复杂的,从一直线的——封闭的,从单向思维的——多向思维的,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最后还启发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规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4.林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操作活动来感悟规律。其中用小棒夹圆片这一操作,我想假如换成男生和女生上台来一隔一实际排一排,排成一直线的,围成圆形的------,也许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亲和力和感召力。
5.本节课还采用了让学生大胆猜想、激趣乐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以及学习方法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通过创设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性经验。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
6.这节课导入简洁,引导得当,分析到位,听完很有感触。课快结束时的练习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彩笔自主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将部分设计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让数学回归生活。课后的讲座更是从大环境出发,对我们的教学思想是一次洗礼
第四篇:《找规律》听课反思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听课反思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4月25日,我们低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展示活动如期开展了。前段时间承担公开课的王老师通过精心备课,试教,磨课,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修改教案,再试教,直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堂精彩的课。感动于王老师的执着、认真、敬业,她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现在就王老师的《找规律》一课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找规律》这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王老师的《找规律》一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王老师通过启发谈话,先出示了书上学生开联欢会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十分亲切自然,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灯笼,男女生的排队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和猜测接下去物体的排列规律。在教学课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都是以两个为一组的,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探究、猜测中发现规律。
二、整合教材,精心设计
学生对规律并不陌生,但教材中的主题图涉及的规律比较单一,如彩旗、彩花、灯笼的排列都呈现了两个为一组的颜色变化规律,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多样性?王老师在灯笼的摆放规律上是隐去了中间的一个灯笼,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应该摆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还别具匠心地带来了自己设计的小花,小花的设计体现了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规律。接着,又通过例2和例3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物体可以呈现形状、颜色、数量、大小……的变化规律。
三、练习的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紧扣
王老师的练习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感知、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如在创造规律上,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形状设计出有规律的图形,在创造规律的时候,体现了创造的开放性,就是让每个学生用一盒彩色笔和一张白纸,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形。除了让学生用图形、颜色来创造,还鼓励学生用声音或动作来创造规律,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找规律了。问题是:当学生找到规律后,是否要求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将找到的规律表示出来,又该要求学生的表述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只要学生感悟到规律,会摆,会画就行了?
应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目标达成度也不错,只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知识点的落实到位方面可能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第五篇:找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
主备人:柴爱芳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 导、学、议、练 教学过程:
一、导
1、谈话导入
师: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不小心掉了2颗珠子,你能帮她找到掉的是哪2颗珠子吗?(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2、出示学习目标
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二、学
出示自学提示:
1.你从图中中知道了什么? 2.怎样解答? 3.解答正确吗?
三、议
1.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师: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1.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2.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
1、基础题(1)完成P88下面“做一做”。
2、能力提升题 P89练习二十第4题
3、拓展题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交流汇报,展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