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原的早晨》评课稿
《草原的早晨》评课稿
《草原的早晨》评课稿1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在老师读的时候,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草原上的什么?
(配上悠扬的音乐,师深情地朗读,生闭上眼睛欣赏,想像。读完——)
生:我好像看到草原上羊儿在跑。
生:我好像看见牧羊人在唱歌。
(老师在旁边一边以鼓励的眼光看着学生说,一边点头微笑。学生受到鼓励就说得更有劲了。)
生:我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大草原……
师:小朋友的想像真丰富。那么真正的大草原是不是和我们想像的画面一样美丽呢?
(看根据课文内容剪辑的草原风光片段。)
画面上风景优美,牛羊成群,牧羊人歌声缭绕,学生看了纷纷惊叹不已。
师:小朋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啊?
(学生各抒己见。)
生:草原真大啊!
师:你说得真准。确实,草原很大,老师要把你这个“大”字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向你学习。
(学生深受鼓励,热情高涨,争着举手说。)
生:我想送给草原一个字,那就是“美”!
师:你说得真精彩,老师要用彩色粉笔把这个“美”字写出来。
生:草原看上去非常舒服!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老师要把“舒服”介绍给大家。
生:草原非常的辽阔。
师:老师很佩服你,送给了草原一个非常合适的词。我要把这个词语写在中间,让大家都能看见。
生:草原上的牛羊真可爱!
师:你说得真好,老师觉得你和草原一样可爱,所以老师要把这个“可爱”写得大大的。
(学生很开心地笑了,意犹未尽,恨不得站起来抢着说。)
评析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本片段所记录的是达到了高潮时的情形。本来,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
本片段中,学生的心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教师是怎样巧妙地化解难点,激活学生的呢?
一、在引导感知上下足工夫。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灵活的板书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教师正是捕捉了这一点,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本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因而,课堂教学的推进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草原的早晨》评课稿2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
这堂课,学生的心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教师是怎样巧妙地化解难点,激活学生的呢?
一、读中感悟,激发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读。图文结合逐段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形式多种多样,反复读,学生兴趣高涨,感悟草原的美景。
二、灵活的板书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教师正是捕捉了这一点,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本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因而,课堂教学的推进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第二篇:《小镇的早晨》评课稿
《小镇的早晨》评课稿
丰原学校
刘小薇
今天,很高兴能参加咱们共同体姊妹校举行“优课展示”活动,我听了刘静老师执教的《小镇的早晨》一课,刘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整堂课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这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我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这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进行有效扎实的“读”的训练。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小镇的早晨》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江南水乡这个小镇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从刘老师的感情范读,引导孩子们自读、再到齐读,学生动情地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让学生充分朗读,读得非常投入,感觉很好,我感受到刘老师平时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读得好了,才能懂得更多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将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朗读集镇上人们忙碌活
动的特点时,引导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了江南水乡小镇的热闹及忙碌。
2、尊重学生,导学有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理解文本,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如:这堂课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分析-交流,从而学有所获。
3、层层铺垫,循序渐进。刘老师以“江南水乡早晨美在哪”为突破口,首先引出第二自然段“安静”特点,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抓住重点段落(第2段)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讨论中明白总分的写作方法,勤于分析,引导学生们找出中心句。在学习3-4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热闹、忙碌”两个特点,进行自学。刘老师设计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的句子,由读达到背诵,有一定难度,所以刘老师利用媒体展示,进行讲解,然后请学生填空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刘老师非常注重细节,将边读边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在刘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4、重视写法的渗透。我们都知道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离不开老师点滴的指导,刘老师在学习第二—四自然段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文章段落先总后分的写法,并找出中心句。以及课
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并以仿写课文布置作业,更扎实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再完美的课堂也有它不足的地方,我个人提点小建议:
1、结合语言学科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教学,应留5-10分钟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写。
2、注意控制语音的节奏、语调、“激情”教学,包括肢体语言和使用。
第三篇:评课稿校园的早晨
评《校园的早晨》
韩所小学—— 郁艺祥
蒋老师参赛的是四年级的《校园的早晨》一课。应该说,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蒋老师的敬业态度令人刮目相看。反反复复钻研教材、制作课件,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正式上课的效果的确是可喜的。条理清晰了,语言简练了,解决问题有效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对于蒋老师来说,这次预赛赛的整个过程,给了她很大的锻炼强度,让她的教学能力又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节课的欣赏部分:首先,蒋老师主要介绍了“校园歌曲”的起源和发展史,接着让学生欣赏了《赤足走在田埂上》这首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我们听课老师都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反对在音乐课上着重讲一些乐理知识类的东西,但我个人始终认为,有些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思考后得出的,有些却必须是由教师有意识地教授给他们的,这样没什么不对。只要讲得简洁、明了、有效,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来就应该是传统加课改的结合,少了哪样都欠缺。接下来,蒋老师在学生讲到“演唱形式”时,没有单单停留在让学生知道是“二重唱”上,而是细化到了音乐的听辩中,让学生通过细腻的音乐鉴赏,更准确地掌握了什么是“重唱”,在音乐中“重唱”是如何表现出它的非凡魅力的。相信学生在长时间接受这样的音乐听辩能力训练的话,他们的音乐素养何愁不会提高呢?
当然,这节课上也呈现出了因为是年轻的教师,缺乏教学经
验而不能及时收集、处理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许多现象。例一:这首歌在许多次的试教下来,反映出的效果是挺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在备课中放了四遍听赏过程。但事实上这个班的接受能力格外好,三遍下来就已经可以了,那么这时蒋老师就应该及时果断地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至于让人觉得有拖沓之嫌。很遗憾蒋老师没有及时调整教案。
例二: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歌声显得太过小,以至于有朦胧的感觉,蒋老师认识到了,也说了“大声”一些,但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帮助手段中,学生始终找不到“轻巧”的演唱技巧;另外,“校园歌曲”的音乐特性就是悠闲、轻松、自由自在的,蒋老师也没有做进一步的强调,更没有让学生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来感受这种情绪。所以学生在声音和肢体语言上都没能体现出这一点。如果老师能在这时鼓励、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动一动、摇一摇,那么首先课堂的学习气氛就会截然不同;其次,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此类风格的音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了。而且,本课的学习意义也就更深入、更有效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朴素、实在的公开课。课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让我们好好反思和总结。感谢蒋老师的《校园的早晨》!
2015-3-23
第四篇:评《草原》正稿
用开放的教、自主的学打造简约、有效的课堂
——评钱建峰老师执教的《草原》一课
《草原》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文章语言优美、格调清新、情感强烈、意境深远。可几乎没有学生去过美丽的大草原,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应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今天,钱建峰老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朗读,自主体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开放有效而又简约的课堂,充分展现了他骨干教师的风采。
只有简约,才有高效。课堂教学不是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而是要看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不是看教师自身教学技艺多么高超,而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纵观全课,钱老师所采用的是读、思、说的教学方法,不华丽,不做作,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智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课前,钱老师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休息时边欣赏音乐边领略优美的草原风光,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目的是带领学生渐渐入情入境,事实证明,一上课,学生就已进入学习佳境,因此,背诵课文特别深情。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省去了老师很多空洞的说教。
二、简约的教学方法打造了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语文教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中,钱老师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钱老师都是用读一读课 1
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然后请同学来说一说这三个步骤来完成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简单朴实,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钱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课文时,钱老师鼓励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老师经常会抱怨学生不肯举手发言,或者抱怨学生发言只有寥寥几个字,根本不会说,甚至不愿说。但事实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越来越急功近利,教就是为了考,很少去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钱老师在课堂上很注重鼓励学生表达,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准确,教学环节也因此会显得不够完美,但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却得到了锻炼,实实在在地有所收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我相信,如果能经常在课堂上创造出这样的环境,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的表述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巧妙提问,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难点
追求简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师,更会巧妙的提问,恰当地点拨,让每一个40分钟成为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成为师生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成为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本堂课上,钱老师总是在理解的重点处提问,难点处点拨,富有启发性和鼓动性,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豁然开朗,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钱老师先从喻体“彩虹”入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彩虹”给你怎样的感觉?现在把什么比作彩虹?为什么?一层一层、由浅入深,以问促读,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挖掘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深层的意蕴,走进文本,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四、课堂练笔,让有效教学进行到底
俗话说:“光学不用等于零”。语文学习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运用的过程。正所谓:“厚积”而后“博发”。积累的知识适时的运用会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
本堂课中,在让学生充分读悟,真正体会到蒙汉之间的深情厚谊后,再让学生写一写依依惜别的场景,不仅能锻炼学生想象能力,也能让文章的主题进一步升华,更减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老师的高效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也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简约有效”的课堂才能成为现实。今天,钱老师游刃有余地教学活动,充分展示了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这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方法,去收最大的效果。”最后,感谢钱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简约而高效的精彩课堂。
无锡市后祁街小学薛芳
2010-11-16
第五篇:《草原观课评课》
《草原》观课评课
王
攀
优点:
1.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
2.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
3.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
4.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5.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亮点。
6.晒课界面组织合理、信息完整、语言规范;课件运行正常,链接准确;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声画同步。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学生发言积极,但是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在老师的主宰下学习,建议增加更多的学习方式,如对学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小组展示,但展示的标准有待提高,建议可以从小组成员的站位、声音、动作、与台下同学的互动等方面改进。
3.教师重视小组合作,并在小组交流时给予知道,小组合作到位。但时间有点长,感觉有点拖沓。
4.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得不到表现,特别是小组分享时,除了关注台上、更应该关注台下孩子的学习动态。
5.文本分析没有打通学生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学和用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篇课文说实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没有草原经历的孩子很难理解并融入到其中去。建议教师在设计时多加入一下情境设计,或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并感受课文。
6.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上没有得到体现,仅仅是就课文论课文,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多加入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渗透,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合评价:
综合来看,这是一节比较好的课,课堂设计流程清晰,教师板书规范,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有启发性,学习过程积极主动,效果好。课堂上,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小组合作分享的能力,感觉老师的这种意识非常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点单一,只是进行了小组合作,并且合作的时间有点长,看起来效果并没有预设的那么好;而且在学生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下来学习课文,感觉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去感悟其中的感情,情境的创设还是比较重要的。尽管如此,这节课中老师亲切的引导、大气的板书、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还是很成功的,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