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用军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河尾完小
杨用军
2014年6月22日
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创建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纵观我们目前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充分得到应有的发展,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的低效将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质量,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实现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我校围绕漭水镇中心完小提出的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专题展开研究,一学年下来,收获颇丰。学年初,我就认真制定了专题研究计划,2013年10月份,组织教师系统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2013年11月起多次组织教师上高效课堂教学尝试课、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不断总结得失,梳理小结,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的实施。现我谈几点个人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一、教师课前做足功课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1、了解学生。首先要对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原有认知基础,最近发展区有所了解;其次清楚是否具备相关的学习方法;再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始终具备积极的情感。
2、熟悉教材。首先要站在单元、整册乃至整个学段教材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备课,这样处理教材时才会重点突出、驾轻就熟。其次对所要上的课时内容要熟悉,对作者各部分内容的编写意图、知识点的前后衔接、重难点的分布要了然于胸。这样在精简时才会有的放矢、干净利落。
3、备好方法。教学活动中要采用什么方法更有效,课前要进行比较考虑,要采取什么流程要进行优化。对于要采用的各种媒体、用具要进行调试、准备,亲自用一用、做一做,确保不会因媒体、用具操作不当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影响教学。
二、确定好学习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必须制定有效的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我们不能为注重情境的创设而随意创设,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为了动手操作而操作。我们应该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认真考虑学生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些学目标去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学习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课堂的有效性,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能达到,并且必须跳一跳才能达到。另外,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把握好学习目标的多少问题。很多教师认为所谓的有效课堂就应该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目标,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学习目标定得太多,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目标就会疲于奔命,每个目标分到一点时间,学生浅尝辄止,无法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目标不能定得太多。第三,学习目标指向性要强,不能含糊不清,要有可操作性,便于指导学生实施。
三、让全体学生参与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要千方百计的创设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亲历知识得来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讲、精讲。通过巧妙的设台搭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自己制定方案,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另外,教师对学生多元的想法要给予肯定,不用自己的见解了禁锢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精讲与多练,二者是有机的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所谓精讲不是少讲或略讲,而是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本质的东西,掌握重点,突出难点,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精简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语言,揭示知识的规律,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准。这就要求对课文重点难点部分挖得深、讲的透、讲的准,使学生深入体会思想内容,受到思想教育,掌握知识,弄懂真正不懂的东西。多练就是在精讲的基础上,将知识考点化、考点试题化,让学生对知识反复练习巩固,成为技能技巧,从而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的规律。多练不仅应该有量的适当增加,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提高。
五、分层练习、分层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在辅导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同时,让他们再去做一些从课本生发出去的一些综合性的、有点挑战的拓展题,让他们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让他们不至于因为觉得课内知识缺乏挑战性而散失学习兴趣。而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全部达成课内知识目标,对他们容易出错的部分进行点醒。但整个辅导重点则要聚焦学困生,辅导时间要更多向他们倾斜。教师要从基础入手,通过多搭台阶、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给他们做一些基础性的题。难度值较低的题。因此,教师要考虑的学生的差异,设计习题要有梯度、分层次。
六、恰当运用多媒体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更加生动,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课堂上要学会恰当地使用现代科学教育技术设备。
七、要重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很多教师都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提醒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巧记知识点,数学中如何分析应用题等等,让学生不但获得知识,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
总之,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下一步我将会从更加微观、更加具体的层面去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这个问题。
第二篇: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研究的课题名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法研究)作为国家课题,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十分重视,从课题组建到现在,课题负责领导已组织参研教师多次培训学习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本人收获较大,获益匪浅,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因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得到的知识,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方法,一定非得让学生看明图意来理解知识,学懂知识,而是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
2.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最好的评价。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
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5.找到差距,克服自身不足。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通过培训,感到了自己的理论薄弱,理念滞后,思想境界不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放松学习,对教育前沿理论缺乏了解,教育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
心
得
体
会
教师:黄安敏
2013年1月篇二:学习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24日在新城四中有幸听取了渭南教育局王主任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报告,感觉收获很大。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通过学习,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知道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体会如下: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选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不要贪大求全。要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选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2、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
3、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4、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5、选择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
(三)做好方案
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所以,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用心去做好方案,就是向课题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只要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去做、用心积累,一定有所收获。我将为此而好好努力。
?篇三:小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小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语文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是改变当前语文教育被动局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小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锻炼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我认为,语文小课题研究在初中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语文新课程所展示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开展语文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内容和学习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是这个年段的主要特征,好探究的心理已经具备,语文课程小课题研究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3、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帮助初中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和了解社会生活信息的视野。
4、学科教师的系统指导,也使得学生的语文小课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篇四:学习课题研究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课题研究理论心得体会
***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 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做课题
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
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四、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
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五、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感言: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篇五:参加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参加《科学探究学习》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黄 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 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去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小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做课题
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三、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感言: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小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语文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是改变当前语文教育被动局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小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锻炼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我认为,语文小课题研究在初中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语文新课程所展示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开展语文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内容和学习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是这个年段的主要特征,好探究的心理已经具备,语文课程小课题研究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3、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帮助初中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和了解社会生活信息的视野。
4、学科教师的系统指导,也使得学生的语文小课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第四篇:杨用军-科学课堂教学竞赛观后感
保山市科学名师工作室首届课堂教学竞赛
观后感
河尾完小
杨用军
2014年 5月5日—8日保山市小学科名师工作室第二次年会暨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在保山市实验小学举行。我有幸观摩了这次优质课的展示活动,聆听了十位优秀教师的展示课,我们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保山市科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极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充分领略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充分了解新课标下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把我的感受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作如下总结,与大家共享课堂的精彩。
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十节课中,教师都注意控制自己的讲解,积极创设平等、和谐、积极探究的教学氛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通过巧妙的设台搭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自己制定方案,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学习经验,对学生多元的想法给予肯定,不用自己的见解了禁锢学生的思维。
二、体现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实际参与,在“做中学”
在教学时,教师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以小组为
单位,一起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一起设计实验,合作动手做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最后通过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这样一来科学结论不再是单调刻板的条文,学生亲历了知识推导、探究的过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后的知识便在多感官的配合下深深的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同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如尹金丽老师带领学生在探究“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时,通过讨论先提出了假设,有的认为可能与摆线长度有关,有的认为可能与摆角有关,有的认为可能与摆锤重量有关。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假设设计实验。三、十分重视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科学课感兴趣了,才会沉迷于其中,付之于其中,就会推动他勤奋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就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如张陈老师在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小魔术”,首先将一个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鸡蛋沉下去了,接着张老师把鸡蛋拿出来,吹一口气,放到另一杯清水中,鸡蛋居然浮
在了水上。“这一魔术般的变化,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眼球,“真神了!,学生被老师创建的这个新奇的“境”吸引住了,”那潜藏在心底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活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起探索的动机,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多媒体有效辅助科学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次参赛的选手在各自的优质课展示中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他们在课展中都制作了课件,有的运用了PPT,有的运用了Flash, 有的运用了电影片断,也有这些都兼而用之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更加生动,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以后我要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学会恰当地使用现代科学教育技术设备。
五、重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很多教师都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步骤;提醒学生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让学生不但获得知识,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课赛结束后,市教研室的老师肯定了十节课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几个需要教师反思讨论的问题:
1、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小组合作过程
中的有序、高效?
2、教师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的问题。
3、教师的激情问题。
4、板书设计问题。
总之,通过听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先进教法。也使我对科学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今后的科学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五篇:杨用军--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推荐)
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学校:明华村爱古小学
姓名:杨用军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下面谈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追求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科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愉悦的情境中“发现”、“创造”,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唤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学、乐于学。
二、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
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强调新的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其结果是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扩大。
在科学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首先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能打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对不同生活经验的兴趣是不同的:鲜活的生活经验能为后建学习的内容之间建立“桥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易化”,能降低新学内容的难度,促进概念的同化。同时,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作生活化处理。一方面,教材的编写总是滞后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使教材中普遍性的知识与学生特定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来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教师唤起学生回忆生活:“在生活中你有慢慢地、细细地咀嚼馒头的感觉吗?”然后又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快答出来“:有甜味!”“那为什么会有甜味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勃然而发,会提出许多探究性问题,如“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淀粉在口腔中是如何被分解的?”等等,问题一旦提出,学生就急着想去弄个明白。另一方面,学生生活存在地域性差异,这是教材难以
兼顾的,教师有必要将教材内容与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实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课程理念。
三、要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美国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的,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这或许也是学生们的心声。新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而现在的科学教材的实验操作内容非常多,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迫切希望教师上好科学实验课。因此,想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势在必行。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探究后反思,谈谈探究后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我给学生都准备了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和以下待检测的物体:铁钉、塑料片、棉线、牙签、铜丝、纸片、头发丝、陶瓷、橡皮、铅笔、硬币、土块等大量材料,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中了解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并思考一下导体都有哪些共同特点,想一想怎样利用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为我们服
务,领会了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说一说今天学校的收获。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突破教学难点,扩展学生视野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如《太阳系大家族》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束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镜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五、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精讲与多练,二者是有机的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所谓精讲不是少讲或略讲,而是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本质的东西,掌握重点,突出难点,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精简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语言,揭示知识的规律,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准。这就要求对课文重点难点部分挖得深、讲的透、讲的准,使学生
深入体会思想内容,受到思想教育,掌握知识,弄懂真正不懂的东西。多练就是在精讲的基础上,将知识考点化、考点试题化,让学生对知识反复练习巩固,成为技能技巧,从而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的规律。多练不仅应该有量的适当增加,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提高。
六、课外拓展、举一反三
科学探究活动光靠课堂上的40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于是乎,在每节课的最后说上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这个问题我们课外继续研究”,成为当前很多科学教师的通病,而对于如何研究却无点拔。那么,教师是否清楚究竟有多少学生真正探究过?又有多少学生的探究成果能够得到反馈?缺乏教师的指导与督促,没有反馈结果的课后探究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不会取得多少实质性的效果。
“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究活动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能以下课铃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知道课内教材内容与课外拓展的关系,是“举一”与“反三”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源头”和“江流”的关系。只有“举一”没有“反三”,就不能形成科学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度,并留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后还有余音缭绕的感觉,并产生获取新知的欲望。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