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予树》评课稿
《给予树》评课稿
她跳出平日一板一眼的阅读教学,将生字教学与新词理解词意识及课文初读融合在一起,过渡街接自然流畅,在教学设计上很巧妙,先由重点生字的理解,通过对“什么都没有”“沉默不语”等重点词句的讲解令学生更容易体会,感悟金吉娅的内心想法,以及她的爱心。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她用自己优美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及环环相扣的精妙设计,让学生入情入景,情景交融。不但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且学生深入领悟,师生互动精彩感人。
老师能认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教学,创设情景进行朗读,注重学生为主体,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语言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在指导朗读课文这方面教学的非常不错。
这节课,徐老师确确实实用自己的教学行为诠释了“以读带讲,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首先是读的形式多样,读的训练有层次,由浅入深,由开头的感知性默读到后面的情感的.表达性朗读,课堂始终贯穿的是无声的读,教师激情感人的引读,学生心灵深处的自发油然而生的真情告白,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情趣美。我特别欣赏徐老师多处抓文眼,以重点词、可散开,先理解,再感悟,最后开华情感,学生的朗读由生到熟,直到最后的溢于言表,声情并茂,让人动情这就是愉悦身心,滋养师生心灵的课堂。
教师个人素质好,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师机智表现良好。不露痕迹引导学生、人学生很容易进入文中人物内心,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徐老师这堂课上的非常感人,她富有磁性的语言,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也深深的吸引着我,老师重视双基、语言朗读的训练,特别是徐老师抓住三个关键点、时间的理解,对句子理解,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心灵的净化,学生学习私权高,参与而广、感悟、质疑,始终贯穿整节课。板书也设计很特别、漂亮到位。
第二篇:《给予树》课评
《给予树》课堂评价
《给予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本文主要写圣诞节前小女儿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善良的品质。通过教学,一是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让学生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在课堂的开始老师运用多媒体交给学生这“予,圣,诞”等10个生字,正确朗读“给予,试探”等20个词语;然后抓住了“爱”这条情感线,在感悟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受金姬娅的“爱”。教学中通过回家途中哥哥姐姐和金吉娅的不同表现,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后的深刻原因;通过妈妈心情变化两个方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爱心,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同时,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当然,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安排了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带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学习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妈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哥哥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我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从这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对话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
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不再限定讨论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大大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
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而“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当学生各执已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学生对话时对问题的回答,对某种观点的见解,固然有独特透彻的时候,如不全面或者只停留在表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当然要避免“抢戏”,在对话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听完这堂课,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给予树说课
给予树说课材料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写的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亲人的关爱中学生关心他人,无私奉献之心比较淡薄。通过两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阅读感悟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读词语,读通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上的把握,重点学习第3、4小节,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能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以“我”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爱”,如手足之爱,母子母女之爱等等,升华情感,更深刻地理解“给予树”的含义。
结合以上分析,本课采用以下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更是拓展和延伸的前提。在导入中,除了要创设一定的情镜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做由浅入深,变抽象为具体的引导。因此我在开课伊始,首先播放圣诞节的图片,(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快乐的孩子们,载着送礼人的马车等)以及《铃儿响叮当》这首大家熟悉的圣诞音乐,欣赏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将学生引入圣诞节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立足课堂,打好阅读基础
我努力落实“打造精品的常态课”这一教学理念。我今天的课虽然与精品搭不上边,但我努力地向“常态课”迈进,体现扎实性,大家都看到了,今天的课堂上,我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明确的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我足足花了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字,读词语,并逐段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每一环节的落实我都努力体现扎实,到位,真正为后面品读重点词句打好基础。
三、品读感悟,以情促情
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金吉娅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而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呢?”这一问题,我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品读第三段,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沉默不语”的意思,并通过与前两个小节的联系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又引导学生把金吉娅的“沉默不语”与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对比,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语所揭示的不同情感。这样通过抓住“沉默不语”和联系上文,使学生体会到了金吉娅体贴着家人,担心着家人,感受到心灵之美。
四、入情入境,情感共鸣
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才能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所以我在学生前几个环节生成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还是以问题情境:“为什么金吉娅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而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呢?”为线索,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第四小节,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积极阅读课文,找到了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什么都没有。”我牢牢地抓住了这句话,以这句话为走进金吉娅内心的突破口,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漏字揣摩语言:我在大屏幕上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但故意漏掉“什么都”,在比较中学生知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小女孩一丁点,丝毫都没有”,从教师追问“ 小女孩没有什么?”中,学生了解到小女孩“没有礼物”,“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没有圣诞节的乐趣”。学生体会到小女孩渴望得到关爱的愿望,自然也从金吉娅用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只为哥哥姐姐买了棒棒糖,却为小女孩买洋娃娃这一行为中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2、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走进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就内容讲内容,也就难免单调,枯燥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他们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我注意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师引语: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但你来到商场,走到这课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下时,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了你。随即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说说看到卡片,你会想些什么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的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说,写延伸,品味给予,情感升华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习课文后,请学生说说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给予了什么此时我创设了一个练笔情境,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会说些什么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并且出示“并不宽裕、100美元、五个孩子、20美元、4份礼物”让孩子用上这些词语,指导第一句应该写些什么?采取由扶到放的过程,使小练笔有所指导,有所提高。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可以“我手写我心”,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第四篇:去年的树评课稿
评课稿:
教学智慧源于真实,深入浅出荡涤真情 ——浅评张小英老师《去年的树》
伊宁市第一小学:唐海霞 2012、10、10
教学智慧源于真实,深入浅出荡涤真情 ——浅评张小英老师《去年的树》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少许的伤感色彩,赞美高尚、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内涵。
张老师的这堂课就整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细节处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本次听课中的一些感受作如下评议:
一、情感主线简明,教学版块清晰有层次
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上法,同样一篇文章,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解读。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诚诺的品质上,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情感主线。将感情目标分成:“整体感知、初步体验;感情朗读、逐层体验;引导想象、升华体验”三步达成。通过与文本三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鸟儿诚信。
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小鸟的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同等训练,比翼双飞。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同时,文中留白较多,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他们更需要有一个细细品位、静静思索的 “场”。张老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并将朗读与联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对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体验。
教学1—4自然段时,张老师则让学生带着问题“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表现在什么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文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天天”,指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谈感受以体会他们间的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对于5—14自然段的学习,张老师要求学生找出重点句子后,进行分角色指导朗读,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交流、联想中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让他们逐步深入到童话故事中去,感受鸟儿在找树过程中的辛苦与他当时的心情,为有效对话进行必要的铺垫。在充分体会小鸟真情之后,为后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情景的创设,张老师逐步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引领着他们深入到童话中的角色,体会着小鸟的情感世界。
[不足]本文虽然是一篇童话,但整个教学中童话的意蕴并不浓,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乎也不是很高。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学生读的层次并不明显。特别是小鸟因找不到大树一次次询问树根、门、女孩的三句话。小鸟的心情应当是不同的,每一次的追问,应当是有变化,有层次的,给人的直观感受和内心体验也是不同的。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执着,才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为之颤动。因此,这部分内容朗读方面的指导,感觉略有欠缺。
三、抓住两个“看”,引导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作者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吴老师抓住文中的两个“看”加以想象与比较:
虽然是同一个“看”字,便两者的意义却大有不同。第一次鸟儿“看着”灯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后,感慨较多,在多元理解中,进一步深化了文本情感:诚实守信、珍惜友谊。
四、将听、说、读、写的训练与文本的学习密切结合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也将一步一步加深。
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主题“去年的树”的板书中,简笔画的作用再一次得到了体现。枝繁叶茂已成追忆,而现在却只留下半截树桩。我想,这半截树桩的每一寸肌肤一定凝结着大树的鲜血,它不仅可以让人看到它曾经的茁壮,更能让人看到他最伤的痛。尽管它不言不语,但是它已经把想说的一切告
诉了每一个善良的人,每一个重情义的人,每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每一个有思想、有热血的人。教师随手擦去大树的枝叶,这一瞬间让每一个人的心为之落泪。也留给我们每一个人更多的思考。因此,结束之时,张教师设计了“我想对——说”这一环节,并给予提示。(鸟儿、大树、人们、新美南吉)这一设计,不仅是对学生联想、语言表达、文本理解等方面的再次训练和提升,更是给每一个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一个释放的缺口,让每一个人都有话可说,同时也给文本、给学生、给作者一次相互对话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多元的感悟写下来,这一设计作为整堂课的结尾,含义深厚,意义重大,非常值得借签和学习。
五:简笔画和贴图的灵活运用为课堂教学增添灵动色彩
板书设计,一棵大树,一只小鸟,一个标题——简单,直接,点明主题。尤其是小鸟贴图,“飞来”、“飞去”张老师只是翻了一个面,却达到了 “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只是第二年,小鸟再次飞回来寻找大树的时候,张老师的小鸟却没有飞回来。此外,简笔画大树画得简洁直观,但是树杆和树身在色彩的选择上,如果能有更充分的准备就好了。另外,教学结束之时,枝繁叶茂的大树再也看不见了,张老师随手擦掉黑板上的图画,也略显不当。老师小小的一个举动,也许会让学生记在心里,学生也这么做就不太好了。
六:注重词语和语言积累,有效落实双基教学
如在教学大树和鸟儿的分别的对话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积累了很多以前学过的词语,为培养学生丰富和积累语言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鸟儿明年还来给大树唱歌中的“还”字,教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让我们看到了小鸟与大树之间无比深厚的情谊。其次,在指导学生体会小鸟寻找大树的心情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小鸟的执著和艰辛,更让我们看到了大树悲惨的命运。同时,通过填空练习,既积累了成语,又感受到了鸟儿的急迫心情。这样的巧妙设计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尽管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用到了不太准确的词语,比如把“约定”说与了“约会”,“千里迢迢”这个词的正确读音也纠结了不少的时间,但老师能够及时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相信,长此下去,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进步和成长一定会令人吃惊的。也正是这“约定”与“约会”的插曲,“千里迢
迢”的小波澜,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对这个双语班孩子的良苦用心,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时动人画面,让我们看到张老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理解和表达的感动瞬间,因此,也让我们看到了真真实实,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的整个教学过程。
我们都看到了张老师情到深处潸然泪下的感人场面,我想,这不仅是张老师用情真,更是张老师对教材、对文本、对作者、对生活的认真钻研、用心思考、深入理解的结果。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最值得学习,而最需要学习,也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建议: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的理解不一定就是学生唯一的理解,我们控制的是教学的一个大方向,毕竟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只要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努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的进行有机的融通,所以在确定了以“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诚诺的品质”为情感主线的基础上,还应允许其它主题作为副线而存在。如:爱护树木,不能乱砍伐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
伊宁市第一小学:唐海霞 2012、10、10
第五篇:《给予树》教案1稿
《给予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和体贴”等词意思.2. 通过体会妈妈的思想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
3. 阅读有关“爱”的文章,感受爱的善良、爱的美好,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 丰富、积累语言,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转化成语言,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5.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对学习故事型课文感兴趣。
2. 喜欢阅读资料城里的文章,并在阅读后说出自己心里感受。
3.导读问题和思考题进行自主进行阅读,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三、学习策略
1.抓住课文主干学习,理解中心,增强阅读能力。
2.拓展和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非网络环境课室;
2.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件
3.拓展阅读资料(关于爱的文章、报导、事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谈谈过春节,体会快乐。
2、再说一说西方的“春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表达爱心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大家都会互相赠送礼物。故事中的主人公送给我们怎样的礼物呢?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3、用几句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金吉娅(给予)、陌生女孩:快乐)
(二)抓住问题 深入学习
1、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从商场购物回来的孩子们吧!我想:他们一定都沉浸在快乐中,是这样的吗?赶紧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
2、生回答(孩子们兴高采烈,金吉娅却沉默不语。)
3、“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你什么时候会沉默不语?她心里都
想了什么呢?
预设一:_____怕妈妈会生气。
预设二:_____没有买到好的礼物而难过。
金吉娅却沉默不语,心事重重,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4、如果能和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她的心情了。出示句子读: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
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5、学生练读。
(三)体会金吉娅对他人的“仁爱、同情”:
1、金吉娅在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好的礼物而难过,她本来可以用这二十美元买___(生说),但是她却___(生说)到底什么原因使她这么做呢?请同学们自渎第四段,边读边思考
2、读后交流:(读明白了什么?)
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① 指生读
② 理解“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一丁点儿都没有):
闭上眼画面想象,师述:
最想过圣诞节的就是孩子们了。这一日,他们能得到好多好的礼物,孩子们唱啊、跳啊,和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起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而有个小女孩,我们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她长什么样,甚至我们不知道她几岁,但我们知道她很孤单,孤单地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她没有_____,(指生说)她没有____(指生说),她没有______(指生说。)你感受到什么?应该有的都没有,这叫:一无所有
3、所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理解“一直”指生读。
创设情境:师描述:
多希望有个洋娃娃,像亲人一样陪在身边。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她想_____(生说);晚上,面对黑漆漆的屋子,她想_____(生说);甚至连做梦呀,她都_____(生说)。
4、师:看到这样的小女孩,小金吉娅们,你们在想什么呢?
师:给她买了洋娃娃,就不能给哥哥姐姐买好的礼物了啊?
假如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对她说点什么呢?金吉娅的哥哥姐姐理解、支持她。
妈妈听到金吉娅这样的讲述,该是多么感动啊!此时此刻,她怎能不感到激动呢?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5、出示第五段。指导朗读。
(1)找词填空:我(高兴极了),紧紧拥抱——
感动极了欣慰极了开心极了快乐极了激动极了
惭愧极了说说意思。
教师做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想象:骄傲极了得意极了感激极兴奋极自豪极了所以,妈妈说金吉娅给予我们的还有什么?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还送给她什么?
说的多好呀,孩子们,金吉娅不仅送给小女孩洋娃娃,更送给了她一颗真诚的心,送给了她希望,那是生活的希望啊!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仁爱,感受到了她对小女孩的同情和体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这就叫:如愿以偿。
收到这份特殊礼物的只有这个陌生女孩吗?还有谁?
(2)现在咱们带着这份兴奋、感谢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就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向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点爱心,或许,这一份爱心很容易被遗忘,但对被帮助的人来说,一定是难忘的、深刻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陌生小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是生活有困难,或许是学习有障碍,都很需要大家去献出你的爱心。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还可以给哪一些人送去温暖、奉献爱心?
围绕关爱 拓展阅读
1.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爱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候,不经意间奉献的爱心还受到别人的汇报呢!不信啊,打开阅读资料老师收集了一些爱的文章,同学们,想读一读吗?打开阅读资料,挑选1~2篇读一读,读完以后说说你最深的感受。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2. 小组交流: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篇,为什么? 挑选1~2篇进行阅读,并谈谈感受。阅读扩展资料。
写作练习点评交流
同学们,刚才看了很多有关帮助别人,又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的文章,现在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两个题目,任选一个。
(1)假如你是金吉娅,你要在给那个陌生女孩的礼物中写一封信,内容是........(2)续写:……年过去了,小女孩长大了,她怎样汇报金吉娅?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为课文续写。
2.交流点评。
板书设计:
给予树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妈妈————金吉娅————兄弟姐妹
生气
感动洋 笑
娃 脸
娃
陌生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