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前准备心得交流发言[样例5]

时间:2020-11-30 09: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前准备心得交流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前准备心得交流发言》。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前准备心得交流发言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前准备心得交流发言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对教学工常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主要从课前准备入手。课前准备主要有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一、教师准备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把握新课程标准,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充分的教具。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外,还制作了0到10的数字卡片、圆片、三角形、小正方形、小旗子,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算式卡片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简易的教具边摆划边讲解,边讲解边摆划,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现实的物体数字化,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三是要课前一分钟侯课。课前一分钟侯课的好处是可以提醒和督促极少数好玩的、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还可以将全班学生的学习意识集中起来,使学生都进入角色,如果不课前侯课,等待上课铃响了再进入教室,上课气氛显然是不一样的,有跑动、有吃的、有大声喧哗的、有急急忙忙从桌框里拿学习用具的,这和老师提前一分钟侯课的氛围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坚持提前一分钟侯课。

二、学生准备。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教学常规还不是很懂,缺乏学习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根据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我教给学生上课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如让学生课前一分钟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练习本、削好铅笔、摆好学具,这些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环节,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常规之一,又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一种良好养成教育。

其次是学生学具准备。开学前,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圆片、数字卡片、三角形、正方形等学具样品一份,让学生带回家和家长共同完成学具制作,有了这些简易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跟着老师摆、跟着老师说,让学生自己边摆边说、同桌互摆互说,形成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三位一体的有效教学活动,即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学懂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总之,课前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篇: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对于低年级儿童数学教学,主要任务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较强的学科。对与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一年级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这几年来一直是担任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与尝试,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首先,我觉得要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我在每节课上都尽可能的去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一、故事导学,诱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我在课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由于是谜语,所以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我在教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小猫钓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整理加法表,发现运算规律。准备的教具有:鱼(写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式)鱼篓(算式得数)小猫头饰、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让孩子们从池塘里把自己算出来的算式(鱼)送到鱼篓里,再让他们分组验证各个鱼篓的鱼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据规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整节课,孩子们是学习的主角,他们兴高采烈得参与游戏,参与学习,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计算,不自觉地进行整理,非常有兴趣地交流计算规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来枯燥的计算整理复习。

三、加强操作,提高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内化。

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出11很小棒、并一根一根地摆好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摆法:左边摆5根,右边摆6根;左边摆5根,中间摆5根,右边摆1根;左边摆10根,右边摆1根;左边摆5个2根,右边摆1根;左边摆9根,右边摆2根……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第二种到第四种,这三种摆法虽然不一样,但实质都相同,都是先摆10根,再摆1根。为了更清楚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由此“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的表象初步进入孩子的头脑,清晰地建立起一捆就是一个“十”。同学们在摆“11~20”中的每个数时,就只要拿出1捆再加上几根,也就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从而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

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很轻松,通过调整教材编排顺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和正方体的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化静为动,发展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是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认知结构。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有兴趣,就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小胖下车”这一课时,我把书上静态的一个画面让学生编成一个小品上台来表演,我发觉整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而且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

在教学中,我还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节,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

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

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第三篇: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

1、老师要学会爱学生。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自己的学科,就要学会爱护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就像干涸的花朵需要阳光的亲吻和雨露的滋润一样迫切。老师要善于爱学生。其一,对学生的爱要恰当适度。过分放纵的爱就是溺爱,只爱学优生就成了偏爱。老师应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均匀的播撒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爱的权力。

嘘寒问暖的`关切询问,肯定的眼神,赞许的微笑,真诚地表扬鼓励,诚恳地指出学生的缺点过失,热忱的帮助克服改正等等,都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爱我”。当学生有了这种爱的体验时,会对老师充满感激和爱。并且不知不觉的把对老师的感激和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时,老师的爱便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惊人教育效果。其二,老师要认识到并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爱”。对“迟开的花朵”要给予更多的爱:耐心浇灌,细心呵护,精心照顾,要相信“花开总有时”。只要老师不吝惜自己的爱,“绽放的花朵”会开的更鲜艳,“迟开的花朵”也会破苞怒放。

2、培养学生乐学精神,帮助其树立自信。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弱。教学内容要由浅到深,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老师要利用一切方式方法,尽量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简便化的展示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接受。教学中,要从简单形象的知识问题入手,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学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的态度。另外,老师要有一双慧眼,时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如:书写大方,刚劲有力,认真听讲,思维敏捷等,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尊重学生的性格,更新观念,改变教法,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好动,贪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动力。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个自然条件,摒弃“不准说,坐端正,听我讲”的陈旧教育思想,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指导学生之间交流、讨论,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有益的活动,进行生动的游戏,运用直观的实物,实现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教学……总之,凡是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方法都可一试。

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步入数学王国的重要教学阶段。如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取得辉煌的教育成果,还需要老师们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

“课改”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怎样把关注点完全放在孩子们的身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但他们也会时而玩玩橡皮,时而敲敲铅笔,你即使再一次提醒他,他还是无所谓地翻翻课本。这种现象在每一节课中几乎都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又如何去解决呢?下面谈谈我对低段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不宜过多

我们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15~2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都是控制在2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提问或是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课堂作业和帮助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加深当堂课的印象。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的内容就不宜过多,不能像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让学生学习得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二、上课要有趣味性

上课要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低段,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会久,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在玩或是思想在开小差,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问的是:这节课我上得有趣吗?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不听话。因此低段的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课中让学生做做游戏,唱歌什么的也未尝不可,当然最好能做有关数学的游戏,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也能起到娱乐的效果。

三、紧扣教学内容

当然上课也必须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要让学生确确实实学习新知识,很好地掌握新内容。根据所讲内容特点,设计最优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参与、计算,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优化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四、课堂气氛要活跃

没有活的课堂气氛,就不会有活的思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低段的学生好“告状”,那是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缘故,他们总愿意把问题摆出来辩论,有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会争个不休。在争论中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并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掌握了知识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课堂纪律差是有区别的,这里也要有个“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好好把握。

总之,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素材,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3

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经验很少,因为从教22年,教了小学数学,我从来没有教过一年级数学,所以我非常佩服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在我的眼中低年级教得好的教师,个个都是专家。学无止境,我非常感谢能有机会接触到“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让我有了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解决了两个矛盾。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都在6—8岁之间,他们上数学课有两个矛盾所在:

第一个矛盾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矛盾。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恰恰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

第二个矛盾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小学课堂时长的`矛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和浓厚的情绪性,而且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而小学的一节课一般都是40分钟,这使得他们很难坚持一节课都认真听讲。

正是有了这样两个矛盾,我们看到很多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普遍的问题:老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讲了n遍,学生依然不会;一节课,开始还好一些,最后一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听讲状况不好,教师在上边讲的声嘶力竭,孩子们在下边跑神儿、说话、做小动作大有人在。

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矛盾,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为我们指明方向,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是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就会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学生的注意自然而然就会持久地投射到当前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正是抓住了学习的动机这一根本,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通过激趣导入、穿插游戏儿歌、引入比赛、给孩子编一些顺口溜等方式,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沉浸其中;通过组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尽最大可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很好的解决了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矛盾,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不仅奠定了扎实的学科基础,还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4

所谓交流,即将自己的想法、意见传达给别人,并让别人充分理解自己的想法意见。数学交流就是在各项数学活动中以数学语言为中介的,以传递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为最终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数学活动。数学交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数学思想的交流,也可以是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学法等的交流。数学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它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收或是交流活动的被动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为数学交流提出了具体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把日常语言和数学的的抽象语言联系起来,也有助于把数学思想的各种表达形式(实物的、图象的、记号的、口头上的、内心里的……)结合起来。它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有效的数学交流,不仅可以激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去仔细品位,透过现象看本质,让他们有机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也证明:数学交流对数学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依照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学会数学交流。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为学生创造交流情境与机会

学生的认知过程必然有情感伴随,只有以情为动力、以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才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加之低年级学生认知过程以事物的表象为主,以兴趣为动力。所以认识数字,设计问题时除了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积极有效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这样课堂讨论交流才能在充满情趣、宽松且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出示“美丽的校园”情境,先用“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观察和交流给学带来乐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追问“还有什么”,使学生会全面认真观察画面并带着任务去观察,最后“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并把自己看的在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班上做汇报交流”。并把这种活动延伸到课外,“数一数我们校园里、放学后路上看到的,家里的一些事物,并把自己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和妈妈,爷爷和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到数校园内的到校园外的事物,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观察和交流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就有交流内容,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提高。

二、重视动手操作过程的语言表述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信息)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输交流。进行信息加工的的心智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进行表象加工,再通过抽象的认知过程才是认知的全过程,才能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例如:我们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分一分并把自己分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并总结出有多少种分法。如6的组成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或自已喜欢的图形分一分,同桌为一组,“你分我说”或“我说你分”: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等。或者说3和3组成6;2和4组成6等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我说你分,最后把每一种分法都写下来,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又如左边摆4个红色三角形,右边摆2个蓝色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用什么方法求,为什么这样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出来:第一种方法用数,怎么数,按什么顺序数,数出结果;第二种方法:把右边和左边的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一共是多少,用加法2+4=6计算出结果。这样在交流的进程中即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又学会了知识。

三、把握住“生成”,让学生有充分讨论沟通的机会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或大胆质疑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特别是学生所问的内容涉及到教材重点或者极有探讨价值时,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图形的认识”一课中,老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给学生认,有个同学就提出上圆小、下圆大也是圆柱吗?就这句话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是个会观察,很聪明的孩子,同时拿出两个上下圆一样大和上下圆不一样大的图形让大家对比、观察、实践并放在桌上滚动让学生观察讨论:那一种是圆柱,圆柱要具备几个条件等,先同桌之间讨论沟通,最后学生和老师沟通总结得出结论。

四、重视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同他们的语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对思维活动的一种整理和自我检查,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5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了一道习题反复讲反复练,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在课堂中我们经常限制学生,不让学生动,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无意注意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去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如10以内数的.认识从内容上看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每节课安排一个摆小棒的活动,创设认知情境,如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出一座房子用7根小棒摆一条鱼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恰当的引入了新课教学。

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新知的形成过程,从而进行巩固运用。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依赖于适当的经验,尤其是学习起始知识更依赖与亲身经验,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充分感知知识形成的具体经过,从而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如教学9加3时,先要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摆出9根和3根,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把几凑成十?想把9凑成10该怎么办?这时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边摆边思考要想把9凑成10必须从3根里面拿出一根和9合在一起凑成10。或者想把3凑成10就要从9里面拿出7根小棒和3合在一起凑成十。通过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凑十的方法,既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这样从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且印象深刻。

在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理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能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更胜一筹。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中,要求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先请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图提问:“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吗?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吗?长方形的边有没有一样长的?”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检验自己的看法对不对。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饶有兴趣的沿虚线对折比较边的长短。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教师的的引导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思维训练中架起一座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的同时,发展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将操作、语言、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6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例如:班班通、投影仪、简笔画、实物、图片、实验等教学手段,配以教师的表情和体态语言,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使语言情景化、交际化。因为小学生感观较具体直观,而且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把观察目标转移到新颖的事物上去。他们年龄小,自我控制力薄弱,注意力不稳定,难持久,思维以形象为主,对有直观形象支持的.材料容易记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2、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也不会超过20分钟,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从而在课堂上会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听,听而不闻,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种种教学方法,例如:猜谜,游戏,设疑提问等,这些活动都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有助于学生迅速积极地处理学习信息。能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适时调控教学节奏,发现学生有疲倦、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时,就可以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谜语,游戏等,让学生猜一猜,动一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眼、耳、口齐用,集中注意力,积极学习。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7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对教学工常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主要从课前准备入手。课前准备主要有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一、教师准备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把握新课程标准,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充分的教具。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外,还制作了0到10的数字卡片、圆片、三角形、小正方形、小旗子,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算式卡片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简易的教具边摆划边讲解,边讲解边摆划,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现实的物体数字化,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三是要课前一分钟侯课。课前一分钟侯课的好处是可以提醒和督促极少数好玩的、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还可以将全班学生的学习意识集中起来,使学生都进入角色,如果不课前侯课,等待上课铃响了再进入教室,上课气氛显然是不一样的',有跑动、有吃的、有大声喧哗的、有急急忙忙从桌框里拿学习用具的,这和老师提前一分钟侯课的氛围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坚持提前一分钟侯课。

二、学生准备。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教学常规还不是很懂,缺乏学习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根据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我教给学生上课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如让学生课前一分钟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练习本、削好铅笔、摆好学具,这些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环节,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常规之一,又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一种良好养成教育。

其次是学生学具准备。开学前,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圆片、数字卡片、三角形、正方形等学具样品一份,让学生带回家和家长共同完成学具制作,有了这些简易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跟着老师摆、跟着老师说,让学生自己边摆边说、同桌互摆互说,形成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三位一体的有效教学活动,即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学懂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总之,课前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8

1、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小学生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让低年级小学生易学易懂。让低年级小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让低年级小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我特别重视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突出学以致用。根据数学的内容和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联系,将数学知识融化于生活实践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境创设问题。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如果总是把数学知识枯燥地呈现给他们,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枯萎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性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我每次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低年级小学生创造一个和知识有关系的情景,尽管有时的情景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木们不但没有介意,反而对学习数学知识却是兴趣盎然。

4、对学生多关注多表扬。

低年级小学生非常关注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表扬度。我想:作为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表扬夸奖对于他们的成长还是很有利的。作为老师,看到你的学生的进步,一定是很欣慰的。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9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重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采取“五个巧用”(即巧用图片、教具,巧用谜语、故事,巧用实践、操作,巧用设问、启发,巧用练习、巩固),努力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趣味性,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用图片、教具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课前画好的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二、巧用谜语、故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三、巧用实践、操作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巧用设问、启发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12加几的加法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10以内加法的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12加几,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凑10法计算简便后,老师进一步提出如何先凑10再加剩下的数,就可以又快又准的计算出来和来,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五、巧用练习、巩固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教师还可采取计算比赛的办法,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0

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

二、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一年级的课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活当中,与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中,我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方式和习惯,初步学会用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快乐的心情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得乐学得好!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1

摘 要: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是一个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更得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因为该阶段是学生对数学定格记忆的阶段,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顺利轻松地走入数学这个充满奥秘的世界。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进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赢在起跑线上。以下就是多年来的一些教学方面的心得与交流。

关键词:宽松;和谐;活动;设置悬念;多媒体

小学低年级年龄阶段的儿童,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特点,缺乏抽象性,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偏爱;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起点水平较低,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他们喜欢受到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认可。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给予孩子赞扬,给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才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爱数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导致小学低年级的部分学生往往不大喜欢学数学。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乐于学数学,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下架子,不以权威形象自居,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或同行。(2)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都给予肯定,并允许学生辩解,不把自己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学生。(3)多提供让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多与学生交流,多点表扬,多点赞美,多点微笑。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乐于学习,迸发出学好数学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玩一玩、剪一剪”的活动课上,我对学生所剪出的图形都给予肯定与赞赏,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把拼好的图形送给我,并表示会剪出更多更漂亮的图形送给我。这样每一位学生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不断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想深入地了解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认知规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采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而不枯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好玩”。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做一做、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坦,更好地在玩中学习,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我常把数学知识融入猜谜竞赛、争章夺星、打扑克牌、找朋友、开火车等多种活动中,有效地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玩”起来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三、巧设悬念,让学生在疑惑中“思”数学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在教学中我常故意设置一些悬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思索。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一开始我便提出,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位小朋友,想认识吗?然后出示四张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继续问道: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不同?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学生都笑着摇头但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一系列的提问既让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又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又如,在教学“分一分”中有这样一道题:将番茄、青菜、樱桃、苹果、黄瓜、豆角、辣椒、葡萄、萝卜等分分类。等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好后,我并不急于让他们汇报,而是我马上提问: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越多越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有按水果和蔬菜来分的;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形状分的.;还有按大小分的。可见,恰当的问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中“悟”数学

人类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器官中获取信息,其中视觉和听觉器官在捕获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又正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鲜艳的色彩、活泼的动画、优美的音乐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金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当然,现行教材不是每个内容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来完成的。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数学课堂上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悟”数学,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那么其中最为重要的心得就是要时刻将现代化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融入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年龄、掌握知识的深浅以及其他具体条件,创造性地、灵活地把各种方法配合起来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数学与生活的最佳连接点[J]。小学教学研究,20xx(03)。

[2]叶怀潮。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J]。考试周刊,20xx(04)。

第四篇: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例如:班班通、投影仪、简笔画、实物、图片、实验等教学手段,配以教师的表情和体态语言,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使语言情景化、交际化。因为小学生感观较具体直观,而且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把观察目标转移到新颖的事物上去。他们年龄小,自我控制力薄弱,注意力不稳定,难持久,思维以形象为主,对有直观形象支持的材料容易记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2、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也不会超过20分钟,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从而在课堂上会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听,听而不闻,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种种教学方法,例如:猜谜,游戏,设疑提问等,这些活动都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有助于学生迅速积极地处理学习信息。能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适时调控教学节奏,发现学生有疲倦、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时,就可以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谜语,游戏等,让学生猜一猜,动一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眼、耳、口齐用,集中注意力,积极学习。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

1、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小学生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让低年级小学生易学易懂。让低年级小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让低年级小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我特别重视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突出学以致用。根据数学的内容和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联系,将数学知识融化于生活实践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境创设问题。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如果总是把数学知识枯燥地呈现给他们,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枯萎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性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我每次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低年级小学生创造一个和知识有关系的情景,尽管有时的情景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木们不但没有介意,反而对学习数学知识却是兴趣盎然。

4、对学生多关注多表扬。

低年级小学生非常关注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表扬度。我想:作为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表扬夸奖对于他们的成长还是很有利的。作为老师,看到你的学生的进步,一定是很欣慰的。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3

摘 要: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是一个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更得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因为该阶段是学生对数学定格记忆的阶段,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顺利轻松地走入数学这个充满奥秘的世界。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进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赢在起跑线上。以下就是多年来的一些教学方面的心得与交流。

关键词:宽松;和谐;活动;设置悬念;多媒体

小学低年级年龄阶段的儿童,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特点,缺乏抽象性,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偏爱;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起点水平较低,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他们喜欢受到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认可。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给予孩子赞扬,给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才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爱数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导致小学低年级的部分学生往往不大喜欢学数学。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乐于学数学,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下架子,不以权威形象自居,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或同行。(2)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都给予肯定,并允许学生辩解,不把自己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学生。(3)多提供让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多与学生交流,多点表扬,多点赞美,多点微笑。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乐于学习,迸发出学好数学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玩一玩、剪一剪”的活动课上,我对学生所剪出的图形都给予肯定与赞赏,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把拼好的图形送给我,并表示会剪出更多更漂亮的图形送给我。这样每一位学生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不断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想深入地了解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认知规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采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而不枯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好玩”。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做一做、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坦,更好地在玩中学习,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我常把数学知识融入猜谜竞赛、争章夺星、打扑克牌、找朋友、开火车等多种活动中,有效地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玩”起来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三、巧设悬念,让学生在疑惑中“思”数学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在教学中我常故意设置一些悬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思索。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一开始我便提出,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位小朋友,想认识吗?然后出示四张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继续问道: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不同?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学生都笑着摇头但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一系列的提问既让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又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又如,在教学“分一分”中有这样一道题:将番茄、青菜、樱桃、苹果、黄瓜、豆角、辣椒、葡萄、萝卜等分分类。等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好后,我并不急于让他们汇报,而是我马上提问: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越多越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有按水果和蔬菜来分的;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形状分的;还有按大小分的。可见,恰当的问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中“悟”数学

人类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器官中获取信息,其中视觉和听觉器官在捕获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又正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鲜艳的色彩、活泼的动画、优美的音乐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金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当然,现行教材不是每个内容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来完成的。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数学课堂上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悟”数学,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那么其中最为重要的心得就是要时刻将现代化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融入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年龄、掌握知识的深浅以及其他具体条件,创造性地、灵活地把各种方法配合起来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数学与生活的最佳连接点[J]。小学教学研究,20xx(03)。

[2]叶怀潮。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J]。考试周刊,20xx(04)。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4

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经验很少,因为从教22年,教了小学数学,我从来没有教过一年级数学,所以我非常佩服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在我的眼中低年级教得好的教师,个个都是专家。学无止境,我非常感谢能有机会接触到“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让我有了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解决了两个矛盾。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都在6—8岁之间,他们上数学课有两个矛盾所在:

第一个矛盾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矛盾。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恰恰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

第二个矛盾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小学课堂时长的矛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和浓厚的情绪性,而且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而小学的'一节课一般都是40分钟,这使得他们很难坚持一节课都认真听讲。

正是有了这样两个矛盾,我们看到很多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普遍的问题:老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讲了n遍,学生依然不会;一节课,开始还好一些,最后一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听讲状况不好,教师在上边讲的声嘶力竭,孩子们在下边跑神儿、说话、做小动作大有人在。

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矛盾,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为我们指明方向,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是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就会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学生的注意自然而然就会持久地投射到当前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正是抓住了学习的动机这一根本,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通过激趣导入、穿插游戏儿歌、引入比赛、给孩子编一些顺口溜等方式,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沉浸其中;通过组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尽最大可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很好的解决了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矛盾,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不仅奠定了扎实的学科基础,还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5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了一道习题反复讲反复练,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在课堂中我们经常限制学生,不让学生动,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无意注意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去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如10以内数的.认识从内容上看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每节课安排一个摆小棒的活动,创设认知情境,如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出一座房子用7根小棒摆一条鱼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恰当的引入了新课教学。

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新知的形成过程,从而进行巩固运用。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依赖于适当的经验,尤其是学习起始知识更依赖与亲身经验,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充分感知知识形成的具体经过,从而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如教学9加3时,先要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摆出9根和3根,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把几凑成十?想把9凑成10该怎么办?这时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边摆边思考要想把9凑成10必须从3根里面拿出一根和9合在一起凑成10。或者想把3凑成10就要从9里面拿出7根小棒和3合在一起凑成十。通过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凑十的方法,既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这样从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且印象深刻。

在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理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能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更胜一筹。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中,要求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先请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图提问:“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吗?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吗?长方形的边有没有一样长的?”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检验自己的看法对不对。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饶有兴趣的沿虚线对折比较边的长短。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教师的的引导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思维训练中架起一座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的同时,发展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将操作、语言、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6

“课改”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怎样把关注点完全放在孩子们的身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但他们也会时而玩玩橡皮,时而敲敲铅笔,你即使再一次提醒他,他还是无所谓地翻翻课本。这种现象在每一节课中几乎都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又如何去解决呢?下面谈谈我对低段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不宜过多

我们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15~2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都是控制在2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提问或是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课堂作业和帮助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加深当堂课的印象。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的内容就不宜过多,不能像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让学生学习得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二、上课要有趣味性

上课要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低段,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会久,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在玩或是思想在开小差,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问的是:这节课我上得有趣吗?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不听话。因此低段的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课中让学生做做游戏,唱歌什么的也未尝不可,当然最好能做有关数学的游戏,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也能起到娱乐的效果。

三、紧扣教学内容

当然上课也必须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要让学生确确实实学习新知识,很好地掌握新内容。根据所讲内容特点,设计最优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参与、计算,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优化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四、课堂气氛要活跃

没有活的课堂气氛,就不会有活的思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低段的学生好“告状”,那是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缘故,他们总愿意把问题摆出来辩论,有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会争个不休。在争论中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并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掌握了知识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课堂纪律差是有区别的,这里也要有个“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好好把握。

总之,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素材,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7

1、老师要学会爱学生。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自己的学科,就要学会爱护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就像干涸的花朵需要阳光的亲吻和雨露的滋润一样迫切。老师要善于爱学生。其一,对学生的爱要恰当适度。过分放纵的爱就是溺爱,只爱学优生就成了偏爱。老师应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均匀的播撒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爱的权力。

嘘寒问暖的关切询问,肯定的眼神,赞许的微笑,真诚地表扬鼓励,诚恳地指出学生的缺点过失,热忱的帮助克服改正等等,都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爱我”。当学生有了这种爱的体验时,会对老师充满感激和爱。并且不知不觉的把对老师的'感激和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时,老师的爱便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惊人教育效果。其二,老师要认识到并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爱”。对“迟开的花朵”要给予更多的爱:耐心浇灌,细心呵护,精心照顾,要相信“花开总有时”。只要老师不吝惜自己的爱,“绽放的花朵”会开的更鲜艳,“迟开的花朵”也会破苞怒放。

2、培养学生乐学精神,帮助其树立自信。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弱。教学内容要由浅到深,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老师要利用一切方式方法,尽量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简便化的展示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接受。教学中,要从简单形象的知识问题入手,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学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的态度。另外,老师要有一双慧眼,时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如:书写大方,刚劲有力,认真听讲,思维敏捷等,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尊重学生的性格,更新观念,改变教法,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好动,贪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动力。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个自然条件,摒弃“不准说,坐端正,听我讲”的陈旧教育思想,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指导学生之间交流、讨论,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有益的活动,进行生动的游戏,运用直观的实物,实现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教学……总之,凡是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方法都可一试。

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步入数学王国的重要教学阶段。如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取得辉煌的教育成果,还需要老师们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8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对教学工常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主要从课前准备入手。课前准备主要有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一、教师准备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把握新课程标准,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充分的教具。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外,还制作了0到10的数字卡片、圆片、三角形、小正方形、小旗子,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算式卡片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简易的教具边摆划边讲解,边讲解边摆划,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现实的物体数字化,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三是要课前一分钟侯课。课前一分钟侯课的好处是可以提醒和督促极少数好玩的、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还可以将全班学生的学习意识集中起来,使学生都进入角色,如果不课前侯课,等待上课铃响了再进入教室,上课气氛显然是不一样的,有跑动、有吃的、有大声喧哗的、有急急忙忙从桌框里拿学习用具的,这和老师提前一分钟侯课的氛围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坚持提前一分钟侯课。

二、学生准备。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教学常规还不是很懂,缺乏学习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根据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我教给学生上课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如让学生课前一分钟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练习本、削好铅笔、摆好学具,这些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环节,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常规之一,又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一种良好养成教育。

其次是学生学具准备。开学前,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圆片、数字卡片、三角形、正方形等学具样品一份,让学生带回家和家长共同完成学具制作,有了这些简易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跟着老师摆、跟着老师说,让学生自己边摆边说、同桌互摆互说,形成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三位一体的有效教学活动,即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学懂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总之,课前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9

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

二、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矗。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一年级的课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活当中,与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中,我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方式和习惯,初步学会用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快乐的心情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得乐学得好!

第五篇: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0篇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

所谓交流,即将自己的想法、意见传达给别人,并让别人充分理解自己的想法意见。数学交流就是在各项数学活动中以数学语言为中介的,以传递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为最终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数学活动。数学交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数学思想的交流,也可以是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学法等的交流。数学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它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收或是交流活动的被动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为数学交流提出了具体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把日常语言和数学的的抽象语言联系起来,也有助于把数学思想的各种表达形式(实物的、图象的、记号的、口头上的、内心里的……)结合起来。它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有效的数学交流,不仅可以激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去仔细品位,透过现象看本质,让他们有机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也证明:数学交流对数学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依照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学会数学交流。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为学生创造交流情境与机会

学生的认知过程必然有情感伴随,只有以情为动力、以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才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加之低年级学生认知过程以事物的表象为主,以兴趣为动力。所以认识数字,设计问题时除了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积极有效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这样课堂讨论交流才能在充满情趣、宽松且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出示“美丽的校园”情境,先用“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观察和交流给学带来乐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追问“还有什么”,使学生会全面认真观察画面并带着任务去观察,最后“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并把自己看的在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班上做汇报交流”。并把这种活动延伸到课外,“数一数我们校园里、放学后路上看到的,家里的一些事物,并把自己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和妈妈,爷爷和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到数校园内的到校园外的事物,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观察和交流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就有交流内容,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提高。

二、重视动手操作过程的语言表述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信息)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输交流。进行信息加工的的心智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进行表象加工,再通过抽象的认知过程才是认知的全过程,才能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例如:我们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分一分并把自己分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并总结出有多少种分法。如6的组成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或自已喜欢的图形分一分,同桌为一组,“你分我说”或“我说你分”: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等。或者说3和3组成6;2和4组成6等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我说你分,最后把每一种分法都写下来,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又如左边摆4个红色三角形,右边摆2个蓝色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用什么方法求,为什么这样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出来:第一种方法用数,怎么数,按什么顺序数,数出结果;第二种方法:把右边和左边的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一共是多少,用加法2+4=6计算出结果。这样在交流的进程中即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又学会了知识。

三、把握住“生成”,让学生有充分讨论沟通的机会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或大胆质疑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特别是学生所问的内容涉及到教材重点或者极有探讨价值时,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图形的认识”一课中,老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给学生认,有个同学就提出上圆小、下圆大也是圆柱吗?就这句话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是个会观察,很聪明的孩子,同时拿出两个上下圆一样大和上下圆不一样大的图形让大家对比、观察、实践并放在桌上滚动让学生观察讨论:那一种是圆柱,圆柱要具备几个条件等,先同桌之间讨论沟通,最后学生和老师沟通总结得出结论。

四、重视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同他们的语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对思维活动的一种整理和自我检查,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例如:班班通、投影仪、简笔画、实物、图片、实验等教学手段,配以教师的表情和体态语言,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使语言情景化、交际化。因为小学生感观较具体直观,而且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把观察目标转移到新颖的事物上去。他们年龄小,自我控制力薄弱,注意力不稳定,难持久,思维以形象为主,对有直观形象支持的材料容易记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2、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也不会超过20分钟,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从而在课堂上会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听,听而不闻,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种种教学方法,例如:猜谜,游戏,设疑提问等,这些活动都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有助于学生迅速积极地处理学习信息。能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适时调控教学节奏,发现学生有疲倦、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时,就可以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谜语,游戏等,让学生猜一猜,动一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眼、耳、口齐用,集中注意力,积极学习。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3

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

二、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矗。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一年级的课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活当中,与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中,我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方式和习惯,初步学会用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快乐的心情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得乐学得好!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4

1、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小学生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让低年级小学生易学易懂。让低年级小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让低年级小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我特别重视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突出学以致用。根据数学的内容和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联系,将数学知识融化于生活实践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境创设问题。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如果总是把数学知识枯燥地呈现给他们,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枯萎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性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我每次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低年级小学生创造一个和知识有关系的情景,尽管有时的情景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木们不但没有介意,反而对学习数学知识却是兴趣盎然。

4、对学生多关注多表扬。

低年级小学生非常关注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表扬度。我想:作为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表扬夸奖对于他们的成长还是很有利的。作为老师,看到你的学生的进步,一定是很欣慰的。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5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对教学工常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主要从课前准备入手。课前准备主要有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一、教师准备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把握新课程标准,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充分的教具。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外,还制作了0到10的数字卡片、圆片、三角形、小正方形、小旗子,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算式卡片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简易的教具边摆划边讲解,边讲解边摆划,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现实的物体数字化,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三是要课前一分钟侯课。课前一分钟侯课的好处是可以提醒和督促极少数好玩的、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还可以将全班学生的学习意识集中起来,使学生都进入角色,如果不课前侯课,等待上课铃响了再进入教室,上课气氛显然是不一样的,有跑动、有吃的、有大声喧哗的、有急急忙忙从桌框里拿学习用具的,这和老师提前一分钟侯课的氛围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坚持提前一分钟侯课。

二、学生准备。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教学常规还不是很懂,缺乏学习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根据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我教给学生上课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如让学生课前一分钟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练习本、削好铅笔、摆好学具,这些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环节,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常规之一,又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一种良好养成教育。

其次是学生学具准备。开学前,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圆片、数字卡片、三角形、正方形等学具样品一份,让学生带回家和家长共同完成学具制作,有了这些简易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跟着老师摆、跟着老师说,让学生自己边摆边说、同桌互摆互说,形成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三位一体的有效教学活动,即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学懂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总之,课前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6

小学低年级年龄阶段的儿童,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特点,缺乏抽象性,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偏爱;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起点水平较低,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他们喜欢受到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认可。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给予孩子赞扬,给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才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爱数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导致小学低年级的部分学生往往不大喜欢学数学。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乐于学数学,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下架子,不以权威形象自居,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或同行。(2)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都给予肯定,并允许学生辩解,不把自己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学生。(3)多提供让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多与学生交流,多点表扬,多点赞美,多点微笑。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乐于学习,迸发出学好数学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玩一玩、剪一剪”的活动课上,我对学生所剪出的图形都给予肯定与赞赏,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把拼好的图形送给我,并表示会剪出更多更漂亮的图形送给我。这样每一位学生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不断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想深入地了解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认知规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采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而不枯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好玩”。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做一做、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坦,更好地在玩中学习,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我常把数学知识融入猜谜竞赛、争章夺星、打扑克牌、找朋友、开火车等多种活动中,有效地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玩”起来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三、巧设悬念,让学生在疑惑中“思”数学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在教学中我常故意设置一些悬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思索。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一开始我便提出,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位小朋友,想认识吗?然后出示四张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继续问道: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不同?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学生都笑着摇头但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一系列的提问既让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又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又如,在教学“分一分”中有这样一道题:将番茄、青菜、樱桃、苹果、黄瓜、豆角、辣椒、葡萄、萝卜等分分类。等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好后,我并不急于让他们汇报,而是我马上提问: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越多越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有按水果和蔬菜来分的;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形状分的;还有按大小分的。可见,恰当的问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中“悟”数学

人类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器官中获取信息,其中视觉和听觉器官在捕获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又正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鲜艳的色彩、活泼的动画、优美的音乐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金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当然,现行教材不是每个内容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来完成的。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数学课堂上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悟”数学,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那么其中最为重要的心得就是要时刻将现代化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融入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年龄、掌握知识的深浅以及其他具体条件,创造性地、灵活地把各种方法配合起来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7

1、老师要学会爱学生。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自己的学科,就要学会爱护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就像干涸的花朵需要阳光的亲吻和雨露的滋润一样迫切。老师要善于爱学生。其一,对学生的爱要恰当适度。过分放纵的爱就是溺爱,只爱学优生就成了偏爱。老师应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均匀的播撒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爱的权力。

嘘寒问暖的关切询问,肯定的眼神,赞许的微笑,真诚地表扬鼓励,诚恳地指出学生的缺点过失,热忱的帮助克服改正等等,都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爱我”。当学生有了这种爱的体验时,会对老师充满感激和爱。并且不知不觉的把对老师的感激和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时,老师的爱便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惊人教育效果。其二,老师要认识到并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爱”。对“迟开的花朵”要给予更多的爱:耐心浇灌,细心呵护,精心照顾,要相信“花开总有时”。只要老师不吝惜自己的爱,“绽放的花朵”会开的更鲜艳,“迟开的花朵”也会破苞怒放。

2、培养学生乐学精神,帮助其树立自信。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弱。教学内容要由浅到深,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老师要利用一切方式方法,尽量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简便化的展示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接受。教学中,要从简单形象的知识问题入手,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学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的态度。另外,老师要有一双慧眼,时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如:书写大方,刚劲有力,认真听讲,思维敏捷等,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尊重学生的性格,更新观念,改变教法,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好动,贪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动力。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个自然条件,摒弃“不准说,坐端正,听我讲”的陈旧教育思想,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指导学生之间交流、讨论,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有益的活动,进行生动的游戏,运用直观的实物,实现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教学……总之,凡是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方法都可一试。

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步入数学王国的重要教学阶段。如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取得辉煌的教育成果,还需要老师们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8

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经验很少,因为从教22年,教了小学数学,我从来没有教过一年级数学,所以我非常佩服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在我的眼中低年级教得好的教师,个个都是专家。学无止境,我非常感谢能有机会接触到“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让我有了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解决了两个矛盾。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都在6—8岁之间,他们上数学课有两个矛盾所在:

第一个矛盾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矛盾。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恰恰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

第二个矛盾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小学课堂时长的矛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和浓厚的情绪性,而且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而小学的一节课一般都是40分钟,这使得他们很难坚持一节课都认真听讲。

正是有了这样两个矛盾,我们看到很多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普遍的问题:老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讲了n遍,学生依然不会;一节课,开始还好一些,最后一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听讲状况不好,教师在上边讲的声嘶力竭,孩子们在下边跑神儿、说话、做小动作大有人在。

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矛盾,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为我们指明方向,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是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就会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学生的注意自然而然就会持久地投射到当前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趣味教学,正是抓住了学习的动机这一根本,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通过激趣导入、穿插游戏儿歌、引入比赛、给孩子编一些顺口溜等方式,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沉浸其中;通过组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尽最大可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很好的解决了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矛盾,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不仅奠定了扎实的学科基础,还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9

“课改”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怎样把关注点完全放在孩子们的身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但他们也会时而玩玩橡皮,时而敲敲铅笔,你即使再一次提醒他,他还是无所谓地翻翻课本。这种现象在每一节课中几乎都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又如何去解决呢?下面谈谈我对低段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不宜过多

我们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15~2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都是控制在2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提问或是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课堂作业和帮助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加深当堂课的印象。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的内容就不宜过多,不能像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让学生学习得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二、上课要有趣味性

上课要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低段,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会久,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在玩或是思想在开小差,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问的是:这节课我上得有趣吗?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不听话。因此低段的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课中让学生做做游戏,唱歌什么的也未尝不可,当然最好能做有关数学的游戏,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也能起到娱乐的效果。

三、紧扣教学内容

当然上课也必须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要让学生确确实实学习新知识,很好地掌握新内容。根据所讲内容特点,设计最优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参与、计算,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优化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四、课堂气氛要活跃

没有活的课堂气氛,就不会有活的思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低段的学生好“告状”,那是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缘故,他们总愿意把问题摆出来辩论,有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会争个不休。在争论中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并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掌握了知识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课堂纪律差是有区别的,这里也要有个“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好好把握。

总之,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素材,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0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了一道习题反复讲反复练,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在课堂中我们经常限制学生,不让学生动,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无意注意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去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如10以内数的认识从内容上看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每节课安排一个摆小棒的活动,创设认知情境,如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出一座房子用7根小棒摆一条鱼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恰当的引入了新课教学。

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新知的形成过程,从而进行巩固运用。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依赖于适当的经验,尤其是学习起始知识更依赖与亲身经验,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充分感知知识形成的具体经过,从而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如教学9加3时,先要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摆出9根和3根,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把几凑成十?想把9凑成10该怎么办?这时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边摆边思考要想把9凑成10必须从3根里面拿出一根和9合在一起凑成10。或者想把3凑成10就要从9里面拿出7根小棒和3合在一起凑成十。通过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凑十的方法,既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这样从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且印象深刻。

在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理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能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更胜一筹。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中,要求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先请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图提问:“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吗?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吗?长方形的边有没有一样长的?”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检验自己的看法对不对。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饶有兴趣的沿虚线对折比较边的长短。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教师的的引导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思维训练中架起一座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的同时,发展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将操作、语言、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下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前准备心得交流发言[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前准备心得交流发言[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低年级教学心得

    小学低年级教学心得 小学低年级教学心得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小学低年级教学心得

    小学低年级教学心得 小学低年级教学心得1 3月25日到28日,有幸到贺州参加了广西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三天听了15节课,赛课内容限于低年级的语文课,执教老师都......

    发表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前的准备5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前的准备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乡中心完小李彦坤 一节数学课要上好,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准备活动也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教师学生两......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交流发言稿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交流发言稿 列四坝小学赵宪虎 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伊通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冯东梅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他们的思维活跃,要求参与的愿望较高,但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为主,需要......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

    小学思品课课前准备教学建议

    小学思品课课前准备教学建议 王育红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