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蛋白质的代谢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评课稿(大全)
蛋白质的代谢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评课稿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新基础教育”理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她致力于重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让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生命价值,在这种研究倾向推动下,有幸观摩了我校老师展示的一节校级公开课“蛋白质的代谢与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让人耳目一新,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这节公开课中,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而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教师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规律,遵循新陈代谢的轨迹,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鉴于生物课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与阐释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和展示。
1、激发兴奋点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以此为中介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把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并顺利地导入新课当中,足见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思考,提出假设——引导分析,自学导读——师生交流,练习巩固。其中问题探究,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可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的交流,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及时激励和点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2、播种知识点:
教师教学时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全部教学内容,而是激活与播种知识,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运用,促使学生智力的生成,通过蛋白质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与联系,注重知识的深化与应用,通过讲解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辨证统一的思想,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通过营养与健康让学生联系当今健康教育与饮食研究的新进展,重视知识的提升与联想,同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制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如展示课件——人体消化系统、蛋白质代谢过程、练习题。让学生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结合起来,从图形观察、认真思考、口头表述,让学生将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结合起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3、建立支架点
围绕学习主题,教师有意识地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成一个个知识框架。如将蛋白质代谢分为三个去路,再教会学生记忆必要的口诀,三大营养关系分为五个问题进行自学导读,然后将学生引入框架中让其进行探索,探索初,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等方法进行启发引导;探索中,教师适当提示,让学生探索、交流,达到对新知识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促进知识的生成。
4、培植生长点
在这节课中,教师尽力营造支持性、宽松性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尽可能的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增知,在探究学习中创新。但遗憾的是,因为是借班上课,分组讨论和自学导读时,设计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学生闪光点不多,因时间紧,讨论交流没有充分展开拔高,课堂预期的效果不佳,学生参与面不广,气氛较沉闷。
5、授课中教师的闪光点
这是一节务实、扎实的课,老师基本功过硬,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敏感性强,善于捕捉各种教育机会,多媒体课件制作科学严谨,起到了为教学服务的辅助作用。教师课堂语言清晰,声音宏亮,节奏感强,教态自然,亲切、从容,课堂上有多处师生真实人格的彰显与张扬,因此,整个课堂展示出了老师与部分学生智慧的闪现,创新的共鸣。
听课后教学反思:
1、授课内容反思
本节课内容涉及过多,但难点“三大营养物质关系”突破不够,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图形变化,思维能力)试题,我校学生以往得分偏低,应引起重视。
2、课堂评价反思
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还嫌不足,比如,有一男生两次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好,说明该生善于探索,且知识面较宽,善于积累等等,还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都要及时准确点评,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3、今后课堂教学建议
建议今后应继续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4、教学反思的激发
高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进行了试教,主动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享同事对教学的理解,直面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最佳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对策,上公开课后,与我校生物教师交流,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客观梳理自己的教学思绪,这种意识的反思推动了教师更深层的思考与学习,促使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断发展,引发的专业体验就会进一步激发教师敬业精神,促进教师人生价值和生命的实现。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是一节务实、自然、和谐的课,即使有缺憾也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反思和启迪。
第二篇:代谢的多样性说课
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
初中科学课程定位为科学的入门教育。有别于小学科学的启蒙教育和高中的专业预备教育。
初中科学的入门教育:应注重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探究事物存在和运动的一般性规律。特点是:兼顾科学事实、科学概念和简单的科学原理;注重一般的探究方法;例如:观察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演绎解释的方法,提出科学问题的方法、假设和检验的方法等等。强调统一的原理与过程,不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
按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价值三维目标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推荐使用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建构过程中注重同化和顺应的应用。教学过程
教学的设计要注重科学性、生活性、过程性。体现真实的科学学习过程,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在方法的应用上灵活多样,但学生活动的体验必须要充分。重点是关注课堂中学生体验的真实性,注重课堂中临时生成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不以事先的课堂预设进行僵化的教学。教学过程应体现教学的六度目标:学生参与度、教师亲和度、思维自由度、知识整合度、学生练习度、知识延深度。
教师作用
以激发、鼓励和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堂目标
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增强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三维目标的培养.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选有定则
一、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
二、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四、以某种乐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引导学生制定行为改进计划。
五、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六、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激励和接纳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激励学生相互回答。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适用于不同水平的课业。为此有必要探讨如何依据“最近发展区”教学原理,提供多种层次的课业以提供学生自主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基本功:综合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实验操作、板书工整、规范、教态、提问的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技巧等等。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主体意识、学习热情、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学习交流环节气氛、个体发展、师生合作等。
教学效果:从学生知识、态度和情感以及价值观的达成度加以考虑。
一、本章概述:
本章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为线索,通过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新陈代谢内容的学习,了解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过程,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认识不同进化水平及生活方式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新陈代谢方式,但其本质是一致的。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动物的食物及食物的摄取,食物的消化吸收,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代谢的多样性。
本章教学重点: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本章教学难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本章编写的课程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从教科书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学习内容要联系生产和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从周围的生物,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重视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注重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观察工具和观察能力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并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4、突出探究性学习。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形成个性化的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章既有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课内探究,又有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课操作的课后探究活动。
5、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6、培养学生对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信息资源处理和进行交流的能力。本章科学探究、科学方法、能力和情感
1、注重探究和体验。本章内容(如动物如何摄取食物、动植物营养方式比较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力图以探究的思想呈现知识,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本章科学探究主要体现在假设的提出和修订、变量控制、实验设计和预测等方面。
2、重视合作与交流。通过辩论会等活动及测试食物能量大小、推测食物消化速度、观察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等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3、强调动态平衡和进化的观点。教材在以人体为基础线索阐述新陈代谢内容的同时,还介绍了其他动物的代谢特点,以此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的适应性,认识不同进化水平及生活方式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新陈代谢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新陈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本节教材分析及定位 知识目标:
1、知道新陈代谢方式的多样性。
2、区分自养与异养,寄生与腐生。
3、举例说出发酵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
2、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学会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基本方法;
3、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读图、识图、实验方案的判断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体验参与合作讨论的乐趣的成就感,并且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身边的科学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不同的生物的代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自养和异养。且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和微生物的代谢同化和异化学会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尤其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图表学会归纳和整理的方法。关于本节教学的说明:
本节通过动植物营养方式的比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代谢方式的多样性。并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关于发酵的内容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中的例子来展开教学,如酿酒(酒精发酵)或家庭自制甜酒酿、制作酸奶或泡菜(乳酸菌发酵)等。可询问同学:你知道在制作甜酒酿的时所用的酒药中有什么物质?(内含酵母菌)制作时为何要进行密封?(造成缺氧的环境)产物中有什么?(酒精)那么学生对发酵就会有很大的感性认识。
第三篇: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教案 人教版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学习目标】
1.理解糖类的代谢。2.识记脂质和蛋白质代谢。3.知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4.知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习障碍】 1.理解障碍
(1)如何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及其之间的关系?(2)如何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2.解题障碍
(1)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题。(2)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关系的题。
【学习策略】
1.理解障碍的突破
(1)用“图解联想法”从整体上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三大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可用下图解来帮助理解。
①此图解从总体上表示人和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每日都要从外界摄取H2O、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其中糖类、脂质、蛋白质需经消化酶的作用,水解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并进入细胞内,在细胞中经过有序的化学变化,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将能量储存在其中,这就是同化作用。与此同时,细胞自身的组成物质分解,释放其中的能量,并产生代谢终产物排出细胞进而排出体外,这就是异化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就是这样以不断地自我更新为特点进行着新陈代谢。
②此图解还能体现出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以及遗传物质的控制作用,这样就把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以及第六章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且形成知识网络。
用心
爱心
专心
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合成。糖元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糖元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等转变而成。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异生作用。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上述两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解来表示。
糖元是一种可以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脂肪虽然贮能最多,但是不像糖元那样能被迅速利用)。因此,糖元的合成和异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葡萄糖被陆续吸收入血液以后,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贮存起来,使血糖浓度仍然维持在80~120 mg/dL的水平;当血糖浓度由于消耗而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浓度还维持在80~120 mg/dL的水平。可见,糖元的合成,不但有利于贮存能量,而且还可以调节血糖浓度。在某些生理状况下,如剧烈运动时,肌肉的肌糖元经酵解生成了大量乳酸。乳酸由血液运输到肝脏,可以合成肝糖元。可见,糖元的异生作用,对于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肝糖元,防止乳酸中毒的发生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B.图解3中氨基酸也可以归纳出三个去向:同化、异化、转变。第一是合成蛋白质即同化作用;第二是氨基转换形成新的氨基酸,这个过程在一种氨基酸转变成其他物质的同时使其他物质如糖类转变成氨基酸;第三是脱氨基作用即异化作用,其中不含氮部分除氧化分解外,还可以为合成糖类、脂肪提供原料,氨基酸经过此过程转变成其他物质。
蛋白质:一是作为结构成分,它规定和维持细胞的构造,如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中都有蛋白质。二是功能蛋白,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具有下列四种:第一,作为酶,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第二,作为代谢的调节者(激素或阻遏物),它能协调和指导细胞内的化学过程。第三,作为运输工具,它能在细胞内或者透过细胞膜传递小分子或离子。第四,作为抗体,它起着保护有机体,防御外物入侵的作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现象不可缺少的,即使像病毒、类病毒那样以核酸为主体的生物,也必须在它们寄生的活细胞的蛋白质的作用下,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调节生理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主要有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胰岛素是胰腺内的胰岛B细胞所产生的一种激素。胰岛素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在有锌和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时,胰岛素分子可以围绕这些离子形成聚合体。在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胰岛素共有51个氨基酸组成,共有两条肽链构成,两条链之间通过两个二硫键结合起来,其α链有21个氨基酸,β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类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如果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就减少,从而使血糖分解速度减慢,糖元分解为糖,使血糖浓度稳定在正常值。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之一,它是一种多肽,能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的生长,使生物体长得高大,可以使氨基酸进入细胞的速度加快,促进DNA和RNA的合成;又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促甲状腺激素:它是垂体分泌的激素之一,也是一种多肽,能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增殖,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②由知识链到知识网
三大营养物质在细胞内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由知识网到知识块见下图解所示。此图解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
A.是一个三维立体知识网络,所代表的知识块便于纳入生物学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中。知识块1、2将本章与教材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相衔接;知识块3将本章与第四章、第六章及第五章相衔接。
B.是一个集完整性与开放性为一体的知识体系。对于细胞中的新陈代谢的过程知识块1、2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但知识块3是开放的,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空间,使我们现在所学知识镶嵌于将来的知识体系中。
(2)用“实例说明法”来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略)2.解题障碍的突破
(1)用“对号入座法”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题。[例1]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血糖利用主要是
A.合成糖元 B.氧化分解放能 C.转变为脂肪 D.以尿糖形式排泄
解析:用“对号入座法”解。血糖在人体和动物体内有三种变化:第一是一部分葡萄糖进入细胞中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第二是供细胞利用后,多余的部分葡萄糖可以用来合成糖元储存起来,合成糖元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第三,除了上面两种变化还有多余的的葡萄糖,可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其中三条途径中最主要的是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为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所需的能量有70%都是由糖类提供的。
答案:B 点评: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但脂肪是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脂肪和蛋白质都不是常用的能源物质,只有在糖类供应不足时,体内才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所以糖类是生物体最常用的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例2]下列可作为脱氨基作用的具体实例选项是
解析:用“对号入座法”解。人体细胞内的氨基酸的变化主要有四种:第一是直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第二是用来合成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质;第三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第四是通过脱氨基作用将氨基酸分解成为含氮部分(氨基)和不含氮部分,其中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其中转氨基作用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而脱氨基作用可能脱去氨基形成氨,氨被运输到肝脏中转变成毒性相对较小的尿素排出体外。答案:A
用心
爱心
专心
【同步达纲练习】
1.人体内合成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来源不含有
A.从肠道吸收来的 B.原有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C.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的 D.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
2.用氨基酸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尿中C6H12O6可能增加,这是因为氨基酸
A.通过脱氨基后的含氮部分合成葡萄糖 B.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葡萄糖
C.直接转变成葡萄糖 D.通过脱氨基后的不含氮部分合成葡萄糖 3.蛋白质代谢是以氨基酸形式进行的,血液中氨基酸通过一定的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请根据下图氨基酸代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血液氨基酸的来源中,①是指_________;②主要是指机体内_________的水解;能转变为部分氨基酸的物质③来自于_______________,该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作用转变为氨基酸。
(2)在氨基酸的去路中,④是指____________,脱下的氨基随着血液入肝后转变成⑤_________;酮酸氧化分解的终产物⑥为____________;以酮酸为原料合成的非蛋白性物质⑦包括____________。
(3)在氨基酸的去路中,⑧是指_________;该反应过程区别于④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以血液氨基酸合成的物质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左下图和右下图与人体物质代谢有关,请分析回答:
(1)三大有机物之间的代谢关系如左上图所示。
①完成a过程和g过程需要通过____________;完成b过程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②当_________时,d过程加强,当糖元不足时,_________过程首先加强。
(2)右上图表示某人因病不能进食,靠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5天,三大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图。图中(Ⅰ)表示_________的变化,图中(Ⅱ)表示_________的变化,图中(Ⅲ)是_________的变化
5.下图表示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G_________、H____________。(2)D物质分解成E和F的过程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人体所必需的D物质有一部分不能在人体的细胞中合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____________。
(3)过度节食导致“厌食症”,会使身体的器官组织受到严重的损伤,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解析:用“对号入座法”来解。将蛋白质代谢过程用图解表示出来,人体内合成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来源有三条:第一是由肠道吸收来的氨基酸,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成为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运输到细胞中,这些氨基酸一般是必需氨基酸;第二是自身组织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第三是在人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由此可见,脱氨基作用不能产生氨基酸。答案:C 2.解析:用“层析综合法”来解。将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关系用图解表示出来。患糖尿病的狗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其中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现在用氨基酸饲养患糖尿病的狗,尿液中的葡萄糖可能增加,这说明增加的葡萄糖是由氨基酸转变形成的,而氨基酸要转变成葡萄糖,必须先经过脱氨基作用产生含氮部分(氨基)和不含氮的部分,其中不含氮的部分可能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显然尿液中增加的葡萄糖是由不含氮部分合成的。
答案:D 3.解析:用“对号入座法”来解。将蛋白质代谢过程用图解表示出来,要弄清动物体内氨基酸的来源途径和去向,以及转氨基和脱氨基的区别。(1)血液中的氨基酸来源途径是:食物中蛋白质在消化道消化后吸收来的、组织蛋白水解产生的、其他物质转变而来,其他物质主要指酮酸,酮酸主要来源于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酮酸经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如丙酮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丙氨酸。(2)氨基酸的去路是:脱氨基作用产生酮酸和NH3,NH3运输到肝脏转变为尿素排出体外,酮酸可以氧化分解产生CO2+H2O+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脂肪。(3)氨基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酮酸和新的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与转氨基作用的主要区别是:脱氨基时有NH3和酮酸产生,转氨基作用无NH3生成,而产生新的氨基酸;氨基酸还可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以及酶和某些激素等。
答案:(1)消化吸收 组织蛋白 糖类代谢中间产物(如丙酮酸)氨基转换(2)脱氨基作用 尿素 CO2+H2O 糖类和脂肪(3)氨基转换作用(转氨基作用)无NH3生成,但有酮酸生成 各种组织蛋白质、酶和某些激素 4.解析:用“综合分析法”来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重难点总结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名词: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7、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 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8、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语句: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
物质的吸收。
第五篇:营养师三级复习资料:钠的吸收与代谢
1.含量与分布
钠是人体中一种重要无机元素,一般情况下,成人体内钠含量大约为3200(女)~4170(男)mmol(分别相当于77~100g),约占体重的0.15%,体内钠主要在细胞外液,占总体钠的44%~50%,骨骼中含量也高达40%-47%,细胞内液含量较低,仅9%~10%。食盐(NaCl)是人体获得钠的主要来源。
2.吸收与代谢
人体钠的主要来源为食物。钠在小肠上段吸收,吸收率极高,几乎可全部被吸收,考|试/大故粪便中含钠量很少。钠在空肠的吸收大多是被动性的,主要是与糖和氨基酸的主动转运相偶联进行的。在回肠则大部分是主动吸收。
从食物中摄入的以及由肠分泌的钠,均可很快被吸收,据估计,每日从肠道中吸收的氯化钠总量在4400mg左右。被吸收的钠,部分通过血液输送到胃液、肠液、胆汁以及汗液中。每日从粪便中排出的钠不足10mg。在正常情况下,钠主要从肾脏排出,如果出汗不多,也无腹泻,98%以上摄入的钠自尿中排出,排出量约在2300~3220mg。钠与钙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过程发生竞争,故钠摄入量高时,会相应减少钙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钙排泄。故高钠膳食对骨丢失有很大影响。
钠还从汗中排出,不同个体汗中钠的浓度变化较大,平均含钠盐(NaCl)2.5单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