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时间:2022-09-13 01:4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地理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第一篇: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

本周是我们高一年段教学公开周。在这次年段公开周中,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讲授的内容是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由于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在教学结束后得到了本组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同行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也将近十年了,在这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生涯中,本人总是不断地探索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确实达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并且要落实到位。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仅有的45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各个重要的环节。

一、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以更好地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在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只有“课程标准”。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标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可以知道,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 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 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 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在第三章的地位以及我们年段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要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可以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还可以创设新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山东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进行本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通过网上参考了其他三个版本关于本节课内容的体现,从而有效地对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2

经过了前半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开始渐入门道,已经渐渐地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学,知道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也学会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在这一个月中,由于讲述第二章的内容“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较难理解,所以学生在掌握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我们去上常见天气系统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冷峰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列表对比冷暖峰的不同。大家对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较晴朗,过境时天气变化显著,常出现阴雨天气现象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于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什么锋?常出现怎样的天气现象等却不是很明白,说明所学的知识离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还不懂得注意生活中的地理,平时没有留意,当然也不会跟所学的知识挂钩。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一般采用问题导思,读图列表比较,学生活动及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问题导思,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课堂教学。下一阶段,还要更努力地充实自己,吸取其它学校的教学经验,为我所用,把教学搞得更好。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3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在不断的反思中深感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实效,实惠,但同时也发现其存在一些瑕疵。以下是自己的几点观察和教学反思情况:

一、在新课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新课程的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其中的道理,从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新课程中多媒体技术成为学习的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三、在新课程中教材成为教学的辅助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在新课程中探究式学习的不足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精神。但它也有耗时长效率低的缺点。在45分钟内,不可能组织太多的探究活动。一学期36个学时,更不可能堂堂课去探究,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地理教师感觉课时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活动太多,课时没办法按时完成。接受式学习虽有弊端,但效率高,尤其就;;实际而言,我们基本上是大班教学,需要接受式学习来使更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受益。因此高中课改不应排斥接受式学习。据了解,实验区课堂教学接受式教学多于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在课后更有用武之地,如地理必修1(人教版)中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市区与郊区气温的对比、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等,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素材有限,而且有的操作性不强,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探究问题,增加了备课的时间和难度。于是出现了“探究”在公开课、“接受学习”在平时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同时,也应有配套的探究素材库供老师们选择参考。这样才能确保探究式学习的真正落实,学生才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和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目前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有实际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适于大班制的地理活动素材及辅导资料。

五、在新课程中自身的要求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4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新学期校领导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硬任务来研究、尝试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学以来,为响应校领导的号召,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力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本人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完成而该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讲授。

其次,备课组老师要精心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导学案的优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互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导学案”的编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设计的自主探究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设计的检测题目太深,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就是因“导学案”中编制的题目太深,导致原计划用一课时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足足用了两课时。

另外,由于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5

20xx——20xx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下面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反思如下:

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使用高一独揽必修上册,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都为自然地理的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乃至整个中学地理最难的内容,尤其是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抽象、难理解,要求学生要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很强的理解能力。有些知识点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要求学生要有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要有联系实际迁移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

这届学生录取时的中考成绩可以说是全区最差的,一些学生根本不具备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概况起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不学习型:4个班中每个班都有1——2个学生,有的班人数更多,几乎完全不接受学习。他们上课或睡觉,或干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更甚者上课说话破坏课堂纪律。他们中又分为几种情况,有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低,但是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所以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太差,所学知识对他来说如同“天书”一般,久而久之,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意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也不接受了。

(2)能力有限型:这些学生也想学习,也在学习,甚至是努力地学习,但是因为智力水平有限,基础太差,能力不够,即使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仍很不理想,甚至很差,这些学生属于根本不具备高中阶段学习能力的人。

(3)自我约束力差型:这样的学生占多数,他们只要努力刻苦学习还是能够跟上进度,能够达到相应成绩的。但是他们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目标不很明确,学习时续时断,需要老师经常提醒帮助。老师督促的紧一些成绩就会上去,稍微松一松成绩就会下滑。这样的学生比例较大,如果老师精力有限成绩就不能保证了。

教师自析:

本人年龄较大,精力有限,和学生的沟通有一定困难。刚刚送走的高三学生整体水平较高,潜意识中对本届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总要与往届的学生比较,而这届学生恰恰是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最差的,如此大的反差一时转不过弯来,因此,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工作起来比较急躁,而如此一来结果适得其反。后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情况有一些好转。

总之,在下个学期还要以调整自己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更贴近学生实际。另外,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层辅导以提高成绩,完成会考任务。<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6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有得有失,感触颇多。在不断的反思中深感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实效,实惠。以下是自己的几点的反思情况。

反思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例如在上《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借助FLASH动画,使学生能很轻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

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技术搭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反思三,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诚然,百密一疏。要将这一环节做到缜密,完美,还需进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气。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7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期末考试成绩以均分50分而告终。而八个班只有三个班均分超过50分。回顾这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颇有感慨。现对这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1)学生的基础差

与往届的学生相比,这届学生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①完全不学习型

占有小部分比例,每班约为2---3人,这些人上课除了打瞌睡,就是双手抱在胸前,目光呆滞,一愣就是一节课。任你花言巧语还是天方夜谭,我则稳如泰山面不更色,心不跳。

②偶尔学习型

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比例,约为三分之一。这部分人偶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但稍纵即逝,且不求甚解,没有追根求源的精神。即使有时会问老师题但问过拉倒,听不懂也就算了。

③半梦半醒型

约占三分之二的比例,这与初中没有学过地理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也暴露了中国教育的弊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乎视社会生活的恩赐;过分强调的终极目标的相同,而乎视他们起跑线的不同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个人认为,中考考600分的学生与考400分的学生学习同一套教材,面对的是同一张高考试卷,这对考400分的学生来讲,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

同时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被圈在教室里。每天有大量的作业。双休日和假期又被没完没了的补习班所包围。学生身体素质差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了,基本的生活常识也没有了。如我们在讲“天气”的时候,上课时我说:“气温降低了,天气会……”学生接下来说:“变暖。”再如我们讲到风向的时候,学生理解为向东边刮的就是东风。

高一地理是高考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最难点,在高考中占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初学地理的人学习起来肯定会有难度。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成绩在400分这一档次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难。上课学生听不懂,而教学内容又是高中三年中最为繁重的。因而对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基本处于懵懂状态,收获百分之五十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学生的整体素质低

洞察这届学生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好玩乐,怕吃苦,凡事我行我素,享受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该怎么过。我也曾与几个学生交流过。我问他们:“你们将来打算干什么?”回答:“不知道”惊人的相似,可怕的惊人,难道这就是目前高考制度下塑造出来的国家栋梁?试想我们的国家没有高素质的人材吗?当然不是,但毕竟是少数人。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这一批学生将来才是社会的主流,是生力军。难以想象一旦他们掌管了我们的国度,我们的社会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在这学期的教学方法上,我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但综合前边的因素,再加上这学期教学任务重,课时比往届又少了一课时,这些教学方法用在这届学生身上并不适用。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调整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难度。下学期我们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好。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8

一学年又过去了,回顾高一一学年的个人地理教学,有得有失。得的突出方面是地理尖子生的培养较好;失的方面突出的是没有大面积地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还不到位。下面重点来说说个人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的反思心得。

兴趣培养历来为中外有影响的教育家们作为对教学艺术的高层次追求而倡导。学生不能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工作、生活一生,他们必须终身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培养他们"爱学"、"会学",使他们在毕业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所学知识。涉及面很广的地理知识学习更须如此。如果学生靠死记硬背暂时获得的知识考出较好的分数,但他厌倦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这不能认为是地理教学的成功。如果地理教学在教会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学业结束,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意向犹存,地理知识的大门则永远向他敞开。从这个角度讲,兴趣培养应是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状态则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状态就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如果学生普遍对地理课感兴趣,教学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普遍对地理课的反映平平,说明教学过程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遍厌倦地理课的学习,说明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失败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彻底的反思。一个分数的出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而且是反复的成功,因此,进行教学评价,兴趣状态比分数更为可靠。教师应该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

一、地理课兴趣培养的特点

前苏联一位学者曾通过《少先队员》杂志号召了1700名学生就他们"最不喜欢的课程"参加他的兴趣培养实验,其中最不喜欢地理的有385人,在15门课程中居首位,其次是俄语215人,数学212人。对此,作者议论道:"课程基本上是按难易程度排列的。的确学生遇到困难最多的是俄语和数学,这也合乎规律。但是,为什么最有趣的地理却突然在不受喜欢的课程中占了第一位——这是个谜。"

这位学者的统计并非偶然。我国1982年全国10省市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协作组向近万名中学生调查他们最喜欢的学科和最不喜欢的学科,结果是最喜欢地理课的人次百分数为2%,在12个学科中列第十位;最不喜欢地理课的人次百分数为10%,在12个学科中列第2位。 上列两项资料反映了地理课兴趣培养的特点:地理学科本身高度的趣味性与地理课进行兴趣培养的困难性。这是由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的时空广大性、组成复杂性、区域差异性、多要素综合性、人地相关性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宏观的地理事物丰富多采令人神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多要素的交叉联系引人入胜,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动人心弦。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面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的需要。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地利用改造地理环境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必然要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因此,地理课的内容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但是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教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生兴趣的困难性特点。由此可知,地理课在学生兴趣培养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又注定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我们只有充分发掘地理知识本身的高度趣味性,并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才能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学手段)、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1.教学内容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难,使地理事物总是显得那样新奇、生动。地理感性知识是兴趣源泉的源头,它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面对学生缺乏表象的头脑,不可能唤起探究的热情。满足了学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养兴趣的道路上迈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产生探究理性认识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地理理性知识以综合性为其特点,蕴藏着地理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奥秘。对其趣味性的体验在于进行成功的思考。地理概念是概括而来的,区域特征是比较而来的,规律和成因是分析综合而来的。如果要求学生在思考失败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结论,势必抑制兴趣的形成。

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进一步获得对知识需要的体验,"感到知识具有使人高尚起来的力量——很难找到比这种感觉更强烈的刺激来推动求知的兴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动(智力的、动作的)进行的又快又好,令人钦羡。例如,当学生看到军人、探险者或考察队仅凭地形图即可在陌生的地区活动自如时,自然要激发出掌握读图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学生学好新知识的条件,使学生在获得顺利完成操作的满足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成功。

渗透在知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使学生经常获得能力增强的体验,不断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丰富和满足,从而推动着学习兴趣的发展。

2.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及视听软件)、地理学具(课本、地图册、作业册、颜色笔等)与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内容的载体,是地理教学内容——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提供相当一部分地理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学习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学生是地理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⑴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因为用力跳够得着的果子不仅能使他体验到需要,而且能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兴奋,获得果然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是我们确定其"最近发展区"的依据。如果不了解、不顾及学生的基础,盲目地照本宣讲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学失败的同时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着个别差异。基础不同,形成兴趣的兴奋点也不同。有的学生兴奋点在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上,有的学生则会在努力获得了及格分数后高兴得跳起来。承认并照顾到这种差别,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学习。

⑵学生对掌握着主动权的学习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活动的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阅读检索、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向教师质疑、发表见解等主动方式的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感到自己能力的意义,增强自信心并提高学习成功率。1984年北京教育学院地理组曾对北京市12个区县的18个初中班、2个高中班共8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近90%的学生喜欢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⑶学生对地理野外观察、地理观测、参观访问等室外教学活动感兴趣。室外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最直观的感性知识,激发出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许多在教室内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⑷学生对具有游戏性质的教学活动感兴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

⑸过重的负担抑制学习兴趣,它使学生把地理课与疲劳、烦燥联系在一起。

⑹地理学习的反复失败能引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厌恶,会使学生把地理课与枯燥的死记硬背和糟糕的成绩联系在一起。

⑺对成功的学习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表扬,能使学习兴趣得到强化。

4.教师是地理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又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学生的学情靠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靠教师去激发,学生的进步、发展靠教师去启发、诱导,教师掌握着激发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因此教师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⑴教师本人的思想、情感、学识、能力素质包括进行兴趣培养的意识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内在根据。

⑵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引起多角度的心理兴奋。

⑶教师进行指导的生动性。生动、幽默的讲课使学习的紧张寓于活泼之中,使学生易于学懂、学会、记牢。

⑷教师的教学激情。兴趣靠兴趣来培养,激情靠激情来感染。教师带着对学科、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对自然的热爱融汇而成的激情,神采奕奕地进行教学,不仅能即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长期的感染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⑸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鼓励反映着对学生真挚的感情,对学生兴趣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这有助于学习的成功,另一方面使学生把学习与对教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产生相应的兴奋状态。

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进行地理兴趣培养的根据。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统一的整体,发挥着教学系统进行兴趣培养的功能。综合四个方面因素,地理兴趣培养的途径应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充分发掘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进行成功的学习。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9

第一次接触“三五五”教学模式,感觉它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的完成学案导学问题,并通过应用课来延伸拓展基础课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巩固课实现了学习目标的检查和落实。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感觉“三五五”教学模式实际应用起来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在我们要求学生展示学案问题和达标训练答案时,要么要求某个小组的代表展示,要么让学生抢答,其他同学到底做的怎么样呢?而且一些同学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也不积极参与或者根本不参与,或者以讨论问题为名说说笑笑,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教师又该怎么做呢?怎样让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真正的融会贯通,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的思考,踊跃的回答问题是我们今后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2、对于学习上不积极、思想上有问题的同学,我们应多找其谈心指导,但是由于晚自习第三、四节教师也必须在教室看自习。所以老师们根本没时间找学生。

改革之初总是艰难曲折的,新的教改模式要想真正很好的推行落实并且效果显著,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去积极的倡导和实践。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我反复反思,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

一、加强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二、创新训练方式,促进主动应用

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对地理知识的检验作用,并重视对练习的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1.精编精选练习。练习要符合新大纲能力要求,应涵盖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既有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基础题,也有培养能力的难易适中的提高题,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导向性。

2.突出变式训练,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因此,地理知识要尽可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提问,并通过变换条件,甚至变换题型或设计新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整和能力,改变思维方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0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调整学习思路、学习过程对提高教学效果很重要。同时,还要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腰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3、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4、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改变过去不合时宜的老的教学模式、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1

本学期在悠长和匆忙中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收获亦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履行教学工作。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做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请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开成一个学生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经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节……”,总是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学的压迫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思考很与众不同!”等语气来及时赞扬和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高一(3)班上课,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要我想,西玛拉雅山的海拔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降低呢?”气候一章内容已经上完了,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这个疑难。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会儿,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我,书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同学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虑,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结果,(5)班的孙田同学就提出的“为什么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会影响气候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又为何还在毫无节制地破坏环境?”(4)班的蒋心雨同学提出了“我们青铜峡的气候能否通过扩大植树造林来改善?”等。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a)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b)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那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c)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如高一(2)班的郭瑞同学,性格中和,爱思考,但刚开始上地理课时不爱发言。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世界的洋流模式图》,我观察她绘制时非常注意原图中的细节,将原图的内容原模原样地转换到笔记本上,态度非常认真,我笑着夸赞她:“你真认真,而且很注意细节,将来定能有很大的发展!”她即刻面露喜色,很自信的样子。从那以后,她上地理课的发言频次很高,而且比较准确;作业写的非常工整干净;课下见了我以后,非常谦恭礼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赞美,学生的自信也往往是老师夸出来的,赞美一个闪亮的优点,会重新点燃一颗失落的自卑的心理之明灯。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锋面与气旋》内容时,在课前布置了预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以看出。尤其是高一(5)班的苗晨、孙田、马立兵等同学,做起老师来有模有样,他们合作将《冷锋面图》绘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解,还联系到冷锋对我们当地的气候之影响;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极高。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上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我想,学生们有一种有所作为和被人赏识的心理需求,或者讲就叫它成就感吧,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四.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本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

20xx年9月21日,我承担市教研教培中心组织的全市高中地理观摩教学,教学内容为《寻找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我发动学生从互联网上、课外参考文献上搜寻探索的方法,并且要求他们各自写出实施方案。高一(1)班的王彬利用《普通天文学读物》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自己的方案;高一(2)班的张倩依据《十万个为什么》设计了自己的方案;高一(5)班的孙田利用互联网,在网上通过下载然后再自己整合,独创了自己的方案……(1)到(6)班总共拿出了十二个方案,我对他们的方案进行了类比综合,最后制订了自己的方案,依据方案写出了教案。在器材的准备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置备了指南针、彩色毛线、很精致的标杆,从家中带来了钢卷尺、量角器等等;又根据个人的性情自愿分成了若干个四人小组。在进行预演实测时,大家又发现了一些需要补充和延伸的知识,如“正午的定义”、“地磁偏角的测量”、“测站经度和纬度的测量”等,我及时将这些知识消化,又对教案进行了完善。最终,在市教研教培中心组织的全市地理教师的面前,我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观摩课,学生们圆满完成了实测任务,受到大家的好评。

五.反思如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板着脸孔说教,还是面带微笑上课;是授完课就走,还是下课时间与学生交流;是只管知识传授,还是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上课铃声未响之前,我总会站立在教室门口,静候学生们上课。在课堂上我总会面带微笑,用非常和蔼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准确的措词来讲授每一个知识点。如果有不守纪律的学生,我也不轻易发脾气,我总是循循善诱地教导他们。

每次下课后,我总会与学生们进行交谈,谈话的内容很丰富,从衣食住行到家中的经济状况;从学习的目的到学习的责任;从家长对学生的希望到学生如何努力才不辜负家长的期望;遇到天气变冷及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暖;提醒他们注意交通安全到人身安全等等方面。

所以,广大学生总觉着我是他们可尊敬的父辈,是他们可学习的榜样,是他们愿意交流的对象。我的地理课总能非常顺利地进行下去,调皮捣乱起哄等现象少之又少。

总之,一学期了,每天与370余名学生打交道,感触是很多的,反思亦是非常多。将这些点滴之得写出来,也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一个小结。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2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有得有失,感触颇多.在不断的反思中深感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实效,实惠.以下是自己的几点的反思情况.

反思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例如在上<<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借助FLASH动画,使学生能很轻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技术搭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反思三,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诚然,百密一疏。要将这一环节做到缜密,完美,还需进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气。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3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该怎样上课?……需要冷静、积极地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多交流探讨,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备课,然后在去请教探讨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得以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4.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

5.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第二篇: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一学期又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我觉得对学生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下面重点来说说个人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的反思心得。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一个分数的出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而且是反复的成功,因此,进行教学评价,兴趣状态比分数更为可靠。教师应该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

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学手段)、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1.教学内容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难,使地理事物总是显得那样新奇、生动。地理感性知识是兴趣源泉的源头,它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面对学生缺乏表象的头脑,不可能唤起探究的热情。满足了学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养兴趣的道路上迈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产生探究理性认识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地理理性知识以综合性为其特点,蕴藏着地理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奥秘。对其趣味性的体验在于进行成功的思考。地理概念是概括而来的,区域特征是比较而来的,规律和成因是分析综合而来的。如果要求学生在思考失败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结论,势必抑制兴趣的形成。

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进一步获得对知识需要的体验,感到知识具有使人高尚起来的力量—很难找到比这种感觉更强烈的刺激来推动求知的兴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动(智力的、动作的)进行的又快又好,令人钦羡。例如,当学生看到军人、探险者或考察队仅凭地形图即可在陌生的地区活动自如时,自然要激发出掌握读图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学生学好新知识的条件,使学生在获得顺利完成操作的满足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成功。

渗透在知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使学生经常获得能力增强的体验,不断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丰富和满足,从而推动着学习兴趣的发展。

2.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及视听软件)、地理学具(课本、地图册、作业册、颜色笔等)与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内容的载体,是地理教学内容——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提供相当一部分地理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学习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学生是地理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⑴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因为用力跳够得着的果子不仅能使他体验到需要,而且能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兴奋,获得果然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是我们确定其最近发展区的依据。如果不了解、不顾及学生的基础,盲目地照本宣讲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学失败的同时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着个别差异。基础不同,形成兴趣的兴奋点也不同。有的学生兴奋点在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上,有的学生则会在努力获得了及格分数后高兴得跳起来。承认并照顾到这种差别,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学习。

第三篇:高一地理_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自从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其他同事的热心帮助下,在师父的教导下,我收获良多。本学期我从事的是高一地理教学,所教班级是高一1、2、3、4班,无论怎么样,现在对四个班的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这和班主任的热情合作是分不开的。回顾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收获颇多,现将我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这一学期,我思想上已逐渐成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首先,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为此我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这样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其次,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跟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以身作则,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学生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传送一些良好的品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二、教学方面 这一学期,由于本身的经验不足,迫使我一方面加紧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多听一些老教师的课,比如我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地理学科的课,只要我有时间就去听,特别是师父的课,基本上能做到每次必听,听完之后还和老师交流经验,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另外老师也常听我的课,对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很尖锐的指出来,及时纠正了,在其他班上就没有了类似的情况。此外我还积极去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如政治、历史等科目,因为,我已经能感受到虽然不是同一科,但是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也可以给我很多的知识,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教学经验。听课,似乎已经成了我的一大乐事,本学期共用了两本听课笔记来记录我的听课。听课还能及时让我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使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听课得到的教学经验,还有平时和老教师的经验交流,我也逐渐的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堂课假如问题设计的好,即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有一对双胎胎姐妹,班级里有最好,也许气氛会更热烈一些,假如没有就徦设,这个问题我用了两年,每次也都有较好的效果,乐此不疲。妹妹比姐姐晚出生一小时,所以屈居老二,大家能想办法让这位姐姐管她的妹妹叫“姐姐”吗?这一问题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一年来我总感觉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采用另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现在的学生动手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课堂互动方面,特别不愿意参加,所以,我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并且高频率的以设问的方式来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笼统的针对学生,也不单一针对,而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告诉学生,只给两三次回答的机会,看谁想起立回答,如果没人参与,就直接公布答案,但是同时告诉学生这样对他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过一周的实验,收到良好的效果,也让我和学生的关系相处的更好,一举两得。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与同组教师学习经验。

2、对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3、在教学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全面发展。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并融会贯通。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回顾这一年,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和不足,但无论怎样,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

第四篇: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本学期担任高一地理教学任务,在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学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到学得有趣,即产生了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相关。从地理知识本身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学科特点。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这一节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二战期间,英军巧妙利用西欧地区天气变化由西向东发展的规律,不仅成功躲避了德国法西斯的空袭,还用大雾作掩护对德军进行反击,使德军损失惨重的小故事。这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讲梅雨天气的形成时,让学生先将“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词理解一下,然后再讲解梅雨形成的原理和分布,这样使课堂更生动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海陆风的形成时,先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地理问题。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材在每节课后还设计了“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广泛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完成后,我的同学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活动”中提供的两幅天气变化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读图、分析、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手势法:如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2)口诀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形状与高低气压的分布,同时也可用此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直至延伸到各种等值线的一般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来描述月相的规律,简洁而明确。(3)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住等;(4)图象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象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尤其地球的公转,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及洋流的分布内容繁琐又不易进行机械记忆。(5)数理结合法: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时用到几何学的知识,分析月球和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时用到物理上的万有引力知识等;(6)实地考察法:到野外实地观察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比如在《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这一节,给学生提供各类岩石的标本,使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海蚀地貌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日在海边多走走看看。凡此种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

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形式也一直处在摸索阶段,我觉得只有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第五篇: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

经过了前半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开始渐入门道,已经渐渐地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学,知道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也学会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在这一个月中,由于讲述第二章的内容“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较难理解,所以学生在掌握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我们去上常见天气系统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冷峰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列表对比冷暖峰的不同。大家对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较晴朗,过境时天气变化显著,常出现阴雨天气现象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于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什么锋?常出现怎样的天气现象等却不是很明白,说明所学的知识离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还不懂得注意生活中的地理,平时没有留意,当然也不会跟所学的知识挂钩。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一般采用问题导思,读图列表比较,学生活动及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问题导思,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课堂教学。下一阶段,还要更努力地充实自己,吸取其它学校的教学经验,为我所用,把教学搞得更好。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2

经过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高一学生年龄在17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案例:地理学科“降水的分布”的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重要一步在“说”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讨论从而“分析”、“归纳”,总结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滩上的人感觉地面“好烫”而水中的人则感觉“水里还是凉的”,晚上情况相反;冬季感受与夏季相反这些老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学习“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内容时,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水陆受热散热的差异”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与问题,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高一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3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在不断的反思中深感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实效,实惠,但同时也发现其存在一些瑕疵。以下是自己的几点观察和教学反思情况:

一、在新课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新课程的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其中的道理,从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新课程中多媒体技术成为学习的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三、在新课程中教材成为教学的辅助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在新课程中探究式学习的不足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精神。但它也有耗时长效率低的缺点。在45分钟内,不可能组织太多的探究活动。一学期36个学时,更不可能堂堂课去探究,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地理教师感觉课时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活动太多,课时没办法按时完成。接受式学习虽有弊端,但效率高,尤其就;;实际而言,我们基本上是大班教学,需要接受式学习来使更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受益。因此高中课改不应排斥接受式学习。据了解,实验区课堂教学接受式教学多于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在课后更有用武之地,如地理必修1(人教版)中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市区与郊区气温的对比、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等,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素材有限,而且有的操作性不强,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探究问题,增加了备课的时间和难度。于是出现了“探究”在公开课、“接受学习”在平时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同时,也应有配套的探究素材库供老师们选择参考。这样才能确保探究式学习的真正落实,学生才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和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目前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有实际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适于大班制的地理活动素材及辅导资料。

五、在新课程中自身的要求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4

一学年又过去了,回顾高一一学年的个人地理教学,有得有失。得的突出方面是地理尖子生的培养较好;失的方面突出的是没有大面积地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还不到位。下面重点来说说个人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的反思心得。

兴趣培养历来为中外有影响的教育家们作为对教学艺术的高层次追求而倡导。学生不能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工作、生活一生,他们必须终身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培养他们“爱学”、“会学”,使他们在毕业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所学知识。涉及面很广的地理知识学习更须如此。如果学生靠死记硬背暂时获得的知识考出较好的分数,但他厌倦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这不能认为是地理教学的成功。如果地理教学在教会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学业结束,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意向犹存,地理知识的大门则永远向他敞开。从这个角度讲,兴趣培养应是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状态则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状态就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如果学生普遍对地理课感兴趣,教学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普遍对地理课的反映平平,说明教学过程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遍厌倦地理课的学习,说明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失败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彻底的反思。一个分数的出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而且是反复的成功,因此,进行教学评价,兴趣状态比分数更为可靠。教师应该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

一、地理课兴趣培养的特点

前苏联一位学者曾通过《少先队员》杂志号召了1700名学生就他们“最不喜欢的课程”参加他的兴趣培养实验,其中最不喜欢地理的有385人,在15门课程中居首位,其次是俄语215人,数学212人。对此,作者议论道:“课程基本上是按难易程度排列的。的确学生遇到困难最多的是俄语和数学,这也合乎规律。但是,为什么最有趣的地理却突然在不受喜欢的课程中占了第一位——这是个谜。”

这位学者的统计并非偶然。我国1982年全国10省市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协作组向近万名中学生调查他们最喜欢的学科和最不喜欢的学科,结果是最喜欢地理课的人次百分数为2%,在12个学科中列第十位;最不喜欢地理课的人次百分数为10%,在12个学科中列第2位。 上列两项资料反映了地理课兴趣培养的特点:地理学科本身高度的趣味性与地理课进行兴趣培养的困难性。这是由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的时空广大性、组成复杂性、区域差异性、多要素综合性、人地相关性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宏观的地理事物丰富多采令人神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多要素的交叉联系引人入胜,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动人心弦。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面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的需要。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地利用改造地理环境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必然要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因此,地理课的内容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但是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教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生兴趣的困难性特点。由此可知,地理课在学生兴趣培养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又注定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我们只有充分发掘地理知识本身的高度趣味性,并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才能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学手段)、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1.教学内容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难,使地理事物总是显得那样新奇、生动。地理感性知识是兴趣源泉的源头,它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面对学生缺乏表象的头脑,不可能唤起探究的热情。满足了学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养兴趣的道路上迈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产生探究理性认识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地理理性知识以综合性为其特点,蕴藏着地理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奥秘。对其趣味性的体验在于进行成功的思考。地理概念是概括而来的,区域特征是比较而来的,规律和成因是分析综合而来的。如果要求学生在思考失败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结论,势必抑制兴趣的形成。

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进一步获得对知识需要的体验,“感到知识具有使人高尚起来的力量——很难找到比这种感觉更强烈的`刺激来推动求知的兴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动(智力的、动作的)进行的又快又好,令人钦羡。例如,当学生看到军人、探险者或考察队仅凭地形图即可在陌生的地区活动自如时,自然要激发出掌握读图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学生学好新知识的条件,使学生在获得顺利完成操作的满足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成功。

渗透在知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使学生经常获得能力增强的体验,不断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丰富和满足,从而推动着学习兴趣的发展。

2.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及视听软件)、地理学具(课本、地图册、作业册、颜色笔等)与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内容的载体,是地理教学内容——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提供相当一部分地理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学习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学生是地理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⑴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因为用力跳够得着的果子不仅能使他体验到需要,而且能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兴奋,获得果然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是我们确定其“最近发展区”的依据。如果不了解、不顾及学生的基础,盲目地照本宣讲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学失败的同时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着个别差异。基础不同,形成兴趣的兴奋点也不同。有的学生兴奋点在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上,有的学生则会在努力获得了及格分数后高兴得跳起来。承认并照顾到这种差别,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学习。

⑵学生对掌握着主动权的学习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活动的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阅读检索、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向教师质疑、发表见解等主动方式的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感到自己能力的意义,增强自信心并提高学习成功率。1984年北京教育学院地理组曾对北京市12个区县的18个初中班、2个高中班共8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近90%的学生喜欢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⑶学生对地理野外观察、地理观测、参观访问等室外教学活动感兴趣。室外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最直观的感性知识,激发出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许多在教室内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⑷学生对具有游戏性质的教学活动感兴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

⑸过重的负担抑制学习兴趣,它使学生把地理课与疲劳、烦燥联系在一起。

⑹地理学习的反复失败能引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厌恶,会使学生把地理课与枯燥的死记硬背和糟糕的成绩联系在一起。

⑺对成功的学习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表扬,能使学习兴趣得到强化。

4.教师是地理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又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学生的学情靠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靠教师去激发,学生的进步、发展靠教师去启发、诱导,教师掌握着激发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因此教师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⑴教师本人的思想、情感、学识、能力素质包括进行兴趣培养的意识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内在根据。

⑵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引起多角度的心理兴奋。

⑶教师进行指导的生动性。生动、幽默的讲课使学习的紧张寓于活泼之中,使学生易于学懂、学会、记牢。

⑷教师的教学激情。兴趣靠兴趣来培养,激情靠激情来感染。教师带着对学科、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对自然的热爱融汇而成的激情,神采奕奕地进行教学,不仅能即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长期的感染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⑸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鼓励反映着对学生真挚的感情,对学生兴趣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这有助于学习的成功,另一方面使学生把学习与对教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产生相应的兴奋状态。

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进行地理兴趣培养的根据。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统一的整体,发挥着教学系统进行兴趣培养的功能。综合四个方面因素,地理兴趣培养的途径应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充分发掘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进行成功的学习。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我是产假后才接手这些班级,所以对班级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仅管带着小孩上课很辛苦,但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高一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城市的交通运输》一课时,我用湖州市区的交通图代替课本中的香港交通图来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6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有得有失,感触颇多.在不断的反思中深感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实效,实惠.以下是自己的几点的反思情况.

反思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例如在上<<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借助FLASH动画,使学生能很轻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技术搭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反思三,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诚然,百密一疏。要将这一环节做到缜密,完美,还需进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气。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7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调整学习思路、学习过程对提高教学效果很重要。同时,还要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腰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3、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4、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改变过去不合时宜的老的教学模式、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8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新学期校领导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硬任务来研究、尝试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学以来,为响应校领导的号召,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力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本人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完成而该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讲授。

其次,备课组老师要精心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导学案的优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互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导学案”的编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设计的自主探究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设计的检测题目太深,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就是因“导学案”中编制的题目太深,导致原计划用一课时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足足用了两课时。

另外,由于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9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期末考试成绩以均分50分而告终。而八个班只有三个班均分超过50分。回顾这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颇有感慨。现对这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1)学生的基础差

与往届的学生相比,这届学生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①完全不学习型

占有小部分比例,每班约为2---3人,这些人上课除了打瞌睡,就是双手抱在胸前,目光呆滞,一愣就是一节课。任你花言巧语还是天方夜谭,我则稳如泰山面不更色,心不跳。

②偶尔学习型

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比例,约为三分之一。这部分人偶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但稍纵即逝,且不求甚解,没有追根求源的精神。即使有时会问老师题但问过拉倒,听不懂也就算了。

③半梦半醒型

约占三分之二的比例,这与初中没有学过地理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也暴露了中国教育的弊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乎视社会生活的恩赐;过分强调的终极目标的相同,而乎视他们起跑线的不同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个人认为,中考考600分的学生与考400分的学生学习同一套教材,面对的是同一张高考试卷,这对考400分的学生来讲,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

同时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被圈在教室里。每天有大量的作业。双休日和假期又被没完没了的补习班所包围。学生身体素质差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了,基本的生活常识也没有了。如我们在讲“天气”的时候,上课时我说:“气温降低了,天气会……”学生接下来说:“变暖。”再如我们讲到风向的时候,学生理解为向东边刮的就是东风。

高一地理是高考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最难点,在高考中占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初学地理的人学习起来肯定会有难度。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成绩在400分这一档次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难。上课学生听不懂,而教学内容又是高中三年中最为繁重的。因而对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基本处于懵懂状态,收获百分之五十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学生的整体素质低

洞察这届学生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好玩乐,怕吃苦,凡事我行我素,享受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该怎么过。我也曾与几个学生交流过。我问他们:“你们将来打算干什么?”回答:“不知道”惊人的相似,可怕的惊人,难道这就是目前高考制度下塑造出来的国家栋梁?试想我们的国家没有高素质的人材吗?当然不是,但毕竟是少数人。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这一批学生将来才是社会的主流,是生力军。难以想象一旦他们掌管了我们的国度,我们的社会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在这学期的教学方法上,我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但综合前边的因素,再加上这学期教学任务重,课时比往届又少了一课时,这些教学方法用在这届学生身上并不适用。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调整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难度。下学期我们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好。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0

本学期在悠长和匆忙中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收获亦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履行教学工作。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做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请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开成一个学生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经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节……”,总是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学的压迫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思考很与众不同!”等语气来及时赞扬和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高一(3)班上课,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要我想,西玛拉雅山的海拔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降低呢?”气候一章内容已经上完了,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这个疑难。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会儿,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我,书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同学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虑,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结果,(5)班的孙田同学就提出的“为什么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会影响气候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又为何还在毫无节制地破坏环境?”(4)班的蒋心雨同学提出了“我们青铜峡的气候能否通过扩大植树造林来改善?”等。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a)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b)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那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c)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如高一(2)班的郭瑞同学,性格中和,爱思考,但刚开始上地理课时不爱发言。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世界的洋流模式图》,我观察她绘制时非常注意原图中的细节,将原图的内容原模原样地转换到笔记本上,态度非常认真,我笑着夸赞她:“你真认真,而且很注意细节,将来定能有很大的发展!”她即刻面露喜色,很自信的样子。从那以后,她上地理课的发言频次很高,而且比较准确;作业写的非常工整干净;课下见了我以后,非常谦恭礼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赞美,学生的自信也往往是老师夸出来的,赞美一个闪亮的优点,会重新点燃一颗失落的自卑的心理之明灯。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锋面与气旋》内容时,在课前布置了预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以看出。尤其是高一(5)班的苗晨、孙田、马立兵等同学,做起老师来有模有样,他们合作将《冷锋面图》绘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解,还联系到冷锋对我们当地的气候之影响;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极高。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上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我想,学生们有一种有所作为和被人赏识的心理需求,或者讲就叫它成就感吧,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四.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本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

20xx年9月21日,我承担市教研教培中心组织的全市高中地理观摩教学,教学内容为《寻找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我发动学生从互联网上、课外参考文献上搜寻探索的方法,并且要求他们各自写出实施方案。高一(1)班的王彬利用《普通天文学读物》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自己的方案;高一(2)班的张倩依据《十万个为什么》设计了自己的方案;高一(5)班的孙田利用互联网,在网上通过下载然后再自己整合,独创了自己的方案……(1)到(6)班总共拿出了十二个方案,我对他们的方案进行了类比综合,最后制订了自己的方案,依据方案写出了教案。在器材的准备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置备了指南针、彩色毛线、很精致的标杆,从家中带来了钢卷尺、量角器等等;又根据个人的性情自愿分成了若干个四人小组。在进行预演实测时,大家又发现了一些需要补充和延伸的知识,如“正午的定义”、“地磁偏角的测量”、“测站经度和纬度的测量”等,我及时将这些知识消化,又对教案进行了完善。最终,在市教研教培中心组织的全市地理教师的面前,我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观摩课,学生们圆满完成了实测任务,受到大家的好评。

五.反思如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板着脸孔说教,还是面带微笑上课;是授完课就走,还是下课时间与学生交流;是只管知识传授,还是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上课铃声未响之前,我总会站立在教室门口,静候学生们上课。在课堂上我总会面带微笑,用非常和蔼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准确的措词来讲授每一个知识点。如果有不守纪律的学生,我也不轻易发脾气,我总是循循善诱地教导他们。

每次下课后,我总会与学生们进行交谈,谈话的内容很丰富,从衣食住行到家中的经济状况;从学习的目的到学习的责任;从家长对学生的希望到学生如何努力才不辜负家长的期望;遇到天气变冷及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暖;提醒他们注意交通安全到人身安全等等方面。

所以,广大学生总觉着我是他们可尊敬的父辈,是他们可学习的榜样,是他们愿意交流的对象。我的地理课总能非常顺利地进行下去,调皮捣乱起哄等现象少之又少。

总之,一学期了,每天与370余名学生打交道,感触是很多的,反思亦是非常多。将这些点滴之得写出来,也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一个小结。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1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2

20xx——20xx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下面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反思如下:

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使用高一独揽必修上册,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都为自然地理的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乃至整个中学地理最难的内容,尤其是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抽象、难理解,要求学生要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很强的理解能力。有些知识点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要求学生要有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要有联系实际迁移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

这届学生录取时的中考成绩可以说是全区最差的,一些学生根本不具备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概况起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不学习型:4个班中每个班都有1——2个学生,有的班人数更多,几乎完全不接受学习。他们上课或睡觉,或干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更甚者上课说话破坏课堂纪律。他们中又分为几种情况,有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低,但是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所以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太差,所学知识对他来说如同“天书”一般,久而久之,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意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也不接受了。

(2)能力有限型:这些学生也想学习,也在学习,甚至是努力地学习,但是因为智力水平有限,基础太差,能力不够,即使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仍很不理想,甚至很差,这些学生属于根本不具备高中阶段学习能力的人。

(3)自我约束力差型:这样的学生占多数,他们只要努力刻苦学习还是能够跟上进度,能够达到相应成绩的。但是他们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目标不很明确,学习时续时断,需要老师经常提醒帮助。老师督促的紧一些成绩就会上去,稍微松一松成绩就会下滑。这样的学生比例较大,如果老师精力有限成绩就不能保证了。

教师自析:

本人年龄较大,精力有限,和学生的沟通有一定困难。刚刚送走的高三学生整体水平较高,潜意识中对本届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总要与往届的学生比较,而这届学生恰恰是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最差的,如此大的反差一时转不过弯来,因此,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工作起来比较急躁,而如此一来结果适得其反。后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情况有一些好转。

总之,在下个学期还要以调整自己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更贴近学生实际。另外,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层辅导以提高成绩,完成会考任务。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3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调整学习思路、学习过程对提高教学效果很重要。同时,还要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腰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3.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4.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改变过去不合时宜的老的教学模式、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下载高一地理教学反思[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地理教学反思[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调整学习思路、学习过程对提高教学效果很重要。同时,还要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14篇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1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有得有失,感触颇多。在不断的反思中深感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实效,实惠。以下是自己的几点的反思情况:反思一:转换......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第一学期) 子午沙鼠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期末考试成绩以均分50分而告终。而八个班只有三个班均分超过50分。回顾这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颇有感慨。现对......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焦维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注重实际应用。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好地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不断地......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2

    教 学 反 思 高一年级陈志春 回顾高一学年的个人化学教学,有得有失。得是突出方面是化学尖子生的培养较好;失的方面突出的是没有大面积地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化学学科兴......

    高一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2007——2008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下面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反思如下: 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使用湘教版高一必修上册,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宇宙中的......

    高一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2006——2007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下面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反思如下:教材分析:这个学期的教材使用高一独揽必修上册,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