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1《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在文中,一直萦绕在耳边的就是那首动人的歌曲“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对呀,小作者对大海的这一份依恋、这一份浓情、这一份长大后仍挥之不去的大海情结,就构成了这饱含深情的赶海课文将赶海的经历描写得生动而具体,富有童趣。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满载而归”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1、把学生带入情境。课前,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脑海中想到了美丽的大海,看到赶海的图片,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一起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做完“摸”的动作后,读“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等,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3、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其实读还是最重要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进入情景的朗读,文章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因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不足也有很多:
1、教学时重视了各种形式的读,但品词品句部分做得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说趣做得不够。课文后面有一题是“说说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本来打算在课中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口头练说,课外与课内有机结合——说说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再把它放在课后进行小练笔,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些。但因为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后面时间较紧,因此,我最后就把这个环节省略了。
3、课文中有许多动词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应该引导学生品味,然后结合写作,让学生懂得以后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动词这种形式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有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2《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因此,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读、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开始上课,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欢快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想到了美丽的大海,想到了在海边捉贝壳的情形,急着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完“摸”的动作后,“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等,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4、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2、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感受到了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各种有新意的教学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的“学”“悟”服务,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学习“追浪花”和“捉螃蟹”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品读和感悟,多少有点牵着学生鼻子走过场的痕迹,令人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深钻教材,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3《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
1、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4《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富有情趣。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曲《大海,我的故乡》,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抓住“每当……便……”的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个“闹”字特别有趣,童年时代都喜欢玩、闹,带有一种兴奋的心情。通过师生对“闹”的表演,使感受到赶海的快乐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中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过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象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5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11课,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些趣事,抒发了热爱大海,难忘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全文的内容紧紧围绕“趣”和“乐”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课文行文流畅,内涵浅显明朗,字里行间充满活泼和真挚,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实际。分析通篇课文,寓意简明,可深挖的“点”不多,教学回旋余地相对较小,故采用抓朗读训练学生语感,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生动活泼的写作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做得还比较满意的方面
1、上课时,我首先立足于本课的“趣”,开动脑筋,设计多个环节,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们读趣、找趣、说趣、品趣。
2、先把学生导入意境。开始上课,首先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长的歌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教室,接着我用优美的语言对大海的美景进行描述,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和无限向往。在课文结束时,《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又一次响起,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进入意境,再次回味赶海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培养语感,就要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真切感受,链接生活是一种好方法,因为链接生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有了体验,学生的情感就更投入,朗读的效果自然就会更好。我在教学学生朗读《赶海》中“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你们在家里要长辈答应做某件事,“闹”过吗?
生(齐):闹过!
师:现在我就考考你们。我现在就是文中的舅舅,你们就是文中的“我”。谁来和我“闹一闹”?
(老师选了一名学生,自己坐在桌子旁,手里捧着一本书看着。)
生(走到老师面前):舅舅你带我去赶海吧!
师:我今天没空,我正在看书呢,下次再去吧!
生(摇了摇在看书的老师):舅舅,舅舅,你就带我去嘛,你早就答应过我了。(说着从老师手中“抢”下书放到桌上。)
师:赶海有什么意思呀!你不是很爱看电视吗?今天,我就特许你看一个下午的电视。
生:我不,我不!我就要去赶海嘛!(说着就拖起老师来。同学们都笑起来。)
师:好吧,我就依你去赶海吧,你这个鬼丫头!(同学们鼓起掌来。)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要读出“闹”的感觉。
我为了引导学生读出“闹”的语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合作将“闹”的过程充分地展示了出来。其实,师生合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闹”丰富内含的过程。学生增强了“闹”的感受,读出语感就不难了。
4、创设阅读场境,体味赶海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趣事,我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情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摸海星”、“捏大虾”两个片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动脑筋,让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之中。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设计了两个情景,一是“摸海星”,为了让学生读出“摸呀摸呀”的动作感觉和过程感觉,特意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了摸海星的‘趣’?”,“你从‘摸呀摸呀’这个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思考中找到了“动作感觉”和“过程感觉”,再读时效果就明显不一样。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2、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感受到了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各种有新意的教学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的“学”“悟”服务,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3、这节课学习“追浪花”和“捉螃蟹”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品读和感悟,多少有点牵着学生鼻子走过场的痕迹,令人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深钻教材,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
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俺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身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测揣测该这样来演。呆会儿俺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扮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每,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俺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咦,怎么俺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俺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俺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4)、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俺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读)俺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俺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俺们可别光顾着自身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过渡:刚才俺们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捏大虾、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乐趣。那么,让俺们一起把体会到的乐趣用最动听的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俺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境呢?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假如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说,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示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假如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1、心情小结。
今天,俺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出示《大海啊故乡》歌词,同时配上音乐)这是作者最爱唱的歌《大海啊故乡》,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俺们可以在音乐声中,把俺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
4、生唱歌、读歌词。
七、作业自助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曲。
3、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美文。
4、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5、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根据自身的喜好任选一至两项,课后完成)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2
教材简析
《赶海》是苏教版第6册第4单元的一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教程略)
第二课时:
学习第2-5自然段,通过精读课文,感悟赶海的乐趣。
第三课时:
学习方法,并进行小练笔。(教程略)
《赶海》第二课时二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通过精读训练,感悟赶海的乐趣。
2.理解“束手就擒”,读好“嘿”等语气词。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赶海的乐趣;
2.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谈活引入
1.同学们,紧张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第一段)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
一个名叫杨谦的朋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赶海》这一课,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二、感受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到了海边,刚巧是退潮的时候。师描述:你看那浪潮,哗,往下退一节,然后回来,哗,再往下退,又回来……就这样,浪潮一点一点往下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浪潮的?请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把描写浪潮的句子画出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4.想不想去追赶浪花?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
追赶浪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大家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直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①摸海星有趣在哪里?
②请你通过读把摸海星的乐趣表达出来。
③从语气词“嘿”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指名摸海星的句子,集体评议。
捉螃蟹: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①你为什么画这句?
②螃蟹容易捉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束手就擒”)
③你从“哎哟”读懂了什么?
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你见过大虾吗?(播放大虾图)它正摇摆着两条长须呢!
②这是戏台上的武将。(播放武将图)它们像吗?
③多神气的武将呀!可是,(引读)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④谁来把这段话读一读?注意读好语气词“咦”、“哦”。师生评议。
3.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其中的乐趣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赶海这么有趣,来赶海的人自然也很多。请你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填空:
沙滩上可热闹了,人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星,有的捡贝壳,有的
有的,有的。
过渡: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太阳已经偏西,黄昏时分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播放海边黄昏图)是啊,傍晚的大海充满了宁静美。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句诗?
三、回味赶海的乐趣。
如此美丽的大海,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珍藏着“我”童年许多的欢乐。在这里,我既可以追赶浪花,又可以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还可以欣赏大海的宁静美,难怪“我”要闹着去赶海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美好的歌声来赞美大海吧!
播放《大海啊,故乡》,全班跟唱。
四、作业
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选最难忘的一件跟同学说一说。
板书:
追赶浪花――赶海――欣赏美景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舅舅努努嘴儿束手就擒夹住痒痒的
大虾一捏俘虏偏西满载而归
螃蟹嘿不甘东逃西窜哎哟
大螯咦吹拂哼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
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配上音乐)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五、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气词,初步体会其在句中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感知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放《大海啊故乡》
(齐读课题)。
师:还记得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板书:童年趣事
师:这在文章第一小节就告诉我们了,来打开语文书齐读课文的第一节
二、整体把握,感悟文本
过渡:看——碧蓝的海水,松软的沙滩。听——海浪的声音!想去赶海吧,那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
1、自由读课文2—3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后面的段落,想一想文中的.“我”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自读课文。
反馈: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指导写捏)
师:这些事情在课文的哪几节中向我们介绍的!
指名读2、3小节
2、小组活动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过渡:哪一件事最吸引你,最有趣?
1)追浪花
出示句子: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a师:说说看有趣在哪?
指名读
师:这是浪花吗?这就像谁?你看我兴奋的样,在那——
b指名读
师:你看,浪花看到你们小朋友都不舍得走了!
c想追浪花的同学就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还有哪件事最吸引你?
2)抓海星
出示句子: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指名读
出示海星图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海星?
来齐读这句。
过渡:有趣的还不止摸海星呢!还有什么?
3)捉螃蟹
出示句子: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赶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a(能读一读这段话吗?)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师:你们捉过螃蟹吗?
束手就擒(出示词卡)读
东逃西窜(出示词卡)
男生声音响亮全体男生读
过渡:还有有趣的事吗?
4)擒大虾
出示句子: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a指名读
师:先读读
师:他有两个词读的特别好,咦哦你为什么这样读读的好说的更好!
b齐读
师:看这有只大虾,与你想象中一样吗?
师:你看它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够神气的。还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够威风的。
师:我轻轻伸过手去,——
c指名读
捏
齐读
师:我们来一起捏这只大虾。(引读)
4、出示课文插图讲省略号
5、伴着宁静的音乐引读第4段
6、介绍首尾呼应
三、作业
课文学完了,我们得做点作业吧,如果让你自己来设计,你们想做些什么作业呢?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为了给同学们更多选择的空间我这也开了一间作业超市,你也可以到这里来选择。
板书:
追浪花
童年赶海趣事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课文,写一次有趣的活动。
教学内容
分析《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看图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文,(师配音朗读)
2、解决字音:要读好课文,必须先扫清生字,大家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3、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兴假似将
4、自读课文了,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优美的.朗读?
6、解决字形: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7、解决字义: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三、理清脉络
1、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课文写的是哪时发生的事?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能用“每当……便想起……”说句话吗?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输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初读,感受其“趣”1、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捡贝壳……”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二、精读课文,体验其“趣”2、引导学生交流。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DD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5)乐趣五:满载而归。把句中的“战利品”换成其他内容,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可以怎么说?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够叙述课文内容给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这是一件什么礼物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听、请看,(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每当听到这首歌,唱起这首歌时,你想到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生:想到海边玩水,想到海边抓螃蟹……)。
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师:你们喜欢赶海吗?想不想去赶海?也难怪“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呢!(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要注意抓住这句话中哪个字去理解这句话?从这个“闹”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吵”着“闹”着要舅舅带他去赶海呀?
(引导学生从“闹”字中体会因为赶海有趣,好玩,所以我要“闹” )
(教师板书:有趣)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1、那赶海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听课文朗读,(打开朗读课件)注意从第二三自然段中,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2、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有趣。(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
1、(汇报学习成果)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我们按顺序一处一处找,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举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教师点拨)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情景?(出示课件:海浪视频)看,看见你们来了,都不忍离开了,正一步一回头地看着你们呢u看着这么可爱、调皮的浪花你们想跟他们干什么呢?
生:赤着脚在海边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
师: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该是多么有趣地情景,小朋友想不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浪花会来个回马枪和“我”相碰(板书:追赶浪花)是多么有趣呀!
2、刚才我们体会了追浪花的乐趣,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呢?
师:你们有没有在大人的带领下到海边或田野里摸鱼或摸过螺?老师请俩位同学上台来示范“摸”的动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摸”的动作,再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师:你的“摸呀摸呀”读得真不错,老师把它写下来。(板书:摸海星)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你体会得真好!从你的读中,老师体会到你摸得真认真。
3、你们摸得这么慢,摸得这么小心,摸得这么认真,摸到什么
东西了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一只小海星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你怎么还不够兴
呀?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4、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5、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理解“哎哟”
出示:“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
生:疼。
生:我除了听出了疼,还听出疼中夹杂着高兴。
师:被螃蟹夹得疼吗?(有点)以后还抓不抓了?
生:还去,因为抓螃蟹太有趣了!
师:谁再试试读读“哎哟”?
师:老师也想读读,能不能给老师这个机会?(把“哎哟”我读得快,因为没想到螃蟹用大螯夹住了自己的手。)
生:“哎哟”我读得高兴。
生:……板书:抓螃蟹
6、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创设情景)指着一名学生故意说:“咦,你不是五年级的学生吗?怎么跑到三年级来上课呀?(学生作解释)哦,原来是老师弄错啦!”
(1)师引导谈体会:这段话中“咦”和“哦”两个语气词能交换吗?我们把这两个语气词交换顺序后再读读,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不能,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
(2)指导读好“咦”和“哦”两个语气词
(3)在这里武将指的是?你们听威武的大虾在说:“来呀,来呀,你们能把我怎么样?”面对这威武的大虾,此时,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生:我想抓住它。我捏住它。……
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老师请两组同学上台来演示动作。好不好?每组同学一个当大虾,一个当“我”。一组同学演示“抓”的动作,另一组同学演示“捏”的动作。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其他同学注意从他们的.动作中体会用“抓”大虾好呢?还是用“捏”大虾好?想一想,为什么?(让学生从中体会用力的力度不同,大虾会有什么表现。)
生:别看大虾长得威武,很神气的样子,我只轻轻“一捏”就被我束手就擒了,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捏大虾)
四,观察想象――延伸“趣”
1、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感受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生读相关句子。
(2)练习用“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3)指名说,师生共同点评。(还有什么趣事呢?让学生延伸赶海的有趣)
2、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师范读,从中营造大海此时平静的情景。)
师:瞧,小朋友的背篓里沉甸甸地,人们水桶里装得满满的。你们能告诉我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沉甸甸地背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背篓里面有大龙虾。
生:背篓里面还有螃蟹、海星。
3、有这么多的收获,小作者的心里可真高兴了,他通过什么来表达他高兴的心情?这不,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我们一起跟小作者一起唱。
4、这首歌在课文的哪儿也出现过?他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吸引人了。这可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小秘诀哦。
【教学结束】
课后作业: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回去以后把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评、自悟赶海的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赶海的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磁带、图、各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说自己曾去过海边赶海,玩得可开心了,有个小男孩呀,听了大家的介绍,也吵着闹着要去海边,今天小男孩就要去赶海了,你们想不想跟这个小男孩一起去赶海呀?(想)
相信这次赶海一定很有趣。(板书赶海)
2、(闭上眼睛)听,什么声音?(放录音:海浪声)
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先别急着回答,静静想象,(继续播放海浪声,持续一分钟左右)想象后交流。(学生好似真的到了大海边)
3、师述,(边说边贴图)是啊!看一望天际、蔚蓝色的大海在欢迎大家呢!海鸥在飞翔,海浪在歌唱,远处,片片白帆迎风招展,真美啊!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课文二三小节,感悟小男孩和人们赶海时的快乐。
(一)感悟小男孩的快乐
1、自读二、三小节,看看小男孩在海边做了哪几件趣事,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划一划,把这几件趣事划出来。
2、交流。(贴男孩在捉螃蟹、追浪花、捏大虾的图和板书追浪花、捏大虾、捉螃蟹)
3、出示描写这三件趣事的语句,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再读一读,想一想有趣在哪里,怎样读好它。
4、再自读后交流,学生先讲到哪件趣事就先体会其趣。
a、追浪花: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趣在哪里?
(1)趣在浪花像人一样,不肯离去。
(2)趣在小男孩明知追不上,还要去追。
怎样读出这趣,进行朗读擂台赛,其他同学评,有没有赛过,为什么?
b、抓螃蟹: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你认为抓螃蟹有趣,读一读这句话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例:摸呀摸呀读得慢,是因为能表现出小男孩
(1)摸时很害怕,怕被夹住。
(2)螃蟹不太容易摸到,摸得慢。
例: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读得响亮、高兴,是因为能表现出小男孩的高兴、喜悦。
其他同学评有没有读到位。
c、捏大虾:咦,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看图比较理解武将和俘虏,说说为什么这么称呼大虾。
小男孩捏大虾心理变化可大啦!想想他心理怎么想,表情动作会怎样?
争当小演员进行表演,大家评评小演员有没有演出小男孩的不同心理。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不仅有演好,也要读好,再把这段话读一读。
5、看到小男孩玩得这么开心,你也想玩一玩吗?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玩,可做动作表示,也可用朗读表现,比一比谁玩得最开心。
全班大声练读。
进行比读,先个别比,再集体比,比时也可做做动作。
(二)、感悟人们的快乐
1、同学们,可别先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还有其他人在赶海吗?(贴人们捉螃蟹,捞海龟,捡贝壳,小男孩被螃蟹咬图)
2、交流
a、人们有的……有的……有的……人们玩得开心吗,指导朗读。
b、呀,这小男孩为什么皱着眉头?(原来被大螃蟹夹住了)。
怎么会被夹住的,学生自由读,体会“东逃西窜”,“不甘束手就擒”等词。
(三)想象有趣
i、同学们,你们还想继续玩下去吗?(想)
你们还想玩什么?
学生自由说,(捉鱼、冲浪、潜水等)
二、精读课文四、五小节
1、好了,太阳偏西了,我们该回家了。哇!小男孩的小背篓可真沉啊!(出示小背篓)老师快拎不动了。
2、看看,里面有什么?老师把里面的“战利品”一样样拿出来,请学生认识,并理解“满载而归”。
3、人们开心吗?谁读得好,就把“战利品”送给谁。
三、总结全文
1、一路上,海风吹拂着我们,舒服极了,我们不由会响起一首歌《大海啊,故乡》(放音乐)。学生随着音乐不由得唱起这首歌。
2、这次赶海一定会给小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听到这首歌,他就会想起这件趣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次有趣的赶海。
3、在音乐声中齐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8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
2、《赶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赶海非常有趣,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暑假的一天,舅舅终于同意带我去赶海了,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板块:精读第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1、退潮后的沙滩上可热闹了,快去瞧一瞧吧,大家都在干什么呢?
①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②指名读
③这句话连续用了几个动词,你能一下找到吗?
④出示三个动词
⑤这三个动词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把这些动词换一下,你们看行吗?
出示:换好的句子
⑥ 小结:大家看,不同的对象就要用不同的动词,这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
⑦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⑧过渡:赶海有真有趣,不过,还有更有趣的事藏在省略号里呢,让我们边看图边想象,把它们找出来,接下说下去。
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
(二)学习三个场面
整体感知
1、任务驱动。
赶海很有趣,那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那几件事情呢?打开课本,默读第三自然段接下去的部分,想一想。
2、出示句子
3、交流:谁来说说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几件有趣的事?
4、板书: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5、怎样才能把那种趣读出来呢?
6、出示捏大虾的句子
①指名读
②点评语气词(咦、哦)
③如果把语气词去掉,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
④看来语气词能增加语言表达的情趣,不能去掉。
⑤齐读
⑥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出了大虾的样子,是那一句?指名读
⑦读完了,你觉得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⑧欣赏图片
⑨齐读
⑩多么神气的大虾,不过它再神气,也逃不过我的掌心。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这一段如果能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谁能吗?
7、出示捉螃蟹的句子
①指名读
②理解“努努嘴儿”、“束手就擒”
③读这一段的时候,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这样吧,我们同桌两个人,一人读,一人表演,待会儿老师请几组同桌来展示表演。(提示:如何演好螃蟹的东逃西窜)
④●评价
●还有一些小建议吗?
介绍被螃蟹的大鳌夹住后的小知识。
7、出示抓海星的句子
①齐读
8、赶海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让我们再次跟随小作者去回味、体验,来一起读读第三小节。
第三板块:迁移运用
1、你去赶过海吗?做过那些有趣的事情?没有去过的'小朋友,你去过田野,去过大自然吗?做过那些有趣的事情呢?
2、这样吧,让我们也学着课文中的样子也来写一写,最好也能用上一些语气词。
第四板块: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
2、出示句子:
3、齐读句子
4、夕阳静静地斜铺在海面上,美丽的沙滩越发显得宁静。再读这段话,让大海的宁静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5、再次齐读。
第五板块:了解写作方法和作用
1、沙滩渐渐平静了,可是我们的心儿却久久不能平静,盛满了快乐和满足。迎着咸咸的海风。我们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歌。
2、播放《大海啊故乡》
3、为什么这首歌会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读读课文的开头,再读读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4、这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出示选项
6、生活给了我们很多乐趣,我们也应该向小作者那样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第六板块:作业布置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发回忆。
师板书“海”。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对于海,有哪些事物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呢?(引发回忆,直入课文)[生:述,师板书第一个,老师提示学生大方、认真地写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浪花、海星、螃蟹、大虾](提醒学生注意“我”看到它们的时间是在……退潮时)
(如果同学们忘记了那首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并进入欣赏歌曲阶段)
完整课题:海水退潮时,人们在海边与这些海里的小动物们亲密接触的过程就是“赶海”。
过渡:你想不想和这些小动物亲密接触一下呀?可惜我们不是在海边生长,不能亲身体验大海的美,作者杨谦叔叔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着很深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杨谦叔叔的文字,去共同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
二、简单看生字。
师: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很多带口字旁的`字,想邀请你来一起欣赏一下他们,愿意参加吗?(趣味进入,消除尴尬)
出示词语,重点指导读音、词性、表示的含义。[生读—感悟—练习]
三、问题引领,精读课文
1、问题引路,深入学习
师:同学们的字学得不错。下面我们来读一下课文,边读边思考,“赶海”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生:有趣]教师随板:趣(抓文章基调:有趣)
问题引领:现在同学们开始读书,读到哪想到哪,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画一画,想一想,并感受一下所体验到的不同乐趣。呆会用你的朗读来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相信你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闹着刚巧兴奋极了(童年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也说明赶海这件事情的吸引力)
追浪花:兴奋极了(闹着、刚巧)
摸海星:得意
抓螃蟹: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捏大虾: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惊异。
2、再读课文,领略赶海的乐趣
过渡:是啊,赶海是这么有趣!摸海星,捏大虾,就算是被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也觉得高兴,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齐读第三段,再来领略赶海的乐趣。
3、小练笔:难忘这片海
师:在杨谦叔叔的童年生活里,赶海的乐趣缤纷多样,而唯一不变的还是那片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海。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这片海还曾给杨谦叔叔留下过怎样的记忆呢?
4、赶海是这么有趣!大海带来的乐趣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可是太阳已经偏西了,我们一起读……
5、小结,升华:同学们,住在海边的人把大海看作自己的故乡,正因为大海用她博大的胸怀爱护着住在海边的人们,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所以像杨谦叔叔这样住在海边的人也同样(爱着大海,更爱着有大海的生活。)
所以,作者最喜爱的一首歌,就是……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乐趣
2.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重点事情写具体生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体会赶海的“趣”。难点:能理解领会课文的内容。
三、教与学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初读课文,进入情境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播放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视频版)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赶海)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效果。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认读生词。指名读词。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2)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2.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通畅、流利。
3.感知全文,交流体会
课文描述了赶海那些乐趣?(教师板书浪花、螃蟹、大虾,课件展示赶海景色)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细品趣味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进入赶海场景。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1)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唱起这首歌就会想起童年的趣事?
(2)理解“每当??,便??”。换种说法,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一句式的作用。赶海是多么有趣,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块儿去海边玩玩吧!(播放课件:赶海情景)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划出表现“我”急切心情词语;初到海边,我看到哪些有趣的情景?
(2)一个“闹”字写出了“我”赶海的'急切心情。初到海边,“我”看到不时回过头来的浪花;人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画出动词
(3)人们赶海时的热闹和用词准确,思考:这些动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4)作者写退潮时,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着赶海的情景,从歌声引入,以时间为线索,回忆童年时赶海的情景。儿童急切的心情,“闹”着要参加赶海。来到海边,看到海水退去的情景,无不渗透着浓浓的“趣”味,具有勃勃生气。让我们把这两段读一读,体会这种童年的乐趣。
4.学法小结:引导学生以“趣”味为线索感受文章各个自然段。由歌声开始,急切的来到海边,从浪花、螃蟹到大虾,无不渗透着浓浓的趣味。就象一条清晰的线索,把整篇文章连在一起。这样来体会文章,就可以最大程度上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童年趣事。
(四)精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细品赶海趣味。
第三、四、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赶海的趣味。让我们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深入体会这趣味之吸引力。
1、细品第三自然段
(1)在海边,哪几件事使我觉得很有趣?“我”为什么兴奋?又是怎么做的呢?
(2)比较“摸呀摸呀”与“摸呀”有什么不同?指导朗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兴奋的句子。
(3)小伙伴捉螃蟹怎么有趣?
(4)看文中插图,体会“我”和小伙伴的快乐心情。
(5)看句子:我轻轻地伸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军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武将”一词的意思。“武将”指的是什么?
2、品味第四、五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人们都有些什么“战利品”呢?(播放课件:螃蟹、大虾)
(2)引读第五节,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提问:课文用歌曲开头,又用歌曲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概括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有趣?读给大家听听?
(3)作者回忆了童年赶海的哪些趣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齐唱《大海啊,故乡》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回归整体,充分感受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赶海趣味。
1、让我们一起来听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松软软的海滩呀,金黄黄的沙,赶海的小姑娘光着小脚丫,珊瑚礁上捡起了一枚海螺,抓住了水洼里一只对虾。找呀找呀找呀找呀找??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挖??一只小篓装不下,装呀装不下呀,装呀装不下。”歌曲同样表达了赶海的快乐与趣味,为什么小朋友们赶海为这样快乐?
2、拓展。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描述赶海趣味的优秀文章,请同学们搜集描写赶海的古诗或文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板书设计:
11赶海
浪花回头追赶浪花趣
抓螃蟹捉、捞、捡捉大虾
吴林街道办肖桥小学甘志川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
《
11、赶海》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盘龙区园博小学 隆咏梅
[教学目标] 1.通过范读、演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正确、生动地朗读课文。2.抓住“摸”“抓”“伸”“捏”等动词再现作者童年赶海的情境,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初步感知课文首尾响应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赶海的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难点: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一组复习的字、“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三段话,大海和海滩的美丽景色的画面,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整体感知理脉络
1、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11、赶海》。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咱们先来听录音好吗?边听边回忆,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放录音《赶海》
2、复习字词。
(1)读读下面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摸 抓 捉 捏 咦 嘿 哦 哎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字说一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比如: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摸到了一只小海星。
(3)学生自由练说。
(4)组织交流。可加上相应的动作,注意语气要正确。2.理清赶海趣事的顺序。
师:同学们,拿好书,大声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 到哪里就想到哪里,还要想到那里的画面。(生读)
师:同学们读书真投入,一定被大海吸引住了,如果我们不把这篇文章看作是作者写的,就把它当作自己的经历,你来说说这次赶海怎样?
(1)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读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每组读完,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2)课文按“来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趣事。
二、比一比,读读演演乐趣多
1、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赶海时“我”和小伙伴做了哪几件事。(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画的地方非常有趣,有的画一处,有的画两处,还有画得更多,在这些地方肯定有一处是你最喜欢的,觉得最有趣的,我不想让大家说,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觉到呢?
2、示范引路:学习“摸海星”。(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请大家找一找。
(2)齐读这句话,要读正确。
(3)说说“我”做了哪些动作?(摸、抓)(4)“我”是怎样摸和抓的?请学生上来演一演。(5)组织学生评议。(注意抓住“摸呀摸呀”,体会摸的时间长、地方多和抓海星的不容易,从“抓”字体会作者动作的快、猛。)
(6)抓海星时“我”的心情怎样?
(7)从句中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惊喜?(抓住“嘿”和“!”体会“我”的惊喜。)
(8)教师范读这句话,把“摸呀摸呀”读得响又慢,“嘿”和“抓”读得响又快。
(9)学生自由练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生动,注意读好动词和语气词。
(10)我们是怎样来学习“摸海星”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揭示:找句子——演动作——想心情—— 读生动。
3、同桌合作:学习“抓螃蟹”
师:下面,就请你美美地去读读你划出来的句子,读出其中的乐趣。这一遍读的时候,你可以边读边做动作,脸上还可以带上表情;你甚至还可以走下座位,读给你的小伙伴听,互相提提意见,老师也 很乐意为你提供帮助。
(1)按照学习“摸海星”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学习“抓螃蟹”。教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说说你们找到了哪些动词?
(3)你们认为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低着头”“寻找”“努努嘴儿”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从“叫”体会小伙伴被螃蟹夹住的疼痛;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夹”体会螃蟹的灵活、凶猛。)
(4)请一两组学生合作表演“抓螃蟹”。集体评议:小伙伴和螃蟹的动作演得对吗?
(5)指名读、齐读这段话,要求把动词和语气词读生动。
4、自主学习:学习“捏大虾”。
(1)请你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学习“捏大虾”。教师巡视指导。(2)请一两名学生表演“抓螃蟹”。集体评议:他们演得对不对?(3)指导学生齐读这段话,要求读生动。
师总结:是呀!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摸螃蟹,捏大虾,觉得十分高兴。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来到海边领略一下赶海的乐趣!
三、议一议,中心写作细琢磨
师叙述第四节,启发学生想象,人们会带着哪些东西回家? 生:答。
师:还有什么? 生:还有快乐。
师:快乐对于人来说是多么宝贵啊!这就叫“满载而归”!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
1、(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展现大海和海难的美丽画面。)师:是的,大海太美了,难怪那么多人赞美它、歌唱它。学完了这一课,你想对大海说什么?那么就把你的愿望,你对大海的向往,你对大海的赞美写出来吧,每人一句,(也可以上台写)
2、课文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这首歌的歌词?请同学们画出来。
3、是啊,文章以歌词开头,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巧妙地引出了下文。文章以歌词结尾,既照应了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首尾呼应。
4、学生再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加以体会。
四、说一说,童年趣事多又多
1、赶海真有趣!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比如,体育课赛跑时同学的鞋子跑飞了;看立体电影时看到好吃的就张大嘴,却什么也没吃到;在花坛里发现了一只可爱的西瓜虫;星期天坐上了高高的摩天轮……想一想,你记得什么有趣的事?
2、选一件有趣的事说给同桌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说。(1)先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说清楚;
(2)再把这件趣事的经过说具体,用上不同的动词;(3)最后把事情的结果交代清楚。
3、请两三个同学进行集体交流。
4、同学、老师根据要求共同评议。
五、选一选,课外拓展自主做
请你选择并完成下面的作业,可以选两项,也可以选三项。比一比,看谁得到的星多。
1、唱——学着唱一唱课文中出现的《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并唱给别人听。
2、读——选一位名人(如爱迪生、卡耐基、鲁迅等),读一两篇写他童年趣事的文章。
3、写——依照抓螃蟹和捉大虾的写法,写写你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板书设计]:
11、赶海
来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
摸海星 抓螃蟹 捏大虾
第四篇:《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教学反思15篇
《赶海》教学反思1
《赶海》叙述“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充满了生活情趣。短短五个自然段,把赶海的整个过程介绍给了读者,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很好玩。但,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过大海,没有看过大海,所以理解赶海,只能借助这些文字,只能是一种表面的.获取。
怎样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呢?我除了让学生找找文章中你认为最有趣的句子描写,还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捉虾、螃蟹等)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好句子,读出感情。最后,我问“如果你也去赶海,你会做些什么呢?”顿时,激起千层浪。“我要去捉螃蟹、捉虾”,“我要去捡海滩上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贝壳”, “我要在海滩上用沙子建造城堡”,“我要躺在沙滩上洗阳光浴”……
正因为虚构式得享受了一次赶海的美,引领他们走入了这个情境中。让学生建立起一个海的概念,建立起赶海的向往。 让学生感受到赶海中最值得记忆,最值得写的过程。从而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童年记忆中的趣事。
《赶海》教学反思2
《赶海》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片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去年面试时的文章,对这篇课文似乎有特殊的感情,《赶海》教学反思。《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富有情趣。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曲《大海,我的故乡》,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抓住“每当……便……”的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个“闹”字特别有趣,童年时代都喜欢玩、闹,带有一种兴奋的心情。学生对“闹”的`表演,使感受到赶海的快乐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中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过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象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第四自然段略写,写的是赶海之后海边的“平静”,习作写活动时很多学生结尾都是“今天真开心呀”,教会学生写活动之后平静下来做什么了,能给文章一个很自然的结尾。
第五自然段又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乐与美,首尾呼应。
学习课文,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乐趣,同时又要教会学生写作表达能力,这才是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的。
做得还比较好的方面
1、在教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立足于本课的“趣”,开动脑筋,设计多个环节,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们读趣、找趣、说趣、品趣、因此,本节课课堂听讲、课堂讨论的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整节课充满活力,令讲者和听着有回味之感。
2、先把学生导入意境。开始上课,首先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长的歌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教室,接着我用优美的语言对大海的美景进行描述,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和无限向往。在课文结束时,《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又一次响起,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进入意境,再次回味赶海的乐趣。
3、创设阅读场境,体味赶海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趣事,我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情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动脑筋,让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之中。
4、读写结合,培育写作能力。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手法写写自己童年时有趣的事,这样自己的体会更深刻。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但我在这节课里读的要求太宽泛了,目的性不强,指导也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2、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还是少了,我应该给他们创造适当的机会展现自己。
《赶海》教学反思3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文字充满童趣,在教学时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一开课,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赶海》教学反思4
我上的《赶海》的第二课时,自己感觉还不错,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真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赶海》这篇文章文字优美,富有童趣,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赶浪花”、“捉大虾”、“抓螃蟹”、“摸海星”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当然这篇文章还是有难点的,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去过大海,没有看过大海,当然理解赶海,只能借助这些文字,只能是一种表面的获取。也许通过这个课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海的概念,建立起一种美好的愿望,建立起赶海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始终紧紧抓住文中的“趣”,我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请学生们以二人为一组,将赶海中你们组认为最有趣的内容读一读,并且读后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赶海,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但班上的学生没有一位见过海,更别说赶海了,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赶海的乐趣,我抓住一些主要的动作词和语气词去点拨学生,如:“摸呀摸呀”、“嘿、咦、哦”等,从动作上感悟用词的`准确性,从语气词中理解意思,体会“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在指导过程中试着让学生边通过动作演示边朗读体会。
反思这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这方面不够到位,缺少教师点拨,又如在“追浪花”这个趣事上,
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浪花不时回头,小作者追浪花会和浪花相碰的情景,这才是追浪花的乐趣呢,我竟然没有让学生去想象,这都说明我在备课时的不足,没相注重到各个环节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
《赶海》教学反思5
一,创设情景,感知趣。
这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十一课《赶海》。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教案始终围绕一个“趣”字设计的。课前演示课件,播放《赶海的小姑娘》欢快的歌来创设情景,感知趣。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仿佛自己就是来到了大海边,以情感共鸣的开端就牢牢把握学生学课文的兴趣,随即导入课题。接下来我想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但在这个环节学生没有象往日一样畅所欲言,展开想象。说的都是书本上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寻找趣。
接下来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趣,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我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导致这个环节有点形式化。
三,汇报交流,体验趣。
接下来的师生集体汇报交流,体验趣的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说到哪件趣事,我就能灵活与他们共同探讨其中的乐趣之所在,有时我通过各种幽默的语言,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会更多的乐趣。比如:在讲到“追浪花”的句子时,钱安其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当时我还以为她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想到她冒出一句:“我觉得摸海星也好玩呀。”当时我很明白,连续点了她同桌两次回答,都没有说到她喜欢的句子,于是在我还没有讲完这一件事时,她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没办法只好说一句:“我浪花还没追完呢,这么可爱的浪花,我要玩个够,再去摸海星也不迟。”这样不仅能正常进行,更为这堂课增添了不少风趣。比如:当时的我穿得衣服比较厚,再加上那天突然比较热,上课热得我实在受不了,只好灵机一动说一句:“老师玩的好热呀。”顺便把马甲脱了下来。以此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从理解语言、感受形象入手,在各种自由表演、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真正朗读的本领,以便举一反三,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并真正体会文中的“我”为什么对童年的一次赶海这么难忘。
四,整体回顾,释放趣。
当四件趣事讲读完后,我采用的是整体回顾,释放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感到最有趣的一件事,读给朋友或老师听听。
五,整体回顾,释放趣。
最后以含情诵读,深化趣来学习第四自然段。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欣赏海边的美景也是赶海中的趣事之一。老师的.感情朗诵来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先回忆诗歌,再创造诗歌,让学生真正达到学而所用的本领。本来想边演示各种海边风景图片边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来结束全文。在欣赏完图片这个环节中,我看时间还没到,就顺便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呢?”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能用一些比较高级的语言来回答:“大海,您是我们生活的摇篮。”“大海呀大海,您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大海,您像妈妈一样哺育着我们成长。”这些无意中的生成把我的课堂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六,扩展思维,延伸趣。
布置用这篇课文中的语气词回家写一篇最有趣的一件事,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要他们回家看地图找离我们常熟最近的沿海城市是哪个?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上完这堂课,心中总有不少的感想,既有发扬之点,也有不足之处,只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听了我课的老师多提提宝贵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方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
《赶海》教学反思6
一、教材简析:
1.整体课文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语言,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及难点:借助具体的语句体会赶海的乐趣,积累运用语气词,动词。
二、设计思路及理念:
《赶海》一文虽然文字轻松、语言活泼,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们最值得研讨的地方。因此,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趣”字,设计问题: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图片展示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海星、海螺,拉近学生与大海的距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文中。整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写趣,使课堂气氛和谐,充满了生命活力,教师鼓励下的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课堂灵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板书:追浪花)
1.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闭眼边欣赏边想象画面.
2.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
3.美妙的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蔚蓝的海边.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着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情境导入。鼓励孩子插上了翅膀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思维,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找“趣”
过渡:潮退了,告别了可爱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总结,相机板书: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2.默读你最感兴趣的.事情,画出让你觉得有趣的字词,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然后再大声地读一读最喜欢的片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趣”
(一)、抓海星
1.引导学生读好“摸呀摸呀”。
以读代讲:你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那么慢啊?
这样摸会把小海星吓跑的.
2.想看看可爱的小海星吗?(出示图片)
3.指导感情读出喜爱之情。
鼓励性的评价:你笑着读这个”嘿”这句话,读得真棒
4.让我们学学他,边笑着读边加上你的动作,一起来感受下摸海星的乐趣!齐读
小结:这短短的一句话,我们从一个动作”摸呀摸呀”、一个语气词“嘿”、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小感叹号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我们文中像这么有趣的画面还有很多呢,你还觉得哪件事特别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读觉得有趣的句子.
质疑:那个低着头的小伙伴在寻找什么?---捉螃蟹
2.同学们,螃蟹好捉吗?
从文中哪儿看出来这家伙一点儿都不好对付?---东逃西窜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东逃西窜.
4.为什么要东逃西窜呢?----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顺势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5.想象此时螃蟹的心理---慌张惶恐恐慌紧张
引导读出螃蟹的内心.
(想象画面边读边加上动作.)
6.演趣。同桌两人合作,多读读尝试表演。(教师指导)
7.指名表演。老师也想凑凑热闹读旁白.
师生对话:
a.他为什么只努努嘴儿,不作声?-----怕螃蟹跑了
b.问表演的学生:捉到了吗?
c.被螃蟹夹疼吗?那以后还敢不敢捉了?
小结: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声的疼痛大叫,都让我们体会了捉螃蟹的乐趣,你们能通过朗读让人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如果边读边想象捉螃蟹的画面,就会读得更好了
(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捏大虾
1.读趣。
对比句子: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
a.指名对比读.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b.指名读“咦”的句子,读出了什么感受?---疑惑
“哦”的句子读出什么感受?---恍然大悟
2.分组,男女生对比读.
3.大虾是怎么逗我的?抓住“逗”字体验“趣”。
b.读这句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大虾?---威风凛凛、神气、得意
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威武了?----“摇摆”
c.随机指导读出相应的感受
d.伸出双手,当作长须,加上表情品读大虾的神气
e.难怪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
(多媒体出示大虾和武将,谈相似之处,将-_____比作______感受比喻句的妙用。
f.这大虾的样子还真有点吓--人呢,小作者怕吗?从哪儿看出来?
g.知道朗读:重点抓住以下词语指导朗读,预设:
(1).“轻轻”
评价:你太用力了吧,会把大虾吓跑的.
你捏的可真小心啊.
(2).“只一捏”
评价:你捏的太辛苦了,不该是“只一捏”
你捏的真轻松
(3).“再也”
评价:都成俘虏了,你怎么还这么神气呢?
h.大虾成了你的俘虏,你能用上语气词对它说句话吗?
哈哈,看你还怎么神气.
嘿嘿,看你往哪里逃.
i.读到这里,很多同学手里和心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捏一捏这只大虾。齐读捏大虾部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趣味。通过各种语言评价方式,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形式的表演引导,鼓励学生各自独特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趣事,延伸海“趣”
过渡:1.(联系板书)刚才我们同小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2.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a.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人多,热闹)
b.从哪儿感受到的?”有的…有的…有的…”
c.揭示排比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排列的句子
3.指导区分读出节奏快慢,声音高低,感受人多,热闹
4.其实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边看图边想象。
5.填上合适的动词,出示:
_拾_海螺_捞_海蛎子__捉_海参__捞_海带各种海鱼和生物都可能被海水带上来
追浪花
总捞海鱼捡贝壳拾海螺捞海带
趣?(……)抓海星
分捉螃蟹
捏大虾
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每次指导学生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力争做到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实际教学中,虽然将三件趣事的顺序打乱了,但课堂反而更轻松,灵动了,拥有了主动权的学生兴趣也空前高涨,思维相当活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一、以趣激趣,趣在文字
全文共写了六件事,却只详细描写了后两件事。“抓螃蟹”通过对螃蟹心理的猜度“不甘”引出它的动作“东逃西窜”,活脱脱的展现了螃蟹的狼狈,“捏大虾”则通过大虾被捉前后的对比:由主动的挑逗、不可一世到后来的被捉,泄气,一切只缘于我的“只一捏”,抓住这些细节,学生想不感兴趣都难。
二、以读展趣,趣在再现
课文语言活泼,用词准确、传神,尤其是第三段中的四个语气词,更是将作者当时的惊喜、好奇、疑问、恍然大悟等内在心理展示的淋漓尽致,因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趣,入情入境,还原课本情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最好的朗诵者。
三、以写说趣,趣在表达
本文既值得我们深入浅出的推敲、学习,同时也是一篇好的范文,对于指导学生的习作大有好处。其次,文章的六件事中只是详写了两三件,而略写的部分就为我们的实践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因此,我邀请学生学会用上一些语气词,恰当的动词和总分,详略的手法写一写挖海螺的趣事,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看,听,说,读,演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在兴致盎然的阅读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阅读乐趣;在具体形象的阅读实践中,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卢梭说的“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赶海》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理解“武将”“战利品”。
3、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
教学难点:激发想像,练习说写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享受其中的乐趣。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找“趣”
1、我们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可以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交流
什么很有趣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交流的同时让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初步感知“趣”]
3、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插图:人们赶海的情景图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三、精读课文2-4自然段,体验“趣”
过渡:哇,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也去乐一乐吧!
1、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哪儿最有趣就多读读。
2、把你体验到的乐趣读出来或说出来。
△捉螃蟹很有趣
(1)自己捉
①怎么捉的,谁来读一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摸呀摸呀”读得很好,感觉摸了很长时间)
谁也来摸摸螃蟹(指名朗读,可以做做动作)
②你捉到螃蟹了吗?说说你的心情。
谁也能用朗读把捉到螃蟹的快乐表现出来?
你觉得他读好了哪个词让人觉得很惊喜?(突出“嘿”、“抓住了”)
(2)看小伙伴捉
①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②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③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当时的情景。
④交流: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捏大虾很有趣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咦”和 “噢”两个语气词
(3)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呢?谁来介绍一下。
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
(4)我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
(5)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不信,大家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的习惯]
(6)这大虾呀神气不了多久了,请大家读读下面一句。
(7)大家捏住大虾了吗?有什么感受?
(8)谁再来读读这三句话,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3、练习说话(出示课文右边插图)
瞧,他们也很开心,什么事让他们这么高兴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
(1)指名读
(2)(满载而归)读正确了,谁也来读一读。(收获真多!)
(3)小组合作讨论“战利品” 的意思
可以查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原指作战时从敌方缴获的武器、装备,本文指赶海摸到的螃蟹、鱼虾之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生接读,抒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五、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先指名说说分工,再读
[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朗读的习惯,学生学生评价伙伴的朗读,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
六、看图写话
1、比比谁赶海的收获大
在前两次分步练习说话的基础上,出示整幅插图,播放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情境,看图写话。
2、交流
七、结束语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附板书:
赶 海
追 浪 花
趣 捉 螃 蟹
捏 大 虾
《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富有情趣。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曲《大海,我的故乡》,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抓住“每当……便……”的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个“闹”字特别有趣,童年时代都喜欢玩、闹,带有一种兴奋的心情。通过师生对“闹”的表演,使感受到赶海的快乐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中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过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象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第四自然段略写,写的是赶海之后海边的“平静”,习作写活动时很多学生结尾都是“今天真开心呀”,教会学生写活动之后平静下来做什么了,能给文章一个很自然的结尾。
第五自然段又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乐与美,首尾呼应。
学习课文,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乐趣,同时又要教会学生写作表达能力,这才是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的。
《赶海》教学反思8
一、教学设计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11课,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些趣事,抒发了热爱大海,难忘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全文的内容紧紧围绕“趣”和“乐”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课文行文流畅,内涵浅显明朗,字里行间充满活泼和真挚,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实际。分析通篇课文,寓意简明,可深挖的“点”不多,教学回旋余地相对较小,故采用抓朗读训练学生语感,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生动活泼的写作特点,以读写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写作结束的教学方式。
二、做得还比较满意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立足于本课的“趣”,开动脑筋,设计多个环节,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们读趣、找趣、说趣、品趣、因此,本节课课堂听讲、课堂讨论的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整节课充满活力,令讲者和听着有回味之感。
2、先把学生导入意境。开始上课,首先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长的歌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教室,接着我用优美的语言对大海的美景进行描述,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和无限向往。在课文结束时,《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又一次响起,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进入意境,再次回味赶海的乐趣。
3、创设阅读场境,体味赶海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趣事,我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情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动脑筋,让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之中。
4、读写结合,培育写作能力。创新是课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课文中的某个词语,某个句子,或者写作技巧都是学生模仿、提高写作技能的对象和样板。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2.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感受到了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各种有新意的教学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的“学”“悟”服务,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赶海》教学反思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
舅舅
努努
嘴儿
束手就擒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偏西
满载而归
螃蟹
嘿
不甘
东逃西窜
哎哟
大螯
咦
吹
拂
哼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
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配上音乐)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五、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赶海》教学反思10
情景图呈现的是海水退去以后小朋友们捡拾各种海产品的情形,也既“赶海”的情形。小朋友们向往大海,常常是从大海中的小鱼、小虾等开始的,用“赶海”的情形来呈现素材,自然地引出了这些小动物,同时也能把大海物产的丰富自然地引出。对于海边的小朋友来讲,这是非常熟悉的活动;对于没有见过大海的小朋友来讲,虽然情景中的场景是陌生的,但与小朋友们一起活动的情形是熟悉的。相信小朋友读了这样的素材以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自己也来试一试”的想法。
教学目标的定位与竖式计算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会口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而不是用竖式来计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为以后计算更为复杂的'计算作铺垫的。当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竖式计算也能为学生口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建立表象。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过多地依赖竖式。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的优化:在数的认识与计算这个大的体系与领域中,我们应该不能忘记“十进制”的数学思想,不管是数的认识还是数的计算,都是在这个思想的支配下来进行的,特别是在以后更为复杂的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都是对这一数学思想最好的解释,所以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与智力发展的就是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所以在算法的优化上可以采取整合横式与竖式的对比观察的方法,自然地把十进制数学思想渗透其中。
《赶海》教学反思11
《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因此,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读、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开始上课,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欢快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想到了美丽的大海,想到了在海边捉贝壳的情形,急着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完“摸”的动作后, “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等,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4、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
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2.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感受到了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各种有新意的教学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的“学”“悟”服务,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学习“追浪花”和“捉螃蟹”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品读和感悟,多少有点牵着学生鼻子走过场的痕迹,令人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深钻教材,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赶海》教学反思12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时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
上了这篇课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反思如下:
一、激情入境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播放flash动画《赶海的小姑娘》)
2.知道什么是赶海吗?(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赶海》。(师板书课题)
“赶海”这种事情,对这些生长在江南的孩子来说,是很希奇的一件事情,我自己也曾经利用假期去过一次青岛,才对海有了一些印象,但也没有充分感受到“赶海”的乐趣。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为了给学生增强一些海的感觉,我就特意在课的一开始,就播放flash动画《赶海的小姑娘》呈现出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同时伴有海浪海风的声音,和优美的歌声。学生觉得很新奇,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说说对“赶海”的理解。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力求真正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抓住关键词“闹”: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出示浪花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小结: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这种兴奋,立刻成了孩子们自己的快乐了。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摸海星。(板书:摸海星)
指导朗读。海星容易被摸到吗?你怎么知道不容易被摸到?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摸到小海星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板书:捉大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出示文字:“咦……逗我呢!”)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大虾的样子并指导读好“咦”和“哦”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乐趣。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摸到了海星,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出示伙伴抓螃蟹的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海星;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小伙伴虽染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
这里我重点抓住了“趣”这个词,让学生在课文中读读,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有趣。这样学生边读课文边学习课文,边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乐趣,我在学生的脸上感受到了他们的兴趣,和他们对大海的向往。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三三两两”。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有些人已经唱着歌走上了回家的路,可有些人还舍不得离开呢,走走停停,还有的人还在继续捡东西呢。书上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幅画面的?“三三两两”。(板书:三三两两)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呢?(流连忘返,说明赶海的确有趣)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走在夕阳照耀下的软软的沙滩上,带着自己亲手抓来的海星,大虾,“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三、讲读第1自然段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如今,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赶海时“抓蟹”、“捉虾”的情景,真是趣味无穷。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们都说自己真希望自己也生活在海边,我就和学生一起来学习唱《大海呀,故乡》,学生听得很认真,学得很认真,我很感动:教师精心准备后的课,学生自然会喜欢!
《赶海》教学反思13
我带着实实在在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想法完成了《赶海》的二上。
在这堂课上,我根据《赶海》课文特点,按照“追赶浪花——感受乐趣——欣赏美景”的思路开展教学。一堂课下来,我认为以下几点达到了我预期的设想。
1、教学的主线明朗。
2、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3、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带问读文,边读边画,联系生活体验,联系具体的句子学习词语。
4、如何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对大海和生活的无比热爱,这是一上中我们遇到的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又突出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课堂引入的有效性”,我采用了这样的新课引入: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张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我这样教学,意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海边有海鸥的鸣叫声、哗哗的.浪涛声,人们在海边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向往,也为引出第2自然段作出铺垫。当然,在这堂课上,我也特别注意到别的环节的引入,自我感觉这些引入均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堂课下来,我感觉还有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前一天下午我用了一个班来试教,结果花了35分钟,于是我就想:这个班已上过花35分钟,那我们班没上过,花40分钟上同样的内容应该合适的。可是真正二上时,单教学第2自然段就花了5分钟,当时我就着急了,担心下面重点段第3段时间紧,于是我在第3段的教学中赶时间。这不赶还不要紧,一赶就省去了表演、个性化朗读,还省出过多的时间了!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个性化朗读未得以体现,赶海的趣“挖”得不到位的原因。
《赶海》教学反思14
今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教学完《赶海》一课。让我深有体会的是: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又存在不足。成功之处有以下四点:
一、结合课文的特点,首尾充分利用了歌曲进行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熏陶。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先播放《大海啊,故乡》,接着用优美的语言对大海的美景进行描述,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和无限向往。在结束时,《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又一次响起,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进入意境,再次回味赶海的乐趣。
二、立足于“趣”,注重于“实”。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计多个环节,引导学生读趣、找趣、说趣、品趣。因此,在本课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读写结合,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性。
本文写的是童年趣事,因此,教师充分挖掘课文的精髓,在阅读中进行归纳总结。
四、有扶有放,收放自如。
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等几件事,教师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动脑筋,沉浸在作者的语言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之中。
五、本课教学不足之处:
1、在精读感悟环节,预设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给学生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赶海的“趣”。但交流时学生体会得不到位,而老师的引导不够深入,学生谈得比较浅显。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方面也应加强些。
2、在评价方面,语言不够丰富,对于学生的朗读,回答问题,没有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
《赶海》教学反思15
《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在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我在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时,对捉、捞、捡、摸、抓、夹、捏等词语,让学生通过做动作表现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进一步体会用词的精当。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反复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第五篇:《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教学反思1
《赶海》叙述“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充满了生活情趣。短短五个自然段,把赶海的整个过程介绍给了读者,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很好玩。
但,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过大海,没有看过大海,所以理解赶海,只能借助这些文字,只能是一种表面的获取。
怎样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呢?我除了让学生找找文章中你认为最有趣的句子描写,还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捉虾、螃蟹等)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好句子,读出感情。最后,我问“如果你也去赶海,你会做些什么呢?”顿时,激起千层浪。
“我要去捉螃蟹、捉虾”,“我要去捡海滩上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贝壳”,“我要在海滩上用沙子建造城堡”,“我要躺在沙滩上洗阳光浴”……
正因为虚构式得享受了一次赶海的美,引领他们走入了这个情境中。让学生建立起一个海的概念,建立起赶海的向往。让学生感受到赶海中最值得记忆,最值得写的过程。从而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童年记忆中的趣事。
《赶海》教学反思2
《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二、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因此,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读、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开始上课,我首先播放了《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欢快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想到了美丽的大海,想到了在海边捉贝壳的情形,于是也“闹”着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3、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做完“摸”的动作后,读“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
三、做得不足的方面:
1、教学时重视了各种形式的读,但品词品句部分做得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说趣做得不够。课文后面有一题是“说说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本来打算在课中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 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口头练说,课外与课内有机结合——说说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再把它放在课后进行小练笔,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些。但因为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后面时间较紧,因此,我最后就把这个环节省略了。
3、课文中有许多动词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应该引导学生品味,然后结合写作,让学生懂得以后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动词这种形式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有趣。
4、我的教学语言虽然生动有趣,但是有时口语太多,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不过这节课还是有许多收获,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也是进步吗?
《赶海》教学反思3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让课堂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的一部分。
《赶海》这篇课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捉大虾”、“抓螃蟹”、“抓海星”等场景来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紧紧抓住这个“趣”字,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当然,在教学时,最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趣”。
在教学时,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赶海,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但是课前的调查发现班中大部分同学没去过海边,更别说赶海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在课前,我便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借助优美的歌声创设情境,唤起孩子们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把他们的情绪带入到文本中去。孩子们的情绪一经调动,把学生引入文本就水到渠成了。
(二)感受趣事,体悟趣味
我在教学重点段时,紧紧抓住“趣”,放手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趣,组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赶海的经验,抓重点词句体会有趣情景。
《赶海》一课在运用词语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时,我结合图象、声音等,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精妙,如学习“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大虾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下大虾的形象。接着,出示图象,让学生将戏台上的武将的形象与大虾作比较,从而让学生体悟到大虾与武将的相似之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领悟到课写出了大虾耀武扬威、威风凛凛的样子,而如此威风的大虾竟一会儿成为“我”的俘虏,是多么有趣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但体会了词语,训练了语言,更觉趣在学习中。
《赶海》教学反思4
我带着实实在在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想法完成了《赶海》的二上。
在这堂课上,我根据《赶海》课文特点,按照“追赶浪花——感受乐趣——欣赏美景”的思路开展教学。一堂课下来,我认为以下几点达到了我预期的设想。
1、教学的主线明朗。
2、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3、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带问读文,边读边画,联系生活体验,联系具体的句子学习词语。
4、如何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对大海和生活的无比热爱,这是一上中我们遇到的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又突出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课堂引入的有效性”,我采用了这样的新课引入: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张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我这样教学,意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海边有海鸥的鸣叫声、哗哗的浪涛声,人们在海边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向往,也为引出第2自然段作出铺垫。当然,在这堂课上,我也特别注意到别的环节的引入,自我感觉这些引入均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堂课下来,我感觉还有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前一天下午我用了一个班来试教,结果花了35分钟,于是我就想:这个班已上过花35分钟,那我们班没上过,花40分钟上同样的内容应该合适的。可是真正二上时,单教学第2自然段就花了5分钟,当时我就着急了,担心下面重点段第3段时间紧,于是我在第3段的教学中赶时间。这不赶还不要紧,一赶就省去了表演、个性化朗读,还省出过多的时间了!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个性化朗读未得以体现,赶海的趣“挖”得不到位的原因。
《赶海》教学反思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
舅舅
努努
嘴儿
束手就擒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偏西
满载而归
螃蟹
嘿
不甘
东逃西窜
哎哟
大螯
咦
吹
拂
哼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
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配上音乐)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五、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赶海》教学反思6
《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因此,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读、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开始上课,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欢快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想到了美丽的大海,想到了在海边捉贝壳的情形,急着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完“摸”的动作后, “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等,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4、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
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2.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感受到了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各种有新意的教学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的“学”“悟”服务,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学习“追浪花”和“捉螃蟹”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品读和感悟,多少有点牵着学生鼻子走过场的痕迹,令人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深钻教材,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赶海》教学反思7
一,创设情景,感知趣。
这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十一课《赶海》。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教案始终围绕一个“趣”字设计的。课前演示课件,播放《赶海的小姑娘》欢快的歌来创设情景,感知趣。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仿佛自己就是来到了大海边,以情感共鸣的开端就牢牢把握学生学课文的兴趣,随即导入课题。接下来我想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但在这个环节学生没有象往日一样畅所欲言,展开想象。说的都是书本上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寻找趣。
接下来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趣,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我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导致这个环节有点形式化。
三,汇报交流,体验趣。
接下来的师生集体汇报交流,体验趣的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说到哪件趣事,我就能灵活与他们共同探讨其中的乐趣之所在,有时我通过各种幽默的语言,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会更多的乐趣。比如:在讲到“追浪花”的句子时,钱安其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当时我还以为她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想到她冒出一句:“我觉得摸海星也好玩呀。”当时我很明白,连续点了她同桌两次回答,都没有说到她喜欢的句子,于是在我还没有讲完这一件事时,她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没办法只好说一句:“我浪花还没追完呢,这么可爱的浪花,我要玩个够,再去摸海星也不迟。”这样不仅能正常进行,更为这堂课增添了不少风趣。比如:当时的我穿得衣服比较厚,再加上那天突然比较热,上课热得我实在受不了,只好灵机一动说一句:“老师玩的好热呀。”顺便把马甲脱了下来。以此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从理解语言、感受形象入手,在各种自由表演、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真正朗读的本领,以便举一反三,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并真正体会文中的“我”为什么对童年的一次赶海这么难忘。
四,整体回顾,释放趣。
当四件趣事讲读完后,我采用的是整体回顾,释放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感到最有趣的一件事,读给朋友或老师听听。
五,整体回顾,释放趣。
最后以含情诵读,深化趣来学习第四自然段。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欣赏海边的美景也是赶海中的趣事之一。老师的感情朗诵来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先回忆诗歌,再创造诗歌,让学生真正达到学而所用的本领。本来想边演示各种海边风景图片边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来结束全文。在欣赏完图片这个环节中,我看时间还没到,就顺便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呢?”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能用一些比较高级的语言来回答:“大海,您是我们生活的摇篮。”“大海呀大海,您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大海,您像妈妈一样哺育着我们成长。”这些无意中的生成把我的课堂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六,扩展思维,延伸趣。
布置用这篇课文中的语气词回家写一篇最有趣的一件事,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要他们回家看地图找离我们常熟最近的沿海城市是哪个?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上完这堂课,心中总有不少的感想,既有发扬之点,也有不足之处,只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听了我课的老师多提提宝贵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方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
《赶海》教学反思8
一、教材简析:
1.整体课文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语言,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及难点:借助具体的语句体会赶海的乐趣,积累运用语气词,动词。
二、设计思路及理念:
《赶海》一文虽然文字轻松、语言活泼,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们最值得研讨的地方。因此,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趣”字,设计问题: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图片展示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海星、海螺,拉近学生与大海的距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文中。整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写趣,使课堂气氛和谐,充满了生命活力,教师鼓励下的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课堂灵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板书:追浪花)
1.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闭眼边欣赏边想象画面.
2.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
3.美妙的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蔚蓝的海边.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着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情境导入。鼓励孩子插上了翅膀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思维,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找“趣”
过渡:潮退了,告别了可爱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总结,相机板书: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2.默读你最感兴趣的事情,画出让你觉得有趣的字词,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然后再大声地读一读最喜欢的片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趣”
(一)、抓海星
1.引导学生读好“摸呀摸呀”。
以读代讲:你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那么慢啊?
这样摸会把小海星吓跑的.
2.想看看可爱的小海星吗?(出示图片)
3.指导感情读出喜爱之情。
鼓励性的评价:你笑着读这个”嘿”这句话,读得真棒
4.让我们学学他,边笑着读边加上你的动作,一起来感受下摸海星的乐趣!齐读
小结:这短短的一句话,我们从一个动作”摸呀摸呀”、一个语气词“嘿”、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小感叹号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我们文中像这么有趣的画面还有很多呢,你还觉得哪件事特别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读觉得有趣的句子.
质疑:那个低着头的小伙伴在寻找什么?---捉螃蟹
2.同学们,螃蟹好捉吗?
从文中哪儿看出来这家伙一点儿都不好对付?---东逃西窜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东逃西窜.
4.为什么要东逃西窜呢?----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顺势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5.想象此时螃蟹的心理---慌张惶恐恐慌紧张
引导读出螃蟹的内心.
(想象画面边读边加上动作.)
6.演趣。同桌两人合作,多读读尝试表演。(教师指导)
7.指名表演。老师也想凑凑热闹读旁白.
师生对话:
a.他为什么只努努嘴儿,不作声?-----怕螃蟹跑了
b.问表演的学生:捉到了吗?
c.被螃蟹夹疼吗?那以后还敢不敢捉了?
小结: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声的疼痛大叫,都让我们体会了捉螃蟹的乐趣,你们能通过朗读让人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如果边读边想象捉螃蟹的画面,就会读得更好了
(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捏大虾
1.读趣。
对比句子: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
a.指名对比读.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b.指名读“咦”的句子,读出了什么感受?---疑惑
“哦”的句子读出什么感受?---恍然大悟
2.分组,男女生对比读.
3.大虾是怎么逗我的?抓住“逗”字体验“趣”。
b.读这句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大虾?---威风凛凛、神气、得意
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威武了?----“摇摆”
c.随机指导读出相应的感受
d.伸出双手,当作长须,加上表情品读大虾的神气
e.难怪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
(多媒体出示大虾和武将,谈相似之处,将-_____比作______感受比喻句的妙用。
f.这大虾的样子还真有点吓--人呢,小作者怕吗?从哪儿看出来?
g.知道朗读:重点抓住以下词语指导朗读,预设:
(1).“轻轻”
评价:你太用力了吧,会把大虾吓跑的.
你捏的可真小心啊.
(2).“只一捏”
评价:你捏的太辛苦了,不该是“只一捏”
你捏的真轻松
(3).“再也”
评价:都成俘虏了,你怎么还这么神气呢?
h.大虾成了你的俘虏,你能用上语气词对它说句话吗?
哈哈,看你还怎么神气.
嘿嘿,看你往哪里逃.
i.读到这里,很多同学手里和心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捏一捏这只大虾。齐读捏大虾部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趣味。通过各种语言评价方式,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形式的表演引导,鼓励学生各自独特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趣事,延伸海“趣”
过渡:1.(联系板书)刚才我们同小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2.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a.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人多,热闹)
b.从哪儿感受到的?”有的…有的…有的…”
c.揭示排比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排列的句子
3.指导区分读出节奏快慢,声音高低,感受人多,热闹
4.其实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边看图边想象。
5.填上合适的动词,出示:
_拾_海螺_捞_海蛎子__捉_海参__捞_海带各种海鱼和生物都可能被海水带上来
追浪花
总捞海鱼捡贝壳拾海螺捞海带
趣?(……)抓海星
分捉螃蟹
捏大虾
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每次指导学生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力争做到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实际教学中,虽然将三件趣事的顺序打乱了,但课堂反而更轻松,灵动了,拥有了主动权的学生兴趣也空前高涨,思维相当活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一、以趣激趣,趣在文字
全文共写了六件事,却只详细描写了后两件事。“抓螃蟹”通过对螃蟹心理的猜度“不甘”引出它的动作“东逃西窜”,活脱脱的展现了螃蟹的狼狈,“捏大虾”则通过大虾被捉前后的对比:由主动的挑逗、不可一世到后来的被捉,泄气,一切只缘于我的“只一捏”,抓住这些细节,学生想不感兴趣都难。
二、以读展趣,趣在再现
课文语言活泼,用词准确、传神,尤其是第三段中的四个语气词,更是将作者当时的惊喜、好奇、疑问、恍然大悟等内在心理展示的淋漓尽致,因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趣,入情入境,还原课本情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最好的朗诵者。
三、以写说趣,趣在表达
本文既值得我们深入浅出的推敲、学习,同时也是一篇好的范文,对于指导学生的习作大有好处。其次,文章的六件事中只是详写了两三件,而略写的部分就为我们的实践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因此,我邀请学生学会用上一些语气词,恰当的动词和总分,详略的手法写一写挖海螺的趣事,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看,听,说,读,演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在兴致盎然的阅读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阅读乐趣;在具体形象的阅读实践中,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卢梭说的“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赶海》教学反思9
下面是我在《赶海》二上时课堂引入部分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音乐结束时告诉我: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学生闭目欣赏)。(音乐止)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生作举手状)
生:我想到了美丽的大海。
生:我想到了海边有海鸥在飞翔。
生:我想到了我们去北海游泳的情形。
生:我想到了海边沙滩上有小孩在捡贝壳。
……
师:同学们,有一个朋友名叫杨谦。他每当听到这首歌时,就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写的《赶海》,跟他一起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师板课题:赶海)
(播放画面)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海边,此时正好是退潮的时候。你现在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哗哗”的海水声。
生:我看到了大海潮水正往下退,还发出“哗哗”的声音。
生:我看到了浪花一下退下去,一下又涌上来,好像不舍得离开。
师:是啊,退潮时的浪潮可有意思了。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并用笔画下描写浪潮的句子。
……
自评: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根据文本的内容,以欣赏音乐《大海啊,故乡》来引入课堂,意在创造一种轻松、柔美的意境。
同时,我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张开想象的翅膀,既是想激发学习学习的兴趣,又是想过渡到作者听此歌想到童年赶海的趣事,从而把学生从课本外走进课本内。这样的课堂引入带有相当明确的目的,尤其是所提的问题“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引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走进文本,应该算是一种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引入吧。
《赶海》教学反思10
《赶海》这篇课文我是上周五开始准备的,时间也不算很长,但我还是时刻地在思考着怎样上好这节课,也是因为前两次听了马老师和戴老师的课,感触很大,觉得她们的课上的真的很好,自己也收获了不少,当然也希望自己能上好这节课了。
在教学中,我始终紧紧抓住文中的“趣”,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再深入地感悟。赶海,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但班上的学生没有一位见过海,更别说赶海了,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赶海的乐趣,我抓住一些主要的动作词和语气词去引导学生,如:“摸呀摸呀”、“嘿、咦、哦”等,从动作上感悟用词的准确性,从语气词中理解意思,体会“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在指导过程中试着让学生边通过动作演示边朗读体会,其中我还让学生表演了“捉螃蟹”这件趣事,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最有表演天分的一个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们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反思这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闹”字的理解上,虽然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但指导不到位,没有引导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反而是后来的环节中提到了;还有在“追浪花”这一趣事上,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浪花不时回头,小作者追浪花会和浪花相碰的情景,这才是追浪花的乐趣呢,我竟然没有让学生去想象,这都说明我在备课时的不足,没有关注到各个环节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不过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也是进步吗?
《赶海》教学反思11
3月28日上午第二节课,我上了《赶海》的第二课时,上完后,展清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几个听课的老师也一致叫好!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真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1、 本节课最明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 教师努力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获得比教材本身更丰富的知识。比如我在教学“闹着”这个词语时,让学生先联系平时自己会怎样闹着要爸爸妈妈去某个地方或买某个东西,再想想当时“我”会怎样闹呢?学生由于有生活经验的链接,把当时“我”怎么闹着去赶海的情景表演地栩栩如生。
3、无论课堂内外,如果我们的教学仅着眼于非日常生活世界,将知识与生活剥离,断了与生活联系的筋脉,那知识将显得多么枯燥乏味,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自然生发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地位由“学习者”降格为“受教育者”其单向被动承受之意便凸现出来。
4、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拔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赶海》教学反思12
《赶海》这篇课文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不要说赶海,就是真正的海,亲眼看过的同学非常少。
教学伊始,我就故意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这篇课文对于你们来说,一定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吗?”“因为这篇课文是写小孩子的。”“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是小孩子感兴趣的。”“因为我们向往大海。”……接着和孩子们一起谈“赶海”到底是什么意思。(“赶海”的含义大部分同学都还不太明白)
初读课文之后,我问:“读了课文后,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这个问题刚一提出来,我就发现难度可能大了点。许多同学都面露难色,我刚想换个说法,降低问题的难度,又惊喜地看见了有几双小手高高举起。“乐。”“趣。”“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
《赶海》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我自己认为能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整节课我反复让学生进行聆听,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力求真正做到理解歌曲的境界和内涵。教学过程清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也体现了教学的梯度。从学生准确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学生欢快的歌唱中我感受到了赶海小姑娘的欢快心情和纯真的童心。
班上的学生很多没有见过海,更别说赶海了,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在上课前我通过多媒体营造了大海的意境,并播放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为背景,通过简单的律动来划分歌曲的乐句,同时让学生们更加的熟悉旋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唱歌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歌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律美、音质美、歌词美、意境美,的确美文离不开美读,生动有趣的赶海生活,只有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形式多样,充满感情地品读感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验到赶海之趣,体验到作者的内心的情感。所以在朗读歌词这一环节我加强对学生们的引导,使孩子们都能发自内心的有感情朗读。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设计课和授课方法的某些地方还有些不适合,但当我看着他们那天真可爱与求实好学的脸时,使我给了自己力量,又一次的以自己的想法创造研究了本课。通过自己研究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使我在今后教学中奠定了基础。
还有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没要进行有效指导。在“赶海”这个环节,虽然是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赶海,但有部分学生是小组合作完成的,这当中教师如果能对小组的表演进行适当、有效的指导,那么学生展示环节的效果会更理想。
《赶海》教学反思14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采用网络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感情,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抓住本课趣味浓,学生乐于读的特点,我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围绕“趣”字展开,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学时学生根据站相关资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并大胆交流。
《赶海》教学反思15
《赶海》“海”一直都是我的梦中情结,我身处内地,长江之畔,能长年看到海的机会等于零,只能在假期中如滔滔江水般“东去到海不想回”。
《赶海》一文那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深深吸引这我,我没有过任何赶海的机会,我所教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如何使文中的“海趣”找到共鸣呢?
我的做法如下:
由学生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引发对大海美的印象。
教师导语:
大海不仅美丽,而且他有着博大的胸怀,每天都准备了丰富的馈赠给那些赶海的人们。
生:什么是赶海?
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还有你问题的答案。 生初读课文,教师提醒,注意书上插图。教师检查自读情况。1、开火车读词 2、“拔萝卜”读课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是赶海了吗?倘若是你到了海边,你会去赶海吗?
文中的“我”也去赶海了,但是是现在发生的事吗?你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生活中有这样难忘的是吗,能用“每当??便想起??”这种句式说说吗?
师:呀!你们脑子中记忆深刻的事还真不少呢,赶海的趣呀,也在“我”
的脑海中真是深深的扎下了根呀,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再默读课文,找找原因吧,并用笔划出来,做上眉批。
在朗读中学生交流着“我”的赶海之趣。
在评价中帮助学生体会“我”的 赶海之趣, 捉虾之趣, 观景之趣??
在句式比较中体会“嘿,我抓住了一只海星!”等语气组词开头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