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设计理念: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体会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难点: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是重点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诗歌丰收的季节,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贴画 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吗!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
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
画上有什么?(用句式)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
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
3、交流学习情况
(1)读生字卡
(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
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1)屏幕出示。梨树——灯笼
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好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
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在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
(金黄的梨头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屏幕显示:苹果——脸颊
A一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
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
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3)屏幕显示:稻海——波浪
A 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田怎么样?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手做波浪的动作。
(4)屏幕显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 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杆,展示自己的丰收。
3、用朗读赞美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能看着图,不看着句子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
指名背,集体背。
读读书,找一找。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2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秋天的图画》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二、注重识字写字教学
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进行多种游戏巩固生字。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我真切地感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封闭转向生成和开放,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多样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性不高,朗读没有感情,今后要多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今后的教学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3学习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上。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说:“我好象也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舞。”接着我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4》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内容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来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也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每个环节上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完本课之后,我对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和学生以谈话的形式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就要和学生平等对话,要让学生真诚的说话,真诚的表达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就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各种时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阅读感受,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交流中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中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5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这种独具匠心的欲设,是学生学习本课文的起点。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要让学生真诚地说话,真诚地表达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和学生阅读感悟,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启发下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提炼中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堂课中,针对自己的评价语,颇感不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评价语,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精练,情感真切,这要求自己要努力提高思想修养,生活的积累及社会阅历。以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语不惊人,誓不罢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6【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的图画。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教学流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
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接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1、同学们把课文轻声地读以便,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 梨 笼 浪 梁 燃 勤 劳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男女生开火车赛读,并汇报记法。
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和竟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⑴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⑵ 大屏幕显示: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泼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⑶ 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⑷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
(勤劳的人们。)
⑸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多人。)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的读读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即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学生发自内心去读这篇课文,真是声情并茂。
1、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下面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学生活动,如:
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4、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大的发挥。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7《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社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主要写了秋天丰收的绚丽美景,并由景联想到对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我和我的徒弟朱明雅老师是这样寻求科学的设计过程的:
沈旭林(以下简称“沈”):新课标强调“阅读是老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对话基础上层开的。”
朱明雅(以下简称“朱”):那么应该在课始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后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沈:对,一般学生会说出:“秋天的美景”和“大雁排成‘人’字南飞”、“是入画了美丽的秋天”等等意思。
朱: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但是假如有学生说“科天不仅仅是美景。也可以是落叶萧条景”,该怎么办?
沈:也应予以肯定,但还需教师引导,比如可以这样引导:“秋天的确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美丽的,课后再去搜集你感受到的秋天的文章。”
朱:课文以“梨、苹果、稻海、高梁”四景来描绘秋天的美好与丰收,该通过何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呢?
朱:多读体验是不能少的。但怎么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读呢?还要考虑到读的增量,总不能一遍又一遍毫无目的地读!
沈:我在反复读课文时,有了多种体验:色彩美──金黄、红色、金色、蓝色的天。成熟的美──梨子、苹果、稻子、高粱。描写美──“挂、露、翻、举”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一种作者的喜爱之情流露其中。这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深入”与文本对话,但怎样“浅出”给学生,应该找一个恰当的载体。
朱:还是让学生带着“你能读出是怎样的秋天”的问题读句子,学生就会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表达出来。
沈:对,这样的设计的确能给学生一个多元感悟的空间,同时使课堂也有了更多的生成因素。当学生说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美丽时,教师还要学生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注意对文中色彩词的强调;当学生说感受到作者描写很独特时,还是要求学生读出这种感悟──朗读时注意文中。灯笼、脸颊、波浪、火把”等比喻物的强调……
朱:个性阅读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感悟理解与情感熏陶两不误。句子的表达方式独特是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语言运用的机会,让学生练写秋天的“菊花、花生”等成熟的景物,学生会表达出“菊花绽放多彩的笑容”等句子,说明他们已经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表达方式。
沈:是啊!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本中的表达方式是很有特点,靠教师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那我们的语文课就会黯然失色。刚刚设计的迁移运用训练是一种“意会”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过渡到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过渡语:“不仅仅是景物写得好,下面句子更是写得势扭了!”顺势引出句子“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要求学生读这句子,回答你能知道什么?
朱:巧妙的过渡是阅读教学艺术之一。而且过渡后。要学生读句子,回答句子中隐含着的“秋天大雁排成‘人’字南归”和“赞美勤劳的人们带来的丰收”两层意思。把原本难教的句子简单化。真是环环相扣,一语两得。
沈:当学生读后明白句子中的两层含义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劳动人们的勤劳画面”,但仅仅是动作画面还不够,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语言,还可出示一些描写劳动人民的诗句、语言,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提高,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当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后再来读文本中句子“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这时朗读会使得课堂充满人文味,而且这时的读学生的露受是真切的,实现文本价值的效率就高。
朱: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是不是还要学生写写?如最后句子中的“大雁南飞”,与“赞美人们”两个意思在同一句式中表达出来。
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写这样的句子是有点难度的,那么难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就够了,不需要达到运用的程度,将来的文本教学中有这样运用的机会。
把我们设计此文的研讨过程记录下来,相信大家能悟到阅读教学的一点灵性!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9篇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这种独具匠心的欲设,是学生学习本课文的起点。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要让学生真诚地说话,真诚地表达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和学生阅读感悟,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启发下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提炼中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堂课中,针对自己的评价语,颇感不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评价语,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精练,情感真切,这要求自己要努力提高思想修养,生活的积累及社会阅历。以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语不惊人,誓不罢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内容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来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也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每个环节上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完本课之后,我对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和学生以谈话的形式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就要和学生平等对话,要让学生真诚的说话,真诚的表达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就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各种时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阅读感受,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交流中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中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3
反思本课的教学工作!尽管有一些收获,但也存在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导方面,由于课堂读书时间长,写字知道没有进行,而是放在第三节写字课指导。以后我会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句子、诗,欣赏画面,品读词句,背诵积累,实践体验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一些体会: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给孩子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
1.教师引述: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把它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色的几幅图画,选一幅图画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说一说,然后生生评价。
3.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因为是学生自己作品,这本身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从唤起学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学生情感需要入手,让学生容易走近文本,愿意走近文本,接受美的感染,为整节课铺设一个“美的基调。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
二、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师,在于能通过教材上例子,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地不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用联系的观念来处理教学,教学必然由单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浅薄走向厚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选择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大语文观、大课堂观和新教材观,把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断语文教学的生活地联系,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材成为心中的活教材,这就是我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正确处理教材,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
三、关注语言积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把同学们的思路从山野引向人们,从丰收的景象引向丰收的原因,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读一读,想一想,你与你的学生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还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你们怎么为秋天的图画增光添彩?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4
课堂教学后,组内老师给我很多诚实地点评,让我受益颇多:
1、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只仅在于教给同学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考虑和表达方式。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同学以谈话展开,激起同学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同学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这种独具匠心的欲设,是同学学习本课文的起点。值得考虑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要和同学平等地对话,要让同学真诚地说话,真诚地表达感情,表达自身内心的真实体验,使同学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2、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语文课程规范》指出:
阅读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和同学阅读感悟,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同学把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启发下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提炼中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堂课中,针对自身的评价语,颇感不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评价语,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精练,情感真切,这要求自身要努力提高思想修养,生活的积累和社会阅历。以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语不惊人,誓不罢休,作为自身的努力方向。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5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1、多种形式认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本课要认识8个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分析字形,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顺口溜这些方式识记,这些方法趣味性强,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但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让学生喜欢哪句读哪句,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至于为什么喜欢,孩子们却说不出来,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接下来就要靠教师的引导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没能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那么在我这节课当中,就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通过梨与灯笼,苹果与脸颊,稻子与大海,高粱与火把的对比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接下来再让孩子们读,孩子们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了。
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孩子们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了,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这样学生自然就能读出对劳动人们的赞美之情了。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6
学习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上。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说:“我好象也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舞。”接着我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7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社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主要写了秋天丰收的绚丽美景,并由景联想到对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我和我的徒弟朱明雅老师是这样寻求科学的设计过程的:
沈旭林(以下简称“沈”):新课标强调“阅读是老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对话基础上层开的。”
朱明雅(以下简称“朱”):那么应该在课始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后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沈:对,一般学生会说出:“秋天的美景”和“大雁排成‘人’字南飞”、“是入画了美丽的秋天”等等意思。
朱: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但是假如有学生说“科天不仅仅是美景。也可以是落叶萧条景”,该怎么办?
沈:也应予以肯定,但还需教师引导,比如可以这样引导:“秋天的确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美丽的,课后再去搜集你感受到的秋天的文章。”
朱:课文以“梨、苹果、稻海、高梁”四景来描绘秋天的美好与丰收,该通过何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呢?
朱:多读体验是不能少的。但怎么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读呢?还要考虑到读的增量,总不能一遍又一遍毫无目的地读!
沈:我在反复读课文时,有了多种体验:色彩美──金黄、红色、金色、蓝色的天。成熟的`美──梨子、苹果、稻子、高粱。描写美──“挂、露、翻、举”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一种作者的喜爱之情流露其中。这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深入”与文本对话,但怎样“浅出”给学生,应该找一个恰当的载体。
朱:还是让学生带着“你能读出是怎样的秋天”的问题读句子,学生就会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表达出来。
沈:对,这样的设计的确能给学生一个多元感悟的空间,同时使课堂也有了更多的生成因素。当学生说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美丽时,教师还要学生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注意对文中色彩词的强调;当学生说感受到作者描写很独特时,还是要求学生读出这种感悟──朗读时注意文中。灯笼、脸颊、波浪、火把”等比喻物的强调……
朱:个性阅读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感悟理解与情感熏陶两不误。句子的表达方式独特是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语言运用的机会,让学生练写秋天的“菊花、花生”等成熟的景物,学生会表达出“菊花绽放多彩的笑容”等句子,说明他们已经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表达方式。
沈:是啊!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本中的表达方式是很有特点,靠教师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那我们的语文课就会黯然失色。刚刚设计的迁移运用训练是一种“意会”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过渡到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过渡语:“不仅仅是景物写得好,下面句子更是写得势扭了!”顺势引出句子“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要求学生读这句子,回答你能知道什么?
朱:巧妙的过渡是阅读教学艺术之一。而且过渡后。要学生读句子,回答句子中隐含着的“秋天大雁排成‘人’字南归”和“赞美勤劳的人们带来的丰收”两层意思。把原本难教的句子简单化。真是环环相扣,一语两得。
沈:当学生读后明白句子中的两层含义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劳动人们的勤劳画面”,但仅仅是动作画面还不够,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语言,还可出示一些描写劳动人民的诗句、语言,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提高,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当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后再来读文本中句子“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这时朗读会使得课堂充满人文味,而且这时的读学生的露受是真切的,实现文本价值的效率就高。
朱: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是不是还要学生写写?如最后句子中的“大雁南飞”,与“赞美人们”两个意思在同一句式中表达出来。
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写这样的句子是有点难度的,那么难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就够了,不需要达到运用的程度,将来的文本教学中有这样运用的机会。
把我们设计此文的研讨过程记录下来,相信大家能悟到阅读教学的一点灵性!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8
设计理念: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体会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难点: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是重点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诗歌丰收的季节,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贴画 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吗!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
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
画上有什么?(用句式)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
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
3、交流学习情况
(1)读生字卡
(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
三、研读课文
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1)屏幕出示。梨树——灯笼
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好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
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在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
(金黄的梨头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屏幕显示:苹果——脸颊
A一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
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
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3)屏幕显示:稻海——波浪
A 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田怎么样?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手做波浪的动作。
(4)屏幕显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 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杆,展示自己的丰收。
3、用朗读赞美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能看着图,不看着句子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
指名背,集体背。
四、秋天这么美丽,难怪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知道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气画家是谁吗?
读读书,找一找。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9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的图画。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用,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
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接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轻声地读以便,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 梨 笼 浪 梁 燃 勤 劳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男女生开火车赛读,并汇报记法。
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和竟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⑴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⑵ 大屏幕显示: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泼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⑶ 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⑷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
(勤劳的人们。)
⑸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多人。)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的读读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即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学生发自内心去读这篇课文,真是声情并茂。
五、扩展活动
1、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下面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学生活动,如:
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4、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大的发挥。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
读文本 赏美景 人教版二年级1课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的图画。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说→想→读→写→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用,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 么?
生A:果树上接满了成熟的果实,生B:在果园旁边是堇色的稻田,生C:稻子艘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生D: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 „„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轻声地读一读,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 梨 笼 浪 梁 燃 勤 劳
3、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男女生开火车赛读,并汇报记法。
(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竟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⑴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⑵ 大屏幕显示: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泼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⑶ 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⑷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勤劳的人们。)
⑸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多人。)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的读读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即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学生发自内心去读这篇课文,真是声情并茂。)
五、扩展活动
1、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下面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3、学生活动。
如: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4、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大的发挥。)
六、总结全文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七、作业设计
画一画秋天或写一写秋天
八、板书设计
秋天大图画
图 梨 笼 浪 梁 燃 勤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泼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勤劳的人们
劳
2、黄山奇石
龙王乡杨郢小学
方学静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油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二.学情分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学会“陡、峭、峰、”等18个生字,学会写“尤、其”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黄山奇石的样子,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难点: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设计意图:
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之奇石,景色奇美,生动有趣。课文由三幅图和六个自然段组成。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即四块奇石。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想象是孩子的特权之一,在教学中适当地启发学生去美妙地再创造想象和写话练习是教师要攻克的一难点,另外将观察图画或者课件和熟读课文结合起来,深刻体会黄山石的“奇”,也是本课要求达到的目的。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黄山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地,同学们,你去过黄山吗?你知道它在哪里?你对黄山了解多少?(生答)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3、齐读课题,要读出感觉。(读出向往和渴望。)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拿着门票,准备好去黄山旅游吧!
1、初读认识生字,了解内容: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或同桌“伙伴”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合作学习,利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互相帮助,读得流畅,不明白的可以作好标记。
(4)、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如:A检查认字情况:结合插图(课件)了解“风景区”“仙桃石”“山峰”“巨石”“陡峭”“脖子”等词。(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翻滚的云海”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如:在地面向上看,天空云层似乎是静止不动,在高耸如云的黄山峰顶向下看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
B猜字谜:横山上三根草——当;走在耳朵边——陡;一个人在山边——仙。
C认读词语:闻名中外、秀丽、陡峭、翻滚、奇形怪状
(5)、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流利有情感。自选段落,评价哪里读得好。(纠正读破词,破句,丢字,添字情况,要流利,读出黄山的奇,)
2、听朗读,认识奇石:
(1)、课件演示配有录音朗读:出示黄山石,引导学生倾听并进行观察:给这些石头取名。
生自读课文,画奇石,同桌交流。
(2)、师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接受学生给予奇石的富有想象的名字。)
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读奇石名字。
(3)、师:课文介绍了黄山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指名汇报)
生:课文具体介绍的石头是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4)、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感受,体会黄山石的奇特与美丽。
3、自由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比一比,看谁读得流利有感情。
4、配乐齐读全文。
三、写字:
尤:注意没有一撇。
其:里面是二横,不是三横。
巨: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课件“小青蛙跳出来”认读生字和新词。
2、说说你觉得黄山是个怎样的地方?(如:闻名中外 秀丽神奇 怪石,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昨天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黄山上有奇石可供游客欣赏,今天我们继续去黄山游历一番。(1)你觉得黄山的哪块石头最有趣最引人注目?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2)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独特的地方?
2、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1)、朗读家:结合词句讲出奇石。(2)、表演家:通过动作把奇石样子演出来。(3)、美术家:画出奇石的样子。(4)、小诗人:编写小诗表达奇石。
3、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4、各种方式介绍会:
(1)仙桃石:
谁愿意来读读?齐读句子。
小结: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准可能是孙悟空在王母娘娘那里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仙桃呢!
(2)猴子观海: 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配乐读,谁想来试读?
动作演示“猴子观海”: 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 蹲 望)
(3)仙人指路:
男女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小结:这样的景色似乎充满了仙气。
(4)金鸡叫天都:
想象“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
指名配乐读。
齐读此段。
小结:这里形象写了雄鸡啼叫的景色,让人着迷并感觉奇特,那石头好象也有了生命力一样。
5、黄山的景色令人身临其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就让我们怀着热爱祖国美丽景色的感情一起来读读全文。
6、课文是不是就重点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也写了其他的奇石?
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发挥想象力表达,了解黄山石头可真奇特。
7、录象带播放风景,游览黄山。
8、师:你有什么话想对黄山说的吗?
9、师: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三、延伸巩固
记得徐霞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比五岳的景色还要美、还要神奇。如果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黄山看一看那奇石的美景。黄山的奇石不止这四种,有些石头还没有取名字,正等着你去发现。出示图片,请学生取名。再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来描写这幅画。
板书设计:
留心处处皆学问
---
3、《植物妈妈有办法》
龙王乡杨郢小学 方学静
一. 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了问题,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语言优美、生动,贴近儿童的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二.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二年级上册的初级阶段,而且本课的识字量大,虽然是一首诗歌,但里面有好多的生字学生极容易读错,所以识字、写字、朗读仍然是本课阅读教学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对于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文章当中后两种是图文并茂,非常清楚。而第一种,由于学生的年龄,可能有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见过蒲公英。因此,利用板画认识感知,自由做画加深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自己收集资料,进行简单地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佳作。
三.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课标精神与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点予以定位:
1、知识目标:
⑴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能用“粗心、准备”造句。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文中介绍的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⑷收集一些植物制作标本,并介绍其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激发其想象力;
⑵锻炼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理解文中“旅行”“穿着带刺的铠甲”等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强调自主,鼓励参与
1、初读课文采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方式中学习。
2、让举手的学生都起立读书,培养自主意识。
3、鼓励课外收集信息,调动学生主动收集的积极性,开阔视野。
(二)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
2、用各种媒体、实物演示激发兴趣,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内容,促进学习。
为了将三维目标得以真正落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图片激情、课件展示、音乐渲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以达到熟读背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识字。
三、合作交流。
四、品读领悟。
五、巩固延伸。下面,我就对本课的教学流程做以具体的阐述。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知道牛马有脚,鸟有翅膀,它们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没脚,没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聪明的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今天我带你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植物妈妈。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自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充分利用云空间课堂魔方,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配乐动画,教师伴随着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2.学生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生字,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从而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2)讨论: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
(1)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语:蒲公英、苍耳、豌豆。齐读词语。(2)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蒲、苍”两个生字?(提醒学生勿把“蒲”字写成左右结构)
(3)利用游戏巩固识字。我将采用摘苹果、识字大转盘等游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4)小组内轮读生字,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他贴上“笑脸”,没有达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读几遍。
(5)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
A、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B、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这三句话。
D、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多音字?(为、降、乘……)画上记号,并给这些多音字组词。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互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互助互学,人人参与,不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6)识记字形,练写生字
1、识记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练读,小老师带读。
⑵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比比谁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导书写
⑴让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了。
⑵教师重点指导:
①“绞丝旁”的写法,提示学生注意两个撇折的起笔收笔基本上下对齐。
②比较“洼”和“娃”的字形。
③“旅”右下方不是“瓜”。⑶学生自由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生需要教的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品读感悟
本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1、说蒲公英
⑴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请喜欢蒲公英的同学一起读读第二节。
⑵让学生拿起蒲公英轻轻一吹,一边吹一边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⑶全班交流:刚才给蒲公英吹气时,你看到了什么情形?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拿起蒲公英标本,边吹气边引导学生理解:风一吹,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开了,像一把把降落伞四散开来,你们瞧,种子这里一颗,那里一颗,都从空中飘落下来了。(教师相机板画:蒲公英的种子)我们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描述?引导学生说出:“纷纷”。
⑷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情景可以用上“纷纷”这个词,试着用“纷纷”说一句话。
⑸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你们准备好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打算到哪里去玩耍呢?
⑹指导朗读:
①教师渲染气氛:蒲公英娃娃们,我们就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安家落户了,远方有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遐想朗读第二节。(引导学生用较轻较慢的语调朗读。)
②哇,微风一吹,你们终于可以离开妈妈,到处旅行了,好开心呀!(生读)
③蒲公英娃娃们,你们勇敢地离开妈妈的怀抱,从高空中飘落下来了。(生再读)
④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齐读第二节。
⑺教师小结:(手指板书)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能借助风的力量让自己的孩子四处去旅行。
2、说苍耳
⑴师:认识了蒲公英妈妈,我们一起去找找苍耳妈妈。请喜欢苍耳妈妈的同学读读第三节。
⑵蒲公英妈妈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而苍耳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谁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呢?画出相关的语句。
⑶让学生再次拿出苍耳标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带刺的铠甲”。
⑷让学生任意把苍耳挂在自己的头发、衣服上,然后走一走、跳一跳,体会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妙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画:兔子)
⑸苍耳宝宝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这个办法多妙呀!谁来夸夸苍耳妈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3、说豌豆
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四节,教师提出要求: ① 自由读第四节。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
③说说豌豆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⑵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⑶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拿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子突然收缩,形成弹力,豌豆便弹射出来。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与“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豆粒儿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效果是一样的。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学生明白了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师板画:太阳)
⑷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①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豆荚炸开的响声、豆子蹦跳的动作、联想生活中蹦跳的快乐等方面去思考)②指导学生读出豌豆宝宝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时的高兴的心情。
4、试着根据板书背诵课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本环节的学习中,从老师的引领,到小组合作,到自学,引导学生由扶到合作,到独立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巩固延伸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采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说说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让学生拿出课前采集的其他植物标本,边展示边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鬼针草宝宝只要挂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洼;芭乐的种子被贪吃的小鸟带到远方;太阳一晒,凤仙花娃娃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交流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然后仿照课文表达形式写一小节诗歌。
3、教师总结:植物王国里的奥秘还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们做细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设计意图】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1、蒲公英──风吹
2、苍耳 ──挂住
3、豌豆 ──炸开
4、古诗两首
田集镇任庙小学 康涛
赠刘景文
【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秋景深深陶醉《赠刘景文》是描写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的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深山秋色图,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两首诗配有插图,便于理解诗意。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对古诗的了解并不少,也许这两首诗他们早就会背了,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
1、2、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有画面、诗文、诗人简介、音乐等)
2、学生准备:利用电脑、书籍等课前查阅作者的资料和作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图文直观导入
(课件出示文中两幅插图)同学们,请看图,谁来说说这两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描写秋天的词语有哪些?请试着说一说;
是的,秋天到了,大地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来学习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出示诗句)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读诗(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3)再读诗句。【出示诗句】
3、初步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诗句。(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 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白色的冰晶,就是霜。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1、2、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句诗告诉你的? 诗人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3、这么美好的秋天,如果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四、拓展升华
1、古往今来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比如《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下,看看哪些地方描写了秋天,都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秋夕】2、3、4、学生自由读诗歌 交流汇报
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是丰收的,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
5、同学们除了秋天你还喜欢哪个季节的古诗呢?找一找、读一读。
五、学习生字1、2、3、出示要写的字“枝”“记”,学生认读。【出示田字格】 观察字形,说说识记方法,注意平舌音 :赠 残 教师示范,注意字的结构。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六、作业
搜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荷
尽
赠刘景文
菊
残
好景
橙
黄
橘
绿
5、《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阜南县郜台乡安台小学 申运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及词语,能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培养学生尊敬教长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株、踮”等八个生字,会写课本“休、伸”等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紫丁香这种植物。教学重难点
1.识记本课生字、词语,能规范书写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刚刚过去的教师节老师收到了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小花、贺卡这些表达对老师问候的小礼物,这节课我们要去看看课文中的同学们给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怎样的问候。课件展示紫丁香的图片
2.介绍紫丁香的相关知识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段温馨的谈话,更增进了师生的情谊。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标注小节。
2.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请学生拼读。
(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读好两个翘舌音“株、除”和“踮”的声调)
3.扩词练习【指名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扩大学生词汇量】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读、同桌互读、领读、齐读。一株花 踮起脚 医院 消除 疲倦 挂牵 困难 休息 伸手 香甜 唱歌 您好 5.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减一减、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2)同桌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3)集体交流
6.同桌互读课文,读准字音。7.展示读文:指名读
(引导学生倾听,并对同学的朗读做出评价)8.齐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多多识字,组词)
三、生字书写
1.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学生拼读。
2.指名请学生读拼音、数笔画、说结构、认偏旁。3.学生交流书写方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教师重点指导“歌、您、牵”三个字的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注意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提醒,观察学生生字书写情况及时指导)
四、生字、词语巩固
1.指名请学生读课本27页的词语。2.学生自选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五、作业
把自己看到课题后最想知道的内容写在课本25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学生开火车读课文中相关词语。
疲倦 小院 枝叶 休息 唱歌 安静 盛开 感谢
牵挂 消除 眨眼 又香又甜 脚尖儿 花儿(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又_又_”式的词语训练)2.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句子,指名读。
(1)桌子太高了,我要踮起脚尖才能拿到上面的东西。(2)我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新种的一株小树旁。(3)今天妈妈很疲倦,一到家就困得睁不开眼了。(4)奶奶住院了,家里除了我没有别人。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学文过程 1.课题质疑
(1)教师板书,学生对课题质疑。
(2)课件展示: a、谁种的? b、为什么要种? 2.学习第1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板书“我们”)
(2)同学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栽种的?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3)学生汇报、交流。(4)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踮起脚尖轻轻种下紫丁香想给老师带来一份惊喜的情感.3.学习2—5小节
齐读课文2—5节,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要种紫丁香?
(1)学习第2小节(板书“陪伴老师工作”,指导学生做好批注)A、“夜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B、指名朗读第二小节。(2)学习第3小节(板书“消除老师疲倦”,指导学生做好批注)A、“疲倦”是什么意思?
B、你们觉得老师的工作辛苦吗?那就为老师唱一支歌吧!(男女生分别读)(3)学习第4小节
在春雨的滋养下,丁香花吐露花苞,绽放了美丽的笑容,感谢老师对同学们的挂牵。
板书“感谢老师挂牵”,指导学生做好批注
A、理解词语“挂牵”,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B、教师说一说自己在假期对学生的挂牵。
C、教师范读。(4)学习第5小节
A、课件示插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描述图中的内容。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B、是啊,夜已经深了,老师仍然没有休息,此时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会对这位老师说些什么呢?
C、文中也有一小节内容是同学们对老师想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板书“伴随老师梦乡”,指导学生做好批注(5)领读—接读课文 此环节可由一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接读,也可由男女生配合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浓浓的情感。
领读:“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
接读:“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领读:“老师,老师,”
接读:“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领读:“老师—”
接读:“绿叶在风里沙沙„„”
领读:“老师——”
接读:“满树盛开的花儿„„”
领读:“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接读:“老师,休息吧„„”
(6)教师小结:课文学习完了,这株紫丁香带着对老师的感谢、祝福种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不仅仅是语言可以表达情感,音乐同样可以歌颂美好的事物,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妙声音。4.指导背诵
(1)课件示课文内容并指名请学生回忆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 让绿色的枝叶夜夜和老师做伴;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老师消除疲倦;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老师挂牵;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伴随老师梦乡。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填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抓重点进行背诵,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试背课文。
三、语文小知识
1.教师介绍押韵这一语文知识。
诗歌中,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2.课件示文中词语并请学生拼读。窗前 做伴 疲倦 挂牵 又香又甜 3.引导学生自主找出相同的韵母“an”。
4.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押韵的作用。
四、作业
1.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背诵《一株紫丁香》。
2.以“谢谢您,老师”为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板书设计
6、《我选我》教学设计
阜南县许堂乡大桥小学
陈影
教材分析:
《我选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描写了在一次班会上补选劳动委员时一个叫王宁的小朋友选自己的事。事件虽小,但意义重大,表现出他的勇气,更体现了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思想,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课文内容浅显,还配有一幅插图。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挖掘,更容易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游戏检测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 我选我 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了解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我是谁?我选我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和其它同学合作把课文读好。(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和好朋友合作。)
3、同桌互读,不明白的地方研究一下。
4、汇报《我选我》的主要内容: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自由读课文的时间上,我赞成充分给孩子朗读时间。
三、识字教学
1、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2、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3、小老师带读生字,并组词。,并选坐得最端正,读得最认真的同学当下一个教师。
4、游戏检测生字的掌握:变魔术,一次巩固四个生字,让生猜猜教师手上出现哪个生字?
5、齐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识字教学中发现,孩子喜欢变魔术、神奇眼等集中注意力的游戏,这样既能高效巩固生字,又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注意力集中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四、再读课文
1、学生练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2、你愿意朗读哪个自然段?分段朗读展示,读后点评。
3、比一比,看哪一队读得好?分成三队,比赛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通读全文。
二、品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抽读,师生点评,加以指导。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从“静悄悄的”“突然”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4、齐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大家为什么“楞住”?体会王宁的话的含义。
5、齐读最后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6、观看课件,欣赏王宁的自我肯定,体会王宁的服务精神
7、夸夸我自己。
8、身为班干部,队干部,或者是承包了某项任务的同学,你准备怎样为班级、为同学服务?
设计意图:班级选班干部是一件孩子们都关心的事,学生易于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
三、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有时分散在识字环节中,比如,在认识“宁、室、切”时,就让学生书空,熟悉它们的笔画笔顺,但是感觉不如整个写字环节中的写字教学来得深刻。
四、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的句子,多种形式练读。
2、提问:你在朗读这两个句子时,发现了什么?(说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样子说一说。板书设计
我 选
我王
宁
自我肯定
服务精神
7、《一分钟》教学设计
阜南县许堂乡朱元小学 许锋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2、学习课文,使学生由此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师: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刚才我们就感觉时间很长,因为有的同学都坚持不住了。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你对一分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
2、找出生字,并同桌互读;
3、读词:丁零零叹气闹钟迟到哈欠决定后悔
4、范读,文中“一分钟”指的是什么?
三、朗读感悟,交流体会
1、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了二十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再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出来,帮元元把二十分钟找回来,好吗?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
2、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
3、小组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读文,体会元元当时的心情;小组汇报。
5、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6、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指生回答。
是的,很重要,就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所以他被红灯拦住,还没能追上上汽车,只好自己走着去上学,耽误了许多时间,所以这一分钟确实是太重要了。
7、元元为什么“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在想些什么?
8、指生表演。
9、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
10、你想对全班同学说点什么?
10、有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1、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时间的诗句颜语。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2、你知道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a人们驾驶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
b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五、总结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一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尷,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
8、《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中岗镇田拐小学 刘克艳
一、教材分析:课文写了身为小学生的我为邓爷爷进行计算机的表演,心情从紧张到平静,再到兴奋的变化过程。在与邓爷爷的接触中,我感受到了邓爷爷对我的嘱托,以及感受到的那种责任。因而那一天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学生对邓小平的认识早在第二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中早有,所以学生应该不会陌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2、认识本课“计、算”等生字。会写“及、身”等生字;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体会邓爷爷的话语,感悟自己肩上的责任。
3、读懂较长的文章,基本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哪一天最令人难忘?这一天为什么最令人难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问题意思,激发求知欲,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
2、根据同学们发言情况教师小结。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难忘的一天》。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读一读生字,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难 忘 爷 计 算 晨 业 连 忙 队 各 意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黑板,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难忘 爷爷 计算 早晨 工业 连忙 满意 紧张 沉着 计算机 各种各样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晨:上面是“日”字头,下面的“辰”字第五笔是竖提,注意与“衣”字区分。
难:左右结构,部首是“又”字旁,右边是“隹”字,不要写成“住”。
算: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中间是个“目”下面是横,撇,竖。编儿歌:睁大眼睛看仔细。
意: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立”字,中间是个“日”下面是“心”。
忘: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点 横 竖折,不要加点。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加强记忆。
(4)理解词意。如仔细地,沉着地,顺利地,亲切地,赞许地等。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设计意图】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为识字本身服务,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同时标出自然段落。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1984年2月16日,我给邓小平爷爷做计算机表演的事。)【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增强读书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业:笔顺是:竖、竖、点、撇、横。书写时要做到先中间后两边。
意: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做到上中下各部分所占高矮比例相同。
队:左右结构,左右两边上下一般齐,不要一高一低。
3、让学生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促进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2、回顾课文内容。【设计意图】知识重现,在练习中加强巩固,促进积累与应用。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我”的心会“怦怦地跳个不停”?(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发表意见)
教师相机引导:心怦怦跳→紧张激动→马上要见到邓爷爷→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人→原以为国家领导人是威严的。
读一读,看谁“最紧张、激动”?
三、梳理课文,体悟情感
1、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心情平静→和蔼可亲→慈祥微笑、高兴点头、紧紧握手)
学生在回答中出现“慈祥”、“和蔼可亲”时,教师可以范读“他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从教师稍慢的语速及脸上微微的笑容等体态语,学生就可以悟出“慈祥”的意思。理解“和蔼可亲”时,老师可范读“邓爷爷高兴地点点头,紧紧地把住我的手。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对一位长者的“和蔼可亲”的样子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读读比比,谁的邓爷爷最慈祥?
2、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肩上担负的责任”指的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也可以脱离课文内容讲自己所想到的,要求不宜高。
开始表演了。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邓爷爷仔细地看了我的表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表演过后,邓爷爷还亲切地问了我的年龄。我说刚满十岁。邓爷爷听了,赞许地和我再一次握手,并对身边的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3、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可造句)
(让学生感受词语的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三、总结实践
作为一个十岁的儿童,能见邓爷爷一面,已属三生有幸,更何况能为邓爷爷表演计算机的操作,还与这位伟人两次握手。谁经历了这一幕,都将难以忘怀。课文中的少年忘不了这一天,“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他从邓爷爷的话语中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小朋友,你们呢?(学生自由发言)
四、板书设计
8、难忘的一天
我的心情
激动
平静 高兴、兴奋
难忘
9、欢 庆
焦陂中心学校 沈蕾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入境融情在欢庆国庆的场面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多媒体(有国庆的录像、图片或资料介绍),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教学“欢庆”
1、我们刚欢度完祖国妈妈的生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欢庆国庆节的小诗。
2、出示卡片“欢庆”(带拼音),读词语。“庆”字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庆祝)对比“欢庆”和“庆祝”。师生释疑:题目着重突出庆祝场面的热闹。
3、除了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哪些节日呢?
4、写好“欢庆”两个字(范写,生试写,指导点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激情回放,畅谈感受
1、每年的国庆节,全国人民都会兴高采烈地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让我们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多媒体展示: 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看到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3、回忆这欢庆的时刻真是激动人心啊,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欢庆的?打开课文,放出声音读课文,努力读通顺,读正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发生的背景。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反馈字词,区分多音字“乐”,读词卡“欢乐”,“乐曲”,再给“乐”组词。
2、读短语:“欢乐的乐曲”——“奏起欢乐的乐曲”——“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3、读词卡:献上
洁白
旗帜
亿万
4、再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欢乐与喜庆。
5、指名读,检查是否读得正确。设计意图:扎实的掌握生字。
四、朗读感悟,入境融情
1、研读前面四行(1)自由读前面四行,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这前面四句诗就像四幅画,你能读出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吗?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会奏哪些乐曲呢?他们演奏得这么热闹,为的是什么?
(4)分组合作读这四行诗句,并指导朗读。(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
2、研读后面四行。
(1)出示后四行诗句,齐读,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2)指名朗读交流体会。
(3)质疑: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十三亿孩子?对于祖国妈妈来说,你是祖国妈妈的孩子,我是祖国妈妈的孩子,他也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全国十三亿人民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4)祖国妈妈过生日,十三亿人人民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五十多年以来,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远的不说,刚刚过去的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奖牌总数第二名的成绩,国歌一次又一次在雅典奥运会上响起。再来读读这四行,把你心中的那分热爱,崇敬都读出来。让我们也加入这欢庆的队伍吧!齐读体会。(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日,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让我们怀着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借助这首诗来表达,告诉祖国妈妈,我们爱您。(放背景音乐,朗诵)
五、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在这欢庆的日子里,你还有什么更好的礼物和祝福献给祖国妈妈,老师建议大家课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做卡片,可以画画,可以写几句祝福的话,可以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也可以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己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国庆节——祖国妈妈的生日,让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内容。
三、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如加一加:大——庆
只——帜
南——献 猜字谜:一借再借。(欢)
拆掉床木架,一人好住下。(庆)两层楼,六间房,两个烟囱在中央。(曲)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3、学生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生子,做到会读,会认,会写。
板书设计
9、欢庆
左右结构:亿
洁
欢
祖
旗
帜
半包围结构:庆
独体字结构:曲
10.北 京
赵集大聂九年制学校李晴 教学理念: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爱北京、以北京为豪。在学习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灯片,让学生对北京古老而现代的景观有所了解,再进入本文的学习。生字的学习还是发挥小组的作用,有小组长带领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通过读短文检查。课文的朗读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读通、读顺、读的有感情。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十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教学准备:新北京图片及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1.师:你到过北京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师:不管你是否到过北京,今天,让我们一同再做一次北京之旅吧!板书课题。设计目的:教师以问句形式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踊跃发言,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闭目想象。思考:对于北京你有什么印象?
2.师:是呀,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它又是我国的首都。出示课文第一段: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3.首都就是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我国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就设在北京。比如:美国首都“华盛顿”,英国首都“伦敦”„„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你能换个说法吗?换句式说话:我国的首都在北京。
4.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北京?(二——四自然段)5.指名五人读课文的五自然段,遇难读的句子请多位学生读。读后交流提出的问题。设计目的: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朗读,体验朗读的乐趣,同学之间也可相互学习。
(三)快乐识字
1.师:这课的生字朋友特别多,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怎么认识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出示词语:庄严 宽阔 纪念碑 名胜古迹 高楼大厦 中央 黄瓦 出示句子: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小组检查读记不认识的字词。3.同桌互查课后生字,用星号评价对方。
设计目的: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熟记生字,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互相提醒,用星号评价对方,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之间比赛,学生会更愿意参与进来。
(四)摆摆说说,掌握方位
1.北京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2.指名多人读第二自然段,做到不破句。教师相机出现图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3.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方框(在板书下):如果这就是北京城,那么这三种建筑应该在北京城什么位置呢?同学们再读读书,跟同位小朋友商量商量。指名上台摆放三者的位置。
4.他们贴的怎么样?评价中理解中央(天安门就在我们北京城的中心位置,是首都北京的标志)相机讲解“天安门广场”(占地700多亩,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万人呢。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矗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的中央?革命烈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我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永不磨灭,英雄们的高大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再读这个词语)
5.重点学习第一句: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1)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看图理解红墙,黄瓦。
(2)结合天安门的历史理解“庄严”。天安门是古时候皇帝颁布诏书(皇帝的命令)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打仗等办大事的时候才能出入的皇门。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从此,天安门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征。他是那样的庄严,那样的雄伟,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3)指名读句,评读。
设计目的: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看看雄伟壮观的天安门,教师简略的讲解一下历史,培养学生的常识,激起学生对中国首都的热爱之情,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
(五)读读背背,指导书写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书写“央、交、市、旁、优、阴”。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背,这时候学生更容易背下来,加深印象。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生字。
第二课时
(一)用词说话,导入新课
1、凭自己第一节课的印象,用“北京”说一句或几句话。
2、全班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继续游览北京,更深的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庄严。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激起学生的说话兴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交流
1、北京还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重点点拨“绿树成阴、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绿毯似的草坪”可以换成“绿色的草坪”吗?为什么?
3、朗读第三段,评读。
4、看图背诵练习。
5、北京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学习四自然段。
6、练习合并分离句子。
(1)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有(),有()。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教后反思
《秋天的图画》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搭配,寥寥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而且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在教学时,我就是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没有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是引领学生通过想象,自读自悟。
在设计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引导来代替指导,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通过朗读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通过游戏认读生字,然后我利用课件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跟秋天接触,更深刻的理解课文,还通过学生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人们正忙着收获呢。”有的说
“好像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像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好像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接着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的图画。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用,激发兴趣
同学们,夏天刚刚过去,秋天来了,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说看到的秋天)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
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橙色的稻田,稻子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过度: 刚才同学们说秋天的图画,都说的很美,不过,很可惜,都是一个个的单句子。下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把单句子连成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的。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地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 梨 笼 浪 梁 燃 勤 劳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男女生开火车赛读,并汇报记法。
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和竟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过度: 这篇文章太美了!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你们用心欣赏老师的朗读,边听边想像: 在老师的朗读中,你好像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现在再去读一读课文,慢慢地读,边读边想像每句话所描绘的画面,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⑴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⑵ 大屏幕显示: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泼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⑶ 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⑷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勤劳的人们。)
⑸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多人。)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的读读吧!可以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
五、全课总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谈收获。)
2、让我们带着兴奋、喜悦的心情一起朗读。
六、扩展活动
1、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4、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金黄的梨
勤劳的人们画出
红红的苹果
秋天的图画
金色的稻田
火红的高粱
教后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朗读、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加上他们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
教学时,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和竟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朗读训练上。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是自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看看课文有几句话。再读课文、欣赏秋天,自己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同时,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如: 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这种扩展活动的形式,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大的发挥。
【教材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把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学习重难点】
识字、写字、积累关于秋天的优美句子。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景和人们丰收后喜悦的心情。
〖学习重难点〗
认识生字。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如果老师让你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你准备画些什么呢?
2、有个小朋友也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并且还写了一段小日记,打开书第4页,今天咱们学习《秋天的图画》。“图”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
开课时,让学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习惯。课堂上,有的学生说:“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飞来飞去。”有的学生说:“秋天里,稻子黄了,枫叶红了,秋天的颜色可真美啊!”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是如此活跃,这与他们爱读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二、看图学文识字
1、看看图中画了些什么?生边说师边出示相应的字卡。
2、学生认读生字。
3、刚才同学们说秋天的图画,都说的很美,不过,很可惜,都是一个个的单句子。下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把单句子连成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的。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最好多读几遍。
在肯定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我们学习本课的目的之一: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4、把你刚才的学习成果和你的同桌分享。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请他表扬表扬你。
(让学生时刻在鼓励中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力。)
5、指名开火车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想读的一起读。
(结合低年级孩子爱表现的欲望,充分给予孩子表现的机会。)
6、这篇文章太美了!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你们用心欣赏老师的朗读,边听边想像:
在老师的朗读中,你好像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给学生读好课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入情入境地朗读,可以把学生引进课文所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7、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现在再去读一读课文,慢慢地读,边读边想像这句话所描绘的画面,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8、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挂、露、翻、举”的语言美。
教学到这里,出现了一个高潮。学生感受的特别好。有的说:“我喜欢: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我顺势问到:“你们能想象出金色的波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马上就说到:“秋天到了,稻子黄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被风一吹,就像波浪一样了。”我马上大加赞赏:你真是一个想象丰富的孩子。当学生赏读完课文的句子后,我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你们觉得课文的这几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所以读了还想读,作者真不愧是写作高手!谁有勇气即兴说一句和课文类似的句子,成为我们班的“小诗人”呢?”我班的马上就说了一句:“石榴咧开红红的嘴巴。”我惊喜极了。
9、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10、让我们带着兴奋、喜悦的心情一起朗读。可以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
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动作。我认为,学生在语文课中用自己所理解的动作语言来朗读课文,对于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熟记课文有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