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大全
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不论是工作中还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实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初二、初三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准备。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能够后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的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能够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打字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课程标准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2、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兴趣加强班的培训,在这些班中,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以在微机室来查阅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会软件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安装,帮助教师进行电脑的简单维护,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师德渗透方面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经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护微机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为以后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做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网站、博客圈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1、微机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打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
3、不要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禁止上网玩游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四、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20节的任务、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认真写好小字和本学科的板书设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写一份经验交流,手记和案例。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4、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胜利地完成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2xx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一、教学工作
1、备课方面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和汲取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方面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二、学习生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其它学科老师的个人网页进行技术指导。认真做好电子备课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课外活动
学期初,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把学有余力且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召集到小组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向他们介绍C++语言编程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业余学习生活。教会他们一些编程算法和技巧,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程序设计联赛和竞赛。在4月份,我校黄鲲、夏露蟾、黄万钧三名学生去合肥168中学参加了全省青少年信息学程序设计竞赛,并分别获得了省三等奖,成绩喜人,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四、今后打算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颗颗的果实。我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我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将来一定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3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三、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计算机教室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因此在上机练习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这样培养了学生之间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个总结。
引入图画,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去年学的画图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画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画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学习一课的内容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回顾这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我又是新手,但是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5篇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永济实验小学国培班学习一周了,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娇老师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讲座。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是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满足学生的视、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第二,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第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第四,创设情境,体现学习的主体;第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
教师必须是成功的学习者,教学是最高层次的学习。成功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教学活动与过程的恰当安排;善于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对媒体技术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带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这一切,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后在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我会因势利导,带领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接触信息技术这块芳草地。这样做,一石二鸟,事半功倍,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充分利用时间,在钻研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更多的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教师,面对如此重大的改革,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怎么办?正视现实,勇于挑战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向党和人民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是,我有信心。有能力稳步前进。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2
通过观看这几节公开课,颇有感触,在这里谈几点体会。首先是对于几何画板的使用上,几位老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几何画板,我这个刚入职的年轻老师都自愧不如。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新科技的掌握,老教师丝毫不比我们新教师逊色,相反是我们以后要向他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任教之路任重道远,几何画板具有诸多好处,比如说能和学生进行互动,有良好的互动效果在学习几何这个地方,可以对图形直观的进行演示。其实我还体会到了听课的几个误区,不能做机械型听课,模仿性听课的教师,要做的是自省型听课的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因此不要浪费了一节宝贵的听课时间,而要认真反思,我到底从这节课当中学习到了什么。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那一次,在课堂上,我巧借信息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精彩,感觉真好!
那是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罗布泊,在遥远的大西北,学生几乎没有到过的,远离学生实际,此文,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空中楼阁;课文的主旨是环境保护,这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他们在政治课上已经学腻了,在语文课上再来学,能有什么新花招呢?的确是难,难以备课,我不由得仰天长叹。
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际,忽然,信息技术一词,就像流星在我眼前一闪而过,对,借用信息技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于是,我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备课,一切皆顺。
在课堂上,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约5分钟的短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题目为:美哉,罗布泊。画面展示出过去的罗布泊的景象,并且配上音乐,顿时优美的旋律在课堂回荡,画面在流动──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第二部分题目为:罗布泊之变脸,向学生展示了今天的罗布泊的画面,配以凄美的旋律,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黄沙飞扬的罗布泊,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学生在静静的看着画面,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痛心疾首,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对那些与我们的学生所生活的经历、朝代、空间有较大差距的文章,如历史性、地域性、不同国别、不同生活制度或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一个本来与大家相隔甚远的东西如在眼前,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可触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的感情,从而使学生能移情入境。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学生探讨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后,我又向学生展示了本堂课的第二个短片:罗布泊式悲剧几时休。画面为我采集的破坏环境、滥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水土流失、沙尘暴天气等方面的素材。并配以字幕和沉重的解说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每年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荒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1.35亿公顷,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学生凝神静思、眉头紧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觉得:本课的选材,就是通过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真正懂得环保的意义。但仅仅是课文,还远远不够。我们身边环境究竟如何?有哪些罪魁祸首还在无视我们共同家园的累累伤痕,还在拼命剥夺和掠夺他?此时一系列问题一定会萦绕学生心头。我巧妙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采集了最新重大的相关事件,制成了短片,我想,他的震慑力量绝不是学生讨论所能达到的。
反思:
1、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渐渗透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2、《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这一资源,对教材内容拓展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况,还是课堂教学的零星点缀,有时仅仅局限于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相信,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步伐一定会加快,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会成为日常教学习惯的一部分,成为日常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很快会形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4
xx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一、教学工作
1、备课方面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和汲取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方面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二、学习生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其它学科老师的个人网页进行技术指导。认真做好电子备课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课外活动
学期初,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把学有余力且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召集到小组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向他们介绍C++语言编程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业余学习生活。教会他们一些编程算法和技巧,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程序设计联赛和竞赛。在4月份,我校黄鲲、夏露蟾、黄万钧三名学生去合肥168中学参加了全省青少年信息学程序设计竞赛,并分别获得了省三等奖,成绩喜人,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四、今后打算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颗颗的果实。我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我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将来一定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5
伴随着4月温柔的海风,我们来到了海口市二十五小学,参加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培训会。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此次有幸参加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培训会,使我收获颇多。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关键在于建立“学习路网”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钟绍春教授为学员做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创新》专题讲座,钟教授谈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仍存在的几个问题:在应用方向与范围方面,大多数应用集中在课堂教学,在课堂互动教学、课后个性化学习、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但比例较低。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法与层次方面,多数是快速呈现知识和获得信息,主要是PPT、资源包等形式,以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源为主,层次相对粗浅。在教师准备课件和相关资源方面,获得资源的方式主要是网上搜索,绝大部分课件是简单的资源拼凑,即便是有一些质量较好的课件资源,也很难与教师的实际需要完全吻合。
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就是构建学习路网,学习路网可以为解决教育瓶颈问题提供全方位支持,它是一种构建起让学生认同并主动学习,按照需要并找到适合的方式学习,得到最适合的教师帮助并找到最佳合作伙伴完成学习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与合作、认知与系统思维,学科关键问题解决与职业能力,以及多元智慧的新教育体系。学习路网不只关注课上知识的生成,更关注课下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个性化指导。比如:对于理科来说,大多数疑难知识是自然现象、规律的总结,以文字、公式、图表等方式呈现在书本上,通过书本理解知识是非常困难的,简单的多媒体方式往往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形态,比如: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同时更重的是要建立教与学全过程监测、调控和个性化的支撑体系,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形成学习路网,达到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调控教学安排提供依据;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定制学习流程,引导、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形成创新及系统思维能力,实现优质教师实时服务于所有学生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
在培训会上,来自合肥市素质教育中心的凌英渡主任为学员做了《聚焦课堂有效融合》的报告,用一个个详实的案例为我们讲解了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怎样做到适时、适度、适当。目前来说,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是在使用信息化工具,有的教师甚至是为了用而用,但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教师会使用技术那么简单,需要教师把技术转换成教学能力,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常态。在设计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点,使其中每一项技术的使用都是为教学设计服务,为满足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服务,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服务。
比如PPT课件很早就深入了课堂,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将教学内容整版地播放给学生,学生就按照预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互动,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的思考,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果使用板书的话,老师可以边讲边写,讲到哪里写到哪里,学生的思考就跟到哪里,实现了学习过程思维的可视化,比起整版ppt来说更利于学生学习。如此还有其他技术手段的使用,如果不能很好的服务于课堂,那就不如不用。
经过两天的学习后,我们又进行了两天的分组实践活动,在刘蓓、安伟两位专家的指导下,我所在的小组以《细胞的增殖》为题目,设计了一节模拟展示课。从明确教学目标到信息技术整合点的确定、从教学过程设计到教学反思分析,我与来自长春和江西的几位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荣幸的代表小组进行了最终的展示,使我自己也得到了一次历练。
以上是我培训时一点收获,认识还不够深刻,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还有这样学习、培训的机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最新的理念,使自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6
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得心应手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时还是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整合”应是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二、通过整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三、通过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而且数学课堂也是动静交融,充满了勃勃生机。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能使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但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
(1)关注课件,过多的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中,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授课式从头到尾都要使用课件,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忽视教学过程。
(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的人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这就再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准备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计算机。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7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8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
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9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投影
结论:
1、只能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2、多媒体投影是教的辅助手段
3、是现在乃至将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教就有学,有学可以无教)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能发挥多媒体投影教学的优势
2、代替其它常规媒体(板书、实验、投影器、录音、录像等)
3、课件质量不高
(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技术性、艺术性)结果:提高了教学成本,却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三)今后应用建议
1、认真选择课题
在备课时,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反复比较,选择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效果好的课题,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精心设计课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并呈现出来。
3、尽量采用成品课件
对成品课件采取“一引、二用、三改”的使用原则,减轻教师的负担。
“引”――引进;购买、交流、网上下载(包括小工具、小软件)等多种渠道。
“用”――使用;引进后必须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体会和鉴别。不能以任何理由束之高阁。
“改”――改进;使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创新、完善,成为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
4、支持并服务于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要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发挥作用;要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环境一般应包含:网络环境、课堂环境和人际环境。 网络环境主要是指网络教学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课堂环境主要是指课堂空间。师生集于一室,继承了传统课堂的特点:易于交流、调控1和互动。
人际环境主要是指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网络课堂学习中,学生改变传统课堂的主要向老师学习的方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快了学生学习进步的速度,使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结论:
1、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媒体: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2、改变教学的进程结构
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建构的过程。从单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单纯重视一般要求转变为重视个性发展。
3、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网络课件的质量和教师主导(组织、引导)作用的发挥。
4、实现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学校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模式。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适用于网络课堂教学的网络资源非常缺乏。
2、多媒体投影教学网上搬家,造成浪费。
3、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联网上自学,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4、教师对网络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调控不得法,驾驭不了课堂。
5、许多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而无网络课堂教学平台。
结论:目前许多学校网络课堂教学表现出“低水平、操作化的倾向”。
(三)今后应用建议
1、必须安装能够满足网络课堂教学需要的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教师应依据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教学过程。
2、下大力气解决网络教学资源缺乏问题。
主要靠自制、协作和交流。
主要设计制作针对一节、一章或某一专题的网络“小池塘”。形式:课件、网页、专题网站。
结构:模块结构、菜单结构、层结构、网结构。设计制作网络课件要注意的问题:
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考虑和处理设计制作中的一切问题。
使用多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学习内容都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利用超链接技术体现知识点及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不只是翻屏或翻页。
利用网络特性,设计有效的交互活动;包括网上讨论、网上协作、网上练习等。
反馈评价形式要多样、反馈评价的出现要适时、恰当;
提示说明或导航要清晰、恰当、要有层次。
3、教师要设计好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策略,即教学环节、节奏、时间安排等。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的引导和调控。引导的内容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形式和网络学习方法的提示、说明和介绍。
2调控的方法是针对学生具体学习状况适时在网上发布教学信息和资源,依情修订学习内容、学习指导,组织网上学习讨论、个别化辅导、进行答疑、发布练习和评价等。学习过程的调控主要是通过控制学生学习时间来实现的,规定具体的学习时间以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的有序进行。
5、教师要在网络课堂教法上创新。
大胆进行教学实验和探索,创建在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得多媒体教学之精髓。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0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前准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平时应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2、学习学科新知识,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更新较快,学科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熟练掌握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3、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发展水平、思想及情感发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学科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了解所授知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包括情感态度、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正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5、熟悉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悉教师演示设备、学生操作练习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练掌握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6、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遵循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⑴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
⑶设计合理的问题和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⑷设计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⑸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过渡自然流畅。
教学设计内容要形成电子文档,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开展过程,学生操作练习内容,板书内容。
7、制作电子板书。设计并制作美观、清晰、简明的电子板书(或课件)。
二、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3、合理运用讲授法,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4、教态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正确、熟练。
5、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7、教学过程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
9、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
10、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三、课后教学活动
1、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写出教后感。
2、检查教学设备,排除设备故障。
3、及时批改课后作业,并及时反馈。
4、进行课后辅导工作,对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开展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根据学科竞赛内容和项目进行课外辅导。
四、评价与考核
1、信息技术学科只进行期末考查,不进行期中考查。考查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评价与考核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和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并以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为主。
3、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在常规中提到了对学生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方案,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构筑课堂学习的规范,与教师教的规范相得益彰。
课外活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在常规的最后一点,提到了教师应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结合学科课程整合、校园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1
参加“20xx年湖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学习。通过倾听教授、专家们的经验传授,使我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2
20xx年7月18号至7月23号我参加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与全省同行们的交流更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说这样五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开班仪式上,省职教所马所长除了给我们明确了组织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和要求,他说“这次的培训不能像温水煮青蛙,而是希望能给我们大家一个刺激”。我在听完了刘大君等老师的成果演示后,我想马所长的目的是达到了。那些优秀的作品提升了我的视野,感觉到先进的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上的巨大魅力,我憧憬未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激发了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以前我以为信息化技术只是做做课件,甚至认为信息化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在听了钱东东院长的一席话后,我了解了信息化是个内涵丰富的领域,它不仅仅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它应该是每个老师要去努力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达到资源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助化、情景虚拟化、媒体数字化。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培训的第二天,张义兵老师给我做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讲座,他给我们提出了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的观念。他以知识论坛为例给我们介绍了创新知识教学,知识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对教师来说势在必行。可以说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3。网络学习,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几位专家都提到了网络学习,这一点我颇有感想,网络学习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有他不可替代的特点,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网络学习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网络学习可以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还可以按需学习,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生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
4。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具备。
在此次培训中,有位专家给我们介绍了国外的信息化技术案例,让我看到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最后一个讲座上陆经理为我们介绍了教学设计开发工具,我这软件对于我们进行信息化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了解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次的培训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与全省同行交流讨论的机会。在交流中我看到了我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比如我校的实训实验条件较好,校领导比较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发现了各地的差异和我校的不足。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通过这五天听报告,团队合作讨论信息化教学设计,上网交流感悟或每天写心得,使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而要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我所教的学科进行整合,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这次培训是我信息化教学的一个新的开始,培训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去学习给你更多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用信息化技术来服务我的教学,提升我的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3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3、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最后,希望教育局培训中心能多搞几次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与探讨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4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
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新时期的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将成为常态。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师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与工作,必将创建出和谐而又高效的课堂,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作用所在。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15
教学内容指向现实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信息技术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它与课程的整合将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力的推进器,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这也迫使教师拓展知识面,以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实践,因势利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这样,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纳米技术、非线性科学、全息图片、光手术刀等新科技随时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大量与教科书、生活、科学前沿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尽收眼前。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过程走向探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进而意识到他们自己所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社会生活的关联。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环境氛围。
工具软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网络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为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探究学习内容提供帮助。信息技术是课题研究的研发工具。网上资源为物理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去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课程教学中,可以不定期地公布一些由课本中问题转化来的“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如“生活中的杠杆”、“农田里的热学”、“为什么自行车只有在行驶时不跌倒”等,使课堂探究性学习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释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课程资源倾向多媒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着传统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单是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文本印刷品,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环境和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不单是教师,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网络资源的突出优势在于知识更新速度快、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一种有效的策略是依据学科教学任务,组织人力收集与之相关的知识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识资源库。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方便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知识素材、学法指导、疑难解答、生活物理等等。若教学资源库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通过导航链接进入Internet网,以寻找更多的资源或信息。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5篇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
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现在把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做个交流。
高效课堂的推行不但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还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知识,还要注重提高“有效性”。“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来谈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把握教材,精心备课,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例如在上《熊猫的梦》——绘制图像与逐帧动动画,在练习逐帧动画,可以用橡皮擦工具,制作逐渐被吃掉的苹果,形象生动,并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学生在练习时可以用一两句点点,你们可以制作类似的逐帧动画,这样一点,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展示多样的作品,如吃米饭越来越少,小孩们踢足球,足球飞的跑了,这样的教学学生们有了成就感,并有了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往往书上讲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发现教到最后,学生已不感兴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信息技术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
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教好信息技术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操作实践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展示本节课要学的作品样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涨。接下来在我给他们操作演示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了。布置下任务后,学生们也都积极的去完成。在学习flash动画时,在制作《水波荡漾》——“遮罩层”动画时,以小孔探物游戏引入,用讲明白动画原理,再讲述制作过程,制作步骤。制作中可以引导以利用遮罩技术,制作出“画卷”效果的动画,保存后测试影片。展示动画,给学生下传制作画卷的丰富的图像素材,学生做完并上传作业。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动起来时,并有着成功的成就感,并积极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时我对他们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说:“你试着利用咱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动画,看能做成吗?”,以成就感去促使他们对知识的延伸及引用。
又如在《时光如梭》——时间函数和格式的函数时,书上制作的是“春节倒计时”的程序。对于初三的学生这节课我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可以制作一个中考倒计时,图像框上放上班里每个学生的照片,运行时,每隔两秒钟转换一个图片,我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并对前面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右边显示距中考还有的天、时、分、秒自动更新。在下方显示班级的励志的话句如“不苦不累,初三无味”、“中考不是一场重来的游戏”等话语,也可以根据各班的情况每天更换励志的话。效果是从左到右滚动,不仅是一种动的效果,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这样一改,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的事,也接近生活现实,解决班里倒计时的一些手工活。说到中考倒计时,对于有些学生感到沉重,我们还可以制作什么倒计时,聪明的学生会提出现在快放假了,制作放假倒计时。制作完运行,距放假还有22天,一片高兴。
三、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记得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感到很纠结,课堂上个别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完成的任务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去完成任务。
曾有位学生的这样说“学生爱表现,他们爱到黑板上来表现”。这句话一直触动着我。内心深处每位学生都渴望被关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让不经意的允许来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通过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习中自主探究,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新旧知识联想畅通,学习中游刃有余,发挥主观能力性。从“学会”到“会学”,这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在学习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该侧重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我的教案前总是有各班学生名单,把每次学生完成情况做以记录,相当于学生平时评价,并做为期未评价的参考,这样我对学生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就有了记录。这样长期以来,我虽然带的班比较多,但对每个班一直以来,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自己心里也更加清楚。时间长了,也记住了学生名字,记住了他们名字,时间长了,我与学生之间也有了相应的感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对其所道笃信不疑,潜心研习。看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信任学生、欣赏学生。所以上课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如果开发网络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何乐不为呢?
四、多种手段,巩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1、精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合理预设,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
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留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最后10分钟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有些学生老师讲完就明白了,自己动手可以做出来。但个别学生不成独立完成,有点困难,我就把本课的重点操作步骤。利用拷屏视频录下来,连同素材发下来,当有不明白的时候自己去看录制的视频,也能完成,这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形成的差异性的学习。
3、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一般每个知识点都会设计成一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小的任务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大的任务可以分小组协作完成。组内先完成的学生给没完成的学生讲解,达到小组内共同完成。恰当地应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思,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也是知识再次体现的过程,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所掌握的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多与同行沟通交流,多关注他人的教学方法,多去听他人的一些优质课。这样才会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达到教师这个指挥棒的指令正确、准确到位引导下,努力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2
自从教室里有了电子白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频率很高,我每节英语课都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记忆,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理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老师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我们老师经常在办公室称赞。
课堂上我主要运用:1、多媒体演示文稿;2、因特网有效的资源共享他人优秀教学资源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3、投影,投出各种课堂上需要的教学东西。这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我现在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一)整合多种形式的媒体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能够把教学中所需要演示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的演示和呈现更加方便快捷,更利于我们的操作和学生的认知。
(二)操作灵活、方便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播放控制灵活方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形和需要随时调整演示和呈现的内容,并可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播放节奏。比单纯地利用黑板、道具、图片等为学生创造情境,教学效果要好多了。
(三)编辑方便、快捷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编辑简洁方便,随时把从网上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辑修改和完善,为己所用。它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四)心意答投影直观、高效
老师讲解试卷,以及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老师无需写一个字,直接了当投影,放大需要的内容,学生看起来直观,非常省时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能使英语课堂教学达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3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
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4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角色者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创新与发展。
一、灵活运用教材,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方法中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相信学生的惊喜。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赏识孩子,启迪创新的火花
创新的火花转瞬即逝,抓住它也许就可以使一个创新的心灵就此打开。漠视它,也许它从此再也不会闪现。作为教师,赏识孩子是抓住孩子创新火花的最好的钥匙。画画是最能展现孩子创新思维,施展孩子想象里的有效手段。在电脑中画画更是要求学生要不断的创新
三、巧妙的帮扶,有利于更好的创新
在学生学习中,困难总会有的。有些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而有些困难则需要老师的帮扶,然而帮扶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四、相信学生、给他们放手实践的空间
在学生身上有巨大的潜能,只要老师相信他们,他们定能给你意外的惊喜。整节课都是在学生的探索、讲解、操作中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把广大的空间给了学生。而学生在这广大的空间中大显身手,体验着成功的喜悦,闪现着创新的火花。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5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6
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教师,教育战线的一员,通过网络培训这种便捷的方式,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使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供我有边听边练习操作的机会,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就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学校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再者结合我校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的阻力,另外一些错误观念,比如有教师包括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学生自然对电脑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系统化的全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好处诸多,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显那么单调,仅是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就会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学习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该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总之,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锻炼、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它只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培训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听、观看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培训后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个人希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向更多的名家同行老师们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7
今年暑假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受益匪浅。73岁高龄的朱玉民教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精彩的报告更是迎来台下学员一阵阵掌声,朱玉民教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朱教授演示的两个教学案例《乡愁》和《斑羚飞渡》。《乡愁》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斑羚飞渡》使原本抽象的飞渡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采纳。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技术”的魅力。
一、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境性、真实性,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是的情景,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情境可以使学习内容故事化、情景化。
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学生和教师都是信心的来源,这种环境是可以由学习者控制的、允许学习者在特定内容领域里和验证假设的发现式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路径学习。
三、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可形成“人——机——人”的三维互动形式。
四、为教师的演示教学。
信息技术的高容量和集成性,使教师可以利用Word 、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简单的教学演示文稿,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兴趣第一。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儿童
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多种媒体的集合,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文字和旁白;(2)图案和插画;(3)静态的照片;(4)图表和图形;(5)视频和动画;(6)音乐和音响。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重要特征是数字化及人机交互能力。它将计算机与表演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因戏剧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多媒体可以表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实现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优势,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9
经过本次培训,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
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的学习熟情和热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0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
1、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的、积极的。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让语文课成为“真实”的语文课。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求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文字录入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奠定人的精神根底”的教育。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优势已勿庸置疑,它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培养人的精神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善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所长,防止负面效应,方能优化语文教学。
二、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1、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充分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突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2、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体验,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系统。
三、发挥教学网络的优势,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现代技术兴起,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氛围,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完成练习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革新真正体现了教学目标上变“学会”为“会学”,教学策略上变“知识重现”为“意义建构”,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创新,而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前景。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当堂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差。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老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此外由于计算机处理快速,考后即可批改,信息立即反馈给学生,学生立即进行考后小结,找出不足,再加上教师的点评,这样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考评方法根本无法达到的。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恰当运用,优化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改之路越走越宽。我愿愿意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探讨、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1
信息技术广泛影响着整个社会,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
课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我自己本人也喜欢用课件来上课。在课件中插入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让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播放课件的形式上课比较受到学生喜爱,而且节省许多时间。不过在制作课件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烦恼,邱老师把我们制作课件中有疑问、有烦恼的地方挑出来,一一演示给我们看,比如:如何将图片背景透明化?如何搭配色彩?如何在PPT中插入视频?我的很多困难都在这节课中得到解决。以前也听说过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却不了解,不过现在知道微课是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家的时候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难题,微课的特点是:1、知识内容小而精,以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2、视频长度短,10分钟内完成,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实现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3、数据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分享,有利于自主学习。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就类似于一种导学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慕课,即大型开放在线课程。是由许许多多地数字资源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形成网络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方式来了解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2
一、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
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包括以下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因素
1、课堂步骤的时间的分配和有效性联系
在技能知识的教学中,有关过程步骤地分析有以下两种:
讲——练——讲(最适合新课)
练——讲——练(复习课较为合适,新课也是一种创新)
由以上两种衍变一下,可得出:
讲——练
练——讲
这几种步骤的实施其实我们大家都得心应手,而真正能把步骤的有效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还是和时间的分配是分不开的。
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的都是精讲多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给予学生思考、实践的时间要充分,以我们第一种新课的步骤分配来看,教师此时要灌输的是新知识,他能不反复的将知识点落实到位吗?让学生练了之后还是要再次强调操作也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因为不放心,所以老是觉得学生还没有掌握,再次把属于学生的时间占为己有。笔者时常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将机器控制讲解以达到操作的落实,虽然是由于发现了大多数的学生的普遍问题想统一解决,但在学生还没有完成之前,这样的举措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讲和学生应用操作的时间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二种过程的时间调配难度的把握看起来好像简单一些,因为大家觉得是复习课,前面技术性的知识点已经落实好了,现在仅仅是把学生的“冷饭”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其中更讲究的是你给学生练的习题的难易的控制,时间你觉得是可以在20分钟以内完成,可偏偏出的习题却难住了大部分的学生,无奈之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牺牲自己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再练习,而这样的练习应该说是低效的,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没有时间分析,要不得,二是不管学生完成没有,现讲了再说,但学生在听你讲解的时侯也是糊里糊涂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课堂效果。所以,这样教师在上课前的把握要分析的更为透彻些,也多多少少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从以上两种的过程中时间的分配来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如何将时间的更好的分配利用。
2、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从现行的教学模式来看,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艺术决定了知识点是不是能很好的落实,学生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回答的质量的优劣也直接由教师的提问质量的高低决定。
信息技术课堂,听到教师的提问不是很多,往往都是教师在全程讲述技术性操作的过程,因为学生是手放鼠标,眼盯屏幕,一时难以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师的提问上,一般是教师在进行全班性的控制教学的提问学生才能全神贯注,否则总会有事件干扰着你的提问。但这样也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仅凭你的一面之词在讲解,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余地,也没有激起他们神经系统,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学生思考的一种惰性,一种依赖性,这也可能是学生成绩一直没有一个高度,没有一个创新的根本性原因。笔者有时为了赶时间进度,深怕学生思考的时间远远要超过我快速讲解的时间,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将过程和答案公布于众,其实这样传授的知识点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为没有经过思路挣扎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除了能提问,其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深深地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在听取其他教师的课程会发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口头语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对不对呢?”来取代所谓的提问,这时的学生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对”与“错”的美妙的结合,这么的效果能起到我们所预期的吗?当然回答也很简单:不能。本人其实也有犯此毛病的时侯,是因为觉得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要学生完整的回答一个操作的步骤是比较困难的,如:如何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此时学生的操作可能比回答问题来的更实际些,何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操作题,我们预期的目的肯定用计算机的术语来描述是最终的结果,可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让你比较的失望:点击这,点击这里,然后点击这里。这样的话让你听的时哭笑不得,甚至怀疑自己平时是否也是这样的情况,可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技术性语言的枯燥确实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所以才有“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言语出现,想“代”学生动而不是“带”学生动。其次,在有效性问题的提问中的关键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子邮件的格式如何?此时有的同学会茫茫然,可能因为对“格式”的感冒,其实是知道答案的却变得不知如何开口,如果你将本题换成:电子邮件的写法是由哪三部分组成?这样,你既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又让学生轻而易懂的完成了题目。课堂中就较为完善的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学生的回答也直接体现了课堂有效性的落实,但和教师的提问是分不开的,你的问题简单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那么就太牵强了,学生心里有想法也不能表达,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3、课堂的评价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新课堂要求教师能运用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真正理解“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是为了改进“。
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学生的一举一动所见即所得, 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千万不要吝啬给予反馈,此时及时的反馈既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当然很多类似“很好,不错,对极了,你想到太周到了,这是我都没有考虑到的,good“等语言的使用更能给学生一种肯定,鼓励和希望,让他们在学生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成功率的效率更加明显,也相应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多样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
课堂的评价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穿插使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为佳。
4、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有效性的联系
信息技术教师不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文科类的可以让课堂变成热闹的场所,煽情的场所,读史的场所等,理科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在专一的问题上进行探讨、研究,可信息技术的课堂,学生的控制权不是仅仅能够靠机器的控制,网线的拔插,或者布置一道统一的题目就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因为在电脑里可以发挥的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专注的事项多了,教学知识点的落实就浅显,有效性就不能很好的体现,所以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听过一省优质课一等一的老师的课,课堂中的个人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是学生,在场所有的老师都被她深深的吸引,无不赞叹其深厚的功底,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门其它学科的老师,所以,在她的课堂中只有专注。
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那么,在课堂上,谁还有时间去理会杂事,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5、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用的较为普遍的是任务驱动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可以有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灵活的选择,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是“背”的,而是“备”的,不会出现临场不能适用的情况,也不会使低效的情况出现在课堂上。而对于课堂练习,它是属于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环节的数量、要求及形式也是决定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这在前面的过程步骤中已经略提一、二。
总之,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克服这些影响因素,设法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性将具有更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将一如既往,用心的对待此问题的探讨,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努力。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3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 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 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4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自己与专家名师之间的差距,作为一名入职三年多的老师,我感觉到自己很多方面还不够优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观摩了三节课之后,有两点感触颇深。
第一,我认识到了真正的数学教学应该有的样子,课标里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问,这二者都应该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数学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能代劳。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新知识才能培养数学思维,在数学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老师的作用应当是组织,引导,激励,评价。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包括几何画板和平板电脑。几何画板可以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解放老师的双手,让师生在课堂上更加轻松愉悦,每一位青年数学教师都应该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技巧,可以让自己的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板电脑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聆听了几位专家的典型发言,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的教育情怀,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反思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节课都应该有反思,每天都应该有反思,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5
参加“20xx年湖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学习。通过倾听教授、专家们的经验传授,使我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暑假这段时间的网上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培训中我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通过这个暑假的培训,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2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地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地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地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但对培养跨世纪地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地素质也有着深远地意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这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动画制作软件时,我向同学们展示了精彩的动画课件,配上解说,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他们去认识动画制作软件。这一片段设计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到自由上机都被老师吸引着,对一些操作技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不小的求知欲。
二、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精彩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
流和合作,能够起到理清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和增进友谊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综合实践课时,我就让学生交流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设计动画脚本。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有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到“文字遮罩”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首先仔细阅读课文,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几乎不用教师做任何讲授,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上述内容,为“文字遮罩”的实际操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四、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教学时,我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操作中作好辅导,保证学生课堂上机操作时间。
半个学期以来,我觉得今后自己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努力。
(一)由于条件地限制,学校不能做到一人一机,所以在上
课过程中我应该控制好课堂纪律,分配好每个学生地操作练习时间。合理安排好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地机会。
(二)学生对游戏存在着太大地兴趣,在教学时,我应该努力控制学生玩游戏地时间和游戏地类型。
(三)自己还必须加强该方面知识地学习。如电脑地维修知识等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看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以更科学更有有效的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3
一、新的时代,中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现代的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
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提高。 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现代的课堂,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现代的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将成为常态。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老师与学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与工作,这真的一件最快乐而又相当有效的事情。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作用所在。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4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带来着人类社会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交往空前加深与拓展,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教学实践来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我有以下体会。
一、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课堂上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课堂教更易成为双向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有丰富的可供教师使用的资源。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北京》一课,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北京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有关北京的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万里长城。”“我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广场。”“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和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首都北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描绘。
二、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课文中有一些词句如“不约而同”、“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等,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庆的录像。学生很快就被画面中人们的情绪感染了,有的'学生跟着一起欢呼,有的学生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需老师的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了。再如教学古诗《赠刘景文》,诗中有一些字词较深奥,如“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看夏天池塘里荷花、荷叶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画面,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了课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无论从学生的参与面或者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
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是可以克服学生生活范围狭小,视野不足的问题。让信息技术充当学生的眼睛,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同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写一段话或写一篇短文)。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二是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图片、文字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整理,就可以使自己的查找、筛选、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劫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评改后计算机上不留任何痕迹。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5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定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难以继续教学。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通过看学校给我订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书刊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适应教师发展学生需求来进行,漂亮的课堂是一片绿中的那点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能像传统语数英课堂那样秩序井然,它是喧闹的,是标新立异的。是需要使孩子们长期保持兴趣的,那如何保持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使之陷入无味、无趣的泥潭呢?
1、人人都是师者、打造自由课堂。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着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师者,特别是越到高年级,我对这样的感触越深。现在大部分孩子见识广,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软件的技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不断往里“钻”,强化自己的知识链接。我们教师仅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材也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将课堂设为民主对话的地方,质疑自由表达的场所,升华课堂教学,使之鲜活辽阔。
2.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添加新元素、构建新知。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知识点突出一系列问题,精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课“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脑中沉淀已有知识基础,加上”微课“,重新构建这节课的新知识。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
(1)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许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Windows中,许多软件的窗口的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鼓励讨论
讨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长补短的功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是多想多说。在小组争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4)注重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面对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网络使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以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教会学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种信息。
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5.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质量评估
评价展示环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体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呈现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们各显神通。
总之,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科教学中,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锦上添花,当然也可能画蛇添足。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应注重把握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就是把握纸质文本的特点,即便是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都不能喧宾夺主,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而是让它更加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因此,无论是在学科中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还是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都是学科整合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值得每一位老师积极尝试,认真探索。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
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6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五十人左右,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7
信息技术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第一学期)陈畅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当堂点评学生作业:根据我们学部的打造博文课堂新模式的要求,对于每节课,要坚决实行堂堂清,对于电脑课这样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一直坚决执行着,而且当堂对每个完成作业的同学随堂点评.使学生能更好的学好知识,,使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还不需要参加中考,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很多学生也就没有用心学习,根据这钟情况,我就在班上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多做些作品,多参加一些比赛。
七、灵活变通。我们学校所有的电脑课都在学校电脑机房上课,学生原离班主任的视线,纪律相对比较松散,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以为我所教的实验班的学生都很听话,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就算成绩好的,到了上电脑课的时候,心里依旧就想着玩玩电脑,上上网,并不是很在意老师的讲课内容.后来我改变了教学模式.每节课给他们布置具体的作业必须完成,经过老师检查验收后便可以上网.后来发现这种效果还不错.
八、本学期踏实认真地完成了三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并让三年级的学生都学到的知识归为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初步: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应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掌握PowerPoint中文本的添加,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超级链接的制作。
3、用计算机画画,进行名片的制作。
4、网络的简单应用,学会上网,学会查看网上同学的电脑中的信息。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20xx—20xx第二学期)陈畅
20xx春季学期以来,我认为自己的收获很多,特别我担任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并兼任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与整理工作。回顾这一年来在领导和老师们热情的帮助和支持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现将一年来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这期间本人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学校的安排,按时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廉洁从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参与的主要工作。
1、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我担任了学校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伙伴,通过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并充分运用于实践中。
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电脑有时出现故障,有时上不了课,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与整理
3、学校电子备课室电脑的软硬件维护工作;
4、协助教导处完成了电子学籍系统建档工作;
5、做好学校校园网络的管理维护工作。
三、其他方面:
本学期,我要保证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让教师、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我尽职尽责,保持各功能室有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保证各功能室各种机器的正常使用,无故障产生。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8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永济实验小学国培班学习一周了,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娇老师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讲座。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是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满足学生的视、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第二,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第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第四,创设情境,体现学习的主体;第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
教师必须是成功的学习者,教学是最高层次的学习。成功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教学活动与过程的恰当安排;善于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对媒体技术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带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这一切,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后在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我会因势利导,带领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接触信息技术这块芳草地。这样做,一石二鸟,事半功倍,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充分利用时间,在钻研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更多的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教师,面对如此重大的改革,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怎么办?正视现实,勇于挑战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向党和人民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是,我有信心。有能力稳步前进。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9
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已经十几年了,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目睹了这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今天领导安排我坐在这儿做经验介绍,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教学经验,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只是结合十多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历,和一些零散的个人看法和心得,来向大家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在上级教研部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框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评价的形式有语言表述、文字表达等;评价过程又有过程和终结两种。评价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评价,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评价要做到:一是评价要适时。有时一句适时的轻声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尝试到胜利的欢乐;二是评价要客观,避免使用言过其实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三是不能打压、责备、挖苦、简单行事。
在我们听课时,时常觉得我们的教学正在被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扭曲着。时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和“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的赞扬声,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刚开始,觉得很新鲜,时间长了,令人生厌。看看学生,被表扬者,无动于衷,有时觉得表扬来得实在太容易,有时感到莫名其妙;赞美的同学有口无心,鼓掌也随心所欲。得到的小奖品不珍惜随处乱扔。这样的奖品太廉价。
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造成学生的是非观念模糊。降低和歪曲了事实的标准性,使被评价者获取错误信息,同时也混淆了其他学生的视听。
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适时的评价可以给学生合作学习加温;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探究学习走得更远,走向更高。所以,评价到位、适时、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地,评,才是认真地,学,的先机。化。在新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一直进行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成果展示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从学生针对导学案进行提前自学到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再到针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集体合作探究,直至获得成果进行有序展示,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范,作为教师,我们在这一环节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采取更有效的、更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学堂,并尽量缩小两极分化,使每个学生都优收获这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重点。
我们南学,洋思,,北学,杜郎口,, 人们几乎都都谈,讲,色变,教学不能走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 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把课堂讲解变为课堂点拨,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教师不再独占课堂,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点。缩短了教师的讲话时间,这便要求教师的,点,要做到,六要,:①要少 ②要精 ③要适时 ④要到位 ⑤要有激励性 ⑥要有指导性。
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讲,自然是课堂上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的讲解和反馈。这里的讲解应做到,在形式上:①有始有终,②声盖全堂;在内容上:①少讲过程,多讲方法 ②少讲这么做,多讲为什么这么做? ③少讲题面,多讲寓意、引深、变式等。努力提高学生讲的时效性。防止形式主义,浪费时间。
新模式下的教学原则:
1、压缩教师讲课时间、变讲课为点拨的原则。
2、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变听为讲的原则。
3、立即落实、反复落实的原则。
4、科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
5、学习形式科学、多样、有效原则
新模式课堂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预备知识回忆、明确任务等
2、任务引导,自主、合作、展示、点拨等形式学习新知识。
3、练习、学生讲解、教师点拨等形式跟踪落实。
4、巩固检测、师生总结
当然,我校的,以评导学,以点导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还是在以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点拨下的学生充分展示和自主学习。教师这种,导,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种课型总结提出具体的教学流程:
新授课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明确任务,任务引导,激趣引思,学情反馈,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检测,课堂总结
复习课课堂教学流程:知识梳理,精讲点拨,测评达标,质疑反馈
作品讲评课教学流程: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师生点评,完善改进,鉴赏总结
二、分层次教学
早在25前我们的先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我们龙源学校学生的来源遍布全市的城区和各个乡镇,接近90%的学生来自农村,我们一位副校长曾笑称我们学校是,建在城里的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文化、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千差万别,并且每学期伊始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来自全市各个地方的不少新生加入,其中有一些新生来自于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山区乡镇,导致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相对较弱,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班级里面既存在着能做动画、编程的电脑高手,也存在着连键盘指法、鼠标使用都成问题的困难学生。
在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溶入课堂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进行合理分组,分层教学
(一)深入了解,科学分组
针对我校的实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具体差异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合作小组划分,我在开学第一节课发了一份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在调查表中设计下列问题:
1.你在原学校是否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都学过哪些知识?
2、你家里是否有电脑?
3、你是否觉得信息技术课应该讲解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4、在以前是否接触过课本知识内容以外的计算机知识?
5、除了以前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你还掌握哪些知识?
6、你以前参加过信息学奥竞赛、机器人大赛、电脑绘画之类的活动吗? 另外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调查班主任等方法把学生的底子摸清楚,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及爱好进行动态编组,首先把学生按照通常方法分组,把那些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较高的学生分到8个小组去担任学习小组长,同时他们共同成立小组组成奥赛组、电脑绘画组和机器人组。
(二)细化任务,分层教学
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习,认识Windows及附件,的那一课,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板”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对每组组员(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每组的学习组长(技能水平高的少数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部分内容时,普通层次的大多数学生只要掌握一般文字处理就可以了,但可以让高层次的学生利用WORD 20xx自主创作一份电子板报,主题自拟,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
(三)互助交流,合作探究
每组知识水平相对接近的同学在层次较高学生的带领下,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配搭,互相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高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要设计多个高层次的知识目标让其来完成。
例如,在幻灯片制作中利用超级链接做古诗集,我让各小组自由制作,然后课后在她们的相互合作中每位同学把古诗集上传到了教师机,来集中对比反馈,展开竞赛,这样,他们有的组制作李白诗集、有的组制作杜甫诗集……忙得不亦乐乎,各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小组都有互相学习的榜样,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结果形成了全班比,小组比的热闹景象。
再如:对于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不同水平的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应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好适时的鼓励,激发其兴趣,提高水平。
(四)全员参与,体验成功。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由各组汇报学习的结果,教师可对学生的方案提出适当的建议。教师也可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把完成的各种作品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中。学生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或者电子教室进行集体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亲历过程,体验成功。
三、多元化评价
(今天谈的评价,仅仅是指在课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 课堂评价是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新型的课堂需要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题,从学生的参与面、活动状态、活动形式、达标程度等内容入手,制定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是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
针对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应制订出适合每节课的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0
以前学生如果不带笔记本,我会很生气,把他们训斥一顿,然后考虑到从教学楼来机房一趟并不容易,然后让学生继续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发现没有带笔记本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够挨一顿训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我改变了做法,我指定了规则,如果你违反了规则,那么我没有必要责备你,第一自己生气不值得,第二学生也不高兴。只要让学生回去拿笔记就好了
然后对于作业的问题,我今天强调了,所有人必须交,哪怕是拖堂也必须交。
最终54名同学上交了42份,相比于以前还是有一些起色的。目前自己的信息教学还显得比较原始,没有什么成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作为支撑,每次的课堂显得比较散乱连贯性比较差,这是要改进的地方。
自己制定的规则,首先自己就不能践踏,否则学生也没有遵守的价值,有的时候惩罚是没有意义的,改正才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暴跳如雷,慨叹学生怎么能够这样呢,然后情绪大为低落,甚至没有了教学的心情,这都是应该避免的。所以严师或者说严厉,并不是说做人苛责,而是说要严格的按照规矩办事,教学虽然需要灵活,但是对于一些习惯养成无规矩不成方圆。
信息技术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配合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就会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了,也就无从跟上你教学的脚步了,教学任务布置的越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越细化,整个课堂就进展的越顺利。在很多规定的支撑下,信息技术课会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1
一、激发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媒体计算机通过文字、图画、动画、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动画,向学生播放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画面,教师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想。接着老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它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合理运用动画揭示规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呈现过程,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书中的图例,由静态转变动态,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学生们就能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如运用计算机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计算机技术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直观地演示出图形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克服认知障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2
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得心应手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时还是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整合”应是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二、通过整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三、通过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而且数学课堂也是动静交融,充满了勃勃生机。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能使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但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
(1)关注课件,过多的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中,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授课式从头到尾都要使用课件,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忽视教学过程。
(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的人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这就再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准备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计算机。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作为一个教育者更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通过这次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比较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数学几何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 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其次,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最后,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等,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4
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教师,教育战线的一员,通过网络培训这种便捷的方式,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使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供我有边听边练习操作的机会,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就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学校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再者结合我校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的阻力,另外一些错误观念,比如有教师包括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学生自然对电脑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系统化的全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好处诸多,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显那么单调,仅是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就会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学习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该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总之,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锻炼、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它只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培训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听、观看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培训后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个人希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向更多的名家同行老师们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卢老师和张老师演示的两个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肇庆市颂德学校张智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