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五篇范例)

时间:2022-06-02 01:0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

第一篇: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现实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好动,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动画展示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如计算“8+27”,学生先不管27里面的2捆小棒,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旁边的8根小棒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5根零散的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5根小棒。新捆成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竖式计算里进位的“1”……;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把这一过程动态的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数学医院,踩气球,比比谁最棒等小游戏,把机械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算得认真,也很高兴,在不同的游戏中巩固了算法。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如学习进位加法时,问“你想把谁凑成十?”“先算的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呢?”“红色的小‘1’是从哪里来的?”“是哪一位的数向哪一位进一呢?”……这一连串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算法。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你是把8凑成10,再加上其它的数。”“你是利用8把7凑成了10”。“你是先加个位上的数,再用得数加十位上的数”……

四、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计算,孩子们更是觉得枯燥。因此,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计算法则,我带给孩子们一首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满十进一”(曲调:两只老虎),在欢快的儿歌声中,孩子们轻松的记住了这些计算法则,真正的掌握了怎样计算进位加法,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生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问题情境等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质疑、多样化的练习等方法,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有趣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轻松的收获更多的知识。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新学期刚一开学,为了帮助新教师能够更快更好的理解学校教学理念,熟悉我校新课改的课堂模式,第一轮的磨课今天正式开始了。今天上午的第一节课听的是赵珊老师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即对位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本节课赵老师由课件例题引入算式,用课件演示小棒进行摆一摆的方法,再说算法;从而突破重点个位满十怎么办和十位上是几个数相加的这个两问题,使学生初步知道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做一做”过程中达到新的认识高度。而且赵教师有意识去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有利于帮助其他同学不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看法:

1、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要加强训练。如果在摆小棒的环节中不单纯是课件演示,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摆一摆,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凑成1个十,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进位”的含义。

2、教师要有意识的体现算法多样化。这节课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计算有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还有用竖式解决的方法。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应该激励和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高效课堂需要紧凑的环节。赵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是下了不少功夫,但在复习导入和新授环节上所占时间比较多,学生练习的时间较少,内容上还可安排的更紧凑些,题目可再多样些。使课堂真正的成为高效课堂。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习。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总之,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时又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的笔算是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极个别学生对于给小数凑十的方法似乎有点儿排斥.

第二篇: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

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2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打下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上本节课中,我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新课做准备。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秩序较乱,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深入不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制作之中,只认为讨论时组长一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可以不听。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任务没完成.导致计算课程中以前怎么错,现在怎么错。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一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3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了口算练习,包括两数个位相加是10的,以及两数个位相加是十几的。通过口算,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复习之后,创设了收集邮票的情境,从贴近生活的事件入手,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本课的学习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引导作用。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之后再问:先算什么?个位满10要怎么办?向哪一位进1?进1在竖式上怎么表示?再算什么?5怎么来的?例题与试一试完成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

三、重视语言表达,巩固算理

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笔头计算,还要重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从例题34+16就开始训练学生的述说。可以这么说:先算个位,4+6=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再算十位,3+1=4,4+1=5,十位写5。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对算理的再一次巩固,同时边说边写,还能起到调节作用,调动学习的氛围。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4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的数怎么算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另外,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争当小医生”等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根据例题教学后,有的学生能融会贯通,有的学生基本学会的情况,还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种题型,因人而异,速度快的学生两项都做,速度慢的学生可以只做必做题。

在教学时,我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反复强调。但课堂练习交上来一看,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计算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顿时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教材上的练习少,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在课堂上得由老师扶着做,在家里得由家长扶着做,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太有限了,因此,每天光课本和配套练习的作业都让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第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特别是在读题的问题上。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马马虎虎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另外,在家里孩子题目做错了,都是家长检查的错误,孩子们也养成了“做完就放到边上等待家长检查”、“错了可以随时改正”的坏习惯,从来不自己检查,使得大部分学生在独立计算后不检查,错误百出。

第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们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的,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勉强还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们做题时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来的1”等要点。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要点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节奏慢的局面。而且部分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自己都会,就没有用心的听讲,导致计算过程中以前怎么错的现在还是这么错的,特别是在对向前进“1”的处理,不是多加一次,就是忘记加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的好。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5

学习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写几进几的方法,需要课下在进一步的辅导。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6

开学已经一周,学生已经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因此我设计这节课时,结合数学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我觉得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尤其是进位1写的位置多样,我真没有预料到。

在上课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预习,预习的方式为我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结合问题去预习新课!这节课我课前预习的问题预设为:

1、结合问题该如何列式?

2、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3、若列竖式该如何列竖式?应注意什么?

4、列完竖式后,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知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首先先让孩子们自己去独立思考后,然后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小组汇报的方式去上好这节课。汇报时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摆小棒法,计数器,有数数凑十法和列竖式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充分的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说完之后,对比不同的方法,从而优化出最优方法——列竖式。于是,我接着引导竖式如何去列?着重问为什么?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算理,进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多找学生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上完本节课后,仔细想想,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能熟练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及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对于课堂检测环节时间太少,以至于学生在写进位1的时候,写法成多样化,但都是错误的趋势。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争取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和谐,有趣,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

作为刚刚迈入教育界的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课标,用课标,写好每一节的反思与思考以及其他教师的建议是提升自我素质的良好方法。

第三篇: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好动,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动画展示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如计算“8+27”,学生先不管27里面的2捆小棒,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旁边的8根小棒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5根零散的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5根小棒。新捆成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竖式计算里进位的“1”……;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把这一过程动态的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数学医院,踩气球,比比谁最棒等小游戏,把机械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算得认真,也很高兴,在不同的游戏中巩固了算法。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如学习进位加法时,问“你想把谁凑成十?”“先算的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呢?”“红色的小‘1’是从哪里来的?”“是哪一位的数向哪一位进一呢?”……这一连串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算法。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你是把8凑成10,再加上其它的数。”“你是利用8把7凑成了10”。“你是先加个位上的数,再用得数加十位上的数”

四、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计算,孩子们更是觉得枯燥。因此,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计算法则,我带给孩子们一首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满十进一”(曲调:两只老虎),在欢快的儿歌声中,孩子们轻松的记住了这些计算法则,真正的掌握了怎样计算进位加法,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生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问题情境等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质疑、多样化的练习等方法,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有趣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轻松的收获更多的知识。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算理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针对一年级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先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

上课时当我让学生根据猜数游戏中的24,56,2,8列出算式后,就让学生算一算得数,前两个是不进位加法学生都会,后两个进位加法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解决24+8到底得几。在探讨算法时,我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学生能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由于是新授课,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些慢,还需要练习。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

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打下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上本节课中,我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新课做准备。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秩序较乱,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深入不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制作之中,只认为讨论时组长一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可以不听。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任务没完成.导致计算课程中以前怎么错,现在怎么错。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一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学习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写几进几的方法,需要课下在进一步的辅导。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6

本课时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要想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就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当前要讨论问题的实际距离,对原有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正方体,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7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像58+6=?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58和6,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一、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二、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习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对学生的巡视不够彻底,学生说算理的过程不够完整。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8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学习能为后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笔算奠定基础。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就会寸步难行。从教材的逻辑体系出发,首先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口算是必要的。其中,我重点复习了“24+5”,唤起学生已有认知,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有利于算法的迁移。

在备课和试上的过程中,对“24+6”的设计一直很纠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摆小棒,能算出得数,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甚至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算理,归纳算法。因此,由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摆小棒,介绍算法是最初的设想,还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从课堂效果来看,在随后的练习环节,学生的反应并不乐观,甚至有学生还是“顽固”地使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进位加的算理。因此,在学校同事的帮助下,我重新调整教学设计,欲从以下几点突破难点:

1、动手操作

关于“24+6”和“24+9”的教学时间比重,同事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24+6”比较简单,重点应放在“24+9”。然而通过查阅资料,我认为“24+6”的算法是新知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的重要环节。对于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发展数学思维。具体教学时我又分为四个层次:摆——圈——捆——说。从实际教学来看,由于我教学语言的琐碎,放的不够,这个环节还没达预期效果。接着计算“24+9”时,由扶到放,学生出现了两种算法,一种是凑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这样和20组成了30,然后再用30加3,得33;第二种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但由于紧张,在抽象算法的环节不自然顺畅。

2、五次比较

第一次比较是开始列出“24+6”和“24+9”后,比较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由此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二次比较是教学完“24+6”和“24+9”的算法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计算的过程中相同点,使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算个位,个位上满10了,因此得数的十位上就比原来多了1个十和;第三次比较,很遗憾,由于紧张,忘了这一环节,原来准备对比“24+5”和“24+6”﹑“24+9”,为什么结果是二十几﹑三十几;第四次比较是在游戏“送小蚂蚁回家”环节,同样是43+,为什么有的到四十多,有的到五十多?第五次比较是在“智慧转盘”,同样是76加一位数,估算时为什么有七十几,有八十几?设计的目的紧扣重难点,发展学生思维,彰显数学味,让计算教学有理有据;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计算与趣味。

本课教学中,安排卡通人物“小明”贯穿整个教学,让小明与小蚂蚁的互动吸引学生注意,通过帮小蚂蚁回家提高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满十进一”;小蚂蚁请吃苹果三个题组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和小蚂蚁玩转盘游戏,巩固算法,提高口算速度;与小蚂蚁的告别,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还是很明显的:

1、例题教学时间安排过长,导致拖堂。

2、没有在新授之后把24+5、24+6、24+9三题的算法比一比,以突出本课的重点。

3、教师关注学生的学还不够,倾听能力待加强。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即使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要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9

今天,王主任和尚校长早早的来到了二年三班的教师。第一次被领导听课,虽然早在这节课前就用丁老师的班讲过两讲,但心情很是很紧张。在此先感谢丁老师对我的帮助,以及主任和校长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定会吸取改正,努力变得更好。

在听课前,和丁老师就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化解已经有了反复的讨论和改正,丁老师也对我上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①上课语言重复、啰嗦:

课前创设了闯关的小游戏,意在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可是每出一道题我都要重复一遍答案,生怕孩子们听不见,听不清,也怕课堂气氛尴尬。后来在听听课堂录音,就感觉自己想好笑的话唠。之后的二讲就让孩子们每回答一道题后同意的说对。这样哪怕不是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会认真的听别人的答案,话唠也不用重复啰嗦了。

②其他同学发言,应保持安静,适时地提问点拨:

在四班上课时,我对学生摆小棒、写竖式时都过度提问、插话。导致学生成为了我教学的工具,没有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今天我来到二年三班,孩子们也格外懂事、听话。班级的捣蛋鬼顾恒尔和公子蘅和端正的做好了。这两个孩子平常是班级里的小淘气,很聪明但却坐不住。这次主人和校长两人在后面坐镇,我也放心多了。上课的流程很顺利,因为孩子们有过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经验和不进位加法列竖式的基础,开展教学并不难。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课后,王主任和尚校长对我上的课提出了表扬也有批评:

①教态很好,能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②语言不够亲切:上课时语言有一些严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语言应更幽默、可爱。

③环节设置有遗漏:列竖式环节应结合摆小棒讲解,因为摆小棒就是为了列竖式而服务,便于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就是“摆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的过程。环节的设置应环环紧扣,有所联系。

④上课语言不够精炼:唐海俊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时候讲解的非常好,但是我还是没有控制住,不停地打断孩子的思路,进行我所谓的“点拨”。而这些点拨完全可以由学生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总结、提炼。

⑤评价不够有针对性、不具体:赵麒皓在我要进行总结时又举起来手,老师被听课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小心思,害怕问题学生提出跑题的问题,可是赵麒皓就在校长身边,我是叫他也怕,不叫他也怕。当他起来时我以为他是要就刚才的方法说口算思路,结果他又提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并在黑板上板演讲解。实际上这种方法真的很好又很新颖,可是我却为了赶进度没有给他针对性的评价,好在孩子下课时还和我亲切的提问,没有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当赵麒皓板演后,可以这样评价:“这种方法真好啊,和别人都不一样的口算方法……”相信,这种鼓励一定会让他以及其他人更努力更积极的思考问题。

⑥小组讨论时间稍长、应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学有所得:

本节课的小组讨论大约用了10分钟左右,一是每小组停留的时间太长,这也是因为我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二是小组长没有真正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导致用时过长。这后果就是课上巩固练习的时间过短,没能让课堂发挥最佳效果,知识点也未能及时巩固。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0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认为刚开始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最后,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达到“算法熟练化”。

一、作好铺垫。

先上好“凑十”准备课。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凑十法”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让学生明确:给9、8、7、6、5凑十各需几,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教学难点。

1、复习10的组成。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学习“凑十” 。

2、学生动手摆小棒(低年级计算教学一定要从实物入手,效果才会好),分别给9、8、7、6、5凑十。如: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教师提问“再摆几根才凑成十? ” (再摆1根凑成十,9+1=10。8、7、6、5凑十教法类似),师生一起来拍手说一说。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给5凑十需要5,5加5等于10。

3、总结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二、体现数学生活性。

以9加几教学内容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再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首先创设情景: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培养创新意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如(1)数出来的:1、2、3、4、5……11、12,一共有12瓶饮料。(2)妈妈买了9瓶,然后接着数爸爸买来的饮料10、11、12一共有12瓶饮料。(3)我把爸爸买的饮料拿1瓶放在妈妈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4)我把妈妈买的饮料拿7瓶放在爸爸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5)我知道10+3=13,那么9+3=12,9比10少1,得数就少1。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9根小棒代替妈妈买的饮料,右边摆3根代替爸爸买的饮料,小组内互相讨论,汇报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9+3=12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9+3=12把9分成2和7,7加3得10,10加2得12。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主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四、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

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凑十法”包括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等。在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我又给学生作出适时的引导,对众多方法作出适当的点拨,学生不仅了解了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计算进行筛选,培养优化意识,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例9+3:

师:看到9想到了谁?生:看到9想到1。

师:为什么是1?

生:因为9和1能凑成10。

师:那这个1从哪儿拿呢?

生:从3中间拿,3借1个给9变成了10。

师:那3借走了1个还是3吗?

生:3借走了1个成了2,9+3就等于12。

要教学这种方法。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多中选优,择优使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五、达到“算法熟练化”,练习设计体现趣味性。

我认为,便于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都属于好的练习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练习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工夫。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例: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走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通过此题是让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让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再列出算式、计算。另外,我还把式题编制成练习卡片,供学生做抽卡游戏,既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又有兴趣;让学生举数字卡片,和教师一起完成找“朋友”练习,既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口算的情况。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要及时、到位,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小结是必要的。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本节课中注重的是通过小棒操作的过程,体现学生经历计算的基本思维过程,从一开始的实物操作(主题和小棒)、到随后的表象操作(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再到最后的符号操作(语言表征,计算结果),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形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继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标。

针对课堂练习的高效性这个研究课题,我主要想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

一是:练习的层次性。从一开始的圈一圈算一算切合例题进行巩固,到小手对数,进展到无实物的抽象计算,再到填十位上的数,发现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最后进行生活运用,深透估算的思想。

二是:练习的趣味性。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用到小手游戏,例如课前的对对碰(就是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中的小手对数等,旨在让孩子用最爱动、最直接的教具——小手来进行口算练习,而且用小手的形式展现,速度快易于检查。

三是:练习的针对性。本节课的重点算法就是相同数位相加,算理则是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想法,在练习设计中,我特意安排了“小手对数”“十位上填几”以及“拓展练习”这三个版块,旨在通过多个练习,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训练和难点的递进式突破。

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听取了赵晓英主任和张志娜校长的点评后,更是深得反思:

其一:“数形结合如何才是真正的有效?”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是最优化的选择,本节课中我在设计中也想要突出这点,但一堂课上下来,总觉得在数形结合点上不是很流畅,学生能正确的摆小棒,准确说出自己的摆法,但落实到算法上就总是出现问题,听从了两位专家的点评后,我顿悟:数形的结合要适时而紧凑,学生在自己体验摆法后,就应该结合他们的口述一边说一边提炼算法一边进行板书,这样“形”(小棒)和“数”(算法的算式)才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才会明白:我摆的这个过程原来就是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呀!从而更有效的理解算理和算法。

其二:“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抉择”

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8,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2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小羊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羊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小朋友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在学生列出9+3=12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再接着数小数的;有的是从3只小羊中拿来一只,和9只合起来是10只,再加2只是12只;有的说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了口算练习,包括两数个位相加是10的,以及两数个位相加是十几的。通过口算,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复习之后,创设了收集邮票的情境,从贴近生活的事件入手,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本课的学习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引导作用。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之后再问:先算什么?个位满10要怎么办?向哪一位进1?进1在竖式上怎么表示?再算什么?5怎么来的?例题与试一试完成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

三、重视语言表达,巩固算理

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笔头计算,还要重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从例题34+16就开始训练学生的述说。可以这么说:先算个位,4+6=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再算十位,3+1=4,4+1=5,十位写5。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对算理的再一次巩固,同时边说边写,还能起到调节作用,调动学习的氛围。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5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以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就会寸步难行。如24+9,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凑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这样和20组成了30,然后再用30加3,得33;第二种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

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操作小棒理解“满十进位”的算理。再次感悟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在练习的处理上,“想想做做”2有三组同类练习。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计算后,请孩子充分的交流,“通过计算这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刚开始孩子说的比较表层化,比如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个位都是4,第二个加数都是8等等,这些都是从算式本身观察到的。后来有学生发现四道算式得数的个位都是2,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过程。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得数的个位会都是2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回忆到这一组题目都是先把个位相加,都是先算的4+8,所以得数的个位都是2。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习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学完这节课,最大的感悟就是学生的差异什么时候都在所难免,统一的教学思路,同层次的练习,实在是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环节都很好,只是个别学生掉队,使我感到伤心,因材施教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今天在二(10)班上了新课时,非常荣幸的得到了以孙晓燕校长为领衔的数学课组的指导,听罢孙校长的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不禁唏嘘不已,感触良多,故写下本篇反思,以促进步!

新课《不进位加法》 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学生掌握竖式的算理与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具的准备上,用到了计数器、小棒、课件,虽然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具体这节课的不足有:

一、教学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我是将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内容一起完成的,是在观摩老教师的课后自己进行的尝试,为了完成这一设定的内容,我基本没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教材设计中,这部分是分成两个课时去上的。孙校长指出,作为新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规范,比较严格地按照教辅说明来上,不能看着老教师课上的快,就跟着快。我想这的确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另外,课堂上应注意【精讲巧练】,把练习的机会还给学生,练习时间大于讲解时间,正如名言一样“我听过的,我就忘了;我做过的,我就记住了;我教过的,我就理解了!”

二、口算铺垫的开展

课堂一开始,我设计了十道口算题,主要是一年级已经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通过PPT形式呈现,请举手的同学发言。为了让学生说类似“25加30等于55”而不是直接冒答案“55”,我几次提示“完整的说”,在评课中孙校长提出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并在做提前明确要求“看算式说得数”,还可以以如“转盘、卡片”等更【有趣形式】展开教学,另外口算的练习数量可加多一些。

三、课堂节奏的调节

在第一个知识点“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既用了小棒,又用了计数器,比较费时,其实只用一个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即可,但这部分内容我已用时大约25min,课堂节奏拖沓,学生到后面的学习都比较烦躁,孙校长提出,课堂教学应注意【劳逸结合】,学生的注意力大约15-20min,过了这段时间,就容易走神,这时候,请孩子们静静休息,或者玩一些比较轻松的数学游戏如“我拍3,我拍7(10的组成)”将会提升教学的效果。

四、课堂常规的处理

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明确规定】,运用丰富手段进行教学激励。如请学生做题时,提出指令“左手拿笔,右手拿尺子”;学生发言精彩、课堂表现突出,要不吝于发小红花等;上次听课,张老师也指出我的课堂调控能力比较欠缺,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对我来说,的确刻不容缓!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

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在上课时,没有深化【竖式的算理】,写在十位表示几个十,写在个位表示几个一。另外一个班的课,我决定还要增加练习铺垫如:下面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73、26、31、4、40),以便学生对竖式书写注意的地方“个位与个位对齐,数位要对齐”有更深的理解!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本课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习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

在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情境,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教师还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二、书本与生活相联系,让练习更丰富。

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能注意进位并自觉的验算,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

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两条路线,让学生选择近的路线,把估算和计算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先估算再通过计算验证。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学生根据进位加计算的方法能较快完成正确的竖式。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

第一,在估算时,学生说估算的方法花了些时间,估算在后面有具体的教学,在这里学生把估算的方法说对即可,不需过高要求,这样在后面填方框里的数就有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完成。

第二,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比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等,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

第三,虽然是计算课,练习设计应更儿童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强化了“凑十法”有关系。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教学由“扶”到“放”,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9+6=15,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

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我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并且接着给出9+8=?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6

二年级下的数学教学中,三位数的进位加是计算的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算理都是学生以前所掌握的内容,是在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可是学生在计算时却常常出错,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一个“细”,在板演例题时注重细节的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本课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习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其次,在新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教师还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再次,让书本与生活相联系,使练习更丰富。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能注意进位并自觉的验算,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7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本节课中注重的是通过小棒操作的过程,体现学生经历计算的基本思维过程,从一开始的实物操作(主题和小棒)、到随后的表象操作(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再到最后的符号操作(语言表征,计算结果),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形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继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标。

针对课堂练习的高效性这个研究课题,我主要想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

一是:练习的`层次性。从一开始的圈一圈算一算切合例题进行巩固,到小手对数,进展到无实物的抽象计算,再到填十位上的数,发现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最后进行生活运用,深透估算的思想。

二是:练习的趣味性。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用到小手游戏,例如课前的对对碰(就是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中的小手对数等,旨在让孩子用最爱动、最直接的教具——小手来进行口算练习,而且用小手的形式展现,速度快易于检查。

三是:练习的针对性。本节课的重点算法就是相同数位相加,算理则是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想法,在练习设计中,我特意安排了“小手对数”“十位上填几”以及“拓展练习”这三个版块,旨在通过多个练习,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训练和难点的递进式突破。

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听取了赵晓英主任和张志娜校长的点评后,更是深得反思:

其一:“数形结合如何才是真正的有效?”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是最优化的选择,本节课中我在设计中也想要突出这点,但一堂课上下来,总觉得在数形结合点上不是很流畅,学生能正确的摆小棒,准确说出自己的摆法,但落实到算法上就总是出现问题,听从了两位专家的点评后,我顿悟:数形的结合要适时而紧凑,学生在自己体验摆法后,就应该结合他们的口述一边说一边提炼算法一边进行板书,这样“形”(小棒)和“数”(算法的算式)才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才会明白:我摆的这个过程原来就是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呀!从而更有效的理解算理和算法。

其二:“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抉择”

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8,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好动,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动画展示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如计算“8+27”,学生先不管27里面的2捆小棒,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旁边的8根小棒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5根零散的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5根小棒。新捆成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竖式计算里进位的“1”……;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把这一过程动态的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数学医院,踩气球,比比谁最棒等小游戏,把机械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算得认真,也很高兴,在不同的游戏中巩固了算法。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如学习进位加法时,问“你想把谁凑成十?”“先算的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呢?”“红色的小‘1’是从哪里来的?”“是哪一位的数向哪一位进一呢?”……这一连串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算法。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你是把8凑成10,再加上其它的数。”“你是利用8把7凑成了10”。“你是先加个位上的数,再用得数加十位上的数”

四、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计算,孩子们更是觉得枯燥。因此,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计算法则,我带给孩子们一首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满十进一”(曲调:两只老虎),在欢快的儿歌声中,孩子们轻松的记住了这些计算法则,真正的掌握了怎样计算进位加法,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生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问题情境等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质疑、多样化的练习等方法,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有趣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轻松的收获更多的知识。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9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既是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多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根基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本节课的优点是:教学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首先,课堂上先通过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灵活改变教学情境,创设了过“六一”节时,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买了24瓶矿泉水够分吗?再买来9瓶够吗?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在练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多让孩子说说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讲出24+9的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24+5和24+9的异同点,知道24+5是不进位的加法,24+9是进位加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复习时间太长。

2、例题处理的不够完整。

3、练习题的设计应先出示口算题,让孩子们在亲笔练习后,再出示判断题,结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样设计会更合适。

4、只注重了老师的教,表面看上去这是一节比较完美的课堂,从复习-新授-练习环环相扣,层次清楚,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情,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实际上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脱离了操作的视线,是在空说,造成学生根本不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强化训练不到位,造成会的不讲已懂,不会的还是不会,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的口算方法不成熟,计算速度不够快,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学生的口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0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在“万以内的加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以往计算教学总是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为避免这一点,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课就从学生熟悉的关于中国特有动物的统计表中获得数学信息,产生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使学生感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来学习新知。

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学生已学过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本课通过对旧知的回顾,激起了学生对加法计算法则的记忆,再引导学生采用尝试、讨论的方法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了知识的迁移效力,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针对计算的枯燥,在巩固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形式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激发学生做计算的兴趣。

一节下来,我发现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学生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容易发生忘记加进位1的情况,造成错误率较高。所以除了提高练习的强度外,还要有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来强化提示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算理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先通过“数画片”的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之后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从而导入两位数加一数的进位加法,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述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的算法,做到算法多样化,开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学中,我尽量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操作、交流。学生通过同桌边操作边交流想出了计算“24+9”的多种算法,对于学生自己想出的各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与其他同学的算法比一比等活动,在课堂巡视中更多关注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点拨,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学习在学生的操作中体现。小学数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任务更多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很多的过程与方法就体现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计算教学应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孩子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同桌100的视频,下午我有针对部分难点进行了直播,虽然说没有达到目标的全部完成,但是我认为学生是在自我探究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所以我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接下来把加法计算的两种方法让学生总结出来。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上学期学过的凑十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的是开联欢会的部分场面,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问题和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我把主题图设计为我校运动员的欢庆会,让学生感觉活动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课标要求,创设合理有效的情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积极创设学生喜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并能正确计算。

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凑整十法和相同数位相加法的算理。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教学的评价有时缺少针对性,因此评价显得有些单一,还有个别环节的小结缺少及时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认真反思这节课上完了,也许很多老师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这节课究竟在哪里使用学具比较恰当呢?怎样让学生产生使用学具的需要呢?我个人觉得,单纯的只教算题过程学生能够理解,也能明白,单独的说小棒,进行圈一圈,也可以理解,但是综合到一起,就出现了上下不对照的现象。这也是学生感觉到最困难的,我想我会继续研究这几课,以便能够更清楚的让学生明白。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3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是没有阻碍的。所以,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先巩固学生学过的10的组成,让学生能很快的知道看到9的想到1,1的凑数是9,看到8的想到2。先让他们知道如何凑十,然后就加快口算、计算速度。直到他们非常熟练的找到5、6、7、8、9的凑数。接下来我就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他们想怎么样计算,要怎么样去想?没有料到的是,两个班都有一个学生都能按我预想的要求说出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我就对学生说出来的进行讨论,让全班学生参与,然后我再重点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道理。结果学生做起很得心应手,非常的感兴趣,原来要用数手指来计算的学生,现在能心算了。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啊,我看了有说不出来成功感。然后接下我并没有上新课,在9加几的上面多用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做得有味了,我才教学8、7、6、加几,在这儿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进行思考的,我就直接让学生只想大数的凑数,但还是让学生明白也可以想小数的凑数,那样做要难一点。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4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和自已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对于美也有感觉,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很了不起,老师要多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可见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犹为重要。

二、趣味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自学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

让学生具有很好的评价能力,同时能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但由于在课堂有宽松的氛围,学生谁想说就说,在学生个人展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很想表现自己,树立学习自信心。

小组合作读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让学生体验到把数学学习应用到生活的乐趣。

小组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当好小老师及监督员的角色,公正地为小组成员判断其做题是否准确。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订正,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富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在问大海问题时,说得精彩纷呈,兴趣盎然。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对任何事物都有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样他们对大海充满好奇,想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在向大海提问中,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法习惯。问一问,你是怎样学会的。既巩固基础,又初步放手让学生自学。

不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到学生自己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都很有特色,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于知识早就会了,可在做的过程中,却没有做对,个别同学好的习惯还未正确形成。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5

最新文章 在学校开展的以级为单位的达标课推优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三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因此本节课适合采用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突破新知。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1、在备课时,我在思考根据教材36页内容,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是什么,从自身认知出发,我发现对于情境图的理解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案,在课本提供的数学信息中还有学生很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几个词语“湿地、哺乳类、爬行类、麋鹿”等,当我拿到课本吸引我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在想学生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于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决定把时间放置在10分钟左右,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完成对知识的求知欲。

2、由于是计算课,所以在定位学习方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的做为先,然后再在评价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二是以“啄木鸟”的角色来寻找大树(竖式)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候的注意事项。活动三是争当班级“计算小能手”。

本节课的优点是:

1、设计理念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课堂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评价用语不随意,能够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的进行表扬与建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由于教师的很多想法是突发奇想的,所以往往是只有想法却没有对这个想法的预设和生成情况的各种可能性的提前预案,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赶环节,走流程的情况发生。例如: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把自己想要提的问题以及可以提的问题书写在学习卡上,当时郝宇佳同学第一个汇报所提的问题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老师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所提问题很好,却用了不恰当的语言过渡了一下“好,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开看看人家所要让我们解决的问题”,等于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暂时搁置了,回想起来,觉得如果这样的处理的话“好,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我想这样会更恰当。

2、因为对很多预设的处理不到位,没有关注到细节,所以导致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处有点脱节,连贯性不够强。

3、没有及时的板书课题,对于这一点,我是觉得本节课提出课题《不连续进位加法》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准备在第二课时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之后经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此类万以内数加法的特征。

第五篇: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

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一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水族馆的这样一个情境。

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三、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个位满十进一,有的学生虽然进一了,但是十位相加时忘了加上进的一。

2.学生20以内的加法口算要经常练习,这是基础。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2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既是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多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根基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本节课的优点是:教学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首先,课堂上先通过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灵活改变教学情境,创设了过“六一”节时,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买了24瓶矿泉水够分吗?再买来9瓶够吗?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在练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多让孩子说说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讲出24+9的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24+5和24+9的异同点,知道24+5是不进位的加法,24+9是进位加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复习时间太长。

2、例题处理的不够完整。

3、练习题的设计应先出示口算题,让孩子们在亲笔练习后,再出示判断题,结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样设计会更合适。

4、只注重了老师的教,表面看上去这是一节比较完美的课堂,从复习—新授—练习环环相扣,层次清楚,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情,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实际上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脱离了操作的视线,是在空说,造成学生根本不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强化训练不到位,造成会的不讲已懂,不会的还是不会,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的口算方法不成熟,计算速度不够快,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学生的口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3

今天,王主任和尚校长早早的来到了二年三班的教师。第一次被领导听课,虽然早在这节课前就用丁老师的班讲过两讲,但心情很是很紧张。在此先感谢丁老师对我的帮助,以及主任和校长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定会吸取改正,努力变得更好。

在听课前,和丁老师就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化解已经有了反复的讨论和改正,丁老师也对我上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①上课语言重复、啰嗦:

课前创设了闯关的小游戏,意在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可是每出一道题我都要重复一遍答案,生怕孩子们听不见,听不清,也怕课堂气氛尴尬。后来在听听课堂录音,就感觉自己想好笑的话唠。之后的二讲就让孩子们每回答一道题后同意的说对。这样哪怕不是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会认真的听别人的答案,话唠也不用重复啰嗦了。

②其他同学发言,应保持安静,适时地提问点拨:

在四班上课时,我对学生摆小棒、写竖式时都过度提问、插话。导致学生成为了我教学的工具,没有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今天我来到二年三班,孩子们也格外懂事、听话。班级的捣蛋鬼顾恒尔和公子蘅和端正的做好了。这两个孩子平常是班级里的小淘气,很聪明但却坐不住。这次主人和校长两人在后面坐镇,我也放心多了。上课的流程很顺利,因为孩子们有过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经验和不进位加法列竖式的基础,开展教学并不难。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课后,王主任和尚校长对我上的课提出了表扬也有批评:

①教态很好,能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②语言不够亲切:上课时语言有一些严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语言应更幽默、可爱。

③环节设置有遗漏:列竖式环节应结合摆小棒讲解,因为摆小棒就是为了列竖式而服务,便于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就是“摆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的过程。环节的设置应环环紧扣,有所联系。

④上课语言不够精炼:唐海俊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时候讲解的非常好,但是我还是没有控制住,不停地打断孩子的思路,进行我所谓的“点拨”。而这些点拨完全可以由学生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总结、提炼。

⑤评价不够有针对性、不具体:赵麒皓在我要进行总结时又举起来手,老师被听课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小心思,害怕问题学生提出跑题的问题,可是赵麒皓就在校长身边,我是叫他也怕,不叫他也怕。当他起来时我以为他是要就刚才的方法说口算思路,结果他又提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并在黑板上板演讲解。实际上这种方法真的很好又很新颖,可是我却为了赶进度没有给他针对性的评价,好在孩子下课时还和我亲切的提问,没有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当赵麒皓板演后,可以这样评价:“这种方法真好啊,和别人都不一样的口算方法……”相信,这种鼓励一定会让他以及其他人更努力更积极的思考问题。

⑥小组讨论时间稍长、应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学有所得:

本节课的小组讨论大约用了10分钟左右,一是每小组停留的时间太长,这也是因为我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二是小组长没有真正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导致用时过长。这后果就是课上巩固练习的时间过短,没能让课堂发挥最佳效果,知识点也未能及时巩固。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像58+6=?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58和6,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一、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二、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习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对学生的巡视不够彻底,学生说算理的过程不够完整。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5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了口算练习,包括两数个位相加是10的,以及两数个位相加是十几的。通过口算,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复习之后,创设了收集邮票的情境,从贴近生活的`事件入手,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本课的学习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引导作用。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之后再问:先算什么?个位满10要怎么办?向哪一位进1?进1在竖式上怎么表示?再算什么?5怎么来的?例题与试一试完成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

三、重视语言表达,巩固算理

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笔头计算,还要重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从例题34+16就开始训练学生的述说。可以这么说:先算个位,4+6=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再算十位,3+1=4,4+1=5,十位写5。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对算理的再一次巩固,同时边说边写,还能起到调节作用,调动学习的氛围。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6

开学已经一周,学生已经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因此我设计这节课时,结合数学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我觉得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尤其是进位1写的位置多样,我真没有预料到。

在上课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预习,预习的方式为我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结合问题去预习新课!这节课我课前预习的问题预设为:

1、结合问题该如何列式?

2、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3、若列竖式该如何列竖式?应注意什么?

4、列完竖式后,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知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首先先让孩子们自己去独立思考后,然后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小组汇报的方式去上好这节课。汇报时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摆小棒法,计数器,有数数凑十法和列竖式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充分的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说完之后,对比不同的方法,从而优化出最优方法——列竖式。于是,我接着引导竖式如何去列?着重问为什么?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算理,进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多找学生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上完本节课后,仔细想想,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能熟练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及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对于课堂检测环节时间太少,以至于学生在写进位1的时候,写法成多样化,但都是错误的趋势。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争取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和谐,有趣,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

作为刚刚迈入教育界的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课标,用课标,写好每一节的反思与思考以及其他教师的建议是提升自我素质的良好方法。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7

今天,我上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习。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总之,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好动,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动画展示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如计算“8+27”,学生先不管27里面的2捆小棒,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旁边的8根小棒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5根零散的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5根小棒。新捆成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竖式计算里进位的“1”……;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把这一过程动态的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数学医院,踩气球,比比谁最棒等小游戏,把机械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算得认真,也很高兴,在不同的游戏中巩固了算法。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如学习进位加法时,问“你想把谁凑成十?”“先算的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呢?”“红色的小‘1’是从哪里来的?”“是哪一位的数向哪一位进一呢?”……这一连串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算法。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你是把8凑成10,再加上其它的数。”“你是利用8把7凑成了10”。“你是先加个位上的数,再用得数加十位上的数”

四、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计算,孩子们更是觉得枯燥。因此,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计算法则,我带给孩子们一首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满十进一”(曲调:两只老虎),在欢快的儿歌声中,孩子们轻松的记住了这些计算法则,真正的掌握了怎样计算进位加法,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生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问题情境等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质疑、多样化的练习等方法,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有趣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轻松的收获更多的知识。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9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0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1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认为刚开始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最后,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达到“算法熟练化”。

一、作好铺垫。

先上好“凑十”准备课。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凑十法”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让学生明确:给9、8、7、6、5凑十各需几,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教学难点。

1、复习10的组成。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学习“凑十” 。

2、学生动手摆小棒(低年级计算教学一定要从实物入手,效果才会好),分别给9、8、7、6、5凑十。如: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教师提问“再摆几根才凑成十? ” (再摆1根凑成十,9+1=10。8、7、6、5凑十教法类似),师生一起来拍手说一说。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给5凑十需要5,5加5等于10。

3、总结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二、体现数学生活性。

以9加几教学内容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再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首先创设情景: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培养创新意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如

(1)数出来的:1、2、3、4、5……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2)妈妈买了9瓶,然后接着数爸爸买来的饮料10、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3)我把爸爸买的饮料拿1瓶放在妈妈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4)我把妈妈买的饮料拿7瓶放在爸爸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5)我知道10+3=13,那么9+3=12,9比10少1,得数就少1。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9根小棒代替妈妈买的饮料,右边摆3根代替爸爸买的饮料,小组内互相讨论,汇报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9+3=12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9+3=12把9分成2和7,7加3得10,10加2得12。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主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四、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

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凑十法”包括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等。在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我又给学生作出适时的引导,对众多方法作出适当的点拨,学生不仅了解了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计算进行筛选,培养优化意识,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例9+3:

师:看到9想到了谁?生:看到9想到1。

师:为什么是1?

生:因为9和1能凑成10。

师:那这个1从哪儿拿呢?

生:从3中间拿,3借1个给9变成了10。

师:那3借走了1个还是3吗?

生:3借走了1个成了2,9+3就等于12。

要教学这种方法。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多中选优,择优使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五、达到“算法熟练化”,练习设计体现趣味性。

我认为,便于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都属于好的练习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练习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工夫。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例: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走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通过此题是让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让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再列出算式、计算。另外,我还把式题编制成练习卡片,供学生做抽卡游戏,既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又有兴趣;让学生举数字卡片,和教师一起完成找“朋友”练习,既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口算的情况。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要及时、到位,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小结是必要的。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2

本课时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要想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就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当前要讨论问题的实际距离,对原有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正方体,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时又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的笔算是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极个别学生对于给小数凑十的方法似乎有点儿排斥.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4

学习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写几进几的方法,需要课下在进一步的辅导。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5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

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下载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兴趣最好的老师张利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好动,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今天上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累我也上得很累。现在重新给这节课整理一下思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100字

    今天,王主任和尚校长早早的来到了二年三班的教师。第一次被领导听课,虽然早在这节课前就用丁老师的班讲过两讲,但心情很是很紧张。在此先感谢丁老师对我的帮助,以及主任和校长指......

    《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今天在二(10)班上了新课时,非常荣幸的得到了以孙晓燕校长为领衔的数学课组的指导,听罢孙校长的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不禁唏嘘不已,感触良多,故写下本篇反思,以促进步!新课《不进位......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安阳市红庙街小学付丽娜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掌......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