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推荐五篇)

时间:2022-07-22 04: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的经典诵读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良多。

一、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必备方法。

诗歌是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抒情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关注诗歌本身具有的文学特征,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以审美的方式去感受诗歌的意境、感人的魅力,激发学生自觉地产生与作家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李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魅力,并多次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和修辞美,从而领悟诗歌的内涵。让学生明白反复诵读是可以在不断的诵读中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知识的。

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很重要。

只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概括主题就草草了事,这样不仅破坏了诗歌的美感,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李老师放手让学生想像,从学生的表现上看,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已学知识独立思考。

三、激励评价尤为重要。

学生鉴赏水平有限,只要他们能抓住其中一点展开就该给予肯定,学生表现很出色,优生会调动感官,紧紧围绕主题,以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为突破口分析词人形象,把握词的意境,即便是后进生,也会在翻译的基础上添枝加叶,写出自己的感受,只要继续训练,相信学生的鉴赏水平会不断提高。

当然这节课几大亮点尤其值得我们在以后的经典教学中学习。

1、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强,诗一般的'语言简洁干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2、课堂互动调控到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悟相得益彰,课堂生成多,一堂课完美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老师对学习目的的指导到位,学生的训练面广,多数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中,效果好。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的经典诵读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良多。

一、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必备方法。诗歌是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抒情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关注诗歌本身具有的文学特征,引导学生从情 感体验出发,以审美的方式去感受诗歌的意境、感人的魅力,激发学生自觉地产生与作家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李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魅力,并多次要求学生反 复诵读,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和修辞美,从而领悟诗歌的内涵。让 学生明白反复诵读是可以在不断的诵读中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知识的。

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很重要。只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概括主题就草草了事,这样不仅破坏了 诗歌的美感,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李老师放手让学生想像,从学生的表现上看,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已学知识独立思考。

三、激励评价尤为 重要,学生鉴赏水平有限,只要他们能抓住其中一点展开就该给予肯定,学生表现很出色,优生会调动感官,紧紧围绕主题,以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为 突破口分析词人形象,把握词的意境,即便是后进生,也会在翻译的基础上添枝加叶,写出自己的感受,只要继续训练,相信学生的鉴赏水平会不断提高。

当然这节课几大亮点尤其值得我们在以后的经典教学中学习。

1、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强,诗一般的语言简洁干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2、课堂互动调控到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悟相得益彰,课堂生成多,一堂课完美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老师对学习目的的指导到位, 学生的训练面广,多数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中,效果好。

第三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

一、接着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有四篇收入到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八年级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年级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九年级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陈同甫是一个什么人?

陈同甫,即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1193年考取进士第一名。生平主张抗金最力。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二、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

、扫清文字障碍,读出节奏。

①读准字音

的卢

霹雳

②试画出句中停顿。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集体朗读全词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大意。

①请同学们读注释

②挑灯

八百里

五十弦

的卢

霹雳

③集体朗读全词

3、理清感情脉络,读出感情。

①这首词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呢?

“壮”。

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处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作者热切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

②教师朗读全词

③集体朗读全词。

4、这首词里有的句子已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句。试把它们找出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把握主旨

这首词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想要力挽狂澜,热切希望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两首词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虞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豪放派的代表。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李煜的“愁”,是一个亡国之君独有的哀愁,刻骨铭心;辛弃疾的“愁”,是一个臣子无法实现的理想。

作为读者的我们,大多还不知道“愁”的滋味,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壮志不言愁”,将来遇到“愁”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种人生呢?

李煜,“天资聪颖”,写绝命词,选择死亡。

辛弃疾“可怜白发生”,一直在努力,但壮志难酬,无可奈何!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实现,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第四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主备人:刘红艳 辅备人:江克英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同甫是陈亮的字。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二、自主学习:

——诵读:语速,语调,节奏 ——理解诗意: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牛肉分给部下,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生前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三、交流展示: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又什么表达效果? 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秋”字,即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①翻译: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

②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战士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③情感:抒发作者爱国卫国之情。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什么事?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可怜”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四、探究点拨

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所以叫做“赋壮词”。

五、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课堂反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_____。

3、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4.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B. 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达到此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 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但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充满了作者壮心未遂的抑郁与愤慨 D.此词之所以叫“赋壮词”,是因为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婉约、纤巧。

5、背诵本词。

破阵子

班级: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姓名:

辛弃疾

主备人:刘红艳 辅备人:江克英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词人。字,号,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解题:“破阵子”是。“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 的。同甫是。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二、自主学习:

——诵读:语速,语调,节奏

——理解诗意: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牛肉分给部下,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生前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三、交流展示: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又什么表达效果?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①内容:

②手法:

③情感: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什么事?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探究点拨

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五、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 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 的宏大抱负和 的悲愤。

六、课堂反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_____。

3、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4.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B. 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达到此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 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但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充满了作者壮心未遂的抑郁与愤慨 D.此词之所以叫“赋壮词”,是因为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婉约、纤巧。

5、背诵本词。

第五篇: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课堂实录

广东加美学校 吕才茂

师:上课,同学们好!国庆假期前我们学习了第25课词五首,说到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词的一些知识,词与古诗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生:预设:诗有严格的韵律和字数要求;词是长短句,只需按照词牌平仄相对即可,有时一个字也可自成一句。师:讲得不错!词有不同的词风,一般来讲词风分哪两类? 生:婉约派和豪放派

师:你能背一首我们之前学过的婉约派的词吗?(生背)师: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其中的另外一首。请同学们看黑板,“破阵子”是题目吗?(不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师:不错,字正腔圆,而且声音很响亮。读了课题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生:预设1:我发现这是一首“壮词”

预设2:辛弃疾和陈同甫是好朋友,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

师:你想了解陈同甫和辛弃疾吗?(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齐读。小结:可以看出辛弃疾和陈同甫在政治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必大家课前查阅了很多资料,我在这里不再拓展。

师:刚才,有同学说这是一首“壮词”,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吟诵壮词”(出示课件2)看好要求: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有板有眼读出豪情。(学生自由读完一遍即可)师:谁会读?举个手。(生读)

师:读得很好,但老师要提醒你:(课件3)“挑”“麾”“弦”“的”这几个字音要读准。再来一位。

师:音色很好,能稍微慢一点会更好,(课件4)我建议你把“八百里”跟“分”之间的停顿拉长一些,后一句“五十弦”与“麾”也是一样。(来,你超越他)

师:掌声送给他。读得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不过在感情基调上似乎和我们的古人还有点小小的差距,你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介绍的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的样子吗?摇头晃脑、有板有眼,这样才能读出豪情。下面请听老师读。

师:掌声在哪里?(谢谢)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好一个“可怜白发生”啊!读得太好了!刚才读课题的时候,我们有个发现,这是一首“壮”词,这个壮在文章的注解中作何解释?(生:雄壮)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去文中找找,哪些语句体现了它的“雄壮”?说说你的感受。(可以互相探讨,等会我们一起交流)(出示课件5)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预设1:“醉里挑灯看剑”一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你的理解。生:看到了一位将军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他虽然赋闲在家,但重返战场的雄心壮志不减)

生:预设2:“梦里吹角连营”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你的理解,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梦醒时仿佛听到了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生:预设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你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生:看到了将军把大块的烤牛肉分给将士们吃;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补充:“炙”的古义;“翻”能否换成“奏”?)师:哪两个字最能体现“雄壮”。生: “分”“翻”分吃大块的牛肉,大碗喝酒,奏嘹亮的军乐,充分体现了战士们出征前的雄壮场面。

生:预设4:“沙场秋点兵”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理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准备出征。师:“秋”“点”说明了什么? 生:预设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理由。解释“的卢马”。你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看到了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看到了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看到了一时间凯歌万里,红旗招展。师:想象得不错,让我们用朗读把这激烈的战斗场面演绎出来。

生:预设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这句话怎么体现了雄壮?“天下事”指什么事?看注解。作者视天下事为己任,想建功立业,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或者说有一颗?(雄心壮志)

师:同学们,这一句的雄壮体现在叙述的内容是军国大事,表达的感情是作者的雄心壮志,来,我们用朗读把作者的感情演绎出来。

师:刚才我们把体现“壮”的语句交流了一遍,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课件6)

板书:军营生活:醉里、梦回、分、翻、点

战斗场面:快、惊

雄心壮志:了却、赢得 师:这就是这首词为什么称之为“壮词”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句和第八句连起来读,读出这种雄壮。(生齐读课文前九句)

师:好一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啊!作者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天地可鉴,可为什么还要说“可怜白发生”呢?哪里看出他“可怜”?(出示课件7)板书:可怜、白发

生:因为他没有“了却”没有“赢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再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说明他所描述的军营生活和战斗场面都不是现实的,只不过是他的梦想而已。

师:是啊!同学们,梦想也罢,回忆也罢,终究不是现实。那辛弃疾的满腔爱国之心只能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同学们,你觉得这句话还能读得雄壮吗?(板书:悲壮)是啊!来,齐读这句,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你对这句的理解。师:“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可怜的仅仅是自己不能上战场施展他的抱负吗?不是的,他可怜权贵阔佬们逃到南方后过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奢靡生活;他可怜南宋朝廷“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种种丑态;他可怜北方的民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绝望啊!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了这位失意英雄的无奈,他身为将军,为什么不去解救北方的移民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8)师:同学们,在那个苟且求安的朝代,辛弃疾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他壮志难酬,所以他只能借酒浇愁、抚剑长叹。这是一位悲壮的失意英雄,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的心,用我们的朗读向他致敬!让我们的声音更响亮些,让天下人一起为这位失意英雄肃然起敬!

下载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