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首先,通过购物经验以买学具、食品和数学书本的价格。引出小数,这时展示一些食品的价格和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认和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最感兴趣的情境,最符合他们的数学现实中接触到小数,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放在了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1元中拿出0.8元,逼着学生把1元兑换成10角,这个过程强化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桥梁作用,0.8元其实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让8/10与0.8之间建立了联系;再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主动。有了这部分教学,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又引领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米尺上找找分米与米的关系,从分数角度看,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于在货币单位中已经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发现米,还可以用0.1表示,从而得出“几分米”。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经验出发,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这节课总体来说按照我的意图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在出示商品价格时,应多出现一些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例子。
2.应先教学小数的读法,再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没有注意到读法的梳理以及强调两位小数的读法。
3.忽略了小数写法的教学,如果用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会更好。
4.小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我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速度太快,学生理解不透彻。在总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没有反过来再强调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
5.练习题让学生说明“为什么”难度太大,练习题的设计应围绕学生进行
6.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语言要优美要有亮点。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每天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我从读教参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特别在教学学生较难理解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的含义环节中,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内化知识过程,便匆忙收场。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3.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因没有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读法,所以干扰一部分没有深刻了解小数读法的学生,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出现错误的读法。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小朋友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含义这一还节颇有困惑,其实这局部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不需要小朋友们去研讨,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协助讲解算了呢?我不知道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专家说这就直接说好了,同学研讨不出来,而且也说明不了什么,要是一定去研讨,那也可能是一种形式了。
听课老师给我的珍贵意见主要是:
1、在课堂上如何的布置有效练习,课前要吃透教材。
2、有老师提出来比方2。6元,我说2表示(2)元,6表示6角,如能完整的说出元角分就更好了。对于新教材来说,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好多地方都没有作好,也许就像许老师说的,小学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一定要把小学阶段的的书看一下,这样你才干了解它大体上的内容,以后要好好充电啊!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如何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那么如何利用学案来学习这部分知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在学生学习例题之前先看米尺图,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十分之一和0.1的相等关系,另外我还设计了“我发现”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反之,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这样教师在点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这次讲课存在很多问题。
1.心里准备不足,想把课讲好,可行动上却很排斥,教案从家拿到学校,再从学校拿到家,可却一个字也没看,这也是此次课讲得不如意的关键原因。
2.在课堂上不够自如,受教案的约束有时思路不流畅。
3.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时,由于此处是重点也是难点,语言上不够简练,也因此耽误了时间,导致超时。
4.教学语言还不够规范,有时说出“口头禅”。
5.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强,对于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处理不够得当。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纵观本节课,我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引入课题自然、新颖。让学生在愉悦的歌曲欣赏中引出了小数,使整节课能顺利自然地上下去。
2、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中例1是让学生在超市中找小数,再让学生认识小数,包括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数位等。但是在实际的试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认识小数,就让他们去读出这些小数,结果好多学生就乱读小数,这时老师就要反过来教小数的读法,这样上来就很乱。因此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先出示小数,让学生认识了小数,会读小数后再找出生活中的小数,就顺利多了,学生就没有读错小数的现象了。
3、充分体现了小数来源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从青歌赛引出小数、在超市中找小数、找出书包中课本的价格等都充分体现数学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3、巧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让他俩多读几遍,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深刻了解小数读法,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恰当。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知识链:一、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二、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三、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本次赛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端正教学思想、埋头于工作都有积极意义。好之不如乐之。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本教学设计我认为我较好地处理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探究与接受的关系。但在小细节上,在面对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上,处理还是太肤浅。不够冷静,不够透彻得理解教材,虽说我完全可以“备课时间仓促,缺憾难免”来安慰自己,可是有缺憾我们就应该在以后避免,以使自己趋于完善。对本节课教学中的优缺点,具体自析如下:
在导入小数环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过程。我创设了帮老师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本意是想通过“老师,我记不下来啊!”、“老师,有什么简单快速的记录方法吗?”这样的内心需求来引出小数,进而比较之前生成的“62、1、8”几个整数来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接着认识“小数点”,自然揭题。但是数数、记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这里完全可以这样问:“诶,她为什么那么快就记录下所有的价格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方法!”;如果没有生成,也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发现超市里的价格牌上是这样记录的(2.30元0.80元5.49元1.85元),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记录的(2元3角8角5元4角9分1元8角5分)又什么区别?”这样,我想可以很干脆地进入主题,为后面的例1教学节省时间。
生成中,有个学生这样记的:“1.8.5”。现在想来可以在指出不是小数后,留着它。那么在后来“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我们的小数?”中,有学生说“日期中也有小数!”不知怎么的,我就懵了,想到了“20xx.3.25”,说了句“哦,是哦,它表示的是年.月.日”。知识性错误啊!!这里完全可以一指黑板上的“1.8.5”,让学生自己判断“20xx.3.25”是小数吗?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例1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扶着学生说“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7分米呢?”到放手让学生说“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呢?”、“那么3厘米、18厘米……”让学生在熟悉的计量单位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事实上有的学生也是学得蛮好(当然指的是优生)。学生会照着老师的说了,但举的例子都是10厘米之内的。这暗示着什么呢?(我困惑着,是不敢?是不懂?)终于有一位学生说了个“10厘米是1米的1一百分之十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0米!”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赶紧板书在了黑板上,希望其他同学能受启发,结果时间不够了(其实还有5分钟可以上,我以为不能拖课),就没有继续深度挖掘交流下去了。
另外,对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生成,没有恰到好处的加以利用。比如有一个学生表示疑问“为什么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这里就可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去让学生自己感悟。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几分就是百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零几元。”这样学生在货币单位中感知到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那么很容易就能发现“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0.1米表示”。真不应该说一句“数学上规定十分之一米就是0.1米。”让学生带着厚厚的疑云学新知。再比如,有学生说1.64米的后面单位应该是“厘米”,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到底是米还是厘米呢?”但后来还是没有回头去解决,又是一个“有头无尾”的“尊重”。
总之一句话,教师应该对教材文本理解了,读透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自如处理课堂上的各种精彩生成。加油吧!
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教学。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它们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小数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含义,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现象,获取数学意义的教学思路。学生学习小数的数学现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已有的旧知,包括整数和分数的认识;二是生活经验,包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价格等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要把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取出来,另一方面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发展,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获取数学概念的建构。在引出小数时,我让学生帮小红认价格,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数,并相机引出小数。同时提出:“关于小数,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会读小数吗?”
二、在对教材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加工。
教材为我们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还有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的教学经验等等。这节课,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首先,由“身边的小数”入手,如认识商品的价格,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和宽,由不满一米而想到用分数作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再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来认识两位小数。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首次感知时就了解了小数的来源和含义,而且初步知道了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在练习的顺序上进行重组和调整,在认识商品价格和测量认识小数之后分别进行了专项练习,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练结合,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本节课,教者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帮小红认识商品价格,通过与整数的对比引出小数。在测量认识小数时则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讲练结合,是成功的教学经验之一。教者把各道练习题目穿插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之中,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到小数表达,递层推进所获得的关于小数意义的认识。有讲有练,不仅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应用的过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感受小数的应用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亲自去调查商品的标价,引出一系列商品价格,先让学生读出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根据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数既有整数,又有小数,之后,我引导:这些信息中的数有的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他们是什么数?许多学生大声说:小数!虽然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学生有生活积累,对小数也有所了解。接着,我问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用小数表示的?学生纷纷答到:我在超市里买了一块橡皮0.5元。一盒彩笔的价格是12.50元。买菜时的价格也用小数表示……开始,学生找生活中的小数时,总是围绕超市中购物的标价,我试着引导: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长度…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孩子的视线扩大了,纷纷举起了手:小数可以表示人的身高,如身高1.48米,就表示1米48厘米,还有的说视力多少也用小数表示……等等,孩子们通过说生活中的小数、寻找身边的小数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小数的兴趣,拓展了对小数的认识。学生深切地感受
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从以现实生活取材,并把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而在用小数表示长度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我虽然有意识的将小数和分数进行了沟通,但课堂中有点操之过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理解和消化的时间较少。部分学生掌握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情况,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合作交流、评价让学生掌握了简单小数的认、读、写方法,并能准确地认、读、写小数,知识技能目标基本达成,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学生学习效果也较为理想。
通过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数的相互改写,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练习也注意到了知识之间的整合。但整个教学设计没有什么亮点,虽然能感觉到教学中的重、难点,重、难点内容在时间分配比例上也占的较重,但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生成的环节去学习,没有完全主动参与进来。上课时各个环节之间也不够紧凑,教师的语言还不是很精准到位。
三年级数学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3、巧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让他俩多读几遍,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深刻了解小数读法,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恰当。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 方 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本教学设计我认为我较好地处理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探究与接受的关系。但在小细节上,在面对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上,处理还是太肤浅。不够冷静,不够透彻得理解教材,虽说我完全可以“备课时间仓促,缺憾难免”来安慰自己,可是有缺憾我们就应该在以后避免,以使自己趋于完善。对本节课教学中的优缺点,具体自析如下:
在导入小数环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过程。我创设了帮老师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本意是想通过“老师,我记不下来啊!”、“老师,有什么简单快速的记录方法吗?”这样的内心需求来引出小数,进而比较之前生成的“62、1、8”几个整数来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接着认识“小数点”,自然揭题。但是数数、记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这里完全可以这样问:“诶,她为什么那么快就记录下所有的价格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方法!”;如果没有生成,也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发现超市里的价格牌上是这样记录的(2.30元0.80元5.49元1.85元),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记录的(2元3角8角5元4角9分1元8角5分)又什么区别?”这样,我想可以很干脆地进入主题,为后面的例1教学节省时间。
生成中,有个学生这样记的:“1.8.5”。现在想来可以在指出不是小数后,留着它。那么在后来“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我们的小数?”中,有学生说“日期中也有小数!”不知怎么的,我就懵了,想到了“20xx.3.25”,说了句“哦,是哦,它表示的是年.月.日”。知识性错误啊!!!这里完全可以一指黑板上的“1.8.5”,让学生自己判断“20xx.3.25”是小数吗?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例1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扶着学生说“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7分米呢?”到放手让学生说“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呢?”、“那么3厘米、18厘米……”让学生在熟悉的计量单位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事实上有的学生也是学得蛮好(当然指的是优生)。学生会照着老师的说了,但举的例子都是10厘米之内的。这暗示着什么呢?(我困惑着,是不敢?是不懂?)终于有一位学生说了个“10厘米是1米的1一百分之十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0米!”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赶紧板书在了黑板上,希望其他同学能受启发,结果时间不够了(其实还有5分钟可以上,我以为不能拖课),就没有继续深度挖掘交流下去了。
另外,对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生成,没有恰到好处的加以利用。比如有一个学生表示疑问“为什么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这里就可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去让学生自己感悟。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几分就是百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零几元。”这样学生在货币单位中感知到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那么很容易就能发现“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0.1米表示”。真不应该说一句“数学上规定十分之一米就是0.1米。”让学生带着厚厚的疑云学新知。再比如,有学生说1.64米的后面单位应该是“厘米”,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到底是米还是厘米呢?”但后来还是没有回头去解决,又是一个“有头无尾”的“尊重”。
总之一句话,教师应该对教材文本理解了,读透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自如处理课堂上的各种精彩生成。加油吧!
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教学。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它们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小数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含义,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现象,获取数学意义的教学思路。学生学习小数的数学现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已有的旧知,包括整数和分数的认识;二是生活经验,包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价格等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要把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取出来,另一方面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发展,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获取数学概念的建构。在引出小数时,我让学生帮小红认价格,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数,并相机引出小数。同时提出:“关于小数,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会读小数吗?”
二、在对教材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加工。
教材为我们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还有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的教学经验等等。这节课,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首先,由“身边的小数”入手,如认识商品的价格,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和宽,由不满一米而想到用分数作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再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来认识两位小数。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首次感知时就了解了小数的来源和含义,而且初步知道了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在练习的顺序上进行重组和调整,在认识商品价格和测量认识小数之后分别进行了专项练习,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练结合,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本节课,教者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帮小红认识商品价格,通过与整数的对比引出小数。在测量认识小数时则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讲练结合,是成功的教学经验之一。教者把各道练习题目穿插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之中,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到小数表达,递层推进所获得的关于小数意义的认识。有讲有练,不仅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三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教学设计我认为我较好地处理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探究与接受的关系。但在小细节上,在面对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上,处理还是太肤浅。不够冷静,不够透彻得理解教材,虽说我完全可以“备课时间仓促,缺憾难免”来安慰自己,可是有缺憾我们就应该在以后避免,以使自己趋于完善。对本节课教学中的优缺点,具体自析如下:
在导入小数环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过程。我创设了帮老师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本意是想通过“老师,我记不下来啊!”、“老师,有什么简单快速的记录方法吗?”这样的内心需求来引出小数,进而比较之前生成的“62、1、8”几个整数来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接着认识“小数点”,自然揭题。但是数数、记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这里完全可以这样问:“诶,她为什么那么快就记录下所有的价格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方法!”;如果没有生成,也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发现超市里的价格牌上是这样记录的(2.30元0.80元5.49元1.85元),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记录的(2元3角8角5元4角9分1元8角5分)又什么区别?”这样,我想可以很干脆地进入主题,为后面的例1教学节省时间。
生成中,有个学生这样记的:“1.8.5”。现在想来可以在指出不是小数后,留着它。那么在后来“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我们的小数?”中,有学生说“日期中也有小数!”不知怎么的,我就懵了,想到了“20xx.3.25”,说了句“哦,是哦,它表示的是年.月.日”。知识性错误啊!!!这里完全可以一指黑板上的“1.8.5”,让学生自己判断“20xx.3.25”是小数吗?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例1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扶着学生说“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7分米呢?”到放手让学生说“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呢?”、“那么3厘米、18厘米……”让学生在熟悉的计量单位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事实上有的学生也是学得蛮好(当然指的是优生)。学生会照着老师的说了,但举的例子都是10厘米之内的。这暗示着什么呢?(我困惑着,是不敢?是不懂?)终于有一位学生说了个“10厘米是1米的1一百分之十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0米!”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赶紧板书在了黑板上,希望其他同学能受启发,结果时间不够了(其实还有5分钟可以上,我以为不能拖课),就没有继续深度挖掘交流下去了。
另外,对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生成,没有恰到好处的加以利用。比如有一个学生表示疑问“为什么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这里就可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去让学生自己感悟。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几分就是百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零几元。”这样学生在货币单位中感知到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那么很容易就能发现“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0.1米表示”。真不应该说一句“数学上规定十分之一米就是0.1米。”让学生带着厚厚的疑云学新知。再比如,有学生说1.64米的后面单位应该是“厘米”,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到底是米还是厘米呢?”但后来还是没有回头去解决,又是一个“有头无尾”的“尊重”。
总之一句话,教师应该对教材文本理解了,读透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自如处理课堂上的各种精彩生成。加油吧!
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教学。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它们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小数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含义,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现象,获取数学意义的教学思路。学生学习小数的数学现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已有的旧知,包括整数和分数的认识;二是生活经验,包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价格等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要把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取出来,另一方面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发展,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获取数学概念的建构。在引出小数时,我让学生帮小红认价格,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数,并相机引出小数。同时提出:“关于小数,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会读小数吗?”
二、在对教材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加工。
教材为我们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还有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的教学经验等等。这节课,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首先,由“身边的小数”入手,如认识商品的价格,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和宽,由不满一米而想到用分数作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再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来认识两位小数。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首次感知时就了解了小数的来源和含义,而且初步知道了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在练习的顺序上进行重组和调整,在认识商品价格和测量认识小数之后分别进行了专项练习,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练结合,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本节课,教者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帮小红认识商品价格,通过与整数的对比引出小数。在测量认识小数时则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讲练结合,是成功的教学经验之一。教者把各道练习题目穿插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之中,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到小数表达,递层推进所获得的关于小数意义的认识。有讲有练,不仅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每天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我从读教参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特别在教学学生较难理解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的含义环节中,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内化知识过程,便匆忙收场。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3.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因没有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读法,所以干扰一部分没有深刻了解小数读法的学生,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出现错误的读法。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教学效果好多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自己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能比较容易的掌握,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认小数,读小数。所以我把这一环节尽量设计的简单,把时间花在含元角分的价格,含米分米厘米等数量写成小数。
教学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教学重难点没突破。其原因在学情考测做的不到位,学生对分数,对分米都遗忘的差不多了。这节课虽然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但必定牵涉到分数,而我想当然的认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学生很好写,结果造成只有半数学生会写小数。另外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我对这节课的课堂生成把握不好,当我在发现学生对分数都遗忘时,我只是做了一点提示,结果学生还是没弄明白,直接影响后面写小数。
其次就是对整节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这是对整个小数学习体系理解不够,也是没有细致的去了解学生的学情造成的。学生明白了小数的读写法这个目标全班基本都能达成,但对一些具体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和具体长度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一目标就很差,我在设计时没分清楚这里的层次。讲的简单学生糊涂,讲的深入时间不够、学生不懂,结果学生学的一知半解。
针对这些的问题,先把含价格的小数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不给学生增加负担这样学生理解轻松,时间也节省,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其次把几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做为重点,而载体并不用例题,选用了练习第一题。在这里既复习了分米和米的关系,有复习了如何写分数,然后还有余力稍稍让学生思考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的关系。当然后面这个不作为目标,只是让学生随时保持对学习的思考,也是关注到学习优秀的学生。最后把例题拿来学习把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适当放开,对比刚才的学习,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如何写出小数。这里同样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时候让学生探讨一下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和一位、两位小数的关系。这样上下来,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效果非常理想。
这节课我对课堂的生成把握非常好。如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比较单一,都是价格时我并没有随意过去,也没有自己讲出一批,而是让学生课后回家找,把它作为一个作业。如在学习新知中,我能及时发现学生学有余力,都能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照顾到这批优秀学生。还有最后一个练习作为提高题,题里出现二分之一让学生选择小数,全班只有2人作对。这时我及时的把课件调回到学习把几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那页,结合米尺对照下面的分数和小数,顿时全班明白了二分之一不是0.2而是0.5,课件课中针对学情,及时把握这些课堂的生成,不只是让这堂课上的顺利,还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是让学生学的开心。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会让自己成为更出色的数学教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情况,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合作交流、评价让学生掌握了简单小数的认、读、写方法,并能准确地认、读、写小数,知识技能目标基本达成,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学生学习效果也较为理想。
通过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数的相互改写,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练习也注意到了知识之间的整合。但整个教学设计没有什么亮点,虽然能感觉到教学中的重、难点,重、难点内容在时间分配比例上也占的较重,但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生成的环节去学习,没有完全主动参与进来。上课时各个环节之间也不够紧凑,教师的语言还不是很精准到位。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在上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在上之前曾经听过几位老师上过此课,而后又在网上看过几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在上的时候采用了一些他们在上的时候的程序和方法,整节课的设计是这样的:
1、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们分分类引出小数。
2、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表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4、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因为这是小数的学习的初始课,我们班学生有个特点,就是对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所以备这节课的时间比较充裕,借鉴了许多其他老师的精彩之处。虽然这是在课堂上的初始课,但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不少的小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完全陌生,所以整堂课在上的时候也比较的流畅,总的感觉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
不过即使我课前做了很多准备,但课堂上还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地情况,那就是上这节课前我没有对分数进行复习,以致一部分学生对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米还不会表示。这一点就是在备学生时没有备到的,这地方又花了几分钟复习导致后面的环节因为时间不充分而没有时间练习,特别是把1米5厘米写成小数,这种需要用0来占位的题目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因为时间关系,这个难点我只能留到练习课再练习了。另外在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炼与准确,如我总是把小数点前面的部分说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部分说小数部分。其实这里的前后是很模糊的,应该说是小数点左边和右边比较科学。
就整体效果看这节课,我自己虽然很用心的设计,但没有什么“大亮”。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争取早日成熟起来。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首先,通过购物经验以买学具、食品和数学书本的价格。引出小数,这时展示一些食品的价格和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认和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最感兴趣的情境,最符合他们的数学现实中接触到小数,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放在了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1元中拿出0.8元,逼着学生把1元兑换成10角,这个过程强化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桥梁作用,0.8元其实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让8/10与0.8之间建立了联系;再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主动。有了这部分教学,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又引领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米尺上找找分米与米的关系,从分数角度看,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于在货币单位中已经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发现米,还可以用0.1表示,从而得出“几分米”。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经验出发,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小数的初步认识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起始课。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分数的基础上现在又认识小数。这是学生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建立完整清晰的数的感念及数感在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而学习的概念有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分类导入、认识读写、探究表示、巩固练习。
在分类导入一环节,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将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将学生调查的商品价格按需要写出,引导学生将它们分类。将带有小数点的数归为一类起个名字叫小数。教师板书引出课题。通过小数的特点认识它的读写。学生课前有研究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小数的读写。
在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的.探究中一定要强调以什么作单位,写成的小数是多少。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后面两个题主要是学生探究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学生要会用语言表述教师要起引领作用。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适时调控课堂。真正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自加入评选参加市优质课评比人员的队伍以来,这是第二次上课,整节课下来,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是我参加这个队伍的最主要的目的。这节课,教学环节比上一次清晰了,顺淌了,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但漏洞还是一个又一个:
在设计此教案之前,由于明白自己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对数学的专业化术语掌握得还不够,所以特地找来了很多相关的参考书,尽量用心地设计每一句话,但“临时抱佛脚”往往是要漏馅儿的,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漏洞百出。就像刘校长所说的:“连我有时都听得糊涂,学生怎能明白?虽然你心中明白,但表达的不够明确。”我想这一点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所在。从现在开始我应该为自己充更多的电了,去细致地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体系,多看些数学相关的书籍,掌握好更多的数学专业化术语。这是我近期努力的目标。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堂生成的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好。尤其是当我让学生寻找生活的小数时,一学生说:“我在跑步机上见过。”时,我居然“哦”了一声,可能是因为有这么多重量级的老师听课,紧张的缘故吧。但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虽说平时对跑步机接触得不多,更没有细致地去观察过它,也不能草率地“哦”呀,至少可以给学生留个悬念哪,“跑步机上真的有小数么?下次老师可要好好去观察观察,你们也是哦。观察后我们再来讨论吧。”这样就不会有误导学生的嫌疑了。也许是自己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够吧。
再者,就是对整节课的目标定位还不够到位,定位太低了。我想,应该是自己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体系不够了解和没有很好的去了解学生的学情的缘故吧。或者是被自己教一年级数学而影响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这一环节时,当学生说出1分米等于1/10米时,我直接用讲授法告诉了学生1分米还可以写成0.1米,根本没有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机会,学生完全可以在我稍稍提示后,通过1角等于1/10元等于0.1元迁移到1分米等于1/10米等于0.1米,因为钱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东西,他们更好理解,应该利用这一点来教学这个环节。可我没有,我遏止了学生的思维,只是“扶”着学生走完课堂,这样,学生怎能学会自己主动的思考呢?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我会填补这一个一个的漏洞,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称职而出色的数学教师。加油努力吧!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3、巧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让他俩多读几遍,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深刻了解小数读法,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恰当。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以下不足:
1、在学习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的时候,五角八分有学生不知道5.08中间的零要写出来,这点我强调的不够,应该反复多次的告诉学生“如果没有就用零占位”,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的出错率。
2、《小数王国》本来是想让表现积极的学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进行选择先去哪个地方,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带着学生依次讲了下来,激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作用没有表现出来。
3、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时间分配上还应更加合理。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给你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现数学回归生活的思想。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时,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整节课的知识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 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上。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应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地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人教板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虽然是第一次学习这个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对小数有一定地了解,会认识部分小数,只需要再稍微讲解一下。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一,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
超市是学生常去的地方,对于物品所标明的价格,学生也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的数学入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化。
二,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
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以往教学中,部分学生常常形成只能用小数表示价格和长度的思维定势,因此在最后的练习中我收集了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并展示给学生,有效的防止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定势。
第四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让孩子们在熟悉喜欢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小数,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数,在不甘落后的竞争中运用小数。整堂课上下来老师教得放松,学生学得轻松。
成功之处:
一、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认识“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讨论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超市一角,商品的价格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读写小数。
二、以“米”作平台
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在学生模仿着写后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几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米表示。有了一位小数的学习经历,再来认识并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就相对比较轻松。最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是由于时间关系这点没有实施,但是本意确实如此。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今年三月份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时,史红桃老师带领我们数学班学员开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专题研修,先由两位老师讲《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之后老师们互相交流评议。大家都觉得小数概念的引入不够理想。回来后我也积极进行了探索,觉得以名字引入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义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117—118的例1、例2及相关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体会小数的含义;初步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法。
⒉通过自学尝试、合作讨论的形式展开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⒊注意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⒈教具:投影仪、若干明胶片、米尺;
⒉学具:仿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人民币学具若干,直尺一把。
案例分析:
⒈复习铺垫,启发思维。
⑴说一说以下各图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出示阴影图)
⑵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元=()角
评析:复习分数的知识,为搜集、准备有效的信息,诱发知识间的正迁移,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铺垫。
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你在家时妈妈怎么喊你?(小名××),在学校大家又怎么喊你呢?那你有几个名字?(两个)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像×××同学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小数。
评析:联系学生的实际,由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几乎每一位学生在家中都有小名,因此,引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全体学生都踊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现实感。
3认识小数。
(⒈)教师出示1米长的尺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应是多少米?(板书1/10米)。在生活中为了便于使用,又把1/10米,写成0。1米(板书)读作零点一米。就像×××同学,你在家妈妈叫你××,在学校大家又叫×××一样,实际上还是同一个你。
评析:由直观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小数产生于生活之中
(⒉)自学尝试,分组讨论。如果是5分米,你能不能用与上题相同的方法说一说?学生思考后分组讨论,各组组长召集小组同学讨论,并推选出代表说一说本组的想法,通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说“5分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5/10米,用小数表示是0。5米”。
评析:学生的尝试,不仅仅是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一次再创造行为,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类推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以下不足:
1、在学习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的时候,五角八分有学生不知道5.08中间的零要写出来,这点我强调的不够,应该反复多次的告诉学生“如果没有就用零占位”,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的出错率。
2、《小数王国》本来是想让表现积极的学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进行选择先去哪个地方,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带着学生依次讲了下来,激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作用没有表现出来。
3、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时间分配上还应更加合理。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联系生活实际表示小数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贴近生活,调动积极性。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做法让学生很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感悟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这一做法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分数。
积极引导,巩固新知。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我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小数可以用来表示长度、价格。同时我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了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然后再加以引导。我认为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小数。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探索与老师的引导下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备这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读、写,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本节课让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一、课件选材科学、合理、形象。
二、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化。
三、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
课上好后感觉如果我在设计时,增设两张表格,让孩子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如何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那么如何利用学案来学习这部分知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在学生学习例题之前先看米尺图,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十分之一和0.1的相等关系,另外我还设计了“我发现”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反之,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这样教师在点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
这次讲课存在很多问题。
1.心里准备不足,想把课讲好,可行动上却很排斥,教案从家拿到学校,再从学校拿到家,可却一个字也没看,这也是此次课讲得不如意的关键原因。
2.在课堂上不够自如,受教案的约束有时思路不流畅。
3.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时,由于此处是重点也是难点,语言上不够简练,也因此耽误了时间,导致超时。
4.教学语言还不够规范,有时说出“口头禅”。
5.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强,对于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处理不够得当。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这次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课后领导一起评课,对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给出了很有帮助的建议,从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下面就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总结如下.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主要讲了小数的读、写、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生活中的小数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认识小数时,我先出示了整数,再出示了小数,让孩子感觉到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在读小数时,我先尝试让孩子自己读,因为孩子有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他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但读小数重点是让孩子感觉到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同的,但在这一部分,我抛出了问题:“谁来说说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可是却没有深化这个问题,没让孩子自己探索出来,就一步跳过了。
由于在讲小数的组成时,我强化了小数点的位置及写法,所以孩子在写小数时顺利过关。
在课上,我把小数的数位放在了最后,课后我反思,觉得应该把小数的数位放在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这样孩子先有了十分位、百分位……的认识,在后面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直接表示为小数的整数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就不会像课上所说的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元、第二位表示分,交换位置后教学用语会更准确。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课上我也着重讲了生活中的小数,都是孩子身边的小数,很贴近生活,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了小数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用处。
由于本课重点是小数的读写法,所以在最后练习时应加上组数,这样这堂课才会更完美,课前我也寻思加上组数的练习,但害怕孩子掌握不牢固,所以又删去了,加上了另外的练习,但另外的练习在这堂课上没有组数那样精彩。
通过这次上课,我认识到自己还需磨炼,还要多看、多学、多想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每天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我从读教参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特别在教学学生较难理解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的含义环节中,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内化知识过程,便匆忙收场。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3.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因没有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读法,所以干扰一部分没有深刻了解小数读法的学生,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出现错误的读法。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小朋友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含义这一还节颇有困惑,其实这局部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不需要小朋友们去研讨,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协助讲解算了呢?我不知道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专家说这就直接说好了,同学研讨不出来,而且也说明不了什么,要是一定去研讨,那也可能是一种形式了。
听课老师给我的珍贵意见主要是:
1、在课堂上如何的布置有效练习,课前要吃透教材。
2、有老师提出来比方2。6元,我说2表示(2)元,6表示6角,如能完整的说出元角分就更好了。对于新教材来说,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好多地方都没有作好,也许就像许老师说的,小学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一定要把小学阶段的的书看一下,这样你才干了解它大体上的内容,以后要好好充电啊!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执教者必备的作风;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上真实、朴实、扎实的课一直是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反思这节课,有几点值得肯定的地方:
1、体现分类的思想。上课伊始,我从“数”入手,给出几个整数和小数,让学生把它们分为两类,跟预设的基本一样,学生把它们分为数中有点的和没有点的,还有人说是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这一活动,让学生对数有一个整体感知,小数和整数不一样,渗透了分类思想。
2、读小数细致、扎实,又不失趣味性。课前调查学会基本不会读小数,所以读小数的'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总结读法、巩固读。在学生试着读小数时出现有这几种情况:五元九角八分;五点九十八;五点九八。结合课堂实际,我再范读,学生领读、跟读,通过多读,让学生自己总结小数的读法。在检测读时,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学生兴趣很高,而且读的非常好。
3、利用游戏,“真正”地认识小数。我认为,认识小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抓硬币”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体验到小数也是“满十进一”的,这样将小数和整数联系起来,从而对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整堂课,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角= 0。1元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8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浪费了时间。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首先复习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十分之几的含义,为下面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 .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实际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老师适时作出点拨,得出几分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同样可以写成小数。又通过让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说一说,在实践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数的含义。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找身边的小数、组数比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4.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使得学生深刻的了解了小数的读法。
在整个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知识链:一、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二、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三、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本次赛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端正教学思想、埋头于工作都有积极意义。好之不如乐之。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课时是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不需要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因此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借助“米尺”、“人民币”和几何直观图,在具体情境中丰富对小数的意义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快”而“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了有关小数的信息,既能拉近师生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准备。这样的导入设计简单、快速、有趣,为探究核心内容留出宝贵时间,也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探究“慢”而“透”
分数与小数实质上属于同一个意义,既“平均分”之下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在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过程中,分数是介于“平均分”与“小数”之间的媒介,要建立小数意义的表象,就要从“平均分”开始,把“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分数来表示,进而用小数来表示。
但分数学好后已经有一段时间,学生有点遗忘,不利于新知学习。所以从分米和米中引出分数,再到小数的.整个过程,我都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这里,我放慢脚步,适时引导,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如: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数学语言的梳理也可以使他们思路更清晰,对小数的含义理解更加“透”了。
三、练习“精”而“活”
在借助“米尺”理解以为小数的现实意义后,人民币中的小数,图形中的小数,数轴上的小数则是对小数现实意义的进一步丰富。
练习设计上我注意一定的层次性,层次一:元和角中的小数是现实情境中的量,与米和分米中的小数相似,通过迁移类比再次强调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层次二:图形中的小数脱离了具体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图深化小数含义。层次三:数轴中的小数,初步感知数轴这一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与数轴的关系。几个练习由形象到抽象,层层推进且富有变化,逐步完善对小数的认知。
在这次的磨课过程中,我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中,有过困惑和痛苦,也有过顿悟和快乐,每一次的豁然开朗都是一次成长。当然,我的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很好地引导过来,评价方式有待提高等等。今后的日子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第五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备这节课时,自己总觉得不知道该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本节课的思路是这样的:
1、先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试读,并尝试解释小数表示钱、表示身高时的意思,为后面的教学做下铺垫,然后我再小结小数的读写法。
2、利用课本的情景图,借用自己做的米尺,引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表示的意义,并在解释2.5米表示的意思时引入数轴表示数的知识。
3、让学生借用研究一位小数的意义的方法,根据作业纸的要求,小组讨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4、练习。在练习中我先安排了如何用小数表示钱这个环节,目的是想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角写在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而分写在小数点后面第二位,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上完后感觉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师生配合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以至于在找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后来的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一部分学生理解
不是很到位。课后想想,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在长度单位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达到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在练习时,我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是想这个练习做过后,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可没想到不知是由于自己讲的不够彻底,还是学生没有集中精神听明白,做练习的时候学生有些力不从心,甚至还拖延了教学时间。
本节课让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读写法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猜想小数在表示钱和表示身高时的意思,学生竟然回答的非常到位,特别是在描述我出示的我的身高1.59米时,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好几种答案:1.59米表示159厘米;1.59米表示1米59厘米;1.59米表示1米5分米9厘米;甚至有个学生还说出了表示15.9分米。可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很丰富的。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