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最终版]
有效教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十讲》这一书,我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一篇动听而丰富的乐章,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学组织
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教师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第二篇: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八公桥一中:段周格
我校王主任给我们带来了几本书,我有幸读了其中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受益匪浅。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讲解。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这句话对老师也同样适用,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导学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制定三维目标。对于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应该既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方法,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知道我们强调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我们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当中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检测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训练检测,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设计进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设,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同学合作解决了。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在讨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中,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态度主要表现在:语言、动作方式、眼神方式。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灵施暴”或者“情感敲诈”,即为支配或冷漠。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或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中,作者利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情境的价值。书中是这么说到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情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是“境”。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用情景教学,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 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吾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导学案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第三篇: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我们看到了余教授敏锐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在书中用一些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分析有效教学的概念、规律和改进的方法,让我们一点一点展开思考。其中的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让我对有效教学感受颇多。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余教授把有效性看作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通过过玉米地掰玉米这个隐喻形象地指出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
首先,学习速度实际指的就是学习效率,即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有“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意识,还要有非学习时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更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天性和品性来获得所谓的有效性、获得学业成绩。
其次,学习结果就是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是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两个指标更重要:A、智慧含金量,到底是靠时间、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得来的,还是靠自己的思考、兴趣、创造性的思维获得的;B、学业成绩本身内含的智慧价值,考的是知识性题目,还是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学习体验,这是一个内隐性指标,即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关注太少了。
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老师。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表面,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
有效的教指的是教促进学,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讲是指教师讲完后,学生学得更快、更容易、更深层次。间接促进指通过教师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了学习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有效的教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首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发展;其次发展应该着力于“最近发展水平”;第三发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发展和生成性的发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发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发展。
对于有效的教,我的看法是: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华秦小学
卫洁
2015.9.17
第四篇: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
龙江县第一中学
许孟强
《有效教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我们看到了余教授敏锐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书中所写并没有停留在运用深奥理论进行繁琐分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配合一些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分析有效教学的概念、规律和改进的方法,让我们一点一点展开思考。其中的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让我对有效教学感受颇多。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习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习,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 1 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习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习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习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习。这样的学习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
首先,学习速度实际指的就是学习效率,即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有“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意识,还要有非学习时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更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天性和品性来获得所谓的有效性、获得学业成绩。
中国内地排第一名,第二名是韩国,但我们就比韩国多一分左右,而我国学生课后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是韩国学生的三倍,这一分成本就太高。
第三,学习体验,这是一个内隐性指标,即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关注太少了。
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 老师。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导向将我们带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表面,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发展;其次发展应该着力于“最近发展水平”;第三发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发展和生成性的发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发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发展。
二、“陈松泉老师”的启示
陈松泉,一个年轻且富有创意的老师,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并自主拟定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想想,他的学生会是多么的幸福,而他的教学,又要接受怎样的挑战?
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拟定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自主学习的境界。这样的教学境界不要说对小学生很难,就是对中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实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目标还比较遥远,尤其是对于那些实效还没有真正落实的课堂来说,还是海市蜃楼。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关键的是学会,学会必要的知识技能,学会必要的学习方法,只有先学会,才有可能会学,学会是小学阶段有效教学的第一指标。小学生年龄太小,知识和生活经验比较缺乏,难以一下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不是包办。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否则,自主就有可能导致自流,加剧无效学习。目前的课堂,教授知识的多,教给方法的少,学生无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难以实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第一学段,关键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段,要重点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感。这一时段是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学会语文学习尤为重要。第三学段,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适当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会学习创造条件。
三、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四、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 余 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六、“学习的快乐”与“快乐学习”
有人提倡要快乐学习。因而,就有许多人不断追求快乐学习的方式。快乐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4 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良元素一并产生,比如:降低了学习的速度,弱化学习的标准,以追求快乐。这样的学习尽管有快乐,往往无实效。学习与玩耍不一样,因为有特定的目标,是有压力感的。有压力必然有痛苦,绝对快乐的学习是难以真正存在的。“学习的快乐”与“快乐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习的快乐”不但追求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更追求获得结果实现目标的快乐体验。“快乐学习”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快乐”既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更要注重学习成果带来的快乐体验。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必要的知识,获得获取知识的必要方法,强化学生实现目标时带来的成就感,以成就感增加快乐体验,再以学习的快乐体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学生才有可能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的快乐”不等于“快乐学习”。
总之,有效教学,教师的课堂实施是关键。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
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
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
④初读感悟
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
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
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大自然文字,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
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习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
(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有效教学十讲》我受益匪浅。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2
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师生这一教学关系师、生各起什么作用?如何建立有效的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翻开余文森教授著的《有效教学十讲》书本,觉得收获不少。
文中用了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观点,概括了学生具备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性:第一个是“向师性”,第二个是独特性,其中“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教师不是有意无意的在学生中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永远是高大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关心,努力帮助他们,不辜负学生对自己的依赖和期望,使师生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这样,才能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充分发挥学生向师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当然过分强调向师性,有时会僵化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不能惧怕学生的独立性,不能代替学生感知和分析。教师必须非常珍视学生的"独立性“并给以合适的引导。塑造出一个个有独立性个体的学生。为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性为导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文中引用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一段话,来阐述教师态度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家庭,在学生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来感化学生。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平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文中再次引用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用动态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关系,这是论述教学关系的精髓。根据这一观点,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也是渐进的,学习某一章节往往也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个教学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遵循一定规律:如开始阶段教学方式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最后阶段的教学方式可完全由学生自学。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符合或超前于教学过程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否则就会严重阻碍教学阶段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文中提出一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对话”。“对话”能使学生的全部潜能在对话关系中得以释放和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成长;“对话”可以恢复教育的人本主义性质,有利于人性的升华,有助于防止教育的异化现象;“对话”有利于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对话意识。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离开了生命体的平等,离开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欣赏、评价——架起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心理特性来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来选择适应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组织教学,要利用“对话”等有效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3
说来惭愧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真的不知道余文森教授是谁,也不知道他在教育界的成就,《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是我在昆明云师大培训时,学校帮我买的,说实话我没有想认真去思考的学习这本书过,就是那么一瞬间同事跟我说,你读读这本书,要写反思的哦!我带着“任务”去看了这本书,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喜欢”上这本书了,也深深的对余文森教授产生了倾慕之情,他是伟大的教育者,他的思想是那么的精辟,给了我心灵很大的震撼!
说着说着,我发现我偏离了主题,我今天要总结的是《有效教学十讲》的内容,可是我觉得,要想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前提是你对这个人要有兴趣,有想去了解他的欲望。好吧,那我说说读了这本具有教育指导意义的书后的心得,我将会以余教授的思路为主线分成10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个敬业的教育者首先考虑的就是:我的教学有效吗?可以说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要想知道是否有效,你得有一个标准,那么标准是什么呢?余教授提出有3个指标,分别是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
(1)学习速度就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生的时间分为学习时间和非学习时间,其中学习时间又分为课程学习时间和课外个人学习时间。一个高明的校领导、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
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确立节约时间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儿童。
(2)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应该考虑成绩具有的智慧含金量,成绩它本身是否含有智慧的价值很重要,如果没有智慧的价值再高的成绩也不能说明你学习到什么。
(3)学习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的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真正的有效学习是在学习这个过程后把“最近发展水平”变为“现有发展水平”,把“预设性的发展”与“生成性的发展”结合,学生从“被学习”到“养成良好习惯”一直到“个性化的学习”。总结的说做到了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的成功在于高水平预设加上精彩生成。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三、三维目标。
首先必须知道的是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要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维目标要以双基作为载体和依托,在实施三维目标时把双基放入三维目标中,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教学结论相对来说是单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我们要把知识技能当成学科的躯体,把过程方法当成
学科的思维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用整合的理念进行教学,才能得到好的“结论”。
四、教学情境。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深知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很重要。好的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海洋,带着兴趣和快乐去探究未知世界。我们老师可以借助实物和图像、借助动作或者活动、借助语言创设、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与矛盾、借助背景、借助问题等方法来创设的教学情境。生物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要基于日常的生活、形象的、要能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融入师生可以共鸣的情感、提出有内涵的问题,这样才能创设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五、教学关系。
教学,就是教师跟学生、教跟学。
学生具有向师性和独立性。学生都具有学生感,都希望有一个好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生思想多数是不会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都有相当强的学习能力,所以老师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为导向,教师只能引导、鼓励学生去学习、思考、观察,但是不能代替他学习、思考、观察。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老师会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
作用,从教到学最终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其次态度对学生成长起很大的作用,一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最基本的态度一定是关爱和尊重,慎重利用“冷漠”这一种态度。
六、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每个教育者,都会使用各自特有的教学方式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都离不开三条“铁律”。
(1)在依赖期,使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2)相对独立期,使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3)各个时期都要“温故而知新”——学会才有兴趣。
七、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新课程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把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虚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学生主体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等等。
上述的问题对新课程改革来说是一种阻碍,作为老师要明确
(1)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实际,真实可行的。
(2)知道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过早、过多的补充内容甚至偏离文本大谈其它都是不对的。
(3)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不能推掉老师的引导作用,一味的强调和表扬学生的个性见解,不做有价值的引导,出现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现象是教育者的失败。
(4)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都离不开“有价值”的教学。
八、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体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新的学习方式具有八大特征,
(1)主动性。学生由于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责任感,产生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现象。
(2)独立性。每个学生除了特殊情况外基本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常常表现为“我能学”。
(3)独特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为其独特个性,存在着差异。
(4)意义性。学生通过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即通过“同化”学会处理新情况和学习新知识,也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进行理解性学习。
(5)交往性。师生、学生、师师间通过交往,分享知识使自己知识增值,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6)体验性。每个人都要亲身参与活动,从中得到经验,重视这些经验,并把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融合,使学习活动成为完整的活动。
(7)问题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可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之后学生才会深入思考,得出新知识同时产生新问题,不断的产生不断解决,达到探究未知的目的。
(8)创新性。学习就是要不断的突破和超越,带着怀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满足现状、执着追求。
只有把这八个特征相互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转变成适应时代变迁的新学习方式。
九、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
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校本研究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三个核心要素,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每周一反思,对自己的教法、教学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
(2)同伴互助。教师的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是同事之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发展,旨在实现教师可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互助可以贯穿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的过程,我们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听评课、观摩课以及读书交流等等都是属于互助的过程,这些互助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集体力量与智慧,更好的探究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改进教育实践的质量,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3)专业引领。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的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我刚刚结束的脱产置换学习还有各种各样的远程培训、权威专家给我们上的观摩课等,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好多有关教育的教学技能和育人技巧等。
十、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类型。
校本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体现的是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教学;研究型教研体
现的是教师作为研究者角色的教学;学习型教研体现的是教师作为学习者角色的教学。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处于好教育者、研究者、学习者这三种角色,全面发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想我还会再看一遍《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让自己温故而知新。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4
我终于把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啃完,掩书思考,心中感慨良多,从教学的有效性到生成性,最后到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每一讲都是娓娓而谈,如清泉流入我的心田。余教授运用生动的案例把有效教学深奥理论化解成让教师能接受的十讲内容,引导教师如何从目前的无效、低效课堂到有效、高效课堂的发展,确实值得大家思考。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写下几点体会,起抛砖引玉,供老师们参考。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
要努力让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促进合作、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产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尽量接近学生,要让学生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对手。教师不要感觉自己高高在上,把自己当成一个看管犯人的警察或专逮老鼠的猫,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要用同理心和学生进行交谈(《师生间的沟通艺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包容学生的缺点,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
由于不同学科在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的时候会因为学科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学科要构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问题导引三段论”课堂教学模式来引导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是运用各种媒介与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运用时政评论问题方式导入,提出与课堂教学相关问题。其次是学生根据课堂教学问题,开展自学生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后是教师解疑答疑,学生精练巩固阶段。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教是为了不教。“洋思模式”、“杜朗口模式”就是“先学后教”的典型课改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讲,讲就有针对性,学生多练习,练就要有效性。练习一定要经过教师的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准备,单一追求多讲与题海式的多练都不是完美的,要把时间适当的还给学生,要想使学生有收获,就必须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现在包办式的教师不给学生时间课前预习,他们认为现在上课要讲的东西太多,教学
任务完不成,教学进度赶不快,讲练习的时间太少,就加班加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没调动起来,反而学生们产生的厌学心理。我觉得教师应通过调查研究先了解学情,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适当的讲与练,象我们生活中的主食与副食一样合理搭配,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4.布置有效作业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实在太重了,因此教师要“减负”,只有“减负”才能“提质”。按照余文森教授提出的就是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保障有效课堂教学检测结果。有效课堂过程是精彩的,结果同样是重要的。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及时反馈,对学生经常容易做错的题目要汇编“错题集”。学生做好作业是想当重要,很多学生做作业不认真,认为做作业就是为了向老师们交差,应付老师的检查(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居多),学生间互相抄袭作业是常有的事。因此教师要不停的给学生灌输做作业的思想,让学生们知道,不经过深入研究每一题而盲目乱写的做作业就是浪费时间。学生的作业要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只有这样确定的每一个答案,才是有意义的,要本着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要经过自己深思熟虑、最后工工整整的书写;所写的答案能横向和自身比较,纵向和他人挑战的经过自己大脑认真确定的答案,把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弄清,要能给他人讲解。
总之,新课改的形势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休作用,以学定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导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5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语言到位,从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等十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怎么达到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与反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语文课堂中对话的开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余教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得优化课的诸要素。我觉得要优化课堂诸要素首先要从老师入手,其次才是学生的配合。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6
学习《有效教学十讲》,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我们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习了《有效教学》,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是自己的教学不是高效的。要想使孩子愿学,就必须让孩子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习、专注于思考、专注于创新。
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课堂关注要全面化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源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除了考虑采用哪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原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法,在课堂上渗透学法的指导;在注意教材中关键的字、词、句的同时,更要全面合理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注意开发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好,并进行迁移运用,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获得共鸣的乐园,洋溢着欢笑和幸福。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关注到所有的学生,不能因为自己注意力或掌控力所能到达的固定范围的影响,而使哪些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教师无暇顾及到的学生被逐渐边缘化。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不同学情层次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要顺学而导,重过程,重学生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鼓励,坚持鼓励与纠正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换言之,教师决不能因为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就此放弃或把注意力转向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设计和教学环节,应该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总体情况进行关注和掌控,还要及时加以调整,切不能置之不管,放任自由。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还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有效教学十讲》我受益匪浅。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7
书中,余文森教授围绕着有效教学阐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发展,二是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我看到了教授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教授在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剖析有效教学规律,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思考,一点一点地感悟,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起到了引导作用。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得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二、有效选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三、有效指导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效统一预设和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当前困扰教师的一大问题。如果说生成性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我认为它同时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毕竟课堂开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假如在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碰撞出火花,从而达到知识的增值,换句话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那将是教师教学技艺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
五、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作好记录,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寻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8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也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了依据。
“有效”这个词,多少人在谈在论,多少人在努力在做,多少人为其绞尽脑汁?但是其间有多少要素?怎样才是有效?如何才能有效?说真的,虽然教了初三好几年,但让我明了地表述,也觉得很难。余老师考量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指标就非常清楚明了——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我们要努力的目标是——降低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习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习,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习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习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习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习。这样的学习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学习心得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我们把学校的学习时间、学校课程的学习时间无限的膨胀了,挤占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因此,我们要确立节约时间(学习时间)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把更多的非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我们首先解放学生的时间,至少保证让学生拥有自己操作的时间。时间留出来之后,我们老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全方位准备,针对学情精心处理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参,准备好要教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确立一两个训练点。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掌握新知识。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自学,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节省课堂的时间。
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在哪里?许多教师在课前用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教学预设,可课堂上依然难以实现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的课堂实施和运作,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新课程追求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师应具备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曾经观察过一位教师的课堂,尽管教师按教学预设实施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教学板块目标太多,教师没有合理控制学生的时间,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进度,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效果差,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显得薄弱,没能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必要的引导,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严重削弱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的效益大打折扣。教师无法发现课堂低效的根源,显得无奈。
课堂开放了,教师应该怎么做?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时的课堂观察与反映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堂观察,才会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而更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一堂课,一般由学、讲、练三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精练。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让课堂的40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
其实学习是如此,我们的工作更是如此。相同的工作量,你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完成的质量最好,而且在完成时,你是非常快乐的!这就是“有效、高效”!由此看来,天天在教室补课的人,天天占用课间或其他学科的课时来补课的人,虽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效率是不高的。安排好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高质量的工作,或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或者技能得到更好地训练,这才是有效。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9
暑假伊始,带领全校教职工一起研读《有效教学十讲》。余森教授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这是余教授二十几年对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的智慧结晶,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内景。
虽然只学习了前五讲,但是发现,平时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想法在这里得到了验证,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在书中余教授把新程的改革说得很透彻,新程教学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学模式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就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全部内涵。
读着前五讲,有很多体会和感触,其中最深刻的有三点:
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拓展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程标准20xx版》提出了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贯彻这一新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曾出现了“拓展探究热”,只要能与堂教学内容扯上点关系的就要拓展,老师在堂上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却不加引导。过分拓展的结果是造成了宝贵的堂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忽视了本内容的教学。
二、要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认为设计得非常巧妙的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并没有积极回应?创设一个感觉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这时我们常常会责怪学生基础差,复习不及时,学习不主动。很少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相匹配。
读了余教授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余教授指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须在老师教导下,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帮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处在最近发展区,教学正是要立足现有发展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展开。还指出:有效堂应该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堂气氛。
这个理论让我受到许多启发,这不就是要求我们在备时充分地“备学生”吗?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拓展性的历史阅读。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教材,关注教学环节,却很少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的教案因为不符合学生实际而让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难以生成有效的学习成果,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没有预设即前的精心准备——备,堂上就毫无法;没有生成,再好的预设也无用武之地,这就不能活学活用,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最终意义。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如何精心预设,如何促进生成,就成为新程背景下的历史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程强调重视生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余教授在书中也为我们列举了一些生成的误区,特别是指出了重视生成并不表示可以忽视预设,并强调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如何预设?还是应“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把握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兴趣点、兴奋点,把握思维活动的走向。”的确,“备学生”是一节成功的重要条。
预设应是一种基于“生成”的预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堂更得心应手。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预期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思路可以是:师生互动——产生与预期目标不同的问题——提出新目标——产生新问题——寻找新方案——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而教师也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价值。以生为本,在预设中充分地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空间,这种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适时关注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关注学生在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从而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提高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同样,只有当教师站的足够高时,才能驾驭堂,才能让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时常总结、不断反思,终身学习。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0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习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习,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习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习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习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习。这样的学习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1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感受颇多。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二、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充满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生机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应当转变旧的观念与方法,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有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2
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所以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很重要。如果学生能快乐生活在学习乐园,那么他们一定在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学生幸福学习我认为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满怀激情面对学生,用慈爱、欣赏的眼神去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赞赏带给学生,把鼓励和支持、关爱和爱护、尊重和相信带给学生,蹲下去和学生交流,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和蔼可亲的形象,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动手、探索、讨论、交流、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的氛围,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励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特别集中,思维也特别活跃,学生的头脑才能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创设情境中教学,学生才能有效的学习新知。
三、开启思维,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能引起趣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激趣引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自学自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鼓励学生的这种好奇心。
(二)、激趣设疑
“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地方。所以,教师要将课堂40分钟都放在教学设计上,要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将生活中与课堂有关联的乐事、趣事、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它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启示,让我们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3
我校王主任给我们带来了几本书,我有幸读了其中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受益匪浅。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讲解。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这句话对老师也同样适用,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导学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制定三维目标。对于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应该既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方法,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知道我们强调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我们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当中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检测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训练检测,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设计进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设,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同学合作解决了。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在讨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中,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态度主要表现在:语言、动作方式、眼神方式。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灵施暴”或者“情感敲诈”,即为支配或冷漠。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或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中,作者利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情境的价值。书中是这么说到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情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是“境”。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用情景教学,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吾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导学案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4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十讲》理论,感触极深。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在信息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教育时代,“一对一”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从单一的学习环境转变为课堂、网络、社会全空间学习环境;从单一课本逐渐转变为学习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在小学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与学的评价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方面,“一对一”数字化对其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
1、语言知识的优化:
借助动画游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言知识。
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复习已习得的字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的同时,有效地复习了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字词。
2、语言技能的优化:
通过各种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乐趣。通过设置让学生“猜动物谜语”的游戏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关注学生的信息量,利用电脑,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课堂显得活泼有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愉悦。
3、学习策略的优化:
利用听、说、游戏、小组合作等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练习题,请学生利用已经习得的知识进行正确的选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认读能力,更提高了理解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4、情感态度:
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显示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收获的快乐,并能够自主学习。学生有了电脑,学生可以自己利用教师提供的语音素材纠正读音,也可以浏览网页,学生们觉得它们真是学习的好帮手。
5、文化与文化意识:
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究各个国家文化传统方面某些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了解世界的热情。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儿童在线中的游戏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游戏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的软件,让学生积累资源,相互交流。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往往在课堂枯燥的讲授,学生毫无兴趣,在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如教学《花钟》一课时,可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各种鲜花,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还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力。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
总之“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将从根本上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也为优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平台。作为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教育内涵的发展、适应教育未来的发展、适应人未来的发展。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5
在第五讲《教学关系之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里有这么一段话:“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之所以说很多课堂上的对话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训话”,首先是因为一些课堂对话的开展并不是基于平等的对话,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强调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平等”;“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原则。而在实际教学中,对话的开展却常常违背对话的最基本的原则——平等,不平等的表现之一是对话双方关于对话的话题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等。学生也许用某种方式预习过课文,但其阅历和所掌握的资料的欠缺使他们能够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与之相反,我们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方式轻易地获得比学生多几倍的资料。因此,当我们和学生共同开始一次课堂对话时,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的不平等显而易见。我们在明显占优心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很难与学生开展真正平等的对话,教师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显得很强势,拥有强势话语权。因此又造成了对话过程中的第二次不平等:我们会在一些看来平等的对话的形式的掩盖之下,见缝插针地进行“训话”,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权威、所掌握的资料的之丰富之充实;我们会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然后抖开一个又一个的包袱,在学生的赞叹声、新奇而饱含敬佩的目光中体会到所谓的“满足”和“成就”。这样的过程,我们能称之为“对话”吗?存在真正的对话吗?设想一下,如果每一次课堂对话开展之前,我们能和学生做到真正的信息对等——或者和学生分享同样丰富的资料信息,或者和学生一样只拥有少量的信息,那时候的课堂对话将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显示更多的平等与诚意?会不会更有生命力更真实?老师和学生以同样的阅读方式、阅读过程一起走入文本的世界里,以更接近学生常态阅读的方式与学生开展更为平等的对话,拥有这样的对话的语文课是不是更有效的语文课呢?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花在写教案、找资料、做课件的时间也许不可胜数,但真正在“备”这一课的时间却少的可怜。真正优秀的教师,也许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经历中、在他的阅读中、在他的反思中,都渗透着一种“备课意识”。正像有人说的:教学对话的意义之一是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而这种“用一生”备的课,其实是在为一节课准备一个能向学生开放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作为当代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多地在一种功利的备课观念下备课,我们缺乏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的底气和勇气,因此很多的课堂并不存在真正平等的对话,而只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训话”和“伪对话”,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余文森教授强调了它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性,这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各自作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和解和默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和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对话教学的过程丰富、复杂,充满了生机和创造色彩。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专业素养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话的这些特征和要求都决定了对话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而在语文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文本的尊重的需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的要求、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的要求,又使得语文课堂有一些必要的预设。对话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与课堂预设的计划性和封闭之间有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很多课堂上的对话成为了一种“审问”,只不过是有了精致华美的包装而已。某些课堂上,教师孜孜不倦地与各位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各种角度的对话,而且态度诚恳、引导耐心,看似在进行一场卓有成效的开放的热烈的对话,但是随着某位学生的回答,老师如释重负地予以肯定、进行总结,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对话的成果”,让人分明意识到这是一场煞费苦心、迂回曲折的“审问”。某些课堂上,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兴致正高,教师却出于对课堂的整体性、完整性的考虑以一句笼统的评论仓皇作结匆忙结束这一个环节的对话;而某些课堂上一些在课堂预设之外的“天真的声音”更成为了被忽略的声音、被扼杀的声音。这样的没有生命力的对话,怎么能期望有生命力的课堂?怎么能期待由这种对话带来真正有效的教学?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以上是这次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有很多地方写的还不是很周全,但是这次读书活动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