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1 20:2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教学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篇:德育教学心得体会

德育教学过后进行相关的心得体会记录有利于提升德育教学的成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一

“博学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师范学院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话。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的老师,加入到了教育这一行业领域中来。时光荏苒,不经意就从指缝中溜走。数数日子,我参加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尝尽了其中的各种滋味。在工作的前几个星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德育培训课程。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是十分及时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谈谈这几次德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学生的学习好、成绩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其实不然,学习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而德育正体现了做人方面。成绩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只有培养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不仅要重智育,还要重德育,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完整,人类才算完美。这次德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关心和爱学生。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当重要。教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更应该以爱学生为基础,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表扬为主、少批评,先肯定、再纠正。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更重要的是以爱动其心。首先,我们先要从的生活小事中关心学生。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我们要注重细节才能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其实,教师什么都不用多想,对学生奉献爱心就足够了,对学生的关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他都会铭记于心。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学业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坏的,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自己更优秀;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不仅要对他们有信心还要使学生自己建立起自信。无论差生还是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都应该要给学生足够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学生,用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护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渗透其中。让我们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爱感化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二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项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例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三

从教二十二年,第一次做班主任工作。仅三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月考、队列操比赛、期中考试和卫生拉练检查。我们班都获得了第一名和同仁的好评。其间的工作,我首先感谢校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再次感谢各位同仁对我的指导帮助,也感谢我班的三十名学生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班主任的工作,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但我坚守的原则就是做“圣母式”的班主任而不做“后妈式”的和“狼外婆式”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以德育为先,治理心灵比治理形象更重要。“厚德载物”的道理想必人人皆知,“爱”字当先,“严”字为辅,严爱兼行,乃为师德。我认为德育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为转化个别的“差生”问题的教育,但转化后进生确实也是个不可以忽略的教育方向。

在我的班级里,我注重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我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表率,并加以爱他们如己出,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比如棋同学,刚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找到我,他担心午饭吃不饱,和我说的时候眼睛都红了,我看着他要哭的样子我心里好不是滋味,我告诉他:放心,人人都有份,都会让你吃饱的。放学后我还惦记着这件事,怕他有负担,搞坏心情,我就电话过去,询问一下,安慰好他,感觉他心情不错了,我才放心。自己都在想:怎么会这样呢?这可能就是一种母爱的原始力量。这孩子和爷爷过,父母离异,爸爸在外地打工,脑子聪明,就是需要有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了。也许是他的身世感染着我,也许班里每一个孩子,我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的心情吧。)使他们从我的言行中看到该怎么做人做事的,再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他们,从而发展、完善他们。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大家心灵上的朋友,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首要达到的目标。这本身也是教育的真谛:是尊重,是保护,是帮助,是支持,是满足,是宽容,是温暖,是幸福。把班级带好、带优秀,把优秀做成习惯,把成功作为理念——不管结果是否完美。我们都要有思想动机和行为标准上的优秀,把小事做优秀,这就是优秀的习惯。我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有一点超越,就会有成功。而成功在于过程,不在结果,过程中的付出和超越的“幸福感”就是成功。

在这里仅列举个例,来总结一下我如何做班集体和个人德育工作的。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班学生论文化底子,不算好,分给我们班的前几名优等生都去了别的学校。我发现即使优等生也经常写错别字,后进生有的摆竖式都不会,小学的基础不太好。也没有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论生活习惯,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父母也溺爱孩子,在家基本不做什么,娇生惯养,还有的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不会学习,不爱劳动,随意性强,纪律不放在心里。面对这样时代、环境的孩子,总体上的教育就以我的做和说感染他们,拿好的榜样、例子说事,耐心讲道理,明白的孩子真的改变了不少,不懂或者说无动于衷的性格的我就单独谈,遇事总结,让他明白相关道理,积少成多,让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情感。所以我的观点是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教育,读书读不好,可以学做人,学的不一定很多,但学一样就做好一样,勿急勿躁,稳中提高。

我班有个冯同学,家庭里上面有两个姐姐,可以想象在家娇惯成什么样子,小学的时候就不爱学习,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无可奈何,管严了,爷爷都心疼,父亲常年在外上班,妈妈不识几个字,不会管也管不了,还有性格的遗传性感染,使得这孩子随便得很。老师们来上课就都反映他让人头疼。整天总出问题,嗓门尖细大,叫叫嚷嚷,性格外向,好动好调皮,躲避劳动,也不会干活,课上动手动脚,出怪动静,还坐不住,骚扰他人,弄的谁也不喜欢和他坐一起。嘴还挺能讲,遇事振振有词,在车上也是说个不停,还脏话频出,可笑的是他还喜欢看别人的过犯,唠叨没完,让他闭嘴都没作用。就像一头脱缰野马,放荡不羁。

对待这类学生,要有耐性。对待他们总爱犯错误的问题,我认为犯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正确看待,抓住每一个细节的小事,赏罚分明,严松有度,处理得让他心服口服,让班主任在他心中成为“英雄”时,老师的管教就有说服力了。同时还要看到他的优点,夸奖他,鼓励他,然后他会很努力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

开学不太长的一次劳动,他把一位同学的眼镜给踩碎了,我告诉他应该按价赔偿给人家。他听了后很不高兴,坐在了班级的窗台上来表明他的态度,又气又恼的样子。在他这种情绪下,我选择的是不理不睬,等过了几节课后,看他情绪平静了些,我开始找他谈。告诉他,人的一生总要在承担和负责中生存。自己做错了事自己就得负责。开始时他和我讲在小学,谁欺负他,学校老师说他了,他爷爷最惯着他了,都去怎么怎么样。我告诉他那样的做法不太合适,对你的成长也没什么好处,告诉他成绩差,但人品不能差,习惯和情操要优秀。人要学会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同时遇挫折不气馁,遇事不自负。就这事,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也不能因为因眼镜的价钱高就舍不得自己的钱,这是你应该承担的,人家不要,我们也要主动赔给人家的。我还给他讲了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赔人家好几百元钱的事,并说那事也不怨我,不是故意的,但就得承担。亏了也要做,就算给自己个警戒吧。谈了半节课的时间,终于认错了,并说:老师要不是你这么讲,我才不给赔呢。这回我愿赔。明天我就拿钱来……

又过了一个月,冯同学又一次与另一名女生用班级的班标打闹,把班标打坏了,经调查才知道是他弄坏的。按照班级制度处理,他那个性又来了,回家里在网上找我聊,我再次和他谈,用“冷热交替法”,“软硬兼施法”,“理情结合法”,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并保证以后改正自己身上的多个毛病,自己还承认自己板不住自己。我说:慢慢来,一件一件改。

二、全面评价学生,不把考试万能化。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以分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差,考试成绩好了,一俊

百俊。如果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一“分”障目,不见泰山。卢森堡说: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肝地撞倒了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为了分数撞倒了孩子,那真是一种滔天大罪。当然也不能否定考试、分数的重要性,高分的学生在名牌大学、公司里还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优秀的。但不是教育的唯一。人是多元化的,每一种“才”都是人才。所以就如冯同学,我试着从他身上找学习以外的优点,比如他很会适时说话,也能在关键的时刻为班级着想,为老师着想,犯了错误,他会关心会不会影响到班级的分数等各项考核和荣誉。我曾经告诉学生,中午打饭第一份要给长者,他就记住了,每天都嚷嚷着“谁第一个打饭先给老师”。夸奖他的时候他是害羞的,也是美滋滋的;犯错误了,说他的时候,他冲着你憨笑,让你还说什么啊,看他那样子,又可气又可爱,在交流中相处中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这以后他也很努力地学习和改正自己习惯性的毛病。现在的班级听不到他成天尖尖的叫喊声了;从开始试着让他拖地到扫地到清理暖气管子缝隙里的灰尘;从做不好到做很好;从不知道做到主动知道做了,在大清扫中主动洗一大堆的抹布、分工具给大家;还有他的爱心,别的班级来借工具,他热心帮助借东西给人;维护老师,维护班级;有什么事情和父母沟通不了了,他就找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和我在他心中的“英雄”地位获得的;他说有人要打架,告诉我,我说:放心,老师会平息这事的,他说的一句谢谢老师,他的每次打电话的礼貌,都是他的优点,尽管平日里说话时大大咧咧。冯同学自身的努力和种种改变,都无一在证明教育的本质重在对人会做人做事,道德上的培育的真理。

三、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我管理班级和学生,主张松严适时而变。生活上做他们的慈母,学习上做他们的良师,交流上做他们的益友,错误上待之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通情达理中容忍宽恕学生的某些错误,以委婉且严厉的方法教育、鼓励、警示;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去证明老师既严又松,适时遇事而论。所以在纪律上、卫生方面、学习上,我们班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告诉他们制定的班级各项制度可不只是一张白纸黑字,是起“法律”效力的,故意违反者必严惩不怠,但我也希望惩罚的制度真的成为一张“废纸”,到那时,也恰恰在证明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已经变得都优秀了。

就这样,在我们班里没有一个不拿笔学习写字的。没人敢懒惰不思考的。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在多方面地努力、用心、奋斗,不做拉倒,做就做好。七科我都争取时间去指导和辅导,自习和看自习的课,我都包下来了,或者学习,或者讲事,或反思或总结。或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数学的解方程部分,我编了四句记忆押韵诗,以便同学们在加减正负数上不出错。

在这几个月的班主任工作中,虽然自己计划的事情多些,真的也累些,起早贪黑地想事、谋事、做事,但感觉学生就像一本本的书籍,一本本需要我们教师用情、用爱、用心去细细研读的书。看着他们的成长和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了,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我最喜欢这种味道和感觉的诗了。在心里的那种品味,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我正在体会着。

是的,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第二篇:德育教学心得体会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5篇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2

这次有机会参加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研修,此次培训中共有赵志毅、朱仁宝、朱永春、高峰等几位老师从不同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听了后感觉受益匪浅。

经过4天的培训,结合我校的德育工作理念,总结几点我的个人体会:

一、德育工作不仅要动员全员育人,更要让学生自管自育

自管自育,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简称。在全员育人方面,我校已经在上学期予以实践并初见成效。听了 朱老师的讲座,我意识到,全员育人是手段,自管自育才是我们教育所应呈现出的结果和状态。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要放手学生不予管理,需要我们教师引导、管理为前提。

其实,这一观点也与魏书生先生的理念不谋而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的三年级已经建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机制,让每个学生承担一份职责。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管理班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自我发展,教育才达到真正的实效。教师也会少一份负担,多一份快乐与轻松。

所以,如何具体地达到自管自育的状态,是我接下来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

二、做一个坚持型的教育工作者

前些天与校长谈话的时候谈到“坚持”这个话题,昨天的培训中再一次学习到关于“坚持”的理念。

学习是一个过程,每一项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坚持型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滞后性也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过程坚持地好,若干年后学生的知识层面,能力方面体现得更为凸显。从一件小事坚持,不轻看一件小事,把小事坚持做,会有大的、意想不到的影响。

拿数学教学来讲,计算能力就是一项持之以恒需要锻炼的能力,急不得,躁不得,点滴积累,质在飞跃。

三、学着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教育教学

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生命,生命的活力来在于心灵的活力。如何让生命的活力绽放的更为精彩,“以人为本”是基础。

许多教师对自己的问题学生非常头疼。其实,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这一个心理冲突问题。一个想成功的教师不应该忽视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而抓住了这样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他,我相信每个孩子内心深处还是很渴望做一个好孩子的。

教育本身就应该体现出人性的关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成长,只求知识的灌输是违背教育的本质的。所以,学着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进行教育教学是必然的了。

德育,是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人类个体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失的方面。最后,借用朱老师的那句话,我们的德育应该“克服功利,走向人本”。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一、热爱学生,严格要求

热爱学生本身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几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丝理解的微笑,信手拈来,俯拾即是。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

严格要求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去感染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坚持爱严结合。学生处于成长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自管,看问题往往肤浅或片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我们平常会遇到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情况多样,有的是做了忘记交,而有的则根本没做,刚开始时也许只有一个没做,如果没有采取措施,时间久了,就会有很多的同学不做作业,连平常的作业都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个班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就很有问题。若一开始,就设法让没做作业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补做,你的态度强硬认真了,以后不交作业的现象也就可以杜绝了。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

老师要对要求的落实做经常性的检查,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内化成自觉的行动。

二、尊重学生,平等信任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也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变得多姿多彩,大家都渴望得到社会的普遍性认同,都需要掌声与鲜花。可以说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理解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紧紧把自己包裹起来,回到自我内心的世界,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

三、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为这种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的交流。既有知识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有意识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课外活动的组织,又有无意识交流,如日常观察、言谈、举止和印象等。师生间的互相交流虽然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但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这一交流的主体。因为学生既不是单纯接受,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同样有着交流的主观愿望,忽视这一点,交流就失去一方,也就不成为积极的交流了。因此,作为握有交流主动权的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满腔的热情让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到极致,进行一种持久的和谐的师生交流。

学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4

人们把教师喻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也对教师的职能、作用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传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会学生今后生活及学习中必须的数学知识,又要点拨其心灵,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容易接受高尚品德的影响,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那些丑恶的思想也像瘟疫一样无孔不入,如果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增强其识别能力,那么他们的未来是很危险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以各种形式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学生阶段也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期,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地给予其关怀、帮助、鼓励,及正确方向的引导,学生就可能会从挫折、失败中振奋起精神,克服困难,更加刻苦地学习,反之,就会因困难的积累而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知,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工作,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地位及作用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丰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排在五育人之首,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也正重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远大志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办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作用。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体现

1、从数学资料、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数学家的事迹,数学典故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在对二项式定理的研究中,我国数学家杨辉发现二项式系数间的规律-——杨辉三角,要比欧洲最早的“帕斯卡三角”早了近四百年;人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称之为割圆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对π值的研究,当时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他的数学论著《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此类在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很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还可通过选取我国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飞速上升,祖国经济建设的美好前景等类型的例题及习题等,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从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它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

化,则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这样,将智育、德育有机地同时进行就很自然地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注入学生的心田。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既地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故事。

从数学语言,文字符号的既简单又具深刻的概括性;黄金分割等方法的和谐性;甚至解题方法的精巧。从圆、正方形等优美图形的既简单又深奥;圆锥曲线、对称式子的和谐、奇异,甚至每一个数学、字母的统一作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美、具体的美、和谐的美、统一的美、奇异的美等方面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数学美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点金术”,人们把它喻为“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咒符”,它可以使学生解脱自认为中“苦役”的数学学习生活,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4、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讲解数学定理时,如:祖暅原理、杨辉三角等内容时,可讲述他们的生平和他们呕心沥血的研究过程,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很多很多,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德育贯穿始终,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5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我就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讲光学时,我就讲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讲杠杆时,我就讲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2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中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08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还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6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它贯穿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中。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学科优势。因此探索学校课程中的德育途径,充分发挥地理课程教学德育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

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即为国家新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与国家规定的中学生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在实施每单元地理课的教学中,上好每堂课,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逐步完成中学德育目标。具体的要求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中学地理德育的特点

2.1依存性

依存性是指德育在地理教材中没有独立的体系,而是依存于地理知识之中。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寓于地理知识的传授之中。

2.2协作性

协作性指德育有些内容的传授需要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联合协作完成,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2.3随机性

随机性要求地理教师注意从教材中挖掘出包含的德育因素,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引导学生把分散的,不系统的,不明显的思想教育因素集中起来,发挥其德育功能。

2.4渗透性

渗透性是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比地理知识的接受难得多,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细雨润无声的精神,为学生心田播种,扶植他们奋发向上,成为欣欣向荣的长青之树。

3.中学地理德育内容

3.1课本中挖掘德育素材

挖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都可以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得以体现。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等。高一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2生活实践中获得德育素材

新课标提出: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以我们生活的成都为例,成都城市的交通现状与问题,成都的城市化及其问题,成都的城市规划的变迁,成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成都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成都的气候变化,成都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成都的工业发展与变迁,成都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4.德育渗透的途径

4.1地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德育过程的基础,通过活动进行德育是德育的方式之一。学校德育不仅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还融于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气象,地震、矿物标本采集等,课外活动以它的课外姓、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做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研讨课题等各种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外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提倡每个学生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注重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集体的活动,学生将会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感受到合作与宽容对于集体成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天文观测,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如对月相的观测至少要坚持一个月,特别是下弦月相需要后半夜进行观测。坚持下来的同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4.2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不能吃苦,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凡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性格和积习,如果这些积习伴随着他们走上社会,很容易给他们自己和社会造成危害,而地理教学中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社会生态理念,有利于进行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吃苦耐劳教育,地理教学使人明白,无论是社会中的个人,还是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要取得自身长足发展,要有正常的竞争和永久的合作以及人际关系协调的积极性,通过地理问题的教学,这些内容特别容易被接受,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如野外地质考察、大气环境质量的测量、企业三废物质处理的调查;当地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等实践活动。参与这些地理活动都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工作的艰辛及工作中竞争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比较复杂的地理问题,只有在地理活动中发挥群体协作的优势,才能解决,因此,地理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建康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3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传授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德育渗透更要紧,教师自身的德行以及课堂上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良心理品质的需要。

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最灵活的一种形式。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已引起了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世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4.4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小系统,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合作协调,地理学科在这方面的作用很大,学校可以利用地理活动的机会,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如杜绝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号召,可以以墙报的形式来进行,使学生了解资源的有限性,使学生自我体验到资源的危机感,把“资源道德意识”融合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地理教师可以和学校有关部门协调,利用劳动课开展绿化校园、美化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其行为对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开展在校园内建立电池回收箱等形式的活动,让所有学生了解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道德意识,使学生保护环境的做法成为自觉意识。

4.5在设计练习时渗透创新意识教育

地理教学中涉及许多自然之谜,例如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之谜,外星人之谜,魔鬼三角之谜,生物起源之谜,恐龙灭绝之谜,板块运动力的产生之谜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至今仍

有争论的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不是由于二氧化碳造成的等等,地理教学也涉及我国经济发展有待研究的众多重大问题,这些尚无定论的内容都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极好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练习,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地理教学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外活动的各个方面,实施德育教育要有趣、自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还要注意施行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要善于使德育情感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育人。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7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8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循循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育是教师的生命,因而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教育教学的工作;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道德成长,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使。他们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当成人世界不再嘲笑他们的青涩、荒唐和鲁莽,给他们一种鼓励、一种包容时,他们便会在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缝上翅膀重新翱翔,成为天使。”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就要做那个给天使们缝补翅膀的人。善待自己的心灵,就是善待学生。行动的改变来自心灵,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即是获得了一次重生。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实现,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调皮的学生开始懂事、听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在比赛活动现场,学生一起呐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对于教师,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也不是很难,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的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9

从教二十二年,第一次做班主任工作。仅三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月考、队列操比赛、期中考试和卫生拉练检查。我们班都获得了第一名和同仁的好评。其间的工作,我首先感谢校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再次感谢各位同仁对我的指导帮助,也感谢我班的三十名学生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班主任的工作,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但我坚守的原则就是做“圣母式”的班主任而不做“后妈式”的和“狼外婆式”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以德育为先,治理心灵比治理形象更重要。“厚德载物”的道理想必人人皆知,“爱”字当先,“严”字为辅,严爱兼行,乃为师德。我认为德育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为转化个别的“差生”问题的教育,但转化后进生确实也是个不可以忽略的教育方向。

在我的班级里,我注重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我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表率,并加以爱他们如己出,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比如棋同学,刚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找到我,他担心午饭吃不饱,和我说的时候眼睛都红了,我看着他要哭的样子我心里好不是滋味,我告诉他:放心,人人都有份,都会让你吃饱的。放学后我还惦记着这件事,怕他有负担,搞坏心情,我就电话过去,询问一下,安慰好他,感觉他心情不错了,我才放心。自己都在想:怎么会这样呢?这可能就是一种母爱的原始力量。这孩子和爷爷过,父母离异,爸爸在外地打工,脑子聪明,就是需要有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了。也许是他的身世感染着我,也许班里每一个孩子,我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的心情吧。)使他们从我的言行中看到该怎么做人做事的,再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他们,从而发展、完善他们。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大家心灵上的朋友,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首要达到的目标。这本身也是教育的真谛:是尊重,是保护,是帮助,是支持,是满足,是宽容,是温暖,是幸福。把班级带好、带优秀,把优秀做成习惯,把成功作为理念——不管结果是否完美。我们都要有思想动机和行为标准上的优秀,把小事做优秀,这就是优秀的习惯。我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有一点超越,就会有成功。而成功在于过程,不在结果,过程中的付出和超越的“幸福感”就是成功。

在这里仅列举个例,来总结一下我如何做班集体和个人德育工作的。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班学生论文化底子,不算好,分给我们班的前几名优等生都去了别的学校。我发现即使优等生也经常写错别字,后进生有的摆竖式都不会,小学的基础不太好。也没有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论生活习惯,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父母也溺爱孩子,在家基本不做什么,娇生惯养,还有的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不会学习,不爱劳动,随意性强,纪律不放在心里。面对这样时代、环境的孩子,总体上的教育就以我的做和说感染他们,拿好的榜样、例子说事,耐心讲道理,明白的孩子真的改变了不少,不懂或者说无动于衷的性格的我就单独谈,遇事总结,让他明白相关道理,积少成多,让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情感。所以我的观点是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教育,读书读不好,可以学做人,学的不一定很多,但学一样就做好一样,勿急勿躁,稳中提高。

我班有个冯同学,家庭里上面有两个姐姐,可以想象在家娇惯成什么样子,小学的时候就不爱学习,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无可奈何,管严了,爷爷都心疼,父亲常年在外上班,妈妈不识几个字,不会管也管不了,还有性格的遗传性感染,使得这孩子随便得很。老师们来上课就都反映他让人头疼。整天总出问题,嗓门尖细大,叫叫嚷嚷,性格外向,好动好调皮,躲避劳动,也不会干活,课上动手动脚,出怪动静,还坐不住,骚扰他人,弄的谁也不喜欢和他坐一起。嘴还挺能讲,遇事振振有词,在车上也是说个不停,还脏话频出,可笑的是他还喜欢看别人的过犯,唠叨没完,让他闭嘴都没作用。就像一头脱缰野马,放荡不羁。

对待这类学生,要有耐性。对待他们总爱犯错误的问题,我认为犯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正确看待,抓住每一个细节的小事,赏罚分明,严松有度,处理得让他心服口服,让班主任在他心中成为“英雄”时,老师的管教就有说服力了。同时还要看到他的优点,夸奖他,鼓励他,然后他会很努力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

开学不太长的一次劳动,他把一位同学的眼镜给踩碎了,我告诉他应该按价赔偿给人家。他听了后很不高兴,坐在了班级的窗台上来表明他的态度,又气又恼的样子。在他这种情绪下,我选择的是不理不睬,等过了几节课后,看他情绪平静了些,我开始找他谈。告诉他,人的一生总要在承担和负责中生存。自己做错了事自己就得负责。开始时他和我讲在小学,谁欺负他,学校老师说他了,他爷爷最惯着他了,都去怎么怎么样。我告诉他那样的做法不太合适,对你的成长也没什么好处,告诉他成绩差,但人品不能差,习惯和情操要优秀。人要学会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同时遇挫折不气馁,遇事不自负。就这事,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也不能因为因眼镜的价钱高就舍不得自己的钱,这是你应该承担的,人家不要,我们也要主动赔给人家的。我还给他讲了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赔人家好几百元钱的事,并说那事也不怨我,不是故意的,但就得承担。亏了也要做,就算给自己个警戒吧。谈了半节课的时间,终于认错了,并说:老师要不是你这么讲,我才不给赔呢。这回我愿赔。明天我就拿钱来……

又过了一个月,冯同学又一次与另一名女生用班级的班标打闹,把班标打坏了,经调查才知道是他弄坏的。按照班级制度处理,他那个性又来了,回家里在网上找我聊,我再次和他谈,用“冷热交替法”,“软硬兼施法”,“理情结合法”,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并保证以后改正自己身上的多个毛病,自己还承认自己板不住自己。我说:慢慢来,一件一件改。

二、全面评价学生,不把考试万能化。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以分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差,考试成绩好了,一俊

百俊。如果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一“分”障目,不见泰山。卢森堡说: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肝地撞倒了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为了分数撞倒了孩子,那真是一种滔天大罪。当然也不能否定考试、分数的重要性,高分的学生在名牌大学、公司里还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优秀的。但不是教育的唯一。人是多元化的,每一种“才”都是人才。所以就如冯同学,我试着从他身上找学习以外的优点,比如他很会适时说话,也能在关键的时刻为班级着想,为老师着想,犯了错误,他会关心会不会影响到班级的分数等各项考核和荣誉。我曾经告诉学生,中午打饭第一份要给长者,他就记住了,每天都嚷嚷着“谁第一个打饭先给老师”。夸奖他的时候他是害羞的,也是美滋滋的;犯错误了,说他的时候,他冲着你憨笑,让你还说什么啊,看他那样子,又可气又可爱,在交流中相处中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这以后他也很努力地学习和改正自己习惯性的毛病。现在的班级听不到他成天尖尖的叫喊声了;从开始试着让他拖地到扫地到清理暖气管子缝隙里的灰尘;从做不好到做很好;从不知道做到主动知道做了,在大清扫中主动洗一大堆的抹布、分工具给大家;还有他的爱心,别的班级来借工具,他热心帮助借东西给人;维护老师,维护班级;有什么事情和父母沟通不了了,他就找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和我在他心中的“英雄”地位获得的;他说有人要打架,告诉我,我说:放心,老师会平息这事的,他说的一句谢谢老师,他的每次打电话的礼貌,都是他的优点,尽管平日里说话时大大咧咧。冯同学自身的努力和种种改变,都无一在证明教育的本质重在对人会做人做事,道德上的培育的真理。

三、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我管理班级和学生,主张松严适时而变。生活上做他们的慈母,学习上做他们的良师,交流上做他们的益友,错误上待之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通情达理中容忍宽恕学生的某些错误,以委婉且严厉的方法教育、鼓励、警示;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去证明老师既严又松,适时遇事而论。所以在纪律上、卫生方面、学习上,我们班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告诉他们制定的班级各项制度可不只是一张白纸黑字,是起“法律”效力的,故意违反者必严惩不怠,但我也希望惩罚的制度真的成为一张“废纸”,到那时,也恰恰在证明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已经变得都优秀了。

就这样,在我们班里没有一个不拿笔学习写字的。没人敢懒惰不思考的。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在多方面地努力、用心、奋斗,不做拉倒,做就做好。七科我都争取时间去指导和辅导,自习和看自习的课,我都包下来了,或者学习,或者讲事,或反思或总结。或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数学的解方程部分,我编了四句记忆押韵诗,以便同学们在加减正负数上不出错。

在这几个月的班主任工作中,虽然自己计划的事情多些,真的也累些,起早贪黑地想事、谋事、做事,但感觉学生就像一本本的书籍,一本本需要我们教师用情、用爱、用心去细细研读的书。看着他们的成长和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了,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我最喜欢这种味道和感觉的诗了。在心里的那种品味,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我正在体会着。

是的,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0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师守纪、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讲“文”又传“道”,“文”、“道”有机渗透呢?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如政治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的课文有《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等等。思想渗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我不是最弱小的》、《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道德渗透包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触摸春天》,《网上呼救》,《乡下人家》等等。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鱼游到了纸上》等等。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内容,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比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全文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儿时的巴迪写了一首儿童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当他迫不及待地等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正是因为这两种决然不同的风,让小巴迪健康,勇敢的面对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再如,《慈母情深》,母亲工作那么辛苦,家里那么穷,可母亲从不剥夺儿子读书的权力,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正因为有伟大的母爱,儿子也突然间长大了。用妈妈给的买书的钱买了奢侈的罐头——给妈妈吃。确实是很感人啊!

针对课文特点,设计渗透方法。

1、“设身处地”的方法。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如《悲壮的一幕》、《大江保卫战》、《印度洋上生死夜》、《船长》等课文部可用这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去体会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2、“身临其境”的方法。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如《将心比心》、《尊严》、《风筝>等文章可用这种方法。这些课文都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黄果树瀑布》,《富饶的南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已经融进了作者赞美之情,不再是纯客观的景物,而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课文中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熏陶感染,会情不自禁的赞叹祖国之美。如《黄果树瀑布》是作者李有贵被黄果树瀑布壮丽的景色深深陶醉而写下的一篇散文。教学时,可放录像,听水声、瀑布声,还可放录音,让学生练读:自由朗读、伴乐朗读、背诵。要求读得入情入景,陶醉于美景中,自然他们的心灵得以美化,爱国之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祖国有这样美的大好河山,有谁又会不去热爱她呢?

3、“直观演示”的方法。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收、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挂图、教具,使教材内容变为直观的东西,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印象。只有学懂课文,德育渗透才有效果。如《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等文章,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可用这一方法。

4、“课外活动”的方法,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演讲、板报、设计制作、课外劳动、调查报告、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内与校外、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去学习、理解,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情感,能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日臻完善。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1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2

1、6月10日我们大家先上午听取了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朱尚忠主任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德育干部‘五力’的研修”的讲座,朱主任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与学校德育干部的责任谈起,剖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干部面临的任务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学校德育干部“五力”(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内容和对德育干部的一些实际操作指导及相应的要求和经后德育干部努力的方向。下午听取了“班级主题教育课”实施的精彩讲座,感受颇深。朱主任重点介绍了从传统主题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脱颖而出的“主题活动课”的含义、主要特点、价值、以及实施主题教育课的基本原则、实施过程等,深入浅出的讲座,既有理论的具体阐述,又有教例的生动演绎,对我们德育干部进行了一个专业的指导和操作。具体体会如下:

1、必须要增强班主任的专业意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主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班主任专业意识,通过学习、实践,积累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发挥个体的长处,克服专业发展中的不足,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2、必须提升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功。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能够综合展示了班主任关于主题教育课设计、表达、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教育基本功,同时,通过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的历练,也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基本功。

2、6月11日,著名德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了“道德素质教育的探索”的报告。黄教授从品德的结构与素质教育谈起,尤其是谈到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改革时提出的五种德育,利用简单的案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史校长对我们的工作要求,结合我自己这两天的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干部,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以下几点新的感悟:

1、心中要有理论(想法),加强学习,以理论为基础,构建工作系统(学习力);

2、心中有想法(愿景),有理想有追求(研究力);

3、心中有方法,正确的思想必须在正确的时候、时间,对正确的人实施才是正确的(执行力);

4、心中有效果,任务布置后,一定要有结果;要有结果必须重视过程,深入一线,进行把控,同时反思过程,促进效果。(反思力);

5、心中有特色,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更精致(创造力)。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3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了让幼儿将来成为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我确信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把公民道德的种子从小就播撒在每个幼儿的心灵深处,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接受这样的启蒙教育,让幼儿从小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身为教师我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负责。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因为年龄小只能去看去听。幼儿德育教育主要是指道德品质教育,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素养的重要表现。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要以自身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幼儿的行为习得的特点是“模仿学习”,无须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我认为幼儿是联结幼儿园和家庭的纽带,两者共同施教的对象是幼儿,两者合作围绕的核心也是幼儿。他们使教师和家长之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通。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共识,双方配合更加默契,共同把爱洒向孩子,共把育人质量关。

向家长宣传科学德育教育幼儿的知识,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让家长获得了教育的知识经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德育工作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我就以我所教的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我在这儿提出四个方面的德育教学心得:

一、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

三、培养幼儿有礼貌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5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项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例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第三篇: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

这一次6月份的两天培训,我主要有以下较深的体会:

1、6月10日我们大家先上午听取了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朱尚忠主任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德育干部‘五力’的研修”的讲座,朱主任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与学校德育干部的责任谈起,剖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干部面临的任务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学校德育干部“五力”(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内容和对德育干部的一些实际操作指导及相应的要求和经后德育干部努力的方向。下午听取了“班级主题教育课”实施的精彩讲座,感受颇深。朱主任重点介绍了从传统主题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脱颖而出的“主题活动课”的含义、主要特点、价值、以及实施主题教育课的基本原则、实施过程等,深入浅出的讲座,既有理论的具体阐述,又有教例的生动演绎,对我们德育干部进行了一个专业的指导和操作。具体体会如下:1、必须要增强班主任的专业意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主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班主任专业意识,通过学习、实践,积累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发挥个体的长处,克服专业发展中的不足,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2、必须提升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功。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能够综合展示了班主任关于主题教育课设计、表达、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教育基本功,同时,通过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的历练,也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基本功。

2、6月11日,著名德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了“道德素质教育的探索”的报告。黄教授从品德的结构与素质教育谈起,尤其是谈到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改革时提出的五种德育,利用简单的案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史校长对我们的工作要求,结合我自己这两天的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干部,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以下几点新的感悟:1、心中要有理论(想法),加强学习,以理论为基础,构建工作系统(学习力);2、心中有想法(愿景),有理想有追求(研究力);3、心中有方法,正确的思想必须在正确的时候、时间,对正确的人实施才是正确的(执行力);4、心中有效果,任务布置后,一定要有结果;要有结果必须重视过程,深入一线,进行把控,同时反思过程,促进效果。(反思力);5、心中有特色,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更精致(创造力)。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2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3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师守纪、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讲“文”又传“道”,“文”、“道”有机渗透呢?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如政治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的课文有《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等等。思想渗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我不是最弱小的》、《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道德渗透包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触摸春天》,《网上呼救》,《乡下人家》等等。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鱼游到了纸上》等等。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内容,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比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全文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儿时的巴迪写了一首儿童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当他迫不及待地等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正是因为这两种决然不同的风,让小巴迪健康,勇敢的面对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再如,《慈母情深》,母亲工作那么辛苦,家里那么穷,可母亲从不剥夺儿子读书的权力,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正因为有伟大的母爱,儿子也突然间长大了。用妈妈给的买书的钱买了奢侈的罐头——给妈妈吃。确实是很感人啊!

针对课文特点,设计渗透方法。

1、“设身处地”的方法。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如《悲壮的一幕》、《大江保卫战》、《印度洋上生死夜》、《船长》等课文部可用这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去体会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2、“身临其境”的方法。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如《将心比心》、《尊严》、《风筝>等文章可用这种方法。这些课文都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黄果树瀑布》,《富饶的南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已经融进了作者赞美之情,不再是纯客观的景物,而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课文中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熏陶感染,会情不自禁的赞叹祖国之美。如《黄果树瀑布》是作者李有贵被黄果树瀑布壮丽的景色深深陶醉而写下的一篇散文。教学时,可放录像,听水声、瀑布声,还可放录音,让学生练读:自由朗读、伴乐朗读、背诵。要求读得入情入景,陶醉于美景中,自然他们的心灵得以美化,爱国之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祖国有这样美的大好河山,有谁又会不去热爱她呢?

3、“直观演示”的方法。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收、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挂图、教具,使教材内容变为直观的东西,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印象。只有学懂课文,德育渗透才有效果。如《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等文章,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可用这一方法。

4、“课外活动”的方法,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演讲、板报、设计制作、课外劳动、调查报告、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内与校外、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去学习、理解,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情感,能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日臻完善。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4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领导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自己的德育工作:

1、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班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

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

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人人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班级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5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项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例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6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生物的所有认识几乎都是来源于对实验的分析,人们对生命现象的分析、推理和解释也都需要实验来提供证据。在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有失败的苦恼、有成功的惊喜、有不被承认的无奈、也有坚持真理的而斗争。可以说随处都是艰辛的经历和富于挑战的历程。在这些经历中,科学家不畏艰辛、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求实、谦虚科学的态度,都应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在中学课堂上如何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个生物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在初一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和普遍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表现欲较强,而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意识较差,学习主动性和条理性不强,因此开学初,我就提出了尊重教师、互相尊重和自我管理的三大要求,课堂上以此为指导思想,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尊、自重、谦虚、诚实的品格,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我先借助显微图片使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从“不会用的仪器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来学习”入手,要求学生根据书上的显微镜使用说明完成取镜和安放,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并动手尝试体会各个构造的功能。进行简要分享后,围绕“如何能在目镜中看到光亮”这一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动手尝试和操作要领小结。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接下来在我稍微一指导完成观察就水到渠成了。在整个一节课的学习中,始终要求并安排学生两人组对,互相检测、分享。这样改变了传统的老师示范一步学生做一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己尝试的机会,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听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自己探索、自主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了探究与合作的精神。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的性格特征中有一些共同的弱点,比如不善于替他人着想,缺乏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生物课堂上通过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强化了组内合作和组间协助,在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团队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组间评比的规则等。这样教师有效的向学生渗透了合作意识和互相取长补短的德育教育。

例如,学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把学生每七八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学生自己选出组长,记录员。每人有分工,有任务,在活动时充分参与到探究过程中。课堂组织中通过组间评比,调动学生本组合作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2、开展社会调查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好的调查活动结束,学生的收获绝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的点点要求,更多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做事、做人的态度和方法。这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对学生最重要的教育。

例如开展调查活动:调查克隆技术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我告诉学生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开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更具说服力;如何才能进行更顺利?我只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给以帮助和指导。为了发挥各自的优点,或者弥补各自的缺点,学生自然会在活动中结成小组。一个好的小组,应该有善于动笔的人负责记录和撰写调查;有懂电脑的人做网络查资料;有口才好的人进行结论的陈述等活动。学生一开始不会想那么多,他们凭彼此的喜好结合成为小组,自然也有单打独斗的人,但随着活动的开展他们自然会发现问题,条件允许老师可以给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但至少,下次活动他们不会大意了,他们也自然会明白在活动中进行分工合作,交流配合的重要。开展调查活动,学生也自然会尝试走出班级、年级甚至学校,尝试和同班同学、校友、老师乃至社会上的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发现,同样是关于克隆的问题,是问:“什么是克隆技术?”还是“你知道克隆羊是怎么产生的吗?”是问:“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未来有何影响?”还是“你愿意克隆一个自己吗?”,不同的问法效果是不一样的。甚至,发放问卷、开展谈话采访时,是找行色匆匆的打工仔、上班族,还是公园里、大路边的老人妇女、或者社会闲散人物,有所选择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能不能不断改进调查方法,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及时改变相应的话语、态势;问卷内容以及答题方式,这对调查活动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当然,整个的调查活动,学生在过程中是否认真做事,实事求是,这也能通过学生的活动报告和老师的明察暗访知道,当然,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3、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课上,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讲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的过程中,当讲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普利斯特利等许多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实践探索创新以及在同伴的团结合作下才完成的时候,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靠自己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和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充满了热情,并在探索生命规律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兴奋感和充实感.生物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好奇,进而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来,并将其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学生尤其对科学发现过程兴趣盎然,利用这一点,老师常常将讲述实验过程转变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学习,跟同学们感兴趣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了解了培养科学素养和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将德育教育与生物的课堂教学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要想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生物教师多花时间和精力,找到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德育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我还需要继续努力研究探索和总结。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7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我就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讲光学时,我就讲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讲杠杆时,我就讲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2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中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08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还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8

地理课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地理教学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过程。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更是一门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课程。如《中国地理》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内在的德育因素。教学的侧重点在“学”字上,教育的侧重点在“育”字上,因此,在“育”字上下功夫是渗透德育的立足点。

一、“寓德于知”,在授业、解惑中育其德

思想教育既不能单靠说教,也不能脱离教材,因为深厚的感情是在深刻地认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知之深而爱之切”。对我国古代长城,不了解它的浩大工程和磅礴气势,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吗?不知道它在历史上曾起到防御外敌的作用能骄傲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吗?因此深刻的认知,既是智能培养的过程,也是培养思想感情的沃土。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知”呢?我主要从教材中挖掘德育信息,贯通知识和德育两条渠道。

首先,让学生科学地看世界,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定的教学内容必然蕴含着一定的德育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获得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我在讲解“地球的形状”这一内容时,知识目标“地球是个球体”学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因此,我没有细讲,而是讲解了人类如何通过艰难曲折的过程,科学与迷信的斗争才能获得“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最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如果你开飞机一直飞,你会飞到哪里?你是怎样知道地球形状的?假如你是20xx年前的人你怎样知道地球的形状?古人是怎样描绘地球形状的?通过一系列设问使学生既受到了良好的科学史教育,又受到深刻地思想品德教育。又如,通过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西跨经度62度、相距5000千米,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可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方便我国与海外各国的海上往来,从而使学生在心灵深处获得“伟大”“热爱”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让学生乐观地看祖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价值观。同一类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是在同一中逐步实现的。从教育内容的外延看,德育教育的材料必须有原有教育内容作“附着点”。如上例中,补充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星罗棋布的湖泊桑田,烟雨迷茫的秀美江南如诗如画,而世界上处于同纬度的西亚、北非则大都是干旱的沙漠和荒无人烟的荒漠戈壁。其原因就在于我国所处的优越的海陆位置所形成的特有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的。这样既能起到加深对我国海陆位置的认识,又能起到加强原有教育要求的作用。同时恬静秀美的江南美景如一幅画镌刻在学生心中,叫人怎能不深深挚爱这片土地?

二、“寓情于理”,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拨动学生爱国的“琴弦”。

首先,充分利用语言技巧营造氛围,利用情感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始于言。”教学语言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有机结合。在情感方面,口头语言显得自然一些,因为它具有传声性和表情性等长处。传声性能增强活力,讲解客观事物时生动具体,绘声绘色。表情性既用词句表述思想感情,又用声调、手势、动作、姿态来辅助表达情意,把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表示出来。

其次,创设情景,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提供体验情感的环境。俗话说:“触景生情”。多开展活动课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情感的环境氛围。如我在复习完《中国地理》1-5章后,开展了一次“江山如此多娇”的地理活动课。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祖国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的自然景观、地形特点,长江、黄河概况等等。活动课分为四轮开展:第一轮中国政区拼图游戏;第二轮填图接龙;第三轮知识竞答;第四轮“跟我去旅游”知识抢答,中国穿插诗歌、相声、舞蹈等形式,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地形、河流等不仅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而且扩展了课堂知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9

人们把教师喻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也对教师的职能、作用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传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会学生今后生活及学习中必须的数学知识,又要点拨其心灵,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容易接受高尚品德的影响,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那些丑恶的思想也像瘟疫一样无孔不入,如果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增强其识别能力,那么他们的未来是很危险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以各种形式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学生阶段也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期,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地给予其关怀、帮助、鼓励,及正确方向的引导,学生就可能会从挫折、失败中振奋起精神,克服困难,更加刻苦地学习,反之,就会因困难的积累而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知,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工作,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地位及作用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丰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排在五育人之首,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也正重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远大志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办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作用。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体现

1、从数学资料、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数学家的事迹,数学典故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在对二项式定理的研究中,我国数学家杨辉发现二项式系数间的规律-——杨辉三角,要比欧洲最早的“帕斯卡三角”早了近四百年;人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称之为割圆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对π值的研究,当时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他的数学论著《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此类在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很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还可通过选取我国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飞速上升,祖国经济建设的美好前景等类型的例题及习题等,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从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它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

化,则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这样,将智育、德育有机地同时进行就很自然地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注入学生的心田。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既地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故事。

从数学语言,文字符号的既简单又具深刻的概括性;黄金分割等方法的和谐性;甚至解题方法的精巧。从圆、正方形等优美图形的既简单又深奥;圆锥曲线、对称式子的和谐、奇异,甚至每一个数学、字母的统一作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美、具体的美、和谐的美、统一的美、奇异的美等方面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数学美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点金术”,人们把它喻为“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咒符”,它可以使学生解脱自认为中“苦役”的数学学习生活,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4、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讲解数学定理时,如:祖暅原理、杨辉三角等内容时,可讲述他们的生平和他们呕心沥血的研究过程,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很多很多,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德育贯穿始终,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0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它贯穿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中。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学科优势。因此探索学校课程中的德育途径,充分发挥地理课程教学德育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

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即为国家新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与国家规定的中学生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在实施每单元地理课的教学中,上好每堂课,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逐步完成中学德育目标。具体的要求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中学地理德育的特点

2.1依存性

依存性是指德育在地理教材中没有独立的体系,而是依存于地理知识之中。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寓于地理知识的传授之中。

2.2协作性

协作性指德育有些内容的传授需要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联合协作完成,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2.3随机性

随机性要求地理教师注意从教材中挖掘出包含的德育因素,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引导学生把分散的,不系统的,不明显的思想教育因素集中起来,发挥其德育功能。

2.4渗透性

渗透性是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比地理知识的接受难得多,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细雨润无声的精神,为学生心田播种,扶植他们奋发向上,成为欣欣向荣的长青之树。

3.中学地理德育内容

3.1课本中挖掘德育素材

挖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都可以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得以体现。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等。高一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2生活实践中获得德育素材

新课标提出: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以我们生活的成都为例,成都城市的交通现状与问题,成都的城市化及其问题,成都的城市规划的变迁,成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成都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成都的气候变化,成都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成都的工业发展与变迁,成都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4.德育渗透的途径

4.1地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德育过程的基础,通过活动进行德育是德育的方式之一。学校德育不仅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还融于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气象,地震、矿物标本采集等,课外活动以它的课外姓、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做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研讨课题等各种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外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提倡每个学生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注重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集体的活动,学生将会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感受到合作与宽容对于集体成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天文观测,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如对月相的观测至少要坚持一个月,特别是下弦月相需要后半夜进行观测。坚持下来的同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4.2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不能吃苦,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凡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性格和积习,如果这些积习伴随着他们走上社会,很容易给他们自己和社会造成危害,而地理教学中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社会生态理念,有利于进行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吃苦耐劳教育,地理教学使人明白,无论是社会中的个人,还是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要取得自身长足发展,要有正常的竞争和永久的合作以及人际关系协调的积极性,通过地理问题的教学,这些内容特别容易被接受,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如野外地质考察、大气环境质量的测量、企业三废物质处理的调查;当地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等实践活动。参与这些地理活动都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工作的艰辛及工作中竞争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比较复杂的地理问题,只有在地理活动中发挥群体协作的优势,才能解决,因此,地理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建康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3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传授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德育渗透更要紧,教师自身的德行以及课堂上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良心理品质的需要。

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最灵活的一种形式。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已引起了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世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4.4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小系统,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合作协调,地理学科在这方面的作用很大,学校可以利用地理活动的机会,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如杜绝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号召,可以以墙报的形式来进行,使学生了解资源的有限性,使学生自我体验到资源的危机感,把“资源道德意识”融合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地理教师可以和学校有关部门协调,利用劳动课开展绿化校园、美化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其行为对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开展在校园内建立电池回收箱等形式的活动,让所有学生了解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道德意识,使学生保护环境的做法成为自觉意识。

4.5在设计练习时渗透创新意识教育

地理教学中涉及许多自然之谜,例如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之谜,外星人之谜,魔鬼三角之谜,生物起源之谜,恐龙灭绝之谜,板块运动力的产生之谜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至今仍

有争论的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不是由于二氧化碳造成的等等,地理教学也涉及我国经济发展有待研究的众多重大问题,这些尚无定论的内容都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极好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练习,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地理教学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外活动的各个方面,实施德育教育要有趣、自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还要注意施行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要善于使德育情感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育人。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2

这次有机会参加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研修,此次培训中共有赵志毅、朱仁宝、朱永春、高峰等几位老师从不同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听了后感觉受益匪浅。

经过4天的培训,结合我校的德育工作理念,总结几点我的个人体会:

一、德育工作不仅要动员全员育人,更要让学生自管自育

自管自育,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简称。在全员育人方面,我校已经在上学期予以实践并初见成效。听了 朱老师的讲座,我意识到,全员育人是手段,自管自育才是我们教育所应呈现出的结果和状态。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要放手学生不予管理,需要我们教师引导、管理为前提。

其实,这一观点也与魏书生先生的理念不谋而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的三年级已经建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机制,让每个学生承担一份职责。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管理班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自我发展,教育才达到真正的实效。教师也会少一份负担,多一份快乐与轻松。

所以,如何具体地达到自管自育的状态,是我接下来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

二、做一个坚持型的教育工作者

前些天与校长谈话的时候谈到“坚持”这个话题,昨天的培训中再一次学习到关于“坚持”的理念。

学习是一个过程,每一项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坚持型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滞后性也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过程坚持地好,若干年后学生的知识层面,能力方面体现得更为凸显。从一件小事坚持,不轻看一件小事,把小事坚持做,会有大的、意想不到的影响。

拿数学教学来讲,计算能力就是一项持之以恒需要锻炼的能力,急不得,躁不得,点滴积累,质在飞跃。

三、学着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教育教学

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生命,生命的活力来在于心灵的活力。如何让生命的活力绽放的更为精彩,“以人为本”是基础。

许多教师对自己的问题学生非常头疼。其实,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这一个心理冲突问题。一个想成功的教师不应该忽视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而抓住了这样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他,我相信每个孩子内心深处还是很渴望做一个好孩子的。

教育本身就应该体现出人性的关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成长,只求知识的灌输是违背教育的本质的。所以,学着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进行教育教学是必然的了。

德育,是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人类个体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失的方面。最后,借用朱老师的那句话,我们的德育应该“克服功利,走向人本”。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3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循循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育是教师的生命,因而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教育教学的工作;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道德成长,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使。他们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当成人世界不再嘲笑他们的青涩、荒唐和鲁莽,给他们一种鼓励、一种包容时,他们便会在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缝上翅膀重新翱翔,成为天使。”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就要做那个给天使们缝补翅膀的人。善待自己的心灵,就是善待学生。行动的改变来自心灵,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即是获得了一次重生。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实现,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调皮的学生开始懂事、听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在比赛活动现场,学生一起呐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对于教师,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也不是很难,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的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4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毛泽东也曾说:“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可见,良好的教育必须以良好的德育教育为根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脱离了德育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不成功的教学。只有思想品德教育走在前列,智力因素的潜力也才能相应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历史性、人文性、经济性,是一门丰富多彩、情感凸显的学科。在当前全球信息网络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地理学科在加强德育教育,培养栋梁之材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初中地理内容为两大板块,一是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知识基础理论、世界自然资源、世界气候、世界人口、世界政治分区、世界区域地理;二是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疆域、人口与民族、气候、资源、河流与湖泊、交通、经济、中国区域地理。无论是学习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的、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能凭感觉,更不能想当然地来学习世界与中国、认识世界与中国。如学习世界自然资源中,我们认识到,目前,世界上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差异、人文素质的差异,有很多国家、很多地区,人们文化落后,缺少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使我们的自然资源数量不断地剧减。更有甚者,一些贫困落后的国家地区的农村,人们为了求生存,还有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乱采矿藏、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减少;而人口又不断增加,生态受到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直接影响到世界全局性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才能求得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时代栋梁。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我们地理学科更是要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整个中国地理全学年的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教育的最佳素材。学习中国的疆域,补充中国历史上如唐朝、元朝时期领土范围,让学生扬起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时,课堂上一曲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清脆动听的歌声的响起,必定会使学生心中“爱我中华”的情思引起共鸣。学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时,描述长江的浪漫与多情,举世瞩目的三峡电站,讲述母亲河的似海深情,青海湖的神奇美妙,自然会调动学生的“朗朗乾坤,泱泱中华,舍我其谁”的豪情。

三、国情教育、比较国情教育不容忽视,教育学生全面地客观的认识事物。

地理教育中,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是主阵地,但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故意回避一些相对落后的或是相对阴暗的“角落”。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分析国情,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地理面貌和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如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比较中国东部和西部的自然地理、经济、人文、交通、工业等方面的状况,使学生认识到目前中国西部文化相对落后,人才缺乏,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从而很好地理解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目的和意义。

四、地理教育中要注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专心专研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的精神。

当前学生大都是在蜜罐中成长着的,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父辈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就容易走上安于现状缺乏奋斗的生活之路。地理教育中必然得加强对学生理想、人生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从小立志成才,从而发奋图强,不懈追求,刻苦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初中地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顶好教材。学习欧洲、北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地理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好奇、上进的心里,鼓励他们树立不认输、不自卑、努力成栋梁,共建繁荣富强的大中国的远大理想。学习南极洲地理,通过85年、89年中国分别在南极洲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地理史上的中外名人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郦道元与《水经注》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日心说”等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追求卓越,发奋图强的最好德育舞台。

古人云:“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则是立德。”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必须不能只为传授单纯简单的地理知识而进行教学,只有高扬德育旗帜,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开阔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方是地理课堂的核心。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5

从教二十二年,第一次做班主任工作。仅三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月考、队列操比赛、期中考试和卫生拉练检查。我们班都获得了第一名和同仁的好评。其间的工作,我首先感谢校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再次感谢各位同仁对我的指导帮助,也感谢我班的三十名学生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班主任的工作,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但我坚守的原则就是做“圣母式”的班主任而不做“后妈式”的和“狼外婆式”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以德育为先,治理心灵比治理形象更重要。“厚德载物”的道理想必人人皆知,“爱”字当先,“严”字为辅,严爱兼行,乃为师德。我认为德育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为转化个别的“差生”问题的教育,但转化后进生确实也是个不可以忽略的教育方向。

在我的班级里,我注重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我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表率,并加以爱他们如己出,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比如棋同学,刚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找到我,他担心午饭吃不饱,和我说的时候眼睛都红了,我看着他要哭的样子我心里好不是滋味,我告诉他:放心,人人都有份,都会让你吃饱的。放学后我还惦记着这件事,怕他有负担,搞坏心情,我就电话过去,询问一下,安慰好他,感觉他心情不错了,我才放心。自己都在想:怎么会这样呢?这可能就是一种母爱的原始力量。这孩子和爷爷过,父母离异,爸爸在外地打工,脑子聪明,就是需要有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了。也许是他的身世感染着我,也许班里每一个孩子,我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的心情吧。)使他们从我的言行中看到该怎么做人做事的,再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他们,从而发展、完善他们。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大家心灵上的朋友,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首要达到的目标。这本身也是教育的真谛:是尊重,是保护,是帮助,是支持,是满足,是宽容,是温暖,是幸福。把班级带好、带优秀,把优秀做成习惯,把成功作为理念——不管结果是否完美。我们都要有思想动机和行为标准上的优秀,把小事做优秀,这就是优秀的习惯。我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有一点超越,就会有成功。而成功在于过程,不在结果,过程中的付出和超越的“幸福感”就是成功。

在这里仅列举个例,来总结一下我如何做班集体和个人德育工作的。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班学生论文化底子,不算好,分给我们班的前几名优等生都去了别的学校。我发现即使优等生也经常写错别字,后进生有的摆竖式都不会,小学的基础不太好。也没有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论生活习惯,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父母也溺爱孩子,在家基本不做什么,娇生惯养,还有的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不会学习,不爱劳动,随意性强,纪律不放在心里。面对这样时代、环境的孩子,总体上的教育就以我的做和说感染他们,拿好的榜样、例子说事,耐心讲道理,明白的孩子真的改变了不少,不懂或者说无动于衷的性格的我就单独谈,遇事总结,让他明白相关道理,积少成多,让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情感。所以我的观点是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教育,读书读不好,可以学做人,学的不一定很多,但学一样就做好一样,勿急勿躁,稳中提高。

我班有个冯同学,家庭里上面有两个姐姐,可以想象在家娇惯成什么样子,小学的时候就不爱学习,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无可奈何,管严了,爷爷都心疼,父亲常年在外上班,妈妈不识几个字,不会管也管不了,还有性格的遗传性感染,使得这孩子随便得很。老师们来上课就都反映他让人头疼。整天总出问题,嗓门尖细大,叫叫嚷嚷,性格外向,好动好调皮,躲避劳动,也不会干活,课上动手动脚,出怪动静,还坐不住,骚扰他人,弄的谁也不喜欢和他坐一起。嘴还挺能讲,遇事振振有词,在车上也是说个不停,还脏话频出,可笑的是他还喜欢看别人的过犯,唠叨没完,让他闭嘴都没作用。就像一头脱缰野马,放荡不羁。

对待这类学生,要有耐性。对待他们总爱犯错误的问题,我认为犯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正确看待,抓住每一个细节的小事,赏罚分明,严松有度,处理得让他心服口服,让班主任在他心中成为“英雄”时,老师的管教就有说服力了。同时还要看到他的优点,夸奖他,鼓励他,然后他会很努力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

开学不太长的一次劳动,他把一位同学的眼镜给踩碎了,我告诉他应该按价赔偿给人家。他听了后很不高兴,坐在了班级的窗台上来表明他的态度,又气又恼的样子。在他这种情绪下,我选择的是不理不睬,等过了几节课后,看他情绪平静了些,我开始找他谈。告诉他,人的一生总要在承担和负责中生存。自己做错了事自己就得负责。开始时他和我讲在小学,谁欺负他,学校老师说他了,他爷爷最惯着他了,都去怎么怎么样。我告诉他那样的做法不太合适,对你的成长也没什么好处,告诉他成绩差,但人品不能差,习惯和情操要优秀。人要学会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同时遇挫折不气馁,遇事不自负。就这事,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也不能因为因眼镜的价钱高就舍不得自己的钱,这是你应该承担的,人家不要,我们也要主动赔给人家的。我还给他讲了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赔人家好几百元钱的事,并说那事也不怨我,不是故意的,但就得承担。亏了也要做,就算给自己个警戒吧。谈了半节课的时间,终于认错了,并说:老师要不是你这么讲,我才不给赔呢。这回我愿赔。明天我就拿钱来……

又过了一个月,冯同学又一次与另一名女生用班级的班标打闹,把班标打坏了,经调查才知道是他弄坏的。按照班级制度处理,他那个性又来了,回家里在网上找我聊,我再次和他谈,用“冷热交替法”,“软硬兼施法”,“理情结合法”,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并保证以后改正自己身上的多个毛病,自己还承认自己板不住自己。我说:慢慢来,一件一件改。

二、全面评价学生,不把考试万能化。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以分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差,考试成绩好了,一俊

百俊。如果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一“分”障目,不见泰山。卢森堡说: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肝地撞倒了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为了分数撞倒了孩子,那真是一种滔天大罪。当然也不能否定考试、分数的重要性,高分的学生在名牌大学、公司里还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优秀的。但不是教育的唯一。人是多元化的,每一种“才”都是人才。所以就如冯同学,我试着从他身上找学习以外的优点,比如他很会适时说话,也能在关键的时刻为班级着想,为老师着想,犯了错误,他会关心会不会影响到班级的分数等各项考核和荣誉。我曾经告诉学生,中午打饭第一份要给长者,他就记住了,每天都嚷嚷着“谁第一个打饭先给老师”。夸奖他的时候他是害羞的,也是美滋滋的;犯错误了,说他的时候,他冲着你憨笑,让你还说什么啊,看他那样子,又可气又可爱,在交流中相处中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这以后他也很努力地学习和改正自己习惯性的毛病。现在的班级听不到他成天尖尖的叫喊声了;从开始试着让他拖地到扫地到清理暖气管子缝隙里的灰尘;从做不好到做很好;从不知道做到主动知道做了,在大清扫中主动洗一大堆的抹布、分工具给大家;还有他的爱心,别的班级来借工具,他热心帮助借东西给人;维护老师,维护班级;有什么事情和父母沟通不了了,他就找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和我在他心中的“英雄”地位获得的;他说有人要打架,告诉我,我说:放心,老师会平息这事的,他说的一句谢谢老师,他的每次打电话的礼貌,都是他的优点,尽管平日里说话时大大咧咧。冯同学自身的努力和种种改变,都无一在证明教育的本质重在对人会做人做事,道德上的培育的真理。

三、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我管理班级和学生,主张松严适时而变。生活上做他们的慈母,学习上做他们的良师,交流上做他们的益友,错误上待之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通情达理中容忍宽恕学生的某些错误,以委婉且严厉的方法教育、鼓励、警示;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去证明老师既严又松,适时遇事而论。所以在纪律上、卫生方面、学习上,我们班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告诉他们制定的班级各项制度可不只是一张白纸黑字,是起“法律”效力的,故意违反者必严惩不怠,但我也希望惩罚的制度真的成为一张“废纸”,到那时,也恰恰在证明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已经变得都优秀了。

就这样,在我们班里没有一个不拿笔学习写字的。没人敢懒惰不思考的。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在多方面地努力、用心、奋斗,不做拉倒,做就做好。七科我都争取时间去指导和辅导,自习和看自习的课,我都包下来了,或者学习,或者讲事,或反思或总结。或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数学的解方程部分,我编了四句记忆押韵诗,以便同学们在加减正负数上不出错。

在这几个月的班主任工作中,虽然自己计划的事情多些,真的也累些,起早贪黑地想事、谋事、做事,但感觉学生就像一本本的书籍,一本本需要我们教师用情、用爱、用心去细细研读的书。看着他们的成长和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了,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我最喜欢这种味道和感觉的诗了。在心里的那种品味,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我正在体会着。

是的,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第四篇: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心得体会1

一、展开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刚接到这个班级,许是班级较大吧明显感觉到班级的凝聚力不够,学生之间不够团结也不够自觉,常常有自顾自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项讨论活动,有关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讨论会,使他们明白“事在人为,重在参与”的道理以及了解一些励志故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与学习热情,也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本学期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经常性的鼓励与赏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自信心,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升旗集会还是自习,学生都较能遵守纪律,也能自觉维护班集体形象。此外,我还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的任务布置,开展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班级活动,如:“各小组制作卡片”“教室板报的设计”班级钢笔字字大比拼等,特别是通过运动会上抱球和跳绳比赛使同学们确实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从这些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些集体活动也成为学生塑造自我,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二、着力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开学初,针对班级的不良情况,我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常规,并根据班风目标,制定了班规细则。执行时,我发动大家来互相检查、监督,树立遵守纪律的典型,形成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反纪律为耻的良好班风。在班级常规管理中,也非常重视班级荣辱观的建立,重视对班干部的扶持和培养。通过召开班干会,促使班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通过每周一次的班会,总结班级情况,指导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对于其他学生,则是经常与学生谈话聊天,和学生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使自己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使班级工作有效进行。除此之外,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电话家访以及校讯通与家长保持联系,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最近的表现情况,争取合力做好教育工作。

三、实施自我管理,突出培养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合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管理任务,让其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班级里的各项工作事宜,实行承包到个人,小组长督察制,周周总结评比,对做得好的个人和小组给予优先挑选位置奖励小红花加笑脸的奖励。对班上纪律管理,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班长督察制,要求人人讲自觉,天天总结评比。对给班级抹黑的学生,除了找他们谈话外,其他学生也会对其进行批评,不允许有损班级荣誉的事再次发生。在学习上,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暗暗努力,敢于竞争。我还要求人人参与班干部工作,促使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班干部是为大家服务的,更重要的是担任班干部可以使自己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为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础。经过一段时候的努力,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班级课堂纪律好多了,上课时一些好动的爱接话的情况也减少了,不过由于个别学生的不配合,虽然班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增强,但是在纪律方面还是有待加强与改变。

四、以爱为纽带,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做到切实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水平可分为四类:

1 学习基础很好又具有一定的资质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而这些学生是以后所谓“特优生”,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有特优生的潜质,她们是刘璐玉 ,孙英豪,马明鑫,梁辰源等。对这些学生要严格要求、施加压力、确定高目标。

2 学习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但潜质不很优秀的学生有姚自强,王亚龙,张博文等,对于这些学生重在能力的培养,由于这些学生往往自觉性较强,但有畏难心理,所以要求他们多做些难题,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

3 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目前学习成绩不很突出,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还有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是:侯岚峰,杨草旺,李云龙等。这类学生要教以学法,多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重在督促、检查,施加压力,限时限量完成学习任务。

4 再一类学生就是所谓的“学困生”和“双差生”。其中“学困生”

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讽刺、多督促、多辅导,决不能放弃不管。“双差生”则经常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感悟和情感。在教育中,对待优秀生,我是严格要求,常常对他们敲边鼓,以示警醒;对中等生,我是赏识、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对待后进生,我会在班级中尽力营造一种平等、友爱的氛围,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的价值 。

五、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和谐班级

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因此,我对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天天抓。每周班会讲一个安全事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与纠纷,则及时进行疏导与教育,及时化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班级和谐团结。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而杂乱的,作为班主任,我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不仅需要热心和爱心,同时还需要耐心和诚心,要用良好的心态看待问题,用健康的心态解决问题,要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德育心得体会2

这一次我很有幸参加了第二期德育干部班的培训,针对5月份的两天培训,我主要有以下较深的体会:

感谢教育局为广大德育干部的成长搭建舞台,感谢进修学校精心的工作安排,尤其还编写了“德育干部培训班通讯录”等,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库,通过精心组织的各类讲座和学术研讨活动,学员之间的交流活动中,加强了联系和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德育研究氛围。

刘次林教授的“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简介”,使我们对于孔子、墨子、杨朱、老庄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对“人性论”“君子戒”“君子尊五美”“仁”“礼”“仁礼关系”“义利统一”“无为无不为”“无用成大用”“儒”“佛”“道”等思想有了具体的了解,自我感觉德育传统思想一下子渊博起来了。同时,对“美德”和“恶德”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明白了“道德的相对性”等。记得刘教授说“很多时候有的老师在不住的骂应试教育,甚至在学生面前也在骂,可对待学生,却自己又偏偏在执行着应试教育,边骂边做,自相矛盾,效果会好吗?现行的机制我们无法改变,且我们又不得不做,那我们为什么不停止骂?去快乐的接受呢?去快乐的教学呢?”这段话对我很有启发,一语击中了我们如今教育教学的一个要害。绩效工资的实施为什么没有提升我们有些教师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很好的反思,相信只要觉悟了我们刘教授的话,就能提升我们教育教学的幸福指数了。

陈默教授作了《学校心理教育的架构和运作》报告,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行在校学生心理状况等要素,尤其是分析了现行家庭教育的现状,生活贵族化,前呼后拥,而现实生活的竞争残酷,造成了反差太大,孩子们找不到价值感,形成了如今孩子“不怕死,但怕苦”的倾向,导致了5个孩子里面都有1个心理不健康,无法投入学习,成绩下滑,网络成瘾,变态同性恋等不良现象等。为我们建构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管理架构”,并对校长室、教导处、心理教师、教师、班主任、家长等具体工作做了很详细的引导,对学生戒除网瘾做了一个系统、专业、操作性很强的报告,对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起到了积极的知道作用。

面对中小学这些心理方面的新形势,如何创新德育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德育的实效,这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创新思考的问题,“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全程德育,全员德育”,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我们应该把德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当作研究的课题,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德育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为中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德育心得体会3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1、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

2、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3、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小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德育心得体会4

没做班主任之前,总听到老班主任诉苦:班主任工作,每天从早跟到晚,总有忙不完的事,有时还提心吊胆,担心学生出问题,还担心会被政教处扣分影响到班级评比。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利用德育内容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优势来发展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和感动呢?

一、亮出自己的微笑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我爱微笑。在任何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可以说,微笑是我们面对问题时最好的解决方式。我们人民教师的服务对象不是机器,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如果学生害怕教师,则必然会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内外如果放下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学生课外也会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出现笑脸相迎的场面。于是,“亮出自己的微笑”便成了我的座右铭:我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尽量用启发、讨论、商量的口吻上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常挂在嘴上。另外,学生犯错时不能一味指责,更不能用讽刺、嘲笑的口吻批评,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在校内校外,见了学生,我也会热情主动地与他们打招呼,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做法使师生关系大大融洽了。学生在作文里给了我这样的评价:语文老师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面对同学,我们上您的课没有压力,说实在的,您的温柔、善良都让我们想进一步与您接触,成为知心朋友……这使我非常感动。确实,我希望学生从我这里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善良、宽容、友情……

二、理解、尊重可以缩短距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缺点。”凡事都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我的理解就是先尊重后了解,理解加体谅,甚至适当地宽容。任何时候,作为教育者,对待学生,我们都应该优先考虑孩子的自尊,并积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上个月在我班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坚信尊重学生的重要性。那天,学生杨某突然来跟我说,“他的一百元钱放在衣服的口袋里被偷了,并且他还怀疑是陈某偷的,因为陈某睡在他下铺,经常坐在他床头边换鞋,而那件装有钱的衣服就放在xx床上”。“xx,又是他”,我不禁眉头一皱,“他可是我们班操行分最低的,什么坏事都跟他有关,这回我得整理整理材料,处理处理他才行”,于是,我像公安破案一样,把最后离开宿舍的那几个学生一一排查,但其他学生都说没有人发现谁在作案,并且也不是xx最后离开的。没有证据怎么能乱下断言呢?并且他和xx可是同一个村的,从小一起玩大的,这事被传出去,双方家长怎么看待呢?这件事可不能草率处理。当晚正好是两节语文自习课,我就布置了一篇作文题———《学会转身》,顺便做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当时我注意观察,发现xx的脸总是红红的,坐得很不自在。晚自习下课后,陈某主动来找我,交代了事情的经过,他说他会把钱偷偷放回xx的口袋,并且希望我不在班上公开点名,我第一次看见他哭着承认错误,他还说他很怕失去xx这个朋友。我答应他可以不在班上点名批评,但他最好能跟xx主动承认错误。过了几天,我发现他俩又走在一起了,而且这一月以来,xx没有被扣过一次操行分,可能是我当时的理解和宽容,给足了他面子,挽回了他的自尊吧。学生犯错时不要一味指责,试试不惩罚,不对立,换个心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耐心地倾听

“善于换位思考”是教育理论中出现比较频繁的词语,如果我们有耐心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那么很多事情就会顺利解决,不然欲速则不达。记得两个星期前的一天,我去检查午休时,看见校警匆匆地迎面向我走来,火冒三丈地说“你班男生不服从管理,刚才跟我干起来,把我鞋子全弄湿了。”我当时一怔“这还了得,打架也不应该找校警啊”,我火速地随校警冲进宿舍,把打架的学生从床上一个一个地拉出来,并且叫他们全趴下,向校警认错,没想到更让我生气的是,无论我怎么下令,他们都纹丝不动。其中,我班最高大的xx就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觉得我们没有错,你最好了解清楚再发话。”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耐心地听事情的缘由,原来他们这几个高大的男生特别爱打篮球,午饭后他们结伴打球,午休铃响才收球回去,然后想洗个手就休息的,结果校警因为他们迟到这两三分钟,不允许他们洗手发生了争执,并且校警还先动手打xx,其他同学看不过去,才跟校警论理的。于是我和他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在聊天中,我告诉他们在学校要服从管理的重要性,在与长辈发生争执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我承认刚才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就叫他们趴下认错是很无理的,结果xx也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由此可见,只有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努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体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样学生才会信赖你,向你敞开心扉,教师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有付出就有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学生也是人,既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们需要教师的尊重、爱护和帮助。记得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上课时都要停下来咳几分钟,才能继续讲课,我所教班的学生xx偷偷递给我一张字条,说“老师,这是我家治咳嗽的祖传秘方,你不妨试一试”,说完腼腆地低下了头,我看了看纸条,上面写着“一点红”。他又补充说,“我每次咳嗽,都是吃这个好的,如果你不认识这种草药,放学后我可以帮你找。”拿着这张字条,我竟觉得眼睛有些发热,不管这药能不能管用,我都要试试,因为我不能辜负学生对教师的一颗关爱之心。看着xx略为羞涩的脸庞,我不禁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在一个晨读时间,我找他谈话,让他认真学习,争取提高学习成绩。没想到我这不经意的一举,竟让这小家伙如此上心!他用另一种方式让我感动得不得了。说实在的,教师关爱学生,乃分内之事,我从不奢求得到回报,但望着手中的处方,我知道我确确实实得到了回报!可见,教师尊重学生,无私地关爱、帮助学生,无形中也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人师表,又有什么能比培养出有爱心的一代更值得欣慰呢?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必须把给学生一个感动的理由作为德育追求的目标。“一分严格之水,掺上九分感情之蜜”,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一个人格健全、感情丰富的人,同时,德育工作的内涵也才会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德育心得体会5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德育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多年来,本人在抓班级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建设,强化班级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作法如下:

一、关心和了解学生,密切师生感情

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必须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为此,要求班主任平时多和学生谈心,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经常采取布置学生写周记,假期间向班主任写信等方法,五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谈自己的学习,生活及思想情况,写出自己的心理话,以及对班级工作的看法,也可以对班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批评意见,还可以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苦恼、希望、欢乐等,从而大大加强师生间相互沟通与理解,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我应尽可能地多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的课外活动、公益劳动、卫生打扫、参观访问等活动,班主任都应努力去参加,以便随时掌握学生思想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随时掌握他们在思索什么、议论什么、追求什么等。他们把爱的需要迁移到班主任老师身上。他们极希望教师也能像母亲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所以他们极看重教师对他们的态度,甚至对教师的一些细微的表情都很敏感。如果教师把爱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具体事件中,化作一股股暖流,送到学生的心坎上,他们就会信赖老师,就会自然打开接受教育的闸门,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由于加强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学生有心理话能向班主任倾吐,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集体观念,增强凝聚力

集体是有着共同的目标,经过严格的组织而形成的统一群体。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形成集体凝聚力,所以班主任除了组织他们学习外,还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争创优秀班级的竞赛活动,开展比、学、赶、帮、超等活动,努力培养“勤劳、守纪、团结、创新”的良好班风。班主任组织好学生参加校内各项竞赛活动,鼓励他们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争光添彩。

(2)是根据培养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好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及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召开争做“文明守纪的三好学生”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对对红”的活动及学习比赛等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3)是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状态。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希望别人能把自己当大人来看待受到别人的尊重,我就十分谨慎地把握好分寸,有抑有启、以启作洁;有的学生有好胜心,但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太差,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就引导学生发展道德认识,锻炼他们的毅力,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己取得好的效果;有的学生有上进心的愿望,但是意志薄弱,我教小学毕业班中有两名因学习不好,怕考不上中学的心理矛盾,因此,掌握他们的心理,因势利导,给他们及时教育和帮助,鼓励他们同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点燃起来他们求知的欲望,他们经过努力终于考入中学。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形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改革班干部制度,培养自制能力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活动交往的位置和对象,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向心力。为此,班主任改变传统做法,改革班级干部制度,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譬如:我在班内实行班干轮任制,每一个月就评选一次班级干部。先给他们讲清班干部应当具备的条件,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助手,要发挥小干部的核心作用,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然后,他们都争着要求当选。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又便于在工作实践中考察了解,发现管理人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班委会,使之成为团结全班同学的核心。五年级下半年又实行了“小班主任”制度,即每周一轮,让学生轮流当值周班主任。实践证明:实行班干轮任制和“小班主任”轮换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条件,教师教给他们开展工作的方法,组织他们研究,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放手让他们工作。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管理能力。这种做法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四、校内外严爱结合,扎实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其实抓好班会,解决学生思想、行动上出现的问题,上课积极发言,课下及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值日等是我们师生在班会上常探讨的话题。同学们之间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安全教育。我们班同学宋磊爬高,不小心摔坏了胳膊,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班会上我没有严格指责他,而是让他好好想想,谈谈真心话,宽容和谅解也是教育。那带来浓浓的爱意的豁达,一定会让学生动情的。何美玉是个聪明的孩子,早已知错,一番实实在在的话语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有意义的安全教育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学生有错误和过失时,只要我们善于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当作春风,化作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帮助他们改过,相信“坏”的学生也会因老师的真诚而变好的。

所以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受到各方面的制约的。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进行全方位教育。在校内,我这个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汇集班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沟通并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校外,我和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定期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经验,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由于我坚持把德育建设放在班级工作的首位,所以促进了班级管理,形成了尊师、守纪、团结、创新的良好班风,学生的素质切实得到了全面发展,基本功也更扎实。我班学生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又已结束,而在这一学期里我又一次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琐碎,特别是德育工作,让我感触颇深。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心理结构也随之发展、变化。高年级学生自尊心的外在表现更加强烈,同时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我在庆幸高段学生班务方面可以帮我分担一些的同时,也在承受他们时不时出现的有关心理上以及行为上的问题所带来的烦恼。

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但他们却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他们渴望被理解、被重视,而他们却又觉得老师和家长们却又不够理解,不够重视他们,因此他们就想出各种方式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去挑衅老师的威严。

我班有一位男生,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在我接这个班之前一直是这个班级的班长,后来经过新学期的重新投票,他没被当选班长,而成了一个副班长。我当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之后,我发现他并没有一个前任班长该有的风范,他爱恶作剧,爱欺负女孩子,有时还爱和任课老师顶嘴。终于有一天,他和一位任课老师吵起来了,原因是他认为老师冤枉他没写作业,最后事情在我和家长的调节和疏导下,他去向那位老师道歉了。但事情并未结束,接着他接二连三的在其他任课老师的课上捣乱,使任课老师怨声连连。此时,我奇怪了,纳闷了,以前的一个一班之长,难道会是这样的吗?我想得找个机会和他谈谈。

终于有一天,其他同学都上信息技术课了,教室里就只剩他一人,我想这正是一个谈话的好机会(因为据我了解,他是非常好面子的一个孩子,他认为被老师叫办公室是非常丢脸的)。于是,我不动声色的从他身边坐下,问:“怎么没去上信息技术课?”他警觉的说:“我有点不舒服,所以向老师请假了。”“哦。”我表示知道了。接着我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用非常真诚的语气说道:“小k,其实老师很早就想和你好好谈谈了,我相信这段时间你心里肯定非常不好受,你不是一个会故意和老师作对的孩子,否则,以前的老师绝对不会选你当班长,你说,是吗?”也许是我的一席话打动了他,又或许他真的需要找个人来倾诉倾诉,于是他向我说明了最近为什么爱和老师作对,为什么爱欺负同学的原因,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填空心中的那份失落,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班长,而突然同学们却不再选他了,他觉得不能接受,所以他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我告诉他要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很容易,但关键是起的作用到底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呢,如果是反面的话,大家只能会离你越来越远,因此,要想重新树立你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那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自己的能力。经过这次的谈话,小k果然改变了很多。而作为班主任的我,经过了这件事后,也使我明白了许多。

的确,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你对学生不了解,那你该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又能如何信任你呢?对于心理正在逐渐发展的少年儿童,如果为师者不能多一点理解,多一些关怀、宽容,他们的心理又怎么能健康地成长。

德育心得体会6

德育实践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作为品德育课的教师必须懂得小学德育实践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他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注意学生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讲课要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注意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反复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联系我们的教学实践,针对德育课的教学方法谈点粗浅的认识。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即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又是彼此密切关联的,他们之间的矛盾运动便构成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

德育心得体会7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德育心得体会8

20xx年5月14日、15日,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家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不胜欣喜。

在这场珍贵的讲座上,冯教授没有用讲稿,课件也极其简洁,甚至一直站着。冯教授具有亲和力及深含哲理的讲座始终让会场充满了令人愉悦的气氛,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大家的风范。在他睿智的教育故事及不凡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其对教育事业无悔的执着、澎湃的激情,在此想谈谈听完冯教授讲座后的几点体会。

一、感动于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冯恩洪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他在1985年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道的见解及思考。1987年他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指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接着在1990年他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而后1993年他倡导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在20xx年他又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冯教授的工作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知识、有思想、有胆略的老师。

二、感动于冯恩洪教授“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的理念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

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所倡导的“因材施教”,至今仍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冯恩洪教授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若想达成统一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合理,“以学定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适合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科技迅速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教育为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及要求。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位成功的教师呢?我认为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之外,更应该是能将学生在校的“接受教育”,甚至是“忍受教育”成功地转变为“享受教育”。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爱学”。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生动性、趣味性、全面性地开展工作。

三、感动于冯恩洪这位高龄教授每天一小时的学习精神冯教授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听冯教授讲即使再忙碌,一天中没有学习一小时的话也会在半夜醒来自觉地把这一小时的学习时间补上。看着台上年近七旬的冯教授,我不禁羞愧万分。论精力,我正处青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论学识,我胸无点墨,有太多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学习。尽管也会时常学点东西充充电,勉强着上上公开课,但我一直清楚自己与名师的距离相差甚远。人常说“贵在坚持”,二十多年的每天一小时学习使得冯恩洪教授成为一代名家,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应该善于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希望自己能紧紧跟随教育前辈们的脚步,通过不断努力,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德育心得体会9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都积极创新,谋求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在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研,思想品德评价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进步。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速的多层面的变迁,旧有的、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和德育范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新要求,经验的、落后的德育举措和方法步骤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文化和价值多元化猛烈地冲击着学校德育。青少年学生接受新事物迅捷,对新的价值观念敏感的特点,使得其常常在外界诱惑或内部不正当的需要的推动下,产生不少与德育工作者教育初衷相违背的行为,如自觉性差,自制力弱,行为失范,心理缺失,道德伦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给目前中小学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还能暴露出德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缺少情感上的激励与引导,缺少活力与魅力。也难怪德育很难真正打动与感染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德育厌倦,主观能动性丧失,师生关系失调,这样以来,德育低效或实效性不佳就成为一种必然。

德育实效性差,不仅意味着投入的德育资源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必须清楚看到,不讲求实效,是德育形式主义的表现,这样的德育不会有生命力,而且会使人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因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

一、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

目前,中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学科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实施的,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德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操作过程中,认为导致德育实效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值得反思的现象。

一是中小学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笔者曾在本校及周边一些兄弟学校进行调研,也发现了不少德育的所谓亮点。

如一所初中制订了详实具体的德育制度,《学生在校一日规范》、《班级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德育学科渗透实施方案》等一应俱全,涉及德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是细枝末节,实令人汗颜,但与校长的交谈中才得知,学校规模不大,不可能安排几名专职人员进行常规性检查考核,德育主任又坚持代课,故而检查考核只能落空,象征性地填上这样或那样的符号,再加之德育工作不可能全部被量化,如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对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等,这种考核也就失去了很强的可操作性,不可能给出班级及至班主任的准确评价,导致班主任工作上、人格上的尴尬,究其制订制度的目的而言,校长只苦笑一句:“上边(领导机构)检查时,有‘制度是否健全’一项”,也就是说,这些方案的确定,目标是应付上边的,只考虑到上面下达的德育任务,而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品德基础和品德需要。

无独有偶,本学校也曾经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文艺表演活动,当羁押的少年犯动情地向母亲忏悔,向师生谢罪之时,大部分同学爆之以热烈的掌声。

听着这刺耳的掌声,笔者深刻地意识到,我校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对学生及其品德形成与发展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切合学生实际,只求有色有声,轰轰烈烈,而忽视了学生有可能将其作为文艺作品而称赞的可能性,道德内化的功能已全然丧失了,还不能不说是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是德育定位不准或者偏移。长期以来,受形而上学和认知主义思维的影响,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误区,把学校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和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中一个单独的实体,试图单靠单独的德育课程,单独的德育机构来实施德育,仅仅在专门的时间里,由专人去搞德育,而没有形成全部门、全员和全时空抓德育的意识,这又怎样保证德育的实效,表面上看来是对德育的重视和强调,实际上已演变成一种地位和价值的偏移和变相缺失。同时,因为德育被抽离而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就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目前,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和升学教育的模式,德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十分严重。

三是德育脱离生活实际。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在内容上存在着过于强调道德的知识体系化和逻辑化的倾向,而只是依靠学校教师,在封闭的“思想无菌室”里传输理想化的道德信息,提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与现实道德实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出空疏的特征。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具体道德情境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帮助不大,学生很难形成道德体验,因而表现出对德育的厌倦,很难产生兴趣。不单如此,道德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并体现在生活世界之中,它如果离开了生活实践,就必然丧失生命力。而笔者所接触到的现实情况是,学校里校长或德育处开会讲德育,做几次报告,开几次主题团会,或者搞几次德育活动,就认为可以使学生思想道德实现质的飞越,真是天方夜谭。不注意把德育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不注意把德育同社会分析评价结合起来,不注意把德育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不注意把德育同师生交流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综合做功,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养成至善的学生人格,因而便不可能取得德育实效。

四是德育方法过于简单。

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简单的基本定式,其主要表现有:注重单向灌输,弱化主体作用。

在德育中较多地关注学生的认知或知识层面,在信息传达上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认同特征,用既定的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防范学生的行为,其动力系统是外在的,学生不会产生独立的情感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青少年学生道德自觉性的发展和道德自主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不会产生内在需求,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多的控制、惩罚,会导致学生的恐惧和逆反心态,形成表里不一的言行方式和人在德育中而心在德育外的“精神游离现象”,更有甚者,教育者将遭受质问和反判,权威被挑战和怀疑,由此,教育者主宰的约束防范式德育会步入低效的迷谷。

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敏感性,就会被教育者所封杀,只知道背诵道德条文,把口头的道德言说与自己的生活行为相分离,丧失独立个性的创新精神。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管理对策

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构建有魅力的德育,就必须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真正做到理念上的更新,从实际出发。

一是要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德育工作者务必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德育实际中去,以德育科研推动德育工作的改进,增进德育工作实效性。

首先,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规律,充分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社会生活实际,看到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文化,道德和价值多元化的现状,把引导和澄清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文化、道德和价值混乱作为总体目标,面对全球生态化、网络化和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大趋势,引导学生慎重思考主体生命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能动作用,创造价值,从而在纷纭繁杂的价值领域选择牢固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命质量意识,并且用宽容的精神,将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沉重的应试压力下解脱来出,摆正德育的功能取向和目标取向,勇于反思,敢于质疑,大胆实践。

还要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做出相应调整,遵循学生品德发现规律和年龄特征,使其深度和广度上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耦合,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在当代独生子女日益普遍,学生中个人主义日益抬头的状况下,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应该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其次,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实际,积极调研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学要素,作为一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熟悉和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并将此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要适时激活学生的道德动机,提供良好的榜样,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有意识模仿的心理准备下,形成道德信念,丰富道德情感,自觉抵制诱惑,培养毅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是强化德育实践。

学校德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因为德性表现在日常行动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生活的。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否则,将无任何效果可言,因此,有魅力的德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

笔者以为,在这里提出的德育实践的强化,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层面的特征,一方面,关注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的自我发展,它是从学生的道德体验起始的,相信人的德性发展的资源在人的道德体验,唯有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权利放在第一位,才意味着以人为本,才意味着德育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价值取向的,才是以尊重、关心、宽容、理解、爱心、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或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才是克服了定位不准的错位和克服了方法论上的固执的,此时的德育才能有效促发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会道德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行动,自觉发展其自我道德约束力,产生应有的教育效益。

另一方面,强化师生双向互动,现在的青少年生长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极大发展的时代,他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明显增强,在价值观选择上已不再受以往传统的、封闭的一元价值观的左右,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时常在自己的行为中实现一种新的价值追求,他们的一些道德观念本身就包含着新的社会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的萌芽,诚如孙云晓说的:信息化社会决定了两代人的双向社会化。这实质就是互动的过程,也只有在互动中,才可能促进情感意识和尊重意识的增长,促进想互的理解与价值观的认同与包容,而双向互动的要旨,就是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能够真正调动学生主体性活动。

在活动中,让师生双方都动起来,真正有了感动,有了理解,有了体悟。学校德育工作者要组织活动,却不能过分追求形式的热烈与场面的火爆,不能过分强调我校做了哪些活动,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活动,必须是让学生和德育工作者一起,在双向互动中践履道德,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学生自主选择,发展品德,内化道德内涵,这才是有效的德育活动。

还有一方面,是德育的实践不能以纪律为形式,强制的训诫、评价和奖惩,体现为一种道德的管制,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学生的生活行为,那就成了一种监督,道德主体就必然生活在处罚的恐惧和焦虑中,那么它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力,反而把学生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而这种重负,对学生来说,不亚于目前的学业负担,总想寻找机会来释放,一旦走出学校,那些清规戒律便不再发挥作用了,不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反而表现得更加顽劣和难以控制。所以笔者说,德育是持久的复杂的教育工程,缺乏了生活的实践性,便会失去应有的实效。

三是努力完善德育网络。要克服学校教育中德育不到位,游移不定和偏移现象,就要从根本上变革思维方式,克服分割性思维的惯性影响,用复杂性思维重新作系统思考。

其实,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首先就是要形成人人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在学校内建立必要的德育机构,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国家有文件规定,校长尤其是德育主任要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德育工作计划、时间、人员、经费的落实,健全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理顺德育处、班级、班主任和团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相互关系,确保德育合力的形成。校长和德育主任必须通盘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注意各部门、人员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发挥整体效应。

其次,要认清德育必须依托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育,以诸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的理论,要在学校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德育机构是主力军,但其他科任教师、职工、甚至其他各处,各教研组都是德育的生力军,要充分利用课程特点,想方设法完成好德育渗透任务。

再次,近些年来,许多私立学校,甚至公立学校都大张旗鼓搞所谓封闭式教学,准军事化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对应试教育体制下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反过来想,这又是一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他把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任完全交给学校,是不符合社会规律的,是在风起云涌的社会改革浪潮中,建立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孤岛,它断却了与外界的联系,丧失了让学生认识社会,与时俱进的精力和锐气,是一种最大意义的犯罪,因为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教育的配合与补充。

笔者认为,要在坚持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前提出,注意发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届的作用。目前的现状是家长参与德育方式过分单一,只是一种形式上参与,诸如开个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学生作业展览时有部分家长参与等,这种参与方式仅限于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处理,德育工作者也与家长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联络性质单向,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懂得也不敢和工作者提出个人需要。

我们应积极倡导心理层面的人际参与和制度层面的管理参与,让家长与德育工作者在较为亲切融洽的气氛中交流意见建议,甚至可让家长参与校务委员会,直接参与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形成完善的行政机制,形成相互信任的协作机制。社会各届的参与则更是凤毛麟角了。

其实,学生来源于社会,置身于社会大背景中,他同样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来自家庭的、亲属的、非新属的,沾亲带故的,素昧平生的,都出现在学校周围,都会与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作为一名出色的德育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就应将学生的成长空间有效把握,合理利用。

实践也证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学生将耳目一新,并可激发出更大创造热情,在此方面,笔者建议,可先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挖掘社会资源,请师入门,直接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如请老干部、司法人员入校,携手共建,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开设文化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提供社会性劳动实践场所等,利用大众媒体,丰富德育内容等。

四是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值得予以充分肯定,一般来说,我们主张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来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而在这三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倡师生共建共维护,这样学生才会珍惜学校的绿美化净化成果,激发荣誉感和责任感。

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彰显的是规范和约束作用,告诫师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便赘述。

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则是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了有效推动文化建设,校长必须根据学校发展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学校作出长远的、全局的考虑,然后利用自己和领导班子的榜样作用,发挥模范作用,推动目标实现,还必须激励全校师生,朝着所预定的形象发展,形成独特文化,成为一种象征,当然,离开了师生的活动,校园的精神文化产品不仅失去创造性、继承性,而且原来的精神文化传统也不再存在生命与活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变被动的接受传播知识为主动的运用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而一旦这种人人努力为校园作奉献的氛围形成,学生的德育目标就业已实现了,学生的情操、品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

德育心得体会10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德育心得体会11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进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以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上风,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忽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中小学生作文大全网”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由于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假如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成人,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所以,我就捉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行政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如: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练习《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猴子过生日了,很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蚕姑娘送来了漂亮的丝绸裙子;小蜜蜂送来它亲手酿的蜜。小猴子一边收礼物一边道谢。这时候,小老鼠也来了,它给小猴子送来了一篮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我忽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这可是小猴子最爱吃的东西啊!”于是同学们就各抒已见,有人说:“小老鼠自己不会种桃子,是偷来的。”有的说:小猴子不能要别人偷的礼物。”有人说:“收下别人偷来的礼物就即是和小偷同流合污。”教师顺势问:“做小偷有什么危害呢?”学生便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偷大了就要判刑,严重的还要枪毙。接下来我又播放了一组有针对性的教育动画片。内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于屡教不改终极走上违法的道路。看后同学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今后要老实守纪,决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人们的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事后两位从家里拿钱的同学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决不再犯。

同学们也初步懂得了自怎样做人的道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天子”、“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我教学《别说我小》一文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教师说:“丁丁确实是个能干的孩子,他做那么多的事。那么我想我们班的同学也很能干,肯定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有的说我能帮妈妈做来料加工;有的说我能帮奶奶穿针;有的说我会帮妈妈做生意……根据汇报情况教师给予表扬。接着,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课件,题目是:章鱼当考官。在内容没有出现之前让学生猜一猜,章鱼考官是笑脸还是哭脸。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学们就拼命的猜:“笑脸!”“哭脸!”……在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答案时,再请一个同学上往点击鼠标,当章鱼出现的是笑脸时,猜笑脸的同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大叫一声:“耶!”脸上露出自得的神情。原来是冬冬在帮妈妈洗碗,章鱼对冬冬的表现表示满足,所以露出了笑脸。接下来同学们又会使劲的猜:“笑脸!”“哭脸!”这次章鱼是哭脸,同样,这次猜哭脸的同学也会大叫一声:“耶!”由于,小红坐在床上大叫:“爸爸,快来帮我穿衣服!”章鱼对他的表现表示不满。实在,这是将一些自理内容编成判定题,让学生进行辨别,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最后一个环节是穿衣、叠被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比赛结束后,进行评选,评出今天的劳动之星,教师及时给予奖励。评上劳动之星的同学特别感到自豪。没评上的同学便会向他们投往羡慕的目光,并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努力争取。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希看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期结束后,教师将要向家上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学生在猜猜做做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了自理。

四、增强未成年人孝敬意识:

孝敬父母、爱国忧民、敬亲睦邻、乐善好施、敬老爱幼、勤劳节俭、敬业乐业、见义勇为等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气节,在如今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统的美德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炎黄子孙的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宝贵财富。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如:我在教学《奶奶病了》之后,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上风设计了很多的具体情节,有小孩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也有上学路上遇盲人的;有家里来客的……等等,让学生进行擂台比赛。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处理得最恰当、公道。其中有必答题、自选题和抢答题,每题20分,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抢答题由教师确定,自选题由学生上台确定。请观众判定,教师裁决,到时候看谁的累计分数最多,谁就是本次比赛的擂主。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未成年人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在各种情况下如 何往尊重、理解、孝敬长辈的,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努力,捉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启动未成年人的情感,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的人材。

德育心得体会12

一、德育教育的内容。

要实现德育管理的科学化,必须建设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队伍,并按国家有关德育教育教学的政策、法令,用卫生、文体等其它管理工作也不相同。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小学德育教育要与学校的教育要求相适应,要遵循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品德教育规律,还应符合学校管理的规律,这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最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武装德育工作者的头脑,不断更新德育观念,这是搞好德育管理的思想基础。对德育工作实行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科学管理,抓好德育的常规管理(包括教学和其它活动),搞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和班风、校风的建设等。这些是衡量学校德育工作是否正轨,学校管理秩序是否稳定,工作是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标志和体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德育工作进行质量检查、考评、评定和总结,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也是加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

学校德育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德育工作的正确开展,高质、高效地实现德育的目标和任务,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功能。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是与其它管理不同的,主要指不但与社会成年人的政治思想教育管理不同,而且与学校的教学管理、

学校的德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的总称。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养成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者、管理者,根据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科学原理,通过管理过程,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较好地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和任务。

三、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任务。

学校德育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完成学校德育任务。为完成学校德育任务,从管理角度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学校德育的方针、政策、指示的规定。德育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政治性、现实性的特点,经常随社会变化而变化。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能使学校德育更积极地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发挥其社会功能。

2、有效地组织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合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成果。这些影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合力,积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德育管理工作,将多种教育力量和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把它统一到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上来,才能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3、组织好管理过程,保证实现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通过管理过程实现的,要发挥好各项职能,就必须组织好管理过程,抓好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总结等各项环节。

4、积极探索管理规律,努力提高管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管理者积极探索德育教育规律,住思想变化的新特点,研究德育改革的新思想和新经验,这样才能使德育管理达到科学化。

德育心得体会13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抓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担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要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

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戴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来,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量化管理要求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要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几本班刊,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我班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大组、再从大组到全班,进行竞争。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的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

德育心得体会14

暑假的德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德育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

践中检验自己。

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

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

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德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

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等问题。

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

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

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

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德育心得体会15

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真可说是千变万化,德育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思想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阵地”。那么,究竟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下面谈谈我多年来这一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要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

德育内容应该说在各语文学科的教材里都有所体现,因为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做到教学育人,切实履行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要善于分析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

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刻苦精神;所以在渗透德育思想时要十分注意找到“兴趣点”,它是否被学生接受。是否有力于学生发展。

三、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四、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想根源,严而无格;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第五篇: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又已结束,而在这一学期里我又一次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琐碎,特别是德育工作,让我感触颇深。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心理结构也随之发展、变化。高年级学生自尊心的外在表现更加强烈,同时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我在庆幸高段学生班务方面可以帮我分担一些的同时,也在承受他们时不时出现的有关心理上以及行为上的问题所带来的烦恼。

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但他们却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他们渴望被理解、被重视,而他们却又觉得老师和家长们却又不够理解,不够重视他们,因此他们就想出各种方式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去挑衅老师的威严。

我班有一位男生,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在我接这个班之前一直是这个班级的班长,后来经过新学期的重新投票,他没被当选班长,而成了一个副班长。我当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之后,我发现他并没有一个前任班长该有的风范,他爱恶作剧,爱欺负女孩子,有时还爱和任课老师顶嘴。终于有一天,他和一位任课老师吵起来了,原因是他认为老师冤枉他没写作业,最后事情在我和家长的调节和疏导下,他去向那位老师道歉了。但事情并未结束,接着他接二连三的在其他任课老师的课上捣乱,使任课老师怨声连连。此时,我奇怪了,纳闷了,以前的一个一班之长,难道会是这样的吗?我想得找个机会和他谈谈。

终于有一天,其他同学都上信息技术课了,教室里就只剩他一人,我想这正是一个谈话的好机会(因为据我了解,他是非常好面子的一个孩子,他认为被老师叫办公室是非常丢脸的)。于是,我不动声色的从他身边坐下,问:“怎么没去上信息技术课?”他警觉的说:“我有点不舒服,所以向老师请假了。”“哦。”我表示知道了。接着我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用非常真诚的语气说道:“小k,其实老师很早就想和你好好谈谈了,我相信这段时间你心里肯定非常不好受,你不是一个会故意和老师作对的孩子,否则,以前的老师绝对不会选你当班长,你说,是吗?”也许是我的一席话打动了他,又或许他真的需要找个人来倾诉倾诉,于是他向我说明了最近为什么爱和老师作对,为什么爱欺负同学的原因,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填空心中的那份失落,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班长,而突然同学们却不再选他了,他觉得不能接受,所以他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我告诉他要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很容易,但关键是起的作用到底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呢,如果是反面的话,大家只能会离你越来越远,因此,要想重新树立你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那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自己的能力。经过这次的谈话,小k果然改变了很多。而作为班主任的我,经过了这件事后,也使我明白了许多。的确,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你对学生不了解,那你该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又能如何信任你呢?对于心理正在逐渐发展的少年儿童,如果为师者不能多一点理解,多一些关怀、宽容,他们的心理又怎么能健康地成长。

下载德育教学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心得体会 桃山林业局中心小学 吴立云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

    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心得体会 五龙中心完小潘玲艳 一名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一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

    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心得体会 于我而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仿佛永远都只是书面用语,永远只在我的作文中出现。一边写着“学会向父母感恩”之类的话题作文,一边对父母颐指气使、大声吆喝......

    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2012.7----2012.12) 保太学校 彭贵平寓德育教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中,是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在学科......

    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心得体会1 此次我有幸参加了市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使我深深的感到对德育知识的缺乏,虽然我从教将近十年,但我觉得在德育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还远远不够,......

    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心德体会 保太完小 杨勇 在这一个学期结束之时我对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如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注......

    德育心得体会

    地球是个大家庭,人人需要讲文明。保护自然环境,章现社会文明。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创文明社会,建美好家园。人人需要文明社会,社会需要人人文明。树文明新风,建美好......

    德育心得体会

    2010/2011第二学期德育心得体会 史各庄中学 崭新的世纪,伟大的变革,在这个日异月新的时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代赋予了我们艰巨的历史使命,因此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