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1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情境,其中别具匠新的应该属“为外国朋友画学校地图”的情境了。这样的情境合情合理,较为真实,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由于我的疏忽大意,使这较为真实的情境变的有点假,不客气的说是一种欺骗。
在学生到实物投影前交流同桌合画的学校地图时,我只顾顺应过渡到自己下面的教学环节,而马上说“由于他们的画法不一样,使大家交流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通常把地图的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统一起来”,并没有及时对下面的同学进行反馈,课堂教学结束时也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地图。结果下课后,我发现:有的同学用这张地图叠成了小飞机;有的同学干脆揉成一团丢在垃圾桶里,居然没有一个同学来问我这张地图还给不给外国朋友了……这让我不由的反思自己:为什么我的话有头无尾呢?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老师那虚假的情境吗?难道所谓的情境就意味着欺骗?
其实,我只要最后说一句:“下课时把你们的地图交给老师,相信外国朋友们看到了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样,不仅保存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同时也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然而,每一堂课总是与完美擦肩而过,遗憾:一个无言的结局……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2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这一章看起来很简单,让学生认识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并且知道其中的一个方向,能够判断出其他七个方向。
由于小学生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上课伊始,我尽可能的给学生以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亲身感受,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告诉学生学校的四个方向后,让学生说说学校的八个方向都有什么?学生说得很好。可是,到了课堂上,我告诉学生一般方位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知道其中的一个方向,让学生判断其他几个方向时,同学们往往把图上的方向与实际的方向混淆,这是我倍感困惑,本来认为很简单的问题,没想到会出现如此效果。
三年级人数偏多,学生认知能力、知识层次差异很大,学习兴趣本来就不浓,如果课堂教学思路模糊、知识点含混,必然会使学生学习兴趣索然,出现学风不振的局面。
经过反思,我把判断方向的方法归纳为三种:
一是:截取小学课文里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段话,把已知的方向与截取的话吻合,其他几个方向就显而易见了。
二是: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把已知的方向与截取的话吻合,从而判断其他方向。
三是:制作一个简易的方向标,标明八个方向,把已知的方向与方向标的方向吻合来判断其他方向。
通过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易记、易掌握,还不会出错。
在教学“谁在谁的什么方向?”时,学生往往把参照物选错,出现相反方向。如:小明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学校是观测点,而一些学生往往把小明家当观测点,从而出现相反方向。
上课时我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问题出现后我才认识到观测点的认定是很必要的,所以我开辟了一节课的时间讲解“观测点”,学生很快的能够分辨“观测点”和“被观测点”,在回过头来让学生判断“谁在谁的什么方向”,学生迎刃而解。
通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使我深深的领悟到:学生学不会,必然有阻挡其认知的羁绊,所以我们要在恰当的位置,为他们铺设台阶。
在教学认识路线时(一般是上北下南方向),学生对方向掌握的不够熟练,有时还会出错,所以我干脆教给学生“从左向右是东*方向,从右向左是西*方向”。具体说“右上东北,右下东南,左上西北,左下西南”。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的比较牢固,不再出现错误了。
这是我想到:数学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知识的验证过程,体验越深,感悟越多,训练越多,掌握越牢固。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3《位置与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左、右”这些相对位置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谢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数学,就必然用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创造来体验数学。因此,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加深理解的重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分清“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在教学中,如果先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使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知道这些方向不会随观察者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再回到教室,集体交流,分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正确地辨认方向。在学生熟知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个方向之间联系与相对性,使学生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知道的位置与方向,绘制一张示意图。绘制时,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学生所观察到的东、南、西、北,是水平方向的,怎样在黑板或纸上画(表示)出来呢?这时,要向学生介绍:在绘制平面图时,一般情况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学生能够清晰地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后,要求学生描述某一物体所在位置,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是在某一“标志物”(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这一教学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标志物”(参照物)不同,所描述的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描述行车线路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这样的方向,这时一定提醒学生:上、下、左、右等,都是相对方向,不是固定位置,在描述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向东、向北、向南或向西”等词语,这样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方向。
总之,尝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4辨认方向这节课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情境,组织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1、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东南西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课前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实践活动,辨别了操场上的东南西北,做了记录,回到教室让学生把记录展示到黑板上,学生发现记录图中宿舍有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来不方便,提出转一下让宿舍都向下方,并进行了调整。这样做,学生体验了校园的东南西北,感受到统一方向绘制地图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认识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后,教师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省份,找一找自己的家乡,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家乡在我国的哪个方向,以及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交流,进一步认识了地图上方向。
3、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应用性。当学生学习了在实际生活中辨认东南西北的方法后,我设计让学生看从学校到华润超市路线图,说一说向哪个方向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4、善于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材料,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手表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5“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是最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一个知识点之一。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要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还要能让学生学会看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此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由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而且,此年龄段的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要借助形象为主。所以教学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学生在图上认方向已经基本学会了,但是当老师要求他们说说自己回家的路线,并把这条路线画出来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个能画出来,这就说明学生不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多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标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以有效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进而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思想。练习的数量不在多,而在有效。
本单元应依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适合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的自己想法,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通过活动,使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方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学生用多种策略解题,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简单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各自的学习差异,又可看到学生们的思维差异,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有效培养创新精神。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6这一单元的内容,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东偏北50度、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7刚刚接触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感觉很抽象。因为平时我自己就不太会辨别方向,给别人指方向也只知道说向左或者向右,向左拐、向右拐,但在新课程培训中听了一节示范课之后,我又感觉这一单元的内容很有意思,不再那么深奥。在查阅了教学参考和教案辅导之后,我确定了教学思路:
1、设问引入,引起学生兴趣
“你知道什么是定向运动吗”然后讲述最近电视中经常播放的一个有关定向运动的节目:两个小组要一起出发到达指定目的地,但沿途必须经过某些站点,而且要从前一站点取得到下一站点的指示,直到终点,看那个小组的行动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胜利者!从这个讲述中引出定向运动的概念: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和我军官兵非常熟悉的军事训练科目“利用地图按方位角行进”非常相似。
(1)了解定向运动的产生。定向运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诞生于北欧。早年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其中还散布着无数的湖泊,城镇和村庄稀疏地点缀在其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常需要穿越人迹罕到的森林,行走在时隐时现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地图和指南针就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地图和指南针,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在茫茫的林海中。
(2)定向运动的发展不少国家的军队发现,如果他们不具备在山林中辨别方向、选择道路和越野行进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军事任务,因此,军人不知不觉中成为开展定向运动的先驱。定向运动能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与定向运动自身的特点有关。它不仅对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学习使用地图有好处,还能培养和锻炼人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体能水平。平民百姓也发现,这项运动不像其他体育项目那样需要在经费、器材等方面进行很大的投入有一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展此项运动。
2、观察主题图,结合定向运动的知识,描述这个图中的场景,并想象自己在参加这场公园定向越野赛。小组内描述一下比赛路线,从而感受到这项运动中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并且思考如何确定个检查点的位置?
投影出示例1,确定八个方向,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用自己的语言描叙1号检查站的位置,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必须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小组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答案:①东偏北30。②被偏东60。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合适呢?最后明确:两种结果都正确,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这样,1号检查点的方向说成“东偏北30。”比较合适。接着我一起讲解了例2,处理了课后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发现还要用到量角器,来量脚的度数。
经过讲解和联系后,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果只是把学习位置与方向限制在课堂上,还是缺乏实践,不利于加深记忆。所以经过考虑,我决定把这个综合练习放到操场上进行,同学们一听到操场上做练习,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开始之前先要强调纪律,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后,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小红灯笼,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讲解游戏规则:一组负责藏灯笼,并在起始位置说出灯笼的方向与距离,二组按一组说出的方向和距离去寻找,找到之后一组再说出下一处隐藏点的位置,二组全部找到以后,还要说出回到起始点的方向与距离;然后轮换再做,其中我认为也比较重要的是,每组的组长要安排组员轮流说一次。经过这一次的练习,我发现在以后的学习里,只要是有“位置与方向”一类的题目,学生都特别有兴趣,而且掌握得很牢固。
经过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我感觉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实践于生活,学生是生动的个体,在合作活动中更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互相补充,最后达到共同提高!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8三下《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后,再来学习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在这个单元,学生要知道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还要会看路线图,根据方向来指路。对空间观念差的孩子来说,这个单元的学习简直是在云里雾里走,分不清方向。
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这么多方位,会辨认方向并指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方向
学生对太阳东升西落、北极星、指南针、夏天南风、冬天北风等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把他们的已知经验引发出来进行复习,自然联系到四个方向的认识上。然后通过变换位置指认方向,学生明白了位置的改变使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画下的方位图也不一样,为了方便看图,统一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画图方法。
2.利用各种途径来记忆方向
学生即使知道了方向,但指认起来依然困难重重,极易混淆东西、南北,更不用说八个方位一起记了。我首先让学生在每一幅图中标明方向再来辨认,减低难度。然后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固定的手势来表示固定的方向,如指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等。再通过游戏练习来巩固记忆,在练习中不断地指认多次巩固。
为了和抽象的题目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又想出了箭头记忆法帮助学生来记方向,把手势化为纸上的箭头,来记忆八个方向。在做题时可以直接用箭头来帮忙,从哪儿到哪儿,画箭头,然后认箭头方向就比较容易了。
3.同桌合作,多说多练多运用
学生总以为自己方向都认识,觉得这个单元根本不用老师教,自己完全可以解决,所以上课时注意力不太集中,老喜欢做后面的题目。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好上课的时间,我在一个内容的学习后都会让他们及时巩固,特别注意让他们互相说说,考考,指指。有时在学习之前就让他们自己先表现下自己会的。这样做,使他们上课时更投入,而且互相之间互相考察,也可以让会的教不会的。常常用游戏的形式,也让他们愿意主动听清规则和要求。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9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10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的更深刻的反思。
我在一开始介绍方向时,主动让学生自己的寻找以前认识的主方向,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新授课的教学上,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组、排找主人游戏过渡到利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地点,学生们能很快的接受,学习起来很轻松,只要稍加在确定角度的问题给予自然的指导,一节课就很好的能被学生掌握好。
相对位置的教学,我同样采取了利用位置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后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学上,学生们也能很快的切换观测点的思维,并且能用相对的方向描述两个地点的相对位置,教学效果也不错。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这次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学的反映不错,学生们测试的结果也好了很多,看来每次相同的教学,步同的方法,都能带来新的创新,教学需要创新!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11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本单元学完后,学生们对于准确地找准位置及位置的准确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应该是有所了解了。本单元我同样让学生独立完成及发现本单元所学知识与以前我们所学知识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涉及到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动手的能力的问题。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啃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
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西,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在我们所地图上有四个主的方向,但在各主要方向之间还有其他方向:如东偏北,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到底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这一问题,我反复让学生看书,让学生来发现“偏”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说的都是一个方向,但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个习惯性的用法,就是我们往往看角度较小的这一区域。记得刚教授这一课时,由于我是先让同学们放手去做,并没有先传授知识,结果好笑的说
法出来了,居然还有同学说,东偏东南的,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同学,我让他把他的想法说给我听,他说某个地方确实是东往东南这方向在偏。哦,原来是这样。因为,在三年级,我们学了位置与方向,讲了东与南相间的这一区域是东南,所以有同学就说是东偏东南。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是自己在思考问题,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在班上示明:东偏南就是从正东方向往正南方向偏,所以,我们习惯说东偏南或南偏东。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题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只有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时,学生才会发现数学的奇妙,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12今天上了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确定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教材的编写在原学习内容——“位置(一)”的基础上,加了“度数”“距离”两个元素。即原来只描述“甲在乙的东南方向”“乙在甲的西北方向”……现在要精确描述为:“甲在乙东偏南30度方向,距离500千米”……
(一)首先我抛出问题:“甲在乙东偏南30度方向”这句话里,哪个地点是观测点?”乙是观测点,即从乙地看向甲地。
也即以乙地为基准。这有点像“甲是乙的2/3”里以乙为单位1。我当即将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知识点建立了连结。(二)学习了准确描述两地相对位置的两个必要元素——方向和距离后,我抛出问题:假如“甲在乙东偏南30度,距离500千米”,那么“乙在甲什么方向,距离多少呢?”经过讨论、引导,得出方向相反,度数不变,距离不变,即“乙在甲西偏北30度方向,距离还是500千米”。
在描述方向时,一般我们描述度数小于45度那个方向,比如,东偏南30度,就是南偏东60度,但我们一般就说“东偏南30度”。(三)量角的度数是一个难点,一是不知道量哪个角,二是不能明确要量的角的两条边到底是哪两条。
于是,我针如何找要量的角的两条边进行了训练——东偏南,就是指向正东方的线是角的其中一条边,靠南边的一条线是角的另一条边。量角时,量东偏南的角度时,首先将指向正东方的一条边与量角器领刻度线重合,再让另一条边经过量角器,不能让另一条边在量角器外面。如果另一条边在量角器外面,则我们需要转动量角器,而不是把量角器翻一面。《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13这学期的教学时间很紧张,16周就得结束功课,没有时间做练习,那就不能靠练习来实现扎实掌握知识。这对我倒是不小的考验。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生更好的方法。教学如期进行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到了空间想象和动手的单元。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肯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希,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
既然学生认识的角是静态的,那么我就试着给这两条边配上不同的名称,用来区分不同的“角色”,判断好每条边不同的角色再来描述。在两物体间形成的角度,无非就是两物体间的连线和正方向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形成这个角的两条边我给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称,那条正方向的边叫做“主边”,而另一条边就叫“次边”。描述角度时就要从这个角的主边偏向另一边,另一边偏向哪就是哪,这样“哪偏哪”就是主边偏向次边。方法就是在名称上做了细化。这个孩子叫小红,那个孩子叫小明,无非就是给两条边起了名字而已。学生反而接受了这样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做题时不容易出错。因为这样的特征很明显,文字上以“偏”字为标志,主边在前,次边再后,在图上,以十字坐标为标志,主边永远在十字坐标上,这样建立起的一一对应学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错就少了。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的概念和名称是该给学生细化的,这样的细化不会使知识难理解,反而使知识更明确更规范。数学不就是一个很规范的科学吗?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在细化概念上继续走下去。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14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学设计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环节的设计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一是在室外辨认方向,二是在室内辨认方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具体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四、采用表格式进行路线描述是个好办法,既清楚又简洁明了。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总之,这节内容开始和最后一个环节,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教室的有效资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由何老师进行研磨。第一次试教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15第一单元的《位置与方向》已经按照进度用一周的时间上完了。
这个单元有四个例题,四个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会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学习看简单的平面图,了解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
3,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运用知识描绘路线图。难点就在于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运用着这四个方向判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学生根据语言的描述绘制示意图,或者根据实际方位绘制示意图,基本都没有问题。唯独运用八个方位词描绘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非常容易出错。
在对练习的处理上,也做得不是很好。练习的基本要求是,精讲多练。可是,实际的情况却是一节课仅能处理两至三道练习题,同等类型的练习题也没能得到充分的练习。
在讲解习题时,怎样才能让学生也能真正的参与进来呢?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效果差强人意。如何才能提高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时候,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三年纪关于方向的知识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怎么样量角的知识,因为这两个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学生才能比较熟练进行方向的确定。因此本课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接着,进行小组探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1.找到大方向。
2.确定角的偏向。
3.量准距离。
学生像这样慢慢的说,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练习做一做的时候,学生存在的问题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断或者度量不准;个别学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后来在张书记的知道之下,我意识到主要是课前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复习不够到位,导致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出物体位置这一课时的难点是:在准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然后确定单位长度,再标出距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多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物体具体位置的绘制。同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习思维。
本节课不够理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容易找错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准确;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绘图不清晰、书写不干净。这些都是在教学中要多多强调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今天学习的是体会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书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距离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为例题。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僧两人小组相互说一说北京和上海的相对位置。最后总结规律:相对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样、距离不变。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关键性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即参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要求他们在观察点画好坐标轴),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位置与方向》描述并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之上,加上前几个课时的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方法来进行描述。通过“两人小组说个人说集体说后进生说”大量训练,基本上都会叫准确的描述线路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2
刚刚接触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感觉很抽象。因为平时我自己就不太会辨别方向,给别人指方向也只知道说向左或者向右,向左拐、向右拐,但在新课程培训中听了一节示范课之后,我又感觉这一单元的内容很有意思,不再那么深奥。在查阅了教学参考和教案辅导之后,我确定了教学思路:
1、设问引入,引起学生兴趣
“你知道什么是定向运动吗”然后讲述最近电视中经常播放的一个有关定向运动的节目:两个小组要一起出发到达指定目的地,但沿途必须经过某些站点,而且要从前一站点取得到下一站点的指示,直到终点,看那个小组的行动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胜利者!从这个讲述中引出定向运动的概念: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和我军官兵非常熟悉的军事训练科目“利用地图按方位角行进”非常相似。
(1)了解定向运动的产生。定向运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诞生于北欧。早年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其中还散布着无数的湖泊,城镇和村庄稀疏地点缀在其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常需要穿越人迹罕到的森林,行走在时隐时现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地图和指南针就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地图和指南针,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在茫茫的林海中。
(2)定向运动的发展不少国家的军队发现,如果他们不具备在山林中辨别方向、选择道路和越野行进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军事任务,因此,军人不知不觉中成为开展定向运动的先驱。定向运动能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与定向运动自身的特点有关。它不仅对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学习使用地图有好处,还能培养和锻炼人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体能水平。平民百姓也发现,这项运动不像其他体育项目那样需要在经费、器材等方面进行很大的投入有一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展此项运动。
2、观察主题图,结合定向运动的知识,描述这个图中的场景,并想象自己在参加这场公园定向越野赛。小组内描述一下比赛路线,从而感受到这项运动中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并且思考如何确定个检查点的位置?
投影出示例1,确定八个方向,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用自己的语言描叙1号检查站的位置,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必须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小组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答案:①东偏北30。②被偏东60。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合适呢?最后明确:两种结果都正确,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这样,1号检查点的方向说成“东偏北30。”比较合适。接着我一起讲解了例2,处理了课后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发现还要用到量角器,来量脚的度数。
经过讲解和联系后,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果只是把学习位置与方向限制在课堂上,还是缺乏实践,不利于加深记忆。所以经过考虑,我决定把这个综合练习放到操场上进行,同学们一听到操场上做练习,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开始之前先要强调纪律,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后,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小红灯笼,
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讲解游戏规则:一组负责藏灯笼,并在起始位置说出灯笼的方向与距离,二组按一组说出的方向和距离去寻找,找到之后一组再说出下一处隐藏点的位置,二组全部找到以后,还要说出回到起始点的方向与距离;然后轮换再做,其中我认为也比较重要的是,每组的组长要安排组员轮流说一次。经过这一次的练习,我发现在以后的学习里,只要是有“位置与方向”一类的题目,学生都特别有兴趣,而且掌握得很牢固。
经过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我感觉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实践于生活,学生是生动的个体,在合作活动中更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互相补充,最后达到共同提高!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3
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出发,选择了校园建筑及学校周边建筑为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加入到了课件中。既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还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相联系,让孩子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借助课件引发矛盾冲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将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既让学生们学会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此外我还为学生合理的安排了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但是,尽管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课后仍然感觉有很多不足,梳理之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复习东南西北,并介绍校园环境的环节。学生说出“校门在教学楼的北面”,这时如果能提问:教学楼又在校门的什么方向呢?则既巩固了位置具有相对性这一知识点,同时也是为后面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2、在描述正兴德茶庄所在方向时,可以考虑进一步强调东偏南和南偏东的区别,应该会更利于学生理解两种说法的不同。同时关于南偏东的夹角60°是如何得来的,也应该让学生简要做一说明。
3、在小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时,虽然强调了方向和距离的重要性,但到底是先确定方向,还是先描述距离没有点透,估计会给个别学生造成一定的疑惑,此外,观测点作为重要的参照物,应该反复进行强调。
4、在描述建民里小学位置的练习中,可以考虑引导学生说出“西北45°方向”、“西偏北45°方向”、“北偏西45°方向”及“西北”等4种描述方法,当时我只是引导学生将答案确定为西北方向,至于原因没有进行深入剖析,事后想想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4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时候,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三年纪关于方向的知识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怎么样量角的知识,因为这两个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学生才能比较熟练进行方向的确定。因此本课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接着,进行小组探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1.找到大方向2.确定角的偏向3.量准距离。学生像这样慢慢的说,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练习做一做的时候,学生存在的问题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断或者度量不准;个别学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后来在张书记的知道之下,我意识到主要是课前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复习不够到位,导致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出物体位置
这一课时的难点是:在准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然后确定单位长度,再标出距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多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物体具体位置的绘制。同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习思维。
本节课不够理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容易找错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准确;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绘图不清晰、书写不干净。这些都是在教学中要多多强调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今天学习的是体会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书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距离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为例题。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僧两人小组相互说一说北京和上海的相对位置。最后总结规律:相对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样、距离不变。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关键性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即参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要求他们在观察点画好坐标轴),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位置与方向》——描述并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之上,加上前几个课时的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方法来进行描述。通过“两人小组说——个人说——集体说——后进生说——”大量训练,基本上都会叫准确的描述线路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5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虽然对于“方向”这个词语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用到。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喝西北风等等,这里只是对方向词语的理解,而对方向的具体内涵与认识则比较表面、肤浅。同时,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所以学习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难度不会太大,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四个方向的辨别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2、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我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3、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辨认方向和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有所不同,需要一定的转化,有的同学在生活中认得很清楚,到了地图上却容易出错。因此本节课,我注意设置了生活情境中辨认方向和地图上辨认方向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有所不同,并能进行一定的转化。
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辨认方向,但在实际的作业中,情况却不尽人意,学生还是相对缺少自主独立辨别方向的能力和根据题目信息寻找辨别方向的能力,还需要通过练习锻炼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我应该指导他们把自己辨认出来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先写在相应的地点,然后再去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这样对于初步接触8个方向的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一些。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总之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6
这节课主要是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并在已知其中一个方向的时候,能辨别出另外三个方向。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面向太阳前面是冬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并让同学们站起来面向东方。然后让同学们说教室内的东西南北都有什么,接下来是老师指着物体让同学们说这个物体在教师的那个方向。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可是教室的主黑板在西面,当让同学们面向西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迷糊了,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让学生走出教室真真切切的了解东西南北,而是我一直在告诉学生东西南北,所以当面向的方向发生改变是有些方向感不强的学生就迷糊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适当的改变一下教学的方式,数学课不一定就必须在教室里面上。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7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同学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实际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同学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理解的重要性,认为同学的实践、探索与考虑数学是同学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同学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数学,就必定用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发明来体验数学。为此,我结合教学内容,从“让同学学实际、有用的数学”动身,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同学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我教学完《位置与方向》后,设计了这样一题供同学研究:明明的爸爸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他想在自身的房子的东、南、西、北重新改造一下,假如请你帮助,你能设计出哪些方案?在这些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比较合理美观?(请把设计的方案和想法写下来)同学拿到题目后,好像有了用武之地,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第二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同学对东南西北有更深的了解。
这样尝试着让同学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小朋友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流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示发明,充沛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也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8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画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所以根据已知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第二单元的掌握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已知图形填空,学生分不清东偏北30度应该是哪条边与哪条边形成30度的角。2、画示意图时,方向角没有标清楚,距离的表示,没有按照已知的单位长度换算作图,老是随便想画多长为一格就画多长。3、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30度和北偏东的30度不同。4、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更加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和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空间感稍差的学生,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马上能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还有个易错的知识点,那就是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较好地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我所带的两个民族班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未能达到教学设计所设计的效果。有时不得不放慢教学的步伐,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反复地强调易错的知识点,总之,我作为他们的教师,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学到自己的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9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的更深刻的反思。
我在一开始介绍方向时,主动让学生自己的寻找以前认识的主方向,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新授课的教学上,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组、排找主人游戏过渡到利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地点,学生们能很快的接受,学习起来很轻松,只要稍加在确定角度的问题给予自然的指导,一节课就很好的能被学生掌握好。
相对位置的教学,我同样采取了利用位置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后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学上,学生们也能很快的切换观测点的思维,并且能用相对的方向描述两个地点的相对位置,教学效果也不错。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这次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学的反映不错,学生们测试的结果也好了很多,看来每次相同的教学,步同的方法,都能带来新的创新,教学需要创新!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0
孩子们通过三年级“认识方向”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能利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词汇描述物体的大概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在设计教学伊始,我注重遵循以下两点:1.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孩子们在学习了例1和例2后,基本能“说”,通过三要素方向,度数,距离“说”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基本能“画”,通过坐标找方向,描度数,数距离“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但例3教学出现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定向思维,总是以第一方向标为观测点看物体,当观测点(或参照物)调换了之后,不能及时改变方向标,而错误地描述了物体的位置。在突破了这一难点之后的教学中,同学们能顺利看地图,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1
《位置与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左、右”这些相对位置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谢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数学,就必然用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创造来体验数学。因此,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加深理解的重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分清“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在教学中,如果先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使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知道这些方向不会随观察者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再回到教室,集体交流,分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正确地辨认方向。在学生熟知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个方向之间联系与相对性,使学生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知道的位置与方向,绘制一张示意图。绘制时,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学生所观察到的.东、南、西、北,是水平方向的,怎样在黑板或纸上画(表示)出来呢?这时,要向学生介绍:在绘制平面图时,一般情况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学生能够清晰地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后,要求学生描述某一物体所在位置,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是在某一“标志物”(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这一教学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标志物”(参照物)不同,所描述的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描述行车线路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这样的方向,这时一定提醒学生:上、下、左、右等,都是相对方向,不是固定位置,在描述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向东、向北、向南或向西”等词语,这样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方向。
总之,尝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2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在学生认识了东、西、南、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中周围的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借用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一上课我就出示主题图,并告诉学生,这是暑假里某少儿军训训练营进行野外军事演习的场景。如果你是指挥部的部长,站在指挥部里看红军阵地,你能说出红军阵地的具体位置吗?借用军事演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旧知为“媒”,引发认知冲突。
因为学生以前已经认识了八个方位,初步有了描述物体位置的认知经验,所以异口同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实际场景图换成简洁的几何图。”我边说边画几何图。现在红军阵地就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如果你是指挥部部长,随便向西北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到红军阵地吗?我边说边随手从指挥部出发画了一条指向西北方向的射线。学生纷纷摇头。看来只知道红军阵地在西北方向,这个范围太大了,找到红军阵地不太容易。如果再把红军阵地所在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就容易找到了。那怎样才能把红军阵地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呢?因学生预习过,有同学提出给出角度,用量角器量出角度,这时星星之火一燎原,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部燃起来了,纷纷提示用量角器量出红军阵地的夹角。看到时机成熟我给学生画出了角度,告诉学生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上,并让学生尝试说这个方向还可以怎么描述。(西偏北40度方向),引导学生对比,如果就现在的角度说红军阵地在北偏西50度简单,还是说西偏北40度方向简单。使学生明白,北偏西50度有度数,这样描述不用求度数相对较简单。这时我又问道,知道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走多远才能找到红军阵地?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提到还要知道走的距离,才能准确地找到红军阵地的位置。假设红军阵地距离指挥部10千米,现在你能确定红军阵地的位置吗?(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距离指挥部10千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要想确定物体所在的准确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动手操作,感悟方法。
当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后,告诉他们蓝方阵地在指挥部的东偏北45度方向,距离指挥部20千米处。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画一画夹角找一找位置。虽然刚开始学生来回摆量角器,不知如何去量,不知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谁重合,不知道0刻度线与谁重合,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很有价值,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了认知冲突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确测量角度的方法。这里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即图上距离是1厘米或1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并告诉学生比例尺在确定物体位置时的重要作用。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巩固方法,实践运用。
当学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后,出示了一副学生熟悉的图形---以学校为观测点,来确定学校周围建筑物位置的图形。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周围建筑物的具体位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最后一道习题,给出方向和距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平面图内找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课堂学习的空间。
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操作量角器特别慢,还有同学用量角器量读数误差较大,导致画出的物体的位置与物体的实际位置不相符,还有少数同学在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说得不太准。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3
本周和上周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在教学内容中,我首先以有关太阳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太阳一天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此时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几乎都能说出“太阳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然后我再追问,“你知道的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接着,再以一段“太阳东升西落的视频”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几乎能判断出早上太阳在东边,中午在南边,傍晚在西边。教师需要边收集学生的信息,边板书,便于学生形象理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为了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场景中弄清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我将分别写有“清晨”、“中午”、“傍晚”、“东”、“南”、“西”、“北”7张卡片给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活动。
接着,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的会运用一天中太阳位置来判别方向,请小朋友们完成活动手册。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将太阳的发热情况和动植物人类进行联系,最后请小朋友们分享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我们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一天中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太阳对动物、植物和人类有什么影响等问题。
在很多个平行班教学中,我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调整。
1.最开始没有让小朋友猜完谜语后,就分享他们的前概念,而是直接让小朋友看视频。改进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再用视频进行补充,这样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也更符合小朋友的认知规律。
2.最开始也没有让小朋友利用卡片进行模拟,而是直接板书。发现小朋友既不能很好的理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上课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改进后,不仅小朋友更有兴趣了,也能更准确地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别方向了。
本周在教学中,我在教学组织的反思包括以下几点:
1.有意识地提前跟小朋友说好规则,比如讨论好的小组就静息,这样老师就知道哪组最快了。这样不仅加快了小组讨论的效率,也可以让讨论的声音降下来。
2.在全班比较吵闹的情况下,选择最安静、最认真的几个小朋友进行全班表扬,并奖励,让其他小朋友看到榜样的作用。
3.看到有小组或个人比较吵或不认真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并提出警告。我是一般警告三次我就要开始扣小组星星了,加星很迅速,一般回答问题就会马上加星。
4.本周在锦官驿小学的教研让我开始反思,面向全体学生不仅是小组,还需要对个人进行评价。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4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因为学生此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和校园内认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以下是我在教学本单元之后觉得学生必须掌握的两个例子。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就要画上方向标,标出名称。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
这学期的教学时间很紧张,16周就得结束功课,没有时间做练习,那就不能靠练习来实现扎实掌握知识。这对我倒是不小的考验。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生更好的方法。教学如期进行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到了空间想象和动手的单元。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肯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希,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
既然学生认识的角是静态的,那么我就试着给这两条边配上不同的名称,用来区分不同的“角色”,判断好每条边不同的角色再来描述。在两物体间形成的角度,无非就是两物体间的连线和正方向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形成这个角的两条边我给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称,那条正方向的边叫做“主边”,而另一条边就叫“次边”。描述角度时就要从这个角的主边偏向另一边,另一边偏向哪就是哪,这样“哪偏哪”就是主边偏向次边。方法就是在名称上做了细化。这个孩子叫小红,那个孩子叫小明,无非就是给两条边起了名字而已。学生反而接受了这样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做题时不容易出错。因为这样的特征很明显,文字上以“偏”字为标志,主边在前,次边再后,在图上,以十字坐标为标志,主边永远在十字坐标上,这样建立起的一一对应学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错就少了。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的概念和名称是该给学生细化的,这样的细化不会使知识难理解,反而使知识更明确更规范。数学不就是一个很规范的科学吗?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在细化概念上继续走下去。
第三篇: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本单元学完后,学生们对于准确地找准位置及位置的准确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应该是有所了解了。本单元我同样让学生独立完成及发现本单元所学知识与以前我们所学知识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涉及到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动手的能力的问题。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啃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
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西,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在我们所地图上有四个主的方向,但在各主要方向之间还有其他方向:如东偏北,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到底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这一问题,我反复让学生看书,让学生来发现“偏”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说的都是一个方向,但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个习惯性的用法,就是我们往往看角度较小的这一区域。记得刚教授这一课时,由于我是先让同学们放手去做,并没有先传授知识,结果好笑的说
法出来了,居然还有同学说,东偏东南的,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同学,我让他把他的想法说给我听,他说某个地方确实是东往东南这方向在偏。哦,原来是这样。因为,在三年级,我们学了位置与方向,讲了东与南相间的这一区域是东南,所以有同学就说是东偏东南。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是自己在思考问题,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在班上示明:东偏南就是从正东方向往正南方向偏,所以,我们习惯说东偏南或南偏东。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题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只有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时,学生才会发现数学的奇妙,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3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因为学生此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和校园内认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以下是我在教学本单元之后觉得学生必须掌握的两个例子。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就要画上方向标,标出名称。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方位之后学习的,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辨认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节课的学习有两个重点:一是给定一个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其中给定一个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为学生设计现实情境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景。课伊始,我出示美丽的风景图,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哪是北?在现实生活中哪儿是北?首先自己根据教室内的物品自我辨认,然后同桌交流。因为学生对方向感知水平不同,而且生活经验的积累不一样,因此学生的方向感会有差异。所以,我采用以上方法教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沟通了同伴之间的联系。同时这些美丽的素材,既能有效的季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又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与情感的陶冶。
二、让学生准确的使用方位词
从美丽的情境图中,让学生明白图上方位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生共同把美丽的风景图,转换成平面图,根据参照物确定小朋友的位置,熟练的叙述小朋友去桃花村的路线,学生的叙述有:小朋友从麦田出发,先向东走到竹林,再向北走到果园,再向北走到桃花村;有的孩子把这条路线叙述成:小朋友从麦田出发,先向东走到竹林,经过果园,到桃花村;我让学生讨论这两句话,哪句话既描述的清晰又比较简练。同样方法描述其它路线图。
三、不足之处:
1、有些孩子是方向盲,无论怎样说,他就是不明白。
2、孩子的语言表达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描述的非常熟练,有些孩子叙述时总是漏掉关键词。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5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从“让学生学现实、有用的数学”出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位置与方向 教学反思。
这样尝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充分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也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从“让学生学现实、有用的数学”出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这样尝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充分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也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6
开学第一节课的内容是《方向与位置》。学生对认识方向有一定基础,只有“用线段的长度表示距离”一项是新内容。但由于学生对方向感存在个体差异,有个别学生在辨认方向角度时,会出现错误;再加上新开学,学生会对以往知识有遗忘现象。所以我设计了复习环节:复习正确读比例尺,和正确画角度。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内容:距离的计算,比较顺利,恰恰是在旧知识:读方位角和测量方位角中出现问题。反思原因,如果在复习环节增加认识方位角方面的知识,或许会好一些。
在课堂上有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对她的个别指导使课堂节奏放慢许多,但这恰恰是课堂应该完成的'任务,为此把一节课的内容用两课时完成,恰是学生的需要。
在课堂气氛方面,我力求和谐与融洽,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宽松、亲切、温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自然、流畅。今天的课堂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下课这一小小的环节,当我说完“下课”,学生全体起立时,听课的领导也跟着起立,等学生说完班级口号,才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领导们这一立,让我感受到领导对教师的充分尊重,内心油然而升起十分的敬意,同时我鞠躬回礼,真诚感谢领导的风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7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多说。我先复习四个正方位,让学生做到人人心中有方向。然后从每个正向偏向了一定角度,让学生观察是从哪个正向偏向了哪个方向?同时,一条方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针对不同说法,学生小组互说,抽学生说,说中感悟方向感。会熟练说,就为在原基础上添了角度和距离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掌握就会较容易。
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找观测点是难点。观测点不同,观察的位置自然不同。如:做“其他城市在北京什么方向”的题目,我引导提出“在北京”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分析,知道了我们是站在北京这个观测点,观察其他城市,那么就应该在北京处画四个正方向,找准其他城市的位置。并举例说明如何找观测点。这样学生遇到叙述模糊的题目,可因势利导。如:小明看小丽什么位置,小丽看小明什么位置?题目只有一条线段,大部分学生找观测点较困难。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分析找出每一句话的观测点。有了前面找观测点的方法,学生逐步感悟:“小明看小丽”,是小明在看,我们应该站在小明的角度观察,应在小明处画四个方向,找小丽的位置。
同时这部分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紧密,我为了使学生对位置有身临其境的感悟,针对全班学生的座位,指明在一学生位置观察另一学生的'位置,进一步让多个学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某一学生位置,并互相找伴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位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是,实际生活中,只能说个大概位置,并没有具体角度,所以有局限性。
练习中,我发现有学生方向与距离两个元素都说到了,只是叙述不规范,今后还要注意。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个别学生仍是不十分清楚。只能利用培优补差的时间,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8
《位置与方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新增添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我觉得本单元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进一步学习水平方向的东、西、南、北方位的概念。教材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会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儿童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从中体会方位知识,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3、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方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达到以上几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东、西向的,学生面对的是西面,所以我让全体向后转。刚好是早上,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面对的是“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畅所欲言说了起来,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所在位置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再如:组织学生模拟当导游,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当学生认识了基本的方位之后,我又让学生根据本校的位置,画出学校位置示意图;让学生根据文字所述,画出某路公共汽车行走线路图等等,让学生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因此,多么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能力。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9
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 、科学的课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及简单了解地图。本课的活动内容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辨认某地位置,还要求学生把地图绘制中有关方向的规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课中的主题图是小桥流水人家生活图,这些地方反映在平面图上,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主题图换成了一幅我们实际生活的主题图,当中以李小为中心,让学生来说说学校的东、西、南、北都有哪些主要的建筑物,学生一看都是我们生活中找得到的,所以很感兴趣,立即说出了东面有幼儿园,西面有操场,北面有村委,南面有麦地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一想操场和幼儿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用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做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东、西、南、北,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应用,将学生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我还关注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为了让学生区分图上方向与生活方向,课前我们还回顾了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并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利用课间操练队列的时候到学校的甬路中间辨别校园的东南西北,并做了记录,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生活本身也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得到了体验,同时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环境及人数的局限,学生共有的学习资源教室,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使部分学生在将生活方向转换为图上方向时混淆不清,还有待于思索探究。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0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画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所以根据已知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第二单元的掌握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已知图形填空,学生分不清东偏北30度应该是哪条边与哪条边形成30度的角。2、画示意图时,方向角没有标清楚,距离的表示,没有按照已知的单位长度换算作图,老是随便想画多长为一格就画多长。3、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30度和北偏东的30度不同。4、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更加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和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空间感稍差的学生,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马上能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还有个易错的知识点,那就是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较好地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我所带的两个民族班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未能达到教学设计所设计的效果。有时不得不放慢教学的步伐,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反复地强调易错的知识点,总之,我作为他们的教师,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学到自己的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1
本学期的视导评估如期结束,我有幸讲了《方向与位置》一课,《方向与位置》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成功之处:
一、课堂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突出情趣化与实践性、应用性。
《方向与位置》这节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方向感不强,推理思维能力较弱,平面图中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较难理解掌握。要让孩子能水到渠成的完成从现实生活到平面图的转变,我认为必须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大多数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所以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实实在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顺利的过渡到平面图的方向之中。
设计环节:
1、让学生回顾方向儿歌。
2、快速指出教室的北面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3、交流野外迷路辨认方向的方法。
4、学习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5、练习:在图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和设计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学校的路线图。
二、充分考虑了课堂内涵的厚实度:关注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感受。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东南西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材料,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手表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三、以合理的程式来满足内涵的需求,以达到整体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所以,整节课用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旅游情境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适合学生的心理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整个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不足之处:
1、备学生备的不够充分,有几个学生左右分得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找平面图中的位置时,东西位置经常颠倒。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每讲一课必须要做必要的课前调查,以便让每个孩子都能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
2、学生在平面图中分辨谁在谁的哪面时出现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是找观察点练习的还是不到位。所以以后应加强找观察点的练习,让他们找出观察点,再分辨出它的上下左右,最后确定东南西北。
视导评估使我在思想和方法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使我更有信心地去面对课堂和学生。视导评估结束了,但这种研修精神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扬光大。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2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时候,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三年纪关于方向的知识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怎么样量角的知识,因为这两个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学生才能比较熟练进行方向的确定。因此本课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接着,进行小组探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1.找到大方向2.确定角的偏向3.量准距离。学生像这样慢慢的说,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练习做一做的时候,学生存在的.问题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断或者度量不准;个别学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后来在张书记的知道之下,我意识到主要是课前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复习不够到位,导致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出物体位置
这一课时的难点是:在准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然后确定单位长度,再标出距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多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物体具体位置的绘制。同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习思维。
本节课不够理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容易找错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准确;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绘图不清晰、书写不干净。这些都是在教学中要多多强调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今天学习的是体会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书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距离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为例题。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僧两人小组相互说一说北京和上海的相对位置。最后总结规律:相对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样、距离不变。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关键性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即参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要求他们在观察点画好坐标轴),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位置与方向》——描述并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之上,加上前几个课时的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方法来进行描述。通过“两人小组说——个人说——集体说——后进生说——”大量训练,基本上都会叫准确的描述线路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3
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早已积累了有关位置知识的感性经验,能通过一些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解决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出现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只根据方向或距离其中一个条件时,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图形知识,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探索,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牢固掌握这方面知识。所以我认为为学生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而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样的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歌“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的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单元教学的反思,总体来说,就是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教材教参的钻研,实物教具的准备等等方向。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4
这一单元的内容,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 、东偏北50度 、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
“方向与位置”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认识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和左右等方位。本课教学结合现实生活,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会根据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学会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教学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认知中解决问题
课前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在南边;太阳从西边落下”等,辨别了操场上的东南西北,并做了记录,回到教室让学生把记录展示到黑板上,学生发现记录图中学校大门有的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来不方便,提出转一下让学校大门都向上方,并进行了调整。这样做,学生体验了校园的东南西北,感受到统一方向绘制地图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我把教材中的例题仅作为练习来用。
二、让学生在喜爱的游戏中加深对方向的记忆
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应用性。当学生学习了在实际生活中辨认东南西北的方法后,我设计让学生看从学校到中心广场路线图,说一说向哪个方向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篇:《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画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所以根据已知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第二单元的掌握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已知图形填空,学生分不清东偏北30度应该是哪条边与哪条边形成30度的角。2、画示意图时,方向角没有标清楚,距离的表示,没有按照已知的单位长度换算作图,老是随便想画多长为一格就画多长。3、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30度和北偏东的30度不同。4、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更加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和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空间感稍差的学生,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马上能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还有个易错的知识点,那就是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较好地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我所带的两个民族班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未能达到教学设计所设计的效果。有时不得不放慢教学的步伐,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反复地强调易错的知识点,总之,我作为他们的教师,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学到自己的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2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多说。我先复习四个正方位,让学生做到人人心中有方向。然后从每个正向偏向了一定角度,让学生观察是从哪个正向偏向了哪个方向?同时,一条方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针对不同说法,学生小组互说,抽学生说,说中感悟方向感。会熟练说,就为在原基础上添了角度和距离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掌握就会较容易。
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找观测点是难点。观测点不同,观察的位置自然不同。如:做“其他城市在北京什么方向”的题目,我引导提出“在北京”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分析,知道了我们是站在北京这个观测点,观察其他城市,那么就应该在北京处画四个正方向,找准其他城市的位置。并举例说明如何找观测点。这样学生遇到叙述模糊的题目,可因势利导。如:小明看小丽什么位置,小丽看小明什么位置?题目只有一条线段,大部分学生找观测点较困难。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分析找出每一句话的观测点。有了前面找观测点的方法,学生逐步感悟:“小明看小丽”,是小明在看,我们应该站在小明的角度观察,应在小明处画四个方向,找小丽的位置。
同时这部分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紧密,我为了使学生对位置有身临其境的感悟,针对全班学生的座位,指明在一学生位置观察另一学生的位置,进一步让多个学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某一学生位置,并互相找伴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位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是,实际生活中,只能说个大概位置,并没有具体角度,所以有局限性。
练习中,我发现有学生方向与距离两个元素都说到了,只是叙述不规范,今后还要注意。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个别学生仍是不十分清楚。只能利用培优补差的时间,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3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学设计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环节的设计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一是在室外辨认方向,二是在室内辨认方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具体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四、采用表格式进行路线描述是个好办法,既清楚又简洁明了。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总之,这节内容开始和最后一个环节,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教室的有效资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由何老师进行研磨。第一次试教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 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材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教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地区,生源较复杂,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一部分孩子来自城区,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来自偏僻的外地,随打工的父母来此校读书。学校条件较好,有课件室,并有辅导制作课件的教师,还有多媒体教室。
我班共有学生47 人,班额较大。但多数学生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有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一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出去游玩吗?
生:喜欢!
师:淘气和笑笑也特别喜欢出去游玩。星期天,淘气和笑笑做完作业后,就一起到公园去玩耍。你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境。)
师:天渐渐黑了,淘气和笑笑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迷路的情境。)
师:孩子们,怎样才不会迷路呢?
生1: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游玩。
生2:在来的路上作上记号,回去的时候沿着记号回去就不会迷路了。
生3:他们可以向别人问路呀!
生4:只要在来的时候用心观察,记住路上有哪些景物,就不会迷路了。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不错。其实只要我们学会了辨认方向,走到哪里都不会迷路了。你们愿意学这种辨认方向的本领吗?
生:愿意!
师:好!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学方向与位置。(板书:方向与位置。)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际观察,体验方位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方向,好吗?
生:好!
师:请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排好队到前操场去。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吗?
生:东边。
师:你能用手指一指东边吗?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5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由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标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课件的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学校周围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当然,方向感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清楚准确地辨别出建筑物的方向。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习的时候,对此类学生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才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6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景物,借助操场的旗杆为中心,让学生观察旗杆的东、南、西、北各有哪些建筑物?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知道这四个基本方向在地图上怎样表示,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接着让学生观察幼儿园、厕所、伙房等各在旗杆的什么方向上,学生自然知道这一些建筑物都不是在四个基本方向上,从而引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的方向。然后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给出一个方向的基础上能写出其他七个方向,并讨论这八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以便加强记忆。再出示信息窗的图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课件出示一个路线图让学生通过米数来描述方向和位置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当然,方向感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清楚准确地辨别出建筑物的方向和行走路线。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习的时候,对此类学生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才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7
(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
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8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的更深刻的反思。
我在一开始介绍方向时,主动让学生自己的寻找以前认识的主方向,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新授课的教学上,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组、排找主人游戏过渡到利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地点,学生们能很快的接受,学习起来很轻松,只要稍加在确定角度的问题给予自然的指导,一节课就很好的能被学生掌握好。
相对位置的教学,我同样采取了利用位置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后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学上,学生们也能很快的切换观测点的思维,并且能用相对的方向描述两个地点的相对位置,教学效果也不错。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这次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学的反映不错,学生们测试的结果也好了很多,看来每次相同的教学,步同的方法,都能带来新的创新,教学需要创新!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9
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 、科学的课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及简单了解地图。本课的活动内容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辨认某地位置,还要求学生把地图绘制中有关方向的规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课中的主题图是小桥流水人家生活图,这些地方反映在平面图上,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主题图换成了一幅我们实际生活的主题图,当中以李小为中心,让学生来说说学校的东、西、南、北都有哪些主要的建筑物,学生一看都是我们生活中找得到的`,所以很感兴趣,立即说出了东面有幼儿园,西面有操场,北面有村委,南面有麦地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一想操场和幼儿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用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做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东、西、南、北,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应用,将学生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我还关注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为了让学生区分图上方向与生活方向,课前我们还回顾了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并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利用课间操练队列的时候到学校的甬路中间辨别校园的东南西北,并做了记录,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生活本身也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得到了体验,同时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环境及人数的局限,学生共有的学习资源教室,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使部分学生在将生活方向转换为图上方向时混淆不清,还有待于思索探究。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0
本单元的内容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位置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之后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知识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而本单元内容不受观察者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因此找准参照物也成为了这个单元的重点。
在学习完整个单元和进行单元检测之后我发现学生的难点为:在现实生活中,给定一个方向,如何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总结出规律: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教学时就发现容易混淆,不易记忆,就是进行了知识的总结,也没让学生死记硬背)。另一种是根据“东南西北”这种按顺时针的排列方法进行记忆的。可是在练习和测验中发现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方法。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不会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还没有利用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分别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因为没有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活动熟练掌握这四个方向。二是有的学生缺乏现实生活经验,虽然学习了时间,但还是对顺时针了解不清晰。
为此,在反思完整个单元的教学后,因为受到学生们的启发,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以后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首先让学生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纸上标出这四个方向。然后根据题意把先判断出的那个方向与旋转后的纸张进行方向上的对接,对接之后就很容易判断出其余的四个方向了。
其实学习并不是老师教,学生听。而是学生和老师协同研究,共同学习进步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还给学生,相信他们,让学生主动的真实的发生。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1
《位置与方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新增添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我觉得本单元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进一步学习水平方向的东、西、南、北方位的概念。教材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会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儿童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从中体会方位知识,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3、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方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达到以上几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东、西向的,学生面对的是西面,所以我让全体向后转。刚好是早上,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面对的是“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畅所欲言说了起来,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所在位置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再如:组织学生模拟当导游,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当学生认识了基本的方位之后,我又让学生根据本校的位置,画出学校位置示意图;让学生根据文字所述,画出某路公共汽车行走线路图等等,让学生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因此,多么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能力。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2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时候,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三年纪关于方向的知识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怎么样量角的知识,因为这两个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学生才能比较熟练进行方向的确定。因此本课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接着,进行小组探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1.找到大方向2.确定角的偏向3.量准距离。学生像这样慢慢的说,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练习做一做的时候,学生存在的问题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断或者度量不准;个别学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后来在张书记的知道之下,我意识到主要是课前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复习不够到位,导致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出物体位置
这一课时的难点是:在准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然后确定单位长度,再标出距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多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物体具体位置的绘制。同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习思维。
本节课不够理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容易找错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准确;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绘图不清晰、书写不干净。这些都是在教学中要多多强调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今天学习的是体会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书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距离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为例题。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僧两人小组相互说一说北京和上海的相对位置。最后总结规律:相对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样、距离不变。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关键性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即参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要求他们在观察点画好坐标轴),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位置与方向》——描述并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之上,加上前几个课时的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方法来进行描述。通过“两人小组说——个人说——集体说——后进生说——”大量训练,基本上都会叫准确的描述线路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3
今天下午,第一场立标课的战役终于打完了,说实在的,这节课备的并不是很充分,因为是昨天晚上才定下来的课题,今天上午整理的课件和教案,下午就开始实施了,无论从课前准备还是课堂实施,都能看得出本节课有好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还是有一些亮点值得继续研究的,本节课是我们第一次推行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现在是一个初探,首先我在教学目标上进行了分层设计,分为初级目标、二级目标和拓展目标。之后就是在练习设计上分了层,学生在完成基本的习题之后我还设计了一星级到四星级习题供他们有选择性的选作,这样,基础题完成之后优秀学生不会感到没事可干,课前我是这样设想的,可是,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这样做或许利弊参半啊,正是因为学生大部分完成了习题,所以抢着做星级题,就连我们集体订正答案还有一部分“吃不饱的学生在继续吃”,根本无暇顾及老师在讲什么,这样分层显然是失败的.,虽然学生练习量是增加了,可是效果却不容乐观。
这节课可以的要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此想精讲多练,可是就因为这些粗浅的想法,导致我整节课似乎是在领着学生跑,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在学新知。这当然又与有效教学相背离了。尤其在让学生动手操作量出偏的角度是,一部分学生对于量角时的注意事项还是不很清楚,不知道该将0刻度线放在什么位置,该怎样判断偏的角度,这个时候我应该在黑板上板演量角的方法的,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方法,而本节课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我知识介绍了方法,而没有进行示范,所以这期间有一部分学生就吃了夹生饭。这是第二个遗憾较大地方。
还有,本节课教学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紧张,语速较平常加快了许多,整节课下来自己是口干舌燥,而且“奔波”于给学生学生发拓展题单,很受伤哦。
如果再次执教本课的话,起码在讲授“做一做”的时候不能粗浅的一语带过,应该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做好充分的示范和引导,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教学真的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这节课的的教学,给我的启发真的很大,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使用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跟风,人家提出分层教学,我们就要时刻不忘分层,甚至不顾影响到教学效果,那有效教学如何来实现呢?或许会有一种方法能将分层教学和有效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未尝不可呢!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4
本学期的视导评估如期结束,我有幸讲了《方向与位置》一课,《方向与位置》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成功之处:
一、课堂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突出情趣化与实践性、应用性。
《方向与位置》这节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方向感不强,推理思维能力较弱,平面图中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较难理解掌握。要让孩子能水到渠成的完成从现实生活到平面图的转变,我认为必须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大多数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所以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实实在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顺利的过渡到平面图的方向之中。
设计环节:
1、让学生回顾方向儿歌。
2、快速指出教室的北面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3、交流野外迷路辨认方向的方法。
4、学习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5、练习:在图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和设计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学校的路线图。
二、充分考虑了课堂内涵的厚实度:关注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感受。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东南西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材料,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手表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三、以合理的程式来满足内涵的需求,以达到整体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所以,整节课用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旅游情境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适合学生的心理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整个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不足之处:
1、备学生备的不够充分,有几个学生左右分得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找平面图中的位置时,东西位置经常颠倒。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每讲一课必须要做必要的课前调查,以便让每个孩子都能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
2、学生在平面图中分辨谁在谁的哪面时出现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是找观察点练习的还是不到位。所以以后应加强找观察点的练习,让他们找出观察点,再分辨出它的上下左右,最后确定东南西北。
视导评估使我在思想和方法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使我更有信心地去面对课堂和学生。视导评估结束了,但这种研修精神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扬光大。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
第一单元的《位置与方向》已经按照进度用一周的时间上完了。
这个单元有四个例题,四个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会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学习看简单的平面图,了解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
3,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运用知识描绘路线图。难点就在于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运用着这四个方向判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学生根据语言的描述绘制示意图,或者根据实际方位绘制示意图,基本都没有问题。唯独运用八个方位词描绘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非常容易出错。
在对练习的.处理上,也做得不是很好。练习的基本要求是,精讲多练。可是,实际的情况却是一节课仅能处理两至三道练习题,同等类型的练习题也没能得到充分的练习。
在讲解习题时,怎样才能让学生也能真正的参与进来呢?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效果差强人意。如何才能提高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第五篇: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线路图,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所以在教学的开始,先从“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的儿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让生记住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后,再引导学生发现:东西是相对的,南北也是相对的,而且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教师再利用多种活动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如:课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房间的示意图,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以后,再学习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我也同样教学生用儿歌和手势帮助记忆,学生很快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时还画出坐标图,有了坐标图,学生就能很快辨认出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之后师生一起搜集有关位置与方向的资料,交流 “如果在大自然中迷路了,如何辨别方向,”生能通过给出的一个方向,找出其他的三个方向。能看懂公交车上的路线图。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感觉学生掌握得还是比较好。
总之通过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