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精选48篇)

2022-12-26 09:4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美术教学论文(精选48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教学论文(精选48篇)》。

篇1: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正确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本质之后,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画只重形式技法,忽视思维方式的“教”和“学”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篇2:美术教学论文

正文摘要:

为儿童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开放教学;情感交流;和谐愉快;生动活泼;自由评价

正文: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画纸转转转》一课中,采用了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学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继续学完成作业;同样在规定时间里,在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灵巧的手》一课,在进行手偶游戏时,在学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我便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鸵鸟,蜗牛,长颈鹿,大灰狼……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真让人赞叹不已,我也及时地参与其中,教师的一句肯定话语,同时让学生们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地发挥,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印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青海、江南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重复与组合》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奇妙世界》、《奥运会》,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重复与组合的作品《乡村》、《美丽的白天鹅》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

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篇3:美术教学论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方法

摘要:我运用鼓励教学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语言,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素养具有特殊的作用。

然而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美术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单纯技能训练较多,忽视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的教学误区。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不是一般美术训练的照搬,而是依据教育原则和儿童心理对美术资源进行咀嚼、消化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能够为学前儿童设计实施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那么美术教学课程构建的方法与手段都要围绕此目的进行。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这里的“一专”就是“要专”,即要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艺术领域有专长;“多能”是指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中尽可能具有多方的能力与办法。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独立的观察习惯

基础造型训练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

但是高职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两课时,无法进行一个长期的作业训练,且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容易对单一的美术训练感到枯燥。

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了解学习素描的目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就将重点放在培养观察能力、构图能力、造型能力。

调整课程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短、频、快,每周安排新内容,提供不同类型的观察对象,训练学生观察事物,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速写写生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作业,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色彩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色彩静物写生,打破常规从装饰色彩学起,并且把重点放在了色彩肌理,让学生尝试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画棒、油墨、粉笔等各种色彩原料进行搭配,并与油、盐、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画在不同的材质(素描纸、吹塑纸、玻璃、塑料等)上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利用不同的技法如滴、淌、流、刮、擦、揉、印、拓等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就是在这种不同尝试、不断创新中培养出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并且能够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游戏性教学

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玩中学、学中玩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游戏,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我的美术课上,我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掌握一些组织游戏教学的方法。

在三年级的教玩具制作的课程设计上,我放弃了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照搬模式,因为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手工基础,制作技巧对她们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如何能有创意的自己设计运用制作教玩具。

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搜集材料到设计制作都由组员们合作完成,然后根据本组的教玩具设计游戏式教学并进行演示,有其他组来找出有点及不足,并进行评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是主动学,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到图书馆、网上找资料,制作的作品和游戏很有新意。

四、体验式教学

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良师,还要是家长的益友,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些角色?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家长和孩子,

让她们从角色角度对儿童作品进行描述、评价,由此产生矛盾、争论,在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不同的身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家长的心情,可以更科学地引导孩子、更理性地指导家长,对于幼教工作会有更深的体验。

同时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控制现场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特别是对于出去实习过的同学,能将她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同学老师展开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的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及方法。

五、鼓励教学法

我运用鼓励教学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语言,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只有做到言之于物,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得到鼓励。

第二个方面是手段,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希望得到展示的机会,这也是让学生得到鼓励与肯定。

我经常为学生举办作品展览,也许水平并不专业,作品稍显稚嫩,但只要努力去做了,我都会尽力为她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都还是非常珍视这种机会,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我还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系统地保持下来,留作资料,给以后的学生参考,这些方式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还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增加了对幼教工作的认知与信心。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我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也要进行更新换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什么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爱上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庞念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9-21

2、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钟平;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0

篇4:美术教学论文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运用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 乡土美术资源 古建筑 地域特点 校内资源 传统节日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有相应教材内容外,还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或称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可有可无。可以说,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历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篇5: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模板

一、模拟课堂的实验

(一)教学思路

主题确定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这时想到安教授提出贯穿教学的3个问题: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教他们学?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此次模拟课堂的特殊性在于授课的对象并非真实的学生,而是培训班的老师们。老师们具有较强观察能力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丝的不连贯或者细节上的失误都会被他们发觉。面对他们,要上完整而没有破绽的一节课相当困难。对于教学对象来说,45分钟内完成平时教学几个课时的专业课项目也是有难度的。所以我认为在内容上以小见大来阐述课堂上的教学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课堂教学,把握教学难易度?根据对专业的了解,先由我设计课堂教学,再与合作组员对照“SCL”模式一项项讨论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后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教学对象在45分钟内了解包装的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鸡蛋包装,共同检验包装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二)课后反思及建议

英国教学法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鲜明特征,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对概念的质疑,刺激教学对象互动,鼓励教学对象通过竞争与合作进行小组和独立的学习。形式多样的活动保障了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程度深,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学习于快乐的活动氛围之中,很好地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连贯性很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课件中倒计时的安插,让教学对象把握了解游戏的时间性等等无疑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真实课堂的实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若想要把教育教学搞好,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培训班结束后,我思考着如何将模拟课堂真实呈现在现实教学中。这堂课要展示“教”与“学”的统一,同样45分钟一堂课的授课,不同的是此时的教学对象已转换成中职生。我最多思考的是: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教他们学?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同样是三个问题,对于成人与学生来说,两者的教学设计呈现的应该有很多不同。

(一)设计思路。中职美术课堂如何体现当前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将英国教学法运用到美术学科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课堂上,利用最新教学资源,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掌握学习知识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范围。

(二)学习需要的分析。本节课教学将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定位目标,具体问题由团队合作解决,提高学生动脑与动手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学对象是一些已具备基本绘画理论、初步了解包装设计理念及手工制作能力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包装设计与制作》(郑军主编)第一章“包装设计的概要”中第四节“包装的功能”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利用灵活多变教学方式,阐述包装的功能。

(四)教学资源和技术分析。教学活动在教室进行,需要提供有教学的多媒体、投影机等。教室桌椅摆放为分组教学形式,排成8组,每组4-6人坐在一起,不同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团队。课前准备小组协作的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高二年级动漫班的学生,共有49人。该班同学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而且已具备基本绘画理论及电脑设计软件应用的能力,同时对包装设计课程有所了解。

(六)课堂特色。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内容、课堂流程预设上保持不变,与模拟课堂不同的是:

1.课堂时间的安排。45分钟时间:组织教学及导入的知识点控制在10分钟以内,手工实践20分钟,展示与评价、总结12分钟,预留3分钟为机动时间。

2.微课技术渗透课堂。10分钟内把组织教学、整堂课的知识点说清楚,若用传统讲授方式时间是不够的。经过考虑,决定把知识点制成微课,缩减教师教学中的时间。

3.图片头脑风暴。为了避免课堂出现学生在时间限制内完成包装设计或是不会做、遇到困难就放弃的状态,我决定在课件上出现思维引导的图片,这样做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变化。

4.小品变成FLASH的动漫视频。模拟课堂以小品形式开场让人印象深刻,迅速活跃了课堂气氛,缺点是表演时间较长。因此,这次重新设计将小品改成FLASH的动漫视频,用中职生熟悉的动漫形象“麦兜”来述说。通过课堂生动地引导学生去帮助好朋友“麦兜”,并知道该如何去做。

三、对比教学实验得到的启发

当我们认真用心去体会教学的点滴时,就会发现打开教育教学之门的钥匙。每一次的实验给自己的都是深刻的触动,每一次的实验都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思路。课堂如预料中顺利进行。比对两种课堂,同一项目,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这种教学方式的共性都是欢乐在进行时,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比较融洽及和睦。实验总结具体如下:

(一)需要发扬的优点。从课堂时间结构的安排,可以发现知识传授者角度的`转变,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自主性获得了知识。在当今信息时代师生之间知识传递是综合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更多应该是促进者的角色,由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从学生作品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已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成人的理解在于如何最快最好地完成目标,而学生的作品更多在于变化,与众不同的展示。让人很惊奇的是,成人常规思维下的创作,竟然不及个别学生的灵机一动。有一学生制作的包装采用了力学原理,既省材料又具较好的包装实用性。小组的协作、充足的思维发散空间,形成了较好地学习氛围,改变了以往课堂中重视教师“教”,而为更多地重视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需要改进的不足。两种课堂教学中都出现了时间推延的问题。课堂的总结与反馈是画龙点睛之笔,但由于课堂教学中间部分快乐学习完成项目任务或展示作品中花去了太多时间,导致收尾的总结与反馈时间不够。

(三)项目任务的难度预设不准确。教学设计中特意考虑学生的思维可能比成人会差些,为了预防出现之前发生的问题,降低了教学难度。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应变性很强,思维很跳跃,不亚于成人,无需改低难度。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不但要备课本,还要认真备学生。

篇6:美术教学 论文

1新课程体系下美术教学概述

随着美术教育被纳入总体教育改革体系,我国中小学美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自1996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起,美术课程正式进入了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使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得到相对完善。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新课程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内容,拓展其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教师。尤其,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中一些旧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2新课程体系下美术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应试教育大潮与素质教育实施之间的分歧

第一,“应试为大”的观念在小城市仍然具有统治性的影响力,从学校到家庭,从校领导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几乎全是功利主义教育的推动者和信奉者,美术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的尴尬地位。始终是高中课程中的鸡肋,学生心目中万年不变的副科,成绩好的学生纵然想学却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而成绩差的学生连主课都学不好,对美术更是不抱兴趣。第二,部分学校开始狠抓美术教学,旨在培养数量相对较少的艺考生,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走的却还是应试教学的路子。基于艺术类高考近年来依旧火热的现状,这种情况在各大中学开始普遍化。因为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故而所实施的美术教育只是单调的纯技能性的训练,实践教学完全压倒了认知教育。尽管有时也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到底还是忽略了美术教育本身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这种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仅具备基础的绘画技巧,而没有健全的审美意识。这就好比一个人学会了电灯,却不知灯火的功能意义。我们所追求的美育理想,如美国艺术教育家马丁杰史逊在其《创造性》中所说的:“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很遗憾直到现在,不仅未能实现,还任重道远。

2.2新课程实施所需课程资源的匮乏

在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的体系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做保障,恐怕也是很难达成的。课程资源在硬件上主要包括可供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所需的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如专用的美术教室及设施、美术活动必备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可供学生使用的电脑等。硬件课程资源还可以被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备课所需的资料资源,如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音像资料等;校外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或私人博物馆等,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如建筑、园林、公共雕塑、自然景观等。软件则指的是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专业才能突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美术师资。现在在小城市的很多中学特别是乡镇中学,没有相应的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美术器材,没有可供学生浏览的'图书资料室,甚至连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临时兼任,使得学生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而城市本身也并没有建立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必需的公共文化机构,导致城市文化气息淡薄,市民文化艺术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学生们在校外环境中很难得到熏陶,这也不利于中学生美术素质教育的开展。

2.3课程设置与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性矛盾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许多门类,新课程体系下中学的美术教学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内容的设置,无疑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且随着时代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美术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中学一些美术教师思想上松懈,在教学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空洞。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根据实际情况,动不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虽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多媒体依赖症。授课形式被单一化,仅依靠视觉传授,忽视了抽象理论的讲解和手动示范,让美术课堂的传统流失殆尽。三是统一机械化。美术课是强调个性的学科,一些教师喜欢“标准答案”,整堂课都是一言堂,从而否认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创作成果,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四是定位不清。一些教师认为美术教学教无定法,可以随心所欲,因此上课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等这些原因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倦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美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1让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美术教育可以振奋人心,激励人的崇高情感,发挥创作想象,使人得以辨别社会的美丑现象,培养道德情操并提升人的境界。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教育改革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优化这个考试,使考试科学化、合理化;不是要取消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它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还应该包括道德、责任感、人文精神等方面。美术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丰富的审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素质教育则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展现的舞台。我们的美术教育需要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等多方面来进行教学,使其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3.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反思,注重与时俱进,鼓励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做到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下有几点意见:首先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多鼓励多引导,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利用美术教研会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观摩经验,为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老师了解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最后还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同行之间不断学习、相互促进。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相互交流学习,使每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3.3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美术课的有效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感的激发。如何在枯燥的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其一,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填灌”,改以“启发”为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进行讨论,而且,不要在当堂就给出答案,而告诉学生,答案会留到下一次课揭晓,他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课余时间来思考和寻找解答。这样会使课程变得更有意义。第二,“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远比答案更有价值,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在课堂上注入更多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元素,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的亲切感,并多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表述方式,这样,学生会对美术课备感新意,自然会喜欢起置身于美术课堂的感觉。而且注意书本内容能否实现对他们实际生活的改变,如对色彩的理解和认识能帮助他们今后改善对自己的房间布置、着装打扮,让学生真正从心底爱上美术,爱上美的生活。第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强调对教学思路的把握,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最后,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做到并做好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刻,也更有自己尝试的愿望。在班级中如果发现在美术上有着特殊禀赋的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开发其潜力,鼓励并帮助其将自己的天赋全面展现出来。

新课程体系下小城市中学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紧随并跟上在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上已经走在前面的城市地区。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篇7:美术教学论文

一、美术教学、创新能力的相关简介

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及雕塑等都属于美术的范畴,但普遍为人所知的美术大多是绘画,而美术又通常被人们称为造型艺术或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便是在美术逐渐为更多人所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美术感兴趣的趋势下所产生的,尤其是在21世纪中美术已经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出现在小学课堂上,而这就奠定了美术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创新指的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与别人或是已有知识不同的见解,之后在特定的环境中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而且还可以获得一点有益效果的行为。所谓创新能力便是不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发明在技术和各种活动领域中的能力,现代经济竞争的核心便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二、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所面临的问题

在教育行业中,不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普通全日制学校,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所形成的固定思维让教育者认为,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以及各项文化课知识才是以后维持生活的硬道理。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崇,学生文化知识过硬而其他方面的能力薄弱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使得学校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以下便是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美术教师缺乏应有的教育创新能力方法。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习惯了以自己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而忽略了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教学模式压抑了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二是学生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缺乏。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由于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学生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这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三是美术教学时太过侧重写实能力。在美术教学时,教师依然注重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他们觉得只要能够按照模板来进行事物的描述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使得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三、如何有效提高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让教师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推进新的创新思维形式的美术教学方法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起积极作用的。因此,对中职院校美术教学来说,只有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了提高,才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教师之间建立专门的沟通交流平台来实现,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薄弱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绝对是强大的。教师之间有任何的美术资源都可以及时共享,互相之间可以对审美观念以及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如此便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对中职院校而言,美术教学特别注重实践、注重鉴赏,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视野眼界开阔了,在进行美术的学习时脑海中便有了更多的美术素材,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美术时所需要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想象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中职美术教学中的教学体系

按照规范化、科学性又有条理性的美术教学体系来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可以避免教师以往的只根据标准与干净与否来评价学生作品时出现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这种规范的教学体系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待学生时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公平的点评,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来进行专门的引导教育。这样即可培养学生学习美术时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写实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手段的论述,可以知道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美术学习时要想保证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就需要先保证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在学生美术学习时,不能一味地批评,要懂得从他们的作品中寻找优点来进行讲述,之后再提出整个作品的美中不足之处,如此才可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被抑制。

参考文献:

[1]卜会宇.浅议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xx(36).

[2]潘冬冬.论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20xx(36).

[3]包海莹.论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xx(2).

篇8:美术教学论文

一、高等美术院校的教育特色

目前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一般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专业艺术学院中,各类大学的美术办学宗旨各有一定的差异,教学方向也不禁相同,但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浪潮的冲击,各国教育机构为适应时代的新原则纷纷探索改革,希望建立和扩大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培养出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1.综合性大学的美术院系

综合性大学开办美术院系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现象,对于它学科的研究,如何定位,专业如何办学,应如何与单科专业院校拉开距离,没有现成的范例供参考,综合性大学就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它应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就我个人认为:综合性大学最大的优势是其学科无所不包的广泛性,学术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入性。高等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美术教育,加强美术学科的学术性,研究性。所以,大学本科的学习应为其升入研究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过度与良好衔接,也使本科专业的学习目标成为为作研究工作而积极准备。所以也应该加大相关专业研究教育的培养力度,逐渐形成综合性大学美术院系办学的最大特色。

2.高等师范美术专业

随着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也越来越明确,估计未来大部分师范大学将改革为综合性大学,而本来的学术教育和美术史论专业已经统一改称为“美术学”专业。所以,进一步推进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研究,是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发展的最大特色。也使我国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担负起研究传播美术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等重任。

3.高等专业艺术院校

我国高等专业艺术学院则应使科学知识的推广和运用这一责任更加有利的强调和执行。随着我国改革进一步的深化,国家需要大量高级美术技术性人才,尤其是极其缺少“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高等专业艺术院校应以此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并掌握熟练的技能,使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从事生产一线的高技能操作,设计并能组织生产管理以及在服务业提供创造性服务等。这也将是我国就业发展的趋势———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高科技知识和高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就现在我国高等专业美术学院教育培养的人才多偏重于学术性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脱钩导致供需失衡,这就需要高等美术专业的教育搬入社会实践这个大舞台,使高等专业院校呈螺旋型发展,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在实践中具有更强的爆发力。

二、高等美术教育的强化

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专业艺术学院的教学发展模式只有拉开距离,才能充分形成互补的良性互动局面。只有个性的存在才能有共性的发展与延续。无论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或专业艺术学院都应有共同点美术办学宗旨,无论有怎样的教学特色与偏重,目的也都是为了使人类更文明更进步。在《四书》的第一本《大学》中便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在说大学教育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高等美术院校同样也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方向,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1.首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考生在升入高等美术院校之前,大都自觉或不自觉的使学习目的针对高考进行强化,升入院校后需先利用一段时间使教学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美就在身边,就在实际的生活中,并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细致入微的观察一切事物,让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

2.关于学生正确对待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问题。

在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要遇到这个最实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剧,有一些错觉认识,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完全对立或两者之间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传统文化大部分是保留的。例如日本、新加坡、法国、韩国等。同时现代化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传统文化也会不停的蜕变。如何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与不可替代性也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3.有超越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艺术与外来文化艺术。

在今天,不少人认为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的障碍,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艺术无比神奇应顶礼膜拜。这样的态度都不利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应使学生们全面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与传承发展性,中华文化艺术不仅有中华文明代表的主流文化也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如何大胆的与实际相融合,并深入地理性,历史性思考、研究,增强民族凝聚力,这都应是探索的主要方向,也同是探索外来文化艺术的方向。尤其是现代外来文化艺术,更应全面研究,看清它的真面貌,不应盲目模仿。真正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需有勇气实行“拿来主义”,加以吐纳吸收,重建世界上最优秀的精神文明。我们往往说最深刻的道理也是最简单的道理。高等艺术教育的深入同样也需要立足于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研究;立足于当代性及具有现代意义。

三、总结

教育是终身的教育,高等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教育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结束的过程,教育是人的自身目的,也是人的最高价值体现。”我们应遵循更人文化,更科学化的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改进、深入。使教育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去“唤醒”学生的力量,使学生能在目前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因为教育,是全民族的事,要教育的是整个民族。

篇9:美术教学论文

一、注重学生本身感受,教学效果不断深入

在很多美术老师的教学课上,往往教师过于关注教学的内容是否进行完成,并没有将学生的切身感受和内心需求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上,并没有从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行引导和教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美术教师首先要从孩子的内心感受出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美术课上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进行写生,用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在大自然中教育孩子如何观察,如何落笔,如何进行色彩的搭配,不断提高孩子们对色彩的认知度。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教学,学生放下了课堂上紧张的情绪,能够很好地和老师进行互动,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深入学生内心教学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教育孩子们具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教师通过轻松的教学氛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很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形成互动式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走进孩子内心深处,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非常少,甚至在课堂上出现了“你讲你的,我干我的”这样的现象,因此,在新教改的过程中,我们的美术老师可以积极走进孩子的内心,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观看色彩丰富的动画片,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将画面暂停,组织学生对画面中出现的颜色进行抢答,看谁回答出来的颜色多。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由两组学生进行PK,看哪一组能够获胜,在这样的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非常的集中,老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非常的专注,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在竞争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可以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发现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们发现美的能力。

三、广泛利用资源,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美术课程具有资源广泛,便于收集的特性。充分利用好身边有利的美术资源,开发和利用起来,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达到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效果。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色彩大赛、服装秀、美图欣赏等有益处的活动。在色彩大赛中,组织学生利用水彩,自由搭配,美术老师负责现场指导,比赛以调配出颜色最多者获胜,可以给予一定的小奖励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服装秀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穿着自己喜欢的服装,现场走秀,其他的学生对服装中的颜色和图形进行发言,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提高每一个学生对颜色和图形的辨识能力,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和兴趣。在美图欣赏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从互联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美术图片,在班级中进行匿名展示,最终全体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幅图画进行投票,最终以票数最多的图片获胜,成为最佳美图,通过激烈的竞争可以使每一名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四、及时总结,鼓励学生多创新

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每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及时的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对学生的进步非常有利。同时,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孩子们的美术功底也在加深,如何能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每一名美术老师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例如,很多孩子在上学前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美术的启蒙教育,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美术功底,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讲一些他们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对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弘扬优秀的教学方法,摒弃过去的旧观念,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实例,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并能够做到及时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不同特定和能力水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适应新教改的各项要求,本文通过新教改中美术教学的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芳宇.初中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xx.

[2]王文丛.初中美术教材中“设计应用”模块教学与实践的重要性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篇10: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中职美术素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训练应以培养学生对物象认识、观察、表现和审美能力为目的,通过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真实,以写实手法表现对物象真实感受,从而达到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训练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美术;素描;教学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任务一般来说,是通过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生动的表现力。即: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使学生理解描画对象的生长规律、运动规律,并按艺术规律去表现对象。

一、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基本原则

中职生素描初学者常有这种习惯,在绘画深入的过程中往往从一点开始绘画,并不会太多考虑画面整体布局,且学生艺术潜能也不会短时间就能被挖掘出来。对此,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原则开展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一要实事求是遵守客观情况。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目标建立、组织实施、进度安排都应根据中职学生个体特点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并通过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训练兴趣。二要知识能力并重落实教学计划。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应与学生生活相衔接,通过素描教学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获得自学素描、自主训练能力,使知识增长与素质能力增长同步发展。三要融通多种渠道开展素描学习。美术素描课应向社会、家庭延伸,实施课堂内外良性互动。即:重视开辟第二课堂,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教育环境,全面培养美术人才。

二、注重解决素描教学实践问题

素描教学重在发展中职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有鉴于素描水平是个循序渐进过程,应着力帮助中职学生素描学习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指导学生从前人作品中学会借鉴。一般而言,中职学生喜欢写出,不喜欢临摹,有的学生认为临摹就是照葫芦画瓢,没有意思,且束缚手脚。其实,素描临摹可开阔视野、理性头脑、活跃思维,这种循序渐进能打下坚实基本功,使学生在临摹中培养耐心、细心,使素描认识由整体印象到具体细节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注重中职学生线条运用。很多中职学生对线条应用掌握不到位,素描教学时,力争解决好中职生画线条这一基本功。如:《永乐宫壁画》等之所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极其生动,就是线条如行云流水,抑扬、钝挫、刚劲、柔美,把线条的生命力、表现性、概括法在绘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素描线条是绘画最根本要素,严谨、高超用线技巧等于绘画成功了一半。

三、引导中职学生体验反思作品

从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实践发现,很少有学生对自己素描作品进行反思,如果让其找出素描画中的优缺点,往往张口结舌,或表述不能达意。因此,素描教学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有益反思。一是引导中职生对素描画面结构反思。好的素描用品,从起稿构图到形体结构,再到空间结构,其线、形、色合理布局和组织画面都透着画者精心构思。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素描作品反思,不断提升中职生构思画面效果,养成起稿即构图的良好习惯。二是指导中职生抓住素描学习的步骤。素描真实反映着客观对象。就如平常我们看物象,距离的远近、高低各不相同,而在素描中反映的就是颜色和大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我找到自己作品的盲点,如对画面效果的控制,物象外形特征、造型特点等,从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注中职生兴趣点、创作力以及薄弱层面,以多元化指导促进中职生学习主动行为,实现个性化、多面化发展。三是教育学生对作品进行回头看。实践中,一些中职生对所画素描作品,画完就放到一边,甚至很少去多看一眼。对此,在教学中应安排相应时间让学生在完成素描作品后,每次自主性完成一份简单书面小结,通过自我小结,总结经验教训,静心反思,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多美好的素描作品。

四、加强学生画外功夫体验指导

中职美术素描课就是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美学的感化。既让中职学生从感觉器官上感知出美感、美育的熏陶和享受,更通过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体验到美。一是把学生现实状况与课程安排有机结合。针对素描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中职学生心理有一定差异,教师备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掌握好学生学习情况、能力、层次等,以情激学、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在素描课上都能有所收获。二是让学生在素描创作中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对比法教学,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的美与丑,发现素描刻画的内在美因素,领会美术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把感情渗透于自己作品中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拓展素描教学意境美。虽说素描追求“精练、传神”的特点,但在画面结构、风格,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方面如何体现美感,需要学生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整体观察习惯,如:开展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知识传授,使中职生更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做足画外功夫,提高素描教学质量。总之,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要重点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素描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观察方法,展示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会整体布局,提高自己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苏楚韩.探讨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方式及艺术[J].教育科学:全文版,20xx(2):00186-00186.

[2]张旭堂.浅谈中职美术素描教学[J].教育,20xx(1):00201-00201.

作者:张瑜 单位:山西省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

篇11: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是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初中生对美術的学习,不像幼儿、小学生那样喜欢涂涂画画,兴趣逐渐减弱,把美术课作为“小科”,无暇顾及美术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根本出发点。下面简单谈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轻视美术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学生进入初中后,许多家长认为画画是玩,是不务正业,只有学好语数外才是走正道,中考考出好成绩才是出路。社会、家长对学生的误导,使学生认为美术是副科,可学可不学。

2.学生自身原因

社会、学校、家长对美术的不够重视,久而久之也导致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思想上也不重视。据调查,幼儿园的小朋友,十有八九喜欢画画,想象力丰富,对世界好奇,什么都想用自己的小画笔画出来,画中有他们的奇思妙想,有他们的奇妙世界。然而,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大门之后,多数学生就放下心爱的画笔,从此,他们对美术、对画画的热情逐渐冷却,纵然有的学生对画画仍然喜爱有加,但在学习的重负下,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得不“收起来”,到了初中,愈演愈烈,繁重的学习使学生更难以顾及这门学科。久而久之,学生脑子中充斥着满满的古诗词、数学定义和定理、英语单词和语法等。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

美术是对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过程。以绘画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对绘画产生冲动,这样他们才会有创作的灵感。这种灵感的源泉在于教师的引导,对美术作品感染力的感悟。在学生想画什么方面,不妨给他们主动权,让他们画出心中的美和心中的人或物,尊重他们的想法,才会绽放其思维和创造力。

在初中一年级的《人物线造型》的教学时,当老师提出要画班级的美术课代表时,多数学生摇头表示反对,有的说想画妈妈,有的说想画宠物狗,有的说周日去了动物园,想画动物园中的老

虎……如果分析学生的这些想法,不难得出他们的共同心理——想把画画好,画出彩,画出情。主要原因在于:画妈妈,因为有爱;画宠物,因为熟悉;画老虎,因为新鲜……画美术课代表,担心画不好,有辱女同学,会使她不开心,老师不满意,如果画自己熟悉的,既有兴趣也不担心因画不好而受批评或指责。因此,美术课堂上的绘画活动,要求不必太统一,给他们创作的自由,让他们的兴趣始于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从而激发绘画的动力和激情。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美术教学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把学生当作成人看待,要他们审美、创作都完美无缺,那么,只会使学生对美术逐渐望而却步,逐渐与美术越走越远。

三、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创造力

1.改变教学方法

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课《小伙伴》的教学时,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面目表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再提出问题: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没有这些表情行不行?再呈现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的比较,描述这个“小女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而再提出本课的中心任务:如何画好人物头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观察脸型、五官、表情和比例以及表现。让学生在观察教师给出的课件中的人物头像后,再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总结出脸型主要有哪些,五官特征有哪些,表情有哪些等等,说一说人物头像的比例和表现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为同学画一张素描头像画,提出要求:生动、形象地表现

人物。

有大量的观察做基础,有素描理论知识的点拨和提炼,学生完成了为同学作画的任务自然会乐在其中,不会有一筹莫展之感,无从下手之困。

此外,在绘画前,开展“贴鼻子”“贴眼睛”“贴眉毛”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丰富、更有趣,成为学生的乐园。

再者,教学中可以适当设计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相启迪、互相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更丰富。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美术课堂上,教师只让学生看看书、画幅画等,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更无从谈起。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课堂魅力。

如《敦煌莫高窟》的教学,如果纯粹让学生看看课本,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的视频,让学生走进“千佛洞”、接触“四大石窟”,了解“时代背景墙”,感知“壁画”和“彩雕”等,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用心观察、用心体味。教师再提出问题:石窟艺术的构成有哪些?石窟建筑的特点有哪些?如果你意外发现了文物,你会怎么做?怎样尽到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义务……通过声音、图像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美术课堂增加感性认识,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总之,美术作为基础课程之一,不能等闲视之,应改变“小科”的错误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兴趣的培养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设备,开展自主、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构建学生乐学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彰显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综合能力,成为懂美、爱美、惜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杨增群.谈如何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34).

[2]胡小丽.浅谈初中美术兴趣的培养[J].速读(中旬),20xx(5).

篇12:美术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教师的示范教学对于美术课堂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给学生呈现的一个良好向导,教师如果善于设计示范的内容、方式与示范教学的形式,还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学导入以及教学主题引入的功效。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教学的作用,在教学准备时更加充裕,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示范教学;策略

示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有各种不同的切入点,教师在组织与设计示范教学时首先要充分考虑课本的教学主题,要能够贴合教学素材引入一些更加有代表性的示范教学的元素。一般情祝下学生对于教师的示范教学会十分投人,他们会很感兴趣教师给大家呈现的内容,尤其是教师在示范作画或者示范做手工艺品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很有价值的教学时期,发挥示范教学的积极功效,为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推进。

一、抓住示范教学的有效时机

示范教学在展开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教师要善于把握示范教学的有效时机,这样才能够发挥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主题,以及不同的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下,示范教学适合展开的时机会有所差异。有的教学主题下教师需要先给学生做必要的介绍与铺垫,让学生对于某种艺术形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进行示范学生接受起来会更轻松。对于那些学生相对十分了解的教学内容或者题材,前期的铺垫则不太有必要,这样的内容教师不妨直接给学生做示范,迅速将大家带入教学情境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慢慢了解这一艺术形态。在笔者听过的一节剪纸课中,教师一上课二话不说拿起剪刀和纸就快速的折剪,教师的举动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学生很好奇,想知道教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就集中注意力观察教师的行为。不一会儿,教师展开了纸,随着两只精美的蝴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于是课堂中爆发出阵阵掌声,本课的主题被揭晓了,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教学过程,这种对于示范教学的时机的有效把握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尝试欲望也被迅速激发。在这种教学展开模式下会更好的凸显教学主题,示范教学的效用也充分体现了出来。

二、控制示范教学的量和度

教师在进行教学示范时要能够灵活的控制示范的量和度,这一点非常重要。示范的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合适。教师如果示范的时间很长,会大量占用教学时间,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被压缩;示范的时间短了学生又还没有看明白,这也就没有起到示范教学的效果。对于示范的度的把握也很重要。示范如果过于彻底,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会被挤压,如果示范的十分浅显,学生又没有完全看明白。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把握示范的量和度的能力,教学前一定要充分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这样才能够做好示范教学的控制。在教学《打开的喜悦》时,在控制示范教学的量和度时笔者做了相应思考。最后,课堂示范只是把立体贺卡上立体部分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做了简要的示范,为了避免学生的模仿,笔者特意把立体部分设计为一个简单的几何形,学生掌握了方法,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立体部分由几何形转变为他需要的形象,创作出各具特色的作品。这样的示范既达到了教授技法的目的,又给学生留出了创意空间,效果显著。

三、体现示范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在展开示范时同样要做到具备针对性,要能够充分凸显教学主题,实现对于学生创作思维的引导,这才是示范教学需要发挥的效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示范时比较盲目,内容和方向的控制都不够好,这既浪费了课堂时间,也没有起到预设的效果。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在示范前做相应思考,明确示范过程的重点,凸显示范教学的核心,让示范的效果更为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充分实现激发学生思维、活化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基本教学目标,这也是示范教学的内在价值的良好体现。在教学《最亲近的家具一一椅子的设计》时,为了体现出示范教学的针对性,笔者对于示范的内容和方式都做了相应设计。在示范时笔者特意用白色卡纸做了两把一模一样的椅子,都是简单的基本型,接着让两位学生通过简单的涂色、添加装饰或切割等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变成了两把风格完全不同的椅子,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简单画出改造椅子的设计方案。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对学生在制作方法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启发性。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深入,学生的创造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开阔,大家纷纷将各种富有创意的理念融入到作品中。这堂课上就充分体现了示范教学的价值,透过对于示范的有效控制既给大家呈现了课堂教学的主题,也实现了对于学生思维引发的教学目标。

结语

示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融入,这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整体趣味性更强,也能够更好的活化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各种美术作品的创作中有更多富有灵感的表达。教师要更好的组织与设计示范教学,不断优化这一过程才能够构建更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l[」陈凤华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对策探讨[J]学苑教育,20xx(10)

2[]李艳丽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阴新课程(中学),20xx(05)

篇13:美术教学论文

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艺术作品的科学性

高中美术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为主要着力点,带领学生认识和解读具有一定深度的艺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炼出作品的艺术特色,还要引导他们发现其蕴含的科学思想,认识其中涉及的科技知识。引导学生解读优秀艺术作品,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极为有利。要成功实现上述目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美术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要求了然于胸。只有全面掌握美术学科的科学内涵,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其蕴含的深刻的艺术思考和独特的艺术创新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建筑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斗拱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无疑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特殊符号。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作品时,应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总特征,在细节处把握设计思想,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科学内涵。斗拱技术的运用不仅蕴含着美术学的特征,而且体现了力学美,力学知识的巧妙运用正是其科技思想的重要表现。

2.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在现代艺术教学中引入科学概念,不仅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艺术创造,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理念武装大脑,在丰富多彩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达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长此以往,人们将逐渐失去投身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不利于个人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教学者应引导学生创造美,使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观,提升审美水平,并养成勤思考、勤实践的好习惯。另外,在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学者应将科学技术逐步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不仅要以此优化教学方法,更要以此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者应善于将科学教育的理念与美术教学的要求相结合,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逐渐养成严谨认真、善于发现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古今中外,科学技术发展推动艺术发展进步的案例不胜枚举,总体说来,世界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美术的发展呈现出各自不同特征,其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美术作品的实现形式不同。敦煌壁画堪称世界奇观,是古代石凿技术的成功运用。在那个时期,石凿技术便是当时绘画技术的集中体现。随着冶炼技术的发明,人们开始在各种器具上进行美术创作,形成了灿烂的人类文明。色彩技术、油画技术的相继出现,为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也因此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由此可见,科技对美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

3.增强课外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不能涵盖全部的内容,也不能开展全部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者如果不拓宽教学渠道,开展全面而细致的教学工作,学生就不能形成健全的艺术人格,也就不能深入贯彻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少教学者开始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活动,高中美术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引导学生了解和讨论著名艺术大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引发情感共鸣,获得艺术体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发展学生实际运用美术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多元化的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因而变得空前巨大。高中是人生教育中的黄金时期,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因此,高中教学必须符合这一实际,进而探索和实践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其中,高中美术教学也应遵循此法,使其成为塑造学生艺术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有效渠道。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教师来说,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引入科学教育观是重中之重;对学生来说,改变传统学习方法,自觉接受和应用科学学习法是核心要求。

篇14:美术教学论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漫画的兴趣

特色美术学校中的学生有着良好的美术绘画功底和造型基础。每周利用一下午的课时外加业余时间让学生来进行漫画的欣赏和创作,特别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学生们非常喜欢漫画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在漫画的创作中遇到人物的形体结构变化、画面的效果处理、色彩的色调搭配与调和、场景的布局安排等问题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在基础素描、色彩、速写和设计课中找到解决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借鉴,利用兴趣来提高学习绘画的主动性。

二、通过学习漫画提高学生的专业绘画技巧

漫画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尤其是特色美术高中的学生,他们有着扎实的美术绘画功底,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用漫画的夸张、简化、幽默等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绪;相对于要求写实性非常严格的素描基础课而言,学生可以在漫画中发挥自由的线条,不受拘束地将自己的才华跃然纸上,在漫画课中体会别样的乐趣。漫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连环画、组画等形式),表现形式可以是铅笔、彩铅,也可以是色粉、水彩或马克笔,其灵活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不拘泥于素描教学中只能用铅笔和炭笔,色彩绘画时仅可用水粉进行表现。学生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创作,不仅在绘画的媒介方面进行了实验,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作画技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在漫画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协调能力

专业的素描色彩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对象的准确性、画面的整体控制能力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漫画绘制的完整流程是:策划和文字剧本→角色造型(主角和配角)→场景设计(室内、室外和道具)→画面分镜头设计→绘制阶段。在漫画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其自编、自导、自创完整的漫画作品。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画匠,而变身为编剧、导演、演员、制片、剧务,等等。他们必须开动脑筋去构思故事,编写剧本,再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剧本落实于纸上。学生必须学习如何在创作好的脚本上构思人物形象、场景、台词布置、画格的大小布局、服装道具等。这对平时只进行长期素描、色彩写生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学生变换了身份,以一个漫画家的身份为读者讲故事、创造人物各种多变形象,认真绘制人体的比例、动势、四肢和面部表情变化;根据剧情查阅各个阶段的历史变迁资料等。通过原创的形式,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新思路、新知识,比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强调、灌输的形式更为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这种独立型和合作型的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强强联合,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通过学习漫画为美术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学习是为了获得生存手段,在特色美术专业高中开设漫画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将漫画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拓宽美术生的专业发展道路。有专业美术基础的学生,显然更有实力和能力成为专业的漫画家。而且,将个人的兴趣与未来学习的方向、从事的工作挂钩,无疑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不可否认,在美术专业高中开设漫画课程能够为美术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种就业选择。

五、通过学习漫画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

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于思维和视觉两大美学形态,这两种美学形态也是传统美术教学中所要求的。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造型艺术是通过学生的眼睛观察和大脑的思维变化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思维就会转换成视觉语言,绘于纸上成为有形的形象,与众不同的造型更可以打动观众。漫画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漫画的艺术语言更具讽刺、更夸张、更诙谐、更有个性,用这样的艺术语言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学生们在创作漫画作品过程中,每个人的想法和思维各有闪光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闪光之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审美价值,从而也形成学生个人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能力。

结语

在专业美术高中课程中开设漫画课,其衡量课程目标实现标准都是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为目的。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合理的分配时间,在玩中学习新知识,逐步培养兴趣、开阔视野,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发展速度,在漫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坚持寻找学和玩之间的交汇点。通过玩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树立自信心。积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美术知识、技能、形式原理与法则、艺术观念,利用漫画创作的实践过程,总结观察角度、思维方法、表现技巧、艺术感悟等经验。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热爱,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

篇15:美术教学论文

摘 要: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消极影响,当今的初中美术教学依然存在以绘画为中心和以教师为核心的现象。然而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给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地改变教学模式、转换自身角色,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以及知识发展的趋势。笔者针对当今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状况,论述了改进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初中美术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情感,提升审美素质

传统美术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学生的一个特长,并试图提供基本的教育给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普通的学生经常忽略对美术的学习,较为看重文化课学习,从而应对升学考试。此外,也没有得到教师更多地关注,对普通的非艺术生的美术教育也不重视,使初中美术教育几乎形同虚设。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尤其是在现在的发展形势下,针对所有学生的美术教育,其实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初中的美术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而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培养审美情感,具备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和感觉美的心灵。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了解和欣赏一些世界著名的油画,例如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作为永恒的经典来欣赏。学生不是复制画面,而是要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这幅画本身,以及对他在文艺复兴时期而改变的态度进行了解。就画本身的色调而言,过渡自然,反映出艺术家精湛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对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不仅可以欣赏美和创造美,更可以获得大量的心灵与情感的收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美术教学能很好地去引导学生建立美感。

二、重视作品点评,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

对于初中美术的教学工作而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作品进行合理的点评。对他们而言重要的并不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艺术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美术而言,必须有助于他们身体和精神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学生的艺术技巧,他们是很容易被打消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单调并缺少生活的气息,更不具备真实的情感。美术老师的点评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产生影响。美术老师应以尊重学生个人的劳动成果为前提,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并审查学生的艺术作品。当美术老师审查学生的工作时,找出什么效果最好,给予学生及时的认可与表扬,这对学生的潜能激发有很好的效果,还能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懂得思考人生,使其作品更能表达出学生的个人情感。只有用这种方法才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美术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引导至关重要,所以,学生和教师应该积极构建一个坚实的知识桥梁,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避免学生走弯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要能够在各方面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要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有学会创造知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融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因材施教灵活的授课,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多数的农村学校而言,由于在设备的硬件设施上的不足,使得老师授课时不能保证用具的齐全,但是这并不是无法授课的利用,老师可以通过对日常物品的创新使用来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三、创新教学机制,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对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教学模式就会融入新的力量。但是要对这一点进行正确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单纯的合作探究,重视形式上的操作,应该落实到具体任务中,不然就无法体现其意义。要清楚地看到,合作要以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为前提,只有在学生对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才迫切需要通过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合作探究的优势,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就美术学习而言,首先要帮助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情感,从审美素质方面出发,重视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具体到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点,积极利用创新机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只有正确理解课改的新要求,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篇16:美术教学论文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带给孩子更好的美术教育

社会和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高要求促使美术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用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要从两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这就需要教师自练内功,不仅要多进行美术专业的训练,更要多参加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美术功底,这样可以很好的为幼儿美术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的参加教育教学技能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说道教育教学水平不得不提一下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知道,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教育教学水平的滞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严重的压制着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塑造和知识的学习。所以,作为一名幼儿的美术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带给学生更高的美术教育,教师要主动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参与教学理念的知识培训,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孩子天性发展和能力成长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主动的在自己的美术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教学改革。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美术教学相结合,加强对课程改革的内化,提高自身文化的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美育美学的常识,将课改精神和幼儿园美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园本特色,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天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知道幼儿绘画是先想后画。幼儿的绘画是一种自然的表达,是思维在先,绘画在后的过程。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幼儿打开固有的思维模式,解放幼儿的头脑,放飞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去想;带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感悟;教师的教育不能够束缚学生的手脚,要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毫无顾忌的去创作;可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践行新课程教学理念,解放幼儿的思维和情感,让他们去自由的想象去创造,使他们感受艺术的美,获得美的知识,行使美的权利,表达自己美的想法。

二、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幼儿的教育不能够强迫,而应该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们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学好美术就要想办法让幼儿对美术学习感兴趣,让幼儿喜欢上美术这门课程,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与身惧来的,而是依靠教师长年累月的培养起来的,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能对幼儿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来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为了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接触美术材料的幼儿来说,并不知道什么美术教育,只是对这些美术颜料感到好奇,自然的会涂涂抹抹,这是,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否定或是批评,会让幼儿对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严重影响幼儿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要采取激励策略。由于幼儿肌肉发育不全,握笔比较困难、画出来的物体形态达不到他预想的效果,因此有些幼儿就会对绘画产生了胆怯、自卑的心理,教师要针对幼儿不同特点给予表扬与鼓励来激励幼儿。鼓励幼儿的绘画行为,能够让他们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尊重幼儿的行为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

幼儿的绘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涂鸦和发挥过程,这样的过程可能不符合美术的绘画技能的要求,但是却是最自然、最纯真的东西,是幼儿内心思维和美的一种表达。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行为和认知规律。教师要鼓励幼儿的绘画行为,并对幼儿的绘画行为提出新的要求,以引导幼儿更好的表达。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如果幼儿对绘画内容不感兴趣,体验不到绘画的快乐,那么教师不能够强迫幼儿去学习,教师要适当的调整教学的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考虑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又要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美术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为,幼儿往往对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内容饶有兴趣。教师还可以把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的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边玩游戏边点画,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作品,还可以通过听故事,儿歌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开展多种丰富多彩趣味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感兴趣,加深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促使幼儿的学习热情。

篇17:美术教学论文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获取事半功倍的成效。比如,通过幻灯片放映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它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是课本图例永远实现不了的。再如,通过录像的方式播放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它的生动性、准确性是教育者讲授中难以实现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教育者亲自制作课件,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仅能创新民间美术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条理性、客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还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情境教学方法

实际上,民间美术教学还是一种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全面调动所有能够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创新民间美术教学的关键外在因素,其涵盖了课堂的环境创设、结构设计、音响设计等,不同的民间美术种类均具备着不同的地域性,风格、主题思想以及情绪情感,而课堂情境的每个环节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同的信息反映,只有当这些信息反映相一致时,才能够刺激到学生,进而提升课堂功效。比如,让学生对民间蜡染进行欣赏,在学生观察作品的同时教育者通过适当的语言讲授,并向学生们播放一些少数民族(如贵州)中民间日常生活的画面,并将少数民族(如贵州)音乐为该课堂的背景音乐。学生在该种创新的教学情境下得到的感受是全面的,是传统教学永远达不到的。

三、重组有关教材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对原有教材予以调整。增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和教育者擅长的内容,教育者应紧跟现代社会的需求,有创造性地对民间美术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综合新旧课本,把相同年级的新旧课本中相同的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以扩大知识量,教育者不应将眼光放在一个版本的美术教材上,因为各版本的民间美术教材均具备独有的特色与可取的地方,教学中应提炼相类似的内容,取长补短,在教学内容上应找到结合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另外,变换制作材料,拓展内容交叉点同样是一项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在民间美术的一些制作工艺复杂、工具材料要求严格的内容中比较适用。在创新型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欣赏与了解民间美术外,还可采用其他形式进行相关制作与学习,比如,将木雕、根雕改成橡皮泥、陶泥或者萝卜进行雕刻制作;将服装、刺绣等通过绘画、设计形式加以体现……

四、讲练相结合,全面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

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形成的视觉艺术品,其虽然也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技法,但相对于专业美术作品而言,其对技法水平要求不高,便捷、朴质是很多民间美术作品的特征,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具备一定的能力进行实践操作的。实践过程其实就是强化学生的理解程度,创新教学模式,满足教学最终目的的过程,虽然会占用一部分课堂时间,但是教学功效显著。所以在创新民间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讲练结合,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创新民间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使美术教育者的教学空间更加的灵活与广阔,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和有效。其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学生在该创新模式下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

篇18:美术教学论文

内容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引起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的转变,素描基础教学更是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探索新的素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充分了解素描基础教育和专业的联系,分类施教,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根据专业特色做好教学设计,以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专业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素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不同的美术院校在“契斯恰柯夫素描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更加适合自身专业建设的教学体系。虽然西方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逐渐走向了边缘化,甚至是处于被取代的状态,但对于当下中国国情来说,特别是高师院校,有着自身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师院校为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已经不是美术院系的主要职能,而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描教学则是高师院校美术专业的基础教育,素描教学模式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特点,直接影响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素描基础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法传授给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推广较少。因此,素描教学体系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以满足新时期素描基础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笔者在结合美术基础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与专业特点

“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素描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体现素描具体的能力与手段,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描在基础教育专业学习上的认识与理解。”针对现在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建设发展趋于成熟、美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情况,这就要求素描教学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充分了解素描基础教育和专业的联系,分类施教。素描既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课程,又是油画、中国画、雕塑、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这种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艺术规律的分析能力、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散能力的一种手段,在对物象的体量、空间、明暗、结构、透视和质感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在特点和要素来引导学生对专业内涵的理解。

(一)油画专业

是以具象写实教育为主,主要表现被描绘对象真实存在和空间关系,这就要求素描教学中重点注意明暗关系、结构透视和量感、质感等具体的刻画。

(二)中国画专业

中国画工笔本身就具有线性特征,而中国画的白描就是素描的一种。在中国画专业的素描引导上,结构是目的,明暗是手段,线面是语言,要以线性素描为主,线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对象。

(三)雕塑专业

雕塑是在空间中立体存在的客观事物,具有立体性、空间性、恒常性的特点,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立体的、三维的观察方法,强化作品本身体感、量感的表现语言,为后期雕塑创作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艺术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设计人才。在素描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在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知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构成和创新思维的引导。为此,素描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素描基础教学也应该根据专业发展路径的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掘适合专业发展的艺术表现语言。

二、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

现代素描多元化教学模式下主要继承了两种模式:一种是苏式教育模式,另一种是德国包豪斯教育模式。前者是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而创新思维方面比较欠缺;后者则是侧重于创新思维模式,需要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发散。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把课堂教学从老师主导转变成学生主导,结合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表现事物以及总结反思的能力。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的微妙变化,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通过运用艺术表现语言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就需要从室内教学模式向室外拓展,从学习环境向生活环境中拓展,将创作理念带入习作练习的过程中,扩大基础素描教育的外延。从素描教学内容来看,研究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表现客观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空间,同时,还应侧重研究画面的节奏、韵律、构成关系以及个人的情感表达。

(二)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启发式和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技法和意识层面的问题,并注意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实践教学中设置研讨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寻找相关资料,自主探索、研究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计好研讨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课程结构上建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研讨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研究客观物象的基本规律,对客观物象具有准确的认知是前提,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形式和内涵上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现将研讨型教学设置为三方面。

1.造型规律的研究

首先,是对客观事物造型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形体、结构、透视、空间、明暗等因素,是为了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运用艺术语言再现客观对象。在新的绘画语境下,这些内容已经被赋予了新的造型意义。形体、结构、明暗都可以从绘画因素中被抽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绘画语言,或重新构建。其次,通过讲授素描表现的基本技法,研究客观对象,了解传统与当代审美之间差异,找到符合现代人文精神的审美规律。

2.绘画媒介的研究

在中外绘画史上,绘画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今在素描绘画上运用的材料媒介样式种类繁多。让学生了解绘画媒介自身的特点,丰富素描的艺术表现语言,形成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形式。学生通过运用新的材料媒介,让艺术表现语言更加具有创造性。

3.创新思维的研究

现代绘画中,绘画主体创新思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绘画到现代绘画,从描绘客观对象到重视描绘主体的主观世界,作者思想的表达已经成为作品的灵魂。绘画中的基本规律好比是一个人的肉体,绘画思想则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灵魂的肉体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尽管没有意义,但灵魂必须依附肉体而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绘画思想的同时不能抛开绘画的基本规律。创新思维需要学生通过绘画体验,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确立培养创新思维的环节,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素描基础教学把主观和客观、理性和感性、再现与表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教学模式与具体实施

明确素描课程的总目标,是从传统的讲授学习表现技法型教学向以学生自主研讨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型教学转变,课程设置必须包括传统教学环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研讨的教学环节。做好讲授、实践和研讨主要环节的建设,让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教学道具准备

改变开课之初由授课教师来组织安排教学道具摆放的原有教学模式,授课教师根据场景的设计和画面的节奏关系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寻找教学所需道具和素材,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制订相应的方案,主动地将学生这个主体和教学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课题设计

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一个主题明确且符合专业特点的研究课题。课题设计包括认知、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主题。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主题,综合多种材料媒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研讨环节在课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理论讲授

授课教师对素描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具体要求、重点难点以及课程主题设计的目的、意义、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和阐述,还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做个别指导以及对学生作业进行讲评、总结等。这是实施学生自主研讨创新思维型教学方式的基础,让学生对素描的客观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创新思维在教学研讨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四)教学环节讨论

在教师的组织下,就每阶段教学环节定期开展研讨,内容包括素描基本理论知识、艺术家作品的分析、课题设计的意义以及每阶段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更快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认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实践训练

教学过程是通过材料媒介来表现学生对理论学习和课题研讨的深化理解,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和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题设计的要求,掌握不同的表现技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解决如何将技法训练和创作紧密联系起来的问题,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是将素描创作纳入课程教学当中。通过不同材料媒介和不同表现手段的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素描基本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的同时,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用心创作,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不同专业应该有符合专业建设的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特色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观察对象时,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从内心的情感出发,探索造型技巧,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构建自己的画面秩序。总之,素描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剑.高校美术教育的素描学习之管窥[J].龙岩学院学报,20xx(5):87-90.

[2]邵大箴.从法则走向自由:关于素描与艺术教育的思考[J].中国美术,20xx(1).

[3]乔伟莉.素描基础教学初探:“研讨型”教学方式[J].才智,20xx(12).

[4]顾森毅.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高师素描学科[J].艺术百家,20xx(4).

篇19: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培养漠不关心,美术课时所占比例较少,甚至出现硬件设施不到位的情况,美术课程无法顺利开展。因此,要切实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从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入手,提升美术教师专业素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满足美术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美术教学;专业素养;审美能力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就显得十分必要,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创造力以及审美感知力,对改善学生学习其它科目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可以说,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都有积极影响。

一、从根本着手,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从初中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后,只对那些感兴趣的科目才会产生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领悟美术的精髓,如果只采用强制的方式使学生学习美术,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并开始厌恶美术学习,就违背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初衷。因此,应该从以下几面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及时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如果美术教学中只有呈现一定数量的画作,教学内容也相对比较单一,如果学生已对那些著名画作充分了解,那么课堂将变得枯燥乏味,因此,美术教学应在讲解经典画作的同时,也要贴近时代特征,与人们的现代审美一致,插入当代画作供学生学习与欣赏。其次,采用新颖的授课方法。传统的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不适合美术课这样的人文学科,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如,通过影视、多媒体或音乐的形式再现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还可以组织集体出游、访问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参观画展或者建筑,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挖掘他们的美术潜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美术的兴趣。最后,美术课堂上可以通过情景剧,小组合作等实践教学,只有亲身接触美术,才能真正的了解它。比如,课后可以定期举办学生个人画展,通过前期征集优秀美术作品,后期尽可能地展出所有参与学生的作品,就可以更好的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二、把握重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在应试教育下,初中生背负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美术课经常被当作小憩的理想时间,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也往往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收效。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只是第一步,教师的课堂内容条理充实,在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获取知识最大化,才是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可以从提升教师素养入手,逐步增强美术教学的课时比例,具体的讲:一方面,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要加强资格审查,提高美术教师的选拔资格,这是提高美术课堂质量的根本所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请高级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美术教师的能力,由学校组织美术教师交流会,为美术教师交流解疑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还需要保证美术教学的授课时间,通常美术课一周只有一节,甚至会被文化课教师占课,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学校应保证美术课的数量和正常上课。比如,每周设置两节美术课,一节理论加一节实践课,这样理论与动手相结合,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课所学内容,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三、家校联合,提升学生学习美术意识

学生与家长对美术课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真正认清现代社会对艺术素养的需求,导致美术教学质量也参次不齐,甚至会出现其它学科教师代课的情况出现,导致美术教学的内容枯燥乏味,教学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师生互动也十分稀少。因此,家校联合提升学生与家长对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为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有利于初中美术课堂效率的整体提升,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美术学习潜能,改善目前美术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首先,学校应向家长普及美术审美能力对未来就业发展重要的思想,一些对信息不敏感的家长和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如果美术学习观念有更多的改变,那么美术课堂开展一定会事半功倍。其次,学校也可以设置美术考试的多种方式,提高美术考试的难度,并且考试应以考察创新能力为主,避免应试现象出现。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效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长时间的协调和努力,学生良好的美术修养对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效率的根本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举办活动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除此以外,还要提高学生与家长的美术意识形态,加强学生家长对美术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的推动美术教学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芳丽,关于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J],艺术评鉴,20xx(07)

[2]陈海峡,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xx(05)

篇20: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创新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它也是中小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对深入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对校外美术社团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校外美术社团活动创新教育实践

校外活动是指将少年宫作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多种开展形式。其中,美术兴趣小组是校外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它和学校美术课堂教学、艺术院校的专业美术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多种美术社团活动,把美术技能、知识、创造力、想象力有机的融汇在美术活动中,这样就能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校外美术教学模式。

1.校外美术教学活动的特征

1.1校外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兴趣性

兴趣作为一切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的保障。大部分参加少年宫培训的孩子都是因为喜欢画画,特别是老学员,通过在少年宫的学习,对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期间,不仅要关注每个孩子绘画天性,还要引导孩子对画画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并且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将兴趣转化成志趣。

1.2校外美术的综合性

为了提高校外美术教学与训练的有效性,除了要将欣赏、美术、文学、历史、音乐、科技、摄影等多个学科有机的整合起来,还应该努力发挥教育优势,展现校外美术教育综合性。在孩子们都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后,努力为孩子创设出多样性、综合性都很强的活动方法、途径、手段、内容。而作为校外兴趣小组,它可以不受教材、大纲等因素约束,故在实施综合性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1.3校外美术活动的开放性

校外美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征,所谓开放具体包含:内容开放,形式多样,进而更好地满足孩子爱好与兴趣的发展;活动实施时间开放,除了兴趣活动外,还有社会实践、节假日、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活动空间开放,除了兴趣小组在少年宫的活动外,还可以在社区、公园、名胜古迹中进行参观;对象开放,任何孩子都能参与到少年宫美术活动中,同时家长也能参与到亲子类美术活动中。

2.校外美术社团开展培训与联动的实践

一开始校外教育就将教育形式与内容定义在教学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少年宫进行教育的主要载体与渠道。活动作为少年宫活力的源泉,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少年宫要发展、生存就必须努力拓展教学活动,通过发挥教学优势,生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形式。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对活动联动与培训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与途径,它要求将兴趣小组与美术活动、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在寓教于乐中,将实践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这样就能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模式。

2.1通过贯穿美术活动,让孩子更好的掌握美术技能与知识

在校外美术教学中,为了达到教育创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与美术知识。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就会和校内美术课堂教学产生相似的教学效果,在老师先讲、学生后期练习的过程中,会让整个校外美术活动缺乏应有的活动性与趣味性,从而也就不能真正体现校外教育特色。因此,在现行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整合培训活动与联动理念,将孩子感兴趣、有兴趣的美术活动和专业的训练技能整合起来,这样才能让整个教学活动贯穿在教学工作中,让美术活动更具有欢悦、活泼的氛围。

2.2通过美术交流活动,提升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少年宫孩子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除了要探寻绘画方法,还应该想方设法提高绘画技巧与水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定期的开展美术交流活动。通过创办美术交流活动,增强孩子之间的沟通力度。例如:在百米绘画活动中,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完成美术作品。孩子作为活动与学习的主体,互相合作、学习贯穿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在学习活动中,它能快速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与主体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美术学习不再是外在的、异己的力量控制,更是一种有效的精神运动。

2.3利用美术参赛活动,构建才华展示的舞台

在美术社团活动中,校外教育更注重的美术参赛活动的展开,在关注孩子个性的同时,尽量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校外美术小组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利用比赛、展示、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孩子所学,从而为孩子搭建施展的舞台。并且每学期都为孩子开展美术展览,在现场书画、作品展览中,利用展示活动帮助孩子得到成功的感受,最后树立自信心。

2.4利用夏令营、冬令营,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从校外美术社团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校外活动具有很强的时空性,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空间展开美术教育活动,而这些时间多半是空闲时间,所以寒暑假成了最佳选择。利用夏令营、冬令营,不仅能让孩子进入社会,走出教室,同时也是增加孩子实践机会的有效方式,它能快速帮助孩子拓展思维空间与社会视野。如:组织的建筑风格、名人历史、爱家乡等教育活动,通过夏令营、冬令营,联系时下的卡通人物以及相关事务,让孩子在活动中了解人物历史,最后增加热爱祖国与家乡的情感。

篇21:美术教学论文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实施了个性归类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分类的根据

(1)历届学生的相似积累(纵向角度比较):每次接触一批新的学生,总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从前某个学生的影子,得以启发,对于类似的状况我们可以做出较以往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指导我们进行针对性教学。

(2)同班学生间的相似比较(横向角度比较):一个班里的学生也有相似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类辅导。

2.分类及类型特点

(1)吸收型:聪明好学稳重,只要是优点都会吸收,在专业的学习上积极主动,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会为之努力。

(2)苦练型:资质平平,但是努力勤奋,靠量的积累达到质变。

(3)任务型:学习方面不是很主动,只会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其他的不会太关心。

(4)依靠型:或者是很聪明或者资质一般,但是对学习都处在一个不投入、不稳定或者是不自信的状态,总想寻找捷径,想依靠老师的修改或提醒来完成一张画面,不太关注自己自身的能力培养与完善,行事浮躁。

3.如何进行分类引导

(1)吸收型:对他们提出高于其他学生的练习要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推荐较为优秀的作品或者参考资料供他们观摩借鉴,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2)苦练型:为他们提供或推荐更适合他们个体表现的方法,可以从不求甚解入手,到技法的熟练掌握,再回到问题的解析方面,训练的过程会反复进行,直到他们对于物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表现思路为止,并注重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

(3)任务型:一方面通过鼓励和诱导让他们摆脱冷漠的作画状态,逐渐变得主动;另一方面,作业上给他们适当的难度,迫使他们学会思考,学会主动学习,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

(4)依靠型;首先想办法让他们把心沉下来,学会用眼睛去耐心地观察、比较每个物体的细微异同之处,平心静气地作画,对于画面的完整性也会做出不一样的要求,对于他们的作画态度要求更加严格,逐渐培养他们自主自觉自信的表现意识。在很多时候各种类型也是有穿插的,比如吸收型的学生同时也是苦练型的.,而苦练型的学生也具有依靠型的特点,所以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解决的。

类型化教学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大量的个例特征累积,多方位的纵横比较总结,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更准确地对于学生个例进行判断;才能够在我们的教学目标里面做到一个比较可靠有效的预设,才可以胸有成竹地根据各种类别划定出一个安全的范围,让学生在这片安全范围之内自由驰骋,不管他们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应对。

我们的学生从高一入学都开始学美术了,教学课程安排和设计都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所以,三年的时间,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并都能保证有步骤地进行,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有序的进展,是保证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有效条件。

篇22: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在传统的日常低段美术教学当中的,示范既能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却又束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把握示范的“度”,寻找传统教学示范教学与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美术学习学动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妙用“示范”。

关键字:低段学生 美术教学 创造力 示范

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倍受家长、学校及专家们的重视,而各种理论和绘画教材,从出不穷、众说纷纭。在这些年的不断教学实践中我反复的在思考,如何更有效的用好示范,既起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基于此,我做了尝试。

一、通过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拼合、重组、借换、或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改造,已达到妙用示范的作用。

在一般低段学生的绘画教学示范中,我们常见到的方式是,一笔一画的临摹。在短时间内,可以很快速的,很像的画出对象,完成度很高。却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越来越没有自主意识,没有了老师就变得什么也不会画了。反之在集体教学当中,教学示范却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1、在示范前,让学生观察找特征;在示范时,让学生观察找方法;在示范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散思维。如执教《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通过出示三种动物的花衣裳,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动物朋友有不同花纹和色彩的花裳,形成最初的对点、线、色块的印,适时的板了画出相应的点、线、色块。第二步通过“我是小侦探”的游戏,观察出原来不同动物的点、线、色块组合在一起,能变出多种多样的花纹来。这时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适时的添加不同的点与点组合,点也组合……第三步,和学生一起进行小作业尝试,两分钟时间看谁能画出多种不同的点、线、色块组合。最后进行作业时,选一种你最满意的画到小动物身上。妙用了传统教学中的“示范”与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结合。学生的作业一点点的在丰富,虽然作业的完成度相对没有那么高,但是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想像,会一步步提高。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人的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我在示范时,尽量做到先和学生一起观察,并示范事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拼合、重组、借换、或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改造,已达到妙用示范的作用。

2、在游戏式的示范中学习技巧

低年级的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以游戏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儿童艺术教育“零点计划”主任茄德纳博士认为:“教师的任务基本上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在学习某种艺术技能和技术时应给予更多的训练指导。”儿童画的画可以是“乱七八糟”,但不可以乱七八糟的画!所以用游戏的方式示范,让低年级的学生更的美术技能与美术语言,学生学起来轻松也记忆深。如我执教《动物的花衣裳》一课中,有的学生观察到了鹦鹉翅膀上的色彩是一块块的色彩衔接在一起的时侯,我就跟你们说是其实,我们的盒子里的颜色朋友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很爱玩游戏,你看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手拉得多紧,它们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边说边示范色彩衔接的涂色方法)。完成后让学生尝试颜色块朋友还会玩哪些游戏,结果学生想出了很多不同块组合的方法,示范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恬好这也是想象力发展的最高层次。

二、以不同的形式妙用示范,为“自主创作”提供平台。

1、放大夸张的方式

放大就是根据具体的物体的形状特点,进行放大的想象,并添加相应的人或物组成画面,这也符合段学生绘画随意性大的特点,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2、随形联想的方式

根据提供的图形所进行的联想就叫随形联想。在进行随形时,教师的引导语极其重要。如在执教《美妙多变的线条》,板画了一条随意的线,问:“你能把它变成什么”时那么学生的思考只会局限在这条弧线像什么上。如果换成“这根优雅的线条它不断的往前走,碰到了谁?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它要到哪儿去散步?”时,那么学生的思考想象空间扩大了。不过,所提供的“形”不同的情况下,指导的重点和方式都应不同。

3、构成训练

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同一类的东西拉到一块儿来创作一幅画,发现生成的作品非常有趣。慢慢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发新的视点来改变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研究组合关系,应用组合关系、创造组合关系。构成在设计或艺术领域中还有“建造”、“结构”、“造型”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中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那么,这种多元化的示范教学及多角度思维习惯的培养,从这几年我教的学生作品来看,作品内容丰富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所想所感。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思考,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很愿意在教学方法上再做新的调整与尝试。

参考文献:

尹少淳//侯令 《怎样上好造型.表现课 》

《美术新课程标准(20xx年版)》

朱国华编著《在活动中创造》

杨景芝编著《绘画启蒙》

薛文彪编著《绘画启蒙》

尹少淳 段鹏 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篇23: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课程改革提出“为做人而美术”教学理念,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乡土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乡土教材;人文素养培养

1乡土教材的人文教育价值

美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1]。美术是一门人文课程,可以唤起学生内心崇尚美、追求美的愿望,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美术教育承载了认识人类文明和强化审美意识的重要使命。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通过学习建立美术与自身情感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获得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和交流情感的能力,展示美好愿景,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另一方面,提高审美情趣,更加热爱大自然和生活,增强尊重生命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艺术提倡展现正义、朴实、诚实等高贵的品质,保持人们纯洁的心灵,这正是美术教育的本质。美术的教育作用从来就不局限于美术作品本身,因为这些作品早已融入了画家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传达了画家的理想和愿望。从这一点来说,美术是一种语言形式,通过直观的形象表达,将道德观念和真理完美地融合,寄育人作用于无形之中。在国外,早已提出这样的观念,即艺术教育具有培养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兼备的人才的功能。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具备这种功能,即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强化艺术意识,增加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升华生活的意义,提升生活质量。“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强合则两贤必至相阨。”[2]如何将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已成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乡土教材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立足于本土,地方文化底蕴深厚,体现了地方特色,展现了民风民俗,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3]。在强调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背景下,现代美术教育中合理选用乡土教材,通过乡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必然趋势。

2利用乡土教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1渗透情感教育

在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着力开发教育资源,触及学生的内心情感,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获得无尽美术创作灵感的大门。永恒而深刻的情感可以缔造伟大的美术作品。人的情感体验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则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如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景、生活的美好,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就是抒发生活情感的一种具体表现。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4]因此,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室内,应该走出教室,走向山间田野,走进生活。充分地利用乡土教材中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观察自然,品味生活,接受艺术的熏陶。对自然多一份热爱,对生活多一份感悟,对作品就会多一份理解。美丽的田野,葱茏的山林,多种多样的素材和自然质朴的生活,可以让学生迸发更多的创作灵感,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士人情,培养保护、有效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不同形式的写生,如风景写生、静物写生等,利用线条、色彩、空间、明暗等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美术的意义和作用,增强人文情怀。山林田垄、繁花野草、家禽家畜等也是美术教学中可以触动学生内心情感的重要内容。这些生活化的乡土素材,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素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学生身临其境,观察和感悟这一方水土最真实的美,并在一系列的观察、分析、比较中领悟美术创作的精髓,从而深深地爱上脚下这片土地,真诚地、艺术地表现这一方水土的美,流露自己对这一方水土的眷恋。自然资源中一些看似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品”,有时恰是最好的素材。创作者深入生活,融入情感,在人文、情感的交汇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经过巧妙的构思和制作,那些“废品”就可以变身为工艺美术品。收集这些随处可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如树叶、小草、小花等,进行工艺制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它们的质朴美与艺术美,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形中达到人文熏陶的目的。在手工制作时,首先,让学生在自然资源中寻找创作材料,如田野中的泥土、小石片,农家常见的秸秆、家禽羽毛,以及黄豆、绿豆、红豆等农产品。然后,构思题材、画出草图,进行工艺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与乡土文化进行触及心灵的交流,无形中实现了情感的升华,实现了对美更深入的认识,实现了艺术品内在价值的提升。

2.2寻求精神力量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没有文化的引领,美术创作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在乡土教材中,传统民居、文化建筑等已成为美术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这些建筑记载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将这些资源引入美术教学,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环境特点、建筑美感、人文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地写生,品味古今建筑的变化,了解科技的进步、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增进对家乡的感情,并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在乡土教材中,民间文化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民间文化扎根于民间,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学生接触的机会和内容比较多,熟知度更高。挖掘乡土教材所涉及内容的文化内涵,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及其蕴含的精神力量,提升人文素养。传统节日是乡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节日期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民俗活动,亲身感受民间美术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对学校美术教育有益的补充。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以吃元宵、赏花灯为主要形式的“元宵节”,以包粽子、赛龙舟为主要形式的“端午节”,以吃月饼、赏月为主要形式的“中秋节”,以贴春联、放鞭炮、团圆饭为主要形式的“春节”等,都是极好的教育资源,学生置身其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气氛,了解更多的民俗知识,激发对民间文化的兴趣,获得更多的创作力量。

2.3升华对美的感受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之心、鉴赏之力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感知各种色彩、线条“美”的表现,把客观、抽象的美转化为主观、具体的事物,把握丰富多变的色彩、线条的形式美和内涵美。在乡土教材中,名家画作也是唤起学生内心共鸣、培养审美情感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优秀画作,学生具体认知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发至内心地感受美、欣赏美、审视美,启迪智慧,抒发情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的动力也会有所增加[6]。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增加我国著名国画大师作品赏析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国画大师的作品及其生平故事,在课堂上交流。欣赏这些以祖国的自然万物为主题的画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乡土文化,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触发内心的感悟,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珍爱情感。乡土文化还包含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木雕、面人、编织、花灯等。乡土文化是激发民间艺术创作灵感的沃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观察和参与这些民间艺术的创作,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还能扩展他们的美学视野,间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如在美术课堂中引入“剪纸艺术”的内容,组织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具体的剪纸方法,了解剪纸文化,并积极实践。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多角度的美和美的多种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学习美和创造美。

3实践意义

教学中,笔者经常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走进乡村,踏进植物园、动物园。在乡村写生时,鸡、鸭、鹅、牛、羊等动物有时也会闯进画面来凑“热闹”,而这恰巧给学生提供了最佳的素材、最美的画面,让他们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感更强。手工课上,学生会带来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材料,有泥土、秸秆,有家禽,甚至连锅铲、盆、烟袋等都带来了,从他们手中出来的艺术品也让人大开眼界,有碉堡,有城墙,有老汉吸烟……虽然这些作品在造型上准确度稍有欠缺,但是他们的想象力让人不得不叹服。有一次,笔者带了一筐萝卜,放在讲桌上,学生一片惊呼,以为是请他们吃的。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画萝卜,并以萝卜为奖品,奖励的标准为作品中的萝卜形状准确、色彩丰富。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精神抖擞,跃跃欲试,竞相开“画”。作品中的萝卜栩栩如生、生机盎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感受学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看着他们品尝清脆、甘甜、多汁的萝卜时幸福的微笑,笔者也倍感幸福。

4结束语

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对于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优化美术课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不断地开发乡土资源,充实乡土教材。

参考文献:

[1]吴芸.美术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xx(4):81-82.

[2]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96.

[3]韩宏飚.乡土文化在美术活动课程中的应用[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xx(6):45-46.

[4]曾祥宇.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xx:16.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28.

[6]张佑民.美术大观[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xx:9.

篇24: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在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日益受到了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院校的重视。当前美术课程的教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专业艺术类院校所设置的美术专业课程;另一种为普通高校所设置的普通美术教学课程。两种课程体系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在教学本质上都应当重视情感的融入,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育;审美意识

传统高中在美术课程上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的普通高校美术课程都会被其他的数学、语文或者英语课程“霸占”,最终,学生们一个学期所上的美术课屈指可数,更不用谈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了。而随着当前时代的进步,教育部门提出在高校教育课程的开展上不仅应当重视学生们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還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美术课程重新被高校所重视。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通过情感的融入,学生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作家在作画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感想及想要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探究

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教学来看,学生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兴趣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和作用。当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

但是实际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的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程有一定的兴趣,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其他的课程太过于枯燥乏味,在经过数学英语这些纯粹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后,通过美术课程能够舒适身心;另一方面美术课堂教师们大多都是带领学生们欣赏一些图画和视频,学生们对于直观性的图片形式是具有一定兴趣的。换句话说,如果美术课堂中教师过多地教授一些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采取情感教学法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们在欣赏图片和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用心去体会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转变学生们的心理,而且通过情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用心倾听,用心感受作品的真实含义。

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教师在播放一段作品或者动画之后,让学生来进行赏析,学生们在投入情感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来发表独特的意见。换句话说,通过美术课程的情感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美术课程情感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前面笔者主要针对当前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意义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模式,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阶段来看,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首先,有部分的艺术类学校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课堂上忽视学生们的发展和感受,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而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缺乏也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教师不知道学生们不懂的问题,学生不知道教师讲的内容,在教学效率上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总之,缺乏情感投入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低效的,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师生沟通交流的局限性

对于艺术类高中学校来说,美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校以及教室的重视,而有的时候这种错误的重视往往会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提升学生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加大课堂教学内容,一节课上所讲述的知识远远超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在讲解完成之后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捡了芝麻,掉了西瓜”,而且这种缺乏师生互动和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体制,使得学生们很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课堂当中,对于一些作品和动画的欣赏也仅仅局限于好看、有趣的层面,没有深入地去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层次的含义,严重限制了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安排上的局限性

当前普高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将美术课程的课时数大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应试思想的影响。高中院校认为美术课程既然不在教学范围之内,那么一周一节课应付上级的检查足以,并且大部分的高中学校表面上是一节美术课程,但是实际上学生们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课,最终达不到综合发展的效果。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教学对策

前面笔者对当前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不管是普通高中学校还是艺术类学校,在开展美术课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校缺乏情感教育的投入,部分学校在教学体制上缺乏有效教学模式。总而言之,当前要想开展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就需要结合情感教育,通过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在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美术课堂的兴趣仅仅存在于“看新鲜、找乐趣”的程度,根本没有达到真正地喜欢美术的历史,更不用说真正地了解美术的真谛。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重视培养良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在情感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美术中的美感,进而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选择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播放一些动态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也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拿出一节课专门讲解欧美地区的美术发展或者中国传统美术发展。

其次,在让学生赏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件作品的赏析在不同的学生看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这些不同之处便是体现学生们的个性化思维,通过鼓励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作品的賞析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加用心地去体会和感受。

最后,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校园中的一些优美的地点或者接近自然的地方去感受自然的美,然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讲解一些关于美术的课程知识,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写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地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情感教育方式改善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利用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程的学习与良好的气氛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地去体会和感受,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便会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利用情感教育来改善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气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营造师生和睦相处的教学气氛,这样学生会敢于提出对于一些作品的个性化看法,敢于质疑教师对作品的看法。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看法主观性是非常大的,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们质疑的思想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其次,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一种民主、公平的思想,在互动学习的时候,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为美术课堂中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们认为教师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那么良好的情感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学生将教师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才会在课堂上真正地与教师交心,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实现课堂教学气氛的改善。

最后,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鼓励和表扬的作用。有的时候学生们对于作品的看法虽然偏离了主题,但是教师也应当予以一定的鼓励,提高学生们的回答积极性以及自信心。

(三)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堂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比如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下课的时候多观察身边的小事物,观察校园中一些具有特殊美感的事物,在下节课的时候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发现身边不起眼的“美”,进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结合学生的五官以及情感的融合,通过视觉上的冲击结合情感上的教育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说教师或者学校定期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展览、动漫比赛等。通过比赛或者展览的形式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美术的真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情感思维,为学生的后期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对当前我国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对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研究当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目前高中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情感教育的辅助作用,一方面改善目前美术课堂的现状;另一方面真正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靳晓丽.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xx,(05):198.

[2]黄虹.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8):239.

[3]王晓静.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5):152-153.

[4]邹联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微[J].学周刊,20xx,(17):223-224.

篇25: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工艺美术的技艺传承对工艺保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培养工艺美术技能存在不足,需要联系精于工艺的大师与学校教学教授,两者共同研究引入现代学徒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改进与优化现有教育模式的不足。分析现代学徒制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践

近些年,工艺美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工艺美术产业销售总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再加上国家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渐提升。这些都促使我国重视工艺美术教育,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普遍开设工艺美术课程。本文分析工艺美术教育中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融入现代学徒制的措施。

一、工艺美术教学现状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等院校专业教育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时间较短,而且许多院校的前身都是中职院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体系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专业角度分析,在教学中,工艺美术主要偏向于理论教学,但专业技术教育其实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应用技能的培训,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还存在很大区别。但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缺乏创新,同时,培训项目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内容的学习都只停留在表面,对提高学生工艺美术技能没有实际帮助。

二、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反馈与沟通机制。而现代学徒制中学生与师傅同处一个空间,面对着具体问题,一旦有疑问就可以及时询问师傅,而师傅也可以结合具体事物分析,解决学生疑惑,激发其兴趣。

(二)实现因材施教

实现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就是现代学徒制。日常生产实践中师傅与学生间存在紧密联系。师傅都是结合具体事物与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这种一对一的模式不但可以让师傅了解学生的情况,还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三)优化学习方法

现代学徒制直接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广的学习的平台。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缺乏实践操作,囫囵吞下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教学模式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难以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只能被动跟随。现代学徒制教育则强调实践,从不同角度提高质量,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与学习。

三、工艺美术教学中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实践

(一)优化实践考核体系

改革传统考试形式增加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中只在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实践技能,且比例仅为总成绩的40%;现在依据学校情况将技能考核定位为每月一次,专业技能大赛每年举行一次,并将技能成绩作为单独的考核指标。考核方式仅采用单人实际操作,使学生具有学习动力与目标,奠定基础方便后期技能考试及岗位需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集中训练专业技能,避免传统学习松散、不到考试不着急的情况。考试形式改革后,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与优化,及时纠正操作中不规范的行为。

(二)运转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及责任;学校与企业都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身份具有双重性,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则是学徒;校企共同管理,接受双课程学习;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分别进行,实际中根据校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双身份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联合宣传与招生。招生就是招工,这意味着学生都有两重身份。通过企业面试后录取并签订“预备员工协议”,此时学生具有预备员工的身份,而通过学校单招入校后获得学生身份,这样就同时具有预备员工与学生身份。2.双体系特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具有两套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各有一套教育体系。但两者教育理念存在差别,因此侧重点也不同,学校重视理论、企业重视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要建立相互融合的培养体系。3.双标准体系。学生要分别满足学校、企业的考核标准。学生落实学历考试,企业则实施技能考核。学历考试以学分的方式进行,分为三个级别,即铜级、银级、金级三个级别的评价体系。制定双标准评价体系,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出实践与理论同样具备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行业水准,促进工艺美术行业进步。综上所述,工艺美术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推进企业与学校师资队伍的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工艺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紧密结合专业学习、自我发展及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琴,左新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隐存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20xx(17):112.

[2]胡涓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南通开放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6):78.

[3]邱妍.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xx(16):45.

篇26: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作品通过色彩和线条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艺术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改革中,有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将这二者进行巧妙融合,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创新教学形式

美术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但是师生不能局限于传统教材中美术知识的学习,应该融入更多的、新的元素,并创新教学形式。而我国的民间美术正是这样的极具特色的元素,它可以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了解到与以往的教材内容不一样的知识。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流传至今。民间美术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的同时也会了解相关地区的风土民俗,能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更愿意了解美术文化背后的故事。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一课,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博大精深,其中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雕塑、年画和织绣等许许多多制作工艺方面的内容。在我们江南,苏绣、湘绣等都很著名。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苏绣和湘绣作品,绣布上秀丽的风景或逼真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当学生看到一幅幅这样精美的作品时,都会被这种精湛的民间工艺所震撼。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中,会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会对民间艺术更加感兴趣,有利于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融合民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是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逐步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感情,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教师要帮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中的民族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合到美术教学中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多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深刻的内涵。比如,每逢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张贴一些年画来增添喜气,它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期盼和迎接新春到来的喜悦。年画艳丽的色彩和稚拙淳朴的人物形象展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年画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并领悟这种民间美术样式的魅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其实,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素材有很多,融入课堂的形式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图片、影视作品等形式来展示,为美术学习增添色彩。教师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博物馆、博览会等场所参观,对真实的民间美术进行观察学习,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获取更加深刻的体会。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制作一些民间艺术品,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我国的民间美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教师将民间美术与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美术文化,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篇27:美术教学论文

一、高中专业美术素描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有的学生会出现来不及画完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浪费在起形阶段,总是形画不准,起形花费很长时间就导致后面草草了事,造成画面不完整。还有的学生会在深入刻画阶段抓住一个细节老不放,始终在画一个地方,力求局部完美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没有调整时间而导致画面效果不理想。

二、素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树立“观察分析”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照片或者范画起笔就画,虽然按照教师教的绘画步骤作画,但往往会画到后面,人物形体上就越来越不准,学生便失去了往下画的信心。那么为什么形体会越来越不准呢?实际问题出现在一开始,当拿到照片或者范画的时候,没有耐心观察分析而是立刻动笔画,缺少仔细观察分析的过程,这样就造成了越来越画不下去的情况。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动笔前,先要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从整体观察。比如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大概轮廓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衡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问题,垂直线或斜线连贯起来考虑画面形体轮廓整体的准确性,画面正形与负形的整体空间关系等,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辨析能力。

2.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绘画原则

在观察分析后,动笔画时很多学生喜欢从局部入手,局部总是很吸引他们,而这是素描学习中的致命问题。这样画面会太花、太乱,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全面观察到整张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学生铺调子的阶段,要把“三大面、五大调”明确分为背光部、受光部两大块,并且物象最暗的、最亮的地方只有一处或零星的两处。最深的是明暗交界线,最亮的的是高光,次暗再次暗,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比较,通过线条强弱、虚实、疏密或取舍处理,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不会把画面画空,没法深入,也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琐碎画面,有利地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画面的能力。在整体铺完大体明暗后,开始局部深入,从五官开始深入刻画,在此阶段,很多学生有深入能力,但问题依旧是只是一个劲地抠局部,没有注意到整体的变现效果,虽然深入阶段还是要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深入能力,往往深入不下去,越画越乱,这些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教会他们深入刻画的方法。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观念,始终贯穿在自己的绘画中。

3.坚持因材施教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绘画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找到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篇28:美术教学论文

一、鼓励自主鉴赏,培养个性审美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内容,通过美术欣赏可以切身感受到美的存在。但长期以来美术欣赏的教育缺陷在于,美术课上都是美术老师在滔滔不绝,单方面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才是美术教育的主体,提升其美术鉴赏的主动能力才是美术欣赏课成功的关键。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们觉得美术课堂枯燥无味,而且容易受到教师对美的影响,变得没有主见性,有强烈的依赖感和惰性,自己不愿意去发现和思考美,而是被动等待老师的灌输。个性是美术鉴赏重要的品质之一。哪怕针对同一个美术作品,其实每个人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认识的较浅,有些人可能认识的较全面;有些人可能认识到这一方面,有些人又可能认识到另一方面,因此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让他们自己感知美术作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逐步提升美术鉴赏能力,是美术老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为了鼓励学生自主鉴赏,可以从背景介绍、学生欣赏、教师欣赏几个方面出发。背景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环境,作者的人物生平,作品的来历,作品的流派,从而让学生对作品有所把握,对作品流露出来的感情能有所认知,从而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鉴赏作品。学生鉴赏是培养其个性审美情趣的关键过程。学生首先鉴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独立的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外界和教师鉴赏的依赖,使学生在长期的鉴赏作品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独立性。教师同样需要对学生保持宽容的态度,无论其鉴赏能力是否较低,需要允许其完成独立的鉴赏,而后教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指正意见。学生鉴赏完后,最后是教师鉴赏阶段,教师一方面指正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发挥自身鉴赏作品的专业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见识到高水平的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其鉴赏能力的提高。这样的鉴赏流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的鉴赏习惯,形成个性审美情趣,并且逐步习得鉴赏技巧,增进对美术的感悟。

二、用心感悟生活,累积创新素材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美术创新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是空洞的、没有任何内容的创新。美术创新是基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观察,对世界的仔细倾听,对人生的积极思考,从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通过美术创新对已有认知和知识的一种释放和应用。通过认识的人、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结合自身的思考,对生活有不断地新的认识,是美术创新源源不断的素材积累,是美术教学创新的重要基础。美术教师要在美术课上多引导学生欣赏自身的生活,提高其对生活认知的敏感度,用美术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世界,从生活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美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创新素材,可以给美术课堂增加了一个探讨生活的环节。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提供一个宽泛的主题,让学生们去思考,并带着疑问去生活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发现的,对自己产生强烈美景冲击的内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通过相机、书写、录音、素描、漫画等记录身边的美好,并将其形成了系统的展示方案,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感悟,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美术鉴赏和实践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上《身边的物品》一课时,要求学生回去收集和挑选身边觉得最美的物品,比如,水杯、雨伞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物品都可以挑选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比如,通过摄影将物品动态地表现出来,且多维度表现出来;通过素描将其轮廓和核心要素表达出来。只要能表达出物品的美,什么表现方式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后,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和展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由于很多学生美术基础差,他们通过素描方式展示自己喜爱的物品,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如,对物品的轮廓没有表达完整或者展示错误,比例不协调,或者颜色配比的问题较大等,可以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并要求他们在指导后重新进行素描,最终素描的物品完美展示了其美丽的成分;有些同学拍摄照片展示自己喜爱的物品,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直观地展示了物品的美;也有其他同学通过其他方式展示自己喜爱的物品。该堂课生动趣味,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美术鉴赏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创设教学美境,激发创新灵感

美术教育应该注重美字。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实践水平,如果离开美,其实对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自我综合素质提升是一种束缚,因此对美的环境营造和对美的展示和分享是美术教育很重要的环节。美术课上主要是营造美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美,并通过素描等方式展示美,美术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美的一个过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美术课上对美的展示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音乐营造美的倾听环境,通过视频和PPT展示营造美的直观视听环境,通过其他方式多维度、多方法营造探索美的环境。例如,在教《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景色都是学生们熟知的,但学生们通过音乐的渲染,动态画面的展示,使得大家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美,好像每个景色都有了自己鲜活的生命。欣赏了视频和图片后,由于他们体会到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展示教材中其他作品,通过图片和色彩的配比,让学生感悟四季轮回的变换。领略了自然之美后,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美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将风景通过素描、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完成了风景创作,生成一场完美的美术创作之旅。

四、总结

总而言之,美术创新是美术教学的灵魂和最终目的,教师应该意识到之前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方法是错误的,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体会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思考身边的美好,并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是激发其美术创新的良好手段。因为提高了美术课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较快较好地消化课程。美术创新来源于生活,且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实践获得的才是最关键的。

篇29:美术教学论文

一、引言

虚拟实验是近年来高校各科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的全新方法与思路。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利用虚拟实验可以节约教学成本,可以触及不易展现的教学点,还可以扩大教学辐射面。本文结合高职美术教学实际,对教学活动中虚拟实验的应用详加阐述。

二、运用“模型”实验,展现抽象概念

在高职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仅通过简单的板书绘画无法表达,这时就可以使用实体模型。通过“模型”实验,将繁杂的概念简单化。光影的细微变化就属于这种不太好理解的教学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白色石膏几何形体模型,用不同的光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打在模型上,启发学生观察光影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再比如,素描教学中需要观察光影引起的黑白灰关系。色彩写生教学中需要观察暖光、冷光、自然光等光线下物体的色彩变化和环境关系。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水果等静物“模型”,展开实验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带学生在室外教学,利用自然界的天然模型感受光线变化,完成实践教学。

三、转化艺术形态,表达多重视觉角度

光影的表现实验在实体模型实验之后还可以增加三维动画实验,使用课件将光打在模型的不同面上,展现光源角度变化引起的光影变化,光影变化引起的色彩变化以及色调的冷暖变化。美术教学中的虚拟实验将静态艺术巧妙地转化为动态艺术,以动态视觉冲击强化教学,优化教学效果。虚拟实验还可以用于教师的教学引导示范过程。教师将绘画、折纸、手工模型等制作过程通过课件、网络资源等虚拟实验拆分详细步骤,学生在观看演示步骤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实践引导,从而方便快捷地完成认知过程。也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现作品的制作完成过程。比如钢笔字、毛笔字的教学就不太好完成,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用大号毛笔沾水在黑板上书写,毛笔的沾水量大为讲究,少了写出来反映不出力度变化,多了字还没写好上面的水就流下来了,更不要说现在大多数教室已经用白板取代了传统的黑板。教师可以在实物投影仪的展示台上放一张白纸,用普通大小的毛笔在白纸上书写就可以了。整个运笔过程、力度、技法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至屏幕,清晰可见。

四、改变美术欣赏形式,拓展知识容量

美术欣赏是高职美术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写实作品、写艺作品、抽象作品,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据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品评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激发对美的追求和拳拳爱国心。美术欣赏课指导学生融合美术理论观察、欣赏美的艺术,结合视觉、感觉、情感拓展知识容量,陶冶情操。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授课时限制和场地限制比较大,作品欣赏量大幅缩水,将其与电脑和网络相结合转换艺术载体即成为特殊的虚拟实验。教师可以将大量美术作品制作为PPT演示文稿或FLASH动画,以动态播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播放过程由教师控制艺术对象的切换时间。教师在美术作品播放的过程中配合以适当的作品背景、技法、特点等内容的讲解,可以增加适当背景音乐,用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在整个虚拟实验过程中,美术作品鉴赏的中心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被完全激发。网络资源的利用也是美术欣赏中虚拟实验应用的一个亮点,它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准备阶段的资源,也可以直接用于美术欣赏课堂,请学生在线上欣赏美术作品或播放相应的历史资料、人物分析、作品点评……作为虚拟实验的一种,美术欣赏可以清晰展现美术史时间线索,再现历史脉络;可以浓缩美术各画派、各画种的艺术特色;可以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绘画技法的变化情况。

五、构建“虚拟美术馆”,丰富艺术呈现方式

“虚拟美术馆”是近年来刚刚出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美术虚拟实验的新理念。院校可以将大量教师、学生的国画、油画、工艺、手工、泥塑、雕版等各种美术作品经过拍照片、拍视频或制作动画的方式,以2D、3D形式存放、播映,设置专门的展厅或一定的网络区域,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及欣赏。虚拟美术馆将实体艺术转变为线上艺术,丰富了艺术形式,延伸了艺术空间,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了师生艺术创作的热情。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除了需要在日常美术课中完成创作美术作品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学会制作一些幼儿玩具、幼儿手工作品。学生众多的手工作品特别是纸质作品不仅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而且保管难度很大。巨大的存放量查找或展示出来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有了虚拟美术馆解决这些问题易如反掌。

六、结语

将高职美术教学与虚拟实验相结合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实物“模型”实验,展现教学中不易于理解的抽象概念;可以将静态艺术转化为动态艺术,表达多重视觉角度;可以改变美术欣赏形式,拓展知识容量;还可以构建“虚拟美术馆”,丰富艺术呈现方式。将虚拟实验用于美术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大了知识容量,开拓了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绘画(第一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6:2-29,62-71.

[2]张哲.浅析色彩情感变化的因素[J].科技信息,20xx(31).

[3]于淼.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的研究和实践[J].信息与电脑,20xx(6):83-84.

[4]黄晓琴.高校实验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xx(1):65-66.

[5]吕守林.以虚拟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11):157-158.

篇30:美术教学论文

一、利用教材明确主题,培养学生目标明确的观察力

安排学生课前自学,通过对教材图例的赏析明确主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一是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发现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二是引导他们针对性地去观察与发现对象细节,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使形象更加真实饱满。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达到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二、观察实物提出要求,发展学生整体有序的观察力

写生教学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美术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但把实物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这样做并非完全是仅为了完成实物写生作业,而是要他们在深层的观察中加深对实物的认识,以便打破学生绘画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对实物的观察不清而草草了事的应付性描绘的现象。从技术上讲,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重头戏就是教学生学会“看”,并且是“整体地看”、“有序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处在和其它形象比较中的一个形象。面对观察对象,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要求,强调在整体的协调中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探究,培养观察的整体性和条理性。

三、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引导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大自然的神奇多彩,对学生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采撷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虽然有所增加,但他们仍习惯用鲜艳的纯色来概念化地表现物象,如把树涂成一种绿色,天空涂成一种蓝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深入自然,让学生到室外去认真观察一下。学生在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丰富了画面的色调,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观察学习的兴趣。

四、拓宽视野交流评价,发展学生由此及彼的观察力

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对外部对象体会和研究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眼、脑、手合用的过程,有效的观察总是和积极的大脑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在高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展示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边观察,边思索,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共同提高,在感知的同时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既整体概括又细致深入。观察力的进一步发展还体现在观察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中。举例来说,当儿童年幼时,他所画的圆柱形物体大多是上面圆圆的,而底部则是平平的一根水平线,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观察力更多地偏向于直觉。而在一个经过一定训练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眼中,圆柱上部形状和底部形状就有了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和必然———既然上部是圆的,那么底部也肯定是圆的,进一步的发展和透视知识的铺垫还能使他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圆柱的上部和底部虽然都是圆形,但因为离眼睛的高低距离不同,所以形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观察也就更加细致入微了。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整体观察法即从整体出发,保持“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一般教师在讲解整体观察法时,并不能说出整体是什么样子,更拿不出一个什么整体来,学生没有整体的表象就不能形成形象思维,利用电脑来帮助就可以先让学生获得整体的表象,把观察对象的关系,整体比例关系,色彩关系或物体的基本形态,主要特征显示出来,同时隐藏了局部的关系或局部的特征,等学生有了整体的表象和一定的概念后,再把各个局部分批显示出来,使学生明确所谓的局部是什么,先主后次地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感受整体是什么的同时也感受到局部是什么,做到既整体又入微,这种把整体和局部分离开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手段是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

2、比较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比较观察法,即指在明确比较观察的目的与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比较标准与参照物,教会比较的具体方法。一个物象可以分成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整体与局部的比例、色彩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时,是以另一部分物象为标准的,这样就要求观察一个部分物象时,同时观察其它相关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使各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参照,这样才能不脱离大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关系互为标准的不断比较中逐步确立。

3、形体结构观察法的培养。所谓形体结构观察法,即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基本几何形体或基本形的组合体的观察法。当物体结构比较复杂时,学生往往被某些局部的特征所吸引而忽视了形体基本结构,要指导学生先去观察形体结构,讲解法说不清道不明,示范法时间又有限。为了能是学生注意到形体结构,则可以把物体拍成照片,运用多媒体在照片中加上几何形体或几何形状来归纳物象的形体结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观察,总结归纳形体结构。

4、按步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按步观察法即按作业步骤,先形后色的观察法。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常被物体斑斓的色彩吸引,其实美术的表现方法一般是先形后色,如果观察步骤上与之一致,对观察和作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用电脑模拟观察步骤,先出现物体的形状,然后出现色彩,这种先形后色的出示步骤有利了学生按步观察法的形成。

篇31: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崛起令我国中学阶段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现代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换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充满了艺术气息。本文以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为研究基点,分别从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两方面,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推动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

一、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学校教育追求教学成绩,我国中学美术教学一直处于较为不明显的位置。作为中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最无存在感的学科之一,各个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该学科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知识、艺术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素养等等,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单一式传承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美术等艺术类的学科教学而言,缺乏一种艺术教育的灵性。

1.中学美术教学的状况

自从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策略以来,各教育机构都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现阶段,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在国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极力改进美术教学的总体质量。从其教学成果来看,在现代中学教育体系发展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术技能以及美术知识[1]。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试图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来推进中学美术教学,将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忽视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审美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给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埋下了隐患。

2.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效及其局限性

通过对我国过去一段时期以及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状况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虽然中学美术教学的成绩较以往有所改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术专业教师传承知识本身的同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这样就导致中学美术教学中艺术灵魂的缺失,换句话说,就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不能吸引学生来投入地学习美术艺术,而仅仅是泛泛了解美术。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极为不利,同时,也无益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

艺术素养并非人人都具备,同样,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一方,专业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本身的兴趣,进而才能将美术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顺畅地传承给中学生。同时,在兴趣的导向下,中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也会有所提升,比以往更能融入美术的学习氛围中。

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1)中学专业教师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提升教师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中学生的重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从事中学美术教学的专业美术教师在以往也做了诸多探索,深深意识到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与艺术理论的认知及其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有的美术教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美术专业的知识点与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但由于其自身艺术素养的缺失,往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种枯燥、机械的印象,这对于日后教学十分不利。所以,作为美术学科的专业教师要首先从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来提升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进而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2)学生对美术学科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学美术教师自身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对于美术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也极为关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同样适用,教师要以兴趣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并且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与教学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到美术这门艺术的灵性。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生活中来看,艺术之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美,要想发掘并认知这种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小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对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

2.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促使中学美术教学朝向素质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绘画艺术的领域中,很多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为了使得绘画创作更为完美,融入了很多国内外的新兴艺术风格,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特性,令作品活灵活现。从中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创作激情,教育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仔细体察自身对美术艺术的独特感觉,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每个人的艺术感觉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三、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

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既不能忽视绘画艺术的创新性又不能过于强调美术艺术的创新,教师要能够把握其中的内涵价值所在。探究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十分重要,如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领悟到美术中的艺术内涵,那么现代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就会理所当然地提升上来了。

1.现代绘画艺术及其创新意识

(1)现代绘画艺术概述现代绘画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现代艺术氛围中滋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绘画艺术而言,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观察可知,很多绘画艺术作品中都存在中西方美术艺术文化的影子,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的渲染,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得现代绘画艺术本身有着较为独特的味道,其中不乏一些创新的内容[3]。绘画艺术创新,是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绘画艺术风格也都不尽相同。(2)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从总体情况来看,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现代绘画艺术中所潜藏的艺术精神以及创作理念几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美术艺术,这也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者对于珍视现代美术艺术的态度。从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差别来看,后者忽略了对画面物体本身的形象性勾勒,转而表现绘画艺术所能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4]。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较为抽象且充满美感的,只不过人们对艺术本身的认知与领悟能力存在差别,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有所不同。(3)探究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的创新意识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研究现代绘画艺术时,难免要关注它背后独特的创新意识。从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一个具备基本鉴赏能力的人,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创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意识。在现代绘画艺术的烘托下,将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也传达出来了。事实上,现代绘画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高于生活。一个致力于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往往会通过较为激烈的手段来强调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寻艺术氛围中的片刻宁静。

2.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

从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尽管了解到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从具体教学策略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解析,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5]。可能有的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的领悟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现代绘画艺术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的细节变化。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内容,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这门艺术的内涵价值、学好美术这门课程,并以此来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6]。(1)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诸多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可以发现,绘画艺术大师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从一幅幅绘画作品中,便可以窥见艺术大师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创作风格的转变。创新,是艺术大师区别于普通画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思路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本身,而且,有很多艺术创新理念都是源自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火花的碰撞,从而滋生出一个新的创意点,借助艺术大师之手,将创新的思维通过绘画艺术这一表达形式呈现给世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领悟,并要鼓励学生在创作个性化美术作品时,要能够将自己创新的内容融合在作品当中,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7]。当然,教师要提示学生,独立美术创作风格的形成是在具备一定美术技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2)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以此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艺术本身偏离的状况[8]。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鉴赏也不可能完全契合,但却可以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枝丫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任意滋长。由于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真实存在,而现代绘画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又在时刻强调着艺术创作的独立性,以及他们毫不掩饰对创作自由的追逐,因此,在其艺术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个似乎远离社会的空间存在。基于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好现代绘画艺术对这种海市蜃楼般景象的追求意识,将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似是而非的创新理念提炼出来,给学生以启示[9]。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美术艺术的能力,进而转变现代美术教学培养的方向,令中学师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10]。从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教学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传授固有的知识内容,而是需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及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有着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艺术型人才。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萦绕在美术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极为宝贵,同时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较为可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培养未来致力于发展艺术专长的高材生夯实美术功底。———————————

参考文献

[1]李长民.从基础教学实践解构美术课教材教法———对《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的探讨[J].美术大观,20xx(7).

[2]陈诚.中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14).

[3]李柠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和欣赏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14).

[4]江艳华.中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xx(8).

[5]王睿.中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艺术科技,20xx(10).

[6]韩昶.综合素质提升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路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xx(22).

[7]梁卫民.美术教学的拓展与中学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J].教育评论,20xx(7).

[8]王爱春,邓觉民.非主流社会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15).

[9]加央欧珠.论当前中学美术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策略[J].才智,20xx(12).

[10]周鹏飞,武文丰.试论数字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20xx(4).

篇32: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逐渐成为了我国职业院校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部分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僵化的教学方式与陈旧的教学内容,导致美术教学的效果一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对美术教学进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教学;创新

基于时代发展对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标的美术教学也必须创新教学的观念与方式,确保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从根本上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院校美术教学的现状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重视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仍有部分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传授,在实际的教学中仅让学生临摹作品,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此外,部分职业院校美术教师仅重视素描、油画等西式美术的教学,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美术的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造成了限制。因此,针对现阶段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进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职业院校美术教学创新的方式

1.转变美术教学思想观念要实现对职业院校美术教学的创新,首先就要求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能充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以往的美术教学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仅重视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传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固有的思想观念中,教师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应重视其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因此美术教学仅对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传授,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一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人才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此,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美术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充分对美术教学进行创新。2.采用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式也是能有效创新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美术教学的性质来看,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可采用以下教学方式。首先,将多媒体设备融入教学。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变得越发广泛,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能有效创新教学的方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利用多媒体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美术知识。其次,采用互动教学方式。互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互动探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其艺术素养。最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院校学生在美术知识和能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而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背景下市场对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目前来看,我国部分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让学生进行绘画作品的临摹,尽管这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此,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创新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以实际项目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设计相应的项目主题,要求各小组以主题为依据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作品设计,学生设计、想象的过程就是对自身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此外,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有着良好的帮助。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就要重视对美术教学的创新,确保在实际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在提高职业院校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端.美术教学在职业院校的科学发展.艺术教育,20xx(3).

[2]李道安.浅论职业院校美术教学改革与思考.艺术科技,20xx(10).

篇33:美术教学论文

一、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意义

1、能够营造更加活跃、精彩小学美术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型教学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由于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并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合作学习教学引入,是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与此同时,学生拥有了更大自主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思维进行思考,进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更加喜欢美术课。

2、能够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教学,面对主体是小学生,这些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完全实现自主教学可能性比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进行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对美术知识理解。另外,合作学习教学应用,实现了学生之间互动探讨,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进而养成乐于动脑、思考问题好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

美术科目特点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动手、动脑能力,学生思维要活跃,想象力也要丰富,这些与教师科学引导及教学手段有密切联系。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应用,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效率与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对于美术课堂来说,建立一个供学生交流、合作平台非常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认知发展入手,将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探讨,这样才能够顺利进入问题中,进而提高学习有效性。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问题时间,鼓励他们发问,学生提出问题:“彩虹颜色有几种呢?”这个时候教师从学生认识程度考虑,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教学道具三棱镜,在阳光下面三棱镜光芒折射在黑板上,非常美丽,折射光芒有七种颜色。这个学生都会感觉十分惊讶,有学生甚至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好漂亮啊,好像彩虹啊,此时教师实际上已经很好地回答了学生问题,然后教师引导性地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一同讨论彩虹颜色有几种,都是什么颜色,进而在图画本上画出自己心中美丽彩虹。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实践,动手动脑实践,建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讨论,教师直接讲授非常关键。

2、“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应与尝试教学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尝试教学法在多年实践之后发现,其教学有效性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将其与合作学习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有效措施。所谓尝试,其本质就是学生独立进行学习,也就是一种学习上尝试,其最为明显特征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应该注意是小学美术课堂上不能够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科学地将提问、合作与讨论相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本联系、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动手操作,中途合理提问,最后实现问题解决。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不能忽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要依靠教师引领,才能够实现对知识正确认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问题理解困难也会比较大,因此在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从旁给予正确指导,非常必要。

4、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一节有关动物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小动物,这样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多媒体里面动物形象,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探讨,这样一来,学生视野自然开阔起来,思路也会产生。通过这样引入,学生兴趣被激发,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候,学生容易理解,从而认识到通分重要性。

三、结语

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给学生充足思考问题时间及讨论问题机会,引导他们尽心合作学习与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获得更多学习经验,进而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形势十分艰巨,传统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式对小学教学有很大影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强制性地讲解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只有真正领会小学美术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34:美术教学论文

一、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回归生活世界”是现阶段教育界的热切呼声,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以美育为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能从美术创作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但乡村学校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相对城市的学生而言,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稍弱,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关,但我们可以利用乡村生活更贴近大自然的优势,在乡村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发现美。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一册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中,要求学生利用彩纸制作一片树叶名片,我将学生带到教室外,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让他们观察,感受生活当中不同树木叶子的形状,更利于自己的制作。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大自然世界中,让他们感受不同叶子的形状,而不是在教室中,用几张图片让学生认识。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二、回归生活,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教学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形象、声音、色彩、感觉和思维的。”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到课堂中,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到小学课堂当中去,让学生对美术课堂更有兴趣。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三课《圆的世界》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饼干、闹钟、盘子、地球仪等等各种各样生活中圆形的东西以及其他形状的东西作为教具,将这些东西布置在教室当中,并结合当地乡村特色,将当地特产大闸蟹也带到课堂当中,让他们找找在这些事物中哪些是圆形的,在课堂中创设“圆的世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一些外地学生也可让他们在美术课堂当中了解当地文化。

三、回归生活,让课外活动与生活链接

小学美术与生活的链接,除了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移入课堂之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感受生活中的美。我认为小学美术课外活动不应过分注重活动的形式性,而是要将美术活动融入进生活中去,通过生活化的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中获得愉悦。美术课外活动可以与当地特色结合,课外活动不仅仅可以在教室中进行,户外操场、田间、悠久的老街等都可以成为美术课外活动的场所。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1.美术课外活动融入人文元素

美术课外活动可结合当地特色,将有人文特色的事物展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贴近生活的课外活动中了解当地文化,让孩子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巴城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美丽小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它的蟹文化举世闻名。所以,在组织美术课外活动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这种文化融入进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入当地文化馆,让学生参观了解本地特色文化,走进生活,带学生实地参观一次蟹养殖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将人文元素融入课外活动。

2.美术课外活动融入教育元素

美术课外活动除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外,还应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健康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同样受到教育。美术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组织一次课外活动,让农村的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或废旧的材料,如废旧纸盒、瓶子、破布等等制作出一件有创意的作品。小学生对于动手制作是非常感兴趣的,组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废旧物品经过自己的思考制作,将废旧物变成具有创意的作品,促进学生养成将废旧物品变成创意作品的习惯,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窄小的课堂中走出来,走进丰富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带进课堂,将人文元素,教育元素融入课外活动中,在生活里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寻找美术之花。

篇35:美术教学论文

一、当今美术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一直奉行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美术教学多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为主,倡导教师讲授示范为主的教学形式,对名家名作盲目跟风,没有自身独到、客观的见解,轻视主体活动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忽视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能力及情感意识的培养,无形地扼杀了学生发现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天赋。如,当我们面对大师作品的时候,即使不能理解作品的真实内容,也会把大师的作品当成榜样,即使画面中出现的某些缺陷也会被理解为是大师的个性表现。然而,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却将这种“宽容”抛之脑后,开始走一条僵硬死板式的训练道路,过多地强调形体、色彩、结构和空间的表达。对某一物象,当学生略有新鲜的想法并有所表现时,我们却搬出“规范”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这不能画,那不能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自信的缺失以及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混乱。在审美情感的表达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比较含蓄,甚至有一种“跟风”的心态:盲目追求大众化,不敢过多地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加之教师的“规范”指导,画面效果往往表现得比较相似、统一,无个性可言,这是对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抑制。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教学硬件配套设施不到位,教师很难按照学科特点进行正常教学,学生的实践过程简单乏味,无法直观地了解多种材料运用的效果和乐趣,对学生综合素养及审美情感的培养形成了阻碍。

二、美术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人类审美情感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时刻关注生活的习惯,对于所描绘的对象,不能将关注点只集中在其表面形态上,不能过多地依赖眼睛,而是要用心感受物象的存在。不同的学生感受各不相同,且其感受是时刻变化的。正因为有了这种感受,学生创作出的作品才不会千篇 一律,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和激情。中国古代文人作画讲究表情达意,他们的绘画是很有情感的,每一位画者都是自我情感的主人,通过毛笔在宣纸上的任意挥洒表现他们对周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墨色的干湿浓淡都倾注了画者的情怀,给人以心灵的净化,这对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就审美标准而言,教师一定要打破以往的“规范式”教育理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多一点耐心和包容,以鼓励为主,增加学生创作的勇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调动学生个性与风格的发挥,任其自由地想象和表达,使艺术的本质得以体现。纵观各个时期的世界名画,同一事物,就表现技法而言,有具象的、有抽象的;在材料的选择上,有雕塑、有油画、有综合材料等,形式可谓琳琅满目。它们所传达的是画家对生活、社会的一种真实感悟,流露其自身的真实情感,能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激情,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在表现形式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被别人忽视的美,从而结合不同的构图、表现技法、材料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另类之美”,彰显自己的个性。当然,这需要学生对表现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完成,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眼与脑的结合及审美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总的说来,审美情感教育还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我们要面临和改进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应当认识到,艺术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为审美情感的表达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这种大趋势下,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篇36:美术教学论文

一、在向学生传授美术技法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美术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还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的技法,进行创作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参与了课堂实践,或者是走出了教室,走向了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临摹,进行创作,才能掌握中国传统美术的技法,形成基本的技能。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必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学习好美术的基础,有了这兴趣和爱好,学生就会跟着教师去临摹,去感悟,去体会。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过程。让学生临摹,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教师要把握好时机结合教材的内容,或者学生的作业,适时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实,绘画的题材、用料和技法都有民族的特点。它表现了我们民族非凡的创造力,是任何一个民族所无法比拟的,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起我们的自豪,让我们为之骄傲。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依然是中国绘画的主要内容,保持着恒久的魅力。教师可以抓住材料的特点重点介绍,就题材的多样性重点展示,就技法的独特性当堂演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好办法。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中国画技美妙多姿,学生一定会为此而感染,为它的艺术魅力而折服。学生热爱的艺术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会主动地去欣赏优秀的作品,临摹优秀的作品,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结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美术教材的需要和教学方法,给学生选取雕塑工艺、书法等不同的形式,扩展学生学习美术的视野,创设教学的情景,将爱国主义教育孕育于美术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的情趣,做一个新时代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操的.小学生。

篇37:美术教学论文

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美术教学的成效。新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美术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开放式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现状,积极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多层面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时间与空间。美术学习是一门复杂的学习活动,它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交流思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来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2.构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灵活”起来

实践证明,人在自由、平等状态下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兴趣是最浓郁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师生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甚至成为学习伙伴,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美术教学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构建开放式课堂才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应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艺术见解不要轻易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保护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另类思维与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收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讲故事是通过援引美术领域的相关故事,包括美术创作的背景故事,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美术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了解美术创作的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豪感,使学生以一种饱满的情绪投入美术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美术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改变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资源丰富、直观形象、呈现方式丰富等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是展示美术作品、播放影视资料、讲述美术故事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准确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目的,媒体的运用是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能喧宾夺主,淡化了美术教学活动。总之,无论采用哪一种情景创设方法,都要紧紧扣住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良好的艺术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时机、创造机遇努力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如结合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比赛,通过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而且也为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增添信心;此外也有助于在校园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对每一次活动,教师要认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筹划、组织、实施等都要紧扣活动主题,如活动海报的制作,可以发挥学生的美术才华,让学生自主制作,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教师要善于扩大活动影响,如将学生的佳作张贴墙壁上,使整个活动都散发出浓浓的艺术魅力。

三、适时开展实践活动,突出“职教”特点

“职校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大多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参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所以提升学生美术专业素质是职业学校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要散发出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紧扣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打造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需要。

1.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灵感之源,职业教育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觅得创作灵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对学生美术素质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摆脱狭小空间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到生活中寻找美术创造的素材,培养学生捕捉生活美、感悟生活美、呈现生活美等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及时将观察的素材、灵感积累下来,如“日记画”,学生将每日的生活观察、感悟等用美术的方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既锻炼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也为美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更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使美术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满足岗位需求。

2.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

目前,影响职校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很大一个因素是学生的就业情况,美术专业职校生就业难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我们要积极探索职校美术教学特色,以“职业”为导向,努力推进实践活动。职业教育的特色应该定位在“职业”两字,因此,职校美术教学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美术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为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寻找实现目标的载体。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要重视学生美术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当前职业学校实践活动主要是“工学交替”,教师要紧紧围绕职校美术设计专业的未来岗位,积极拓展实践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意义,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8: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我们发现,新的美术教材都加入了美术语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标下,也强调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那么,在我们平时面对一些小学生时,该怎样去体现这些美术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一、认识语言,感受语言

低段的学生,教师知道他们没有丰富的,漂亮的词汇,在上美术课时便更难以用一定的语言来解释一幅画。画中的造型以及色彩的运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感受、去领悟。或许结果学生会说:“老师,我能感受到画者的心情和想表达的意境,但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便是学生真正的感受。可惜,我们现在的教师却在给学生作着一些盲目的定义,比方说,教师会告诉学生,“红色”是热情、祝福、勇敢;“黑色”是罪恶、恐怖、邪恶;“直线”使人感到刚强;“曲线”使人感到柔美……于是学生便机械地记牢了这些美术语言,殊不知任何色彩或者形象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一地鲜红的血,那是热情、祝福吗?如果一次晚宴,某人穿了一身黑色服饰,那一定是罪恶、邪恶吗?如果一块横幅笔直挂在墙上,那是刚强吗?如果一根生锈的钢丝扭曲在一边,这还柔美吗?盲目给学生下一定的美术定义,只会让他们去死记硬套,真正的美术语言它具有无穷的魅力,让学生产生任何的联想和感受。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术语言呢?

在教学《小小建筑师》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上网去找我们中国以及国外的一些不同的材料建筑。有些学生找到了北京奥运馆那个“鸟巢”般的建筑,学生被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惊呆了,原来房子还可以造得这样漂亮,有这么多类型啊!随后的课堂上,我再让学生去试着“造房子”,此刻学生的想象力也开阔了,打开了局限性,不再是平时看到的一些方方正正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学会了试着创作。

积极参与,动之以情

《风儿吹过》一课对小学生来说,觉得有点无从下手。风,看不见,摸不着,要在美术作品中如何来表现呢?我教学生将风和周围的事物进行联系和对比,并自己亲手来制造风。有些学生说电风扇,有些说吹风机,有些说空调等等制造风的方法。并让学生讲了很多关于风的句子,风的类型,以及在风作用下的效果等。有了这些基础,学生表现风的时候不再是那么空洞。学生还感觉到,原来风是这样来的,风还能有这些效果,风也能带来那么大的危害等。学生了解了风的知识,也感受到了风的魅力,兴趣被调动了,学习起来就更方便。

给予机会,开发想象

教学《指印的联想》一课时,当我提出今天的美术课不用画笔来作画时,学生一阵狐疑之后说:“不用笔?难不成用手啊?”学生拿出了彩色笔,先在自己手上“上色”,再印到本子上去;有的便拿来教师给学生敲印章的印泥,发现印泥只有红或蓝色;又有学生想到了不曾用过的水粉颜料……

学生用手指,绘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虽然没有画得那么形象但也有一点神似。指纹的肌理,手指的韵律,绘画的表情,这些都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美术语言,也学会用各种方式去表达更多的美术语言。真正体会“肌理和韵律”.

二、读懂语言,表达语言

学生感受到了美术语言的魅力之外,还要去更深入地读懂,并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

展示个性,体现真实

在给高年级上一节外国绘画欣赏时,学生看了《星夜》这幅画,都不解地问我:“老师,为什么梵高要这样来表现星夜?”“一点都不像,却那么有名。”“要我画星夜,我绝对画一颗颗的繁星点点。”再看孙恒俊的《满湖曲折》,学生问“: 老师,怎么就几根线条呢?”“我觉得他画得不够生动!”面对这些方式的表现画,学生提出的疑问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有的。面对这些疑问,我告诉学生说:“在面对同一景点同一事物时,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主要取决于作者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与当时的心境。可以通过任何的线条和色彩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告诉别人,让看画的人用心去体会你当时的心情,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法。”

开发潜力,肯定创意

5在教学《奇妙的字母》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来想象6 个字母,学生的联想让我为之吃惊,有人想到“云”是交警的手势,“允”是爷爷的钓鱼钩,两个“杂”是正在争斗的两条蟒蛇等等,更让我佩服的是,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了山,画了太阳,画了天空,他说,那就是太阳下山(上山)时的“匝”.他用一个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课堂的实效性就这样体现了!

在美术课上,要求教师能抓住美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元素,我想,这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我们美术课最具有价值的体现。

篇39:美术教学论文

一、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1.推动经济市场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经济发展的车轮也在不断的前行,人们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观、精神品味等需要也都有所提高,这也推动了艺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市场也逐渐成形,经济市场的存在是一种形式,而现代艺术才是推动经济市场发展的核心,因此说,现代艺术与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推动社会实践的前行现代艺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结合消费者的兴趣来提升现代艺术水平。在前十年人们的需求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在当时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艺术也跟随着人们的兴趣进行发展。在当今人们的需求又与十年前的需求有着天壤之别,十年前人们所需求的产品,到当今可能已经下线,也可能已经更新换代。总之,会以另一种新颖的形式出现的世人面前,这就是现代艺术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是推动社会实践前行的动力。

3.推动社会科技的创新在现代艺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科技也在不断的创新,这是现代艺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只有人们对现代艺术的认识不断提高,才能在想象的基础上对社会科技进行不断的创新,尤其是电力行业的进步,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近些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可谓是迅速,例如,从十年前的非智能手机到JAVA系统的手机,再几年前安卓系统的手机也逐渐流行,以前大家都用电脑上网,现在电脑能办到的手机也都能办到,这就是社会科技的创新,因此说,现代艺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科技创新的根本。

二、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策略

1.重视内在的审美性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不应将眼光局限在美术领域中,更应与现代艺术结合,重视高校美术教学的内在审美性。另外,高校美术教学在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不应完全依赖于现代艺术,要体现出美术的本质,尤其是现代艺术的造型和环境,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可以借鉴现代艺术的外在造型和环境,但是不能完全的效仿这些,可以将其融入到高校美术教学中,再结合美术的理论性知识,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化以及创作风格,要利用现代艺术对学生起到美术的引领作用,而并不是按部就班的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追求新的发展趋势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过度重视“美术教学”,而忽略了美术的内涵以及美术的特征,更缺乏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大多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严重影响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应形成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渗透的教育方式,这是现今乃至未来高校美术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美术教学在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不应完全跟随着现代艺术的脚步发展,应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从美学研究的方向作为主要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不失现代艺术的发展,不失美术的本质,形成美术理论与现代艺术创新的结合,对培养高校学生美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多元化、多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3.提高美术教学的创新意识任何一部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他人无法想到的,更是将艺术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作品中还带有丰富的内涵,任何一名成功的美术家都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在美术行业中脱颖而出。高校美术教学通过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以美学发展作为核心、以现代艺术作为一种衬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当今高校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门重要科目,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高校美术教学继承了传统文化理念,有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如果从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角度上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文对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分析中得知,将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充分体现出高校美术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不仅将高校美术教学的本质完全呈现出来,更将现代艺术的美观、经济、功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有利于高校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40:美术教学论文

一、综合其他学科

美术教学过程中综合其他学科,使学科间知识相互融合渗透,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整体性、全面性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一)综合语文课,提高学生抒情描写能力

在美术课中,有新课导入、教学新授、分析示范等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刺激智障学生的听觉,以增加他们的感受能力。课堂中,教师用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场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讲出自己绘画的想法和画面的构成,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作画步骤和绘画技术来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在提高绘画技能的同时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综合数学课,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能力

可教授学生利用数学中的数量、大小、比例等知识,以提升画面的美感。绘画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图画中有哪些基本形状,有几个不同的形状,哪个大哪个小,分别在画面的什么位置;绘画时也要注意形状、大小、位置的区别,反复巩固,使画面布局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其能用线条和基本形状勾勒画面的基本组合。

(三)综合音乐课,丰富学生表现能力

美术课中综合音乐活动,学生心、手、眼、耳、口并用,使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与脑部功能发展相互促进。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韵律的美感,并将之体现在绘画上,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节奏、韵律的变化,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和表达。

(四)综合自然课,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活动中,需要学生能够细心观察。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类分层、步步深入地了解周围环境,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的种种变化会让学生充满好奇,这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带领他们观察春天的各种变化,感受小草新芽的嫩绿、百花争艳的缤纷,引导他们在绘画时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表现出来。

二、综合学生现实生活

美术创作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笔者学校在特殊教育“生态范式”的指引下,利用主题实践、社会实践等课堂,加强美术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表现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

(一)开展生活化游戏,提升发现美的意识

不少智障学生有弱视、色盲、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差等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教师可开展一些具有补偿、矫正功能的训练游戏,如“羽毛飞飞”游戏。游戏前,准备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羽毛,可以将之染成各种颜色;学生拿起一根羽毛,然后放手使其飘下来。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色彩训练,使其认识自己或他人手中羽毛的颜色;其次,学生进行了眼部运动,看着羽毛从上飘到下的过程,使学生眼珠得到了活动;再次,在参与这一活动时,学生会专注于自己羽毛飘落的过程,提高了专注力。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1.课堂结构生活化

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将生活场景作为课堂导入、美术活动内容来源或作品成果展示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结构富有变化,营造出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如在教学“纸拖鞋”一课时,以创设生活情境方法导入。首先出示一个摆放了各式拖鞋的鞋柜,然后开展“买拖鞋”游戏,让学生选择一双自己喜欢的拖鞋,并说明自己购买的理由。学生积极投入到“买拖鞋”情境,并在这一生活情境中认识到自己需要的拖鞋是款式新颖、色彩鲜艳、大小合适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2.课堂内容生活化

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充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孩子生活。如在画蔬菜时可以带学生到菜场观察蔬菜,要求家住农村的学生到自家菜地种菜、拔菜,以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视觉感受。另外,还可通过摸一摸蔬菜的质感、尝一尝蔬菜的味道,获得多种感官体验,从而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

3.课堂技术生活化

筛选生活中的活动,并把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当作一种美术技能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如,在学习“线条的认识”时,利用学生喜欢的开车游戏,引导学生用车轮蘸上颜料在白纸上随意开动。学生接到这一任务很开心,都拿着喜爱的汽车蘸上漂亮的色彩后“开车”,作品中出现了直线、波浪线、锯齿线等线条,无意识地创作出一幅幅令人遐想的抽象画。再如初学橡皮泥捏制时,就可开展“做面条“”搓汤团”等生活情境化的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会模仿大人,将自己知道的“做面条”“搓汤团”等生活技能运用到美术活动中,自然就掌握了把橡皮泥变长和变圆的技能。

(三)搭设生活化表现平台,培养创设美的能力

教师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表现能力、材料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元能力的发展。可让学生布置班级环境、美化学习园地、制作演出道具、设计环保服装等。如在“美丽的海底世界”活动中,为了在教室里创设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不仅将画好的作品剪贴在教室的窗户上,还不断创作和补充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提高了美术素养,激发了创作欲望。

综合美术教学是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概念,除了以上论述的方式,还可将美术四大领域、其他各学科和学生现实生活统整起来,做到既有纵向的结合又有横向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篇41:美术教学论文

1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存在不足。但是,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在课程的设计与内容的安排上,往往较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技能,强调专业性与实用性,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基本的美术绘画技巧、提升学生的photoshop技术等,虽然能在就业方面帮助学生发挥出优势,但是过于强调功利性、实用性的技术应用,往往使得学生只把美术学习作为一门求生技能,而并不是一种美的感受。美术教学中,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认识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品行、美术内涵、美术人格等方面的熏陶与培养,这将不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教学目标不清晰。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往往只顾着给学生传授一些美术绘画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并没有将一些实际的实践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时候并没有有效的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研究,对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认知不是非常的全面。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存在盲目性,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采用的方法非常的古板,最终导致了学生被这种复古教育侵蚀,丧失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3教学实施过程有待完善。(1)教学方式单一。美术教学的授课主体是美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直到现在为止美术教学都采取单一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学生现实机器一样在教师的手中如同提线木偶学习,导致了课堂的单一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2)教学内容单薄。由于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总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对当代社会美术发展的潮流也不佳关注,在教学中总是使用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3)缺乏教学拓展空间。当代美术教材的内容十分的单一枯燥,在教学中无法进行延伸,教学的内容也被教师约束在了课本之内,学生便无法得到与外界的有效结束。所以,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引领学生走进社会、自然中去,让他们感受社会的美丽,然后发挥自我的潜力去创造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学生的发展学习不断的拓宽教学及发展的空间。

2创新美术教学的实施方法

2.1借助多媒体设备上好鉴赏课。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适度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播放相应的动画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向学生展示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动画的方式介绍一些著名画家童年的趣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生动、具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中国山水画”这一类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鉴赏对象的典雅气质配上中国古典音乐来开展教学。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依据具体作品局部风格特点、整体气质来选择是以竹笛演奏为主的音乐或以古筝演奏为主的音乐来作为教学背景。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音画情景中认识画作,在音乐的烘托下更好地走进画作鉴赏课,继而在客观条件上增强学生的鉴赏感觉,加强学生对作品的鉴赏、理解能力。

2.2整体、特殊教学两相结合。美术教学是需要将整体与特殊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此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根据现有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然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能力及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素质成长特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构思,然后看展特色化、专业性教学,将整体与特殊教学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一个美术班中,有部分学生希望能提升自己手工艺品的美术创作水平;有些学生则希望加强自己的幼教美术修养;有些学生则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素描水平等。教师只有掌握并了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殊的要求以及兴趣,然后更具学生的个人个性进行美术小组的划分,然后开展一种专题性的、针对性强的课堂专题教学活动,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指导纠正。

2.3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课堂虽然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平台,但是单一的使用课堂教学的话依旧是无法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的。所以在教学中借助已经存在的美术馆、展览馆之类的设施;来进行教学,拓宽美术教学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在创新性发挥方面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培养,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使其在成长中得到创新应用的真谛。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多参观,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具有美术意义浓厚的地方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众多的美术展览馆中了解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加强教师与学生在参观中的交流能力,使彼此都能够有效的尊重各自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使学生获得充足的自信心以及创新的灵感。这种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身体内部的大换血,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带领学生多去外面进行实践,通过到户外观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对景观的取景,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美术的奥妙。只有让他们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艺术的源泉不会枯竭,保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

2.4创立合理化的评价、激励制度。教学的发展和实施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度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实现教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美术的热情是实现美术教学不断进步的关键保障。在笔者看来需要通过创立合理化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并且要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中职美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通过创立合理化的评价、激励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指点下不断获得自信心。因此,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借助语言鼓励、精神奖励、物质慰问三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合理化的评价、激励制度。语言的鼓励能给学生以自信,精神的奖励给学生强大的外动力,物质的慰问则可以在绘画的硬件方面帮助学生。

美术是一种艺术的代表,在进行美术创新性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创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转变,提升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使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掌握美术创新的技巧以及基本知识的运用,这才是在当代美术教育过程中尝试创新性教学方法重要目的之一。

篇42: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地方乡土资源有机地整合进自己的教学,是对课程资源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能够解决我国美术课程资源结构单一、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的现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应以本乡本土的媒材为载体,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使美术课堂和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乡土资源;丰富课堂

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文化的限制,很多时候美术课程无法被充分利用、实施,使学生享受美、创造美受到了阻碍。在我读小学时就根本记不起有美术课,隐隐约约记起有美术课时已经上初中了。那时的美术课对教师来说就意味着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对学生来说,也仅仅是铅笔加橡皮和图画本罢了。如今,农村的学习、教学条件和城镇已相差不了多少,更是多了乡土资源可利用。我认为这是农村教学的优势,只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将会魅力无限。《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文本教材断然不可缺少,但我们决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之中,而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探索、学习、创作。我个人认为的确如此,“美术”其实就是生活的缩影,应该是“我手画(制、贴、作……)我心”。农村学生相比城里的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他们和大自然靠得最近,对生活的感受较深刻,了解“审美的第一材料”也很丰富。如果美术教师能恰当地开发和利用那些有利资源,将对促进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以及实现素质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利用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

充分利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去观察、去体验。大自然的景象千姿百态,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创作对象。如通过看那“锄禾日当午”辛勤劳作的农民(其实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感受劳动美(多时可亲自参加);听那树林里“百鸟朝凤”感受自然美;观察“水中月,雾中山”,欣赏山水风光美……在教二年级《和妈妈在一起》一课时,我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领学生到离校不远的小河边去上课。河滩上遍地都是粘性强、可塑性好的红浆泥。我先教学生自己动手采泥、摔泥,因为摔好的泥才有可塑性,然后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泥,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恰巧沿河有一老人在放羊,其中就有两只母羊和它们各自的小羊羔在一起吃草,小羊羔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躺下打滚,真是其乐无穷。趁此机会,我便指引学生画面就在跟前,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赶快捕捉住创作灵感。有些学生已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经过我的指导、大家激烈地讨论后,他们很快便动起手来。不一会儿,每个小组就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作品:猪妈妈安祥地平躺着,四、五只圆滚滚的小猪崽正在哼哼着抢奶吃;吃饱的羊妈妈安静地和小宝宝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不停地反刍食物;劳累了一天的黄牛妈妈正细心舔着小牛犊;鸡妈妈则率领着孩儿们在草丛中觅食;驴妈妈喝足了水正在含情脉脉地望着狂奔乱跳的小毛驴……我简直被孩子们创作的一个个“奇迹”陶醉了。在农村,自然景观气象万千、五彩缤纷,教师只要善于捕捉,恰当引导,就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巧用农村特有的自然材料

定西是全国干旱的地区之一,但盛产马铃薯,有中国署都之称。当地老百姓习惯称马铃薯为洋芋。从商业或实用的角度看,越规则一致的洋芋越受人欢迎,个别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营养不良或受虫害等因素导致成为奇形怪状的洋芋往往受人鄙夷,市场上不会被收购,但就是这些“坏”洋芋,却有奇妙的艺术效果。我充分利用洋芋资源设计了《丑洋芋不丑》一课。洋芋是定西人的命根子,定西农村的孩子对洋芋是很熟悉的,他们跟着家长种洋芋、收洋芋,几乎每顿饭不离吃洋芋,学生对洋芋的感情是很深的,他们在以前已学过泥塑等造型艺术的知识,已经有了造型设计和创作的基本能力,本课试图把洋芋的自然造型和雕塑的基本原理与造型教学相结合,营造问题情境,通过启发生成,使学生完成具有创意与美感的洋芋造型作品:小猴浓浓的母子亲、机灵的小老鼠上灯台、威风凛凛的小猫、憨憨的小狗、笨笨的小猪、可爱的小白兔、嘎嘎叫的小鸭子、啄尾的小鸡……真是让人拍手叫绝。这些动物形象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只要教师善于发动学生,激励学生,在农村可供美术创作的材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树叶粘贴、布毛线娃麦秆、雪娃娃、苹果摆的猪八戒、蛋壳人、泥塑、土墙上的家园玉米棒树根、各种蔬菜瓜果、妙趣横生的花石头、植物籽粒大聚会等都是美术创作的好材料。

三、充分挖掘民间艺术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艺人载于册中。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有许多鲜为人知却极具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如陶器、根雕、木雕、砖雕、石器、古庙彩绘、秸杆编的工艺品、瓷器烧造、剪纸、皮影、刺绣等,这些农村艺人所制作出的艺术作品观赏价值远胜过城市工厂批量生产的东西。我们可带领学生直接到烧瓦烧罐工场参观,或专门请民间艺人进行指导、示范、讲解,也可以收集民间剪纸、鞋垫、虎头枕儿、虎头鞋、莲花帽、针插儿、少数民族服饰等,让学生看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四、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农村的生活较落后,却很朴实、自然、美丽,也很丰富。一颗热腾腾的洋芋,便可体会人间真情;一脸错综的皱纹,便可通晓人生沧桑;一句土里土气的问候,便可感知人对人的真诚。山沟沟里两腮泥巴脏兮兮的玩童,茶炉旁他道你短、你说她长的老两口,年青人麦浪深处嬉笑俏皮的的花儿腔……谁说这不是艺术创作的好素材?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很好的教学手段。笔者提倡让农村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学生都能在美术课上流露出童真、童心,创出个性、特色。

篇43:美术教学论文

一、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美术课程仍然没有被纳入小学新课标中,从而使得我国大部分小学领导人员以及美术教师对美术不够重视。另外,由于受我国应试制度影响,许多教师仅仅将美术视为丰富小学生业余生活一门课程,他们要求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其他课程。

二、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措施

(一)创设一个宽松活跃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他们渴望去探索一切新奇事物,从而来满足自己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来创设一个宽松活跃学习氛围,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美术兴趣。例如,当在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简单将所要学习内容讲解一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来画画,然后由全班学生选出最优秀几幅画来,最后教师应该给予画画者一定鼓励,从而更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兴趣。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新型媒体已经走进了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讲解内容,在讲解时可以播放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音乐、视频以及小品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受应试制度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小学仍然没有一个较强美术师资队伍,许多美术教师并不是美术专业毕业,这也是我国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一直不能提高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各个小学领导人员必须要改变自己观念,加强学校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在美术教师聘请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不断提高学校美术教师美术素养。但是,在聘请时必须要选择专业美术教师,另外,在聘请过程中还应该对他们进行考核,最后选出考核成绩优秀教师来担任美术教师这一职责。

(三)定期举办美术大赛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美术大赛,例如,绘画大赛。教师应该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然后在进行比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想象力去画画,最后由所有评委选出最优秀几幅画。但是,在选择评委时,我们必须要选择具有较深资历专业美术教师,并且在比赛之前首先应该制定好评选规则。选出最优秀几名学生之后,学校应该给予一定奖励,进而更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兴趣。

(四)教师应该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课外活动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一部分。我们知道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利用课本来向他们传授知识,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更好掌握所学知识,还会使得他们失去学习兴趣。而组织课外活动不仅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兴趣,还可以开阔他们视眼、培养他们自立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美术题材。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外活动重要性,并且要定期带领学生去体验课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大自然,选择自己要绘画题材,根据自己所观察去绘画,然后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美术素养。

三、小结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美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必修一门课程,并且相关教育部门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投入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受应试制度影响较大,我国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并且尽快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教学理念,根据自己教学经验以及小学生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较为完善教学体系,从而增加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美术素养,达到教学最终目。

篇44:美术教学论文

一、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年画、泥塑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同时,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世界观、审美观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所以,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一些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误以为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民间美术已经过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面临着淡出人们视野的危险。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加入民间美术欣赏也具有传承民间美术文化的作用。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大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青睐尚保持原始性的乡村或边陲城市。尤其随着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那些原本不为外人所知的具有原始风味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如印染、刺绣等。这些带着传统印记的民间美术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因而在高校美术中引入民间美术,还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形式繁多,很多都与文化相互联系。所以,中国民间美术还具有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作用。

二、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用中国民间美术,使它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教育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

要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民间美术,就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热爱中国民间美术的心。教师要深刻理解民俗民情,具备较强的民间美术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这样其才能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在学习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传统民间美术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造适合民间美术发展的大环境

近年来,随着有识之士的呼吁,各地逐渐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使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地发展,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要创立适合民间美术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如,在高校开设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普及民间美术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建筑设计、装饰中大量使用民间美术元素,使民间美术文化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

3.增加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其不仅有欣赏价值,还有实用价值。如,一些造型艺术如壁画、雕塑等;民俗艺术如刺绣、服饰、器皿、剪纸、皮影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这些民间艺术成为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具有优秀传统的民间美术逐渐失去了市场,为了挽救这些濒临灭绝的艺术,高校应该将其作为美术教学内容加以宣传,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的形式宣传这些民间美术,如成立雕塑小组、刺绣小组、剪纸小组等,不时举办刺绣展、雕塑展、剪纸展和皮影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大了这些民间美术的影响力。总之,高校美术教学要传承民族文化,这才是美术教学的目的,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篇45:美术教学论文

一、让“感悟”体验

“传统”是保留艺术性的传承所谓感悟,即是无需法则等抽象理解上的直觉感受和体会。在这个阶段,表象上是完全的涂鸦,实质上是视角、表达方式的启蒙,是对笔、纸、墨、水等工具、材料性能的开放式体验。这种体验,看似放任自由,实际上是老师有意安排下的过程。对笔墨的浓淡、粗细、强弱、长短,在这时完成是真实心理的反映,没有任何符号化、程式化训练的局限与束缚。这也是说,要让笔纸水墨成为他们意识的自然延伸。在循序渐进的课程上,我们认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历时性地再现前人的经历。因此,这种“创新”的方式本身就是建立在美术史的“传统”之上。对于知识从零开始的儿童,选择与之相应的人类早期美术门类(以中国书法绘画为例),并加以适当的因材施教的方法,他们便欣喜地开始了“人类美术”的第一步。在课程进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价值评判。价值评判的失误对教育的影响是致命的。儿童自身并不知道他们的作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无善无恶心之体”,告诉他们好或不好的,往往是有“善恶”观的我们。儿童的作品如果有令我们惊讶之处,他们对此却并不讶异,因为他们处于“自然境界”,而不是“天地境界”。因此,感悟过程中,对孩子们作品应如何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施教者用善恶概念去灌输或打击了正在某一良好感悟阶段儿童的美术行为,将对儿童阶段的艺术天性———这一原生态的艺术能量产生误导、打击或是扼杀。因此,感悟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就是“道法乎天”“以史为鉴”,看似新奇,实质上其始终在传统之中,并未越雷池半步。艺术教育除了要对美术发展和艺术精神加以重视外,不能忽略掉教育的接受者“孩子”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点不被忽略,美术教育才能保证其艺术性,而非技术性。

二、书画同源在儿童传统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实施

书画同源。中国画“写意”的要点,在于形象以外的抽象表现。“写”比起“画”来,不求细节的真实,而求性情意气的传达。孩子的作画过程往往是天生的“写意”,而非“写真”,他们是通过笔墨来表达自己的喜乐。所以无论书法或是绘画,在这时都是写意画。孩子们作画的旨趣不在于呈现完美的形象,也不是有意地夸张扭曲造型,他们只是在要求画面能顺从他们个人独有的观感和笔势律动的要求罢了。我们或许可以说这就是传统中国画的“画如其人”。许多儿童水墨画在追求物形和水墨效果中,忽视了用笔的法度,使笔法正轨消弭于物形的轮廓和水墨的渗化中,殊不知笔法是传统书画的精神和灵魂。“书画同源”的画字训练,其着眼点正是放在渐被人们淡忘的笔法上,以图从书画最基本的形象环节恢复中国画的笔法基础。培养孩子对甲骨、钟鼎、石刻书法的感情,是要加深其理解、记忆,养成以金石书法为坐标的审美眼光,用之审视古今绘画流派的笔墨质量。中国古代的视觉造型形式,一种是书写、铭文和符号,另一种是图画、纹饰和雕塑。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关注介于两者之间又与两者互有重叠的视觉造型———“图形文字”。弥漫着无穷魅力的几千年前的图形文字是远古时代宗教信仰、礼乐制度、艺术风尚的载体,也是几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积淀、发展、创新的结晶。它既有延续性,又有灵活性和感性的外观,这些正符合孩子的视角和兴趣。孩子的画是无法复制的,甚至他们自己都无法复制自己,因为这些画都是特定的时空里,有意无意娓娓道出的真实和自然。好的儿童画是“超再现艺术”,它们是反装饰和反写实的,孩子自身所特有的质朴、纯真、率意、自然等艺术气质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作品中,这些气质是无法由后天学习苦练能得到的。因此,保护这些特质并将他们与传统经典艺术相融通(因为这些气质也是真正优秀传统的气质),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课题。通俗地讲,作为授方,我们应该在最好的时机把握最好的火候,而不是适得其反地用工艺去模仿手艺。孩子画画不是根据记忆中的形象,而是在他们看来被认为是主要的特征,是应该画出来的东西。作为外形的线是最显着的,看得最清楚,所以孩子们的作品往往着重线条,忽略墨色变化。我们正以此来培养他们对线条(及用笔)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孩子们作品的透视因素是把各个部位用巧妙的方法拼凑起来,这种画法利用了特定时刻的目视印象,却不管各种特征能否同时看到。他们的这种透视方法和传统的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是如此的相似。

三、社会多元文化对儿童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

我们看到,在孩子们的艺术中存在两种元素,一种是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另一种是形式本身具有某种含义,这些随意挥洒的点线虽然并不一定表现具体的对象,但有时是代表较为抽象的思维。正因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展开无法完善化进行,因此,家庭文化背景此时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是教育的一部分。而社会文化背景也应发挥其积极的现实作用,纳入到美术教育中来。真正的教育本就是多元化影响下的教育,教师之外,家长、社会背景对孩子们的影响其实至深。在孩子们恣意挥洒他们的天性才能时,往往吸引家长驻足观看,此时,需要家长不能以成人的习惯审美条框加以评判或是误导,会与老师的教育相矛盾。一旦家长融合其间,就给予了孩子宽松的发展空间。此外,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是孩子们在课后得以交流的基础。家庭文化背景的特点是单元不可替代与复制,其优点是个体差异,其缺点是不具备社会化意义,但就文化本身的多元而言,这又是其优势。当今中国家庭文化背景的构成,与三十年前的差异已经非常之大。学历、经济、观念均有所提高,因此,在这个大趋势下,家庭文化背景、家长观念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经常看到美术类招生考试的火热,实质隐藏着许多家庭文化观念的影响。家长的决策、观念和选择是早期对孩子的决定性影响。家庭之外,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也应该成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博物馆、风景区、古迹、园林、名人故居、书店、民俗民艺等等,这些公共文化资源都应成为校外的课堂,在美术教育中,让孩子们从小从历史和自然、人文中不经意地发现到与课堂知识相对应的内容,让他们能发现美,欣赏美,认识到美术就在身边。而深藏在城市的各个地方的艺术家、艺人,也是孩子们应该接触的大善知识。这有助于孩子开阔各艺术门类的眼界,观察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学会初步的交流,这些都有助于广阔的艺术视野和艺术活动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认为,以感悟传统作为美术教育新的契机,综合课堂上的个性化引导、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社会文化资源的滋养,组成多元化的美术教育模式,将是中国美术传统获得真正传承的可贵探索。

篇46:美术教学论文

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作为一名老师首先所具备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种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己任,万不能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态度来进行教学,常人言;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好学生不是没有,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那下面我就以《小学美术课程》浅显地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德。

“美术”一词大家并不陌生,但其利用价值和意义也许就知之剩少,在教育改革翻天覆地的今天,农村教育正得到合理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农村教育大有起色,这是令人欣慰的,然一些地方依旧存在不足,列如美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就无法起到教学作用甚至微乎甚微,农村教育依然存在弊端,然如何改进这一弊端是发人深思的,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进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美术在教学中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制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传统的照搬照画似乎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小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思维是不受任何的约束,天马行空似的设想让小学阶段的小孩子变得活泼童真,而在一堂附有趣味性的美术课上这些闪光点便能够得到体现,小孩子的内心及对某些事物的认知,例如在一次美学教学中我让学生对美术这个概念作一番解释,这时一个学生起来回答我的问题:美术就是画画。狭隘中的美术确实只是动动铅笔的画画课,然真正美术却是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及周围的客观事物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的一种内心情感,而这种情感却是一种真实自我的再现,而在农村美术教育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例如在小学版美术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实践的东西,版画,手工制作,多媒体绘画,国画及中国古建筑的欣赏,而这些课程却是农村美术教学力所难及的,多媒体的运用虽在发达的城市中较为普及,但是对于农村小学而言以现在的经济力度却如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而本着实际的观念,农村美术教育若要得到改观的话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以学生的自身条件还有学校的硬件措施为根本,切不能本本主义以自己的主观意念去践行。

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附有天性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教育中,学生浅藏的创造力不能忽视,而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这种独具匠心的创造力是作为一名美术爱好者兼老师的职责,而我本着这一教育理念和热情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美术教育的工作中,在以往践行的错误中寻找答案力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获知美术、学习美术,而非僵硬的模仿和刻板的照搬。

人常说;“学画画的是呆子,学音乐是疯子”而在这我们就不谈音乐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画画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静态的不变通,但在小学生的世界里他们的内心却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还有童话一般的梦想,而这些在成人眼里看来是幼稚的事物,却是一种自我的彰显,虽稚气却不失其可贵之处,而教师应该本着实际的理念结合小学生的自身条件给与教学,在他们的画画课中会有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跃然纸上,在小孩子的世界里“鱼”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鱼,而是科学界未曾发现的飞鱼,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体穿着一身花衣,在他们的内心都有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永远都是通向美丽的童话世界,而这些都只限于现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越过这一年龄阶段或许你再让他们去看奥特曼那是不可能的,万物都皆在变化更新,新的东西总而言之都得取代旧的事物,何况那些思维活跃且天真童趣的小学生呢?

二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眼里的儿童画

“儿童画”或许最能能现一个小孩的成长和生活实际吧!夸张的手法,色彩的杂乱无章无不体现小孩子自我认知的美术观念,再不要说小孩子学习美术是浪费时间,再不要说小孩喜欢画画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再不要说小孩思维的稚气无知,许多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而这些美好的东西都应该值得保留,或许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一幅没有任何修饰的画面是他们内心最为宝贵的珍藏。

三具有创造性的手工制作

在美术手工制作中我并不要求小孩子非得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做下去,而是在此基础上加一些小孩子自己的东西,例如在人们的理念中兔子是白色的但在小孩子的绘画观念中,兔子是千奇百怪色彩各异的外星物体,而这,就是一种创新一种自我彰显,也是一种进步,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赞扬。

四故事性画作欣赏及色彩

在绘画欣赏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与之有关的名家画作外,应该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画者画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及创作时的心情,让他们简单地知道画的艺术性,价值性,可创造性。除此之外应该带着他们进行课外写生,校园的每一棵树还有山野都是值得发现的,让他们感觉美术课是一门有趣的科目,并让他们热爱生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色彩方面让他们知道色彩的运用,区分色调,感受色彩在美术中的巨大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美术课程简单的看法及认识,若有不足欠缺的地方望请谅解,因为本人刚出师不久,尚在学习阶段中,许多观念颇有漏洞。

篇47:美术教学论文

一、解决方案

1.增强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自由地创作绘画以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这也更进一步说明,兴趣的保持是多么重要。如果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单一、枯燥的氛围中进行,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美术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课程内容,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其保持对美术的兴趣。

2.美术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

人类的诞生,是以创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从古至今,劳动既能创造物质产品,又能创造精神产品,人在一生的学习、工作中都能受到美育的影响。第一,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更加高尚,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美术教育培养人体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能力。第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通过音乐中的韵律、文学中的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与绘画都是表达人类心灵感悟的产物,两者用不同的感官感受世界带来的愉悦。无论是抽象性的音乐作品,还是具象性的美术作品,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都能产生相应的联想。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同时感受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如,元代马致远所作的《天净沙秋思》中就描绘了深秋的黄昏,枯藤、老树、古道、瘦马等凄凉的场景,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惆怅;小桥、流水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温馨,而自己的家乡、亲人却又离得那么遥远……其勾画的景象,由远及近的画面,都淋漓极致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第三,美术教育可以使人了解美好事物的独特性和对生活的意义。作者观察事物、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千差万别;观赏者的个性不同,观看时的心境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这也是艺术不同于科学探究的原因所在。第四,美育培养人对美的鉴赏能力。审美活动能调节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审美观的不同,有人积极健康,有人腐化堕落,而通过美育,可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满怀激情地追求美好的事物,从而创造美好的生活。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可以通过美育体现的。

3.重视美术教育

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重视主要科目的教学,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美术教育能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力度。

4.美术教师应关注知识的渗透

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朝着多元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从美术教学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知识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的“数据库”,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同时,应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语文、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模式。

5.加强互动

互动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反映问题的纽带。因此,教师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运用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结语

美术教育通过精神层面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家庭、社会的和谐,这在现代社会显得愈发重要。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交流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其智力和创造力,因此,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要加大解决力度,切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48:美术教学论文

正文摘要:

为儿童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开放教学;情感交流;和谐愉快;生动活泼;自由评价

正文: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画纸转转转》一课中,采用了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学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继续学完成作业;同样在规定时间里,在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灵巧的手》一课,在进行手偶游戏时,在学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我便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鸵鸟,蜗牛,长颈鹿,大灰狼……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真让人赞叹不已,我也及时地参与其中,教师的一句肯定话语,同时让学生们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地发挥,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印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青海、江南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重复与组合》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奇妙世界》、《奥运会》,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重复与组合的作品《乡村》、《美丽的白天鹅》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

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下载美术教学论文(精选48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教学论文(精选48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论文

    论文 所属章节 专题八 美术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与对策/专题作业 分值截止提交时间 2012.12.27 作业类型 必做作业 作业要求 1、选择你熟悉的一堂美术课,对其教学重点和难点......

    美术教学论文

    改革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 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学校远未发挥它......

    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 一、情意性的加强是一个明显的动势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所谓发展一方 面......

    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于礼忠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潜能的一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

    美术教学论文

    引导语:美术一直都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目,亦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模板,欢迎阅读!一、模拟课堂的实验(一)教学思路主题确定了,如何进行教......

    2013年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应立足于理性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 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美育的......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感受颜色 克东县第三小学王福刚 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倾向,通过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控制。在小学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