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
经营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课堂也会因为有了多维的对话体系而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对八股取士观点不一,让学生进行辩论,体会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更深层的了解它。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创新,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经历、探索与体验,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生不是一个知识贮存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花,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历史学习并没有随课堂教学结束而戛然而止,相反他们提出的探究问题越来越多。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学习当中体会快乐,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
本课没有采用过多的形式,主要用了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能力。而且在活动中特别关注合作的效果,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学生活动的情况看,他们还是很投入的,有些想法也比较有个性。
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但是由于大班教学,学生在活动中常常突破教师预先设计的限度。这样,在内容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上就出现了不均衡。有时,该完成的教学由于学生的活动而未能完成,有时教师又难于掌控局面,造成了低效。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规则,使课堂高效而又充满活力。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3
我在设计本课时立足于由近及远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来感受改革政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切实变化。
我把本课内容分设为四个篇章,即忆昔篇、改革篇、开放篇及成就篇,分别讲述改革开放的原因、内容、影响,并用“春天的故事”贯穿始终,我认为本设计新颖,很好的把本课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本课的内容。本课的导入和各环节过渡自然,通过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城市变化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同时在设计和授课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得教学工作中注意:
1、某些教学环节的设置有些不够合理。如果把课堂总结放在成就篇之后,可能本课得整体效果会更好一些。
2、本课中讲完农村改革和深化,我又展示了富裕之后农村的例子——“华西村”,华西村的发展是改革开放政策带动的,是农村富裕的成功典例,有人认为此处与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以后需要注意慎用有争议的例子。
3、由于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有些问题的设置考虑的不够周全,如小调查一环节,没有预置学生中没有农村家庭的情况。备课时备学生一环节不到位。
4、一些专用名词如“生产关系”,“生产力”等名词没有直接表达,导致难点突破不够明显。
5、授课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6、课件出自本人精心设计,虽然新颖,但有些细节仍有待推敲。可能是个人理解不同,但个人认为不存在知识性错误。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4
坚持不懈力争上游——课堂落实之感想
很多小孩子都喜欢玩一种扑克“争上游”,虽然是一种娱乐,但是自始至终也会很认真的出每一张扑克,很简单―――原因就是想争“上游”,回想我们的课堂何尝不是一次“争上游”呢?
我们的小组学习,组与组之间可以看作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较量,在预学中,我为了提高效率,10多分钟的预习紧跟着一个检测,每个小组都会尽其所能的去力争“上游”,可是接下来的环节没有了检测,学生好像有些松懈,所以新课结束后,在几分钟的巩固紧跟着一个抽测,那么学生在前面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敢懈怠,学生的思维不会在中途“退场”或“偷懒”,这样我们所追求的高效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或许,一开始有些学生在某些环节上有些被动,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的变为一种规范行为,或许磨练了他们的毅力,成为了一种习惯,学习的过程岂不是成为了一个快乐的过程?
课堂知识的落实——从点滴做起
我经常听到有老师说九年级的学生基础如何的差,学生如何如何的不学习,如何如何的不良习惯,但是从昨天听王晓春的课中让我想到了很多···的确,不同的年级以及各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所以才有了我们课堂中的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对于知识的落实我们也是分层做起。如同王老师的'课中,从最基本的抓起,学困生給以最简单的问题,然后在问题的拓展中(和此题中相关联的知识)让中等生去解决,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让优等生去完成,这样,学困生应该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增长了他们的自信,有了自信才会有兴趣,那么我们的课堂还能“动”不起来?还能没有效果?从学生的抽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做的很好,并且书写非常规范,这也是我们课堂中应该落实的吧?
由此我们老师在抓落实的时候,可以从某一个侧面、某一个环节等等去落实,不一定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质的飞跃,只有量积攒的多了,时间久了,学生会总结、反思,或许就会变为质的飞跃吧。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
如何提高课题效率,是我进行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追求。每一节课我都要尽职尽责的去完成。课堂容量大,效果也感觉不错,平时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越来越相信学生,总觉得学生都比较认真。可是通过近两周批阅探究练习,让我感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过度相信学生,忽视了检查效果,导致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书写不规范,太潦草,错别字较多。
2、惰性心理较强,懒得动手,即使课堂一起讨论处理的知识也懒得整理。
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书写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的惰性心理。
2、多角度多层次的设问,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3、转化待优生的差距,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力度。
4、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学习中,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6
对于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学习,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观察、比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和三级阶梯的界线有何相似之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运用科学方法手机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自身潜能的发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完整的自然环境,由于其内部的自然要素的差异造成自然环境的地区造成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这种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不仅影响当地的生产而且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民俗等人文活动,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7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文明冲撞与文化成就,介绍了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和平交流,另种是暴力冲撞。通过观看相关影片和图片、列举有关史实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和马可.波罗来华,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白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和平交流和暴力冲撞分别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展示图片,学生能了解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国家的文字、文学及艺术成就,知道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及民族自豪感。另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各小组探讨如何中国文化的发展,最后教师总结: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学习并加以吸收,从而促进中国文明继续健康地发展。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8
作为政、史、地、生这几门“小科”,一直倡导课上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包括学生的预习、展示,不留课下作业。我一直感到困惑:课下不预习,课上怎么展示?课上先预习再展示,那么时间够吗?课堂上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带着困惑终于有幸在薛校长的带领下来到苍山县长城中学。
我第一节听得是语文课,整堂课老师就是充当了一个配角,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从学说明文的方法到课文的分析都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路子上稍加引导,由学生展示,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从而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当然,在学生互学、助学的过程中,也有个别同学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同组的同学马上“警告”,让他很快找回感觉。所以不会使学生掉队,而是全员参与了。
第二节的地理课上,学生先是对照学案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然后由多名学生上台展示,小组在整合的时候,自主的思考、发现,大胆的去质疑,组长起了很好的引导,先让差的在本组展示,不会的及时指导,以便在全班展示。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加强了团体合作精神。当然,由于某些环境节学生展示的时间过长,所以学案上的题目学生没展示完。我想并不能否定这节课。就象徐科长所说的“任务是否完成看前面的内容是否学的扎实,前面学扎实了,知识的巩固也不是非有不可。”
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新的感悟:首先,对于预习只要学生用心去学,当作自己的事情,不是为完成作业而做,那么效率提高了,当然问题也就完成了。其次,对于“金口”难开的同学,先让其在本组内大胆开口,给予自信,然后再面对全体,展现自我。
虽然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还会存在很多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一定会创造出我们自己的特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91、初二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但也有抽象思维的要求,知识面狭窄,个性突出,要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予以肯定,巧妙引导,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本课教学主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力图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3、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以孙中山为主线,贯穿全课,突出孙中山的任务形象,同时又使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功绩更加清晰。尊重历史,求真求善。合理使用课程资源,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式片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契机;在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时,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归纳;在对三民主义的分析中,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中,通过材料教会学生分结合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团队意识,以达到互相启迪,相互帮助的目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5、在课堂的延伸中,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以及启示的认识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具体史实有较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谈课后收获,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过去,而可以为我所用,从而树立为民族强大,为祖国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问题设置不一定恰当,引导方式也有待改进,学生参与的空间不够大,教师讲的过多。另外,本课内容头绪众多,一节课内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能力,又要实现教学目标显得有些仓促,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0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尤其我们现在倡导的高效课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真实展现。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不一样,个性不一样,在课堂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突发事件。如果课堂突发事件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谈不上是高效教学。
当课堂出现突发事件时,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或学生情绪过于激动时与学生谈话。人在情绪激动时,特别是在气头上极易口不择言,有时可能就会说出伤害别人的话,往往给他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学生出于保护自我的意识,他还会当场对老师进行反击,恶言相向。这样不但使师生关系恶化,也在班级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产生冲突后,老师应该冷静一下,也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的进行下去。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这些都在挑战着教师的智慧。因此,教师需要保持应有的耐心、宽容心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去听你的道理,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学才富有成效。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处处呈现新课程理念,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属于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是否落到实处?评价是否多维而全面呢?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如何真正与学习评价的有效性相结合?
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确定新的评价目标
过去我们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客体,但现在看来,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与“学”的状况才是评价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应该具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基本功能:1、对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面做一个测定;2、对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程度做一个判定;3、充分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探索欲望。
这样的功能定位意味着纯书面的考试本身并不等同于评价,而仅是评价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为评价提供一定的量化资料。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对老师“教学”的反馈性评价。
根据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为了尽可能做到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我把认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确定为评价目标。总体而言,认知领域包括对基础的、重要的历史知识、概念和原则的了解和掌握;情感领域包括学生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技能领域包括思维能力的基本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注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为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整课设计衔接紧凑,环环相扣。比如:对“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改革”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授课时一共设计了五个问题:
(1)改革之前农村什么状况?
(2)怎么走出困境?
(3)那么,中国大地上哪个地区的农村最先用行动开始了农村这种改革的突破呢?
(4)那么实行这种包产到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后,农村生产关系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5)农村实行改革后农民生活有没有变化和改善?
三、对教学媒体应用的反思:
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运用了视频《安徽凤阳小岗村》)、(歌曲《春天的故事》)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大量的教学图片,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四、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的节奏显得过快、教师语速较快,给人造成了授课教师始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其实这与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认识有关,从刚走上教学岗位,我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一堂好的历史课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应该有丰富的信息;其次:应该有大量的证据,教学中所形成的结论应该有充足的证据,论从史出、证由史来。但这就会造成课堂内容过多、时间显得过紧的感觉。这也给我提出一个新的挑战,今后在保证这些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大胆地取舍,去粗存精、准确地选择出最举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我将一如既往,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3
老师教学功底厚实,教学内容上注重细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这些确是老师令人佩服的地方。历史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基本功,其实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就是认真、细致、充分深入的备课,就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有效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有效信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学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
如何与学生一起探究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与认识上。因此,在信息的运用上最好的方式,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寻找、观察、感受、理解,将有效信息的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把学习的资料交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来从中查找信息,感受信息,领悟信息,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提高。教师的引领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他们在课上始终表现出兴趣盎然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运作活动与教师的讲述能够达到同步进行,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是可以达成的。事实说明,课堂上的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无论是显形的还是隐形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思维是否被调动,是否被激发,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否能与老师的活动相互促动。只要学生能够感受到、接受到、理解到教师传递的信息,信息就是有效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4
在我们的课改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所以,课堂上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例如:我们在复习国共合作时,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能否长期合作吗?中国是否会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成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说明学生对当时课上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先讨论。学生有的说,如果没有蒋介石两党会长期合作,国民革命会成功;有的说,不会长期后作,两党的最终目标不同…学生们众说纷纭。最后我从三个方面启发了学生:
(1)中国的反动势力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大资产阶级相勾结。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
(3)1927年的中共与现在的中共是否一样成熟?最后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许在这次讨论中并没有能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然而重要的是学生已经探索着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这样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实现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
紧张的教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这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收获,自己也在这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历史学科本来就是很枯燥的,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当然也有不足之处,现在与大家分享。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因此,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故而教学效果很好。
2、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家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我们不能让学生死读书本,指导学生就某个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这样就能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让他们好学、乐学,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3、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验加上反思等于成长。在教学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指导,走进他们的心理,使之达到好学、乐学之目的,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