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1听了孙xx老师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让我受益匪浅。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又不失童趣。语文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孙老师的设计注重积累,重视言语实践活动,更重视语言文字本身的运用。下面,就这堂课,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科学”为主题,本文寓科学知识于生动有趣的诗歌中,是一篇以拟人手法介绍植物用什么方法来传播种子的常识性文章。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学到许多知识。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孙老师充分研读了教材,静心设计了这堂课。
亮点一:教态自然大方,亲切,有亲和力,使学生很快溶入文本。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受学生们的喜欢。孙老师温柔的声音,赞赏的目光,带领着孩子进行了一趟愉快的科普知识之旅。
亮点二:识字教学设计形式多样,且富有童趣。
孙老师的识字教学有层次,比如在教学生字“娃、洼、挂”时,孙老师先出示一组词语“娃娃、山洼、挂住”,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落实生字的读音。再提问学生看着标红的“娃、洼、挂”,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识字活动中来。学生用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方法识字生字效果自然更好。最后,孙老师又呈现识字儿歌“有女抱娃娃,有水是山洼,有手把衣挂”来帮助学生区别这三个行进字,同时也复现巩固了生字。
亮点三:了解学生的起点,教学准备很充分
孩子们对于植物,其实有些陌生。课伊始,孙老师就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组有趣的“植物妈妈”,为课后的拓展铺垫。在教学生字“苍、豌”时,又呈现了
“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了这三种植物。在阅读教学中,文中“铠甲”很难理解,孙老师也准备了图片,方便学生理解。
孙老师人美,课更美,更多的亮点正等着我们继续发现呢!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2《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教班二年级语文上册内容,课文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
孙老师的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整节课吸引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作为一名经验丰富、职业素养极高的`教师,孙老师通过课件、读文等多种教学形式,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还让学生了解了植物传播种子的自然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孙老师不仅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根据男女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女生在读蒲公英妈妈这一节时,由于女孩的声音和性格特点,恰恰读出了风的“轻”和“柔”。男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上,孙老师预设的十分准确,他们毋庸置疑地选择了苍耳,读出了铠甲般坚硬与牢不可破。这样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各得其所的学习氛围,恰恰证明了如今课堂上的主人就是学生,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习内容形象、具体。例如:铠甲、山洼等词语,孙老师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件,一一向大家“解释”了这些词语,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自己来形容,教师只是适时引导,学生很容易将知识内化,非常值得我们这些教学经验欠缺的教师学习。
三、研读教材,深度挖掘。在分节学习过程中,孙老师通过“抠字眼”,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风的“轻”、豆荚炸开时的那声“啪”......这些字眼的深度挖掘,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点环节,通过重点词句,品读全文,在品味中感悟文章,在感悟中升华思想。
四、肢体语言丰富,恰到好处。刚刚说到孙老师在品读课文时“抠字眼”,那就不得不说说她那形象具体的肢体语言描述了。在课堂上,教师的肢体语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是你的“教辅工具”,用不好那就是画蛇添足。现在我的脑海里还萦绕着当时孙老师那一个“啪”的姿势,形象且具体。我想孩子们也一定记住了豆荚成熟时的那一声“啪”,在今后的写作中,拟声词的应用一定精准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孙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整节课,没有听到老师一句“做好了”、“认真听”这样的口令,仅仅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控制了这个课堂纪律。让学生不再被动中服从,而是让学生自觉地向“正能量”靠拢。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3《植物妈妈有办法》是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内容,课文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
湛老师的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整节课吸引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职业素养极高的教师,湛老师通过课件、读文等多种教学形式,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还让学生了解了植物传播种子的自然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湛老师不仅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根据男女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女生在读蒲公英妈妈这一节时,由于女孩的声音和性格特点,恰恰读出了风的“轻”和“柔”。男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上,湛老师预设的十分准确,他们毋庸置疑地选择了苍耳,读出了铠甲般坚硬与牢不可破。这样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各得其所的学习氛围,恰恰证明了如今课堂上的主人就是学生,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习内容形象、具体。
例如:铠甲、山洼等词语,湛老师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件,一一向大家“解释”了这些词语,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自己来形容,教师只是适时引导,学生很容易将知识内化,非常值得我们这些教学经验欠缺的教师学习。
三、研读教材,深度挖掘。
在分节学习过程中,湛老师通过“抠字眼”,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风的“轻”、豆荚炸开时的那声“啪”……这些字眼的深度挖掘,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点环节,通过重点词句,品读全文,在品味中感悟文章,在感悟中升华思想。
四、肢体语言丰富,恰到好处。
刚刚说到湛老师在品读课文时“抠字眼”,那就不得不说说她那形象具体的肢体语言描述了。在课堂上,教师的肢体语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是你的“教辅工具”,用不好那就是画蛇添足。现在我的脑海里还萦绕着当时湛老师那一个“啪”的姿势,形象且具体。我想孩子们也一定记住了豆荚成熟时的那一声“啪”,在今后的写作中,拟声词的应用一定精准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湛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整节课,没有听到老师一句“做好了”、“认真听”这样的口令,仅仅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控制了这个课堂纪律。让学生不再被动中服从,而是让学生自觉地向“正能量”靠拢。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一位“艺术家式”的引导者。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4《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童诗。课文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孙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研读蒲公英和苍耳传播种子的办法。整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甚好。下面我就从以下四点来谈谈。
一、尊重学生年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孙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善于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首先是多处恰当的利用图片,导入时出示大自然的图片;整体感知课文时,有哪几位植物妈妈,出示了植物妈妈的图片;教学第2小节时,出示了降落伞和蒲公英;第3小节是时,苍耳娃娃的“铠甲”。本课中的几种植物,部分学生可能没见过,有的学生可能见过了但印象也不深刻。孙老师结合图片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习内容形象、具体,使学生印象深刻。
其次是演一演。在教学第2小节时,孙老师提出“蒲公英轻轻吹过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演一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一边读一边演,对“轻轻吹过”有了真正的体验。
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形式。在教学生字“洼、娃”时,孙老师根据生字特点自己创编了儿歌,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很轻松的就记住了它们的区别。
孙老师就是这样,通过图片、演一演、儿歌等这些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教学形式,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更是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尊重学生认知规律,降低识字难度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孙老师这堂课也是将识字作为重点。并且分为好几步,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帮忙。在此基础上,先通过句子朗读检查多音字掌握情况。在形近字的教学上,先是朗读词语“山洼娃娃挂住”并自己去发现他们的异同,再通过儿歌“有水是水洼,有女抱娃娃,有手把衣挂”,很形象地让孩子区分了这几个形近字。从课文、句子到词语,这样有层次的阶梯型的生字教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读生字,降低了学习难度。
三、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习兴趣
区学本课堂的理念是:学生主体,学习本位,学教合一。孙老师的课堂严格遵照了这些理念。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教学生字“蒲,苍”时,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学生发现他们都是草字头的字,在次基础上,孙老师再进行点拨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这样尊重学生的发现,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效果也更加明显。
另外,在教学二、三小节时,孙老师先请同学自己去读读喜欢的段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也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句式练习“我喜欢xxxxxxxxx妈妈的办法,因为xxxxxxxxxxxxx。”中真正有话可说。
在课堂中,孙老师常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真正做到了学生主体,学习本位,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尊重课文体裁特点,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篇课文是一首很有童趣的儿童诗。儿童诗有语言童趣优美、想象丰富的特点。孙老师在教学中结合了这些特点,如在赏析2、3小节时,就抓住轻轻吹过、纷纷出发、铠甲来感悟语言,并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这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点环节,通过重点词句,在品味中感悟文章。
而儿童诗想象丰富这一特点,在说话环节进行了很好的联系。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有一个口语交际,穿上铠甲的苍耳娃娃等啊等啊,一只小白兔跑来了,他们会怎么说呢?来给画面配配音吧。直观而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通过之前朗读积累,这时学生仿佛也变身为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为苍耳娃娃和小白兔配起音来。
总之,孙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整课堂精彩而扎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二篇:《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
听了X老师这节课,使我受益非浅,也引起我的许多感想。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本节课的亮点。
1、本节课紧紧围绕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精心设计。且教学过程设计有条有理。
2、本节课能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因为本课是一篇诗歌形式的科普作品,读至关重要。
3、教学基本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教师能耐心的引导,这是当好老师的基础。
5、教学时能借助文本插图理解课文。
6、板书工整,实用,可看出冯老师的基本功扎实。
二、我的感想。
1、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目标、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呢?还需要我们思考。
2、复习与导课。
(1)复习:二年级学生字词学习很重要,这节课前需要读一读、写一写重点的字词,不但可以温故知新,还可以起着督促的作用。
(2)导课: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作用不可估
量,它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课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设想怎样的导课才有实效呢?谈话激趣,创设情境,还是„„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华丽,但一定要为新授务。如这节课,可以启发设疑:孩子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看出植物妈妈真聪明,相信孩子们比植物妈妈更聪明!你们有信心吗?老师要问了: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他们都有哪些办法?我们这节课就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看谁读得好,表现棒。这样很灵活自然的过渡到新授,学生不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还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
3、新授:教法、学法与教学过程。
(1)基本能体现主体性,但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偶发事件时,是引导启发不够。如理解“铠甲”一词时,可以看图帮助理解,也可以结合电视中看到的铠甲理解。
(2)教师语言表达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多用儿童化语言教学。
(3)问题多而不精。如在学习课文时,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你最欣赏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开发了学生个性思维。
(4)本节课能以读促悟,但读的形式不够灵活,可以个体读、小组读、全体读、竞赛读、合作读、示范读等。哪怕是抓住一个关键的字词也可以反复读。读中指导背诵,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5)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如“苍耳”是什么?同学们见过吗?学习“蒲公英”、“豌豆”,可以结合实际生活
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这样学习兴趣就有了,课文理解也就容易了。
4、总结。学习了一节课,总结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说说收获,谈谈感想等等。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这只是我听了X老师课后的一些自己的想法,需要和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见谅并给予指导。
第三篇:植物妈妈有办法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情趣的科普作品。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疑促读,在多读、读好上下工夫,引领学生在感悟诗歌表达上的精妙、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这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我们的备课和上课的时候,都要多读,在多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美妙,去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趣,就让我们与学生们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国、探究大自然的奥妙吧!教学目标
1.会认读14个生词,会写10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知道丰富的知识要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学习才能学到。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教学准备: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1.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放课件)2.谈话:多美的景色呀!春去秋来,植物在我们自然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装点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我们就会有所启发。(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配动画)
2.请你和同桌一起认真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2)儿歌共有几小节,标出序号。3.检查认读字词:
(1)个别读,师问:你认识了哪些字?怎样记住?(2)请小老师带读,师问:你教同学学会了哪些字?(3)师随意点击学生个别读词语。(3)去掉拼音读。(4)抢读赛。
4.再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喜欢的段多读几遍。
5.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学生边听边画出末。
6.汇报学习情况。
(三)学习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课文中第一小节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你们找到了吗?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第一小节)
1.自荐读第一节(评读):
(1)指导朗读第一小节,疑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过渡:是呀!植物没有手脚,靠的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呢?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他们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那么你喜欢哪种植物的方法?
(四)阅读感悟第2、3、4、5小节。
1.回答问题相机理解、感悟、指导朗读2、3、4小节。(1)蒲公英 师:既然你喜欢这一小节,那么你能不能带着对它的喜爱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呢? A、理解“降落伞”。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降落伞吗?谁能说一说他是什么样的?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出示降落伞的图片)谁能说一说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也就是说降低了危险,可以让人安全着陆。可见蒲公英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娃娃呀!
B、理解“纷纷”“四海为家”读后两句。
师:那你们见过蒲公英以及它的果实吗?它是什么样的?(生回答)(评价:你可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我们有些小朋友还没有看到过蒲公英,所以我带来了一组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
看课件教师边引导:看它的果实还真是毛茸茸、圆乎乎、轻飘飘的,多可爱呀!他们的种子就藏在这毛毛里。当微风吹过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怎么样?(生答:飞走了)是怎么样飞走的?(生答:一个接着一个)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是——纷纷。还有见过哪些景物是纷纷落下的?(落叶、雪花)分别用“纷纷”说一句话。(评价:同学们我们平时就应该象这两位同学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大家想一想:风儿会把它们带到哪里?还会走到哪?(森林、小河边、田野、菜园)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安家,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四海为家。
C、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看,小蒲公英撑着妈妈为他们准备的降落伞在蓝蓝的天空里自由的飞呀飞呀,他们是多么的自豪啊,因为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就让我们把自己当做小蒲公英,读出他欢快自豪的心情。注意“微风”与“纷纷”读的要轻一些,柔一些体现种子轻柔,自豪、愉快的感觉。(评价一下或再指点一下)
(2)苍耳。
过渡:还有谁喜欢其它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那么就请你带着喜爱之情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其它同学可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相机交流“全身武装”、“凯甲”以及“山洼”)
A、理解“铠甲”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文中的含义,老师也找来了苍耳的图片,大家看一看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样子。(生回答)对!壳很硬.{课文中的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它的外壳很硬?(铠甲)以前指的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衣服。}苍耳穿上这样一件凯甲,对它有什么帮助呢?小刺有什么作用呀? B、指导朗读。
苍耳妈妈真了不起,多么巧妙的方法呀,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还能使孩子们挂在动物的身上四处安家。谁还能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读一读这第3小节。
C、请喜欢苍耳妈妈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吧!(3)豌豆
过渡:谁喜欢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请你读一读。A、理解“啪的一声”:
孩子们你们觉得豌豆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很有趣)太阳晒后就会——炸开。会发出什么声音?快从文中找出来,指一指。“啪”是个拟声词,表示当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干脆,快速一些,把这句话读读试试。
B、指导朗读:豌豆宝宝们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蹦着跳着)那就请你读出豌豆宝宝那种欢快的心情?(评价)
C、齐读:我也很喜欢这位妈妈,因为他让自己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跟我有同样感受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同学们,文中向我们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提问个别同学)不知道的同学你为什么不知道呀?答案就在书中第5小节,谁愿意把它读出来?
(1)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2)引导:找到答案了吗?为什么不知道?(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做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得到许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
(3)指导朗读:谁都想做仔细观察的好孩子,那就请小朋友们大声的把这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读吧。
(4)背诵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喜爱,相信你们已经能够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了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着无声动画试一试吧。(放无声动画,结合板书与动画辅助背诵)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同学们,细心观察是获取知识,增长知识的源泉,平时我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会得到很多惊喜,有很大的收获。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留的作业是把你观察或从书籍、网络里查阅到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编成小诗歌,写下来并说给小伙伴们听,有可能你将来就是一名植物学家哟!
(七)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图)──风儿吹
苍 耳(图)──动物带
仔细观察
豌 豆(图)`──太阳晒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各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组的主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们课上在对于传播种子的方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体会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课前的设计;课上还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仿写)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靠的啥办法?
小麦妈妈准备了丰硕的包裹,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秋收季节一到,熟透的麦穗就纷纷投入大地妈妈的怀抱。
椰果妈妈给孩子全身武装,穿上硬硬的外套,只要水姑娘的帮助,就能飘到天涯海角。
橡果妈妈的胆子真大,不怕松鼠来埋藏,娃娃在地里睡一觉。
来年椰树妈妈有办法,它把家安在大海边,只要孩子成熟了落下来,就能跟着海水到岸边发芽。兰花妈妈更有办法,让花瓣开成降落平台,昆虫一来传粉,孩子们就开遍天下。
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凤仙花妈妈很聪明,它给孩子穿上一件易破的衣裳,小朋友用手一碰,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樱桃妈妈给孩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小鸟喜欢它吃下它,一拉出粪便,小樱桃种子就在地里发芽啦!
樱桃妈妈有个好办法,她让小鸟把孩子们吞下。只要小鸟拉出便便,种子就会在地里发芽。
土豆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金色的棉袄。只要有雨水的滋润,孩子们就能快快长大。
大蒜妈妈更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白色的外衣。只要小朋友用手轻轻一拍,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柳树妈妈准备了朵朵白云,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驾着白云出发了。
蘑菇妈妈更有办法,她开了伞之后,孩子们就飞着离开妈妈。
第五篇:植物妈妈有办法
背诵篇目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场景歌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田园四季歌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曹冲称象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山奇石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直“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日月潭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
[唐]李白
北朝民歌 危楼高百尺,敕勒川,阴山下,手可摘星辰。
天丝穹庐,笼盖四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